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40(1 / 2)

第231章进退两难

面对一屋子人或明或暗的注视, 刘琦现在个人是有些迷茫的,他看不到前路在哪里,而后路的话, 早在他离开襄阳之后, 似乎也没有后路可言了。

他听说过自己父亲临终前对陆离交托家眷的事情,可先不说他父亲是自愿还是被自愿,自己在不在这个交托范围之内就是一个问题。

陆离信托还是很有口碑与公信力的,但再有口碑与公信力,若是压根搭不上边, 那也是白搭。

刘琦现在不只是处境艰难,事实上他在江夏本身也是很尴尬的一个地位。

说白了,他就是父亲的长子, 压根不是什么继承人。

便是继承人,他父亲也不是什么地方诸侯,荆州不是什么他们家的诸侯国, 他只是一个在这个地方任职了一段时间的地方官员。

虽然现在世道不一样了, 很多的地方官员跟地方诸侯也没啥区别了,可这种事情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父死子继的说法。

君不见皇室那边的继承问题都闹得一团乱,现在的天子, 过去的天子、如今的弘农王,他们如今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大家懂的都懂。

黄祖现在愿意给他一个面子,就已经算是对刘表很忠诚了,而就算他不给他面子, 也没人能够说出什么来。

现在黄祖显然是愿意给他一个面子的,但这个面子或许能够确保他衣食无忧, 确保他得到一定的尊重,可不说别的,但凡他想要在黄祖这里搞什么当家做主,甚至哪怕只是插手军队的事情,黄祖怕是第一个便要不答应。

这里面不只是黄祖对兵权的掌控欲强烈,更多的就在于刘琦只是刘表的儿子而已,不说黄祖本也没有必须臣服于他的说法,刘琦也没有这个让人臣服的本事。

天子尚且受制于人,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州牧之子,要名分没有名分,要能力也没有多大的能力。

他不是文武出众,可以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为其他人所不能为之事的英雄。

现在被人问到以后准备怎么做,有什么打算,刘琦沉默难言。

他看了一眼刘备,又看了一眼诸葛亮,这俩人一个是主事的,一个是最聪明的。

若说要报父仇,人家曹操还给他爹上了柱香呢,哪像是他,干脆跑路了,这应该有的孝道流程走的还没有敌人来得全。

若说不报仇,他跑出来这一趟岂不是没事找事干吗。

本来要是老老实实待在襄阳,纵然他不在亲爹对着陆离进行托付的托孤名单上,曹操那边为了顺利得到荆州,可能都不会杀了他。

不仅不会杀他,说不定还会好好对待他,以表示自己这个荆州是刘表效仿韩馥让出来的。

反倒是他这般跑出来了,不杀他那都过不去。

刘琦清楚意识到自己选择了一条可能九死无生的道路,可为了活着便要低头放下尊严,放下仇恨,放下所有的骄傲,对于自己父亲的死亡视若寻常,对造成一切的凶手视而不见,他要成为这样的活人吗?

刘琦:“若琦欲报父仇该当如何,求先生教我。”

他这般说,好似曹操是什么他绝对可以对付的存在,现在只是缺少一个方法而已。

可实际上,也可以解为他实在是无路可走了,所以但凡有的可选,他都愿意走上一遭。

面对刘琦这般,刘备看向了诸葛亮。

————————————————————

曹、刘双方都在各自动作着,孙权这边自然不会一点消息都收不到。

早在陆离到达襄阳时,他们这边就已经收到消息了。

聪明人都能猜的出来曹操是准备对荆州动手,但再聪明的人也没有想到,刘表竟然能够被几句话气死。

虽然都知道刘表当时只是被气晕过去,最后在病榻上病死的,但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

就好像袁绍是在官渡战败后过了好久才死的,但谁不知道导致对方死亡的就是官渡战败搞出来的那份不甘呢。

在刘表死后,襄阳不少消息都流了出来,比如说陆离列举的刘表比之曹操的“十不如”,据说刘表听到之后也不由叹息,对于让贤有了最开始的想法。

都知道这八成是曹操那边传出来助力他得到荆州的舆论手段,可是哪怕非常清楚陆离本人是站在曹操那边,立场歪着进行踩一捧一的。

可是仔细想想的话,对方那番就刘表与曹操之间进行比较的话似乎也没有什么毛病啊。

就好像黄祖那边以一己之力抗了孙氏父子三人却难称名将一样,刘表在其他人心中如何不好说,但是在孙氏这边当真称不上是好人。就算所有人都不赞同,他们也要在心里大声说出对方就是个运气好的混子!

当然了,心里想归想,说却是绝对不能说的。

赢家说自己是靠运气,便是真话,那也是赢家自谦。

输家说赢家能赢全都靠运气,一来显得自己好像很输不起,二来也显得自己好像天命不眷顾,前者失去风度,后者失去支持度,那是绝对不能办的。

孙权看着周瑜:“如今局势,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回道:“曹操已得南郡,如今直逼江夏而来,曹兵多来自北方,不善水战,我等若能速定黄祖,可依仗水势布防,与曹操平分荆州。”

“便是不能,也可借水势层层布防,从容而退。”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他们一定要在曹操之前攻下江夏,不然到时候白忙一通反给对方做了嫁衣不说,得到荆州后,他们恐怕便要成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

对于跟曹操争夺地盘,他们其实也是挺有经验的。

当年曹操攻打袁术,那时候孙策还活着,就借机狠狠咬下了一块地盘,并逐渐扩张。

如今,倒是颇有几分旧事重演之感。

不过在孙策死后,孙氏这边陷入了内乱,尽管孙权能力出众,任用贤才将事情处了个七七八八,可曹操速度更快。

而且跟他们这边平定内乱不同,人家是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着扩张。

如今已经没有什么袁绍的地盘了,那些地方已经尽数成为了曹操的地盘。

他是以弱胜强奇迹的创造者,也是如今最强大的存在。

可正因为他这个强大的存在以弱胜强过,反而让有志之士比起投降归附,更跃跃欲试如他一般再创奇迹。

从这方面说的话,也不知道对方这算不算是自己坑了自己。

有想要学习对抗的,自然也不乏想着归顺投降的,如今荆州不就有许多这般的存在吗,日后若是他们这边要对上曹操,到时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周瑜心中想到,这好似远虑,可实际上亦是近忧,他们之间已经离得很近了。

————————————————————

被孙、刘警惕不已的曹操,如今正拉着他新得的人才讨论江夏。***

虽然曹操的年龄可以说是庞统的两倍,可两人交流起来完全不存在什么代沟问题。

谁家聪明的谋士会跟明公存在代沟呢,别说差着二十来岁,便是差着四十来岁都不会有的。

陆离的五年计划是一年得荆州,两年灭孙刘,可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不说别的,眼看着他们跟孙权就要来上一场了。

江夏,就是争夺的第一战场。

双方谁抢先一步得到江夏,谁就能够占得先机。

孙权那边进攻江夏,是面对两重障碍的,一重是舟兵,一重是城池,前面他们是几次破了舟兵,最后被城池挡住,未能完成破城,故而僵持至今。

曹操这边不光是少了一重障碍,江夏本地也不是人人都想着要跟黄祖一起守到底的。

都看得出来曹操的强势,早投降未必能够被人高看一眼,但投降或许都看不到对方一眼。

你要说黄祖这边希望很大,完全没有问题,或许还需要思考一下。

但眼看着黄祖这边就是在撑时间罢了,输不过是早得事情,不过是输给曹操又或者是输给孙权的区别,没有半点希望,硬是跟对方在这里扛着能够得到什么?

况且在有些人看来,黄祖也未必能够扛到底。

你看那大公子带着一群人来了,目前就是一个被当吉祥物养着的状态,刘备一行人更是被隐隐防备着。

切实的冲突虽然还不曾发生,可是从这个状态来看,合作俨然也难以达成。

看似外援的存在,一个把握不住甚至可能要引起内讧。

外部的粮草支援眼看着是不可能有了,外部的人员支援更是不用说,江夏可以说被曹孙双方包围了。

比起孙权这个潜力股,曹操无疑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事实上此刻曹操就在跟庞统说起那些人明里暗里的投降,他其实是看不起这样的人的。

别看如今他是人人选择的存在,当年在官渡可完全不是这样的,当年他是人人不看好的存在,这种投降信不知道有多少从自己这边送往袁绍处。

要不是曹操看得足够严,亲征在前线不说,军队也大多掌握在自己人手中,说不定就是刘表那个下场呢。

此时此刻,自己成为了被投降的人,尽管这会给他提供许许多多的便利,更容易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曹操也真的警醒。

曹操感叹道:“胜败之分、强弱之别,或一战而已。”

庞统:“明公实无需多虑,黄祖如今进退两难之境,他与孙权有杀父之仇,与明公却无纠葛,必死之局与求生之路,当如何选并不艰难。”

而在这其中,更值得警惕的反而是如今在江夏没有掌握权力的刘备一行人。

第232章二心之人

听说刘琦想要见自己, 黄祖倒是没有拒绝。

这些天他已经见过许许多多的人了,多一个刘琦又能怎样呢。

之前见到的人里面,有人表面看起来为他着想, 说着所谓为他好的话。

有的人表现得忐忑不安, 好似希望他能当主心骨、拿主意,实际上话里话外却是想要帮着他拿主意的模样。

有来劝他对曹操投降的,有来劝他杀了刘琦向曹操投降的,还有来劝他将刘琦、刘备一行人献给曹操投降的。

看起来好像很丰富多样是不是,事实上不仅有丰富多样的, 还是非常离谱的,比如说劝说他跟孙权合作,甚至向着孙权投降的。

向着曹操投降, 还能说句形势比人强,良臣择主而事。

但是向着孙权投降,黄祖觉得这般劝说自己的人不是没有脑子, 就是准备拿着他的脑子去找孙权投降。

虽然已经过了好多年, 但应该没有人忘记孙坚是怎么死的吧。

对方前来攻打荆州死在他部下的手中,这些年来与孙氏交手,这边也有死的,那边也有亡故, 这个仇恨越结越深,早就没有解开的可能了。

别说自己压根不可能向着孙权投降, 便是他敢选,对方敢接受吗?

如果这是反向劝说自己向着曹操投降的手段,那只能说这手段也是挺有想法的。

而被劝说最多的有关向曹操投降的事情, 黄祖一时之间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的,他要是真的拿定了主意, 如今刘琦绝对不会是一个能够跑过来见自己的状态。

坐拥大汉过半州郡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如今已经近在眼前的曹操,蔡瑁、蒯越等人如今效忠的曹操……

在黄祖思索间,刘琦已经到了:“黄将军。”

其实黄祖现在任江夏太守,但是刘琦……称呼他为黄将军也没啥毛病。

黄祖:“大公子怎么来了,可是住处安排有何不妥当?”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琦来找他绝对不是为了这种事情,黄祖却只开口关心对方的日常生活,好似在政治方面跟对方没有什么好说的一般。

事实上这样解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位大公子也在江夏待过,没有给黄祖留下任何印象,但凡他不是刘表的儿子,此刻他一句话都没有兴趣跟对方说。

而即便他是刘表的儿子,想要借着这份关系对自己指手画脚的话,黄祖也是不买账的。

他在这里出生入死的,对方人一来就想要夺权,想什么好事呢。

他如今拥有的可不是刘表出于看重纯赏赐的,是他为刘表浴血奋战应得的。

黄祖自认为自己对刘琦已经仁至义尽了,对方要是想要得寸进尺,他也不是非要留着对方不可的。

左右二公子刘琮在曹操那里活得好好的,刘表也没有绝嗣。

大不了到时候他真的投降曹操,多多关照二公子就是了。

刘琦从来不是什么唯一的选择,在刘表那里不是,在黄祖这里更加不是。

想到这里,他都忍不住觉得自己今天同意见对方就很多余。

刘琦眼看着话都没有说两句,黄祖眉眼间已经带上了不耐烦,他知道这份不耐烦不只是在针对自己,也是针对如今这个局势。

任谁面临这种胜算渺茫、前途未卜的局面,恐怕都很难开怀的起来。

刘琦定了定神,开口就说起了黄祖绝对不爱听的现状:“黄将军,如今曹、孙两方围攻江夏,不知将军是如何想的?”

黄祖如何想的先不说,他看着刘琦如今这个样子,颇有一番要给自己献策的架势。

但是这位大公子到底几斤几两黄祖还能不清楚吗,这是对方想要献策,还是刘备那群人想要借着他做什么呢?

以黄祖看来,那刘玄德就是个扫把星,你看他跑到哪里去,哪里就完蛋,也就曹操那边抗住了,其余的别管是公孙瓒、袁绍,还是刘表,有一个算一个的都完蛋了。

刘琦对于刘备不仅不远离,还跟对方凑得这么近,黄祖都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于这种既有可能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的人,黄祖是不想要搭的。

所以黄祖颇为噎人道:“大公子无需担忧,祖定尽力保大公子无恙。”

刘琦被拒绝了也不着急,只问:“琦听闻军中有所言语……”

他迟疑了一瞬,好似颇有几分难以启齿,但到底开始开口道:“将军可是有降曹之意?”

黄祖忍不住看了刘琦一眼,这话别人说也就算了,刘琦说不免有几分撕破脸的意思了。

黄祖不答反问:“公子此言何意?”

这是关心还是质问,又或者是以关心为伪装实际上向着他质问。

这个时候,他便是想要投降曹操又能如何呢?

蔡瑁可以,蒯越可以,他收留了一个大公子,难不成就成了要绑死在刘表这驾马车上的人了吗?

刘表已经死了,而刘琦显然不存在任何可以指责他的权力。

如果此刻黄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投降曹操,那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当场就能够将刘琦拿下,为自己的降曹打算添砖加瓦。

可正因为此刻黄祖决心未定,刘琦现在搞这么一出,格外让人生恼。

刘琦没有咄咄逼人:“将军勿要多心,琦只忧心自己恐死期将至,故而言语失措,心中惶惶。”

“如今除将军,琦不知该对谁言语,只能叨扰一二。”

对方没有威逼利诱,反倒是示人以弱,黄祖有些摸不清刘琦这是想要搞什么套路。

但别管对方是个什么套路,不准备上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听对方继续说下去了。

管他多少阴谋诡计,我不搭你又能如何。

黄祖:“大公子此言当真叫人惭愧,我知如今江夏风雨欲来,只是若使君在天有灵,想必也不愿意见到公子如此小儿女情态。”

“公子实在无需惶恐,无非胜败生死而已,至于公子所言降曹之事,我近日也多有耳闻,人云亦云、扰乱军心之语,无需上心。”

总之,你别想那么多,回去安生过你的日子去吧。

反正最后就是一个胜败生死而已,趁着如今还没有败、还不曾死,好好享受一下最后时光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这里做刘备等人的伥鬼。

黄祖做好了对方会继续纠缠的准备,想着要是好言相劝对方不听,他便要让人将他请下去了。

谁知道刘琦却并未纠缠,反而点头说黄祖说得对,反省了一下自己之后,干脆利落的便告辞了。

黄祖看着对方走的干脆,心里有点怪怪的。

第二天,黄祖正在处军务,便听到刘琦又来了。

昨日的干脆离开似乎有了一个解释,对方走的干脆是因为准备来得勤快是吧。

黄祖:“不见。”

上午说了不见,刘琦干脆走了,可下午刘琦又来了。

该说不说的,对方这一天跑好几趟的架势,让黄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心里觉得刘琦实在是有些不识相了,对方难不成真的将自己当成是这荆州的继承人了不成,哪里就这么……

黄祖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这种行为,说他死缠烂打吧,对方在自己拒绝之后便干脆离开,说他不死缠烂打呢,他光今天一天就已经来了两遍。

他到底有什么非要见自己不可的,黄祖依旧表示不见。

此时底下一个他处文书时打下手的小吏表现出些许犹豫之色,黄祖见状道:“有话不妨言之。”

小吏拱手回道:“府君容禀,在下只是想到大公子之举,是否……”

黄祖:“是否什么?”

小吏:“是否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心?”

这个设想倒是很有意思,黄祖看了他一眼,能够在这个他处军事的时候待在这里,对方也算是他的心腹了。

心腹之人有什么本事,黄祖难道还能不知道吗?

黄祖:“此话可是有他人对你言语?”

反正按照黄祖对于对方的了解,这话不是小吏的水平。

他要是能够有这么一个水平,现在也不会只是一个小吏。

小吏闻言也没有辩解什么,因为黄祖说的是对的:“将军明鉴,此乃主薄言语。”

而那位主薄前些日子因为劝说黄祖投降曹操没有被立刻采纳,甚至还跟黄祖有了些许争吵,黄祖这些日子都没有见到对方。

现在传话都传到自己身边来了,黄祖看了小吏一眼:“你倒是个好传话筒。”

他也没有追究这里面是不是有背叛,只是想着那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果刘琦反复前来是“明修栈道”,那么“暗度陈仓”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黄祖想到这里,立刻招人前来询问:“刘备近日有何动作?”

被他安排任务盯着刘备的人回道:“近日玄德公一行人有离去之意。”

黄祖点头,离去之意……等等,你叫对方什么?

黄祖发现自己身边真的处处都是人才啊,不是心向着曹操的,就是心向着刘备的,甚至还有心向着孙权的。

所以我是什么小丑吗?

别的人也就算了,那刘备东奔西走一事无成的,你看上他什么了,还玄德公,我是叫你盯着他,不是想要将你送给他。

这些日子内忧外患本就让人心气不顺,黄祖也不是什么脾气特别好的人:“玄德公,你叫的倒是有趣。”

意识到自己的“口误”,面对怒火已经写在脸上的将军,来人连忙辩解道:“将军明鉴,我绝无二心。”

有没有二心黄祖已经不想要知道了,直接开口便让对方滚出去。

被这般怒斥的人慌忙离开,黄祖没有注意到,对方走之前与自己身旁的小吏似是交换了一个眼神。

第233章吕布之问

襄阳。

作为如今荆州攻略的后勤补给处, 随着曹操那边得到的地盘扩大,陆离能够调度的资源也随之增加。

荆州是个好地方,不说本身各种条件很好, 在刘表不爱进取却热衷于发展的操作下, 粮草还挺充裕的,至少目前看完全能够在曹操得到荆州的过程中完成自给自足。

更不用说还有不少荆州本地势力,眼看着自家所在地马上就要归曹操管了,相当自觉的表现着诚意。

而这份诚意不好跑去正在行军的曹操那里表现,自然就表现到陆离这边来了。

有那么一瞬间, 陆离真的有种回到兖州时期四处交际的感觉。

而当年干过的话,如今捡起来也是轻车熟路的。一边帮曹操归纳荆州本地势力,陆离一边也没有丢下对于荆州土地情况的了解。

嗯, 更像是在兖州的时候了。

不过因为吕布也在,像是在兖州的同时,也挺像在泰山郡的。

襄阳作为刘表治荆州的治所, 荆州的山川图册, 户籍情况都在这里,陆离已经归纳的差不多了,随时能够上交给曹操一份总结报告。

而荆州本地豪强的土地与隐户,南阳郡的已经好了, 南郡的也了大半。

至于其他的,陆离便是再轻车熟路, 如今只待在襄阳,最多也就能推测个七八分。

自从被陆离委婉劝说之后,吕布倒是没有再跑出去打猎, 但对方就跟闲不住一样,天这里跑两圈, 那里遛一遛,充沛的精力与此刻的年龄完全不相符。

陆离前世大学生时期但凡有吕布这个精神头,可能当时车撞过来的时候他都能够敏捷闪开,而不是穿越到这个世界来。

陆离认为吕布精力过于旺盛,吕布也认为陆离个人过于安静了一些。

吕布:“日坐着处公事,伯安都多久没有活动过了,可小心变成那些大腹便便之人。”

陆离听了这话忍不住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腹部,没有任何大腹便便的影子好吧,就东汉这个伙食,陆离实在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变成一个胖子,这是多不挑啊。

陆离:“奉先多虑了。”

我就算坐死在办公桌上,也绝对不会变成胖子的,最多就是本就数量不多的腹肌变成一块而已。

反正自己又没有什么需要坦诚相见的伴侣,就东汉这个穿衣情况来说,一块还是八块压根不会有人知道,所以问题不大。

而且他也不是天坐着啊,有人来拜访,但凡他选择了见,大多都是起身去迎接对方的。

实质性的东西不愿意给,那就给这点虚的呗,反正看他们的样子,对于这个显然接受良好,而站起来走动一下就能省下实质性的东西,陆离本人也觉得很好。

虽然不想要将自己形容成猫狗,但陆离本以为今天吕布过来就是日常闲不住“招猫逗狗”的到处窜,正好窜到自己这里来了,应该很快就会离开。

结果对方说完自己要变成胖子后,被反驳了却半点离开的意思都没有,坐在那里一副跟他有话要说的架势。

陆离放下手中的笔看向对方:“奉先可是有话要说,无需顾虑,不妨直言。”

吕布却看了看周围伺候的人,俨然是要让陆离清场的意思。

该说不说的,咱们俩现在在襄阳一个处着政事,一个管着兵事,你本就有前科在,现在还搞出这幅要偷偷谋划的模样,真的很让人误会啊。

陆离心中如此想到,然后挥手让其他人先退下。

陆离:“奉先?”

现在就剩下咱们两个了,有什么话可以放心大胆的说了吧。

你放心,只要你不是谋划着要噶曹操,再离谱的事情我都能努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你放过去。

陆离想了很多吕布可能要说的话,对方先说的却是:“此次荆州之事,伯安为何会选我?”

这个问题若是真心想要问,早之前便该问了,偏偏早不问、不问,在这个时候问。

但是想想这是吕布,陆离又很轻松便接受了,奉先就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是会有点慢半拍的。

他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蠢人,就是很多时候热血一上头做事情容易不给自己留余地,哪怕后面冷静下来想明白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

陆离:“因为选择奉先的话,很多事情就多了一些转圜余地,而且我信奉先。”

对于这个答案,吕布并不意外,他今天本也不是要问这个,就是做个开头而已。

吕布道:“如今荆州已有半数入司空手中,全境皆得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虽然实打实到手的只有两郡,但算是送来“投降信”的那些,说是半数也没有毛病。

但是你这个得到荆州全境只是时间问题,说得可真是自信啊,曹操都未必有你这么自信。

不,或许曹操也很自信,不自信的只有自己,陆离心想。

但是他的不自信也是有根据的,不说自己本身的运气问题,就看如今的敌人,又是刘备、诸葛亮,又是孙权、周瑜的,但凡是个穿越者,都很难过度自信吧。

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不可能在后方说什么未必能赢的话,这不是谨慎,这是丧气,这是打击己方信心与士气,这是传播负面情绪、扰乱人心。

陆离看着吕布:“奉先想要说什么?”

之前还对曹操得到荆州信心满满的某人,脸上再次露出了迟疑,不是那种惧怕的迟疑,是带着跃跃欲试的那种迟疑。

明明陆离已经将其他人遣出去了,可偏偏吕布还是做贼心虚般的四下张望了一番,小心谨慎的让人怀疑眼前人的真实性。

不管是谁附在了吕布身上,请你不要下来,让这个小心谨慎的吕奉先多存在一会儿吧。

陆离到底也不是笨蛋,结合前后语句再加上吕布此刻的状态,他隐隐已经有些猜到吕布到底想要说什么了。

若是以往,他怕是要在对方开口之前便拦住的。

但是现在,陆离道:“此处只你我二人,奉先尽可放心言语。”

陆离都这般说了,按来说吕布也该有事什么说什么了,可偏偏对方看起来反而更加犹豫了。

或许对方突然想起来,陆离曾经还是陆侍中。

看出了对方犹豫中对于自己的好意,陆离索性便自己开口了:“奉先可是想问得到荆州之后,司空意欲何为?”

又或者说,曹操有没有称帝的打算呢?

吕布:“伯安——”

他担忧陆离会因此反应过度,又困惑为何陆离此刻没有反应过度。

有的人设立得太好了,好到十几年过去也不会让人忘怀。

吕布是曾经在洛阳亲眼见过陆侍中坚守的人,这份人设在他这里格外深入人心。

反倒是陆侍中本人,想起曾经,都觉得那遥远的好像是上上辈子的事情——比上辈子似乎还要更加遥远一些。

其实吕布如今的心思,也并非他一人独有,曹操身边不是没有“劝进”的人,只是聪明的都清楚如今还不是时候。

但是等到曹操得到荆州,等到曹操得到更多的地盘呢,这个事情总是要摆到台面上来的。

之前吕布也隐隐戳戳的与陆离说起过相关话题,不知道多少人期待,又有多少人恐惧着可能到来的那种未来。

而陆离在其中不免受人瞩目。

如今的曹操到底是依旧一心当汉臣,还是另有他意,这种事情除了对方本人,别人是很难猜透彻的。

或许曹操还不急,但有很多人已经在急了。

毕竟大家上了他的船,也可以说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如今眼看着天子已经被得罪的死死的,这万一曹操要是真的一门心思当汉臣,都不说别人,他亲爹第一个接受不了这事。

袁术那么点地盘的时候,仅凭借着一个传国玉玺都敢称帝,如今半壁江山到手,曹操到底是怎么想的……

陆离对吕布道:“奉先不必着急,也不必担忧,司空并非不顾念家人与帐下文武之人。”

吕布却道:“那伯安又是如何想的呢?”

他皱着眉头看向陆离,好似生怕他会想不开。

陆离也是无奈了,对方今日那个架势明明是想要问他曹操的想法,怎么问着问着便成了要问他的?

我这么令人不放心的吗,陆离心中困惑。

就算陆侍中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可这都多少年了,我都要忘了,曹操都不计较,奉先你何必要记得这般清楚。

这一刻,陆离突然共情了刘宏的某种想法。

虚假的美好,真实的反而丑陋。

虚假的陆侍中是美好的,真实的陆伯安此刻只字难言。

其实面对如吕布这样的人,陆离完全没有必要有什么难以开口的。

比起对方这种背叛不说还要拿着前任上司的人头升官发财的,自己好歹还是等着对方死后好久才转换的阵营。

怎么看,陆离哪怕比不上别人,比吕布却是绰绰有余的。

可都沦落到要跟吕布在这方面进行比较,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可悲了。

你不可能将事情解释给所有人听,你不可能让全世界都接受你的由,陆离无比清楚这一点。

可此刻面对吕布,他却说不出来。

或许是因为对方对于自己的过往实在坦荡,哪怕坦荡是因为他做的太过直白,压根没有遮掩的可能,可对比之下总是披着遮羞布的自己,就不免惭愧了。

吕布的反应也提醒了陆离,曹操未能得到荆州是一种失败,而对方成功得到荆州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一道难关随之而来。

他不该表现的这般淡然的。

沉默间,有脚步声传来,曹操那边的军报到了。

第234章结盟可能

战报的到来时间卡的是真好啊, 结合现在的情况,陆离莫名有种他们两个人在密谋什么坏事,结果正好撞上正主送东西被吓一跳的感觉。

虽然实际情况不管是陆离还是吕布, 都没有被吓到。

或许是因为他们压根没有准备做什么对不起曹操的事情, 自然不会有什么做贼心虚的反应。

作为如今在襄阳主事的人,这种军报两人都是有必要进行查看的。

现在正好两人都在,也不用去找谁,陆离干脆将前来送信的人叫进来,接过军报与吕布一同看了起来。

看之前陆离做好了各种准备, 曹操大胜的、曹操还在跟其他几方僵持的,甚至是曹操大败的,又或者是单纯写封信来安定他们这边的心。

可实际上有些情报啊, 真的是让人一看一个不吱声。

陆离与吕布应该都算得上是见过太多太多世面的人了,可他们现在真的很想表示这个世面我是真的没见过啊。

信上的内容可简单概括为——

黄祖,被流矢射中, 死了。

嗯, 好眼熟的桥段啊。

将黄祖的名字换成孙坚或者张济,似乎也完全没有任何错误呢。

这算是什么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报应来到?

信上也没有说太多, 简单说了一下黄祖潦草的死法之后,就是如今他们那边的大体情况,以及需要陆离这边做的事情。

陆离跟吕布在震惊了一把之后, 都忍不住觉得如今江夏的局势实在是太过奇妙了。

而视线转回到江夏,身处其中的人如今具体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有一说一, 虽然黄祖死的非常潦草且突然,可正是因为这份潦草且突然,反而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乱拳打死老师傅,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要说在黄祖之死这件事情上最开心的,那一定是孙权,尤其是搭配上黄祖的死法,芜湖,快乐瞬间超级加倍。

虽然打黄祖存在政治考量,但为亲爹报仇他也是很认真的。

福无双至今朝至,在对方的死亡上收获最大的也是孙权。

是的,曹操跟刘备各自的谋士各显神通,想着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因为黄祖潦草的死因,获利的反而是压根不可能跟黄祖玩什么和平演变的孙权。

当时孙权那边正在准备攻城呢,可能是为了提高士气,黄祖还亲自带着人出来袭营,孙权这边自然是不甘示弱的应敌了。

类似的情况在他们彼此的几次攻防中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谁知道这次好巧不巧的一只从孙氏这边射出的箭正正好好穿过没有盾牌的缝隙,插入了黄祖的脖颈。

当黄祖从马上掉下来的时候,双方可以说都是一愣,那真的都是万万没有想到。

要不是一支箭就那么插在脖子上,孙权这边都要忍不住怀疑这是不是什么诱敌深入的假死计了。

然而敌方实打实的骚乱证明着某些事情的真实,孙权这边也不缺少聪明人,结合对方的死亡方式,干脆便说这是已经亡故的孙坚在复仇,在庇佑他们,这是什么,这是天命在此,此战必胜!

一番现实加玄学的情绪渲染,己方士气瞬间upup,而敌方士气立刻dondon。

就好像当年孙坚死时那般,只不过如今升降双方掉了个个。

这般天赐良机都摆在面前了,孙权又不是刘表,那里会坐失良机呢,拥有此战指挥权的周瑜立刻下令攻城,几次令他们无功而返的城池,这次终于成功插上了孙氏的大旗。

这种人算不敌天算的事情,就算诸葛亮也很无奈。

而顶级与一般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如何应对这种天不眷顾的情况了吧。

刘备与曹操手下显然都不缺少顶级的谋士,而孙权也同样不缺,现在黄祖死了,倒是让曹、刘与孙仲谋“毫无障碍”的狭路相逢了。

刘琦按照计划进行到一半,结果黄祖突然死亡,个人现在都有点嗡嗡的,半点加入不了这种高端局,只能暂时在监禁处作为俘虏蹲一蹲这样。

孙权那边士气大增的情况下成功破城,这个时候就得感谢一下当初黄祖对刘备他们的防备了,他们的驻扎地跟城池还隔着一段距离呢。

不过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感谢的,要是没有这段距离,说不定在黄祖死后,他们第一时间就能接手对方剩余的力量,也不至于被孙权攻城略地。

原定历史中,孙权破城之后是有过屠城行为的。

但是这一次或许是因为黄祖死得干脆且潦草,或许是因为还有敌人近在眼前,他倒是没有做这种事情。

现在他是一边紧急接管并修复城池,一边还要立刻安排好处降兵的后续情况。

说起来,他们这次还有一个说不上大却也不算小的收获——刘琦。

说起他会成为收获这件事情,还要感谢一下黄祖的旧部来着。

在收到黄祖死亡的消息后,他们没有半点要干脆听从荆州牧公子命令的意思,反而当机立断将对方给拿下了,准备用对方做投名状。

都用刘琦做投名状了,想要投靠谁也比较一目了然,没错,正是曹操。

然而孙权这边也是当机立断,加上本就准备攻城,动作快的惊人,直接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让人想要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于是这份原本要送给曹操的投名状,现在成为了孙权的俘虏。

都不说别的,就刘琦这份运气,简直比陆离还像是天厌之。

而有关要怎么处对方,这其实也是个有些不上不下的麻烦。

直接杀了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但要是放了又感觉很亏本,可是跟人要赎金的话,总觉得这人也不值钱啊……

周瑜来找孙权谈论接下来如何做的时候,正好就遇到了有人来询问刘琦的处办法。

想想刘琦,再看看自家明公,周瑜只能说棒棒的,很安心。

眼看着孙权有些拿不定主意,周瑜道:“明公何妨将那刘琦送往刘备处。”

反正对方在他们手里也没什么用处,白养着还浪费粮食,何不送到刘备那里呢,有的时候一山不容二虎可不是说着玩的。

尽管刘琦完全算不上老虎,可到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刘备加点绊子。

要是担忧两者会互为助力,干脆就让刘琦死在刘备那里好了,如此一来,刘备在荆州自无立身之地。

周瑜心中想着,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刘备下意识充满防范感。

若孙权一心想要对付刘备,周瑜说的自然是好办法,但是现在……

他从一旁抽出一封信件递给周瑜:“公瑾看看吧。”

周瑜接过信展开,这封信是刘备那边送过来的,内容也很简单:结盟。

至于为什么结盟,那自然就更加简单了,自然是为了对抗曹操。

谁都看得出来曹操那边的强势,弱势的两方抱团取暖岂不所应当。

刘备那边所求的报酬也很简单,就是求一安身之处,最好就在荆州,他甚至愿意像是以前帮刘表防备曹操一般,事成之后帮他们做己方与曹操之前的隔离带。

仅从这封信本身来看,可称得上是诚意满满了。

此次干脆利落的攻下了城池,倒是让自己阵营中部分唱衰之人闭上了嘴巴,只要遏制住曹操的发展,这日后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呢。

要知道曹操已经老了,他的岁数可是孙权的两倍有余。

这个年龄差,真的只要孙权这边不是倒霉到直接撞上疫病又或者如黄祖那般,真的就是拿命耗都能够耗死对方。

别人说静候时机,以待天时,那未必能够等到,但孙权真的希望大大的有。

而且现在明摆着是敌强我弱,硬碰硬他们实在比不上对方硬,那自然要想尽办法进行拖延了。

跟刘备合***作,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孙权如今将这封信拿给周瑜看,明显就是有所意动的。

孙权:“公瑾以为如何?”

智上周瑜认为此事有可行性,可感性上他莫名觉得刘备此人是个不逊色于曹操的威胁。

可感性上再是觉得对方不逊色,实际情况却是对方实实在在还是逊色的。

周瑜:“明公可送刘琦前往送信以示诚意,而若刘玄德当真有心,自会亲来见之。”

强弱是相对的,比起曹操,他们都算得上是相对弱势的存在,可他们双方相比的话,自己这边明显还是强过刘备的。

不说结盟是否能成,便是可以,总也要分个主次有序不是吗。

孙权瞬间便听懂了周瑜话中隐藏的意思,他对于刘备没有什么恶意,却也不存在什么好感,更不可能为了对方一个外人跟自己人别劲。

孙权:“公瑾此言甚妙,便依此办。”

说着,他提笔立刻写下了一封要让刘琦带去给刘备的信,写完晾了一下,递给了周瑜。

孙权:“如何?”

周瑜:“瑜以为妥当至极。”

这边两个人你夸我、我夸你,气氛可以说是相当好了,而刘备那边收到消息,感觉却没有那么明朗。

在这个时候跑到人家的地盘上去,这要是一个心意不合,妥妥的便是一场鸿门宴了。

刘备倒是从不缺少冒险的勇气,可也不仅为前路莫测而忧心。

诸葛亮宽慰道:“这结盟之事,前期不免你来我往,孙氏之意我等也无需尽数从之。”

说白了,这是要结盟,而不是要追随人家,没有必要人家说声你过来见面,咱们这边就非常听话的跑过去。

第235章进攻与防御

在孙权攻下城池后, 曹操没有立刻动作。

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存在一定的距离,那个时候动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另一方面也是对方如有神助般迅速夺城, 如今正是士气鼎盛之时, 不宜轻动。

毕竟在人家增益buff叠满的时候硬撞上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吗。

而且鼎盛的士气有的时候如果不能一鼓作气,通过不断的胜利继续叠加巩固,随之而来的便是由盛转骄,骄兵必败。

孙权那边的军队中很快便有了催生骄傲的相关言语, 可惜还没有达到目的,就被发现并且及时遏制住了。

曹操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失败,凡事只要存在过便会留下痕迹, 你利用什么就同样可能受制于什么。

就好像他用了天子的大义名分,就不得不面对来自天子的各种背刺,以及随之而来的恶臭名声。

而孙权那边也算是利用了一把天命, 这种东西最是容易反噬了。

你说我们有孙坚保佑, 天命眷顾,那要是下一次输了算怎么会是,孙坚魂飞魄散了,还是天命不再眷顾了?

曹操从不觉得孙氏算是什么有天命的人, 毕竟孙权的父兄死的一个比一个潦草,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天命眷顾的存在。

尽管胜利不能全靠运气, 但是完全没有运气的话,真的很难胜利。

不过运气这种东西到底有没有,不是当前他们谈论的重点, 重点是在黄祖死后,刘备与孙权有了结盟的意向。

江夏算不上是特别小的一个地方, 但是当三方势力汇聚于此,就莫名有些拥挤了,再加上每一方都不缺有好脑子的人,以至于各方有什么动静好像都很难隐瞒过去。

就比如说现在,刘备与孙权那边只是有了点动静,曹操那边就立刻知道孙刘双方有结盟的意向。

作为这种意向的重要催生者,曹操并不觉得有趣,毕竟如果可以1v1的话,也没有人想要给自己增加难度1v2甚至是1vN吧。

曹操:“士元以为,此二者结盟之事可成否?”

庞统道:“成或不成,不在孙刘,而尽在明公尔。”

这话说得,好似曹操能够做他们的主一样,但实际上又没有任何毛病。

刘备与孙权他们两方为什么想要联盟,自然是因为曹操太过强大,他们单独作战没有太多胜利的把握。

可要是没有曹操,他们彼此才是争夺最关键的对手,自然不会有什么结盟的事情发生。

要是曹操在这个时候突然撤出了江夏的争夺,双方便是已经结盟成功,都极有可能立刻就散了。

没有强大敌人的联盟便像是一盘散沙,不用走两步,风一吹就散了。

曹操也曾经弱势过,很清楚这一点,但他此刻能够撤出江夏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说得到荆州的计划,他此时一旦撤退,放在外界眼中就是一种避让,一种认输,原本预计要投降的人怕是都要变一变主意的。

他必须要得到江夏,以此展示自己的强大难匹,以此更进一步推动自己将十三州尽收手下的过程。

以卵击石会是如何的下场,以二卵击石亦是如此。

尽管曹操没有带来所有的兵马,要面对的却几乎是倾巢而出的孙刘双方,可就算他没有带来所有的兵马,不照样逼得那两方有了结盟的想法。

再者说了,在战争过程中,兵将有的时候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多的不用说,粮草供给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曹操那边得到了襄阳,如今有半个荆州以及本身拥有的地盘作为后盾,再加上带的兵将没有特别超出,自然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孙权那边也有江东打底,如今还最先夺城,同样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

可刘备就不一样了,他原先在荆州有刘表给他划的地盘,有刘表给他提供一定的粮草,可现在新野丢了,刘表也不在了,原本属于刘表的治所如今都成为了曹操的地盘,粮草首当其冲便是他要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有没有自己的地盘的区别,在这一刻显现的那般淋漓尽致。

看完敌人的情况,也不免要看一下自己的。

曹操看向郭嘉:“伯安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郭嘉回答道:“伯安道后方一切安好。”

曹操点头,这就是曹操最想要得到的消息。

如今他们东边是孙权的地盘,西边是刘璋的地盘,陆离那边要是有什么不安好的地方,曹操可以说直接被堵在这里了,来自襄阳的粮草供给断了不说,从原有地盘往这输送的路线也要被堵死大半。

万一有个什么,想要撤退都不好撤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能够将襄阳交给陆离暂且掌控,完全可以说将自己的退路甚至是性命都交托给对方了。

接下来要如何呢,先攻孙权,可能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孙刘双方结盟。

可如果先攻刘备呢……

将这个三方中最弱小的先踢出局,接下来再慢慢收拾孙权,岂不就从容多了。

而且就算不能完全收拾了,在被曹操打残的情况下跟孙权结盟,这到底是结盟还是投靠呢,孙权那边显然跟刘表那边绝对不同。

再者说了,刘备如今所在的位置,真的让人有种不打不是懂兵人的感觉。

曹操那边选定了刘备这个软柿子,诸葛亮等人也在分析曹操前来攻打他们的可能性。

这一世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出现什么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情况,因为徐庶如今还在刘备这里好好待着呢。

事实上在诸葛亮、徐庶二人看来,曹操来打他们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败了的话,不是直接退出荆州,便是要在所谓的结盟中处于绝对弱势,甚至依附性的为人犬马。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败了自然是如此,可若是胜了,甚至不需要绝对的胜利,他们只要成功抵御住来自曹操的攻击,在结盟的事情上更有吸引力与话语权不说,名声上也会迎来一波很大的提高。

在察举、举荐为上升重要途径的王朝中,经营名声、包装自己,对于有心仕途的士人群体而言从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

大家一个个都能坐在这里的,都是那种有认知甚至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存在。

所以只要成功抵御住,他们就能宣传出曹操难以胜过刘备的效果,而消息往外传一传,变成刘备大胜曹操可能也就是几个人的嘴的距离而已。

懂得的人自然都明白这里面的水分,但有水分的同时也不全是水分,这年头能够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大败曹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抵御住对方同样不是。

虽然曹操起点称不上多高,但一路走到现在,放在许多人眼中那是真的如有天助、顺风顺水,所向睥睨。

上来就想着胜过对方,未免太过好高骛远了些,先想想如何成功抵御才是现实且实际的。

当然了,实际情况如此大家心里清楚就足够了,说却绝对不能说我们只要成功抵御就很棒棒,这绝对是消极且打击人心的。

长久之后,便容易让底下的士兵心里产生某种我们绝对不可能胜过对方,最多就是成功抵御的心态,士兵的战斗力甚至是自身势力的发展都会被限制住。

所以目的虽然是成功抵御,名头上却要是成功让对方无功而返,打击对方前进的胜利可能之类的说法。

现在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功抵御呢?

有一说一,当初黄祖不愿意接纳他们入城,给他们安排的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甚至要不是当初对方面临孙权与曹操的进攻,说不定要先对着他们开刀。

现在当初想着要进攻兼并他们的黄祖死了,换成想要进攻他们的曹操,这个地方别说用来防守,用来撤退都不好规划路线。

可以说黄祖虽然死了,甚至死在投靠曹操之前,但对方还是为曹操做了不少事情的,比如说对于他们的针对。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没有半分地利可言,当初才想着劝说刘备赶紧走,不说完全撤出荆州,但至少不能继续在这么一个地方待下去了。

无奈当时没有立刻走掉,现在想走都很难走了。

如今己方互相盯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别人的视线。

本来地位置的劣势已经是一大败笔,如今撤退,相当于将自己的后背直接暴露给敌人,但凡有谁前来追击,那真的想跑都不好跑,还不如加紧修缮布置防御体系,努力争取一下。

事实上这种事情在刘备决定留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但仅靠不依托地利临时搞出来的防御,想要成功抵御曹操的进攻,怕是在痴人说梦。

俗话说得好,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

所以与其坐等曹操来犯,不如他们先来上一波骚扰性袭营。

至于这会不会激怒曹操,反正激怒不激怒的对方都不会放过他们,既然如此还用着担心激怒对方吗?

分析摆明了自身劣势之后,刘备这边几乎都开始思考起如何用进攻来进行防御。

既然他们本身所在的地方在防御方面拥有各种各样的劣势,那自然是要去不那么劣势的地方进行防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