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

我在古代搞文娱 林跃然 12399 字 2个月前

第71章 告别连十八岁都不到的小姑娘!……

过了十五,楼欣月带着楼赛郎去了一趟龚家。

她这次去,除了要给龚先生送宋青天探案实录中册外,还是要想跟龚先生说上一声,自己一家人要去栖云城的事儿。

龚先生都听愣了。

“去……栖云城?”

栖云城虽然是一道首府吧,何至于有这般大的魅力,他那儿子要在栖云城安家也就罢了,就连新结识的这两姐弟,才搬到县城里不足一年,竟然也要到栖云城去?

“正是,听说栖云城里繁华富庶,书坊众多,我们姐弟俩也想去闯一闯。”

龚先生叹了口气,“果然还是年轻人,有冲劲啊!”

其实依着他来看,楼家姐弟俩帮着那位艮岳老先生抄抄书,跑跑腿,近日来又卖些“挂历”,实在已经是比城里大部分人家都能挣银子了。

这楼家不过姐弟俩,人口简单,又无负担,听说这楼家小弟还在镖局做事,想来也无人敢来欺负,这般的日子,已经很是不错了,何必又往那远处跑呢?

那栖云城虽号称多么繁华,遍地是银子,可出门在外,自然也有在外的难处了。

就像他那个儿子,当初刚去栖云城讨生活,也是差点就被地头蛇给打伤了,后来还是想法子寻了老乡的门路,这才算是勉强在那边混了下去。

想到这儿,龚先生又想到一件重要之事。

“两位小友若是去了栖云城,那艮岳先生的书稿……”

他如今在城里这般受欢迎,甭管男女老少,见了他都要赞一声说书极好的龚先生,这般好光景是因为什么,他当然心知肚明了。

没了艮岳先生的新书稿,只凭借着这三部书稿,他也就能再撑个两三年,没了新故事,可不是早晚得打回原形?

楼欣月微微一笑。

“好教龚先生知道,其实艮岳先生就是小女子托名。”

这句话说完,龚老先生自然目瞪口呆。

楼欣月接着说道,“宋青天探案实录后头大概还能再写上一两册,等我写完了,可以交给小龚先生,由小龚先生想法子托人送回来,龚先

生觉得可好?”

之前她故布疑阵,让人以为艮岳先生是位隐居乡间不愿交际的老先生,而不是她这样才从村里搬来的村姑,一个是为了避免给姐妹俩带来麻烦,二也是想要给作者艮岳先生披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然若她直接跟龚先生说是自己写的书稿,只怕就算是免费的,龚先生都会觉得不过是无知村姑的涂鸦乱作,完全不会加以重视了。

现在自揭马甲,自然是因为姐妹俩即将去栖云城,无论长兴城里的人对她们什么观感,什么想法,也都影响不到她们了。

龚先生张了张嘴,直到现下,才算是反应过来。

楼欣月考虑到的两个原因,他自然也想到了。

还别说,他活了一把年纪,识字的女子也见过,可从来没见过,能写出这般一波三折,想像力奇诡,内容却又千变万化的女子!

还是这么一个连十八岁都不到的小姑娘!

他看着楼欣月,又看向楼赛郎,无奈地叹了口气,“楼小友可是将老夫骗得好苦!”

“老夫还盼着有一日,能与那艮岳先生共饮两杯小酒,畅谈一番呢!”

他虽然不过是个说书的,但好歹也算是读书识字,拿起折扇就能畅谈古今,平时能跟他说到一块去的同龄友人几乎没有。

正经读书人瞧不上他,而那些商贩工匠们跟他又没太多共通的话题。

狗尾巷里,住的有画师、有乐师、也有匠师。

论地位,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差不了多少。

可是大家都有各自的技艺,也不是同行,聊上几句就聊得不甚投机了。

艮岳先生腹有丘壑,行文有趣,他早就神交已久,却没想到,皮下竟是楼欣月这小姑娘!

楼欣月笑道,“龚先生有什么想法,将来也可以写信托小龚先生转交给我,这不也算是畅谈么?”

龚先生也忍不住笑了,“我那不肖子,自打说了那两部书之后,也是久仰艮岳先生的大名,一直都遗憾无缘得见,这下可好,我倒要看看,那不肖子知道艮岳先生竟是楼姑娘,又该是如何惊奇呢!”

他起先是着实地惊骇来着,不过这会儿倒是释然了。

其实艮岳先生总也不露面,只靠着这两个年轻人跑腿……实际上就是这两个年轻人之一,也在情理之中。

先前他儿子还羡慕他得了艮岳先生的书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如今可好,以后怕是他反过来要羡慕儿子了。

想到这儿,他就请楼家姐弟二人先喝茶吃点心,自己去书房里挥毫疾书,给他儿子小龚先生写了一封长信,准备交给楼家姐弟带过去。

当然了,为防万一,私下里,他肯定还得再写一封信,托人先捎过去。

免得楼家姐弟俩没找着他儿子,让老龚家错失了这么一位行走的财神!

除了老龚家,楼欣月也让楼赛郎去了一趟陆先生家。

她给陆先生写的书稿都是定制文,一本鸳鸯梦,一本迷魂记。

定制文就注定陆先生的听众最多也就是十来位。

就算这一波听众已经听完,那还有另一波听众没听过呢,说完这两本的时间也就会长一些。

再加上陆先生仔细揣磨这两个话本,倒也有些领悟,觉得可以自己尝试着改一改从前讲过的那些故事。

因此也就没再跟楼欣月约稿了。

楼欣月让赛郎过去,也就是告诉对方一声,免得下回过来白跑一趟。

除此之外,还让赛郎替她送了杨氏一本绣样。

这绣样,自然是楼欣月这大半年里卖给绣坊的那些了。

杨氏曾经来向楼欣月请教过怎么写话本,给楼欣月送了一双她做的鞋子,还别说,杨氏送的鞋子,实在是她到这个世界以来,穿过最舒服的鞋子了,送对方一本绣样,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楼欣月也是没想到,楼赛郎回来的时候,不但带来了杨氏送的回礼(又一双鞋子),还带来了陆先生写的一封信。

第72章 入城乡下人勇闯大世界……

楼赛郎坐在火盘前,看着自家大姐把陆先生写的那信,看了一遍还不够,还要再看第二遍,就忍不住好奇。

“大姐,陆先生在信上写的是啥呀?”

有啥事不能跟她说一下,然后她回来再说给大姐呀?

还用得着写信吗?

不是她小人之心啥的,主要是她大姐有前科呀!

大姐这人吧,打小就喜欢那些会读书写字的书生。

陆先生虽然年纪大了点吧,可也勉强算个书生啊!

楼欣月跟楼赛郎处了这么久,这女生男相的大妹子,那点小心思,她自然也是了解的。

索性将手里的信交给楼赛郎,“呶,你自己看看吧。”

楼赛郎接过那信,只看了几眼,就觉得那些字,就像是一只只的大苍蝇,在眼前飞来飞去的……

她费了好半天的工夫,才大概认出了几个字。

没办法,这半年多来,她被大姐逼着,又多识得了些字,但加起来也不过三四百字,而且还有好些个看着眼熟,要想一想才能想得出来是什么意思的。

这会儿看信,不但看得极慢,而且脑门子开始生疼起来。

看到她一张脸直抽抽的模样,楼欣月忍不住笑了。

“平时叫你多认几个字,就跟要喂你吃毒药一般,看罢,这会儿,连个信都看不明白!”

“陆先生知道咱们要去栖云城,又猜到了我云栖云城做什么……他正好对栖云城里的书坊和印坊知道一些,因此就写下来告诉我了。”

栖云城里光书院就有十家,书坊自然也少不了,光是大书坊就有五家。

像长兴城里的小书坊,在栖云城里,压根都排不上号。

这五家大书坊里,就有三家书坊是有话本售卖的。

栖云城里的话本,一半是本地的作者所写,另一半则是来自京城和南边碛州江州一带。

陆先生交游广阔,手里宽裕,因此栖云城里那些流行一时的话本,他几乎本本不落地全都买了回来。

据他判断,这些话本,虽然题材也有好几种,如历史演义,公案故事,才子佳人,风月世情,自传笔记之类……

陆先生家中收藏颇丰,有时候,他编书稿也会去参考这些话本。

不过依他之见,这些大部分都不太适合说书。

而楼欣月写的书稿,却跟他见过的那些话本,路数全然不同。

里头既无卖弄,也无影射,更不露怯,所有的文字,纯粹就是为了讲故事。

总之,他得了楼欣月写的两本书稿,也算是有缘,便将自己知道的那些书坊信息,比如哪家书坊东家大方,哪家刻薄,哪家有些怪癖,哪家背后有高官庇护,都写在了信中,也是觉得楼欣月虽然是个小女子,却自有独门怪才,将来未必不能闯出一番天地,不如事先结个善缘……

陆先生这一番好意,倒让楼欣月很是领情。

这个世界可不是在现代,甭管想知道点什么信息,都能上网搜索,实在不行,也能去论坛或者问吧答吧里头提问发贴。

她们姐妹俩之所以能在长兴城那般快地寻到落脚地又寻到了活计,还都是因为有熟人赵福介绍的缘故。

长兴城离石盆村又不远,实在不行还能回村。

栖云城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长兴城到栖云城,光路上的行程,都得花上两天。

除了龚先生的儿子小龚先生,她们在栖云城里,一个熟人都没有。

而小龚先生,她俩也压根都没见过呢!

她们俩姐妹去栖云城,可不妥妥的就是乡下人勇闯大世界,干什么都两眼一抹黑?

动身的日子定在了三天后。

三天后,也正好是长兴镖局要押镖去往栖云城。

楼家姐妹俩能跟在镖队里,倒是用不着跟那些小商贩一样,给镖局出最少十两的银子,只要出上五两银车马费就行,当然食宿什么的,肯定是自理的。若遇上什么事儿了,也是自己管自己。

来给姐妹俩送行的,只有赛郎的师傅刘大娘子。

刘大娘子先前伤了一条胳膊,翻过年终于好利索了。

长兴镖局里这位唯一的女镖师,总算又能开工了,这让赵总镖头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刘大娘子拉着楼赛郎叮嘱了一堆的话。

“去了那边,若是有什么麻烦,就去分舵,捎个信回来!”

“你的下盘可还不够稳当,还得多练!”

“你虽是有身手,可也得记着,千万莫要逞强好胜,免得惹祸上身!”

“寻到落脚的地方了,也捎个信

过来,等我走镖去了栖云城,再去看你们。”

楼赛郎乖巧点头。

“师傅,等我们安顿好了,一定给您老写信!”

大姐说了,她们去栖云城,也不过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机会。

若是她们真的发达了,在栖云城里买个房,全都收拾好了,就是接师傅来住一阵子也是行的。

总之,这个未来的大饼,楼赛郎是听得当真了。

与师傅挥手作别,又跟大姐一道跳上马车,车队启程开动了,楼赛郎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着……

楼欣月心里有一瞬间的愧疚感。

要不是她想着到栖云城寻找机会,赛郎就长久地呆在镖局,也未尝不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吧?

不过等马车又走出十几里路,路旁的景色已经大不一样的时候,楼赛郎顿时来了兴致,拉着楼欣月讲她上一回护送城里阔太太回娘家的经历……

果然还是刚上高中的年纪的小丫头呀!

三日后,镖队顺顺利利地来到了栖云城外。

栖云城本是中原重镇,整个城池依着东面的栖云山山势而建。

栖云山如盘旋的苍龙,环抱着栖云城。

这源北道的首府虽稍逊于京城,却是古朴厚重,格局不凡,百年前,也是出过真龙天子的龙兴之地。

进了栖云城,那些跟随镖队的商贩也就此散去。

楼家姐妹俩倒是没着急着走,而是跟着镖队去了分舵。

长兴镖局最常走的一条线就是到栖云城,因此在栖云城里也有一间小院子,算是分舵,镖队里的人来了,就可以直接落脚。

认准了地方,姐俩才跟镖队里的人告辞。

这趟镖赵福也跟着来押镖,此时便自告奋勇,送她们去了家靠谱的客栈。

第73章 租书艮岳散人写的话本,如今很是受欢……

楼欣月出钱,在客栈里叫了四个硬菜,又打了几角酒,就在客栈的房间里请赵福吃了个饭。

这一趟从县城到栖云城,路上也是得了赵福的照拂,表示一番感谢也是应有之义。

赵福三杯酒下肚,便叮嘱道,“楼大姐,楼……兄弟,你们在这栖云城里且先住段时日,若是光景好也就罢了,若是光景不好,还是早些回咱长兴城吧?”

虽然他知道楼赛郎是个女子,可楼赛郎的个头比他高,身手比他强,行事做派也是大喇喇的,他习惯了叫兄弟,也就没改口。

其实他觉得楼家姐妹俩明明在长兴城住得好好的,何必非得上栖云城呢?

栖云城里虽然繁华,挣银子的地方也多,可毕竟人离乡贱,她们俩都是外乡人,想在栖云城站稳脚跟,哪是那般容易的呢?

倒不如在长兴城的时候,楼家大姐写写话本子,楼小弟接几单女护卫的活儿,再偶尔去做些小买卖,就如那日卖挂历一般,不是蛮好么?

楼欣月笑着点头,“放心罢,我们若是混不下去,肯定要早些回去的。”

送走了赵福,姐妹两个洗沐歇宿,准备第二日,备上些薄礼,去寻小龚先生。

她们住的客栈名为福来客栈,位于长平坊,是栖云城里第二大的坊市。

这福来客栈,在城里不算是多好的,但店钱适中,信誉还不错,倒是适合楼家姐妹这样的外乡人。

昨日过来时,已是下午时分,跟赵福吃完了饭,天就有些擦黑,因此两个人也没注意客栈外的环境就睡下了。

等歇完了一夜,楼赛郎自告奋勇去出买早饭。

回来时就跟楼欣月说了自己的新发现。

“大姐,咱们住的这条街,着实热闹,光是卖早饭的,就少说有三四十家!”

“我看得眼花缭乱,都不晓得要买哪样了!最后只是买了这三样。”

她带回来的是肉饼、枣糕和胡麻粥。

楼欣月笑着拿起一块肉饼子,咬下一口,果然肉嫩多汁,饼皮外脆里软,很合她的胃口。

“以后咱们住在城里,早晚能把那些好吃的,都吃上几回了。”

楼赛郎也先拿起一角肉饼子,几口就吃光了。

又捧起胡麻粥来喝了一大口。

这盛粥的碗是白底蓝花的粗瓷大碗,吃完了还要还回去的。

“大姐,我刚刚还看到有一家书坊,就在街对面哩!”

“哦?那你可看到,这条街上有书院?”

“那倒没有。”

她来栖云城为的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这边的书坊多吗?

刚住进客栈,街对面就有书坊,周边还没书院,这不正是她想要找的那种专门卖闲书的书坊吗?

楼欣月嘴角不由得弯起。

兆头倒是不错啊!

姐妹俩吃完早饭,一齐出了客栈。

楼赛郎去还碗,楼欣月则进了街对面那家书坊。

不得不说,栖云城就是不一样。

这家奇谈书坊,在陆先生那封信里,压根都没提到过,显然只不过是家不出名的小书坊而已,但这家书坊开在闹市,又在客栈对面,买书的客户自然就是客栈里住的客人们了。

既然是给客人们看的,定然不会是正经进学用的那些经诗子集了。

奇谈书坊这样的小书坊,店面都要比长兴城里最大的书坊还要大了两倍。

走进店内,就能看到有两面墙都摆满了书架。

两个打扮利索的小伙计,一个正拿着鸡毛掸子扫灰,另一个则上来招呼楼欣月。

“姑娘是想买书,还是借书?”

楼欣月微微一愣,“你们这里,还能借书?”

小伙计一笑,嘴皮子十分利索。

“我们书坊里有好几百本书,最多的就是各种好看的话本子了,这话本可不便宜,一本都得几百文钱呢!若是有那喜好看话本子的,总不能本本都买下来,谁家里能有这么些银子呢?”

他往一面墙那头指了指,“那边的书,就是能借的!”

楼欣月听着眼睛发亮。

租书业务!

果然大城就是大城啊!

连租书业务都出来了!

而且看这书坊的气派,生意应该是不差的。

生意不差=有读者=她的话本有销路。

“这借书,是怎么个章程?”

“这边墙上的书,都能借,只要付上三钱银子的押金,就能借上一本书,写一份押条,借一日,是三文钱,还回来的时候,结账算钱,再退押金,最长能借一月,若是超过了一月,那就还不了了,押金也是不退的。”

楼欣月听了点点头,“那我便借上一本。”

小伙计就领着楼欣月去书架前挑书。

“这一排都是演义话本,这一排则是公案话本,还有这一排,是太太姑娘们喜欢看的才子佳人……”

楼欣月边听边点头,目光从那一排排的话本扫过。

原本还觉得这栖云城里的书坊,话本的花样就是多,在心里不断赞叹呢,可当她的目光落在一处显眼的位置时,整个人都愣了下。

小伙计顺着她的目光看了过去,见是一本蓝色封皮的话本,就笑了。

“姑娘可是也听说过这战神归乡记?”

“这本书可是新出的,抢手得很哩!”

楼欣月不动声色地吸了口气,笑问,“能不能拿下来看看?”

小伙计就取了这话本,小心地交到了楼欣月手里。

“这艮岳散人写的话本,如今很是受欢迎,若是前些日子,这本战神归乡记几乎就没有闲过,后来还是我们掌柜的又买来了两本,才算是周转得开了。”

楼欣月翻开了第一页,发现作者果然是写着艮岳散人。

这会儿她的心思,就不由得复杂起来。

在这个时代,几乎可以说版权是不存在的。

当然了,若有人真的成了名,那小书坊印了对方的书,又不给作者银子,作者倒是也能去官府告状的。

但古代交通不便,相隔几千里的小书坊印上几百册,捞上一笔,那作者又怎么会知道呢?

比如说,她虽然没打算靠着艮岳散人这个笔名开启事业吧,但她写的话本都印出来而且已经销售了好一阵子,她才头一回看到,这滋味,可就有点怪异了。

她随手又多翻了几页,发现这印刷的技术倒也还算不错,纸质也是中等。

书里的词句,虽然是她的手笔,可又稍有修饰,加了些诗句和开场之类。

她还在心里琢磨,就看到书坊里又进来了客人。

“小哥,我来还书!”

第74章 疑心于是就只剩下了长明坊。

另一个伙计连忙放下手里的鸡毛掸子。

擦了擦手,接过书来,仔细地检查过一回。

便开始结钱。

“客官,三天一共九文钱。客官是要取回押金,还是要再借本新的?”

“这本战神归乡记着实好看,不知道可还有差不多的话本?”

“客官眼光可真好,写战神归乡记的艮岳散人,还有一本豪商恩怨录,嘿!讲的是一位小货郎……哎呀,比战神归乡记还好看!”

小伙计越说越兴奋,神情里满是超好看想安利但是又不能剧透的那股子劲儿。

哪个新老书虫能抵制得了这种诱惑啊?

“咦?那倒要再借来看看。”

那伙计便走过来,从书架上取了一本褚色封皮的书下来,递给了那位客人。

“客人今日来得早,三本豪商恩怨录只剩下了这一本了,若是再晚一些,这本也要被借出去啦!”

客人拿起这本话本,大致翻了几页,便点了点头,爽快地另写了借条,交了九文钱,带着豪商恩怨录,脚下轻快地离去了。

好家伙!

不光是战神归乡记,就连豪商恩怨录,也都出版了!

楼欣月眨了眨眼睛。

“艮岳散人写的书,就只有两本么?”

“现如今就只有两本,最早是由一个姓龚的说书先生讲的,听说是说得极好,去到哪里,那里的客人都挤得满座呢!客人要借这本么?”

楼欣月听到这儿,就明白,这出版的书稿,自然是出自小龚先生之手了。

听到小哥问她借不借书,便压下心里升起的不快,笑着看向才子佳人类型的那一排。

“我是从外地来的,也想看看城里夫人姑娘们喜欢的这种话本。不知道哪一本是最受欢迎的呢?我听说还有一位雪月居主人,不知道这里可有他写的话本么?”

“雪月居主人?这倒是没听说过。我们栖云城里的太太姑娘们,在没有战神归乡记和豪商恩怨录之前,倒是都喜欢看这一本,鸿影居士的比目佩。”

行吧,艮岳先生的都出版了。

雪月居主人的倒还没失守……

楼欣月在小哥的推荐下,交了三钱银子,就将那本比目佩借了出来。

回到客栈里,楼赛郎早就已经还完了碗。

“大姐,咱们是不是该去长福坊寻小龚先生了?”

楼欣月倒是难得的沉默了片刻。

“嗯,不急,先等等吧。”

假如这事发生在现代,不管是楼欣月上网开启骂战,还是直接硬刚起诉,那都是可以的。

但这不是在古代么?

一个是栖云城离着长兴城路程遥远,这里头有可能有个信息差,或者误会什么的。

二是有可能小龚先生是真的贪财,没有通过老龚先生告知真正的艮岳散人一声,也没有把艮岳散人应得的银子送过来。

毕竟,楼欣月替陆先生写定制文迷魂记,原家老爷想要一份书稿,陆先生得了额外的银子,还给楼欣月分了一半呢!

假如跟现代类比,龚先生和陆先生一样,都是买了有声小说的版权。

老龚先生将话本交给儿子说,算是母公司给了子公司授权了,这也说得过去。

可小龚先生自己做主将书稿印刷出版,而楼欣月却不知道,这可就有些不地道了。

楼欣月跟老龚先生打了半年的交道,觉得这老儿的人品还算不错。

可这小龚先生的人品如何……只看这件事,楼欣月就有些嘀咕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她们姐俩只有两个人,哪怕楼赛郎身手好,那在栖云城也是人生地不熟的。

万一小龚先生不是个好人,岂不是会给她们带来无穷的麻烦?

“啊?这是为什么?可是龚先生不是还写了信,还有一包东西,让咱们给小龚先生捎过去么?”

楼欣月笑了笑,“这有什么的,咱们先安顿下来,再去打听了地址,找个路边的小乞丐,给他几文钱,让他送上门去就是了。”

老龚先生让捎的东西,也不过是龚太太自家做的咸菜大酱之类,不是什么值钱的。

而老龚先生跟他儿子,自然也有别的通信渠道。

让她们带信,估计也是想让自家儿子跟楼家姐弟俩结交一二呢。

所以这信和东西,都不是什么紧急的,迟上些时日也无妨。

楼赛郎虽然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却也不傻。

“大姐,究竟发生什么了?”

要知道早起的时候,大姐还不是这么说的,唯一的差别,就是大姐去了一趟书坊啊。

见瞒不住了,楼欣月就把在书坊所见说了。

“啊?这,这小龚先生怎么跟老龚先生不一样呢?他拿去印书,怎么也该给阿姐一半的银子啊!”

楼赛郎气得跳脚。

不是,她们早前都觉得陆先生的人品堪忧,龚家的家风不错。

没想到陆先生给钱实诚,反倒是龚家这儿出了岔子。

“也未必就是小龚先生做的……毕竟,他是在酒楼茶馆里说书的,若是有人暗中将说词记下,回去再抄录出来,也不是没可能。”

楼赛郎不由得直撇嘴,“谁的记性能好成这样呢?”

她也算是个爱听故事的,阿姐给她讲的那些,哪怕是讲过了两遍,她也最多能记个大概吧,哪怕再让她给旁人讲讲,她都说不出个完整的来呢。

“所以咱们再看看吧,不要误会了好人,可也别连着在一个坑里跌上两回。”

姐妹俩没打算先去寻小龚先生,就在附近逛了逛,吃过了午饭,又去栖云城里各处游览一番,算是对城中主要坊市,略有些直观的了解。

永平、永乐、永喜、永安四坊,是城中权贵和富豪人家的居处。

长安、长福、长和、长明四坊,则住的大多是城中平民。

延乐、延通、延佳、延化四坊,则是栖云城里店铺商家云集的商业区。

姐妹俩身家不过二百多两银子,只能在平民区租房子。

长福和长和两坊的居民们相对更穷困一些,尤其是长和,可以说是栖云城里的贫民窟。

小龚先生住在长安坊,楼赛郎对这位有些戒心,自然就不会也住在长安坊了。

于是就只剩下了长明坊。

第75章 收到他怎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呢?

栖云城,长福坊。

春寒料峭,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子,敲开了一间小院的大门。

“这里可是龚先生的家?”

开门的年轻妇人面上带笑,点点头。

“正是。”

“这是有人托我送给龚先生的!”

小子将怀里抱着的一个小包裹往妇人面前一送,见她接下来,就脚下一转跑走了。

这妇人正是小龚先生的媳妇姚氏。

这些日子以来,小龚先生因说了两部

书,大受欢迎,不但那些茶馆和酒楼的掌柜的将小龚先生视为座上宾,竟然还有几个茶客,觉得那故事实在是太合心意,爱屋及乌,时不常地就要送些东西给小龚家。

当然了,那些东西也不是什么贵重之物,大部分都是一些土产或者书信字画之类。

姚氏起初收到还有些忧心,不过见得多了倒也习惯了。

因此见着了这个包裹,她还以为也跟之前的那些一样,都是听故事听得喜欢的茶客们送来的礼,倒也没太当回事。

她拎着包裹关好了门,随手将这只小包裹摆在了厅里的五斗橱上头。

金哥儿扔下手里的启蒙书,蹦跳着下了椅子,迈着小腿儿几步就奔了过来。

“阿娘,是谁?可送来了什么好吃的?”

自从他爹说书说得火了,他家里三不五时地就能吃到肉。

今年过年,金哥就做了两身新袄子,还打了个更大的银项圈呢!

尤其是还有不认识的客人,总是给他家里送些好吃的。

有时候是两份点心,有时候是一包果子。

他现下走出门去玩,就是全巷子里最拉风的小哥儿。

看着金哥儿就去扯那小包裹,姚氏拍了下他的手。

“别乱动,里头应是没有点心和果子,等你爹回来了再看!”

这小包裹,拎起来轻飘飘的,外头绳结打得紧,里头的东西应该不足两斤。

金哥儿遗憾地缩了手,在他阿娘的催促下又接着去看书。

不过还是时不时地要往门口处瞄上几眼。

好容易眼看着到了正午,小龚先生精神熠熠地回到家中。

以往这个时候,都是说过一回书回来吃饭,正是腹中空空,饥肠辘辘,恨不得回来就有的填肚子。

可如今,甭管他去到哪家铺子,那上好的点心和茶水都早就备得整齐了。

压根就不可能饿着!

“阿爹!有包裹!快看看是什么?”

金哥儿飞扑过来,催着小龚先生去拆包裹。

小龚先生微愣了下,就听姚氏笑着指指堂屋里的五斗橱。

“不知道是谁送来的,放在那上头呢!”

小龚先生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先去换过了外衫,又净了手。

这才去拆包裹。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油纸包好的两个小罐子,还有一封信。

“咦?”

这小罐子,它怎么有些眼熟?

小龚先生拿起罐子来闻一下,越发的感觉到熟悉。

而眼巴巴地看着的金哥儿,见里头没有点心也没有果子,无趣地跑开了。

小龚先生又拿起那封信。

“咦?竟是我爹寄来的!”

姚氏正要去灶房端饭,闻言愣了下。

“爹寄来的,怎么不是罗大哥送的?”

以往从老家寄来的信,可都是老乡罗大哥送过来的呀!

姚氏说完了这句,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有些个慌张。

“爹,爹在信上说了什么?”

小龚先生刚开始看信,自然没法子答话,等他一目十行,看完了信,这才看向姚氏。

“爹说,那位写战神归乡记和豪商恩怨录的艮岳散人来咱们栖云城了。”

姚氏一只手揪紧了自己的衣角。

“艮岳散人,他,他怎么会来咱们这儿?”

小龚先生的神情却是有些复杂。

他又拿起信,再看了一遍。

“爹说,艮岳散人,竟然是个不满十八岁的姑娘家!”

不是,那么些老辣且奇异的故事,它竟然是个小姑娘写的?

而且还是个乡下刚进城的农家女!

什么农家女这般厉害?

想他自认机灵,阅历又超过大半的同龄人,那不是也没写出过满意的书稿过么?

姚氏也目瞪口呆。

“爹是不是在说笑?那不是位隐居山野的老先生么?怎么变成了小姑娘?会不会是有人冒名哄了爹?”

小龚先生摇摇头,“爹说了,从前的书稿,也都是这位楼姑娘给他送过来的。那隐居山野的老先生,倒是爹自己想当然的。”

姚氏目光闪闪。

“那,那爹为什么,为什么要专门写信说这个?”

小龚先生有些好笑,“自然是让我莫要以貌取人,不要见楼姑娘是个年轻姑娘就不以为然,让咱们同楼姑娘尽力交好,她们姐俩刚到栖云城,人生地不熟的,定然有许多需要搭把手的地方!”

姚氏扯出一丝笑容。

“原来……如此,可好端端的,楼姑娘怎么会突然来栖云城呢?”

“想来是……”

小龚先生的笑容也突然就僵住了。

“那艮岳散人,应是想要求个成名的良机吧?”

艮岳散人不是个看尽世事,隐居乡野的老先生。

而是一位不足十八,正是年富力强,前途无限的年轻姑娘。

当然了如果不是姑娘,而是个年轻小伙的话,那未来自然少不了发达。

这位楼姑娘,定是想要写话本成名的!

可如果是写话本的话,那自己那远超同行的精彩书稿可就再也不是先人一步了呀!

怪不得!

怪不得他爹让他尽力帮忙,与楼家姐弟交好。

他在那儿皱眉思索的时候,姚氏已经是悄悄地走去了灶间,低着头端出了饭菜,又唤了金哥儿来吃。

小龚先生也不太饿,一边吃,一边在腹内琢磨。

一口青菜下肚,他忽然反应了过来。

“不是,我爹是托楼家姐弟将信和东西捎过来啊?今日送东西的那人就没说些什么?”

姚氏也赶紧回忆,“他放下东西就走了呀!况且,我见着的那人,似乎就是五条巷那边的少年啊!”

十来岁出头的少年,为了挣几个小钱,给客人跑跑腿,搬抬东西啥的……看着倒是有几分眼熟,肯定不是外地来的那什么姓楼的小弟啊!

听了这话,小龚先生越发的吃不下了。

“怎么会是托人送来的呢?”

他怎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呢?

且不说两家有书稿的关系,就算没关系,那也是与他父亲相熟的老乡,怎不上门来走动走动呢?

第76章 鸟样都一个鸟样。

姚氏目光闪了闪,催他吃饭。

“相公吃完饭再慢慢想也不迟嘛。”

小龚先生便没再说什么,闷不吭声地吃完了饭。

“怎么寻到咱家了,却不进来坐坐呢?”

姚氏在灶房里洗洗涮涮,等回了房看到小龚先生还躺在那儿,满脸迷惑。

“诶呀,晌午过了不是还要去说书?不好好歇着怎么成?”

“那楼家姐弟俩不来咱们家,想必是碰上了什么急事吧?”

小龚先生听了这话,便点点头,闭上眼睛稍稍歇息。

虽然睡不着,但为了下午说书时能精神饱满,他还是尽量闭目养神。

只是心里的疑问还是忍不住会时不时地冒出来。

将近年根的时候,有城中的书坊掌柜寻到了他,说是想要印艮岳散人的两个话本来卖,起先他自然是不想答应的。

可是书坊掌柜的说了,现如今几乎有半城的人都听过了这两本。

就算他现在不答应,早晚也会有人默记了这两本的故事,拿去印书。

与其到那个时候被人摘了果子,不如他先将这两本书印出来,还能有些进账。

那些打主意的,自然也就会消停了。

他琢磨了一番,倒也是这个理儿。

虽然听了他说的书,回去再默写出来,是有些个困难,可也不是完全做不成的。

甚至还有可能卖到栖云城以外的其它地方去。

那他和艮岳散人老先生可不就得白吃了这个大亏么?

总不成还为了这两本话本,大老远地去告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