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2 / 2)

这年头, 远嫁的亲人, 但凡出了一个镇,基本上只有逢年过节拜访几次。

而出了镇, 一年回来一次, 几年回来一次,不再回来都不是稀奇事,跨省有的甚至一辈子没再回家。

更何况韩景又不是王家沟的人。

几个小孩又去问叶榆:“你会离开吗?”

叶榆不骗小孩:“会。”

小孩情绪丰富,眼看着就要哇哇大哭。

“停,”叶榆太阳穴一跳,呵止, “我可以离开, 你也可以离开。”

“啊?”

叶榆补了一句:“你从现在开始天天锻炼身体,将来和韩景一样参军保家卫国, 亦或者好好读书,找份工作,这不就离开村了吗?什么时候回来也行。”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会以为她也是在哄人。

入城有容易的话,为什么城里仍然有知青下乡,人越来越多,今年又来了一批。

跟韭菜似的,可韭菜是割了一茬又一茬, 但知青没见几个回城的。

有些知青看着回乡无望,自己年纪也大了,选择与当地人成婚。

王家沟也有,不过是两个本来就认识的知青结合,从一个地方来的。

韩景也没有真的完全消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寄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

还有信件。

两封信件,另一封给徐飞、花菲菲,还有大队长以及村里人的。

叶榆的信有好几张,里面写满了韩景参军的点点滴滴,炫耀他有多牛,在军营里当上同批新兵的“兵王”。

回信吗?

回。

但叶榆提起笔不知道说些什么,就差写“已阅”二字,好吧,还是多寄点东西。

军营的东西往往送得比较快,一个月不到,南边儿的韩景便收到从北边儿寄过来的大包小包。

室友碰到忍不住问:“又有?你不是上个星期才收到东西了吗?”

而且这次的包裹特大,一看就很沉。

韩景抬了抬下巴,得意洋洋:“上次我爸妈寄的,这次我对象。”

“好小子,有对象了啊你。”

“你对象竟然给你寄这么多东西?”

“有吃的吗?”

“去去去,食堂缺了你那点吃的吗?这是阿榆寄给我的,你们这些禽兽!咱们训练场上见!”

韩景本来就是在哪儿都吃得开的外向性格,又有一定的名声基础,毕竟这些年他也多多少少跟着写了些文章。

再加上他习武后,体力敏捷都高于其他人。

正如他信中所言,一下子成了红人标兵。

很快,韩景的同批新兵蛋子,乃至于上司,都知道他有个对象。

下乡认识的知青。

长得漂亮,人很温柔,比他还厉害,特别会打。

韩景:“我现在这一身武艺就是跟我对象学的。”

等等?他是如何把“温柔”与“会打”这两个字联系起来的。

战友们看见韩景珍藏的照片,照片上的姑娘貌美如花,个子很高,眼睛锋利,他们可算相信叶榆漂亮还能打。

很快,韩景又给叶榆寄了第二封信。

并且源源不断。

这和他没有离开王家沟有什么区别呢?人家当兵的战士给家人寄都没这么勤快。

现在正是口碑大于其他的时候,部队也认为这样当显眼包会不会不太好。

可问题在于韩景当的不是普通兵,而叶榆也确实不像是个普通人。

只是生活上的偶尔一两句闲聊,真能给出点灵感来。

部队甚至觉得,要不把这个叶榆也招到军营里来吧?

但叶榆不愿意,她喜欢军人,但自己不适合这种纪律性很强的地方。

又过一年,王家沟获得了一个工农兵大学名额,意思是被举荐上大学。

其实,工农兵大学这件事早有了,燕京附近的生产队反而因首都最迟。

王家沟也是隔了两年才拿到名额。

知青们都眼巴巴盯着这个名额呢。

但他们队和其他队不太一样,这个名额,一看就像是徐飞、花菲菲、叶榆的。

韩景若没去当兵,恐怕也算一个。

叶榆拒绝了。

在混乱时代,她还不想入城蜗居,何况徐飞、花菲菲多年写作发表,比她的名声可大太多了。

她这么一说,徐飞和花菲菲也说不离开。

叶榆:“为什么?你们不是一直想上大学吗?”

徐飞和花菲菲两个不离开的主要原因与义气相关,名额只有一个。

叶榆点明:“机会又不不止一次,也不会一下子来两个名额。”

十年混乱也差不多快结束了,到时候可以考。

不管到时候能不能考,现在去上都是一件好事,这可是燕京大学。

徐飞和花菲菲对视一眼,不约而同:“你去!”

“……”

这时候,知青回城的办法有重病、当兵、工农兵大学、其他,但都是寥寥无几。

很多人都说农民根正苗红,但大家也明白,城里的日子比乡下种地好。

除了叶榆,也没有人预知到未来恢复高考,读工农兵大学代表着改变命运。

而在这种时刻,他们想的还是其他人。

叶榆赞美这样的灵魂,并提出“抓阄”建议。

更多内容请搜索QQ频道:《公众号:gn5853 》获取资源

这很公平。

徐飞与花菲菲也没意见,至于大队其他人,只有不舍得他们离开的,没有觉得他们不配的,哪怕知青。

最后,花菲菲抓中了那个幸运阄。

她哭得老惨了。

叶榆赶紧躲开,她还不想被眼泪鼻涕糊一脸。

但当花菲菲离开的那一天,还是少不了。

害!

花菲菲哭着到的王家沟,也是哭着离开的。

等花菲菲离开过后,希望小学换了一位知青老师,王家沟清静了非常多。

毕竟韩景和花菲菲几乎算全村最闹腾的两人,叶榆也越来越喜欢往山里跑,晚上住在山上时间多了起来,惹得王老爷子没少嫌她。

第107章 备考

鸡的寿命一般是3到7年, 十年过去了,变异老母鸡还是年轻时的模样,一天下一到两个蛋。

到了春天甚至更多。

靠着它, 知青点每天都有有蛋吃。

叶榆山里还养了两只变异的野鸡, 此外还有松鼠、狐狸、山羊、人参、灵芝、枸杞、车前子、山葡萄、桑椹、山捻、苹果树、橘子树、狼、熊等。

等等, 好像有什么东西混进去了?

叶榆的确已经找到提高生物变异的方法。

随着异能等级越高,她现在已经可以不依靠晶核或者升级时的能量, 全靠自己修炼是游离的能量。

这相当于, 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能源。

叶榆过去没想过让猛禽也变异,像是狼, 亦或者熊, 还有野猪。

一是意外,二是因所有变异生物都被她标记,等级在这个还未灵气复苏的时代也很低,可控范围内。

也可能是受到一裙热血笨蛋的影响,叶榆也想要为人们对抗末世出一份力。

也因此,在徐飞匆匆爬上山, 气喘吁吁表示:“阿榆,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高考恢复了!”

叶榆也很高兴,但并不惊讶,故而转移话题:“这么累的吗?最近没练武?”

她发誓说这话的目的真不是插刀。

但无奈徐飞心虚。

叶榆的五个关门弟子中,徐飞和后来的关系户王二猫是最不喜欢玩刀枪棍棒的,但王二猫会玩阴的啊。

全部弟子中,徐飞仍然是武力值最低的。

自韩景和花菲菲离开后,徐飞的习武就停留在学校里教小朋友们的水平。

“太惊喜了, 所以跑得飞快,”徐飞摸了摸鼻子回答,

“高考恢复了,阿榆你要考大学吗?”

“要。”

搁以前,叶榆可能回答不,但现在,她有一点点想学生物相关。

徐飞:“太好了,菲菲已经把备考的书籍寄回来三套,大家都可以学。”

王家沟这些年变化很大,经济情况从公社倒数到公社第一,罐头厂甚至带动整个公社发展。

这都是知青们带来的改变,大队乃至于公社,都配合知青们的考试。

还有一部分本地学生也跟着备考,活只需要承担一部分,希望小学提供了两间教室给大家学。

叶榆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重归背书做题。

高考还没开始前,项老爷子他们平反了。

其实最先平反的是林老爷子,因为燕京有重要人士需要他的医术。

这些年,叶榆跟着林老爷子学医术,主要是学药学与针灸相关。

望闻问切也会,但中医最重要的是经验,她的经验基本上都在村里实践,亦或者顶多去一下镇医院。

与林老爷子的医术相比,还相差甚远。

叶榆也就没有跟着林老爷子离开,只说再等两年,她回京替他养老。

和王老爷子一块儿,也不知道老爷子他想不想出山,不管想不想,对于空间异能者来说,来回都方便。

“你才老。”林老爷子很想敲她头,但又为她这个回答而感到贴心,“你啊,行事小心点,别什么都大嘴巴。”

比如,养老这事儿,就透露出回燕京什么的。

叶榆回他:“您放心,几十百把年内,不会再出什么事儿了,我遵纪守法,能有什么事。”

林老爷子:“让你不要说,你还一直说。”

他知道自家徒弟身上有奇遇,可做人还是谨慎得好,他若谨慎一些,指不定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但林老爷子也明白,自己徒弟跟自己一个样,看似好说话,实际倔强,有些事情懂偏偏做不到。

林老爷子走后不久,项老爷子一家也跟着走了。

叶榆和项老爷子、项燕挺熟的,他们都喜欢捣鼓东西,项老爷子知道叶榆要参加高考,后面还寄来一堆的书,他希望她来物理专业。

大可未必。

项星星如今已经成为了个甜甜的小姑娘,整个和沉默寡言的白蓉蓉告别。

剩下欧老爷子,他们家属于下放的普通人家,平反的话怕是还得一两年。

而欧梁、白蓉蓉也要跟着在王家沟待几年,两人也因成份问题不能靠考大学离开。

欧梁很是垂头丧气。

白蓉蓉在王家沟待的这些年,依旧沉默寡言,但和过去的沉默又不一样。

她像杂草一样强韧,她相信自己会自由的!

“你要拜师?”看着白蓉蓉提溜着她这些年打来猎物,叶榆很诧异她寻上自己,她答应了,“好啊。”

不为什么,白蓉蓉这些年学武很认真,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狠劲儿。

而她对徒弟有一个基本要求,不犯法,也希望她在离开的两三年内,帮忙照顾一下王老爷子。

王老爷子说他不需要人照顾,可有人照顾,和没人照顾,这能一样吗?

白蓉蓉跪下,高高举茶:“师父。”

非常正式。

叶榆不在意形式,但还是接受徒弟的心意,端过茶来喝了一口。

因白蓉蓉已经习过武,过了两天,便帮她真正入了门,即打通经脉。

项梁那边蠢蠢欲动。

但叶榆也不是什么徒弟都收,项梁人品没问题,可被项老爷子宠太过,不适合吃习武这种苦难。

这从项梁不敢自己前来,连这都需要过问爷爷可以看出来,项老爷子也在反思,但他很难做到对儿子儿媳这一根独苗真正放手。

叶榆这边行不通,徐飞那边可行,毕竟项梁的学习不错,也开始写文,好好读书Z审总有能过的一天。

知青们备考中。

叶榆以为自己学习很烂,但真到手资料,其实她学习能力挺强的。

高考分为两种,文史类包括语、数、政、史地,理工类科目包括语、数、政、理化,英语需要额外加报。

叶榆报理工类,她的目标十分明确,燕京市大学的生物学相关科目。

哪怕突然发现自己学习没那么糟糕,但也不敢放松,知青们一个个真的好拼,憋着一口气往死了学。

考试那天,王家沟两辆拖拉机都开去了。

考场上乌泱泱一片好多人,有十几岁小姑娘,也有头发泛白的中年人,年龄跨度很大。

第108章 记者

叶榆对考试没什么心理压力, 除了语文作文多花了些时间,其他几门做题都很快,都提前交卷。

监考老师有点惊讶, 确认了两遍, 他很负责, 希望能为国家多筛选人才。

叶榆点头确认后,交卷, 离开考场。

县中学外面还没有人维持秩序, 但很安静。

这年代的人很容易被骗,也很容易热血, 高考是件很重要的事, 他们自觉保持静默。

县城里也没什么好逛的,店仍不敢光明正大开,连黑市卖的东西都少且不固定。

叶榆买了些盐巴味精花椒等调料,便到国营饭店,店里今天正巧有烤鸭。

她点了一整只,再加上辣椒炒肉、清炒时蔬、油酥花生米, 边吃边等人。

国营饭店的厨师和店员都认识她, 毕竟她每次来县里几乎必来这里,人长得又是这么的鹤立鸡群。

而徐飞他们出了考场, 都不需要提前打招呼,便知道在哪儿寻人。

一知青羡慕说:“叶同志门门课都提前交卷,一定考的很好吧?”

叶榆:“还行,会做的都写了。”

可能是这一届考试相对简单,亦或者她活这么多年,受过后世知识影响,拿到试卷发现题大部分不难。

徐飞同样越考越自信, 他大笑着说:“那祝我们通通考上大学。”

还有一门英语。

只是现在学英语的人少,大多数人还是学的俄语,报考英语属于一些比较特殊的个别专业。

叶榆目标明确,即便她会点英语,但也没报。

接下来便是填志愿。

叶榆填的全是燕京学校,第一个便是燕大,再然后,医科大学、农业大学等,有生物专业的都行。

各省状元的考试成绩很快出来了,徐飞成了他们市也是燕京的状元。

这并不出意外。

从下乡那一年,徐飞从未间断过学习,后来还担任希望小学的老师。

虽然是小学,有段时间城里特别乱,中学甚至高中的课程,他也有教。

再加上从未间断过的写作,拿到状元理所应当。

徐飞既高兴又激动,他考上大学已是铁板钉钉的事,王家沟的人比他还高兴激动,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王家沟不知出了个大学生,还是状元!

什么?

不是王家沟的人?

那又如何?

徐飞在王家沟待了十年,和乡亲们相处融洽,好多小孩都叫他老师,就是半个王家沟的人。

燕京的通知书也送的飞快,除了徐飞,还有两人考上,叶榆是其中之一。

包括他们三人在内,王家沟一共有八人考上大学。

其中,有两名是本地村民,这和希望小学的学风影响脱不开关系。

公社都为他们开了表彰大会,生产队更是举办宴会,花菲菲留下的文艺团可不止能歌善舞,因有电视,小品相声他们都能说一段。

可热闹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考不上的人占大半,王大妞今年就没有考上。

其实大妞假如调剂一个专科学院,也不是不能上。

可专科学院太远,在南边儿,她报的时候,只想跟着师父一起去燕京。

王大妞很沮丧。

叶榆拍了拍她的头:“又不是只有一次机会,今年不行还有明年。”

不对,今年都快结束了,只需要再等半年。

“后年,后年,后年和我一起考。”王二猫举手。

王大妞:“……”她才不要和师妹一起上大学。

白蓉蓉面无表情地狱笑话:“……”爸妈地主成份。我即便考上也读不了。

“……”静默。

王大妞的沮丧一下子没了,忙着安慰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小师妹。

又过两天,有记者来王家沟访问。

一是拜访状元,状元几乎是他们报纸的常驻作家,但见面还是第一次,二因王家沟的大学生数量堪称榜样。

两名京报记者到时,知青们正在地里干活。

其实冬天农活没那么多,但徐飞他们即将离开王家沟,在确认离开那一会儿,内心倒是生出不舍与挂念,便把这些情绪投入劳动中。

记者们想象中的状元是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文青,第一见面却看见他一个人单手轻轻松松抬石磨。???

徐飞的近视已经习武渐渐好转,人长得还是文青,只不过力气大了些,穿着一身干活蓝衣的他笑容质朴,“坐坐坐,喝水。”

“谢谢徐同志。”有位记者也好奇这石磨莫非是海绵做的,尝试了一下,告辞!

“徐同志文武双全。”另一位记者记得,“徐同志你这一身本领好像是和另一位知青同志学的?”

这个,徐飞、花菲菲乃至韩景都有写,只是当时不能写武术,只能说锻炼。

徐飞:“是的,她是我们的老师。”

“那位叶同志呢?”

徐飞严重怀疑,叶榆是听到生人入村后才跑的:“额,她可能在南山,陪着护林员王老爷子。”

虽然记者们的主要拜访人是徐飞,但对于叶榆也很好奇,尤其是发现叶榆在村民们心中威望很高。

“砖厂是叶榆同志建的,出的技术,她还是我们前厂长呢!”

“小学也是叶同志花同志韩同志徐同志他们修建的,有他们,我们村里才能出这么多大学生。”

“还有这拖拉机,叶榆韩景最先会开,再教给其他人,这电视机,这什么电机,录音机……都是叶榆他们组装的。”

不要小瞧记者肩上的责任,他们打算南山。

知青们不管考没考上,很多人也跟着爬。

还有部分村民。

很多人已经许久不爬南山,还有人从未爬过南山,发现南山是真难爬。

“这路都没了吧?”

什么怀疑叶榆他们爬山都是飞的吗?有人把疑问目光投向徐飞。

徐飞:“……有路的,只是走的人少。”

自韩景和花菲菲前后脚离开王家沟后,他就比较少来,春夏草木,冬天青苔雪滑,人很难站住脚,真的是字面上往上“爬”。

两名记者苦中作乐地说:“这也是一篇文章。”这王家沟可有太多可写的了。

这时,两声汪汪叫,草丛里窜出来几只猎犬。

第109章 揭露

有人吓的短促急呼, 有人吓的不断后退。

徐飞解释:“不用怕,是白老爷子养的猎犬,他们不会咬人的。”

稍微能放心些。

然后, 记者们发现这些狗真的很有灵性。

尤其是领头那一只, 似乎知道他们害怕, 不靠近,还会阻止其他狗靠近, 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似乎在护航, 有人掉队还会汪叫提醒。

有知青嘀咕:“这狗怕是成精了吧?”

被同伴拍了一巴掌,不准搞封建迷信。

何止狗, 后面来围观热闹的松鼠、麻雀也一样, 这麻雀知青们认识,叶榆养的,或者说,跟着叶榆的。

老实说,若非不能搞封建迷信,他们认为跟着叶榆的动物都不太正常。

松鼠麻雀也罢, 这蟒蛇、熊瞎子会不会太过分?

徐飞:“……”我也不造啊!

他还是根据这些动物和狗狗、麻雀间的亲和来判断的, 麻雀都敢落在黑熊的肩膀上,叽叽喳喳指挥它!

天啊, 阿榆究竟在山里养了什么“小动物”。

这些熊啊莽啊之类,韩景他知道吗?

韩景:……欸嘿,这个还真知道,菲菲和大妞都知道,就你没遇见过。

什么都不知的徐飞只能镇定地解释:“叶榆养殖很有一套的,她养的鸡下了十年的蛋还在下,最多的时候一天下四个蛋。”

记者:……天啊, 这王家沟信息太丰富了,采访稿感觉一篇搞不定啊。

徐飞有点担心记者会暴露什么,殊不知这也是叶榆知道的,暴露=宣传。

时代不同了。

生物的变化,可以公开让其他人知道,让人类为末世的未来做准备。

终于上了山顶。

然后,大家发现山的那边还是山,咳咳咳,至少另一面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众人疯着,年轻人和小孩咯吱咯吱踩着乱跑,记者不忘拿出相机,把这一幕的热闹拍了下来。

当叶榆被拜访后,规规整整的拜访再来一张,这也让叶榆、徐飞的知青生活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又过几日,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收到通知书。

两位记者的采访稿也在第一时间被刊登。

徐飞当上燕京状元的事被广而告之,但上面的内容却不指这些,记者们以讲故事的口吻,讲了王家沟见闻。

这下子不仅家长们爱看,孩子们也同样爱看,只因王家沟的生活像是一部冒险小说。

众人为徐飞单手举石磨而心惊,也没记者惊到掉下巴而会心一笑,也因知青们为王家沟做出的建设而羡慕和倾佩,还有山途中。

小孩挠了挠头说:“这头熊瞎子好憨哦,和我们这里的熊瞎子好像不一样,它为什么不吃人?”

家长:“……”成精了吧?呸呸呸不能说这个。

若非有小图拍下了这些照片,他们也不敢相信,竟然有知青下乡和山里的熊啊狼啊野猪啊关系不错。

生物学家更是因此狂喜,尤其是燕大的生物系,这可是他们未来的学生!

与其他省的状元文相比,燕京的状元文格外不一样,但受到更多人喜欢。

不过不久后,又有一篇关于知青的文章,取代了这篇状元文的热度。

文章里写的不是一个状元,而是一名考上大学的普通知青。

这位知青成绩不上不下,填报的是她妈妈老家的一所二本大学。

重点来了。

她没收到录取通知书!

可是这位知青咨询过自己的舅舅,招生办那边分明有自己的名字。

这是为什么?

一番探查发现,竟然是被人顶替了。

于是有了这份采访稿,对全国考生来说不亚于投放炸弹,“惊天动地”。

正打算离开王家沟的叶榆徐飞他们也有听说,

全部考生都义愤填膺,有的考生甚至怀疑自己的成绩是不是被人冒名顶替。

这个可能性很低。

毕竟燕京是首都,敢在这里作弊的人,必须要有非常强的背景。

王家沟太过出名,这些人即便选也不会选择这里。

果然,这些考生去查,他们是真落考。

但隔壁镇却有一名考生被前革会的儿子代替,还有那种自家堂姐妹代替的。

连燕京都有,更何况其他地区,更是数不胜数。

叶榆不奇怪这个,因为在前世,这些也被揭露出来,只不过太晚了,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

被替换人生的太多了。甚至连千禧年都有。

而如今,因为有徐飞、花菲菲他们一下乡的揭露,报纸成了各地知青们投诉无门时借用舆论的手段。

这件事在第一届高考就被人发现了。

还传的全国都知道。

相信未来,不少落榜高考生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个,未来替换没那么容易。

且时代不同,这个时代犯事儿的高官反而更容易严惩。

果然,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批高官下马潮,有的还不如高官,只是这教育部门或者邮政部门有点关系而已。

这些人比地主什么的可恶多了,人人得以诛之。

入监吧!

甚至于最高刑法是枪毙,

而那些差点被替换的考生也及时地回归正位。

叶榆和徐飞同考上燕大,但徐飞需要回家一趟,她独自一人回京。

行礼需要带走的大多都装空间里,算得上轻装上阵。

回京的沿途,大巴车里都在聊这件事。

这些人被处罚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他们不止换了一张通知书,还可能无形中杀人。

据调查,有考上的知青在“落榜”后自杀死亡,又有谁来陪他命呢?

人们并不反对重罚。

乱世用重典,现在还不到乱世的时候,但世界上并不和平,他们贫穷的国家仍被虎视眈眈,如此多国之栋梁被蛀虫替换,本来就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

“杀的好!”

“该把他们全杀了。”

“死不足惜。”

叶榆便是在这种热血征讨声中下的车。

第110章 团聚

叶榆把考上大学的事情跟家里人说了, 但归家时间不定,也就没说。

也因此,当她人出现在燕京小巷子里, 被一个老邻忍不住, 吸引了更多邻居。

“叶榆你回来啦。”

“叶家老三你厉害了, 燕京大学生。”

“报纸上看到你照片啦,长这么标致, 一眼看见。”

“阿榆多大了?结婚没?你下乡也有十多年了吧?有对象吗?”

“我那个侄子不错, 和你一样也考上了燕京的大学,你们挺配的。”

“……”

叶榆也没想过自己只不过下了个乡, 竟然也有荣归故里的一天, 只是这荣归好像有点吵得耳朵疼。

“姐,你回来了。”叶保国听到动静从屋子里出来了。

作为一个同样参加高考但没考上的弟弟,他很有心得体会,最多失望一秒。

没办法,家里能人太多了,就他最普通。

而且叶卫生纸国不也上不了大学吗?有他陪着。

虽然叶卫国上不了大学是因为他没参加考试, 他现在可是红人, 多次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荣获冠军。

最重要的是,叶卫国还年轻, 他还可以参加很多次国际比赛。

他们国家即将参加奥赛,叶卫国非常有信心赢得一个奖杯回来,但仍然不敢放松,春节期间仍在训练。

叶保国:……那他不还是上不了大学。

自我欺人他排第一。

叶榆把行礼丢给他,为证明自己没有减少锻炼,叶保国表面上接的轻松。

实际在他姐看不见的角落里,脸皱成一团橘子。

“至于吗?”一邻居青年不信, 嘲笑说。

叶保国:“你试试。”

邻居青年将信将疑单手去拎,差点砸脚,他这还是无技术含量直接拎,而非像叶保国这样飞接。

打扰。

怀疑人生。

叶保国呵笑一声,跟上他姐的步伐,留下十分潇洒的身影。

开什么玩笑!

他的确是他们家地位最幺的一个,但出门武力值吊打同龄小伙伴好吗?

下班后,叶红军王来娣也回来了。

不止他们,叶兰今年也跟着丈夫回家探亲。

两姐妹这真的有十年不见了,叶兰家一男一女俩小孩都可以蹦哒着走了。

叶兰这些在海边晒黑晒糙不少,但精神头是好的,眼睛晶晶亮,见人就笑,很舒心那种笑。

看来这些年过的不错,当年相亲结果是好的。

叶兰笑:“你啊,看着还是跟当年一样,像个小姑娘呢。”

叶榆不信:“我变化可大了。”

下乡一个月,身高往上就蹿了个头,后面还在长,不比她男人赵青矮。

叶兰白她一眼,她说的是皮肤长相。

叶榆:“我给你调点东西,美白护肤的,保管有用。”

叶兰但也也没不信,这些年两姐妹虽然没见面,但信件往来一直没断。

主要是叶榆馋那一口海鲜。

也因此,叶兰知道自家姐妹本事大,甚至以组织名义,在王家沟采购过药材。

托林老爷子的幅,叶榆以中间为桥梁,师徒俩还曾献上去两个止血药方。

林老爷子在王家沟的生活,包括项老爷子他们,过得很正常普通,也有上面睁只眼闭只眼的原因。

正聊着,大姐叶杏带着她的孩子们也回来了。

刘大海没来。

王来娣骂骂咧咧两句话,也没说什么,看来这件事挺常见的,刘大海装都不装。

叶榆拧了下眉,对着依旧笑很温柔的叶杏问:“刘家他们欺负你?”

“没有。”叶杏否认,“我公公婆婆还是以前那样,只是,”她顿了下,“唯独赵大海越来越懒。”

叶保国今儿个也请了一天假,回来就听说这个,他吹眉瞪眼:“赵大海敢欺负我姐,看我不揍他。”

叶杏一直回没有。

其实赵大海变这样,和叶家有点关系,叶家越过越强,这个男人觉得自己越来越差,便无种的看不起任何人。

他真不敢欺负叶杏。

毕竟叶卫国是世界冠军,叶榆时不时被知青拉上报纸,文武都有,他可不想背挨打还遗臭万年。

但刘大海不懂冷暴力也是暴力。

叶榆不懂:“为什么不离婚?”

虽然叶兰一直说公公婆婆体谅她,可人都是心偏的,他们还能不在乎自己儿子吗?想来叶杏过得也没有她描述的这么顺心。

“去去去,你婚都没结尽搞事。”

王来娣从厨房里小跑了出来,她思想传统,自然不赞成女儿离婚。

单身女人多难过啊!后面找的未必比得过第一个男人。

更何况叶杏还有俩孩子,哪能是想离就离的,这年头谁家不是这么过来的。

叶杏也不赞成离婚,她的传统思想比她妈弱一点,她主要是舍不得孩子。

她不太认为自己能从刘家手里抢走孩子,更何况房子呢?学费呢?小孩吃喝拉撒往往都是钱,她也不太自信自己一个单人女人能养活他们。

王来娣:“对对对,他们小孩谁来养。”

“我养呗。”叶榆打了个补丁,“单纯指经济上的。”

八九十年代,据说是,猪到风口都能起飞。

老实说,叶榆挺看好叶杏叶兰她们的。

当然,她们不想当猪也行。

毕竟叶榆也不想当,她上辈子忙够了,这辈子完全不想卷,只想着咸鱼躺平。

计划曾经便宜买一个大一点的院子,种种花、养养草,开个武馆,也全是为人类未来做一做贡献。

叶杏创业难到时候可以把孩子丢过来,咳咳,大不了寻个冤大头弟子。

或者找个保姆。

王来娣想不明白,自家女儿怎么比自己还懒的,谁家闺女三十不到就想着退休生活:“那你考大学干什么?你对象知道这事吗?”

叶榆懒洋洋回答:“知道啊。”

她从来不对韩景避讳遮掩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先摊开来说是对彼此好。

“他没意见?”

叶榆:“他没意见。”

叶榆甚至没有避讳军营军队,不管他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特殊。

她韩景说了自己可能要不了孩子,末世异能者寿命长了,但与之相对的,生育概率减少。

韩景看见这个愣了下,回的信很多,包括他哥已经有三个孩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