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京城来信(2 / 2)

倒是掌柜刘说:“多少年前你弄的那什么蜂窝煤呀,价格低,还有官府兜底,北边儿不知道多少家人都用的这个过冬。几家几户凑在一起烧个热炕啥的,横竖是冻不死了!只这一件,老哥哥你都是活人无数。再烧个红薯土豆啥的,肚子里有了东西,又饿不死了!那一件事,老哥哥又是活人无数。这两件加起来,往前翻十年,谁敢想来!”

辛秀才忙转过身,和掌柜刘小声嘀咕询问北方的事情,他这半年一边走村串乡地科普大肚子病、代领人们杀钉螺,一边就在给自己的游学计划做准备,各地的人情风土,都是最基本的积累,能问多少算多少。

黄致因为要收集各地的地图准备制成可供修路参考的等高线地形图,这半年也没少花时间在研究各方记录和县志乡书上,尽管北方的情形他已经听了不少了,现在听见辛、刘二人又在说北方如何如何,他便又贴过去听。

李咎画出来北方的木材、煤炭、铁、铜资源还算丰富,就算不在第一批修铁路的名单里,也会在第二批。况且北方那个黑土平原,皇帝陛下馋得厉害,只等李咎攻克了垦荒的技术,皇帝陛下必然要开荒大平原的,那里也得修铁路。北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黄致花点功夫也是应该。

他们在外面就着雪景小声说了一阵,幺娘、喜晴、孙妈妈等来劝了一回,众人方又陆续回座,只是这一次回来后,那气氛就差了些。

今儿天冷,列席女眷除了杨青娥、幺娘等几个未婚的单在帘子后开了一桌,其他太太夫人们都依着丈夫坐的,因而一桌上有男有女,但也不觉无礼。

城阳递了一碗汤给李咎:“前儿有对老爷孙,沿街卖干菌子。我叫人买了,挑的好的存在厨房的小仓库里。才刚厨房看着天色不好怕风寒,用老姜鸡汤煮了一锅菌子送来,我刚喝了一口,果然山珍野趣,鲜得霸道,一碗下肚,整个人都暖和极了。你也试试好不好吃。”

李咎才刚有点沉重的心情立刻阳光明媚,那些事他每天都记在心里,总不能因为记着别人的苦就把自己给忘了吧?该吃饭时得吃饭。

他笑眯眯接了城阳的糖,道:“辛苦娘子把盏着。”

这原是戏文里的一句话,城阳听了就笑着轻轻抽他一下,见他心情好了一些,她也回转来,挑得几片兔肉鸡肉河蚌肉下锅煮去,顺便指着喜晴给她调新口味的蘸料。

火锅或者说“拨霞供”之类的东西,平日里城阳也吃,但是小料就没这么丰富了,锅底也没有那些特别奇怪的。

城阳好奇,什么都想试试,李咎今天给她特供的都是一个九宫格的铜锅子,放了九种完全不同的汤,酸的辣的清甜的鲜香的应有尽有。小料更是准备三四十种,选其中几种搭配,又可搭出上百种不同的口味,丰富极了。

小铜锅子里咕嘟嘟冒着泡,城阳像个小女孩一样兴冲冲地等着放下去的肉片烫熟。

正烫着呢,喜晴走开去了内堂,听了几个传话的人说了什么,回来递上一个册子,和城阳悄悄地回说:“陛下和娘娘写了信来,还送了一车吃的玩的,册子在这。不过……陛下写的信里有一封是给驸马爷的。”

城阳让她收好,等会儿散了席再看,不过她心里有点好奇。一向来皇帝陛下和李咎私下联系,都是走的他们男人公文或是私交的渠道,和家书一起来,还是头一遭,不知这次竟是什么,又要放在一家人的关系里说,又要单独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