第484章 盟定河间(2 / 2)

大秦哀歌 癫叁捯肆 1217 字 1天前

.........

甘罗与萧何回到驿馆,开始了焦灼的等待。

这几天,对于身处敌国都城、肩负重任的二人而言,每一刻都显得无比漫长。

驿馆虽处邯郸繁华之地,但甘罗与萧何却无心领略。

萧何沉住气,有条不紊地整理着在邯郸收集到的关于赵国朝局、民生、赋税等各类信息,将所见所闻详细记录在简牍之上,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回到了鬼谷学苑的书斋。

甘罗则在驿馆内踱步,时而翻阅随身携带的典籍,时而闭目沉思,将朝堂之上赵偃的每一个细微表情、群臣的每一次议论、每一句诋毁反复推演,揣摩着赵国朝堂真正的风向。

“萧兄!”

甘罗停下脚步,看向伏案的萧何:“依你看,赵王最终会答应吗?”

萧何抬起头,眼神沉静:“甘兄剖析局势,鞭辟入里,利弊昭然。赵王虽年轻气盛,然观其反应,并非全然昏聩。

郭开之流虽能蛊惑,但军功勋贵与务实之臣,当能看清其中利害。

关键在于,赵王能否压下心中那份新君急于立威的躁动与割地的屈辱感。”

“萧兄所言极是。赵王偃若真为社稷计,当知此乃唯一生路。只是……”

他转而眉头微蹙,继续说道:“他眼中那股不甘和阴鸷,令人不安。即便答应,恐也埋下祸根。”

.........

第五日清晨,甘罗正凭窗远眺,萧何刚结束最后一次整理文书,赵王的使者终于到了驿馆,宣甘罗、萧何再度入宫觐见。

龙台宫正殿内,气氛凝重。

甘罗与萧何再次立于殿中,殿内气氛与前些日截然不同,肃穆中带着一丝紧绷。

赵偃端坐王座之上,脸色依旧有些阴沉,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种下定决心的决断,只是那眼底极力掩藏的一抹阴鸷与不甘。

少顷,声音低沉而压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使秦之论,鞭辟入里,洞悉全局。虽……虽割城之议,于寡人如剜心头之肉。

然,为赵国宗庙社稷计,为黎民百姓计,寡人……准汝所请。”

此言一出,甘罗心中悬着的巨石终于落地,面上却依旧沉稳,不见半分得意,萧何紧握的手也微微松开。

“河间五城之地,自此归属秦国,以固秦赵兄弟盟好,永世不渝。”

赵偃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声音带着一丝不甘。

他顿了顿,似乎在极力平复翻涌的气血,才用一种找回些许君王尊严的语气继续说道:“寡人更愿再添诚意,待我赵国击退燕国鼠辈入侵之后,所夺取之燕地城池,寡人愿再割数座膏腴之城,献予秦王,以酬谢秦王此番仗义执言、指点迷津之情。

此诺,寡人愿与秦国盟誓为证,即刻签订盟约。”

这额外的许诺,既是安抚秦国,更是赵偃为自己找回颜面、并明确表达伐燕决心的方式。

“赵王英明!深谋远虑,气魄非凡,外臣由衷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