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羡慕嫉妒恨了!
嬉笑过后,还是正式的辞别。
楼欣月对着原家兄妹行了一礼,“多谢二位厚义,我们姐妹感激不尽。”
原家人,简直就是她们的贵人啊!
好几桶金,可都是来自原家!
第226章 水云俺们是来感谢的。
半年后,江州城。
春花春柳,微风细雨,此时的江南,正是美景醉人。
一个身披蓑衣的中年汉子,赶着辆牛车,车后载了好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旁边还坐着个老翁看着这些袋子,慢慢悠悠地往城里而来。
牛车停在城门口,汉子跳下了车,又扶着老翁下车,依着城中规矩,出示了路引,又交了四文的入城钱。
守城兵士走过去检查牛车。
“这麻袋里的,都是什么?”
汉子弯着腰,陪着笑脸道,“回差爷,都是小人家里种的瓜菜,我父子两个准备进城走礼的。”
守城兵士打开了几个袋子,就看到里头还真是鲜菜。
菠菜、萝卜、小葱、青蒜、花菜等等,倒是应有尽有。
守城兵士眼里闪过一丝艳羡。
江州城这一带冬日也能种些耐寒的菜,但种类还是少了许多,菜价也比另外三季贵,如这父子俩的鲜菜,倒实在是难得。
但如今的知府大人算是个清官,向来不许城中有勒索扣拿之事。
所以哪怕是面前这菜再新鲜,他们也不敢起什么多余的心思。
兵士们挥挥手放行。
老汉和儿子赶紧拉着牛车进了城门。
一进城中,只见道路宽阔,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行人络绎,老汉瞧得眼花缭乱,不由得就有些发怔。
“儿啊,早就听说过,那城里热闹又富裕,就仿佛去了天上一般,果然说得没错。”
中年汉子笑道,“那爹,你就坐在车上,多看看。”
“咱们这回送了菜,去尝尝城里的好吃食,再买些咱们村里没有的好东西!”
老汉不住点头,“哎,是来,是来!”
这父子俩一边说,一边慢吞吞地赶着车。
倒不是老牛走得慢,而是路上太过热闹,赶得快了生怕撞着磕着。
再一个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还得一路打听。
“阿爹,我听人说,那位孔方子就是水云周报社的,咱们只要去寻到水云周报社,就能寻到那位孔方子先生。”
老汉东张西望,左看右看,只觉得无处不稀奇,两只老眼睛都不够用了,还忙里偷闲地点头,“好,好!”
父子俩一路打听水云周报社,好在这水云周报社在城里十分知名,没问几回,走了
一顿饭的工夫,就寻到了地方。
只见一条幽静长街,两边都是雪白粉墙,水云周报社就在长街尽头,院门口种着两株红梅花,此时开得正好。
父子俩怯生生地上前敲门。
开门的,是一位须发花白的灰衣老者。
一说话,就能听出来带着北边的口音。
“两位这是……”
灰衣老者的脸上也满是疑惑。
水云周报社开了也有四五个月了。
来来往往的,都是满身书卷气的夫人小姐,或者是书生模样的。
哪时见过如这父子俩这般的,风尘仆仆,裤脚沾泥,一看就不像是会来报社的。
老汉忙上前作了个揖。
“这位老哥,这里可就是水云周报社?我们父子俩想要见一见孔方子先生。”
灰衣老者微微愣了下,见孔方子……先生的?
“不知,你们要见孔方子先生,所为何事啊?”
这边的人,识文断字的多,肯花银子买话本的也多,至于说报纸,那简直不要太受欢迎啊!
所以报社这边,也会时常有自称仰慕某位先生的,寻上门来,想要同那位先生聊一聊书中的故事。
又或者是仰慕已久,想要认识一番某位先生之类。
一般这样的上门来,都是婉言谢绝的。
报社里的五位先生,每日那般忙碌,有闲工夫构思话本还来不及呢,哪里能把时间花在与人交际上头呢?
再者楼先生说了,喜欢吃鸡蛋不一定要见到那只下蛋的鸡,喜欢看话本不一定要认识写话本的人嘛!
但一般会寻上门的,也不太可能是这两父子的打扮啊。
赶车的父子俩互相看了眼,老汉好言道,“老哥,我们是,我们是来给孔方子先生送些自家种的鲜菜来的。”
说着,那儿子已经机灵地把一个麻袋口打开,露出了里头的白萝卜。
这些萝卜,大小正合适,圆滚滚,白白胖胖,那萝卜叶子上还带着露水,煞是喜人。
杨老汉瞬间惊呆了。
“啊这……”
而父子俩还以为杨老汉看不大上这些萝卜,忙又打开了两个麻袋口,露出了里头绿油油的小菠菜和肥嘟嘟的花菜。
“还有菠菜和花菜,另外的袋子里还有小葱和小蒜,最边上那个袋子里,有十来只竹鼠……”
杨老汉反应了一会儿,这才找回了自己的声儿。
“啊,这菜是不错,我们报社也正好需要,来来,进来吧,我叫老婆子给你们算算多少钱,报社都买了!”
他们一家三口,跟着主家来到这南边的大城里,本来还想着人生地不熟呢,怕是日子不好过。
谁想得到,主家胆子比一般的男子可是强多了,一来就花了大价钱买了个三进院子。
又没过多久,这报社就又办起来了!
这才几个月呀,水云周报社在这边的名气,可不比原来的报社在栖云城里差!
他们这些下人的日子,也是越发的好过。
伙食也是好得很,除非是那些极贵的食材,像那些一般的鸡鸭鱼肉,都是跟着主家吃的。
这日子,岂不是比地主比得还好?
而他家的老婆子,就管着灶房的采买。
这有人送上门,不比去街市上采买还省事儿?
只是,这竹鼠,可是他们主家楼先生写的那个新话本,饕餮游记里的那个伍生在竹林里做的竹鼠大宴的那个?
老天爷呀,他活了这么一把年纪,都还没见过什么是竹鼠呢!
父子俩把牛车牵进了院儿,又跟着杨老汉去了灶房。
杨婆子见了这些菜也是眼睛放光,嘴角上扬的。
“这菜可是当真水灵!”
“我这就给你们算钱啊!”
杨婆子一边说,一边就去拿钱。
这么多的鲜菜,怎么不得个三吊钱啊!
父子俩的脸都胀红了,连连摇头。
“啊不不不,这不是卖的菜,这是送给孔方子先生的!”
杨老汉不由得好奇,“你们,你们为啥要白送给孔方子……先生这些菜啊!这些菜也值几吊钱,我老汉瞧着,你们也不是那家里极有钱的,怎么就能白送呢?”
老汉抹了把眼睛,“俺们是来感谢孔方子先生的……”
杨婆子也好奇起来,“你们好端端地谢他做什么?”
老汉看了看自家儿子,从那堆麻袋里挑出一袋来,往地上一倒。
因此杨老汉眼神闪了闪,露出了和气的笑容。
第227章 怂了好激动啊!
原来他倒出来的,竟然是十来只肥嘟嘟的竹鼠。
这竹鼠,最近在城中十分风行,价格炒得很高。
别看这小小一只,竟是不比一头羊便宜!
就这还常常买不着呢!
杨婆子歪着头瞧了个仔细,也是笑得眉开眼笑的。
“呀!这竹鼠可真不错,还是活着的呢!”
那小腿儿,都用绳子栓着,还不住地扑腾着呢!
半个月前,贺先生的老友来访,就带来了两只竹鼠。
她一开始也不会烧啊!再说这人多肉少的,也不好分,就请示了一番,最后做了个炖汤。
哎呀,那个味儿,可是真香啊!
满院子飘的都是,谁闻了不流口水啊!
只是人太多,也就一人喝了一碗汤,分到了一块肉而已。
大家都夸这味儿鲜!
后来她就去菜场上采买,可惜一直都没遇上。
每回去打听,都说这竹鼠又不似那鸡鸭牛羊猪,还能在家里饲养,只能去那深山里有竹林的地方抓,所以来菜场上卖的就少,而且也就是两三只,一露脸就被人给抢走了,哪里轮得着她啊!
如今这可是一下子就来了十来只啊!
只听那老汉指着竹鼠,腼腆笑道,“俺们父子俩就住在深山里,家里精穷,也没钱买地,只能开几块荒山地,再打些猎物下山换些油盐钱。”
“俺家屋后就是一片竹林,这种大竹鼠是多得紧,平时俺们饿得狠了也弄两只来吃,只是不当正经肉食。”
“也曾经带到山下镇子上去卖,可人家都骂,说我们想钱想疯了,连这地里的大老鼠,也敢想换钱?哪个好人家吃这个呀!”
老汉说起旧事,一双浑浊的老眼内,渗出了清泪。
唉,想到当年父子俩被人大骂被人驱赶那个光景,老汉就伤心啊!
杨老汉与杨婆子对望一眼,面上都显出了同情。
也是啊!
这竹鼠,他们两口子都活了大半辈子了,何尝听说呢?
也就是跟着主家来了南边,又因为主家写了一本话本,就那个叫饕餮游记的,里头就写了位跟一般人不一样的书生伍生,生平没啥爱好,就爱个吃!
这伍生四处游历,就遇上了各种美食,他自己不但爱吃,也会吃,有一手好厨艺,也正是仗着这门手艺,才能让他吃遍天下,都不用发愁盘缠银子,也能结交下各路朋友。
比如这竹鼠,就是伍生无意中在深山里迷了路,遇见了一个隐世小村子,在人家那小村子里,他就吃到了美味又滋补的竹鼠。
听旁人说了,那话本里,可是说了竹鼠的好几种吃法呢!
什么煸炒烤蒸炖,打成泥做包子饺子馅儿,做成风味熟肉干……总之,伍生那可真是老鼠掉进米缸里,快活得不得了啊!
这会儿,她就有些明白过来了。
果然,就听那老汉抹了把脸,继续道,“我家穷,也寻不到挣钱的门路,自然是也是给儿子娶不起媳妇的……”
说到这儿,那儿子不自在地叫了声,“爹!”
说感谢就感谢,好端端地,提娶媳妇做啥?
老汉忙又接着道,“却没想到,自打上个月起,俺们就在镇上,看到有人在卖竹鼠!”
那竹鼠瘦瘦小小的,跟他们常捉的那种完全不能比啊!
就那样的,还卖了二两银子呢!
当时他们父子俩都惊了。
原本是来卖采的药材的,这会儿也顾不上了,就赶紧上前去打听。
这一打听,可不是心花怒放?
说是如今的江州城中,就时兴着吃这种竹鼠,还有富贵人家,办什么竹鼠宴呢!
而凡是尝过种肉的,都念念不忘,说是比起那熊掌鱼翅都鲜美哩!
所以这种野味在城里供不应求,价格越涨越高!
这父子俩还能待得住么?
都没再等着卖药材了,收拾了篓子就回山里了。
父子俩连夜捉了它十几只竹鼠,就运到了山下。
这回可当真是时来运转,他们刚把竹鼠拿出来,就有人来问价了。
一听二两一只,那都跟白捡着了似的,直接就掏银子啊!
就这么一趟,二十多两到手了!
这跟捡银子,有什么两样?
没过半月,父子俩就挣够了几百两。
这对没见过大世面的父子俩,惊喜之余,也有些疑惑。
无端端地,怎么城里的富贵人家,就爱吃这个了呢?
毕竟,竹鼠还是那个竹鼠,江州城还是那个城,这习惯,怎么就突然变了呢?
等再一
细打听,哦,原来是城中那个水云什么周报社的孔方子先生,写了个话本,话本里头把竹鼠写得十分美味,这才带起了城里人吃这个的风潮。
父子俩一寻思,他们能挣到这天上掉下来的金饼子,可不是受了孔方子先生的大恩?
人家既然是有名的先生,想必是不缺钱,那就送些自家种的鲜菜,还有他们擅长捉的竹鼠吧。
为了让孔方子先生吃到最新鲜的菜,他们今日天不亮就起来摘菜,收拾出了几麻袋,赶着牛车上,一路进城来。
“俺们也是托孔先生的福,这才能多挣了些银子的,因此就想着来感谢感谢孔先生,这些东西都是自家种的和捉的,不值什么,望孔先生莫要嫌弃才好。”
老汉说着忍不住嘴角上扬,眼角暼了下自家儿子。
虽然三十岁了,但家里有钱了,给他娶个媳妇就不难。
这不是,已经有了合适的人家结亲,就等着到了日子抬媳妇呢!
杨老汉和杨婆子听着这些话,不知道怎么地,也跟着激动了起来。
要不说,他们主家就不是常人呢!
可比那些书生还厉害着咧!
看看,随随便便一个话本,里头也是随随便便一点故事,就能让住在深山里的穷山民发家致富,这岂不是活的财神?
杨老汉就跟杨婆子使了个眼色,笑呵呵地招呼父子俩坐下歇歇,喝口茶水,吃些果子,让杨婆子去向“孔先生”通报一声,看看孔先生意下如何?
当杨婆子昂首挺胸,大步疾走地到了楼欣月面前时,楼欣月都愣了。
这是南边的水土养人?
就连奔六十的杨婆子都返老还童了?
等听杨婆子比手划脚,眉飞色舞地把事情给说了一遍,楼欣月就有些呆住了。
这还是饕餮游记里头一份正反馈啊!
她这人除了搞文娱也没啥别的大志向,这来了南边以后,自然还得重操旧业了。
尤其是江州城,如此繁华形胜,人杰地灵,文气挺秀,可不正是发展文娱的天选之城?
报社开了,班子组了,报纸出了,话本……话本肯定也要写。
毕竟这是重中之重,一切的基石。
但鉴于真假公子和真假千金引发的波折,楼欣月表示自己就是怂了。
于是就换了新马甲,孔方子。
这个充满着铜臭的新笔名,就是楼欣月对未来的憧憬。
第228章 媚俗直白媚俗不造作。
至于新笔名写的题材么,楼欣月琢磨了一番,就挑了一个绝对保险不可能出错的……行业技术文。
当然了,也可以简称之为“致富经”。
她用这个孔方子新笔名写的第一个话本,就是海边小镇上一个无父无母的流民小子,因为饿得不行,偷吃了农家地里种的瓜,被农家大嫂追打,他慌不择路,死命奔逃,无意中就上了一艘大船……从此开启了他走上出海行商的传奇之路。
江州城本就有港口,离着海边大城也近得很。
江州城中富商云集,周边的村子地少人多,便有好些个村民们外出行商……这行商里,至少有一半都是与船运有关的。
也正是因此,孔方子的新话本,海上捞金记,也就这么水灵灵地面市了。
新笔名,新话本,而且还是换了新地方,楼欣月是做好了准备,自己这个新话本有可能并不受欢迎,面市以后,一点水花都没有的。
但她一点也没想到,大概是这个话本名字俗得掉渣,铜臭满满,那些文人雅士,自然看一眼就得扭过头去。
而那些就只认识字的商户和普通百姓呢?
反而从那些文雅深奥的众多话本名字里,一眼就看到了这个海上捞金记。
如此直白媚俗不做作的名字,不买来瞧瞧,这心里头,勾得慌,压根放不下呀!
海上捞金记的走红,都出乎了她的意料,让她狠狠地又赚了一笔。
为什么要说这个又字呢?
因为她带到江州城的那几百本话本,还真的都卖出去了。
二三百两银子到手,不但把这一趟的吃喝路费都争出来了,还有好多剩下的呢!
要不她决定在此地长住还开报社呢?
海上捞金记之后,她就开了新的报社了。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美食文,饕餮游记。
海上捞金记虽然红了,可还没有哪个读者,特意上门来感谢的呢。由此可见饕餮游记,定然是比上一本写得更好了……
楼欣月由此洋洋得意地给自己贴了金。
有一瞬间,她差点就想着去见一见自己的两位读者了。
不过犹豫过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杨大娘,你就过去说,孔方子先生正忙着写新话本,无瑕见客,请他们见谅,哦,对了,你再问问,他们父子俩可是识字?”
“不管他们识不识字,你都要留他们喝点茶水,吃点点心果子。再给他们准备些回礼。”
杨婆子点点头,问道,“大姑娘,那就回四小坛子状元红酒,两条火腿,两包雪花洋糖,一罐子新茶,四包咱们从栖云城带过来的干果子,这边没有的,也是吃个稀罕,这般的回礼可行?”
楼欣月道,“再加上两包蜜饯果子吧,他们父子住在山里,这些吃食想来是舍不得买的。”
杨婆子答应一声,倒腾着小碎步便去了。
楼欣月便回到自己屋子,东翻西翻。
楼赛郎正好路过,便问了句。
“大姐,你这是在翻什么呢?”
楼欣月刚刚好也找到了,便拿着一本小册子走了出来。
就随手递给了楼赛郎。
“给你瞧瞧。”
楼赛郎接了翻开一看,只见第一页上头,就写了几个大字。
“竹鼠的饲养秘籍?”
楼赛郎惊呼,“大姐,竹鼠不是野生的么?竟也能家养?”
楼欣月笑道,“那猪羊牛马最早也都是野生的,先民们费了许多的工夫,也才慢慢地将他们驯养选育成了家养的啊。”
楼赛郎想了想,“这话倒也在理。”
“如今这竹鼠价钱贵得很,小小的一只,竟比一头羊还贵,而且还有价无市的,大姐你既然知道怎么饲养,怎么不早点拿出来,我这不是正闲着没事做呢么?”
虽然从前在栖云城里,她是以习武为主,看铺子为辅,但好歹有个正当挣钱的营生。
可到了这江州城,她除了习武,也就是帮着报社做点杂事,虽然大姐给的工钱不低,足够她想花就花还有的剩吧,但她总觉得自己还是太闲了。
还不如去养竹鼠呢!
楼欣月笑了,“这养竹鼠得有耐心,工序又多,跟绣花似的,你一个习武之人,哪里有那个闲工夫去养竹鼠呢?”
楼赛郎才升起的那点搞事业的心思,在听到绣花两个字以后,立马就全消了。
“罢了罢了!不养也罢!”
“可是大姐怎么好端端
地拿它出来作甚?不会要印出来买吧?”
这种讲密技的书,卖肯定是能卖出去的,可是这岂不是把密技给流传出去了?
楼欣月笑道,“这个是要送人的。”
当初她写到竹鼠宴的时候,就心血来潮,把她在现代天天看短视频学到的那点知识,都记了下来,还搞了个噱头,加上了秘籍两个字。
“送谁?”
楼欣月就将那两父子来送礼感谢的事儿说了。
楼赛郎咋舌不已,“还能这样?”
她只当因为写了一个真假公子,就真的撞上了真假公子,已经是离谱之极了,没想到还有因为话本里提到了个吃食,竟然让远在深山里的穷苦山民能发家致富,这么神奇的吗?
楼赛郎伸手就去摸楼欣月的手背,仿佛在摸一匹金贵缎子似的。
楼欣月拍开她,“做什么?”
楼赛郎笑嘻嘻地,“大姐,你怎么就长了一双能写出神奇话本的手呢,我摸摸,沾点灵气,没准下回我就发达了呢!”
楼欣月伸出双手,捧住楼赛郎的脸盘子揉了把,笑道,“行,多沾点,你早些发达,也好让我这个大姐跟着享福!”
楼赛郎把脸盘子一缩,从楼欣月手里抢过了那本小册子。
“嘿嘿嘿,早晚有那么一日的!孔方子先生,我替你去送这本秘籍啊!”
前院里,坐在精细椅子上,又捧着雪白的茶碗,闻着香喷喷的气息,这对来自深山的父子俩,只觉得手足无措。
而这报社的门房老爷子,自称姓杨的,还特别和气,一个劲儿地让他们尝尝点心和果子。
这细发香甜的点心,细细巧巧的,一口就下肚,那真是满嘴留香啊!
还有果子,味道浓郁甜蜜得很,听说是从更南边运过来的,贵得很呢,只有城里的有钱人家才吃得起,他们只见过没尝过。
当那位老妇人过来问他们父子俩可识字的时候,父子俩就呐呐了半天,才说出一句,“我这儿子些许识了几个字。”
这当爹的是个睁眼瞎,半辈子都觉得抬不起头。
到了他儿子六七岁的时候,他就想法子掏银子,送去山下村里的私塾,让儿子念了两年书。
后来还是他婆娘生了病,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了,这才让儿子回来了。
不过他儿子也确实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就算一直学也学不成个什么就是了。
第229章 美味绝境中的美食。
“既是这位大哥识字,这里有一本书册,是孔方子先生,送与二位做为回礼。”
老汉的话才说完,就听到远远地传来一道清亮的声音。
一个身材高挑的女郎,英姿飒爽,大步而来。
老汉和汉子忙与之见礼。
这女郎正是楼赛郎,她那般身形,在源北道已经是高挑了。
来了江州城更是显得百里挑一,走在人群里十分地扎眼。
“啊,俺们这些不过是山里不值钱的贱物,怎敢要孔方子先生的回礼,”
在老汉这般的山民眼里,只要是没让他出银子的礼,就都不值钱。
楼赛郎笑道,“这位老伯,我……哦,孔方子先生给的这个小册子,您不妨让这位大哥先看看再说?”
父子俩有些犹豫地接过那本书。
他们父子俩贫穷了几十年,平时哪里舍得花钱去买话本呢?
也就是卖竹鼠挣了些银子,想到挣钱的源头是那个饕餮游记,便咬着牙,破例去买了本回来,这是他们家里头一本书。
那汉子才翻开第一页,整个人就愣了下。
再往后翻的速度就快了起来。
他越看双眼越亮,他看得虽然快,可动作却是极为小心。
仿佛这本小书,比那饕餮游记的一两银子还要贵重十倍一般。
他虽然认得字,可是基础实在差,哪怕这本秘籍里头写的都是大白话,他看得也有些吃力。
但不妨碍他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转回头对老汉道,“阿爹,这可是本宝贝啊!这是教人怎么养竹鼠的秘籍!”
老汉都听傻了。
“啊”
“你说什么?养竹鼠的秘籍?”
他们家住深山,房子后就是一片竹林。
而前后左右的山坡上,也是大片大片的竹海。
是以其他的人只能捉到零星几只,而他们却能一捉就是十几只的缘故。
但自打这东西在市场上能卖高价以后,想着碰运气进山的村民们着实不少,而他们从之前闭着眼睛也能捉到十几只,到如今要好几天才能捉到这么多,自然是因为这竹鼠又不像竹子,能一夜之间就冒出许多笋来,这吃它们的人多了,它们可不就少了么?
父子俩也曾经说起过这事儿,但想想也没什么好法子。
他们虽然能不告诉旁人他们独特的捉竹鼠技巧,但那些进山的多了,总会捉摸出有用的法子……
只能是趁着这阵子还能多抓就多抓一些吧,攒下一些家底,也够以后俭省着用的了。
但这会儿他们得着了什么?
能家养竹鼠的秘籍呀!
老汉的嘴都哆嗦了起来,“啊,这,这怎么能收?这该是传家之宝啊!”
楼赛郎笑道,“老伯,这对你们家住在竹林边上的人家来说,算是个宝,可我们这里是报社啊?也不可能养竹鼠……”
虽然不久之前,她还信心满满地想要靠这个大赚一笔来着,但不妨碍她这会儿说得极是大方。
老汉同儿子对视一眼,这才犹豫地点了点头。
“那,那,这就多谢先生,多谢这位姑娘了!”
他带着儿子对着几人鞠躬道谢,满脸诚恳。
老汉带着儿子赶着牛车驶出报社,老汉抹了把眼泪。
“儿啊,孔方子先生,当真是咱们父子俩的大贵人啊!”
他决定了!
回去就给孔方子先生立个牌位,一天三柱香,求神保佑孔方子先生长命百岁,子孙满堂!
“阿嚏!”
正坐在窗前,托着腮,嘴角上扬,构想着饕餮游记中册的内容。
突然而来的一个喷嚏,也没拉回她这吃货对现代那些美食的狂飙想念。
既然竹鼠这么快就成为了现实,还有人家因此致富了,那是不是她在话本里写的那些好吃的,也很快就能出现了?
嗯,她再写点啥呢?
要不,就写那个伍生,无意中搭上一条大船,却没想到遇上了海上风浪,大船迷失了方向,最后停靠在了一座海岛上?
这小小的海岛,没有海上捞金记里,外洋小岛的黄金和宝石,沉香珊瑚玳瑁等等,反而是啥也没有。
只有身披树皮衣和草裙的土人,手拿长矛,相貌凶恶,呲牙咧嘴地地冲过来,把船上一些猝不及防的水手们给绑了起来,当成俘虏给带走了。
伍生和水手们被倒吊了起来,面前是一堆燃着的篝火。
土人们脸上画得奇奇怪怪,手拿长矛,嘴里唱着听不懂意思的歌,呜呜嗷嗷的,还排成了一个大圈儿,跳来蹦去的。
篝火上还烤着动物,也不知道是怎么处理的,香气和臭气混在一起,着实奇怪。
土人们跳累了就坐在火堆边吃着烤肉,他们一边啃着肉,一边就盯着被倒吊着的伍生和水手们,让这些倒霉的外来人全都脊背发凉,瑟瑟发抖。
果然,伍生的预感成真了!
眼看着那烤肉被分光了,显然土人们还没吃饱。
大家们叽哩咕噜了一通,就拎着长矛走了上来,把伍生给入了下来。
眼看着就要扒他的衣裳,拿他上烤架了……
伍生急中生智,就连嚷带叫,比比划划的,总算是让土人们知道,他有独特的做饭本事,做出来的东西极其好吃!
土人们半信半疑,还真就给他弄了些食材。
比如说跟成年汉子胳膊那么大的龙虾,大腿那么粗的蛇,碗口大小的大螃蟹……
伍生在做这些食材的时候,土人们就好奇地在一边看。
他们的神情都带着耍笑,压根不信伍生能把这些东西做得能吃了。
因为这些东西,根本不好吃,有的壳太硬,有的太腥臭还有苦味,曾经就有人吃了这些东西,第二天就嘎了的。
可是当伍生一番处理,去掉了好些部分,又放在硬果壳里过热水,还从怀里掏出调料包来撒上,再放在大贝壳上缓缓地用火烤……
那浓烈的香味飘出来,土人们闻着,就直咽口水。
最后还是指着这些吃食,要让伍生自己先吃。
伍生早就饿了,自然是拿着那大龙虾就开啃。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死里逃生,还是因为那大龙虾在被处理之前还是个鲜活的,总之,这虾肉鲜嫩可口,调料味道之下,还有本色的甜,伍生觉得,就算下一刻他就要被土人们弄死,在死前吃到这般美味的食物,也是死而无憾了。
而那些土人,见了伍生陶醉的吃相,哪里还会顾忌那么多?
一个个都扑上来,把烤制的食物,也不管熟没熟,全都一抢而空。
这一吃,纷纷吱哇喊叫。
当他们把这些食物都吃光了以后,竟是高兴地拉着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甚至还听了伍生的,把那几个水手也放了。
第230章 相识有种奇异的似曾相识感。
伍生也想让土人们把他给放了,可是土人们才享受到了美食新世界,哪里舍得把伍生这个有神奇之手的厨子给放了呢?
伍生从此就不得不留在那小岛上,过起了专职厨师的日子……
江州城中的寻鲜酒楼里,有客人看完了最新一期的报纸,不由得口水直流,扭头寻来伙计,“你们这家酒楼名为寻鲜,不知道可有如手臂那般大的虾,海碗口那般大的螃蟹?”
伙计面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忙笑答,“我们酒楼里,虽没有手臂那般大的虾,海碗口那般大的螃蟹,但略小一些的倒有,客人可要尝上一尝?”
城里近来流行起了看报纸上连载的饕餮游记。
因饕餮游记里,那主角四处游历,行遍千万里,尝遍了各地的风味美食,又有许多的奇遇……导致好些个客人,一来就
问有没有饕餮游记里头的那些吃食。
而城里的各家酒楼饭馆也都是憋着劲儿呢,一看上头出了什么新鲜玩意儿,必要想法子去弄了那食材来,照着游记上头描写的来做。
比如说竹鼠,还有那个烤牛蛙和烤全鱼……
而那位孔方子先生为人也真是实诚。
旁人若是有一道不为人知的秘方,那不是自己用了开饭铺子,就是会高价卖给饭铺酒楼,多挣些银钱。
哪有人似他那般,在只卖几文钱的报纸里头,写了那么多的好吃食,还能详细地写出炮制法子的?
这秘方难道都要白送的么?
所以这城里的食铺酒楼东家,那对孔方子先生都是又爱又恨啊。
爱的是几文钱不但看了故事,还得了新方子。
恨的是这方子不光是自己看了,城里别家也看了去呀!
那可不就是拼的谁的手脚快,悟性高了?
他们这寻鲜酒楼,主打的就是个与众不同,常常有别家没有的新鲜食材和新鲜做法。
所以来光顾的客人,常常就有问起饕餮游记里的美食的。
对于这些,他们这些伙计早就见怪不怪了,亦是练出了一套流利的话术。
只是那大虾和大螃蟹,他们东家那般有本事的,也只是听说海边那边,确实偶然有这种个大稀奇的海鲜。
可这虾和螃蟹离水易死,运送不便,即使费了好半天工夫,能活着送到他们这边的城里,也怕是没等到主顾,就已经死了。
如此可不是做了大大的赔本卖卖?
最后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弄了一批个头小的回来。
但其实也是冒着风险的,万一点这些菜的客人少了,还是会赔本的啊!
那客人听了伙计的介绍,略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
“唉,那就来两盘小的尝尝吧……可惜咱们这里还是不靠海啊!”
“将来若有机会,定然去海边渔村,问问渔家。”
未过多久,两道奇香红油的海鲜,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
果然,伙计说的倒也没错,这虾的个头虽不大,但也半个手掌那般长,肉厚肥美,汤色油亮,客人上手剥了一个,塞进嘴里,顿时满足地眯起了眼。
看到他这神情,旁桌客人纷纷跟风。
“给我也来两盘!”
“我也是!”
“这边也要!”
伙计响快地答应着,跑腿跑得飞起。
没过多久,那蒜香海鲜的美味,已是飘满了整个酒楼,甚至还散出了些许味道到大街上。
一队客商赶着马车悠悠地经过。
那风尘仆仆的外地来客们,都不由得吸了吸鼻子。
“好香啊!”
“江管事,不如咱们就在这儿吃点吧?”
“是啊!怎么会这么香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好菜?”
“这家寻鲜酒楼,我记得几年前也跟着管事来过的,他家倒总是有些稀奇的好吃食。”
为首的中年汉子,神情微松地点了点头。
“那就在这家吧!”
几人才要进酒楼,就听到街上有少年清亮的吆喝声。
“卖报!卖报!最新一期的水云周报!”
“饕餮游记里,伍生坐上了大船,没想到却是因此流落到了海外,差一点就被野人给烤来吃了,自己成了一道美食……”
“客人不要买来看一看么?只要十文钱!十文钱!”
这些外地客商们都听得面面相觑。
“这里,这里也有周报?”
“饕餮游记?是这里新出的话本么?听起来好像很有趣的啊!”
“不是,咱们栖云城那边的报纸才不过三文钱,这边竟然要十文!”
“嗨,咱们栖云城那边报纸才三文,还不是因为报纸没有正宗的好看么?栖云周报社关了以后,就冒出来两三个旁的报纸,虽然都是跟着栖云周报学,可学得也不怎么样,连载的话本不太好看,所以才降到了三文的么?”
江管事却是没去理会这些七嘴八舌的话,直接叫来贩报纸的少年,索性买了两份,一份卷了卷,塞到了自己的腰带间,另一份随手就给了跟在自己身边的伙计。
一行人进了酒楼,寻了三张桌子团团坐下。
这酒楼不是头一回来,叫起酒菜来自然是利落得紧。
那香得吓人的两道菜自然也都点上了。
等菜的工夫,江管事就拿出新买的报纸来看。
虽然没从头开始,可这个话本是游记,基本上一个地方一章,就算没看前头的,也不大影响……江管事这一看,就是津津有味,连什么时候上菜的都没注意到。
也是他看得速度快,伙计们叫他的时候,他也看到了结尾处了。
再一瞧桌上的虾蟹,顿觉格外诱人。
一桌十来个菜,最先光盘的,就是这两样了。
肚子里有了货,众人这才放慢了速度,喝着茶,闲聊了起来。
江管事就把店里的伙计叫了来,“不知这水云周报前头的几期在哪里能买得着?这孔方子可还有什么其它的话本?”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这个题材极为新鲜,可是看行文,总让他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随便哪家书铺里就有的,这小半年,来城里的外地客人,大都要买齐了带回家乡去的。”
“孔方子先生还写了一本,海上捞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