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1 / 2)

第121章 眼镜

七娘子清晨和铁柱去熟食店的路上,远远望见娘家那扇熟悉的大门,她提着裙角小跑起来:“你且先去铺子,我找娘说句话就来!”不等铁柱应声,她已经一溜烟钻进了院子。

“娘!娘!”七娘子脆生生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

李夫人正在屋檐下择菜,闻声抬头,见是女儿又回了家来,不由得往门外张望,看看女婿在不在:“你这丫头,怎么又来啦!铮远不会说你吗?”

七娘子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母亲跟前,拉了个小板凳坐到她跟前:“不会不会,我就说一声就走。”说着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娘,婆婆给了我一面银镜子。”

“哈!”李夫人眼睛一亮,立刻会意:“是那胡姬卖的镜子?”这事儿估计内外城没有不知道的。

七娘子连连点头,兴奋得脸颊泛红:“对的,红色的边框,后面还画着牡丹花,可精致了,比铜镜清晰多了!”李夫人惊得捂住嘴:“天老爷啊!”她自然知道这银镜如今在汴京城里有多稀罕。

但这还不是最让李夫人震惊的。

七娘子又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我那两个小姑子也有,婆母说以后给她们当陪嫁。”

李夫人这回是真的惊住了,手里的菜差点掉在地上。

当初给女儿说亲时,她只相中了铁柱家在汴京有套像样的宅院,要知道如今汴京的房价,普通人家几辈子都攒不够一套屋子的钱。

至于铁柱当时没有个正经营生,她都想好了,大不了让女婿跟着自家男人学杀猪,再不济从家里拿些生猪去租个铺面,总归饿不着。

哪曾想亲家竟藏着这般家底!李夫人心里乐开了花,暗叹自己真是给闺女找了个好人家,这桩亲事可真是讨着巧了。

“我也没想到我婆家这么有钱。”七娘子眼睛亮亮的,活像捡了个金元宝。她想起婆婆给银镜时那轻描淡写的模样,心里又惊又喜。

李夫人也替闺女高兴,女婿是长子,将来分家产定能占大头。她拉着女儿的手叮嘱:“你可得把婆母伺候好了,说话要温声细语的,可别使小性子。”

七娘子撅着嘴:“晓得啦,娘,我又不傻。不过我婆母才没这么多规矩呢。”说着就起身要往外走:“好啦,我要去店里了,相公该等急了。”

“哎等等。”李夫人突然想起什么,拽住女儿的袖子:“你二嫂今早来说,她娘家也在打听你小姑子呢。想托人来说亲,让我先给你婆母透个风。”

七娘子好奇转身:“啊!是景航吗?”李夫人点头:“是他,你二嫂家就这姐弟两人,你小姑子嫁过去也省心。”她说这话是真心的,别看自家儿子多,烦心的事也多。

七娘子干脆道:“那我回去知会婆婆一声。”她快步往外走。

“店里的活你少干点,别把身子累坏了。”李夫子送她出院子,压低声音叮嘱她。到了院门口,见女婿正在院外街边棚下看自己儿子杀猪呢,外面吵得很。

这才放心地转回头,还是小声说:“你要小心身子,”她凑近女儿耳边:“那个来没来?可有喜了?重活累活都让那两个帮工干,听见没?”

七娘子被问得耳根发烫,跺脚道:“哎呀,知道了!我就是坐在旁边收收钱,连称肉都不用我动手。”她心里又羞又恼,自己才成亲,哪儿就那么快有孕了?

再说起怀孕这事,她心里直打鼓。想起几个嫂子怀胎时的惨状,她就后怕。

难怪爹死活不让六哥在肉铺帮忙,宁可打发他回乡下种地。七娘子暗想,八成是爹听了街坊那些闲话,说什么屠户家杀生太多,损了阴德,才让媳妇们怀得这般艰难。

午后骄阳似火,院子里青石板被晒得发烫,屋内铜盆盛着的冰块正缓缓融化,丝丝凉意勉强驱散了些许暑气。

吕夫子刚给大妮小妮上完书法课。

这时苏合香抱着个锦缎包袱从里屋出来,她解开包袱,一匹正红绸缎露了出来。

“这是上好的杭绸,想劳烦夫子做件绣花嫁衣。”

吕夫子眼睛一亮,连忙用帕子擦了擦手才敢去摸那绸缎,这样的大件绣活平日里都是绣坊里的绣娘才能接到。一般不让外人绣这种贵重衣裳。

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布料,连连点头:“这料子真好,我一定用心绣。不知夫人可赶时间?”苏合香笑道:“不急的,慢慢做就好。”

说着,苏合香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对了,上次给令堂的眼药水,用着可好?”

吕夫子顿时笑道:“正要谢您呢!我娘用了当天就不痒了,现在见风流泪也好多了。”

苏合香点点头:“有效就好。不如这样,您什么时候带令堂过来一趟?我这儿有个西洋来的物件,或许对她的眼疾有帮助。”

吕夫子感动极了,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这、这怎么使得。”

苏合香明白自己不是神医,无法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先提前解释道:“眼疾分很多种,我得先看看令堂的情况才能确定是否适用。”

吕夫子激动道:“那下午带她来可好?”

“自然可以。”苏合香温声应道。

自从那次眼睛发炎痊愈后,苏合香便养成了个新习惯,在华国的时候总爱盯着路人的眼睛瞧。

这一瞧可不得了,她惊讶地发现华国街头戴眼镜的人竟如此之多!带眼镜的人几乎不分年龄也不分职业。

并且她也发现自己的眼睛现在看远处时,总像隔了层薄纱,但好歹还能看清街对面的招牌。

那日她路过华国街的眼镜铺子,正巧看见一位妇人牵着个十来岁的孩子往里走。

苏合香心念一动,装作要买眼镜的样子跟了进去。

只见店家让孩子坐在一架古怪的机器前,让他看机器里面。然后又往他眼睛上架了个能换镜片的奇怪眼镜,每换一片就问:“现在可看得清?”直到孩子连连点头,店家才把镜片上的数字记在纸上。

接着又带他们去选镜架和镜片,苏合香偷瞄了眼价签,最便宜的也要两三百文钱。最后这个母亲给孩子选了个600多元的,苏合香有些咋舌,眼镜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怎么会这么贵呢?

回去后她就想到网上看看有没有卖眼镜的?以她的的购物经验来说,网购通常比店里便宜。

打开手机,在搜索框输入“近视眼镜”,页面立刻跳出琳琅满目的商品。果然,网上的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太多了,最基础的款式只要几十块钱就能买到,贵的也只要一二百。

更让她惊喜的是,在浏览商品时,她发现了那个在眼镜店里见过的神奇设备,

就是那天眼镜店主给那孩子验光时用的工具,原来那东西叫验光插片,她迫不及待地点开商品详情页,仔细阅读说明。

犹豫下,她还是点开了客服对话框:“请问这个验光设备,外行人能用吗?会不会很难操作?”

客服很快回复:“亲亲放心呢~很多顾客都是在家自己验光的哦!我们配有详细的教学视频,只要没有斜视之类的特殊问题,都能自己操作呢!验完光就可以直接在网上配镜啦~”。

苏合香越看越心动,当即下单买了一套最齐全的验光工具,除了插片箱,还配了视力表等配件。

吕夫子下午的时候如约带着她的母亲前来。

吕夫子搀着她娘来到苏合香家时,苏合香有些吃惊,吕夫子的娘看着也就四十出头,但眼睛无神,需要扶着女儿的手臂走路。

简单寒暄后,苏合香就开始给她验光了。

她自己事先反复看了五遍的验光教学视频,还特意把步骤都记在纸上。正规验光该先用机器测个大概,再用验光镜片确定最终度数、轴距这些参数。没有机器的话,就是麻烦些,需要从低度数开始,慢慢调整。

见吕老太太眯着眼,度数很高的样子,苏合香先给她试了400度的镜片。

“能看清吗?”老太太摇摇头。

加到500度时,老太太突然“咦”了一声:“好像清楚些了。”继续加到600度,老太太说已经能看清了,但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

苏合香想起视频里说的散光问题,又试着加了散光镜片调整。最后验下来,竟要650度的镜片才合适

“现在可还像蒙着纱?”她问道。

老太太抓住身旁女儿的手腕,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看着女儿清晰的面庞:“好了好了,清亮了,全看清了!”泪水从脸颊滚落,在粗布衣襟上洇开深色痕迹。

这双眼睛已经模糊了太久,出门分不清是人是树,绣花时连针脚都看不真切,活像个睁眼瞎。

此刻骤然清晰的视野让老太太激动得有些发抖,她颤巍巍伸手想摸镜框,又怕碰坏了似的缩回手。

苏合香见状抿嘴一笑:“这个不能让你那拿回来,还要等我把镜片磨好镶上框,才能让夫子给您送去。”

“这西洋宝贝怕是贵的很……”老太太局促地说着。

她急急补充:“我虽没什么银钱,但绣活还算拿得出手。配这眼、眼镜的钱,可否先赊着,我慢慢还你。”

吕老太太在来之前就和女儿商量过,自家实在没有其他值得别人觊觎的物品,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这点绣技了:“您要是看得起我,您的两个闺女的刺绣我免费教。”

苏合香闻言心中惊喜,手艺活过于辛苦,她不希望大小妮日后去做绣娘,

不去做绣娘和不会绣花是两码事,就算她们不以此谋生,日后教给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的。天有不测风云,万一自己有个意外的话,大小妮靠着绣活也饿不死。

吕夫子听到自己娘亲的话,不由得提高音量,开玩笑道:“娘啊,你要抢我的饭碗吗?”

老太太对着苏合香有些拘谨道:“没有没有,我就是怕买不起这个眼镜。”她实在过够了当睁眼瞎的日子。

苏合香连忙打圆场:“吕夫子教得好好的,孩子们自然还是跟着您学。”

她握住老太太的手:“不过我这倒真有桩绣活,想请您帮忙绣个嫁衣。”她想把那块红色云锦给吕老太太绣。

老太太的眼泪‘唰’地又涌了出来,自己是有多久没绣过大件了啊。

她攥着苏合香的袖口,只能一个劲地点头,口中直呼:“恩人呐!恩人!”

送走吕夫子母女后,苏合香立即回了华国,打开购物网站,她先为吕老太太定制了一副650度的近视眼镜,给店家留言吕老太太的各项数据,又下单了几瓶消炎眼药水。她方才注意到老太太眼角还残留着分泌物,想必是眼睛发炎还未痊愈。

付款时,她顺手搜索了螺钿妆匣,页面立即显示出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各式妆匣。那些标价几百元的款式已经相当精美,但苏合香并不打算在华国买。一来这边积攒的二十多万元来之不易,去买上万的妆匣她舍不得。而且这东西完全可以在汴京买,她手头有几万两银子,置办几处宅院都绰绰有余。

二来,她发现华国市场有个有趣的现象:纯手工制品都价格不菲,而工业化的商品则相当实惠,比如那些批量生产的镜子。

这说明如果要买工业品,就在华国买了划算,哪怕是一根针。如果要买手工艺品,还是要在汴京买,手艺会更好些。

系统根据她的搜索记录,又推荐了一系列螺钿首饰。最终她选中了一对新中式国风四叶草耳环,粉蓝配色搭配五颗小珍珠,中间还镶嵌着一颗主珠,仿点翠的工艺十分新颖。

此外,她还选购了两个银鎏金镂空手镯,上面点缀着几块小巧的和田玉,配套的吊坠与耳环正好可以组成一套。

珍珠项链两三百就能买到品相不错的,她一口气买了四条。

最后又添了几枚碧玺戒指,戒面上粉、绿、蓝、黄、玫红五色宝石被碎钻间隔,还四叶草图案的碧玺戒指是每个花瓣都是不同颜色的宝石,118元一枚的价格配上这粉嫩的少女风格,实在让人难以抗拒。

苏合香刚从华国穿越空间通道回来,就见大妮正在门口来回踱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娘!”一见她的身影,大妮就急急道:“前院来了个高热不退的孩子,已经烧得说胡话了!”

“好。我马上去。”苏合香拿上药箱,匆匆去了前院。

第122章 乌米饭团

苏合香提着药箱匆匆穿过厨房到了前院,听见堂屋里传来孩童的抽噎声。

她急急跨过门槛,堂屋正中的条凳上坐着个穿靛蓝布衣的妇人,怀里搂着个脸蛋发红的小娃娃,小妮居然乖乖地也坐在一旁,梅娘和卫婆子候在门旁。

“可是苏药姑?”那妇人见苏合香手里的药箱,就知道来人是谁了。

苏合香草草答应了声,然后伸手去探孩子额头,触手竟是温凉的,为了保险起见,她从药箱夹层摸出体温计,体温计显示37°,已经不怎么发热了。

“孩子不发热了。”苏合香收起温度计告诉那妇人。

妇人笑出一脸褶子:“哎呀,还是苏药姑家人杰地灵,在家烧了两天,到了药姑家喝点了水就不烧了,真是阿弥陀佛保佑。”

苏合香听到她说喝了点水就不烧了,这才注意到她跟前有两个茶碗,其中一碗里是褐色的药汁,底部还有些没化开的颗粒。

不用多想,就知道是小妮干的好事,但她此时不能表露出来,忍着心中的震撼,又给她们祖孙两人烧了张符纸来安她的心。

待送走千恩万谢的祖孙,她攥着小妮的手腕往后院去。

等她忍着怒气带着小妮回到后院,从空间里拿了根顺手的树枝,这才后怕地质问小妮:“你怎么胆子这么大,居然敢给那孩子吃药?”

“娘,你不是说高热惊厥会要人命的吗?我看那个小弟弟已经在抽抽了,这才给他吃药的。”小妮眼神里带着害怕,害怕地看着她娘手中的枝条。

苏合香怕有人来求医问药的时候自己不在,耽误了孩子们看病,她就备了几样常用的放在了柜子里,叮嘱了大妮,有急需的时候,不要等自己,先给求医的孩子吃。

当时小妮也在,但是她没想到小妮的胆子是如此之大,她一个半大孩子居然敢给另外一个孩子开药吃,虽然柜子里就是一些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这三种,没什么其他的药,但也足够她担心的。

还好那妇人被蒙在鼓里。

苏合香给了小妮三天不许出门也不许看电视的惩罚,每天要多写一倍的大字,小妮委委屈屈地答应了。

今日一家人整整齐齐在堂屋桌上吃晚饭时,苏合香问铁柱:“铮远啊,这几日要是有空,去牙行时问问,城外可有田地发卖?”

铁柱正往嘴里扒饭,闻言停下筷子:“娘,城外田地山高路远的,咱家自家肯定没空去种,还要寻佃户,也太麻烦了,一亩田地还挣不了多少铜钱。”铁柱在家种过地,自然知道农民的辛苦。

苏合香夹了块梅娘做的腌黄瓜放在儿子碗里:“近郊的也行,你两个妹妹的陪嫁田该预备起来了。”

铁柱突然想起七娘子陪嫁的田还在岳家那边,由她六哥经管着,自己从未过问。再看坐在下首的大妮,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确实该早做打算。“要置办多少?”他得做到心里有数,才好去牙行寻摸。

“最少也要十亩八亩,如果有连在一起的,几十亩也成。”

“成,我明天就去问问。”铁柱应道。

七娘子注意到巧云耳尖泛红,低头数着饭粒。等众人用完饭,才借着梅娘和卫婆子收拾碗筷的工夫扯住铁柱的衣袖。铁柱会意,扬声唤住要回房的母亲:“娘,还有桩事要和您商量。”

苏合香打发走三个孩子,她和铁柱、七娘子坐在堂屋饭桌旁边,梅娘给她们三人沏了壶茉莉茶。

七娘子觑着婆婆神色,轻声道:“我娘今儿提了桩事,说是二嫂的兄弟景航,已经是童生……”

“他学业如何?”苏合香手里拿着茶杯,抬眼问道。

“二嫂总夸他天资聪颖,就是贪玩了些”七娘子说。

苏合香微微蹙眉:“巧云还小,等秋闱后再议。”贪玩的意思就是不一定能考中秀才了。

七娘子望着婆婆的神色了然,这是要等着给闺女挑个有功名的女婿呢。

苏合香正好又想起一件事:“你俩等下。”她转身去了堂屋西边这间屋里,。

铁柱就看到娘进去后很快捧着个米色布袋出来,他接过后,拆开看后发现是乌米:“娘,这是什么?”他假装好奇地问。前两年在山里时,他吃过这种乌米做的粽子、

“这是南方的米,叫乌米。”

七娘子心里嘀咕着,这黑色的米看起来有毒的样子,真的是吃的吗?她接过铁柱手里的布袋,闻了闻,有股好闻的草木清香味。

“娘这是?”其实铁柱和七娘子两人都有些困惑,娘为什么给自己看米。

“你们铺子里光卖熟肉,客人们不还得另买炊饼就着吃?”

铁柱和七娘子的食客们,有很多人都是买了后,用荷叶打包,带去隔壁的面铺或者炊饼铺。

七娘子恍然大悟:“娘是说我们可以卖现成的乌米饭?”

“正是!”苏合香笑着比划:“在荷叶上铺层热腾腾的乌米饭,中间夹些卤肉,然后卷起来,赶时间的食客可以立马取走。”

她话音未落,铁柱已经拍案叫绝:“娘,那这样的话,每日里又能多卖不少的铜板。”

周边的食客们要么是商贩,要么是学子,还有许多的军营里的人,这其中有许多单身汉,他们一个人开火做饭不方便,也乐于在街上买着吃。

“那这乌米的本钱会不会太贵了?”七娘子问婆婆。

“你们给我一斤十五文就成。”苏合香在拼夕夕上买的价格是7块钱一包,倒不是她要赚儿子钱,要是太便宜了在儿媳那边圆不过去。

“好,那娘先给我十斤,我去卖试试。”铁柱当即拍板,又给店里增加了一个营生。

七娘子隔天就把自家婆婆的话回了自己的娘亲,她将婆婆话细细说给李夫人听。

李夫人比较理解女儿婆婆的想法,二儿媳家别看只有亲家一个人杀羊,但羊肉价格高,利润也比猪肉高,但说起来也只是一个操刀卖肉的营生,女儿的小姑子家要钱有钱,要貌有貌,自然也想择个好的女婿。

“行,我这就跟你二嫂子说下。”

七娘子又趁机说了婆婆要买田地的想法。

李夫人就说:“你婆婆家人丁少,又是外来户,买的田地最好是放在儿女亲家一起,这样有个照应,但现在她也只有我们一家亲家,咱们自然也要出出力气,你可以跟女婿说下,问问我们李家村周围有没有合适的。”

“嗯!我等下就和相公说,娘,那我先走了。”

“去吧。”

铁柱对买田这事从昨天的不以为意,到今天的非常上心,也就一个晚上的事。

因为他想通了,其实土地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如果都去做生意了,那谁来种地呢,没人种地,那拿着钱也买不到粮食啊。

所以他一大早没去熟食店,带着七娘子先去了牙行。

中人老赵正啃着烧饼,见他们来得这般早,忙用袖子擦了擦嘴:“两位这是?”

“劳您给看看田地,”铁柱说道:“不拘大小,十亩八亩都成。”

七娘子轻声补充道:“最好是城外七里李家村左近的。”

老赵从柜台底下摸出本起了毛边的册子,他眯着眼翻到某页:“巧了,李家村附近倒是有块地,”他的手指头点着幅歪歪扭扭的地图:“说是山林,其实就个黄土包,山上的树被那些刁民偷砍光了。山脚下有几十亩的薄田。”

铁柱不解:“这么大块地方,不应如此闲置吧?”

“那块地太贫瘠,种了打不上几斤粮食,水源离得又远,这两年天气又干燥,主家干脆把地卖了。”老赵不敢说假话,去看一眼就知道的事,哪里能诓骗得了。

铁柱点点头,这块地先保留,他回去问问娘再说:“那还有其他的田地吗?”

“零碎田产也是有几家的,不是赌鬼卖祖产,就是遭了瘟的人家。”老赵又翻过几页:“城东张家村有二十亩,不过他家卖价较高。”

中人又说了几处田地,铁柱一一记在心里,告知他自己要回去商量商量。

中人自然是客气地送走了铁柱夫妻。

铁柱和七娘子从牙行出来,路过杂货铺时,七娘子突然拉了拉铁柱的袖子:“相公,咱家卤锅都腌入味了,蒸饭怕是串味。”

铁柱一拍脑门,转身就进了铺子,不多时便抱着个崭新的蒸笼和铁锅出来,锅底还泛着青灰色的光,两人合伙带着新的家伙什回了铺子。

铺子的后院里,两锅卤肉正咕嘟咕嘟冒着香气。

帮工老常夫妇看着东家往蒸笼里倒乌黑的米粒,忍不住嘀咕:“这米莫不是发霉了?”

铁柱笑而不语,待蒸汽裹着奇特的清香从锅边溢出时,老常媳妇猛地吸了吸鼻子,想不到黑色的米有如此清香的味道。

铁柱和老常合力把蒸笼整个端到了店门口。揭开锅盖的刹那,乌莹莹的米饭刚刚蒸好的米饭在日光下泛着光,香气顿时飘满了整条街。

“店家,这是什么?”由于乌米太过奇特,门前很快围满了人。

铁柱用木铲挑起一团乌米:“这是南边来的乌米,最是养人,你们尝尝!”

有胆大的人自己上手,揪了一团进嘴。

感受就是糯叽叽的,似乎像是糯米,但又有糯米没有的植物的香气。

“多少钱一个?”

铁柱收回木铲,用荷叶包了个饭团出来,边说边麻利地包成饭团:“十五文钱一个,加肉的二十文一个!一个就能吃饱了啊。”

他包的这个分量,属于七娘子吃不完,自己不够吃,普通的学子商人是能够吃饱的。

第123章 买地

乌米对于汴京人来说是非常新鲜的吃食,出来一锅卖一锅,根本等不到凉透。

黏叽叽的乌米饭,就算是空口吃都好吃,但凡是尝过的都会买一份拿在手里吃,甚至有的人专门买了打包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今天又是收货满满的一天。

回家路上,铁柱心里哼着小调,跟七娘子算账:“七娘,十斤乌米可以做二十五斤的乌米饭,净赚三百多文呢。看这形式,一天卖上百斤不是问题。”

话说完才发现身边人早落下好几步。七娘子低着头慢腾腾地走着,无精打采地样子。

“咋了这是?”铁柱折返回来,伸手要接她挎着的竹篮。七娘子却把篮子往身后一藏,铜钱在篮里哗啦啦响,那是她特意留着找零的,大钱早换成银角子贴身收着了。

铁柱挠着头,不知道自己哪里惹到她了。

连着追问三遍,七娘子才噘着嘴,单手往腰上一掐:“你倒好,蒸好的乌米给这个尝尝、那个尝尝,我忙活一整天,我连粒米味都没尝着!”她声音里带着委屈。

铁柱噗嗤笑出声,拽着她的衣袖往前走:“嗨,我当啥大事,”话没说完就见媳妇眼圈红了,连忙改口:“明儿头锅蒸好先给你留两碗!”

七娘子甩开相公的手气哼哼地快步自己走了,跟个榆木疙瘩似的,眼里只有做生意,她是越想越气:“刚成婚的时候,你说过要带我去瓦子里看傀儡戏的,这都一两个月了,你也没带我去。”

铁柱追上去憨笑道:“这不是日日做生意都没空吗?要不明天早些收摊,带你去玩?”

“当真?”七娘子见铁柱点头答应,嘴角翘起,这还差不多。

不过她这气性也只敢在路上撒撒,到家后她就收敛起了性子,就怕给婆母给瞧见了。

铁柱和七娘子到家后,基本是吃晚饭的时光了,饭桌上他把买地的事说了。

“娘,我早上去牙行问过了,大片的田地的话,只有一处几十亩,还带个小山坡,但是田地非常贫。”

“零散的呢?”

“零散的有几处但不相连,城东有八亩上好的水田,是个赌输了祖产的败家子卖的,本村人怕这个赌徒日后耍无赖,不敢沾手,只好往卖。”铁柱说道:“一般好田都轮不到外卖,本地村里就卖完了。”

苏合香说道:“零散的地确实太麻烦了,那个几十亩的地,我明天同你一起去看看。”

“成。”

第二日一早,铁柱雇佣了个牛车,然后带着七娘子和二十斤的乌米、调料先去了店里,把卤肉和饭都先蒸上了锅。

自己又马不停蹄地带着苏合香和中人去了城外的李家庄,牛车吱呀呀走了两个时辰。

这片田大概离城有三十里远,周围的地势不算平坦,东边的山坡,像个卧倒的土黄牛,也就四五十米的高度,其实更像是土坡。

“这周边没河吗?”

“有,但是取水不易。”中人还算是实诚,跟母子二人说:“你们跟我来。”

铁柱栓好牛车,三人上了山,居高临下看过去,可以看到西边就有一个村落,山后就有一条河。

“那就是李家庄。”中人指着西边这个村子说。

山后这条河到了山坡下面,打了个弯,又背道而驰往南去了。

要浇水,只能赶着牛车,下了山坡转到山后,再取水浇田,想要灌溉土地,就得正儿八经地挖个引水的沟渠才行。

铁柱蹲下身搓把土,看着指缝间簌簌落下的沙土,终于明白为何这连片地无人问津,首先这是旱田,其次这田太贫瘠,就算水源充足,没个几年也养不出肥沃的土地。

在他心里,这处田地不值得买。

“多少钱呢?”苏合香问中人。

“五两银子一亩,一共80多亩的田,加上山一共是460两。”

苏合香心里合计着,这价格倒是不贵:“可这不就是荒田吗?五两已经算是下等田的价了吧?”

“这就是荒地的价格,下等田都要卖到十两了。上好的水田20两别人抢着要。”中人说道。

“价格在便宜些我就要了。”

铁柱有些惊讶地看着娘,不知道这样的田买了干嘛但他没有说什么,娘说买自然是有她的道理。

中人也很讶异,这处田地少说过来看了七八个人,有钱的觉得离城里太远了,想种地的觉得用水实在不方便,加上还要养地,就一直没卖出去。

“这田虽然要费些功夫,可好好侍弄,也可以变成中等地。”这个中人到底老实,他没有吹牛说会变成上等田地:“就算是不种田,到时候种上些果树,也是可以的,前十年免交税呢,后十年也只会按照下等地来收税。我在给夫人少个十两吧,这到底是官家的地,少太多了我也做不了主。”

“行吧。”苏合香拍板买了下来:“这田地没有什么官司吧?”

“没有的夫人,是前任主家出意外往生了,这地就被官府收了回来。耽误了几年,一直没卖出去。”

苏合香心道,怪不得这边的地荒成这样,山上的树也被砍得差不多了。

苏合香跟着中人去办理地契,铁柱着急忙慌地去了熟食店,店里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七娘子和两个帮工简直是手忙脚乱。

他们见到铁柱来了,全都舒了口气。七娘子抱怨道:“你总算是来了,乌米饭都来不及蒸,我看要是过两日还是如此火爆,就得再雇两个人了。”

铁柱一直等到回家吃完晚饭,他抽空去后院拿乌米的时候,才有机会问了苏合香:“娘!为什么非要买这个山地啊?估计要白忙活好几年都没有产出。”

“正好,你来跟我合计合计。”苏合香拍了拍旁边的凳子,她示意铁柱坐在自己左边,又朝里屋喊了声:“大妮,别忙活了,出来说正事。”

三人围坐在方桌前,苏合香在纸上画了个粗糙的山地地图:“现下最要紧的是水的问题。这八十亩旱地,没水就是块死地。”她顿了顿:“我琢磨了几个法子,你们帮着参详参详。”

大妮好奇地问:“娘,您说的法子是?”

“头一个最省事,买个柴油抽水机,浇八十亩地不过两三个时辰的事。”

“二,老水渠的根基还在,只是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了。”

铁柱想了想:“抽水机虽快,可动静太大,也瞒不住,还是修水渠长远。”他其实担心是土地的肥力问题,有条河在那,只要舍得下工钱,用水不是问题:“我看得多找些粪肥来养养地。”

大妮点头,华国的机器虽好,但容易惹事端。

关于如何提升土地的肥力,她昨晚已经在华国用手机查过了,有多种办法。

最简单的就是去山上挖黑土,比较劳心劳力的就是先深耕,然后暴晒七日,撒上草木灰或者生石灰(水泥),然后施肥。

施粪肥一个月后,再施氮磷钾复合肥和尿素,补充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再次翻耕,防止粪肥堆积没发酵分解。

鸡粪肥和复合肥,肥效期在三个月到半年,每3个月循环一次,一到两年,表层的培土增肥土壤就会腐殖质增加深厚土壤变黑。

她把这些讲给两人听:“化肥也不是随便撒的,是缺什么才能撒什么。咱们暂时先将里面的石子石块给清一清,然后找人进行深翻暴晒,咱们一步一步来。”深耕的话其实用拖拉机最为省事,价格也不贵,两万左右可以买到大马力的拖拉机了。

可还是顾及到这边虽然有些偏,但周围还是有村子的,看样子,周围的人也经常过来砍树,为了不节外生枝,她尽量不用惹人眼的华国机械。

“好,那我明天就去我丈人家,问问村上可有闲汉愿意找工干。”

隔天,铁柱这边找七娘子的六哥帮忙找人,苏合香这边约好的吕夫子母女俩过来了。

吕夫子还是搀着自己的母亲跨过堂屋的门槛,吕老太太虽然还是看不清,但还是脸上带着笑容,眯着眼朝她自以为的苏合香说道:“夫人,真是让您费心了,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大妮见被她认错了,有些尴尬:“奶奶,我是巧云啊。”

“哦哦!巧云呐!”吕夫子都已经习惯自己认错人了,以前还总被人说自己傲气,看不起人,见着人也不打招呼,后来才知道,她是得了眼疾。

苏合香笑着让她坐下,把事先准备好的眼镜从桌上拿起,帮她戴上:“您试试这个。”她专门买了一个镜框是仿木花纹的,这样比较没有那么的违和感。汴京人不太爱水晶,水晶的价格并不贵。

吕夫子瞪大了眼睛,木头框子里有着透明的镜片,透明到好像不存在似的。镜腿巧妙地勾在耳朵后。

当冰凉的眼镜戴摘吕老太太眼上时,她突然僵住了。浑浊的泪水顺着眼角往下滑:“这、这绣绷上的针脚我都瞧见了!”

桌上放着的是大妮的绣绷,吕老太太从五岁起开始拿针线绣花,绣了四十年,绣花已经是她生命里不可分割的本能。她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绣绷绣了起来。

再也不用凑到眼前才能看清针脚了!自己又可以绣花了!吕夫子一针一针绣着。

大妮只在电视里看过华国人戴眼镜的样子,再次感慨,科技真好啊!近视眼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眼镜,都不需要打针吃药动手术,就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用像吕夫子的娘一样当一个睁眼瞎。

第124章 验孕试纸

“苏夫人,您真的是活菩萨啊!”吕老太太颤抖的声音里带着哽咽,回过神后急忙放下手中的绣绷,噗通一声双膝跪地,就要给苏合香磕头。

苏合香慌忙上前,双手托住老人瘦削的肩膀:“使不得使不得!快起来快起来!”

吕老太太站起身来,她小心翼翼地抬起手,擦拭着流到鼻翼的泪水,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弄脏了刚刚戴上的眼镜。

“苏夫人,这、这宝贝得值多少银子啊?”吕老太太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问道,她的声音有些发虚。

在今天之前,吕老太太一直都不敢询问眼镜的价格,她知道价格太高,自己根本买不起,可还是存在侥幸心理,万一价格不算贵呢。

可是现在眼镜已经戴到了脸上,再不问价格就不行了。

苏合香看着她战战兢兢的样子,心中一软,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的卑微、没有底气,小心翼翼地活着。

她早盘算好了,吕夫子绣工平平,但教孩子们写字有耐心,并且为人老实,做事也稳妥。

吕老太太的绣花手艺堪称一绝,此时的她正需要这样一位技艺精湛的人来帮她绣大小妮的嫁妆,小妮还早,但是大妮的嫁妆得提前准备起来,不然从议亲到成婚,快的几个月就走完流程了。

苏合香拉着老太太手在凳子上坐定,转头看向局促的吕夫子:“夫子,说句实在话,在汴京的珍宝阁里,这样的水晶镜片是要放在锦盒里供着的。别说千金了,要是卖与那商贾贵人,万金也是能卖得的。”

吕老太太顿时觉得自己配不上这神奇的眼镜,也达官贵人们戴着还差不多,把自己全身称重卖,也卖不了几个钱。

“不过,我正巧有桩事要劳烦您。”苏合香没有让她俩太过不安:“我家里两个姑娘,巧云眼看到了说亲的年纪,这嫁妆啊,现在就得一针一线地攒起来了。”

吕老太太闻言眼睛一亮,自己这么多年,绣的最多的就是嫁妆了。她拍着苏合香的手连连保证:“夫人放心,老婆子我别的本事没有!百子帐、鸳鸯枕,老婆子闭着眼都能绣!两位娘子要绣多少嫁妆,我都包了。”

短短一瞬,她就盘算好了,就算苏夫人不给自己工钱,自己只需每天抽出半个时辰睡觉时间,绣点私活,也能补贴儿子儿媳,不会当个吃白饭的老婆婆了。

苏合香微笑着点头:“不过,还有件要紧事。”她压低声音:“眼镜上的水晶镜片得来不易,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你只在家用一用,出门时千万收好。”

吕夫子和老夫人自然连连答应。

铁柱去找丈人谈开荒的事,七娘子今天还是一人先去了店里。

日上三竿时候她才见到满头汗的铁柱回来:“你怎么才来啊。”一见到她,她就觉得心里有股郁气要蓬勃而出。

铁柱憨笑着:“跟你爹还有两个哥哥谈了下开荒的事。”丈人非常高兴自家添置了田地,要不是担心七娘在店里忙不过来,丈人都想着拉自己喝点小酒。

七娘子见他的笑脸觉得刺眼,转头懒得理他。

铁柱自然也是看出她在生气,想问问自己又哪里惹到她了,可一忙就是一天,他也忘记了这事。

回家路上见她还是对自己不理不睬地,铁柱也上起火来!自己累得要死,干嘛还要看她脸上,他气呼呼地快步往家走。

七娘子见铁柱的背影一转眼就混入人群中不见了,低着头委屈得直掉眼泪,就这样她慢腾腾到了景福坊到婆家。

好在铁柱还知道到家门口的时候,等一等七娘,没有独自进院子。

两人无视对方,一前一后进了家。

苏合香已经在堂屋了,没察觉到他们二人的氛围,等他们夫妻俩入座,她问:“怎么样,问妥了吗?”

“嗯,七娘五哥说他今天就去帮我雇人,先紧着李家村的人雇。”铁柱先喝了一杯桌上的冷茶,才答道。

“那就好。”苏合香招呼着几人说:“来来,吃饭吧。”

梅娘和卫婆子见家里人都回来了,开始给饭桌上摆菜。

今天吃的杂粮稀饭、小虾米炒咸菜,配薄饼,怕铁柱和铜柱饭量大,梅娘又做了一份焖面放到了饭桌上。

苏合香喝了口杂娘粥,见铜柱最近都很安静,就问他:“最近在郑大夫那里都学的好吗?”

“嗯,挺好的。”铜柱简短地回答。郑大夫那边跌打损伤的患者比较多,就是天气热了,外伤发炎的人多了起来。看着那些腐烂发脓的伤口,他的心里老是不得劲,会不由自主想着,如果……

铁柱动作娴熟地用一张薄饼将虾米咸菜卷起来,然后又挑了几根翠绿的小葱放在里面,卷好后一口咬下去,那饼的香味、虾米的鲜味、咸菜的咸味和小葱的辛辣味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他的胃口顿时大开,本就饥饿的肠胃更像个无底洞了。

“太香了,七娘,我帮你卷一个啊?”铁柱吃得正香,见七娘只挑了碗焖面吃,以为她还在为之前的事情生气,于是转过头去和她搭话。

然而,七娘闻到铁柱嘴里散发出来的鱼虾腥味和小葱的辛辣味后,突然觉得胸口一阵翻涌,一股强烈的恶心感涌上心头。

她强忍着这种不适感,努力不让自己吐出来,但最终还是没能忍住,捂着嘴快步走到门外,哇地一声吐了起来。

“七娘,你病了?”铁柱见状,急忙放下手中还剩半块的饼子,快步走到七娘身边,满脸关切地问道。

七娘此时只觉得胃里难受极了,根本无暇回应铁柱的问题。她闻到铁柱身上的味道后,那股恶心感变得更加强烈,于是她一把推开了铁柱,并且又往远处走了几步,似乎这样才能稍微缓解一下身体的不适。

“娘,七娘她病了。”铁柱见七娘如此难受,心中愈发焦急,连忙转身对苏合香喊道:“要去请个大夫过来看看不?”

一家人都放下来碗筷,担心地看着脸色泛白的七娘。

苏合香心中有些猜测,但不知道准不准:“七娘,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吃坏了肚子?今天白天吃了啥?”

“中午我就吃了的乌米饭和卤肉。”

“是不是吃多积食了啊,”铁柱突然想到:“你吃了两大碗米饭,都没吃几口菜!”

七娘子羞恼地瞪了铁柱一眼。

苏合香觉得还真有可能是积食了,但是她的反应也不单单是积食:“大妮,你给你嫂子端碗粥到她房里。这里味道大,别再熏着她了。”

“哎好!”大妮就要去厨房,梅娘赶紧说:“我来。”

七娘一边用卫婆子递过来的水杯漱口,一边强忍着不适说道:“娘,我没事,可能是今天天气太热了,我有点中暑,休息一下就好了。”

“嗯,去吧,休息会,明天让铮远再雇个人,别太累着了。”苏合香见七娘虽然脸色不太好,但精神还算不错,便稍稍放下心来。又对铁柱说:“你跟我去后院拿点冰块过来,今儿是比较热。”

铁柱点头,送七娘回屋,顺便拿了个空盆出来,跟着苏合香身后一起回了后院。

其他三人见没他们什么事,继续吃起饭来。

“我估摸着七娘这是有了双身子了。”苏合香难得眼神慈爱地看着铁柱。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的,要当奶奶了,这要是在华国,很多女孩这会还没结婚呢。

“啊!”铁柱是有些不可置信:“七娘说她家的人不太容易有孕,应该只是中暑了吧?”

“还没确定的事你别跟七娘说,不过你用这个测试纸试下。”苏合香给了铁柱一张验孕试纸,并且教他怎么用。

她以前在收购站里打工时候,看到有一整袋的过期验孕试纸,她好奇这是干嘛的,就去查了下,原来华国这边验孕不用靠经验,也不用等三个月以后肚子大了才能确定是否怀孕。

同房七天后就能测出是不是有孕,而且试纸价格超级便宜,一张都不到一块钱,还包邮,她自然买了点存在了空间里。

苏合香从空间里拿了块储存的冰放在木盆里,又让铁柱带了一碗绿豆百合甜水回去:“你吃完晚饭刷刷牙再回屋,别熏到她。”

铁柱一手端木盆,一手拿碗,艰难地端回到房后,将绿豆水放在桌上,木盆放到床边:“七娘,快起来喝饮子,还是冰的呢。”他怕自己身上的汗味熏到七娘,说完就出去继续吃没吃完的晚饭。

七娘没有回铁柱的话,她在床上歇了歇已经好受多了,但还是没胃口,此时听到冰饮子只觉得口舌生津,立马走到桌前端起碗喝了口,甜滋滋透心凉,一口下肚,暑气似乎从毛孔里透了出去,身心都清爽起来,也没有了恶心感。

她又用调羹舀了一勺绿豆吃进嘴,绿豆还有百合、莲子都是糯糯的,正是合她的胃口,吃完她捂着肚子睡在床上,床边就是一盆冰,她半躺着摇着扇子,只觉得好舒坦啊!

婆母每天买冰就要花不少钱吧。

铁柱吃完饭刷了牙后,顺便把屋外洗刷干净晒了一天的恭桶带回了屋。

“七娘,要小解吗?”他语气里带着期待,不过七娘没听出来。

七娘这会觉得肚子发涨,确实要小解,但她心中还有气,还是没搭他的话茬,以为他在找台阶下,自顾自地去了床尾屏风后的恭桶里小解。

铁柱见她小解完后,随后自己也进去了。

夏天天黑的晚,屋外还有光亮,屋内已经需要点油灯了,七娘子在床上昏昏欲睡,见铁柱又出去了也没在意,大概是冲澡去了。

“娘,你快来看看,”铁柱又去了后院堂屋,喊着苏合香过来帮他参详参详,他头一回弄这个验孕纸,害怕弄错结果。

苏合香看了眼两条红杠的验孕试纸后笃定地说:“七娘确实有孕了。”

铁柱整个人轻飘飘的回来房间,自己就要当爹了吗?怎么感觉很突然。

“七娘、七娘!”七娘子已经睡着了,只觉得有人幽幽地喊着自己,迷糊睁开眼睛,就见床前坐着铁柱,屋内还点了油灯。

“干嘛?”她这会还迷糊着,已经不记得自己在生气的事了:“什么时辰了,要起床了吗?”

“不是,现在还是晚上呢!”铁柱握着她的手:“七娘,你怀孩子了!”他语气里有着些许的激动,也有着不可思议。

七娘子呆愣住,“啊”了一声后,居然抽噎着哭了起来,结婚后最让她害怕的事情,居然发生了。

铁柱无奈:“又怎么了嘛!”

“我、我害怕!”

第125章 黑土

房里有一盆冰块降温,七娘子夜里睡得极好,早上起床时,恶心感又涌了上来,她扶着床沿干呕了几声,这才缓过劲儿来。

苏合香见她出了房门时脸色不好,于是说道:“七娘,你就在家歇着。”

“那店里怎么办呀,忙不过来的。”七娘子知道店里生意有多忙,要卤肉、蒸饭还要一份份卖出去,从早忙到晚。

“店里有我和铮远照应,你只管安心在家休息。”熟食店离家挺远的,可惜汴京的代步车要么是牛车要么是驴车,可家里又小,再养个家畜又脏又不方便,雇轿子又太招摇。最后她带着铁柱去车马行,包了辆牛车,早晚接送自己,多花些钱,但人舒服多了。

去熟食店的路上,顺便跟亲家报了这个喜讯。

当然她没铁口白牙说七娘子一定怀孕了,只说她一直想吐不舒服,让她在家休息了。

李夫人听懂了苏合香话里的意思,立马紧张起来,嚷嚷着给闺女做她喜欢吃的驴肉火烧。

大儿媳和二儿媳两人拿着洗衣服的木盆正要结伴去河边洗衣听着婆婆开心的咋呼声音,二儿媳金枝撇着嘴道:“当年我怀孩子时,婆婆可没这般殷勤。到底是亲闺女,就是不一样。”大儿媳酸溜溜地接话:“可不是么,这驴肉比羊肉还金贵,婆婆可真舍得。”

苏合香今天帮着铁柱在店里忙前忙后,卤肉、卖肉、包饭团,一天下来只觉得腰酸背痛:“还是赶紧再雇个人吧,我现在身子没以前经折腾了。”说着锤了几下后腰,自己好久没干体力活了,这突然忙活整天,还有点不习惯。

“哎!好。”铁柱也觉得自己都成婚了,还让娘跟着劳累,有些太不孝了,确实得请个人过来。

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干脆还是找了老丈人,看看家里亲戚有没有要做工的,而且找亲戚毕竟知根知底,用着也放心。

只能说汴京最不缺的就是人了,七娘子的五哥李青次日就领着个瘦小的少年过来,说是自家堂弟:“叫小林子,今年十三了。”五哥拍着少年的肩膀:“别看年纪小,在乡下早就开始干活了。”

铁柱打量着小林子麻杆似的手脚,有些犹豫。但试了两天发现,这孩子虽然个头不大,搬蒸笼、烧火、卤肉格外利索,那双眼睛更是活泛得很。

苏合香不放心,又连着去店里盯了三天。见小林子已经能独当一面,甚至会在客人多时主动帮忙招呼,这才安心回家。

苏合香趁着铁柱店里有了帮手,终于腾出空来办自己的要紧事。她天刚蒙蒙亮,她就到了仙女山的外围了,见周围没有监控,收起电动车,往仙女山深处走去。

她怕遇见赶山的人,特意起了个大早进山。

没一会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

这一走就是一整天,期间怕有人来求医问药,特意一个小时回家一趟。

傍晚时分,她踩着暮色回到家中,在前院漏了个脸,和大家一起吃了晚饭,回到后院洗漱完倒头就睡。

第二天鸡叫头遍又出发了,直到第三天晌午,她才在一处背阴的山坳里停下脚步。这里落叶堆积得有半尺厚,踩上去像踩在棉花上,扒开表层就能看见乌黑油亮的腐殖土。

“到底是没人来的地方。”苏合香蹲下身,指尖捻着松软的黑土。自家地里那些板结的黄土块,锄头砸上去都能迸出火星子。

小心翼翼地避开蕨菜和蘑菇丛,她开始一铲一铲往麻袋里装土。

半天后,汴京后院里就堆起二十多个鼓囊囊的麻袋。

五哥李青连续几天赶着驴车来运土,这些黑土掺进荒地时,附近的农户都跑来围观。

“这家人脑子真灵光,我怎么没想到去山里挖点土呢?”

“呸,说的什么屁话,你把山里的土挖了怎么运出来,还不够费劲的,再说了,山里没土了还怎么长蘑菇、野菜啊。”

“也是啊!”

苏合香挖够了黑土,那边网购的发酵鸡粪肥和蠕动着的蚯蚓也到了,原本贫瘠干黄的田土眼见着比起肥沃的黑土也不差多少了。

李家村的村民啧啧称奇:“厉害厉害!蚯蚓都能养得出来,你家亲家可真是能人啊!”上黑土和粪肥还能在庄稼人的意料之中,可上蚯蚓,可就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你这亲家到底是要种啥,把地搞得这样好?”有人问七娘子的六哥李晨。

“我也不清楚,反正咱就是帮忙干活的。”

苏合香这么迫切的改良土地,一是不想土地荒在这,二是因为她想早点把红薯种出来。

虽然她没有受过家国情怀这方面的教育,但她是个务实的人,红薯亩产能达到3000斤,就算肥力不足的古代,只要把其中一亩地的红薯好好侍弄,养活一家人是绰绰有余。

她其实一直在犹豫着,犹豫要不要拿出这几样高产的农作物,直到她买了这个山头后,才真正下了种植红薯的决心。

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三样她都在山谷里种过,玉米产量相对其他两样低,红薯吃多了烧心但是耐旱,新买的这块地的半山坡处,水渠到不了的地正好可以种红薯。

而且眼下这个季节也只能种红薯,玉米错过了春播,土豆也过了时节,只有红薯还能赶着栽种,另外就种两拢豆角、南瓜、黄瓜等自家吃。

感谢拼夕夕,让她能快速地买到红薯藤,她选的是济薯26号,抗病能力强,适合新手种植,口感软糯。

红薯藤总共买了5亩的苗,其他的地等秋天的时候种一茬冬小麦,明年春天的时候全部种上红薯,然后让地歇一年,隔年再种。

这五亩地的红薯,等秋天的收获结束,把红薯藤放在沙坑里保存,等来年春天就可以扦插了。

苏合香从山里回来后,在家足足歇了三天,才缓过劲来。

这天她吃完晚饭,给了七娘子好几个油纸包着的丸子。

“娘,这是啥?”七娘子打开看了一个,觉得好生奇怪的东西,白色和黄色的小药片。

苏合香最近去华国那边,恶补了下孕妇的各种知识,原来怀孕初期需要吃各种的营养品,比如叶酸防畸形、钙片强骨骼、防止孕妇缺钙、补铁防贫血,维生素D则要配合日晒,既要补充孕妇营养又不能把胎儿吃得过大,不然容易难产。

当下就去网上买了好些叶酸、钙、铁、维生素D等等,好在都不是处方药,网上随便买。

收到货后她按照剂量,用油纸包裹住。

“这营养剂是补身子的,你要每顿都吃,吃了对肚子里的孩子好。”苏合香打算按天给她营养品,不然怕她忘记吃了。

“嗯。”七娘子想起婆婆还是给药姑,于是老实吃了她每天给的药丸子,就是一边吃一边担心到底有没有用。

七娘子的二嫂钱荷今儿吃完了晚食后,见天色尚早,便回了娘家一趟,娘家就在街尾,也就抬抬脚的事。

她迈进钱家院子时,竟听见西厢房传来朗朗书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惊得她差点摔了篮里的毛桃。

“娘!”二嫂夸张着对着从屋里出来的娘亲说道:“景航莫不是中邪了?!”她的弟弟她还不了解吗?平日里爱玩,哪怕和那十岁出头的小儿都能玩到一起。

钱夫人闻言噗嗤笑出声,走过来揽着女儿神秘兮兮地压低嗓子说:“你弟弟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猜他八成是想考中了秀才后,去苏家提亲呢。”

“那可好!”二嫂子笑弯了眼,景航要真的能考中秀才,不管那苏家小娘子嫁不过嫁过来,自家都得敬着她。ǖì

“你这会回家干啥?”钱夫人的眼睛望向她篮子里的七八个桃子。

“还不是我婆母,听说七娘孕吐严重,最近只爱吃些鲜果子,多买了点,给我们每家分了些,刚刚让铮远带回去一篮子呢,我给你带几个回来。”

“哎呦,还是我闺女贴心。”

铁柱拎着一篮子的毛桃回了家后,直接进来厢房,一篮子桃子全拎给了七娘子:“喏,你娘让我带回来的,她说你最近爱吃果子。”

屋里桌上的果盘里摆着洗好多雪梨还有黄杏,七娘子正吃着呢,见他把一篮子桃子都拎了进屋,吓得七娘子赶紧让他拎出来。

“你说不是憨啊,婆婆和小姑子还以为我要吃独食呢!”

铁柱挠挠头:“不会,我娘还有巧云他们,不会为了点吃的和你生气的。”因为她们背着你的时候吃得更多。

“那也不能全拎进屋呀,快,咱们出去。”七娘子拉着铁柱一起出来厢房。

每天要到吃晚饭的时间,后院的几人就会提前到前院来,苏合香见亲家给女儿带了篮桃子:“咱家今天买的的梨子和杏子还有好些呢,你留着在屋子里慢慢吃啊。”

“我吃不完呀。”七娘子留了一大半下来。

苏合香不好跟她争执,干脆收了下来,转眼第二天就让铁柱带了一篮子的梨子和杏子去了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