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乐安来信
虽然不曾攻克邺城, 但曹操这次本也不是只死磕邺城一个地方。
从最后扩大的地盘来看,倒也可称之为得胜而归。
攻打邺城,那是展现态度、对袁绍施加压力。
得到其他地盘, 那是维持己方士气。
如果单单死磕邺城, 一次、两次、三次,一直都打不下来的话,自己这边积攒的士气不免出现问题。
可要是不攻打邺城,没有那种“首都都被人围着打”的紧迫感,其他地方的反抗力度也不会大幅度降低。
攻城之战, 攻心为上,便是如此了。
当年黄巾若是能够打到洛阳,哪怕最后依旧会失败, 但影响绝对会翻上好几倍。
跟荀彧一起来迎接曹操凯旋的陆离站在那里,脸上有期待与笑容,一副非常标准的迎接模***样, 任谁都想不到他心里想的是黄巾当年怎么没能打到洛阳这种炸裂的事情。
再次感谢东汉没有读心术这种东西, 所以大家都还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曹操回来后没多久,吕韶生了,是一个男孩。
随着这个孩子的出生,陆离的历史改变进程任务虽然并未满值, 但是多了一个9。
现在他剩余的两个任务,完成进度都是99.999%, 看起来何等的胜利在望。
可是胜利在望有的时候跟失败在即好像也没啥区别,当初官渡对峙的时候,袁绍也觉得自己胜利在望, 可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那明显是失败在即。
陆离现在最讨厌的就是差一点, 差一点看起来好像只是差一点,但就是差了这么一点,就代表着不完满。
这年头孩子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但到底是曹操的长孙,满月礼还是办了一下的。
陆离也在参加满月礼时知晓了这个助力自己任务进度的小婴儿的名字——曹琨。
琨是一种美玉,倒也不能说是什么不好的名字,但听起来好像没有暗含什么大志向一般。
但现在要的就是这种美好却又低调,曹操真要是给他起个象征着帝王,或者暗喻某种大志向的名字,那才是给自己找麻烦。
孙子都有了的曹操并不觉得自己如何苍老,这年头动作快一点、不讲究一些,而立之年做祖父的多了去了。
曹操已过不惑之年才有孙儿,放在同龄人里面都算是动作慢的。
跟前面有太多短命“前辈”,当年十几岁便觉得自己可能已经过完了半生的刘协不同。
曹操还有个一大把年纪活蹦乱跳,就差督促着自己儿子赶紧奋斗的爹在,那真的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现在年长。
不惑之年,正是努力奋斗的年纪呢!
有些人可能真的是经不起念叨的,曹操只是在心里短暂的闪过了他亲爹的身影,他亲爹就真的来了。
本来在那场试探之后,曹嵩面对曹操的“不开窍”没有继续多言。
可是这种安静随着袁绍被打败彻底宣告结束,在曹嵩看来,这简直就是原本成功几率也就在50%左右的事情,现在突然飙升到了90%。
阿瞒你怎么不激动啊,你支棱起来!
曹嵩来的时候正巧陆离也在,在有过共度新年的经历后,对方对待陆离的意见肉眼可见的消失了。
人家劝说自己儿子成就大事,那真的不是单纯拿嘴说,那也是做出实际行动来的。
至少他这个当爹的,总不能跟对方的手下闹矛盾吧。
反正别管是真的没有意见,还是不再显露出来,人家这态度就做的很好。
不过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依旧没有变,比如说他对陆离打心底里的不信任。
原本想要对曹操说的话,一见到陆离瞬间便转换成了家中的事情。
陆离都是能够跟曹家一起过年的编外成员了,说起这种事情,别管是曹操还是曹嵩都没有让陆离回避的意思。
拒绝别人的好意绝对是不好的,尤其是这份好意来自你上司的时候。
但是你们可以像是家人,只是可千万别真的将对方当成家人,这太容易出差错了,毕竟你们并非真正的家人。
陆离起身道:“明公与太公慢谈,离今日还不曾去巡视,便不多做打扰了。”
曹操倒是没有强留,陆离一直都是一个跟人很有距离感的人,身上带着种独属于顶尖美人的高傲与孤寡。
陆离:我得跟明公保持合适的距离。
曹操:伯安是个不爱与人特别亲近的美人。
陆离倒是离开给他们腾地方了,但曹嵩却没有说自己原本打算说的话。
这么大一个儿子了,如今还拥有了自己拍马难及的成就,自己难道就因为是他的父亲,便一定比他聪明吗?
曾经曹操为了响应讨董联盟征兵想要让他出钱的时候,曹嵩不曾有这种想法,但如今曹操实打实的成绩摆在面前了,他也没有固执死犟。
真死板不懂变通的人,哪里有可能跑去跟先帝花钱买三公之位呢。
眼看着曹嵩没有再兴致勃勃的催人奋进,曹操不由松了口气,他小时候都没有被自己父亲这般鞭策过。
自己父亲就差将谋朝篡位直接说出来了,你要说曹操都到了这个地步,一点野心都没有,别说别人信不信,曹操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可有的时候王莽周公不过一念之差,而不管想要当什么,如今都还时机未到。
他只是打败了袁绍,看起来占尽了优势,可当年袁绍来势汹汹之时,又何尝不是占尽了优势呢?
袁氏两兄弟的前车之鉴便在眼前,哪里便要傲慢的去重蹈覆辙呢。
与袁曹双方的攻守战不同,跑到刘表这里来的刘备日子过得可就安稳多了。
安稳,在刘表这里也可以跟一成不变、毫无进步划等号。
虽然很多人都在蛐蛐刘表毫无进取之心,但人家确实将自己的地盘治的很好,比之先帝在时犹有胜之。
虽说乱世之中难有太平之地,刘表这边也不是完全没有战事,但他的战事太过缺少进取开拓之心。
当年对方单骑入荆,董卓的忌惮名单上都有他的姓名,谁不当他是当世人杰,谁想如今身为汉室宗亲,不想着如何匡扶汉室,反而一直在这里固守观望。
难道如光武陛下那般的人,是可以这般等出来的吗?!
刘备是真的忍不住想要叹息,虽然在外人看来,如他这般东奔西走全无安身之处的人,叹息一州之主不思进取,简直像是伺候人的奴仆可怜他衣食无忧的主子,可笑至极。
可人若胸无大志,莫说一州之主,便是四州之地,半面江山在手,也不过迟早失去的存在而已。
须知这地界所有,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况乱世耳。
荆州贤才何其之多,刘表推崇文士却难用贤才……
不过叹息归叹息,刘表对他还是很不错的。
人家不思进取,那只能说是胸无大志,属于事业心方面的缺失。
可你要是忘恩负义,那就是道德品行上的缺失了。
在慷慨接纳张绣驻扎宛城,结果对方投降曹操,直接导致自己失了南阳一郡之后,刘表让刘备去北边帮忙防御曹操来袭。
其中可能怀有带着防备的驱逐,但这又如何能说不信任呢。
刘备虽然胸有大志,但自身经历就是在各路豪杰手底下办事,倒不会对这种安排有什么被侮辱的感觉,这完全就属于是自己的老本行。
带着兵将,刘备来到了刘表给自己安排的叶县。
虽然没有立刻迎来曹操军队的进攻,但倒是听说了曹操再次地盘扩张的事情,当听到这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是陆离时,刘备想起许都的天子,不由长叹一声。
那曹操怎么便就这般好运呢,有进取之心的人,又得到了一群能够辅佐他进取的有才之士。
刘备因为在叶县防范曹操来袭,不免对其消息多加关注,对于很多情况得知的倒是不慢。
然而他能够知道的也大多是粗略的过程与结果,其中更加详细的难以轻易探听,这次的开拓其实还要从一封自乐安郡送来的信件说起。
————————————————————
许昌。
当石锤拿着一封来自乐安郡的信件递给他的时候,陆离都不由在心里愣了一下。
这份怔愣并没有阻碍他拆信的动作,这封信来自乐安郡,写信人正是陆离曾经的郡丞,后来的乐安郡郡守——曹田,曹有牧。
当初陆离叫他徐徐图之,以待天时,那时袁绍势力正盛,而曹操无力北上,为了不吸引袁绍的仇恨,自然不可能对着对方在跟公孙瓒争夺的青州动手。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是曹操势力正盛,如何不算是天时已至呢?
曹田显然便是如此想的,所以才有了这一封信。
陆离思索片刻,拿着信便直奔曹操而去。
他到之时,郭嘉与荀彧、荀攸都在,正好省了不少找人的时间。
他们几个可以开个小会先判断一下,可以再召集更多人来具体分析。
事实上如果这里只有曹操一个的话,八成就是陆离将利弊分析陈述一下,要么曹操拍板决定,要么就是说“容我三思”。
当几个人都看完这封好似暗示“天时已至”,实则在说“青州上下喜迎王师”的信,不免向陆离问道:“这曹有牧为人如何,可能信否?”
陆离与对方实际相处的时间不过几年而已,如今更是许久未见,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互为帮凶了,有着同样秘密的人往往不会轻易背叛。
不过人心易变,陆离也没有说什么他一定是可信的,他只是说:“昔日与其相交,私以为当称君子。且袁绍势盛之时,他不曾相投以设诈,此时明公胜算更大,如何会反投袁氏?”
第182章热闹非凡
陆离虽然没有斩钉截铁的做担保说曹田一定可信, 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都是偏向于相信曹田。
又或者说,若不是他相信曹田,今日压根不会在得到信件之后跑来找曹操。
他说对方是君子, 这是人品上的信任。
分析对方没有帮着袁绍使诈的可能, 这是现实利益上的相信。
当然了,考虑到万事无绝对,乱世多奇葩,也不能排除对方在袁绍势力强大的时候没有投靠,那是因为对方挤不进去, 现在想要雪中送炭冒险赌上一把的可能。
但是这个可能该怎么说呢,真的一点都不大。
官渡之时,曹操虽然比原定历史上强大不少, 但总体而言依旧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而在这其中,袁绍的缺陷在不少人眼中可谓是暴露无遗。
都看得出来对方不是什么隐藏特别深的潜力股了, 做什么要放着近在眼前的捷径不走, 反而跑去提心吊胆的雪中送炭。
这玩意要是送错了,失去的可不止是金钱又或者前途,还有命。
除此之外,按照陆离对曹田的了解:“单以其之能, 治一郡之地倒无不妥之处,可若要串联青州上下, 怕是不易,想来有借明公之名,方得青州云从之, 人心齐向明公,不可轻拒也, 望明公三思。”
说白了,按照对方的能力,他要跟其他人说,你们跟着我干吧,大家八成不会会他。
若信中“青州上下多有心向曹公之人且被他知晓”为真,八成就是他跟其他人说,兄弟们,我这里有门路能投靠曹公哦,干不干?
曹操这要是拒绝了,那群人可能会怀疑是不是曹田一开始就在吹牛逼,实际上压根没有什么门路,也可能想要借着他们一群人的投靠当门路,只是最后还是没能门路上。
反正别管是不是曹田不靠谱,他们本身有投靠别人的意思被人知晓了并且最后还没有投靠成功,这个结果真的怎么看怎么让人对曹田杀心顿起。
别的不提,这份名单放在对方脑子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把柄。
而真要论的话,比起曹田拿着自己的性命去吹牛结果吹拉了,大家其实更有可能认为曹操是真的没打算接受他们,日后曹操若再想要得到青州,那群人想起这次的拒绝,怕都要在心里打个问号的。
陆离说完了情报的可靠性,以及拒绝可能带来的后果,郭嘉则说起了这般做可能得到的好处。
能够得到青州一州之地这是实打实的好处,却也是最浅显的。
于自己这边而言,只要布置得当,完全有机会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对己方士气的一大激励。且曹操当年收纳了不少青州黄巾,“故土”可是埋藏在中国人DNA里面的重要存在。
要判断一件事情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真的有好处是一方面,对敌人有坏处则是另一方面。
而这件事情对于敌方而言的坏处什么什么呢?
曹操得到青州之后不说对袁绍那边造成的压力,也能更进一步的对冀州进行压缩包围。
更妙的是,青州若是到了他们手里,袁绍那边本就已经动静不小的继承人之争,怕是要再上一个台阶的。
郭嘉道:“昔袁绍与公孙瓒争于青州,是其长子袁谭助其胜公孙瓒一筹,青州若在,自为袁谭之功绩也。”
青州在这是一份功绩,可若是失去了,那就是一大败笔了。
毕竟当年青州是派你去处的,结果这般轻易便被曹操给夺走了。袁绍不会愿意反思这是自己之前的失败失去了人心,他更可能认为是这个自己本就没有多顺眼的长子没有处好。
当年说是帮忙夺得了青州,怕也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甚至大家看得都是袁绍的面子,而非他袁谭真有本事。
这争夺之事,看的不是谁更厉害,而是双方是否势均力敌。
有来有往、强弱相当那才能够争夺起来。一方碾压另一方,这到底还有什么争夺的必要呢?
目前袁绍嗣子中参与继承人争夺的,是长子袁谭与三子袁尚。
袁尚虽然有袁绍的偏爱,有得宠爱的母亲在袁绍那里吹枕边风。
但如今袁绍本身威望大减不说,他还在这种情况下犯了一个跟刘宏当年一样的错误。
人人都知道他更看好袁尚,可是这份看好却并未成文发布,只是一种心照不宣而已。
就好像当年大家都知道比起刘辩,刘宏更加属意的继承人是刘协,可因为刘协不曾被明明白白的立为太子,到底还是让刘辩登上了帝位。
这要不是董卓行废立之事,刘协这辈子就真的注定要远离皇位了。
而袁绍比刘宏更加糟糕的是,刘宏当年除了陆离因为前世见闻早早知道对方活不长,其余人还当对方正值盛年,继承人就算是含糊不清一点,大家也都觉得自己等得起。
权当是陛下愿意给自己嫡长子一个成长的机会,又或者是陛下在等着皇子协成长起来再立储。
可是袁绍呢,如今他本身年纪就不小了,一番打击之后肉眼可见的状态差劲,谁知道他还能活多久啊。
明明先帝的前车之鉴就在10年前,当年他还是亲历者甚至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现在轮到他了,真的一点记性都不长。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他看好幼子却又不曾明立幼子,这份看好都不免要打上一个问号。
袁尚最大的依仗——虚无缥缈的不确定父爱,相比之下,袁谭的依仗更加实在,实打实的长子不提,功绩那也是明明白白的有——青州。
可以说这场争夺中,要不是袁绍喜爱太过,目前的袁尚压根跟袁谭站不到一个台阶上。
有句话说的好啊,这家大业大的人家,从外面杀,一时是杀不死的,需得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曹公诚不欺人,嗯,此处曹公为曹雪芹。
曹操看着自己的几位心腹,中间帮忙串联青州上下的人可信度很高,得到青州的好处与坏处都说清楚了,再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当机立断的,那绝对不会是曹操,那是袁绍。
本来很多人还可能觉得袁绍不至于如此,但自从官渡之战后,没有人这样认为了。
好的名声建立起来且维持下去是不容易的,但是坏的名声一旦出现了却会非常稳固,甚至会随着传播越发不堪。
当然了,不堪到一定地步还是会出现一定的触底反弹的,袁绍便是败给了曹操,先前坐拥四州之地的北方霸主那也不是假的。
他只是败给了曹操,曹操都还没有说什么,许多无关紧要的人便按耐不住的开始发表各种看法了,这种让袁绍生气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倒是助力了曹操。
没有学习老朋友的意思,曹操很快便做出了决定,而这一次陆离不再是留守后方的人了。
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当后方留守人员,但陆离也不是没有随军经验的人。
最早在乐安郡统领兵士清扫黄巾残余与部分豪强不提,后面跟着刘宏去参加“无上将军”的军事真人秀也不算,他当年也是跟着袁绍参与过讨董联盟,跟着曹操进行过征讨青州黄巾,也跟着吕布去与曹操汇合攻打徐州的。
当卫尉之后,陆离可没少练,随军虽然辛苦,倒也不至于出现什么撑不住的情况。
陆离这边在跟着曹操往青州而去,曹田在收到来自陆离的信件之后也开始加紧联系青州其他地方的人。
袁谭可不是真正的废物,就算因为曹胜袁败,青州不乏有改弦更张之意的存在,但也并不缺少死忠的存在。
幸而曹田从袁谭来到青州就开始观察,一直到现在可以说已经静静观察许久了,青州还不曾姓袁的时候他便开始观察,如今时机已至,倒是省了不少仔细分辨的时间。
在内部有人的情况下,曹操征讨青州的过程可称作时而你情我愿,喜迎王师,时而抵死不从、抗争到底。
其中还不免夹杂着敌友难辨下的反装忠、忠装反。
投靠曹操的人跑去死忠袁绍的人那里,哭诉自己那边败了,两人抱头痛哭一通之后就差结拜为兄弟了,结果没多久,兄弟,你怎么还偷拿着我的手令给曹操开城门呢?
投靠曹操的人:好兄弟之间的东西,说什么偷不偷的,多见外啊。
也有死忠袁绍的人跑到准备投靠曹操的人这里,信誓旦旦表示良禽择木而栖,第二天,他与之约定好大家一起共奔美好未来的人在床上人首分离。
死忠:早骂你是个禽兽了,你怎么还觉得我是个好人呢?
有成功的,自然也有失败的。
大家都不是什么不会汲取教训的人,这种事情发生过一次、两次之后,谁还能没听见一点风声呢。
反正别管你演技多好,表现的多真挚,我不开城门、不放你进来,你难道还能隔城取物、隔空杀人吗?
在人与人之间信任降到最低点的同时,青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不少人虽然想的是投靠曹操,但投靠与投靠之间显然也是存在区别的。
你是单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还是带着功绩证明自己能力前来相投的贤才,得到的待遇想也知道肯定不会一样。
想到这一点,大家都忍不住有些嫉妒曹有牧了,人家拿着写有他们名字的名单献给曹操,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功劳。
不过这种事情嫉妒也嫉妒不来,谁让对方在曹操那里有人,而他们没有呢。
第183章得失不同
曹操在青州的进展, 与陆离本人的事业运是一样的——看似磕磕绊绊,实则一路推进。
总得来说,比起正常情况下的攻城, 有人里应外合的曹军是一个高歌猛进状态的。
当然了, 要是跟当初袁绍兵不血刃便拿下冀州相比,那就相形见绌了。
曹操向着青州发兵的消息并未能瞒过袁绍这边,不说双方敌对本就会互相关注对方的情况,那一大堆的兵马又不是隐形的,到底谁会眼瞎到看不到呢。
而且被进攻的可是自己的地盘, 这要是人家都出兵了你都得不到消息,那真是活该地盘被别人夺走。
然而他们这边的援军还没有派出去,就先收到了曹操那边节节胜利, 青州己方少量兵败大量投降的消息。
这个时候就算是时常好似有拖延症、反应慢的袁绍,也是用上最快的速度将援军给派出去了。
援兵派出去了,但情况并未随着援兵的派遣而迅速好转。
从传回来的军情来看, 体是少部分短暂胜利, 大部分长久告急。
这些传回来的消息归纳一下,甚至可以起名叫做《青州是如何逐渐失去的》。
当然了,因为立场不同,曹操那边可能会起名为《我军如何一路高歌猛进得到青州》。
随着情况越来越糟糕, 派出去的援军也越来越多,然而等到一切尘埃落定, 青州已经姓曹了不说,自己派出去的援军本就胜少败多,回程途中被人打了个伏击, 回来的人都不到一半。
当得知青州体易主的那一刻,袁绍捂着心口险些直接向后仰倒过去。
被几个儿子冲上来扶住后, 站稳的袁绍看向自己的长子,也是任职青州刺史的袁谭。
人在怒极之下是会丧失智的,看着这个本该管青州的儿子现在围着自己一副很焦急的样子,袁绍心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青州都没了,你在这里有什么用!
随后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那接二连三助力曹操得到青州的叛变。
怎么,他麾下难道是没有忠贞之士吗,反骨仔全都安排到青州去了?
死去的田丰、沮授静默不语。
袁绍本来就在酝酿的怒火,随着袁谭开口的一句“大人”彻底给引爆了。
他甩开对方搀扶着自己的手:“尔为青州刺史,却不顾青州之地,日在邺城无所事事,不,不能说无所事事,分明是四处钻营。怎么,你这逆子是在盼着我死吗?!”
这种谴责,这种话语,在以孝治国的大汉实在是太致命了,尤其当它脱自父亲之口的时候。
袁谭立刻跪在了自己父亲面前,想要开口解释,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青州确实丢了,自己确实在邺城,他没有盼着袁绍死,可也确实在为继承人的位置跟弟弟较劲。
青州许多人都是自己安排的,在串联背叛的人中,被自己留下的曹田起了大作用……
袁谭张口难言,心里一大堆的话,却只能泣涕解释道:“儿绝无此心!”
除此之外,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作为袁绍的长子,除了没有弟弟那么得袁绍喜欢外,袁谭不可谓不天之骄子。
当年在青州与公孙瓒相争不落下风,陶谦更是被他轻松打败,只能落荒而逃。
他前期拿的爽文剧本,真的可称是虎父无犬子,谁不说袁绍后继有人。
然而随着父亲在官渡之战中各种不听劝说,一败涂地之后,他这个当儿子的似乎也随着父亲一起迎来了背运。
先是继承人争夺中不得父亲半分青眼,现在引以为傲的青州都已然失去,袁谭遭受的打击半点不必袁绍少,更不用说如今还有这般诛心之言了。
他都忍不住怀疑,父亲如今是真的气头之上口不择言,还是想要接着这个机会帮着弟弟将自己彻底踢出局。
想到当初被自己在乐安郡发现的何太后母子,那也是长子啊,然而一朝落败先是险些被奸贼杀死,后面也只能躲在深山之中,如今更是被禁锢于庭院之内。
我难道要步上那两人的后尘吗,袁谭有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感觉,好似这是什么不敬天子的报应,可更多的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惶恐。
以前他从来不需要惶恐这个,可如今他不得不惶恐。
支持袁谭的辛评、郭图本欲帮忙,却也不免顾虑袁绍所说的“四处钻营”。
他们要是这个时候站出来,岂非不打自招自己便是大公子的钻营对象。
有关这种事情,真的没有必要那么迫不及待的站出来认领。
不管未来如何,目前冀州说了算的那个人依旧是袁绍。
为了交好未来的继承人,得罪如今的掌权者,这是什么丢西瓜捡芝麻的蠢事。
但看看如今正捂着心口一副分分钟就要喷出一口血的掌权者,当前的日子要过好,未来的日子难道就不过了?
所有的交好都会被一次放弃轻易打碎,同样的,正常平稳状态下的所有付出,都可能比不过一次雪中送炭。
郭图在心中衡量了一番利弊,郭图果断向前劝解:“明公息怒。”
在这种家事中明目张胆的站出来,这并非以前的郭图会做出来的事情,考虑到对方的为人,不少人都在心里提高了警惕。
毕竟这位同僚是真的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去拉别人下水的。
因为开口而获得了各种各样注目的郭图没有搞不急不缓这一套,毕竟他们明公看起来气的都要爆炸了,你还在这里展现风度,你这是想要气死谁。
他再次重复了一遍先前的话:“明公息怒。”
“气大伤身,明公当保重自己,不然我等又该如何呢。况此曹操有意离间明公父子之情,明公切莫气急中计。”
其实要让郭图说,这事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破防,当初你这冀州得来的不是比曹操的青州更加容易吗。
当时你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四世三公袁氏的威望,再加上韩馥本人实在不中用。
如今曹操凭借着自己打败你的能力,打败你得到的威望,以及对比之下被打败的你看起来不如曹操中用,故而让曹操没有费太多功夫便得到了青州,这其实也是可以被解的事情吧。
很显然袁绍并不愿意解这个,而郭图也没有情商低下到要直接将这种心里话说给袁绍听。
他索性拿出了袁绍之前最爱念叨,但是自从官渡一败之后再未提及过的陆伯安来说事。
“曹操麾下本就有青州黄巾,对青州地势不可谓不了如指掌,加上乐安陆氏在青州经营日久,里应外合并无艰难。”
“明公心心念念陆伯安,可惜未得其用,大公子毕竟年少,不及他二人老谋深算,明公切莫中了那两人的奸计,伤及己身与父子之情。”
郭图的意思很明了,这事不能全怪袁谭啊,他就是太年轻了,所以才比不上曹操与陆离。
而这两人一个是打败你的人,要是他不行,被他打败的明公岂不更加不行,所以他是一个很行的人。
而陆离就更不用说了,明公你之前天念叨,肯定是因为对方的才能,总不能是贪图他的美色吧,所以大公子稍逊一筹也能解。
反正事情已经是这样了,明公你的身体是最重要的,父子之情也不能随意折损呐。
看起来似乎是在为袁谭解围,但句句说的都是对袁绍的担忧,对此袁绍本人自然是受用的,而袁谭也带着几分感激。
别管怎么说的,至少对方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而且自己也确实被帮助到了。
这两样都有了,这要是连一点感激都没有,那未免也太没心肝了。
袁绍深吸一口气,挥退了剩下的两个还搀扶护卫在自己身边的儿子。
他先是对郭图的话语表示了受教与惭愧,至于自己那个刚刚被狠狠迁怒的长子,袁绍只说日后要多加学习,算是认了郭图那番他只是太年轻的话语。
至于收回自己之前说的话甚至是道歉,抱歉,这种事情很少出现在东汉父子身上,袁绍与袁谭父子俩显然并非例外。
要知道甚至早在官渡之前,他就将自己这个长子过继给了死在董卓手中的兄长袁基。
袁谭现在还能参与继承人争夺,一来是袁绍自己也是被过继过的人,而且他也没有否认对方是自己儿子的身份。
二来对方过继的袁基那才是汝南袁氏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呢,这个过继在很多人的解中,甚至带着种抬高对方身份,更进一步继承袁氏政治资源的目的。
袁绍这边的争论似乎在一个明公纳谏,父子和好的合乐氛围中落下了帷幕,可只看从袁氏版图上缺失的一州之地,就知道这事不可能这样轻易过去。
原本有着青州作为功绩与底气的袁谭,在与弟弟的争夺中也不免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看起来好像在争夺,实际上打心底里觉得对方根本就不配与自己争夺。
有着这样的心态,争夺的手段也不免粗犷甚至不在意,就像是已经胜券在握,但有跳梁小丑蹦跶,那我就象征性的跟你争一争,就当是陪着你玩了。
可现在功绩与底气尽数消失了,再看这场兄弟争夺战,弟弟还拥有父爱呢,对比之下自己竟然成了落下风的那个。
这个时候人就很难高傲起来了,毕竟这要是争不到,那真的是毫无退路可言,别说前途与未来,性命都难保。
冀州的继承人争夺在失去青州后更上一层楼,而曹操一方得到青州之后呢?
陆离在曹操得到青州后,终于再一次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地方。
第184章故人旧事
时人总言故土难离, 陆离一直觉得自己不属于这般的人,毕竟他一向说走就走,可潇洒无牵挂了。
但是当他踏上这片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成长的土地, 却又不得不承认, 有些地方于人而言确实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天,同样的地,甚至是同样的太阳,家乡好像总能带来几分别样的感触。
这里不仅是陆离的家乡,还是陆离仕途开始的地方。
人群中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容, 但依旧可以找到些许熟悉的面容,陆离或许没有办法每个都叫出他们的名字,但他知晓他们是生活在故土上的故人。
有叫不上名字的故人, 自然也有叫得上名字的,比如说这次助力曹操得到青州的大功臣——曹田,曹有牧。
对于这位牵线搭桥帮助自己得到青州的大功臣, 曹操半点不曾吝啬, 很顺成章的,对方跟着陆离一起成为了曹营的一员。
陆离做过侍中,做过治中,做过尚书令, 做过大鸿胪,现在是卫尉, 但是在曹田这里,他似乎永远都是乐安郡的郡守,是他们的府君。
当对方一声“府君”脱口而出, 陆离似乎都被这声熟悉的称谓带回到了当年的乐安郡。
那个时候他新官上任,乐安郡百废待兴, 大汉成功镇压黄巾叛乱。
短暂的回忆了一番过去,陆离的思绪立刻回到了如今。
他乡遇故知若算是人生大喜,乱世之中重回故土、得遇故人,又何尝不算呢。
本来曹田当年就是乐安郡政治团体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如今再见,陆离从他的头发中都找不到多少黑色了。
不过虽然白发多矣,曹田的精神看起来倒是很好,多了不敢说,活过袁绍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袁绍:???
曹***田:“府君,多年未见,别来无恙否?”
陆离:“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1】
若说在这样一个世道里面一直安然无恙,那真是傻子都不会被骗。可便是之前多有病痛,如今能够见到你,我的病症便也尽数都要痊愈了。
这话真的不是纯客套话,在见到曹田的那一刻,陆离真的莫名有种见到家人的感觉。
心中一直堵着的一股不确定,也被尘埃落地后的欣然取而代之。
明明当年他们一个做郡守,一个为郡丞的时候称不上有什么特别好的关系,甚至陆离那个将对方扔在一边的做派,换到某些性格强势一点的人身上,分分钟会争斗起来不说,怕是最后也容易成仇。
可偏偏当年对方主动退让不说,后面不管陆离得意还是落魄,他都一副相交如故、不离不弃的架势,不知道的看了怕都要误会陆离对他有什么特别大的恩情,这才让对方这么死心塌地的。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其中就包括受益者曹操与受害者袁绍与袁谭。
毕竟曹田都在袁氏的地盘待了这么多年了,肉眼可见的没有受到任何苛待,一发现机会还是立刻联系了陆离,而且从对方的作为来看,这些年是真的半点改弦更张的意思都没有,是真的认认真真在等待时机的。
正因为如此,这才能够精准把握时机,一旦联系上迅速便完成了串联工作。
有准备与无准备,长久的准备与短暂的功夫,这些都是能够在过程与结果中看到的。
都这样做了,这里面要是没什么恩情,那曹田到底为什么这么认死一般的认准了陆离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陆离同样很想知道,毕竟别人或许会误会他们是有前缘在,但是陆离自己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有过什么交情。
虽然后面被发现大家都一起用了黄巾残余,但只这一点难道便能支撑这么多年的不离不弃吗?
追根究底本不该是属于胜利者要做的事情,有些事情结果都已经是好的了,对于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追求的就是一个轻拿轻放、难得糊涂。
别说对方心向你,就算他中途改了,只是后面见到你这边势力更加强大又给改了回来,看看这偌大一个青州,难道不足以让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陆离其实也清楚这里面的道,但有些事情不问清楚,他心中不定。
久别重逢的寒暄过后,陆离道:“当年我与有牧兄初见,年轻气盛,行为多有不妥之处,有牧兄对我多有包容。至今日,回首往昔,离心中有惑盼能得解,望兄成全。”
对于陆离这番话,曹田看起来既有惊讶,又带着几分了然。
曹田:“伯安有疑尽可相问,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的话语是如此坦诚,眼神看起来也带着种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然,这是陆离这种拥有太多不能对人言秘密的人伪装得再好,也无法全然复刻的存在。
用着这样的眼神,曹田不久后却给陆离丢下了一个能将人炸翻的秘密。
当陆离将自己的疑惑问出,曹田说了句:“请稍等片刻。”
说着,转身去里间拿东西去了。
陆离依稀间似乎听见了兵器碰撞的声音,其中还夹杂着利剑出鞘的拔剑声。
等到对方再次出来的时候,除了之前就佩戴在身侧的佩剑,手中还拿着一把剑,一把纹饰中让陆离感觉到几分熟悉的剑。
有人持剑走向自己,这对于曾经经历过刺杀的陆离是有点刺激的。
生死关头走过一遭之后,陆离对此有点些微的ptsd,但因为对方是曹田,再加上陆离这点心方面毛茸茸的小问题是真的很些微,所以倒是还能安然坐在那里。
曹田将剑微微拔出些许,似乎在做什么最后的确认,看了一眼之后,又将剑归于剑鞘,并双手递给陆离:“此为陆伯岧之剑,今日物归原主。”
陆离看着递到自己面前的剑,他怎么都没想到会在此刻,会从曹田的口中听到自己父亲的名字。
不过陆离在离开乐安郡之后经历的事情多了去了,倒也不至于因此震惊到回不过神来,短暂的惊讶了一瞬,陆离没有接过剑,他也没有让曹田一直举着的意思,按着对方的手示意对方放下后,陆离道:“父亲的剑给我,如何算是物归原主呢?”
对方还剑的行为与话语,而结合前后语境,陆离似乎可以将其解为对方这是在说:我会对你诸多包容,全都是因为你的父亲。
但陆离没有想当然,也不存在听话听一半的坏习惯,既然问了,那自然是要问清楚、问明白。
如果换成是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可能都要觉得果然是这样,若不是有这样的原因,哪里会有人愿意这般偏爱自己呢。
可现在不一样了,毕竟就算陆乔再神通广大,也没有办法操纵天子去做什么吧。
那可不是无兵无权的天子,便是有爱财的缺点,陆离也想象不到要多少钱能够买到那般大的权柄给予。
位高权重、应有尽有者的给予与偏爱,会自然而然增强人的一种名为“我值得”的底气。
陆离没有看剑,只是看着曹田道:“所有的一切难道都只是因为父亲吗?”
曹田笑道:“我与伯岧的交易,在府君成为乐安郡郡守的那一刻就结束了。”
陆离不由侧目,他知道在最开始有人帮自己交钱了,却没想到那个人竟然是曹田。想想自己跟对方相处的日子,那真的是一点端倪都没有露出来啊。
而你,我的有牧兄,你竟然才是东汉最好的演员!
有一说一,陆离之前一直以为跟利用黄巾自灭满门一般,陆乔给自己搞来官位走的也是黄巾那边的门路,别觉得不可能,毕竟黄巾那边跟张让都有通信呢。
谁知道竟然会是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曹田呢。
便是如今拿着答案回去看过程,陆离都找不出什么能让人了然的存在来。
对方面对自己的时候,没有展现出任何对他得到这个位置的了然,也不存在什么看故人之子的特别。
陆离:“那么后面……”
曹田点头:“后面自然是因为伯安值得。”
人不应该轻易被别人的想法左右,可陆离又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容易被别人的想法左右,是因为被人认可的感觉真的很好。
当然了,被人贬低的感觉也会相当坏。
他没有自谦说自己受之有愧,反而笑着看向曹田道:“有牧兄当真有眼光。”
问题问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真的没有必要详细问自己哪里吸引了对方,有的时候触动可能是一个长久地过程,有的时候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他们又不是要结婚,完全没有必要去考究这些。
陆离邀请道:“离正欲上山祭拜亡父,有牧兄可要同往?”
以前他们之间或许不会有这种邀请,但如今既然知道了有这一层关系,那自然是要问上一句的。
曹田对此摇头道:“我与伯岧前缘已尽,无必要以生见死,以我之年岁,日后魂魄再见不矣。伯安既然不愿意代为收剑,便麻烦伯安祭拜之时替我将此物物归原主吧。”
这一次陆离没有拒绝,他接过了这把属于父亲的剑。
有人拒绝了陆离的邀请,也有人带着酒不请自来。
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许多年前陪着陆离一起上山祭拜过父亲的曹操。
他不仅人来了,还带着四壶酒。
按照对方的说法,有两壶酒是他们两个一人一壶自己喝的,另外的两壶酒,一壶酒是给陆乔的,还有一壶是曹操当年喝了给对方供奉的酒,如今还给对方的。
可以看得出来,曹操对于当年跟陆离一起在坟头喝祭拜用的酒是真的很铭记于心。
第185章回家的路
对于主动找上门来要陪自己上山进行“家访”的上司, 陆离没有拒绝。
他拿着受曹田委托要物归原主的剑,带着祭拜要用的供品,曹操拿着酒, 两人一同往山上走去。
回家的路, 那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然而陆离回家的路却出了一点小问题。
过去这里自然形成加上陆乔人为加以变化的迷阵,早因为袁谭之前发现何太后母子,为了将他们两个接出来给破坏了个七七八八。
有些地方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搞的,甚至发生了点奇奇怪怪的小变化, 搞得陆离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
严格来说,描述为“差点”都是陆离给自己找补挽尊了,事实上陆离是真的迷失在了回家的道路上。
当一模一样的一颗枯树第三次出现在他们的前进路上, 曹操忍不住看了陆离一眼。
那眼神没有特别复杂,也就能做出个扇形图而已。
陆离挺想无所畏惧的迎上对方的目光,然而现实是他伸手指了一下跟之前走的相反的方向。
明公信我, 这次肯定不会错。
曹操这次是真的想摇头了, 虽然这个方向跟他们上一次走的不同,但是跟上上次一样啊。
最后非常倒反天罡的,还是曹操这个跟着陆离来家里做客的人,把差点绕在里面的原住居民陆离给带了出来。
感觉好像已经在领导面前把这辈子的人都丢完的陆离:再见了美好的世界, 再见了我聪明的领导。
这难道就是《周易》苦手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吗,明公你实话告诉我, 你的《周易》学得怎么样?
时隔几年,陆离再次体会到了被《周易》支配的恐惧。
其实曹操能够带对路,这跟《周易》还真的没什么关系, 纯粹就是他作为出色将领对于方向的辨别能力与感知而已。
毕竟是要带兵出去打仗的,这要是方向认不好, 打袁绍结果跑到刘表的地盘上去,这都不是丢不丢人的事情了,这简直就是给自己的事业增加难度。
曹操看着陆离个人飘然若仙的站在那里,如果不知道先前的找不到家事件的话,一眼看过去真的是风景美如画,人更胜一筹。
可如果再加上前情提要,这要不是曹操表情管做得好,他现在都已经要笑出来了。
想笑的同时,又忍不住有点庆幸,这幸好自己跟着一起来了,不然这不得直接丢一名谋士。
#惊,某位谋士出门祭拜亡父后许久未归
你以为这会是惊悚又或者叛逃?
不,实际上是搞笑版本的找不到家了。
这要不是曹操跟着一起来了,亲眼见到了陆离的原地打转、“知错不改”,怎么也不敢相信还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为了防止因为笑声,好好的跟谋士一起出来,最后谋士却不愿意跟自己回去,曹操状似没有发现陆离自己的迷路情况,只感谢对方给了自己一个“表现机会”。
曹操给陆离留了面子,陆离也不至于蠢到看不出来,这种事情,就是要你懂我懂的一起演,才有利于增加感情嘛。
不然不就变成了某一方单方面付出,另一方无知无觉还觉得所应当的奇怪剧本。
经历了让人又气又笑的迷路事件之后,他们终于成功来到了陆乔墓前。
来之前,陆离还想过要不要带上锄头什么的用来除除草,然而曹田却说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如今到了地方一看,虽然陆离已经很久不曾回来过了,但情况倒也真如曹田所言——没有那么糟糕,或许是曹田帮忙了吧,陆离心中猜测到。
虽然没有特别糟糕,但比起有专人打的大家族墓地,还是相对潦草一些的。
陆离抽出陆乔的剑处了一下坟前长出来的一下草木,剑若有灵,知道自己在为逝去的主人办事,应该也会开心吧。
因为曹田有好生保养,这把剑倒是不曾钝,可再是锋利的宝剑,在处杂草方面,还是比不上农具好用的。
认真且粗糙的将打扫工作完成后,陆离从怀中拿出一块手帕将沾染上些许草木汁液与残躯的剑身擦好归鞘,并将其放在陆乔墓前。
随后将打扫之前放到一旁的装着祭品的食盒拿过来打开,取出里面的东西一样样摆好。
曹操也将自己给陆乔准备以及偿还的两壶酒摆好,至于他跟陆离的,自然是被他自己拿着,只要陆离一想喝,立刻给对方塞过去,可千万别再跟你已经死去的父亲抢了。
虽然这种事情发生在陆离身上,半点不会让曹操往不孝上联想,但这事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到底名声不好。
因为曹操在这里,陆离很多话不好说,但他与陆乔之间本也没有太多可说的,他要是真的滔滔不绝,陆乔在地底下说不定还要烦他唠叨。
上次一共两壶酒,全都被他们两个喝了,这次曹操带了四壶,陆离却没准备跟对方喝酒。
不少人都知道他们是上山祭拜的,结果带着酒味下去,自己也就算了,曹操的名声真的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败坏一下。
两人都不喝,干脆四壶便全都给摆上了。
上次对方一壶没得到,这一次得了四壶,平均一下,不就相当于他们没有喝过对方的酒吗。
在亲爹的坟墓前待了待,陆离带着曹操朝着住处走去。
至于那把剑,被陆离在陆乔的墓边上挖了个坑给埋上了,毕竟都说了要物归原主,那当然是要让它回到距离主人最近的地方。
这一次没有再出现什么令人尴尬的迷路情况,陆离非常顺利的将曹操带到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自己之前安置何太后母子的地方。
如果说陆乔的墓地是没有想象中的破败,那么原本的住处如今看起来就有点不像是自己的家了。
该怎么说呢,不仅没有无人居住后的荒凉,只外表看,似乎还经历过某种精装修。
瞬间从某种任性世家子带着随便养养的孩子出来随便住住的地方,变成了某种专供世家大族拥抱大自然的隐居小别墅,简直就是鸟枪换炮。
要不是还有很多东西都很熟悉,陆离都想要让曹操辨别一下,他们这到底是走到哪里来了。
家人们谁懂啊,几年没回家,先是差点找不到墓地,接着家看起来好像不再是自己的家了。
陆离对于何太后母子的期待,仅仅只是他们能够平安活下去那就已经是生存能力强大了。你要说他们不仅活下来了,还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把这里给变成这样,陆离想破了脑袋,都很难相信他们有这个本事。
真要有那么大动静,都不用等袁谭上山发现,早早就被人察觉到不对劲了。
而且他们要是真要能做到这个,能力运气总是要有一样的,他们但凡有其中一样,也不用住到这里来。
何太后母子没有这个能力,有能力的曹田又不是这么高调的人,所以是袁谭自主的行为还是受到袁绍命令后干的?
虽然带着几分自作主张,陆离本人也早就不在这里居住了,但看着自己的家变得这般,陆离都忍不住畅想了一下,要是自己从小在这样的地方长大,或许就变不成如今的自己了。
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很重要,更进一步的话,如果自己从小活在陆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是绝对不可能主动跑去种地的。
而且立场不同,真的也自有一套论能够支撑自己的立场坚定,陆离听过,只能说比起资本家也不逞多让了。
他们的论之一:虽然我剥削压榨土地兼并,但百姓没本事啊,土地在他们手里也保护不住,还不如给我呢,我还能给他们个干活让他们活下去的机会,多善良的人啊。
这都还算是善良的,还有的干脆就觉得他们不配拥有土地,死了就死了吧,这世上也不缺他一个。
或许是因为陆离已经成长为了现在这幅不跟世家一条心的模样,想到这种可能,不免带着几分排斥。
当然了,如果是被培养成世家立场的陆离见到如今的自己,可能也是诸多看不惯吧。
想想当年那个箱子里面书写的另一种可能,陆离对陆乔的某些怨气简直是又升又降。
将房门上的锁用曹田给的钥匙打开后,里面的布局看起来跟陆离记忆中倒是相差不大,但又能明显看到些许何太后母子生活的痕迹。
之前擦剑用掉了一块手帕,如今陆离又从袖中拿出了一块,麻利的给曹操出了一块干净地方:“劳烦明公稍等片刻。”
曹操看着陆离干活利索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会干活、常干活的人,他都不知道对方父亲怎么舍得对着自己儿子这么一张脸这般粗养。
对于陆离让自己稍等,曹操也无不可:“伯安且去忙,不必挂怀我。”
陆离点了点头,也没有墨迹,立刻朝着储物室走去,翻找出陆乔的剑后,看着上面与之前那把剑同出一路的纹路,又将剑放了回去。
接着他从另一边找出了几本书,拿着走了出去。
曹操看着陆离拿书出来,也不觉得对方为了书专门跑这一趟是什么没有必要的事情,这年头书才是最贵的东西呢,有的时候比命都贵。
不过其中一本书表皮上熟悉的字迹,倒是让曹操不由一愣:“这似乎是皇甫将军的字迹。”
陆离也不否认:“明公好眼力,确是皇甫将军当年所赠。”
这份礼可谓是礼重情义重,不过这里面到底是对小辈的看好更多,还是政治投资更多,谁又说的清楚呢。
第186章公达亦未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