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夏刺史和他的十七个人头(1 / 2)

岭北道的改革有多难?

夏刺史手提御赐青锋剑,砍了十七个地方抗税的大户。京里力挺他,撤了六个郡守,十一个县令。至于一地副职,其撤职查办、流放、枷号、徒刑的,不知凡几。

夏刺史的这一轮改革,是要用海关的税做成本代价,把现有的人头税和苛捐杂税全部废除,改为田亩税。

以后每个农民要交多少税,自己心里都有数。地方官府联合征税官和地主转移税额、压榨平民的机会被大大降低。

根据夏刺史自己的估算,个别大商人大地主要交的税会翻十倍,其他富有山林的豪强也会增加两倍、三倍左右的纳税额。

这部分钱并不会落在官府手里,也许近一两年,官府的税收会增加,但是长期看,新税收的增长幅度和当前的税法增长幅度应该是一致的。

大商人大地主多交的税,当然是摊去了农民的部分。农民少交税,直观上可以活得更久一些,养活更多的孩子,也会有更多的花销以盘活市场。

养孩子、养人口、开发更多的田亩……这才是皇帝陛下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于是尽管夏刺史的新税法引起了岭北道的强烈反对,弹劾、陷害夏刺史的奏章像雪花一样飞向京城,连带秦王吃了不少挂落,皇帝陛下依然铁了心要支持夏刺史。

岭北道的情况被其他省道州府看在眼里,大家都不是蠢人,都能看到新政策执行后自己会受到的损失。岭北道的大户们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情况,谁还不会推算?

但是第一波人去摇旗呐喊地冲击夏刺史,结果是被秦王剃了。

第二波人更厉害,多是勋贵之家,手下无数良田农庄,他们去冲了秦王,结果被皇帝陛下剃了,连跟随皇帝陛下多年打江山的罗老将军都没逃得了好。罗家牵涉进圈地、伤人致死、掠夺家产的子孙被杀了个干净,罗老将军自己都出来请罪,结果是被革爵。

至此,朝野上下均已知道皇帝陛下支持新税法的坚定和力度,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另一个方向,便是可以败坏新政。

夏刺史最开始的政策是测量土地、统一地契,根据田亩数量制定工业、商业配比和税收比例。人均土地在五亩以下的家庭免征,而人均土地在五百亩以上的家庭征三成,再往上有征到最高六成的。

在这个过程里,夏刺史遭遇了极强的反抗,主要表现在藏匿人口(因为土地是藏不住的)甚至冲击官府,这些无疑都遭到了镇压。

而到了秋收时则出现了转移税收给农民的情况,大家想着法不责众,一城上下从只有三五佃户的小地主到与郡守有挂瓜葛的大豪强都这么干,你夏刺史总不能把这些人全拔了吧?

甚至有人想借此压迫农民和乡绅反抗新税法,不过岭北道很早就加入了扫盲课程,绝大多数村子都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认字儿、读书,他们能看懂新税法,知道新税法对他们更有利,自然不会反对。相反,他们还会联合起来反抗转移税收的官绅阶层,于是煽动者的算盘落了空。

没想到夏刺史还真这么干了,这就是连杀十七人、抄六城、裁六郡守十一县令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