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40(2 / 2)

打仗这种事情,是要灵活变通的。

曹刘双方都做好了进攻的准备,非要说不太相同的,或许就是刘备那边确定曹操极有可能来攻打他们,曹操那边对于刘备可能主动对着他们出手只是进行了一个推测性的可能判断。

第236章双方见面

有关袭营这种事情, 最容易取得突出成绩的是夜袭,最难以控制的同样也是夜袭。

东汉并非人人都是夜盲症,但就东汉这个照明条件来看, 有没有夜盲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对于军队指挥, 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声音,比如说鼓声,一般就是视觉,比如说旗帜指挥。

跑去夜袭还专门带个大鼓不太现实, 而旗帜的话,乌漆嘛黑啥也看不见,也可以说废了大半。

更重要的是, 再是如何的精兵,在战斗开始陷入混乱的黑暗中后,都有可能因为这种混乱与黑暗陷入一种寸步难进, 不明东西的惶恐之中。

所以一般事先安排的命令就是一鼓作气, 选择少量且精锐的兵马,团结在将军的身边,跟着对方一路冲过去,即进即退, 不能恋战。

重要的不是杀人,是制造慌乱。

在深夜袭营中死伤的绝大多数, 很有可能并非死于敌手,反而更可能死在慌乱的自己人手中。

刘备他们也很清楚己方的粮草劣势,实话实说, 真的吃不了几天了。

所以此次袭营,一共两队人马, 一队制造慌乱,一队尝试性的焚烧粮草。

至于为什么是尝试性的,那自然是因为曹操当年能够打败袁绍的一大元素就在于毁了对方的粮草所在地,在这方面不大可能犯下疏漏防备的错误。

而且对方如今的后勤补给处太近了,便是烧了粮草最多也就是一时的打击,恐怕很难产生什么根本性的动摇。

在粮草方面有些事情真的是让人很难言,在许多人看来,曹操明明是在有了一块地盘之后,战争几乎就没有停止过的存在,结果还很少遭遇粮草危机,这种事情到底要找谁说啊。

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的真实写照了呢,曹孟德。

至于某些越努力越倒霉的剧本到底是什么人在拿,只能说:这是恶评,刘玄德请勿观看。

碍于粮草压力与曹孟德带来的压力,这场袭营计划迅速定下并迅速开展。

再耽误几天的话,都不用曹孟德来打,饥饿的士兵可能就要发生暴动了。

这种事情便是刘备是魅魔本魔也没有办法,没有食物的人是会变成鬼的。

刘备这边很迅速,曹操那边也没有拖沓,但到底还是刘备这边更快一点,有些时候越是近乎一无所有的人,越是容易孤注一掷。

而这份孤注一掷,很多时候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刘备军队此次的深夜袭营不敢说大获成功,比如说通过一场袭营便直接奠定了胜负,但也绝对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打击到了曹军的士气。

被践踏的营地,混乱中死伤的士兵,一面砍倒的旗帜……

曹操这些年走的太顺了,哪怕告诉自己要戒奢戒躁,可那是人性上的弱点,不是拼命告诫自己就能完全消除的。

如果此次袭营的是孙权还好说,可刘备,被他们视作软柿子的刘备。

哪怕根本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根本性的动摇,可曹操明白有什么东西隐约变了。

庞统向着曹操汇报完昨夜被袭营后的受损情况,便退出了对方所在的营帐。

看曹操的样子,倒也说不上大受打击,只是明显在思考着什么。

庞统自从来到曹操身边后便很受重用,他提出过刘备袭营的可能性,而曹操并非没有相信,但相信的程度不同,做出的防守力度自然也会不同。

虽然他本人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却也不至于情商低下到在这个时候跑到曹操面前说:明公,你看你不听我的劝告,如今坏菜了吧。

毕竟人家也不是没有听从,事实上庞统设想过刘备会有这样的举动,毕竟设想嘛,总得想的全面一些。

可想像是可以无边无际的,实际实施却有条件限制。

如今这般,只能说刘备豁出去的程度与行动力超过了他们原本的判断而已。

而这种超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证明了刘备那边情况的不容乐观程度也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算。

他看得出来曹操如今的思考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场袭营,还有一些别的,或许可以被称之为过去的东西,而那些更加具体的东西,如果他此刻已经跟对方相处了好多年,或许还有得可聊,但是刚刚来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掺和这种事情了。

看着朝着这边走来的郭嘉,庞统与对方见礼后,便干脆离开了。

很显然,郭嘉作为与曹操已经认识了好多年的好祭酒,相当自觉的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请见得到允许后进入营帐,郭嘉拱手道:“如今军中诸事正待司空定夺,司空怎在此偷闲?”

曹操将庞统送过来的文书往旁边一放:“我念仲德昔日与我言语,今日方知此言不虚。”

是何言语呢,在这个时候说,说的自然是刘备可杀不可纵的言语。

虽然刘备压根算不得打败了他,但是有这个胆量在这个时候做这种事情,本身已经足够说明很多事情了。

郭嘉看得出来曹操其实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志消沉的情况,非要说的话,对方此刻反而有点被人劝解着谨慎了半天,结果发现自己还是不够谨慎的感觉。

郭嘉没有劝说什么,反倒是说:“司空怎么就只记得仲德言语,当年嘉明明也有所言语来着。”

划分功劳与正确者的话,可不要落下嘉哦。

曹操:……

奉孝你是会说话的,这个时候是说这个的时候吗?

而且真要算的话,伯安等人也要一并算上吧,我现在是要念谋士名单吗?

短暂的看似不靠谱之后,是非常靠谱的郭奉孝:“明公实在无需忧虑,不过是临死反扑而已,且只如此便是他们已尽全力的结果了,何能与明公相较。”

明公你就是最棒的,刘玄德什么的,完全不是你的对手!

郭嘉传达的意思曹操很好的接收到了,他的第一反应是幸好伯安不在这里,不然高低得拉着奉孝念叨好久,比如说让对方不要随便向明公传达这种骄兵思想。

以伯安那个闻骄色变的情况来看,说不定还要专门写上一篇文章,一个弄不好全天下都知道曹孟德跟郭奉孝平日里是如何互相吹捧的了。

曹操在心中疯狂婉拒这种可能。

郭嘉没有任何给自家好友拖后腿的想法,但是有些事情一味地压制可不是什么好事,不仅不会真的全部压制下去,某一天反扑到来甚至能够将人掀翻。

所以要在合适的时机适当的帮忙放放气,松松腰,如此方是长久之策。

通俗点说,打完棍棒可不能忘了给甜枣。

————————————————————

刘备军队夜袭曹营的事情,孙权这边自然不会错过。

该怎么说呢,意料之外,情之中的事情吧。

而刘备在这场夜袭中展现出来的模样,倒是看起来挺有能力的。

有关刘备的能力,目前为止对于很多人而言算是一个未知数。

人们习惯性的从结果来分析能力。

你说他有能力吧,你看被他选择跟随的那么多人都不是什么赢家。

可你要说人家没有能力,人家还能在一次次失败中全身而退。

以婚嫁来算这种追随情况的话,刘备就是那种克死了好多丈夫了,应该收拾收拾想办法往皇宫里面送的那种奇女子。

而且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大家多半都会以为所谓的克夫不过是为了送她进宫特意营造出来的名声,谁能想到有人真的就这么“命格贵重”呢。

话说他在许昌的时候,到底算是投靠了天子,还是接受了来自曹操的招揽?

如果是前者还好说,要是后者的话,曹操这算是个什么成分?

忽略过往,刘备如今这么一遭,倒是让结盟的可能性大了不少。

孙权可不希望出现自己这边给钱给粮,结果刘备见势不好直接跑了的情况,对方是有这方面的前科的。

可如今他都对着曹操动手了,想跑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至于这会不会是对方跟曹操唱双簧,孙权没有刘表那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这种事情的可能性不说完全为零,也可以说近乎为零了。

在乱世之中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总免不了要赌的,赌胜败,赌运气,赌人心。

孙权这边属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但是刘备,呵呵,他根本就没有庙。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刘备这一场夜袭,也让曹操彻底认真起来了,结盟之事,刘备那边的粮草情况注定他们没有时间拖下去,而刘备那边的窘境也反向让孙权没有太多拖延的时间。

毕竟再拖下去的话,想要结盟都没有人可以跟你结了。

再次发出邀请,虽然这次的结盟比起上次多了不少真心,但强弱对比依旧不曾发生偏转,孙权不会因为想要跟对方结盟就变成低声下气、上门倒贴的那个。

只不过这次的邀请倒是没有继续指名道姓要刘备亲自前来,只说请能够拿定注意的人前来商议。

随便你来谁,他能够拿主意便可。

上次指名道姓要刘备来的时候,刘备不曾前去,这次不曾指名道姓要求必须刘备亲自前来了,刘备却真的来了。

上次不来是表明态度,这次前来则是展现诚意。

孙权虽然年轻,但对此也是心里门清,倒是没有对这种事情说什么,本也没有说的必要,这种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就好了。

孙权一挥手:“玄德公,请。”

第237章能赢否

仅以朝廷官位论, 孙权与刘备他们两人算得上是平起平坐。

但考虑到力量大小,再加上主客之分,孙权坐在上首主位也不能说是有什么毛病。

虽然一般正确流程的话, 应该是对方谦让的说声“请”, 刘备很识趣的拒绝一下,然后孙权再顺势坐上主位,又或者是干脆上首主位空出来,两方相对落座。

可很显然孙权没有任何走流程的想法,是不知礼数、不拘小节还是借此宣誓主权呢, 很明显是后者。

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说的,毕竟严格来讲,对方也不算是明码标价的失礼, 就是少了些许约定俗成的客套环节而已。

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就这般非常自然且让人说不出什么的出现了。

在双方你有情、我有意的情况下,再加上如今也没有多少时间给他们在这里来回推拉, 虽然该有的下马威有了, 但是该进行的商讨也进行的相对开门见山。

敌人是明确的——曹操。

在敌人明确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就简单多了,无非就是围绕着如何对付敌人、努力保全自己,以及得到应有利益来进行商讨。

首先是对付敌人, 这凡事都爱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曹操那边有天子在, 先天性的就不用为这种事情担心,孙权这次发兵江夏就有为父报仇的名头在。

现在杀父仇人死了,即将对上的人变成了曹操, 这个说法就不免要变上一变了。

刘备其实就能很好的拿出这份由来,毕竟有关对方当年离开许昌的原因, 也有不小的议论。

要不是当时更多的目光集中在曹操与袁绍的对决上,怕是要成为当时士人之间最为热门的话题。

在这方面,刘备自然不介意提供一下师出有名,他们之间更为重要的是合作之后的资源共享,比如说刘备这边如今最为需要的粮草,以及那个易攻难守真的让人半点也不想要继续待下去的驻军地点。

有关粮草,孙权这边倒也不是不能提供,但是驻军地点这种事情就有点敏感了。

不可能将人安排到后方自己的地盘上去,不然好好的合作突然变成将人保护在身后了,这算是哪回事?

不是自己的地盘,别的地盘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想安置便安置啊,总不能合作的前提还得是帮着对方抢下一块地盘吧 。

其实就地盘而言,孙权这边还是更倾向于刘备待在原地的。

毕竟看起来真的好容易就能吞并对方的样子诶,咳咳,他的意思是,曹操要是想要吞并刘备的话,他这边立刻就能过去帮忙抵挡,多方便啊。

真可惜曹操不是刘表,不然孙权这个时候想的可能就不是结盟,而是在跟曹操开战之前先办了刘备了。

合作共赢,哪里比得上自己一家大赢特赢。

可惜了。

就地盘问题没能达成一致的双方,就粮草方面倒还算和谐,而其实对于刘备等人来说,地不地盘的另当别论,粮草才是重中之重。

毕竟再没有粮草补充的话,真的就要就地解散了。

地盘不好大家长了腿,能够跑的,但是粮食没有,有手也没有用,现种可来不及。

杀马吃不了几天,杀人吃绝对不行,至于攻城劫掠,不说他们这点兵不容易攻城,别管是曹操还是孙权都不可能坐看他们顺利攻城的。

所以在曹操锐意进取的时候,能够遇到刘表这般坐山观虎斗绝对不动弹的邻居,当真是好幸运的一个曹孟德啊。

在他人眼中的天选之子曹孟德在处好刘备袭营造成的动乱后,立刻还以颜色。

然而因为孙刘双方结盟进行的相对“痛快”,他对上的并非仅有刘备,还有孙权。

对于双方的结盟消息,倒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但事情真的有点棘手起来了。

江夏成为了三方大乱斗的混乱战场,荆州的攻略进度也暂停了下来。

大家都在观望江夏的结果,曹操要是赢了,该投靠的自然是继续投靠,但曹操要是输了,这事就要另当别论了。

毕竟想要投靠是因为对方足够强大,可如果对方没有那么强大,又何必要上赶着给自己找领导呢,继续坐等一下岂不是更好。

————————————————————

有人冷静观望,有人着急忙慌,还有人在意非常。

陆离看着荆州地图中的江夏部分,想着如今三方所在的地盘,在心中尝试推演了一下。

该怎么说呢,在这方面他真的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好主意,稳扎稳打看起来似乎又很难有进展的样子。

不过在双方都不缺少聪明人的情况下,出奇制胜这个“奇”的要求就非常高了,而相对强势的一方少搞那些花花想法,直接强势碾压说不定还更靠谱一点。

陆离看向吕布:“若奉先此刻正在江夏,会如何做呢?”

比起他这个纸上谈兵的,吕布这种切实在外面领军晃悠过的显然更加有经验一些。

但吕布的经验跟陆离想要的经验可能并不是一个经验,要真让吕布去的话,就是听从安排呗。而如果换成他当年单干的时候,可能就是攻城吧,攻不下换一个或者继续攻。

有一说一,吕布是真真正正的武斗派,以自身武力为主的那种,你要是指望他能够提出什么让曹操分分钟大破孙刘双方的计划……嗯,他要是有这个能力,曹操也不会不带上他不是。

这在其位、谋其政,在吕布看来陆离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担心,不说曹操能不能赢,对方就是输了又能怎样呢,曹操依旧还是曹操,或许有些麻烦,但动摇不了根本。

跟曹操是亲家的吕布虽然恨不得曹操下一秒就登基大典,再下一秒驾崩让他儿子曹昂继位,但对于如今曹操的荆州攻略,还真的没有上心成陆离这个样子。

简单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吕布劝说道:“伯安其实无需忧虑,毕竟忧虑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这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作为“远水”,远远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就行了。

话说回来,伯安你以往最是在意“侵官之害”这种事情,怎么如今跟以往不太一样了呢?

陆离:……

奉先你是懂得怎么劝人的。

他真的不是闲的没事干在胡乱忧虑,而是历史改变进程在昨日突然退为了90%。

辛辛苦苦好多年,一夜回到曹吕联姻前呢。

当初他将印刷术交给曹操,历史改变进程蹦到了90%,后来一路涨到了距离成功就差一点点的程度,结果现在好吗,又回来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虽然吕布的话说的有些过于直白,却也非常真实。

陆离没有继续跟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较劲,而是来到了司马徽处,找对方算命。

司马徽:……

司马徽摸了摸胡子,只觉得陆离看起来不像是来找自己算命,反而像是来找自己算账的。

可问题是他们之间哪里有什么账可算啊,他为了帮着对方还对庞统用激将法呢。

司马徽:“伯安不是不信这个吗?”

陆离带着几分拧巴的坐了下来,开口却又是坦荡至极的话语:“若先生算出来的结果是得天厌之,我自然是半点不相信的,但人不可死板,若是得天佑之,信也不是不行。”

总之,坏的我不信,好的我可以灵活的选择相信。

司马徽算是看出来了,对方与其说是来找自己要结果,不如说来自己这里找事干。

等待是一件难熬的事情,尤其是不知结果的等待。

可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的,陆离明明早就应该习惯了不是吗,怎么偏偏表现得如此情绪外露。

司马徽:“伯安可是有什么心事?”

心事自然是有的,可要让陆离这样的人真的将自己的心事吐露给别人听,那真的比杀了他还难。

演戏轻车熟路,演戏中带着几分真心也可以做到,但全是真心的话就太令人难堪了。

陆离不答反问:“先生对如今江夏之事如何看?”

他好似在反问,实际上却也是在回答。

有什么心事吗?

自然是挂心江夏的事情。

司马徽:“伯安想要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陆离很认真的问:“我想要怎样的结果都行吗?”

司马徽:“为何不可以?”

语罢,司马徽又道:“此事伯安实不该问我,我是局中之人,答案必然有失偏颇。”

他如今就在曹操的地盘,对面还坐着心向曹操的官员,问他对曹操的胜败情况如何看,这种时候得到的回答有几分保真呢。

所以他对陆离问想要什么都可以的回答是可以,一方面是说事情并非全然天定,最后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是一切都有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是说自己如今会偏心着回答。

陆离听懂了司马徽的言外之意:“先生不信我吗?”

我难道会是为了一个结果强人所难的人吗?

司马徽看着陆离笑而不语,是的,你是。

陆离:……

好吧,他得承认,他确实是。

荆州,江夏,孙刘,曹操,怎么看怎么有赤壁之战提前上演的既视感。

而***赤壁之战到底谁输谁赢,恐怕后世很少有人会不知道。

但是郭嘉在,荀攸在,庞统也在,便是真的赤壁之战,都不该惨败了,更何况实际上压根就不是。

他已经将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再做就是画蛇添足了。

可正是因为没事可干,这心才忍不住胡思乱想呢。

他要是没有任务在身上可能还好一点,但他显然不是。

能不能赢,到底能不能赢……

第238章今当何为

“用兵之法,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敌则能战之, 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1】

曹操所率兵卒相较孙刘,十倍说不上,五倍也不到,但两倍以上绝对是有的。

虽然事实已经证明兵书不代表全部, 兵力的多寡也无法直接数据化的决定最后战果的成败与否,但从纸面实力来看,曹操是肉眼可见拥有优势的一方。

拥有优势的一方不能取得胜利的话, 就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这其中的问题了。

这一次的战局曹操这边是肉眼可见的不顺利,很多事情不和顺到了一个好似大家都一起踩了狗屎的地步。

先是攻城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再是好好的旗杆在没有任何外物作用的情况下突然断裂, 曹操甚至亲眼看到一只喜鹊几次要往树上落, 几次却都没有站住脚,最后直接飞走了。

一只健康的没有任何病状的鸟,一颗坚强粗壮没有任何问题的树,鸟却怎么都落不到树上, 这种事情他合吗?

曹操不是那种出门打个仗还要提前算个命的迷信人,但种种不顺确实给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要不是曹操当机立断抓出几个逃兵杀了顶锅, 军中可能已经人心惶惶了。

他或许没有特别迷信,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确实是有很多人信这个的。

有些事情要瞒着底下的兵卒, 却不会瞒着自己的谋士。

再者说,大家一个个能够成为此次随军的谋士, 都不是那不聪明的人,这么明显的不对劲,大家不至于发现不了。

该怎么说呢,有些事情你可以纯粹将其当成巧合,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巧合,发生在这个时候的巧合,就算是真的巧合,那也真的没有办法将其当成巧合。

郭嘉面对这种颇为玄乎的情况,忍不住想到了当初自己与陆离最开始相处的时候,那种好似被刻意安排着不喜欢对方的种种巧合。

是天命吗?

可惜了,在场没有一个是屈服于天命的存在。

更准确点说,你要是天命在我,那自然是死命宣传,不从天命的全都是异端。但你要说天命不在我,那就是刻意诬陷,谎言,全都是谎言,天命什么的绝对都是有心人刻意编纂的。

现在这个样子,不像是什么天命在我的好兆头,大家虽然不准备屈从天命,但也一个个都拿出了应有的警惕。

史书中没少记载战争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气象或者别的特殊因素,从而影响了战局的事情。

比如说他们的光武陛下,昆阳一战就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看史书中的这种事情,或许会怀疑这是不是为了给胜者增加光环,或者给败者加上天命不眷的头衔,便是真的也只是感叹其中的幸运与倒霉。

但是当类似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还是疑似倒霉的那一方,这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

看曹操的样子,明显没有任何退缩的想法。

这也在意料之内,曹操要是真的就因为这么点异象便退了,那跟刘表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他们也难以信服这般的明公。

曹操:“我欲得荆州,今该当何为?”

不是得到江夏,是得到荆州,江夏自然也包括在内,但也只是包括在内的一部分而已。

曹操在表明自己的绝不退缩,表明孙、刘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之一,展现着自己的锐意进取,作为谋士的众人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人拖后腿。

非要顺风顺水、命运眷顾才能赢的话,还要他们这群人做什么。

尽管曹操一路走过来好似挺顺风顺水的,但这种顺风顺水就跟陆离的幸运儿一样,完全就是人们照着结果看过程,脑补想象出来的。

荀攸:“司空欲得荆州,今必先取江夏,刘玄德与孙仲谋皆非等闲之辈,帐下不乏智士,出奇制胜易弄巧成拙,不若以强击弱。”

虽然都很想要兵不血刃、减少伤亡,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事实情况就是无法达成这样的事情,免不了刀对刀、枪对枪,将战争变成用人命来决定胜败的绝对绞杀场。

在荀攸看来,如今就是这样的时候。

几方都非本土作战,孙权那边有城可守,算是占了地利,天时明显不在他们这边,能用的就只有人了。

尽管攻守之间存在难度差异,但总不可能永远都不打这种难以攻克的攻城战。

大量的牺牲,在战争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全程隐身的词汇,如今便是即将现身的时刻。

虽然从总体实力来看,曹操说是他们两人加起来的十倍也并不夸张,但是此刻在江夏与双方对上的并非是拿出了势力的曹操,这绝对是一场硬仗。

对于荀攸的这一判断,其余人大都是认可的,这交锋了几次,也足够让人清楚彼此的情况了。

不过郭嘉认为这其中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巧劲可以钻的:“孙氏少主统业,多有不服之人,未必不能言语挑拨一二,至于刘玄德……”

“自古几方联合之事难成,盖因心非一处,许调拨言语便是他授意为之。”

我们去言语调拨孙氏那边的情况,然后将这个锅栽到刘备的身上。

未必非要靠着这个来直接动摇战局,甚至他们可能并不会相信,但是能够敌人添堵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曹操点头对此表示认可,并将这个任务安排给了荆州的一位降臣。

他们这边准备以力破之,孙权与刘备双方也都做好了应敌准备。

就好像曹操清楚不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他们也意识到了这场硬仗是非打不可了。

他们不会因为曹操的强大而屈服,而他们本身也没有能够让曹操却步的强大,至少目前是没有的。

他们想要踩着曹操来进步,而曹操显然不愿意当他们的垫脚石。

大家谁都不服谁的话,自然就只能战场上见真章了。

随着江夏这边的攻防撕去束缚,展露出战争最为残忍的本质,陆离这边收到的伤亡情况比起之前简直不要太惹眼。

虽然很清楚这其实属于正常的攻城伤亡,但果然还是很难对这种事情视之寻常。

陆离这边将相应物资安排好往曹操那边送,然后就听说襄阳城内似乎有异样的声音。

对于这所谓的异样其实陆离半点也不感到意外,曹操那边要是势如破竹,自然全都是歌功颂德,但被卡住了,歌功颂德的声音就不免变成异样的了。

在这种时候,后方绝对不能够生乱。

陆离迅速找到了本地的地头蛇们,再加上吕布的力量,将襄阳不该存在的某些东西迅速剪除掉一部分,好好的来了场杀鸡儆猴。

砍完一刀子,陆离也没有忘记给点甜头,你看我杀了他们却没有杀你,我对你好吧。

猴们:啊对对对

配合的,拒不配合的,罪有应得的,没有那么罪有应得的……

在襄阳展现过自己的社交能力与口才的陆离,如今好好展现了一把当初乐安郡的朋友们体会过的东西。

地方豪强这种存在,或许每个地方有着不同的家族,但是有些事情本质上其实都没什么区别。

蔡瑁跟着曹操出征去了,留下的蔡氏族人在蔡瑁离开前好生被耳提面命要配合陆离,而蔡氏也听从了蔡瑁安排的让他们好好配合陆离。

这份识趣自然让他们成为了清算中陆离这边的自己人,可就算如此,这么一通配合下来,也不免胆战心惊,直接就对那张脸祛魅了。

好看是真的好看,要命也是真的要命。

好看不会是属于自己的,但命是自己的,还是好好珍惜自己的小命,离某位好看的人远一点吧。

围观陆离“杀鸡”后,猴们一个个安静了不少。

曹操那边能不能赢暂且不说,反正他们是肉眼可见的赢不了陆离与吕布的。

后方的安静或许无法给前方助力太多,但至少不会拖后腿。

陆离将此次被杀的“鸡”相关资料了一下,放到了一旁。

也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有点记仇,而且总该让曹操知道,有哪些人是他一旦稍稍露出颓势便要按耐不住躁动的存在。

到时候任凭对方记小本本,还是借此让某些人多出力,都是很有操作空间的嘛。

陆离非常仔细的一笔笔将襄阳的“账目”记清楚,顺便将这次杀鸡的部分收获折算一下给百姓发了一下福利。

所有人都觉得陆离是在收买人心,陆离也确实在收买人心,而他也真的收买到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大成功。

虽然没有办法给前线帮上什么大忙,但陆离还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写了一封信送了过去。

曹操这边收到粮草药材,自然是安置妥当,至于那封信,曹操觉得陆离写得挺好的,下次完全可以继续。

陆离在信中现是交代了一些襄阳的某些小乱子,并表明自己已经处好了,就等着明公你回来随意施为。

好似是在给自己表功劳,实际上却是在侧面表达自己对于曹操胜利的信心。

毕竟真的大败而归的话,别说收拾别人了,曹操自己内部就得先自我反省一下。

而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如今襄阳那边的收获能够给兵卒提供的奖赏情况,甚至是对于难以再战伤兵的战后安置。

想要让人悍不畏死的拼命,要么就是恐惧震慑,比如说你往前冲或许会死、或许能活,但是你敢后退绝对会死!

要么就是奖赏诱惑,良田、金银、官爵,哪一样不让人心动呢。

第239章好、坏消息

在充满不确定的等待中, 陆离最终等到了一个好消息,以及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曹操赢了,坏消息则是虽然赢了却没有赢的特别彻底。

孙权那边本身占据地利优势, 就如同当初周瑜对孙权说的最坏的可能那般, 他们虽然输了,却也可以层层设防,从容而退。

刘备显然没有这个优越的地利条件,可是刘备他有超乎寻常的运气啊,曹操这边失去的天时, 好似全都长腿跑到对方那边去了一般。

当初曹操有一次攻城下起了大暴雨,无奈只能停下攻城撤兵回营。

那场大暴雨好像就只是为了阻止曹操的攻城,没有引发任何的后续反应。

但是就在孙刘联军被曹操打败四散, 曹军追击刘备之时,又下起了雨,一场没有特别大的雨, 却好似勾连起了当初那场暴雨, 直接引发了山洪。

这还不是那种普通的山洪,而是正正好好在刘备过去之后,挡在了追击之人身前的山洪。

这跟当年光武陛下率军逃跑,跑到河面正遇河面结冰, 结果等到他们过去之后,追兵到了要踏上来的时候, 冰却突然化了,两者之间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要让刘备那边说的话,真实情况倒也没有那么玄乎, 只需要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提前踩过点的诸葛亮就足够了。

该说不说的, 之前三顾茅庐虽然是顶着生命危险去实施的,但是从收获来看的话,性价比超高哦。

嘻嘻,这么美好又实用的诸葛亮是谁在拥有呢,是我们啊。

襄阳的陆离:不嘻嘻。

这种看起来又科学又玄学的事情,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呢,而且为什么会出现在敌军身上啊,太令人讨厌了吧,不知道有人学不会《周易》吗。

陆离现在倒是还不知道这其中的离奇情况,他就知道曹操赢了,然后刘备与孙权都成功跑了,留下一座被打的破破烂烂,防御体系毁了大半的城,以及被兵事影响的不轻的江夏。

曹操没有立刻回程,而是继续攻略或接收着荆州的地盘,而陆离一边帮着对方做后勤工作,一边也联系如今守在江夏的人,助力对方尽快完成战后恢复工作。

毕竟孙权那边虽然撤退了,但双方地盘是接壤的,好不容打下来的江夏,要是因为修复不及时再被对方夺回去,那可就闹笑话了。

尽管这事好像不在陆离的职责范围之内,但这是曹操写信让他帮忙做的,所以完全不存在任何逾越的地方。

有权限的陆离半点不曾抱怨工作量的增加,战胜后的工作总是比战败后的工作要让人心情愉悦的。

曹军在荆州目前情况可称之为一片大好,眼看着就是能够一年速通荆州的样子,只是陆离看着维持在90%不曾变动分毫的历史改变进程,心中莫名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数据并不能代表一切,但事实可以啊。

孙权那边丢了到手的地盘,但本身的地盘依旧是握在手里的。

而刘备压根没有自己的地盘,也无所谓损失地盘,现在看上封信中曹操的言语,对方很可能是要往益州而去。

益州,对陆离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充满了与故人旧事相关的地方。

设州牧的开端,与董扶的不欢而散,随便一翻,便是一幅幅岁月画卷,那是属于陆侍中的为官岁月。

尽管那都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陆离以为自己早就已经遗忘,故人面容如今回想可能都记不清楚,可如今真的回想起来,一切又是那般历历在目。

是了,人怎么能够遗忘自己的过去与青春呢。

真是……

之前因为吕布的态度,陆离还酝酿着要进行怎样的表演,如今却好似有几分水到渠成的感觉了。

可惜,此刻没有观众来欣赏这场演出。

陆离记住此刻的感觉,然后将它深深地藏了起来,只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挖出来。

又要利用你一次了,陆侍中,陆卫尉心想。

————————————————————

庐江郡。

撤退的虽然从容,但这改变不了撤退的本质——失败。

哪怕曹操几乎是凭借着蛮横的人命堆叠硬是赢下来的,可赢下来就是赢下来了,输了就是输了。

孙权都不必出去,便仿佛已经能够感受到部分老臣那“果然如此”的目光。

他倒是不会因此不敢见人,主要是懒得去听某些人的投降言论。

敌人还没有打到家门口来呢,没有必要那么早当软骨头,孙权冷着眼神笑着想到,心中不服的亲族,各有盘算的本地士族,父亲与兄长的旧部,属于自己的人……

有的人只占其一,有的人两者兼具,甚至有的人三者皆备,这里面的关系复杂却又简单,对于不懂得人而言,那是一团乱麻般的复杂,而对于懂的人而言,那是一眼看穿的简单。

巧了不是,孙权是那个能够一眼就看明白的聪明人。

可再是聪明人,若是天时不予又当如何呢?

岁数的差距,积累的不同,他比曹操年轻许多,却也已经落下曹操太多了,接下来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

毕竟要是不能追上去的话,下一次可能想退都没有地方可以撤退了,总不能乘船往海里跑吧。

孙权没想着要放弃,刘备同样也是如此。

眼看着刘琦在离开江夏后越发沉默,刘备心中隐有所感,而当刘琦出现在自己面前却又一言不发时,刘备知道有些事情怕是要今天分说了。

他与刘琦在营帐中相对而坐,坐下前对一旁的小兵小声吩咐了几句。

眼看着刘琦坐下后一直近乎失礼的望着自己一言不发,刘备主动开口道:“如今形势,荆州已是备难留之地,却不知公子接下来有何打算?”

刘琦看着刘备,沉默不语。

黄祖算是他父亲的老部下了,对方都不会对他有什么言听计从的顺服,如刘备这般的,更是没有这种可能了。

刘琦清楚刘备没有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必要,更不用说迁就自己强留在荆州了。

有何打算,现在无非就是继续跟着刘备一起,然后离开荆州,又或者干脆在这里跟刘备分道扬镳罢了。

对方抛下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但他离开刘备后又能去哪里呢?

可不离开跟着对方,别管对方准备去哪里,对于自己又有何区别呢,若是有人想要自己的命去献给曹操,刘备到时寄人篱下又能如何。

刘琦:“琦实不知,玄德公可有何教我?”

如今他没有钱没人,甚至也没有任何的名望可言,刘表长子的名头打出去,到来的怕不是想要投靠他的,而是想要抓他去向曹操领赏的。

刘备:“成事已难,备可供金银、路引,公子或可借此置办家产,安度此生。”

刘备本身也不是什么特别富裕的人,这般说真的拿出了自己能够拿出的最好的了,君不见当年陆离安置人直接将人给安置到山上去。

虽然何太后母子确实不太能“见人”,但那般安置绝对是少不了吃苦的。

刘琦就不同了,孤身一人,身份也没有特别高调,往人群里面一藏,妥妥隐身。

想想陆侍中与先帝的关系,再想想刘备与刘表之间,要是这般进行比较的话,刘备对他不可谓不仁至义尽。

可真的藏得住吗,何太后母子藏得多么好啊,全天下都觉得他们死了,偏偏还是能够被认出来,自己就一定能够藏住吗?

真的被发现了,他可不是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尊贵的两个人,他不会有什么活下来的机会的。

而且他也不愿意就这么藏起来,他清楚这不仅是隐藏,也是身份的降级,他还没有不食人间烟火到不知晓如今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藏起来,哪里有他的容身之处呢?

刘琦拱手:“玄德公好意,琦心领了,琦不愿离荆,也不便继续叨扰玄德公,今日一别,望君长安。”

说着,他便要离开。

可刘备拉住了他,之前听从刘备吩咐的小兵带着一个包袱回来了,而这个包袱被刘备坚定且不容置疑的递给了刘琦:“金银不可缺,公子主意既定,一路珍重。”

他没有绝对要赶走对方的意思,但他也很清楚,刘琦不会留下来。

而对方马上要走的,怕是一条死路啊。

刘备清楚这一点,刘琦也清楚。

对于有些人而言,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接受的事情,但对于有些人而言,死亡固然可怖,但总有些事情比死亡更是可怖一些。

刘备迅速逃出了曹操的追击包围,而刘琦,当他再一次收到刘琦的相关消息时,对方已经死了。

死在自己父亲昔日部下的手中,被对方用以向曹操投诚。

这与袁氏子死在公孙康手中还不同,对方可不是什么袁绍旧部,可刘琦却是死在自己父亲旧部的手中,这位旧部的行为可称类吕了。

可做的事情类吕,本事却没有类吕,哪怕曹操为了不绝他人投降之路,不可能对对方做什么,但心里绝对是不喜欢的。

当领导不喜欢你,这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呢?

为了表明自己是受到刘表的托付才得到荆州的,曹操对刘琦的尸体进行了妥善安葬,而这一行为显然为许多人的投降提供了一个心安慰。

在经历了江夏的困难局之后,接下来曹操在荆州大多都是一个简单模式。

就算偶有困难,跟刘备、孙权当时给的困难相比,那都称不上是困难了。

第240章但问无妨

随着武陵郡与长沙郡入手, 剩下的两郡几乎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不可谓不望风而降。

陆离的一年速通荆州计划,起初被人看做心急, 视之为妄想, 如今尘埃落定,真切实现了,从后往前看,一切便不免换了一个说辞,比如说高瞻远瞩、洞若观火、深谋远虑、神机妙算……

有些话陆离听了都忍不住想指着自己脑袋上顶个问号, 这说的时我吗,怎么听着这么与我无关呢。

也就是后世传唱度已经满值定格了,不然就冲着人们这个赞扬劲头, 高低得涨上一涨。

想到这里,再看看自己那好不容易变成95%的历史改变进程,陆离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掬了一把泪。

随着荆州事宜的尘埃落定, 年节已然悄声降临。

过年本身就已经足够特殊, 搭配上得到荆州的庆功宴,建安九年的尾声对于曹营而言是带着满满收获与喜悦的。

身处这份喜悦之中,陆离忍不住想到自己看到的那一封封军报,那是隐藏在喜悦背后的阴影。

有人为自己的加官进爵而高兴, 也有人为新添的坟冢而流泪。

死亡的人或许不过几个字便能够写完,上层的人会为他们哀悼, 但也就只是如此而已,没有多少人会为死去的他们停留,甚至有些人的哀悼都不过是一份表面功夫。

同为上层人士一员的陆离, 如今对于这种事情带着份近乎麻木的习惯。

可与此同时,又有种充满人性的不忍。

陆离很是冷静的审视着自己的情绪变化, 并合的对其进行着规划。

很奇怪,也不知道是不是前世混杂着今生塑造的三观比较特别,在很多人不将百姓当成人看的情况下,陆离反而跟他们恰恰相反,他有些不将士人当成人看的架势。

对着士人杀个血流成河,他几乎没什么悲悯,看着百姓死去,却觉得好生难忍。

若说有人是恃强凌弱,他这般似乎是怜贫恶强了。

陆离很早就学会不要为别人而活了,但也不至于在大家都开心的时候非要出来做个破坏气氛的坏蛋。

人想要活得长久,活得好,是需要一点眼力见的,至少不能让自己变成许攸那样的讨厌鬼不是吗。

陆离没有在大家都喜悦的日子里提起那些死去的人,哪怕他心里想着,可半句提及的意思都没有。

毕竟大家都开开心心,你在这里为死者悲悯,怎么着呢,显得你很在意人命,我们冷血无情?

陆离没有提起,可曹操提起了,他提起了那些牺牲,那些流血,那些人命,可或许是因为身份,或许是因为话术,他的提起不曾将气氛拉低,他说他们要做的是不辜负,他们要做的是结束,然后一切就又好像被拔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切看起来非常自然而然,非常真心实意,陆离看不透其中的真假,但当真令人心折,说句有些拉踩的话,那是他从未在刘宏身上看到过的东西。

所以曹操就是曹操,合该他就是曹操。

陆离目光灼灼的看着这般的曹操,看一眼,又看一眼。

曹操不经意间对上陆离的眼睛,那双眼睛美丽如旧,只是此刻看向自己似乎多了几分别样的东西,像是欣赏,像是专注,像是被牢牢吸引。

有些美丽任是无情也动人,而有情了不会削减、只会更甚,但是,但是。

曹操现在只想:?

那眼神很动人,也很陌生,因为这好像是他第一次从陆离身上见到这个样子的眼神诶。

真心实意的有些过头了。

伯安,你……你之前难道不是真心被我吸引的吗?

曹操不解。

被不解的陆离注意到曹操的困惑后眨了眨眼睛,端起酒杯对着曹操做了个敬酒的动作,然后变回了令曹操熟悉的样子。

曹操:……

这变化搞得,更像是以前你是在对我虚与委蛇了,伯安,你这是什么情况啊?

只是一个眼神就解读出这么多东西好似有些反应过度,但这个时代从不缺少观察敏锐、见微知著的好手,曹操好巧不巧的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前世的见识与今生的经验,陆离深刻明白了一个道,长了嘴巴却不好好说话的话,是会打出be结局的。

注意到曹操自从跟自己对了一个眼神之后,就总是会时不时看自己一眼,虽然作为助力对方得到荆州的主要功臣之一,他有这个待遇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陆离很清楚这份注视显然并非因为功劳。

所以说真情流露这种事情真是要不得啊,自找麻烦的陆离不由叹息了一下。

之前其实也并非尽是虚情假意,只是刚刚那一刻对方所言正中心中所想,忍不住更真了一分而已。

可惜如今真多一分,便显得昔日有一分假,明公啊明公,你可千万别跟我较这个真。

陆离不太走心的想着,心中对于要如何说已经有了想法。

宴会之后有时会有小宴,有时太累便干脆散了,但这一次显然是有小宴在的,作为被邀请的那个,陆离没有任何拒绝的想法。

除了陆离外,荀攸、郭嘉等“老臣”,还有庞统这般的新人,也在邀请之列,至于吕布他们,倒不是曹操不请,而是他们宴席上喝得太多,再请的话,失态了便将好事便坏事了。

陆离:“明公。”

只有几个人的小宴会,有的时候会谈论接下来的发展,满满的都是正事与干货,有的时候却又只是谈论风雅,随意说些好似友人间的交谈,好似这并非是上下分明的宴会,而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相聚。

而这次的小宴,在相谈甚欢结束,他人陆陆续续离开,对于被留到最后的陆离而言,显然就是谈心局了。

陆离道:“明公今日宴上言语,当真令人目眩神迷,心驰神往。”

他又用那种让曹操感到陌生的眼神看向了对方,那眼神带着一种年少之人看敬佩长者的向往,不像是如今的陆离看向曹操的,像是年轻的陆伯安看向自己听闻的棒杀健硕叔父的英雄的。

或许也只有少年人,才能抛开许许多多的顾忌与束缚,一心一意的渴慕追逐什么。

那目光没有持续太久,转瞬便成了成长后有了目标,有了顾忌,学会了权衡利弊便不免带上几份虚情假意的成年人模样。

陆离没有将一切表现的太过赤裸,好像在故意演戏给对方看,却也让一切都能被曹操看清楚、看明白。

而曹操看清楚了吗,他自然看的很清楚。

或许是因为得到荆州实在令人高兴,或许是因为曹操本身对陆离就有一定的容忍度,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较劲的意思,反而跟陆离说起了正事。

自从江夏一战之后,曹操对于陆离的“两年灭孙刘”有了新的解读。

曹操:“伯安计划中的孙刘,可是那孙仲谋与刘玄德。”

陆离:“便是先前不是,如今想来也是了。”

至少在曹操看来,已经是了,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跟他说这种话。

实话实说,陆离现在都不知道之后会如何了,毕竟赤壁之战的赤壁,如今都已经是曹操的地盘了。

那场本该属于曹操的巨大失败,好似已经消失在了一开始,又好像重新找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酝酿。

未来会是怎样的呢,陆离不清楚,但他清楚自己希望曹操能够一直赢,能够快点赢,就像对方今日宴会上说的那般,不要让那些牺牲白白浪费,不要让那种牺牲一直持续。

他会是最好的选择吗,陆离不知道,但他知道这就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了。

明公,你可是承诺过,绝对要给我一个结果,不会让我后悔的……

但是话题说着说着,便到了一个陆离不曾想到的地方。

曹操:“伯安视金银权势若无物,从不为此得欢颜,却不知除百姓安乐,自身可有想要之物?”

这话……

要让陆离说的话,曹操可太高看他了,视金银权势若无物,孟德你这个滤镜加的我都不好意思承认。

咱们就是说,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我视之如无物是因为我已经应有尽有了呢。

从这种角度来说,我只能说是容易满足,不贪求更多,完全没有你说的那么淡泊名利好吧。

但是曹操也自有自己的道,毕竟陆离确实不会因为这个多么开心,比起这些东西,对方更在意的反而是自己给予这些东西背后的心意。

除了觉得自己与对方所言并不匹配,曹操这话,也让陆离忍不住想起了另一个人,一个临死前问他想要什么的人。

那时候是怎么回答的,已经有些记不清了,但他知道自己此刻想要回答什么:“如今这般,已经很好,离并无想要之物。”

不过好意这种东西是不能辜负的,别人的付出也不能一味拒绝,不然日后对方就容易发展成将不对你付出视作寻常。

而真到了那个时候,你但凡再想要什么,便是不满足、便是贪婪,便是变了。

所以陆离话锋一转,道:“不过若真要论想要,离确有一问欲向明公讨教。”

曹操:“伯安但问无妨。”

领导让你畅所欲言的时候,你难道真的可以畅所欲言吗?

答案是否定的。

陆离心中非常明白,问的话却与明白毫不相关:“明公如今已得荆州,不知之后又当如何?”

按照陆离的五年计划,得到荆州之后,那自然是要对准孙、刘。

可他们都明白,陆离这话问的并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