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盟定河间(1 / 2)

大秦哀歌 癫叁捯肆 1217 字 21小时前

待甘罗讲完,殿内一片死寂。

赵偃脸上的怒色早已消退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沉思和剧烈的内心挣扎。

甘罗所描绘的景象,稳住强秦、诱燕南下、围歼燕军、反攻夺地、立威诸侯……

这环环相扣的算计,这翻手为云的格局……

他看着阶下侃侃而谈的少年,心中震撼无以复加,简直难以置信此等格局气魄竟出自一少年之口

这小小年纪,竟将天下大势、各国心思、利害得失,看得如此透彻。其言语之犀利,逻辑之严密,气势之沉雄,竟压得一殿老臣哑口无言。

这哪里是什么黄口竖子?分明是一柄初露锋芒便能搅动风云的利刃。

赵偃的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气氛已然悄然转变。许多人脸上先前的愤怒已被动摇和思索取代,甚至有人微微点头。

显然,甘罗的话,已深深触动了他们。

不少将领眼中闪烁着精光,显然被“围歼燕军”、“夺取燕地”的前景所吸引。

文臣们则窃窃私语,低声讨论着此策的风险与可行性,许多人眼神复杂地看着甘罗。

公孙乾见势不妙,急忙上前:“大王!此乃秦人包藏祸心之奸计!万不可轻信啊!秦人得城,我赵国颜面扫地,威信何存?”

甘罗适时地补上最后一击,锐利的目光扫过公孙乾,直刺赵偃:“上大夫此言差矣!秦若真欲亡赵,何须绕此弯路?

只需坐视燕国攻赵,待赵国与燕国拼得两败俱伤之时,再挥师东进,坐收渔翁之利,岂非更省力、更稳妥?

我王遣外臣献此策,正是念在秦赵同根同源,昔日亦曾有姻亲之谊,不忍见赵国新君甫立便遭强邻趁火打劫,宗庙倾颓。

若大王执意不肯接纳此好意,外臣则即刻返回咸阳复命。

秦虽不屑与燕结盟,但赵国既拒绝秦国善意,又陷于燕患,秦亦乐见其成。届时,赵国北有饿狼窥伺,西有猛虎蛰伏,腹背受敌,社稷危如累卵。

敢问赵王,那时威信何存?颜面何存?赵国宗庙社稷又将置于何地?”

“腹背受敌”四个字,狠狠砸在赵偃和王公大臣们的心坎上。

赵偃脸色煞白,颓然坐回王座,脸色变幻不定。

惊惧、贪婪、屈辱、挣扎……种种情绪激烈交锋。

甘罗的分析入木三分,诱惑巨大,代价也同样巨大。

割让城池的耻辱感灼烧着他,但那诱人的破局前景又让他无法舍弃。

彼时,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赵偃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赵偃沉默了许久,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内心搏杀。

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气,声音有些沙哑:“秦使……暂且退下。容寡人……与诸卿再行商议……思虑几日。”

“外臣告退,静候大王佳音。”

甘罗再次躬身,与萧何对视一眼,两人从容施礼,在无数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转身退出了依旧气氛凝重的龙台宫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