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第101章 科技

时光荏苒。

王家沟种下的果树成活率确认高达95%以上, 后面追加了一批,个别是移栽果树,头两年便开花结果。

王家沟的变化说大也大, 说小也小。

林老爷子确实有一把手, 种粮食也是, 种药材也是,烘干药材也是, 药材倒是比果树还增收很快。

小砖厂得益于报纸广告, 销售在本镇隔壁镇甚至远至其他县,村民们过年分的钱又多了一些。

还有山里的宝藏。

叶榆从山里猎得不少的东西, 但她最懂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山里的生态没有变差,反而变好。

在叶榆的间接影响下,野猪们不再下山,其他村民很少进山,也不在帕山,甚至感激这几座山, 走出门都骄傲自己是王家沟人。

镇上的人差点忘记这座山, 因某些原因对山林的破坏被错过。

不可否认,也与空间的晶核以及叶榆异能升级时闲游离的能量有一点点关系。

叶榆养的麻雀和母鸡非常人性化, 若非现在禁止封建迷信,村里人能把这件事聊秃皮儿。

山里还有一株长了几百年人参也跟着变异了。

不是说它变身人参精宝宝,在山林里蹿来蹿去,它只是多出一点不太像植物的“本能”,像是小狗小猫有几岁智商那种。

变异的起源是叶榆觉得几株人参难得,想要拿它们来制药,借助下晶核修炼后剩下的余量。

只变异一株, 其他都正常,也消耗干净。

人参变异过后,学会了主动狩猎小型动物获取蛋白质、氮肥等,长得飞快。

还会主动上交包括叶、芦头、花、果实、乃至于根、参柱、参须等药用资源,以寻求自己活下去。

叶榆见其实往好的方向变化,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也没挖它吃了它。

又过一日,叶保国出国征战的消息传来,正巧到了收货的季节,很适应景。

当王家沟村民们得知叶榆的弟弟,即将去国外参加什么世锦赛为国争光时,一个个与有荣焉。

怎么说呢,叶榆叶卫国也算是王家沟嫁出去的闺女生的孩子。

半个王家沟人。

这件事上了报纸,但村里没有电视,无法追踪,只能默默为他打气,连下地都要念叨几句。

“……”叶榆看着韩景也不知从哪里收来的越来越多的废铁,加上她空间里那些,倒也不是不能组装。

韩景摇晃着尾巴,像只大金毛一样,两只眼睛都是渴望:“可以吗?”

“为什么不?跟着项老爷子学那么久,你不能自己决定吗?”叶榆无语地看了一眼韩景,真是白长这么高个。

韩景的确“长开了”。

刚下乡时,他瘦的跟个竹竿一样,脸上写着“清澈愚蠢”,傻乎乎的。

现在个也高,比曾经还高些,几近一米九。

徐飞和花菲菲虽然也长高,但和韩景不能比,他走到哪儿都叫一个鹤立鸡群。

但他长得也不穷凶极恶,五官底子本来就不错,肉回来了,帅气也回来了,笑起来很阳光。

村里好些小姑娘动了春心想要嫁给他呢。

不过,韩景好像没有什么想法,事实上,知青这边都没打算在村里结婚。

除了韩景和叶榆,离家很近,剩下其他人多半都是外地来的,在本地结婚,户口本都改了,那可就真没有回家的希望。

尤其是现在,交通不达到,远嫁一年没个来回,更何况王家沟知青们过的都还不差,至少比其他大队好。

除了郝见山,可这人村里姑娘根本看不上,她们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叶榆也好奇韩景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仅次于徐飞,与花菲菲并列。

明明他笑的很傻气?

叶榆和韩景还没咋明白,但徐飞和花菲菲都看出来了,韩景不管在村上,还是去镇上公社,很有话术,都不再是过去的小年轻,唯有在叶榆面犯蠢。

且屡反不爽。

瞧瞧现在,韩景挠头傻乐

:“那我们试试。”

老实说,组装一台电视机没那么简单。

首先,零件不全,也不能完全坏零件,

好在韩景是真和市里机械厂相处不错,那边愿意提供与帮忙采购点东西。

至于电什么的,这个是也不是问题。

不是问题因发电机,叶榆、韩景、项老爷子、项燕四个都能组装除来,但问题在于环境可供他们转换的能源不么么足。

叶榆可不愿意把晶核浪费在这个上面,但搞太阳能也不是不行。

空间里好像有点小东西,再加上以前她用的电器80%来自太阳能,很熟悉。

项老爷子特别激动:“这可是赶英超美的技术啊!”

国外当然有这课题,从五四年贝尔实验室宣布研制出太阳能光伏电池开始,但这光电转换效率仅仅5%。

即便现在,仍然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但每个国家都很重视,美有“独立计划”、“大宗购买计划”、“光伏研发法案”等,日有“阳光计划”。

华夏在这个方面连门在哪儿都不知道。

叶榆:“……”她不是很明白这个技术历史。

项老爷子叹了口气,可惜现在这环境,即便知道技术,未必能研究。

“老爷子不要沮丧。”徐飞记录,这个非常值得上几次报纸,多来点宣传,能引起上面重视最好。

“好!”项老爷子即便身处不公,依旧心中念国。

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组装完成。

第一次调配时,在大家的欢呼声下马到成功,至少有了图片。

掌声雷鸣。

可惜后面出现荧光屏行幅变小,需要更换一个稳压二极管以及部分其他零件,什么节目都没看到。

材料的缺失让这个简单的问题又持续很长的时间,叶榆也总算明白项老爷子口中的国内现在搞科研很难。

缺人,缺钱,缺一个稳定的环境。

一直等到年末,连着下了好几场雪,匹配的零件终于送达,电视机也终于重组好了。

也正巧这天出了太阳,众所皆知,化雪比下雪冷,但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好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聚到红星小学,烤着火热切期盼。

第102章 哦豁

“亮了, 亮了!”

有人惊喜叫道,人乌泱泱全围了过来。

叶榆只是动了动腿,话都没说, 人群又乌泱泱退回到一定位置, 有序围观。

花菲菲差点没笑死。

她和徐飞都在记录, 只是一人是记录散文风格,一人更偏向风趣小说。

花菲菲笔下的王家沟, 里面有人间烟火的细节, 也有采菊悠然见南山的欢乐,还有播种丰收的朴实。

老百姓更爱后者, 听起来更有滋有味。

等等, 还得加上信号。

电视机是黑白的,国内五十年代已经有电视机,但至今即便燕京也未普及。

彩色电视机也不是弄不出来,但零件很麻烦,叶榆对电视机也没那么执着。

主要是电视节目没几个,新闻都少, 有红色电影, 之前的戏曲读书等有一点娱乐兴致的节目全被取消,还只有固定时间阶段有有。

彩不彩真无差。

但对村民们来说, 从屏幕上看见人物像,听到人讲话,这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

他们村不用只有过年才能观看电影。

一个个爆发如雷掌声,看叶榆韩景他们的眼神越发地崇拜,尤其是小孩子。

很多人也佩服项老爷子父女俩,但碍于他们的身份,不敢过多交际。

只是王家沟的村民们也越来越清楚, “老弱病残”可不一定都废,人家知识个顶个。

至于为什么被罚?

他们不太懂,只知道现在外面一年比一年乱,像是老师啊学校啊,更是重灾区,好多被下放,但这些人也没具体干什么坏事。

村里有人跟着主流走,看不起他们,也有人觉得他们老的老,小的小,着实可怜,才三岁又能犯什么错?

韩景打听过电视台节目播放时间。

也因此,电视上正在播放新闻,恰巧播的是国家体育队在乒乓世锦赛。

有人眯着眼睛寻找新闻里的照片:“这是卫国那小子参加的吧?”

但他没见过几面叶卫国,根本认不出来。

叶卫国在运动队里吃好喝好,如今已经长成半大个少年,个头比成年人都高。

他长得像父母又不像,各取三分,自己占六分。

而叶榆因为异能的原因,和原来不太一样,和叶卫国也愈发不像。

光凭两幅并不算清晰的照片,不说村民,连王老爷子王老太太他们也未必认得出自己的外孙子。

王老爷子王老太太都是精明人,作叹息状:“一眨眼,娃就这么长大了。”

他们连孙子孙女都不怎么在乎,更何况外孙。

只不过叶榆和叶卫国为他们脸上挣得太多光,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宝。

他们现在对外都说,我的外孙外孙女有多么多么孝顺,连在燕京的其他孙女孙子都要提一两句。

想当初,让女儿在外面读书,还引起了人的嘲笑。

嘲笑的人说:“女儿将来是要嫁人,花那么多钱读书有什么用。”

王老爷子他们也想把儿子送去读书,问题在于他们儿子读不出来,考试都及不了格,宁愿下地不愿看出?。

强扭的瓜不甜,强读那就是纯粹浪费钱。

叶榆:“第二排左二那个是叶卫国。”

“记得他才十几岁吧?长这么高。”

是的,叶卫国是所有参赛选手里最小的,这也多亏是现在规则里有漏洞。

但他拿了冠军。

王家沟的人个个跟自己拿冠军一样,喜气洋洋,搁以前是要祭祖的,现在不兴那套,但很多人仍然觉得王家沟地理位置好。

冬天天气冷,地里的活少,几乎每天都有人定时在红星小学进出看新闻、看电影,比收音机时髦。

徐飞、花菲菲的新闻,不出意外,刊登,这下子,王家沟又双叒叕成了显眼包。

他们竟然用一对破烂搞出了电视机,即便有几家厂的零件赞助,这也是件大事。

这年代的厂都国营,赞助的国营厂见自己名字出现在各大报纸上,与有荣焉。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心里嫉妒,甚至有举报给革*会和小红兵。

可上面又强调一件事。

叶卫国拿下冠军,这可是一件国家大事,他的家人不会有问题。

官方都盖章,工人家庭和农民家庭,这是最纯粹的工农子弟。

假如算上加给人民子弟兵的叶二姐,这一家可道是buff叠满。

再者,这本来就是乡下大队上的事情,人家本来就是在建设广大农村。

前两年都把王家沟当知青下乡的典型,现在突然反悔,不是自打自脸。

本地的人更不说,他们怕了知青的笔杆子,尤其是徐飞同志和花菲菲同志。

举报的人没有达成目标,还被反批评了一回。

入冬过后,春节也差不多快来了。

去年叶红军和王来娣本来说来乡下过年,但二姐那边有事,王来娣带上丈夫去帮二女儿带娃了。

叶卫国训练关键时期离不开,托付给长姐叶兰。

叶保国则打包带上,说是开开眼界,其实心想着,能不能把他送入军队。

但叶保国可不愿,天天早起训练太辛苦,这下子最后还没参成兵。

去年叶榆也没回京市,在王家沟过的春节。

更准确地说,明面上没有回去。

毕竟叶榆不希望这十年的春节,写个春联都要被小红兵们翻箱倒柜。

有些习俗啊丢了过后,真的很难再捡回来,而习俗民俗大概是一个华夏人的标签。

前世末世来劲,假如那时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人民,理想主义者不会那么少,人性黑暗沦陷很长时间。

而且叶榆一直觉得,传统很有用。

比如中医,比如《山海经》,怀疑这个星球曾经是出现过类似生物。

有些东西不能烧,有些风骨不能屈。

于是在年三十,空间瞬移了几次。

跳转回到燕京。

也多亏叶榆异能又升了级,才能够如此及时,再给燕京人民一些春节的热闹。

只是叶榆可能玩的太过开心,自由自在。

而她忘了,在燕京也有一个徒弟。

眼力极优。

韩景在除夕夜晚上看见叶榆是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的确是阿榆。

叶榆正逗着一只没有飞往南方过冬的花鹩哥说话,也因此被看个正着,也第一时间看见韩景。

翻车了。

哦豁。

第103章 真香

韩景:“阿榆?”

叶榆:“你看错了。”

韩景:“阿榆。”

叶榆:“你在梦游。”

韩景:“……阿榆。”

叶榆无奈, 哄小狗:“不要梦游了,已经凌晨了,乖, 回去吃饺子。”

韩景尾巴摇得更欢了, 眼睛也是亮晶晶的。!!!

叶榆简直无语, 这小子就能当作看不到吗?

大概率不能。

韩景学着叶榆,在新年的第一天, 也成了街溜子, 字面意义上的街溜子。

只是他虽然习武天赋不错,但酷跑的速度和叶榆比, 还差了一截。

叶榆不用空间瞬移都可以甩开他。

但她没有。

在一间相对高些因过年关闭的供销社屋顶坐在木板上等人, 可能因重生回来的日子太过幸福,一个人偶尔会感觉到寂寞。

和韩景他们的相处也很开心,知道这人靠谱,再说随着自己越来越强大,叶榆也不怕暴露什么。

韩景足足一分钟才赶上来,有点小喘, 好奇问:“阿榆, 你是就这么跑来燕京的的?”

叶榆环胸:“你猜?”

王家沟到燕京还是有一断距离,车都要好几个小时。

人哪怕比车快, 也要至少两小时吧?她不靠异能来回折腾,倒也不是不行,但不会这么悠闲。

可韩景想不到异能这件事上,毕竟武术还能说靠锻炼,异能已经属于玄学范畴。

此时燕京的光污染并不严重,即便寒冬腊月,天上也能看见零碎星光, 今晚上的月亮更明亮。

“胜男,亮子,和宋凯他们都惦记着你呢,昨天还问过今年你怎么回城。”

“明年王家沟果树结果的更多,可以尝试卖出第一批,少卖点。”

两人有一下没一下的聊了好一会儿。

韩景比叶榆还重视时间,生怕她回去赶不急,毕竟现在规则是禁止人口流动。虽然很不舍,但他更怕她被抓。

“……走了。”

叶榆本来也没打算在燕京长待,主要是来巩固搞事的,现在事搞完。

溜了溜了。

也从去年春节过后,虽然不厚道,韩景在得知徐飞和花菲菲不知道这件事后,有一点无法形容的开心。

似乎自己和叶榆的关系更拉近,看来他关门大弟子地位十分稳固。

徐飞和花菲菲:……虽然不知道发什么了什么,但韩景你真是根木头!

今年叶榆还是不回京过来,她父母要来。

徐飞、花菲菲都各自回家,郝见山、谢丹红他们也一样,选择回家。

其他生产队可能还会在大队长哪儿纠结下,但他们大队队长签字特别爽快。

韩景却报名留下来,在得知叶榆不回京后。

韩景义正言辞:“我哥我姐他们也不是年年回去,今年要和大队谈明年的罐头生意,我留下来。”

花菲菲不优雅地白眼,徐飞拍了拍他肩膀。

叶榆韩景送他们回家时,顺到买了不少年货。

村里因为砖厂年末分了一些钱,但这钱分到每个人人头上也不算多。

可以在供销社多称几斤肉、大白兔奶糖、大饼干,买两瓶酒之类,过一个难得的富裕年。

但很多人都不舍得,节省已经刻进大多数人的基因里,买些花生瓜子和散装的糖,顶多肥肉来一两斤。

叶榆和韩景都不像是会过日子的人,两人把这花了个精光,甚至不止。

他们的财务来源可不是这个,韩景偶尔也有和徐飞、花菲菲他们一样写书,且他得到票比其他人更容易。

而叶榆,那些趁火打劫的人都是她的目标。

她空间里钱很多,票不多,最多的还是古董之类,黄金珠宝都有。

这些很难寻到主人。

叶榆想着等混乱结束后,找个机会把有的没的捐出去,堆在空间里占地方。

两人把手上的票都花完了,县里今年还有黑市,又去黑市里花高价买了些。

然后一股脑的塞到背篓或者蛇皮袋里,反正有什么其他人也看不见。

见两人主要是韩景拎的轻轻松松,还以为都是衣服这类不太重的。

等叶红军王来娣还有叶保国叶卫国腊月里大包小包来王家沟时,叶榆韩景正在和难得被请下山的王老爷子吃火锅。

山上木屋简陋,哪怕再搭一座也是,山下知青点没人空间大有炕暖和。

肉是狩猎。

菜有一部分来自地窖,有一部分来自空间,相当丰富,量也很大。

叶红军、王来娣:“……”

“姐,你可过的真好啊。”叶卫国觉得他姐过的比自己在运动队里都好,万一他下乡一定要来王家沟。

王来娣一巴掌拍他头上:“下什么乡,你有工作还下什么乡。”

叶卫国捂头嚎叫:“妈,你一直在叨三姐下乡有多苦,可你看看,住的比咱家大,还有肉吃!”

他也不是那个意思,主要是他打死也不信,大魔王会成为小可怜,他家的大魔王在哪里都很过得好。

叶红军叶保国父子俩在一旁憨笑。

有这么一波,许久不见的疏离气氛也消失。

韩景拿了四双碗筷,叶榆去搬了张圆桌。

叶红军他们留下来吃,还有送他们过来的大妞,王家明天再去拜访。

冬季里吃锅子真是一绝,叶保国叶卫国俩兄弟吃的根本停不下来。

叶红军很不善言辞地跟王老爷子和韩景他们道谢,谢谢照顾自己的女儿。

“没照顾。”王老爷子还是那不好惹的模样,连王来娣都有点恕他,可能源于小时候的阴影。

韩景难得局促地笑着说:“都是阿榆师父一直照顾我,我才该道谢。”

“师父。”王来娣看着这个殷勤的小伙子,想到自己闺女的年纪,心有点意动,但在餐桌上也没说什么。

吃过饭后,韩景一个人负责打扫卫生,包括洗碗、烧水等,而叶榆顺手顶多擦了下桌子,便和王老爷子下棋,还有麻雀在叽叽喳喳凑热闹。

王来娣不好意思,让叶保国叶卫国帮忙。

她曾经也觉得男孩子不该做这些,但被叶榆教训过后,俩兄弟不得不勤快,在家里也开始做家务事。

哪怕叶榆不在家,叶保国也能帮忙做个饭,主要还是他的上学越来越闲。

王来娣逐渐“真香”,也一直持续至今。

第104章 “父子”

王来娣本来打算晚上过问一下叶榆的终身大事, 母女俩躲在温暖的被窝子聊。

却发现叶榆睡的是小单间,曾经没有的炕,建上了, 没有的窗户, 打上了, 处处都是生活气息。

她也没打算跟妈住,给王来娣和叶红军单挑了间明亮的小单间。

叶卫国兄弟则睡韩景他们的大单间。

完全找不到机会谈心的王来娣:“……”

行吧, 现也是在小房间, 那就现在聊。

叶榆:“?”

“你都二十岁了,有什么打算没。”王来娣盯着自己貌美如花的闺女, 问。

叶榆:“没呢。”

“白生你这么大人了。”

王来娣白了她一眼, 她不太赞成女儿在乡下把终身大事了结。

说句俗话,她好不容易从泥腿子堆里挣扎着走出去,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又闯入这个漩涡,种过地的人才知种地有多么辛苦。

叶榆忍不住吐槽。

王家沟这地理环境未来哪里会是什么泥腿子,光是这与燕京的距离,未来被并入的可能性很大。

到时候哪怕镇没有并入市区, 也可以搞个农家乐, 有个宅基地都能暴富。

可现在二环三环都有田地,王来娣看不见未来, 仍在balabala说。

叶榆无奈:“……他们见我,要么跟老鼠见猫一样胆小,要么跟鹿见大象一样害怕崇拜,没那个意思。”

“那知青呢?”王来娣觉得,叶榆的终身大事最好跟一同下乡的知青搞。

她觉得那个韩景就不错,干活勤快,嘴巴甜, 人长得牛高马大,叶榆也长得高,两人站在一起很配。

她打听了,韩景是燕京人,这相当于自己女儿没有远嫁,也是嫁到燕京。

虽然自家二闺女和大闺女相比,婚姻算得上幸福。

可王来娣一点不希望叶榆远嫁,万一出了什么事,哪怕小事,她也没法搭一把手,或者说来回不便。

“……”叶榆看了一眼窗户的视线忙角,挑了下眉,回她娘,“没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都是父子。”

这给王来娣给干沉默了。

窗外,烧完水后打算来叫王伯母的韩景,气息不止透了两秒。

自打习武后平衡力很好的他当场摔了个大马趴。

韩景:“!!!”

他一时间竟然爬不起来,心跳前所未有地快,脸通红跟喝了几坛烧刀子一样。

明明是零下十几度的寒冬,却觉得热的慌。

韩景吹了好久的冷风,脑子才冷静下来,终于可以停下来思考。

仿佛有一面墙被打破,他也明白自己的心意,可叶榆那一句没有,让他措手不及,越发的冷静。

现在还没有未来“共轭父子”的玩梗。

韩景完全不懂这个梗的好笑,他真的一点不想当叶榆的儿子,他更想要成为她的男人!

晕晕乎乎返回。

走了一截路,终于想起自己的目的,又返回。

王来娣见到韩景还有点心虚,像是那种背后八卦人被当场抓住。

叶榆被瞪了一眼。

王来娣对韩景倒是很好,虽然她不是丈母娘,但像丈母娘看女婿,越相处越觉得这样好男人打着灯笼也难找。

离开前,还暗示一句,强调:“你都二十了。”

这年头,二十岁姑娘真不算小,乡下地区十八岁嫁人的比比皆是,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还是女85岁呢,提高至20岁得八十年代去了。

叶榆:“智者不入爱河,共建……”

“别跟我打哈哈。”王来娣对女儿狠劲儿,但却对韩景很客气亲和。

韩景现在则是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整个人麻麻的,脑子宕机。

第二日一早,叶榆陪着叶父叶母去给拜访姥爷姥姥。

王来娣知道自己爸妈的德行,礼物不仅备的足足的,还要显摆一路。

势必要证明女儿女婿惦记着他们呢,也让村里人羡慕王老爷子一家。

当然,虽然有演的成分,但也多少有点真情在里面。

王来娣惦记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王五娣,这个她一把屎一把尿喂养长大的妹妹。

可以说,这个妹妹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投放母爱。

而王五娣嫁到本地红河村,只生了一个女儿田玉珍,日子过得也不知道好不好,她最为惦记。

今天王五娣母女俩也收到消息赶来了,他丈夫是看上去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面上看不出什么来。

而田玉珍乖巧腼腆,但叶榆知道这小妮子胆大着呢,初次见面荒坟鬼故事的事情花菲菲时不时提到。

作为半个王家沟人,田玉珍如今已经转到王家沟上小学。

毕竟是叶榆的侄女,能不顾着点?也和村里其他娃一样体育课学武。

至于没进一步,还是因这小妮子智商高,也有武术天赋但不爱运动,而叶榆又不是好为人师的人。

话说,王家的这一代,多多少少和老爷子老太太学了些,要么学懒惰,要么学心眼,王二猫最精。

王来娣拉着王五娣聊了一会儿,虽然王五娣说她过的很好,但摸着她手上的茧,她还是掉了好些泪。

话说,她闺女在乡下这么些年,手还是白白嫩嫩,十指不沾春水,可见真没吃苦。

倒是五妹妹,让王来娣怜惜的不行。

而王老爷子王老太太则对拉着叶卫国一顿夸,这可是冠军啊!

“我们家祖坟……”不对,不能说祖坟。

村里也有好多人来凑热闹,叶卫国刚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他的性格就不是不好意思的人。

叶保国趁着没人管他,凑到他姐身边,和叶榆一块儿磕瓜子吃花生。

叶榆淡淡斜了他一眼,突问:“你时不时长胖了?”

叶保国梦回被训的那段时间,条件反射幻肢痛:“我每天都有锻炼!”

虽然只有十分钟。

叶榆:“哦。”

这个过年,叶榆过得可热闹了,没有为什么,主要是王家人特别多。

尤其是除夕那天。

而除夕过后,叶榆可算明白自己在村里和邻村有多少亲戚,县里也去过。

直到年初十,王来娣他们一行人才返回燕京,来的时候大包小包,回去也一样。

甚至更多。

四个人都觉得自己这个过年吃胖了不少。

叶卫国念念不舍,私下偷偷说:“姐,你等我退役后下乡找你啊。”

第105章 告白

开春过后, 花菲菲、徐飞他们陆续返回。

此外,今年又有一批新知青下乡,王家沟也被分配了七、八个。

现在躲避下乡的方法越来越难、越来越少, 下乡的青年也越来越多, 每个大队每年都会塞不少人。

可以想象, 知青点会越住越窄。

幸好王家沟自己建了个砖厂,想要搭建新的也不难, 只要有钱, 没票也行。

花菲菲可算明白叶榆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小房间,五湖四海的知青并不全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同住一个房间也很容易起争执。

趁着又有一批新知青到来, 她赶紧让出小床铺,趁着有空间搭了个小房间,就在叶榆的旁边。

其实山顶王老爷子那儿也建房子,只不过是叶榆常住,韩景他们仨只是偶尔去,毕竟下山滚着都要半个小时。

叶榆对这些知青们没有什么期待, 连韩景他们也驱魅, 要求很简单,不像郝见山初来时一样搞事就行。

而随着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 人们也明白知青们都也只是半大少年,知青们的骄傲也在逐渐减少。

能分配到王家沟,一个个高兴不已。

搞事的少。

即便有,也被王家沟即将联合玻璃厂新开的罐头厂给吸引过去。

招工啊!

下乡到大队,他们竟然也有成为工人的机会。

虽然这个罐头厂,肯定是优先录取本地人,和对厂有贡献的知青,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希望。

更何况王家沟除了水果罐头厂,还有砖厂,还有一所希望小学。

其实嘛,王家沟的人对知青也不排斥。

有砖厂在前,罐头厂建立不难,难点在于产品的销量,这和砖厂定位不一样,得往城里销往外销,和什么厂单位、供销社联合起来。

知青们所在的大队不止有水果罐头,像是韩景大小的大队里还有菌菇。

这种资源链接,知青们可充当其中桥梁。

当然,最难的还是运输,罐头机器和罐头材质都是叶榆、韩景、项老爷子他们几个设置定制的,为了便是减少运输损失。

第一个年末,罐头厂不仅没挣多少钱,抹平投资都还差点儿;直到第三个年,才开始源源不断收益。

不止王家沟,附近其他生产队也联合起来。

毕竟王家沟的地有限,他们不可能为了种果树而把山给荒了,这个王老爷子和叶榆都不同意。

而王家沟的罐头也终于蹭上“燕京”标签。

这可是来自首都的特产,一下子和全国的供销社搭上边儿,不在愁。

也是这个时候,韩景再次收到家书的催促,催他去当兵这件事。

其实两年前,韩家危险期一过,便把韩景这个放出去的晚辈未来给定下。

尤其是韩景现在又和项老爷子、叶榆学了一手,可以走技术兵这条路。

搁其他大队知青,可能兴奋答应了。

眼看着一年又一年的知青下乡,能离开的寥寥无几,这是光明正大离开大队的办法。

虽然军队里未必比下地轻松,但军人光荣啊,而且军人有补贴之类。

可韩景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王家沟需要他。

韩家人也信了。

如今王家沟事业步入正轨,韩景年纪不算大,总算可以去当兵了吧?

韩景:“……”

最后,还是韩妈先发现不对劲,韩景离不开王家沟是真,但离不开王家沟的某人才是最最最真。

有点醋,又有点欣慰,她家小子总算长大了,知道去扒拉白菜了。

韩爸:“难怪这小子每年过年都拒绝你给他相的亲,搁这儿跟我们聊哉呢!”

韩妈白眼一翻:“你们俩都一样。”

韩妈三下五除二一打听,便知道韩景中意的谁。

韩家没有什么门当户对的说法,现在也不兴这个,他们对叶家姑娘又可熟悉了,家世清白能力强。

“天生一对啊这。”

韩爸点明:“人家才没看上你儿子呢!”

韩妈怼回去:“这不也是你儿子?”

家书中说服韩景的也是这个。

韩爸说,叶榆把韩景当晚辈,也是因为他现在的本事都是人家姑娘交的,他有强过人家的吗?

韩妈又说,这男人啊,还是得闯出一翻事业来,人家才能对你另眼相看,不是只把你当小伙子。

韩景也终于下了决心。

下决心的第一件事,是徐飞看不过去偷偷给他支的招,像个男人一样,跟心仪的姑娘告白。

夜色暗了下来,数不清的星星冒了出来,叶榆正在烧烤,韩景跑了几乎半个山林,才寻味而来。

第一件事便是告白:“阿榆,我喜欢你,你可以和我处对象吗?”

叶榆哑然。

一开始,她并不知道韩景对自己是男女之情,但她又不瞎眼,自打那个晚上,什么都明白了。

叶榆又不是笨蛋,之前看不出来是因为她重生过后从未想过这个。

唯一目标是吃饱喝足。

哪怕知道韩景喜欢自己,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如果他当时向自己告白,可能当时的回答是拒绝。

但现在又不一样。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贫穷,但灵魂熠熠生辉,大部分如此,有些灵魂真的可以用钻石来形容。

而韩景毫无疑问,也是当中最闪亮的之一。

就像太阳。

叶榆一直觉得生物的趋光性特征很傻,但却忘了,人也是一种生物,生长于黑暗的生物本能向往光明。

知道韩景喜欢自己,与他相处,和花菲菲、徐飞他们又有些不一样。

叶榆发现自己好像可以奢求更多。

“好。”她把手上的烤肉分了一只野鸡腿过去。

“我一定会……”韩景瞳孔地震,“等等——,阿榆你答应了?”

叶榆拍了拍他狗头,bushi。

韩景傻眼,那他要不要继续参军。

叶榆觉得可以,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有自我才能更好的爱他人。

她又不是养小白脸,当兵这种闪闪发光的事业其实挺适合他。

普通兵有点可惜。

了解未来走向的她,知道这混乱已经没几年,叶榆回:“努力上个军事大学吧,我在燕京等你。”

韩景像是打了鸡血,百分百热度:“好!”

第106章 抓阄

韩景的离开对他自己来说, 纠结了很长时间,但对村民们来说,很突然。

突然到有些小孩这才意识到, 知青不是王家沟人, 他们可能随时可能离开。

“韩哥哥会回来吗?”有小孩仰着头问。

村里的老人摸了摸他们头, 慈善地回:“会。”

一个鬼机灵小孩才不信:“可我三姑和六堂姐出嫁时也这么说,但已经好些年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