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1 / 2)

第151章明流涌动

许昌的暗流涌动都可以直接说是明流涌动了,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曹操自然不会毫无动作。

兵力的布置是一方面,官员的调动则是另一方面。

陆离也养了大半年的病了, 这一次调职曹操将他从大鸿胪这个闲职上, 调到了卫尉这个负责皇宫守卫与安全的关键职位上,原卫尉杨彪成为了掌管宗庙与祭祀事宜的太常。

对于这个调任,在还未公布之前,看出曹操意思的程昱私下与曹操进言认为不妥。

程昱反对的原因与嫉妒又或者跟陆离有私怨毫无关系,纯纯一片为曹操着想的心:“陆侍中心中如何, 少帝一事可见一斑,如今明公这般安排,可是忘何进、董卓之事?”

何进跟董卓是怎么死了的, 就是身边力量或不带或背叛,被骗进宫里杀死的。

一人之力,未有兵器的情况下, 莫说敌百人、千人, 十人都难,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是吕布那般的存在。

之前杨彪为卫尉,是将不少权力都交出来之后挂了个虚名,但曹操对陆离显然是准备让对方握着实权的。

虽然陆离表现的一心向着曹操, 但是他跟汉室之间的藕断丝连,这辈子怕是都拉扯不干净了。

人心这种东西最是琢磨不清楚了, 尤其是陆离这种孑然一身的人,他没有任何可以顾忌的牵绊,这要是心思一个不对, 曹操怕就要成为瓮中被捉的鳖了。

哪怕之后他们为对方报仇,但真的死了的人可不会复生。

曹操的长子虽然已经长成了, 但显然还没有到一个曹操一旦出了事情,对方能够立刻无缝衔接的程度。

所以别管是出自忠诚还是为了日后的前途,程昱是真心不希望曹操出事的。

择明主而事,图的可不是眼睁睁看着对方将自己作死。

而且选择的人真的死于这种识人不明上,对于选择他的谋士而言难道很光彩嘛?

曹操也清楚程昱的忠心:“我知仲德心意,但我与其相交多年,素知其为人,陆伯安必不会负我。”

他说的斩钉截铁,程昱一边为对方的用人不疑的魄力感到动容,一边也忍不住在心中腹诽,你这自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跟明公你多疑的人设一点也不符合。

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性命可能出现危险的曹操本人都不在意,他继续在意下去就有些故意找茬的意思了。

曹操这边有人在表达怀疑,陆离这边也少不了来敲边鼓的。

他看着坐在那里好像单纯来找自己喝酒的郭嘉,忍不住怀疑自己在对方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啊,这么不放心的吗。

郭嘉:“张孟卓前车之鉴近在眼前,伯安心中当有数,行差踏错之事一旦有那么一点,便是再无转圜之可能。”

当年曹操对张孟卓多信任啊,那是自家老小都托付给对方的程度,可对方一经反复,这份信任再也不可能找回半分。

陆离:“奉孝勿扰,我自知破镜难圆,覆水难收。”

郭嘉:“我自然也清楚伯安明了这个,只是担心伯安为情所困,心软失措。”

换成之前,他还真的不怎么担心这个,陆离看起来好像是个挺博爱、容易被人牵着走的人,但是该心狠的时候从来不缺少这个的。

但是少帝的事情一出,他该心狠是真的心狠,但心狠也不妨碍他会心软啊。

这在某些方面让人感到安心、放心,甚至忍不住想要交心,但在某些事情上,也不免让人感到担心。

少帝是先帝之子,如今的陛下也是先帝之子。

先帝……

之前只当你俩各有所求,又或者是先帝单方面真心,可现在看来,你们是真的有点双向奔赴在里面的,这如何不让人感到担心呢。

关键时候的行差踏错,哪怕没有造成任何严重后果,在曹操付出这般信任的情况下,那也是不可原谅的背叛。

作为友人,郭嘉不希望陆离犯错耽误了前途与未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作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不希望陆离辜负了这份信任甚至伤害到体的规划。

陆离举起酒杯:“明公信我,奉孝也当相信自己的眼光才是。”

相信自己看友人的眼光,相信自己选择明公的眼光。

郭嘉也举杯,两人一饮而尽,没有再谈论这个话题。

曹操跟陆离俩人因为这件事情各有人来找他们说话,刘协这里自然也有人与之言语,毕竟换的是负责保护他的九卿之一。

至于被换了官职的杨彪,抱歉,这里暂且没有他说话的份。

同是四世三公,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的差别可见分晓,又或者可以将其称之为有兵与没兵的区别。

而这份区别明明这样赤裸的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绝大多数人却恍然未见。

太平治世进凭借家世就足够风生水起、令所有人都不敢轻视的杨彪,在这场职位变动中存在感低的吓人。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哪怕他被调任为管祭祀的九卿之首,在许多人看来依旧只是炮灰的模样。

一开始听到许昌关于天子亲政的风声,刘协本来只是想要顺势而为,但有些势一旦顺了,很容易最后就发展成一种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不过刘协倒不是如此,他只是在顺势并被断然拒绝后,心里生气。

而这股气一撞上连胜几场的曹操的“不恭不敬”,便不免发展成一种冲动与悲戚。

曹操赢了对他而言算是好事吗,曹操输了对他而言又算是坏事吗?

此刻还不曾发生过黄袍加身的故事,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刘协感知到某种危险。

随着曹操连胜几场,扬州大半与河内之地被收入囊中,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

胜利是会养人的,它会养成气势、自信、从容,也会养出傲慢与目中无人。

如果有一天,曹操强大到不需要天子来帮着自己师出有名,这天下是否还会是大汉的天下?

比起曾经就差将篡位直接说出来的董卓,曹操从始至终都没有表露过相关的意思,哪怕如今情状上比起最开始的恭敬大有不如,但总体而言也是过得去的,最多也就是半个霍光的程度。

曹操虽然在政务上把持着不放,但至少不曾插手宫闱之内。

总得来说,他还是汉臣模样的。

可让帝王防备与警惕的,从来不是对方想不想、做没做,而是对方有没有能力做。

尽管眼看着都要当爹了,但刘协确实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

虽然这位少年人从登上皇位后,最先学会的便是忍耐,可忍耐也是有阙值的,而压抑日久后,忍耐会变成成倍反弹的冲动。

更不用说还有人帮忙敲边鼓,比如说董承。

陆离也没想到自己刚换了职位,就撞上事了。

陆离:我就知道老天爷是真的不喜欢我的。

刘协听到陆离求见,心里稍稍一颤,他不确定对方是入职后来走流程,还是说……

刘协:“宣陆卿进来。”

陆离进来后没有说自己撞见宫人鬼祟,只说通过上一次流言自宫中外传之事,深觉其中漏洞颇多,制度疏忽,想来司空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做了这份职位变动,所以我不得尽职尽责一些。

陆离:“如此,方能不负司空,不负陛下。”

陆离说的委婉,但对于心里藏着事的刘协而言,这话简直充满了话里有话。

不负司空竟然在不负陛下之前,向来守礼的侍中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对方说的到底是宫人,还是朕,刘协心想。

事实上非要解的话,陆离两者都在说。

宫人之间确实存在管缺漏,竟然随意将宫中消息外传,这既是宫人的不对,也存在守卫的疏漏。

守卫皇宫,守卫的难道只是刀兵之事吗,须知言语如刀,宫闱之事如何能随意便成为民间闲谈。

至于陛下,你现在的大义名分都已经有人不买账了,比如说袁某某,所以咱们能不能不要想着用比较虚的大义名分,去硬碰实打实的刀兵呢。

陆离很清楚自己的立场是什么,他是绝对不可能帮着刘协去对付曹操的。

可同样的,一旦曹操被刘协激怒有什么过激行为,他也是不能熟视无睹的。

他要是真的不管不顾,都不用别人说什么,曹操自己第一个就接受不了。

是的,他希望陆离忠诚于自己,却也不希望陆离冷漠的对待前任。

这涉及到一些品性上的东西,以及人性上的追求与向往。

谁不希望坚定选择自己的人,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呢。

被岳飞选择与被秦桧选择,赵构可能更喜欢后者,但他真的是非常极端且少数的个例。

因为这件事情刘协是主动要做什么的人,所以陆离来找刘协。

刘协并未因陆离意有所指的几句话就破防到开始自爆,他甚至反问陆离:“侍中当年能在董卓眼皮下将皇兄与太后带出,缘何不来见朕一眼?”

刘协自己其实也清楚这番话的无取闹,毕竟刘辩两人当时身边的人,跟他当时被投注的注视,那绝对是天上地下的,刘协是天上的那个。

他这话本也不是想要跟陆离掰扯当初的事情,而是想要提醒对方,他跟皇兄同是先帝子嗣。

你当初说父皇不曾对你托付后嗣之事,可既然你管了皇兄,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更不用说侍中如今可是卫尉,本职工作便是守卫皇宫,而守卫皇宫守卫的难道是宫人吗,守卫的是朕这个天子。

因为这一点,曹操这个调职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真的非常符合刘协心意的。

再没有比由敌人推过来的助力,更让人得意了。

刘协第一次与人说起了刘宏当年的暗示:“父皇或许不曾对着侍中交托后嗣,但当年病前,确实与朕言说过要善待侍中的。”

帝王会对自己哪个孩子交托关于臣子的事情呢?

答案毋庸置疑,自然是要继承自己位置的那个孩子。

陆离:……

他表现出些许动容,又迅速收敛,微表情似乎能够写上一篇小作文,可实际内心是波澜不惊的。

要说先帝选择刘协为储君,陆离是相信的。

可要说刘宏对着刘协言说要善待自己,陆离反而不信。

不是不相信刘宏会安排自己,而是不相信刘宏会寄托于刘协安排自己。

按照刘协所说的时间点,那个时候刘宏就是生了点小病,心态主打的是相信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哪里有可能对着孩子交托臣子。

而如果在刘宏病重后,他就更不可能对刘协交托这事了,毕竟他当时都跟陆离说自己的孩子恐怕会重复自己当年的遭遇。

他或许不是多好的父亲,却也不至于对着自己可能自身难保的孩子交托臣子。

第152章昔日故人

陆离也懒得去拆穿对方那点几分真、几分假的小谎话, 这话也就能用来骗骗他自己了。

陆离将自己的态度明确摆了出来:“离见异思迁,心有所向,言尽于此, 万望陛下慎行, 免伤己身……勿谓言之不预也。”

刘协愤而拍案,只觉得跟如今的陆离相比,那曹操对自己可当真是好态度:“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卿如今为我大汉卫尉, 不思为君尽忠,为国尽命,何以有此荒谬之言。”

陆离反问道:“陛下自以季氏相比, 还是欲为冉有?”

《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刘协都十多岁了,这个早已学过了。

比季氏, 那是无故讨伐他人。

比冉有, 则是为这个行为狡辩,不是说这是他人的意思,要么说未来的祸患。

刘协:“侍中以天子比大夫、家臣,何其放肆!”

明明怀孕将孩子揣在肚子里的人是董贵人, 刘协如今表现的倒更像是一孕傻三年。

陆离:“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气大伤身,陛下……”

刘协打断道:“侍中无需顾左右而言他。”

“今日本无他事,不过假设虚谈耳, 侍中答案,朕已知晓, 若无他事,且退下吧。”

昔日洛阳殿上让自己退下的人在记忆中逐渐模糊,眼前天子眉宇间是遮掩不住的躁动。

刘宏当年受制于外戚时是否也是如此模样的呢?

陆离拱手离开,脑海中不由闪过先帝临终前在一片火红的石榴花下与自己说起过往时,眼角眉梢中得意占据了大多数。

毕竟他是最终的胜利者,作为赢家自然可以坦然提及曾经的苦难,并为自己的胜利志得意满。

可换做是刘协呢,他要怎么赢,他赢了又能怎样?

除非曹操死了,否则对方真的毫无胜算。而如果曹操真的死了,不说曹操的部将会如何,刘协难道有本事面对袁绍吗?

袁绍的菜那也是要看跟谁比的,虽然在很多聪明人看来他比不上曹操有明主之象,但比个刘协还是很绰绰有余的。

如今双方的对立在外人看来是袁绍对上了曹操+刘协,可就算是这样,不少人依旧认为袁绍大于两者相加。

许昌的暗流涌动,未必没有这份比较结果的原因在作祟。

刘协选择这样一个时候,除了有孩子但孩子还没有诞生外,其实跟即将与袁绍开展的战役不无关系。

如果自己输了,曹操顾忌袁绍那边的情况不会对自己做什么。

但如果继续等下去,等到赢了袁绍,曹操威望大涨,自己岂不是更加完蛋吗?

虽然抱着的好像是一个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的心态,但就看这个时间选择,隐约透露出来的却是对曹操的充满信心。

在许多更倾向于袁绍胜的人里面,刘协是站曹操的。

这事吧,他就很难评。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陆离高看了刘协,对方压根没有想到这一层面。

可如果是这样,事情都没有想明白就开始干,岂不是更加完蛋。

等到陆离下职,思绪都已经发散到袁绍打败刘协之后会怎么做上了。

还是石锤的一声“郎君”,将他从越跑越远、越走越偏的想象中拉回了现实。

不说他如今的年龄,就他们家的情况,陆离早就可以被称作“家主”了。

但因为陆离最为信任的石锤一直以“郎君”相称,府中其他人也有样学样跟着如此称呼。

陆离回神后走到书房,让石锤留下道:“昔日洛阳、长安旧人,如今还有几何?”

当年他在洛阳有人脉,帮着偷了何太后母子,迁都后跟着一起去长安的也有一部分,一直为他提供那边的消息。

但后面来到许昌后,陆离就没怎么跟那些人联系或者让他们动作了。

一来如今一切就在眼皮子底下了,他自己就能看到,二来也是护驾东归的路上损失了不少人,很多地方都断了,三来也是不想触碰某些敏感神经。

可如今既然成为了卫尉,又撞上了这么一桩天子要跟权臣夺权的戏码,正是启用他们,甚至给自己人好处的时候。

这么多年让人帮忙干活可没少画饼,有机会了总得落实一二。

最好还是能够将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甚至如果能扼杀在摇篮里就更好不过了。

从石锤给出的消息看,当初洛阳到长安损失了不少人,从长安到如今的许昌,损失数量更大。

但有一位昔日洛阳的熟人,虽然不是自己的人,职位不高不低、未升未降,存在感若有若无,但切切实实作为禁军统领从洛阳跟到了长安,又从长安来到了许昌。

陆离:“秦俊?”

这个名字乍一听见,只让人有种陌生中带着点熟悉,熟悉中又充满了陌生的感觉。

只提名字没有什么太大的记忆点,但如果搭配上曾经的一些事情,那简直让人想忘都忘不了。

比如说先帝死后,有宦官安排小黄门想要将陆离骗入宫中,结果被陆离在宫门识破,让人去通知三公时候听从了他吩咐的禁军统领。

再比如少帝与当今陛下当初被宦官挟持出京,陆离拿着玉佩号令军士跟自己一起出城寻找的那队人马的统领。

将秦俊这个名字与那位统领画上等号,再看对方如今的情况,陆离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对方的运气。

尤其是对方跟自己之间,也称得上是有缘分了。

回想起当年对方几次近乎赶鸭子一般被自己逼着干活,陆离都有点想笑。

这兜兜转转的,又落到我手里来了,如何称不上是缘分呢。

陆离觉得有缘分,秦俊亦有同感,只不过他觉得这妥妥的孽缘。

这自古以来蛇有蛇道,鼠有鼠道,秦俊能够在这一波波难关中成功活到现在,凭的可不是运气。

他要真的是什么好运气的人,怎么先帝在时,陆侍中风光无限的时候,他跟陆侍中不说半点搭不上话,但也就是个遇见了行一下礼的交情。

反而先帝去后,倒是一次次被迫跟对方有交集,而且件件都是要命的交情。

有些消息最难以瞒过的从来不是贵人,反而是如秦俊这般的人。

秦俊也是从先帝时代走过来的,因为陆离的原因,更是直接参与了两次非常关键的纷争,什么带着三公夜扣宫门未遂、被一块玉佩强压着不得不擅自调兵出城……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压根不该是秦俊这个层次的人能够碰得上的,可偏偏就让他碰上了,可想而知这个权责的混乱程度。

在他看来,如今的许昌比之当年的洛阳也不差什么了——都很危险。

那种危险不是真刀真枪已经亮出来的危险,但是比真刀真枪亮出来的危险更加危险,因为它的危险更加未知。

如果说曾经的秦俊还有着升官发财的野望,现在他的主要目标只有一个——活着。

陆离的存在,肉眼可见的就是挡在他目标前方的拦路虎。

他之前都是有意躲着对方的,再加上双方的差距,还真的没啥交集。

结果现在突然成为隶属关系了。

也幸好他们两个之间虽然存在隶属关系,但对方比自己高许多,不至于立刻看到自己。

陆侍中,陆卫尉,你可千万抬高了自己的头,万万不要低头看到我,求求啦。

秦俊情真意切的祈求着各路神明、列祖列宗,拿出了远超各种祭拜时的虔诚。

然而一通祈祷过后,墨菲定律在东汉登陆,并成功砸到了秦俊头上。

秦俊看着那张依旧好看的脸,只觉得这个世界对他这种小喽啰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他从洛阳活到现在容易吗,凭什么还要给他来个困难模式,你又不是打算给我降大任,怎么这些苦其心志的事情从来就没有落下我呢?

秦俊朝着对方拱手行礼:“卫尉。”

之前对方还需要借着先帝名义、拿着各种东西来指使他,现在可好,对方已经成为可以直接指使他的顶头上司了。

陆离倒是没有特别摆上司架子,反而相当亲切的与对方叙旧道:“多年未见,只以为故人凋零,却不想竟是大难不死、绝处逢生,叔良当真是有福有才之人。”

秦俊听不得这种夸赞的话,毕竟蜜糖包裹着的往往都是成倍的辛酸,迷魂汤什么的就婉拒了哈。

秦俊:“卫尉谬赞,如何敢称有福、有才,不过是有几分侥幸,又承蒙天子庇佑,方能化险为夷,存活至今。”

陆离看着比起当年难掩风霜的男人:“叔良比起当年,似乎多有变化。”

还记得当年你虽然是被我逼着干活的,可实际上眼里面是遮掩不住的野心与期待,是看起来好似在说不要不要,实际上咱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可如今,怎么看起来心气都没了呢。

陆离不是不知道生死之间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会有多大,可或许在曹操身边见多了对方永远充满生命力的模样,见多了对方身边的始终向前,如今倒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

秦俊很坦然,坦然自己的怯懦:“说来不怕卫尉笑话,生死之间走了几遭,心中生怯,自是不复当年。”

一位武将对着自己的上司说自己心中生怯,不复当年,这跟直接绝了自己未来的军旅生涯没什么区别。

而对方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真的是将自己不掺和的意思表达的特别明显,半点余地都没给自己留。

陆离微微错愕,却也不至于失态,他心里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共情对方如今的情况。

但凡他身上的任务已经全都完成了,哪里还会在这里纠结曹操跟刘协之间的事啊,可能早早就去跟曹操说拜拜了。

可秦俊越是如此,陆离越是不可能放过对方。

需知京城居,大不易,更不必说迁都后没有几年,许多人都需要重新置业,可以说这正是要努力奋斗、立足的时候。

这个时候可不兴什么摆烂的,根据陆离得到的关于对方的情况,对方出身并不显赫,不然也不会年纪不小了、跟着经历了这么多,还只是一个禁军小统领。

要知道一大家子都指望着他吃饭呢,这个时候在自己这里摆这种态度,那是分分钟可能丢掉官职的。

这得是知道了什么,才会做出这样的取舍啊。

陆离道:“叔良自洛阳至今,该清楚大势之下难以抗拒。”

“当年董贼迁都,任人是愿或不愿,不都要跟着走。”

秦俊:“我知卫尉与董贼不同,从不强人所难。”

这马屁拍的当真是毫无可信度,毕竟对方当初也是亲身经历过陆离的强人所难的,他可有的是力气与手段。

陆离只笑而不语就可以了,但在心里叹了口气的秦俊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第153章配合演出

秦俊尝试装傻。

秦俊装傻失败。

陆侍中, 陆卫尉,你真是我的活祖宗。

秦俊又是认命又是不甘心的,可到底还是认了, 人在屋檐下, 哪能不低头,他一个小小的禁军统领,难不成还要跟九卿硬碰硬吗,他也不硬呐。

况且陆卫尉确实大方啊。

自从在洛阳跟着陆离冒险后小升了一把,后面迁到长安又降了回去, 在如今的位置上他都已经原地踏步近十年了,结果现在对着了陆离把头一点,瞬间立刻上升。

之前他是公车令的下属, 公车令隶属卫尉,可以说是秦俊是陆离下属的下属。

但现在他是左都候了,卫尉的下属, 属于跟之前的上司平级了。

虽然陆离这人身上危险大, 但收益也确实是香,而且对方还不是拿着好处跟他谈的,而是自己都从了,没打着什么得到好处的想法从了, 结果突然得到了好处,本来就香, 这样一来瞬间更香了。

不过对方的好处那也不是白拿的,左都候的职责就是跟右都侯一起带着护卫徼巡宫中,宫中若有犯罪者, 押解他们送往诏狱。

在这个时候给这样的位置,那是要让你拼命干活的。

当然了, 只要干的好,这个位置就真的彻底属于你了。

秦俊觉得自己现在只想要活着,可看到被送来的新的官服,自己这双没出息的手为什么忍不住就放上去了呢?

之前的心如死灰,我心向苟,现在好像有点变为死灰复燃的架势。

虽然很多人为了拉踩着对比突出自己的忠贞,顺应大趋势认知中被认可的道德观念,会骂上吕布几句,但有的时候在心里大家也真的挺能解吕布的。

谁不想要升官发财呢,可惜这个世界上不是人人都有吕布那个本事的,这年头想要当三姓家奴***,也得看有没有人要你啊。

反正秦俊就属于那种随手扔出去,混入东汉人群中找不出来的中人之姿。

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运气,可能就应在陆离身上了,最大的不幸同样如此。

得了这样的好处,秦俊也是给出了相应的回报的。

陆离也万万没想到对方知晓某些事情的原因,是因为他家邻居是董承管家养的外室。

这关系七歪八拐的艳俗又离奇,而这事也真的是……

秦俊虽然这么多年都在原地踏步,但对方高低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中央官吏,结果跟一个管家养的外室做邻居。

这一时之间让人不知道该感叹“宰相门前七品官”,还是谴责一下秦叔良你这混得是真不怎么样啊。

便是那管家再狗仗人势,也不可能将外室安置在官员集中的地方,所以秦俊你这是住到哪里去了?!

当然了,跟外室做邻居只是让秦俊隐约听到了些许消息。

真正让他意识到事情不对的,是他自己暗中调查得出的结果。

其实早在洛阳那两次交集中,就能看出对方是个胆大心细,当机立断之人。

这样的人随意散落在人群中,这两样优点只能说是小人物生存的智慧,可若是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或有奇效。

就好像李伍,只当兵的话,他只是一位比较出色的伍长,但换个位置,现在都已经在曹操那里挂上号了。

从秦俊那里得到了由下而上更加详细的东西后,陆离让对方“尽职尽责”好好干活,自己则是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准该怎么做了。

这事要不要告诉曹操,要怎么告诉曹操,哪哪都是问题。

不告诉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事刘协他们既然准备做,就必然有被发现的一天。

到时候曹操自己都亲身经历过了,自己这边却自始至终毫无动静,这不是有异心就是无能。

比起后者,显然前者更可能成为他们的看法。

陆离要是真有异心也就算了,至少没被冤枉不是,但问题是他没有啊。

而刘协跟自己之间有什么哪怕赔上自己也必须要为其遮掩的直接交情吗,也没有啊。

但要是告诉的话,什么时候告诉、怎么告诉,这都是有讲究的。

你得取信于人,但不能等着刘协那边将一切都筹划好了你再去举报,这固然是能够取信于人了,可不仅令刘协那边很危险,曹操这边也会因为撕破脸下不来台,并且一点都不符合陆离想要将一切尽量“小化”的目标。

——————————————————————

司空府。

曹操眼看着某人来了之后就开始坐在那里喝水,中途出去更衣了一次,回来之后接着喝。

怎么着,我这司空府的水就这么好喝吗,还是你家里缺水了跑来这里提醒我?

人家喝也不是大口大口的硬灌,而是小口小口的品,好像自己喝的不是水而是美酒。

有的时候人长得好看,做什么都挺好看的,但是再好看也不是在他这里当景观的原因啊。

这来来去去这么多人,都能看到陆卫尉在司空府喝水场景,这难道是什么东汉曹司空府行为艺术吗。

曹操:“伯安?”

刚刚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的陆离放下手中的耳杯,好像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叫,一脸不明所以看向对方:“明公?”

曹操:……

伯安,演得有些过了昂。

虽然没想明白陆离这是在演哪一处,但曹操配合了他的表演而非视而不见,他是一位会溺爱的好明公。

曹操:“伯安今日来此久坐不语,可是有何难言之事?”

有事咱就好好说事,可千万别这样,怪吓人的。

毕竟好好的沐休日,跑到自己这里来这般作态,怎么看也不像是没事的。

想想能够让对方这般的事情,左不过就是那么几件跟皇室相关的了。

作为卫尉,虽然不至于每天亲自上阵去巡逻,但是确实免不了与宫内打交道。

咋地,难不成是天子为难你了?

考虑到陆离的“对刘特攻”天赋,以及陆离这些年从来不让自己吃亏的不好惹脾气,曹操有点想不到那个画面。

不过考虑到一切皆有可能,曹操也委婉的问了一下。

这问题一出,陆离瞬间庆幸自己将杯子给放下了,不然非要喷出来不可。

不过这问题倒也确实有几分中了,陆离可不是被刘协给欺负了吗。

想到这里,他脸上带着几分肯定点了点头。

曹操:?!

陆离这一点头把曹操都给点不会了,他欺负你,真的假的?

当年先帝时候,你都没有被欺负过,如今陛下手里没有多少权力,他到底是怎么欺负你了,曹操可太好奇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心疼,主要是他实在想象不出来陆离会被刘协真的欺负到的场景。

一点代入感都不存在,真的是想要心疼都不知道该怎么疼。

索性现在就只有他们两个人,曹操放下手中的文书坐在陆离旁边:“伯安若有委屈,不妨细言之。”

来展开谈谈,让我好好长长见识。

陆离不答反问:“若我言之,明公可会为我做主?”

曹操:“自当如此。”

这话说的铿锵有力,听起来就不像是骗人的。

陆离也清楚对方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骗自己,况且他本意从来不是让对方帮自己做主,而是将这件事情在为发展大之前解决掉。

陆离:“明公可还记得之前民间有关天子亲政的声音?”

曹操隐约有几分明悟:“未曾忘却,莫非伯安所受委屈与此有关?”

陆离再次点头:“确系如此。”

“自宫中董贵人有孕以来,宫外董将军颇有几分乐极之态,对天子亲政一事颇为热切,欲成旧日外戚之势。”

曹操闻言点头,这话搭配上董承的实际情况,只能说叙说的很写实,一点都没有冤枉了他。

“他自己心里有了念头却又不能成事,便要蛊惑天子,欲离间君臣之情……”

话说到这里,曹操算是明白了。

怕是陛下被说动了,陆离这是来给他打预防针顺便帮着陛下开脱一二。

这年头天子是不会错的,错的只有蛊惑天子的奸佞,天子最多就是承担一个识人不清、为其所惑的责任。

但凡稍微表露出一丢丢的幡然悔悟,那就是妥妥的要被大吹特吹的知错能改,明君之相。

这很不讲道,但有些事情本也不是拿出来与你讲道的。

之前这个奸佞长时间由宦官担任,如今宦官没了,就换外戚上,陆离这个背锅侠找的非常具有东汉特色,而且董承也确实不无辜。

这里面或许还带着几分陆离对故人之子的偏爱,但这也确实是对曹操有利的。

是陛下被奸佞蛊惑所以对他有意见,不比陛下本人就是对他有意见来得好吗?

前者他是被奸佞陷害的忠臣,后者他是奸佞,这选择题袁绍都知道该怎么做。

袁绍:……

曹操顺着陆离的话往下演,带着几分惊讶与怒色:“竟有此事!”

陆离瞧着对方那可称浑然天成的演技,也继续跟着往下演。

毕竟话题的展开原因是要诉说他如何受委屈,好的剧本总得前后呼应不是。

哪怕曹操的思绪放在了有关天子被蛊惑的事情上,听到陆离对天子说自己见异思迁,顺便还借着《季氏将伐颛臾》跟对方吵了一架,都忍不住想要说句“不愧是你”。

伯安,这么多年,你这明着怼天子的做派真是一点都没变。

曹操哪怕没有看到现场,也能大体猜到那个场景。

你这确定是要说自己受的委屈,而不是你让陛下受的委屈吗?

陆离半点不磕巴地说完了天子(划掉)自己的委屈,提起水壶帮着曹操倒了一杯水,然后端起自己之前放下的耳杯。

然而还不等他将杯子放到唇边,就听到曹操道:“以伯安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这问题是有些出乎陆离意料的,毕竟这事真要问他,可真的是有点为难人了。

但是作为卫尉,这事倒也可以说是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陆离:“离以为当杀一儆百。”

被杀的那个“一”说的自然是董承,但是被“儆”的“百”具体是什么,那就是大家你懂我懂的事情了。

对于这个答案,曹操不曾说好,也不曾说不好。

曹操道:“此言令我想起当年在济南国,听说乐安郡郡守竟然对郡内豪强大开杀戒……”

陆离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当时年轻气盛,见笑了。”

曹操:“年轻气盛又有什么不好,何称见笑。伯安于妻妾之事不甚热衷,可曾想过身后该当如何?”

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曾问过陆离,但曹操此刻来问,意义总是不同的。

第154章阵营贡献

陆离一时之间想了很多, 可具体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答案,他其实有点摸不准。

这个时代讲究一个事死如事生,所以大家有条件的都是搞厚葬的, 生前用到的东西, 死后都要陪葬上一套。但曹操似乎并没有那么信这个,真信也不可能搞出盗墓小队来不是。

是的,对方专门找了一群人进行盗墓工作,虽然很隐蔽,但陆离还是有所察觉的。

当年带着对方在自己亲爹坟前喝点酒, 对方都一副豁出去的架势,如今搞起这事来也没闲着。

其实也不难解,毕竟养兵是真的很费钱, 而汉帝、诸侯王的陵墓里面是真的很富有。

把金山放在穷鬼面前晃悠,在董卓已经做过的情况下,啥干部也经不起这种诱惑不是。

别说乱世了, 之前相对太平的时候, 对着大汉帝王将相的坟墓动手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对方说起身后之事,应该跟陪葬金额没啥关系,对方怕不是在说当初陆离跟他说过的“之后自有他自己去跟先帝交代”的事情吧。

想到这里,陆离看着自己自从来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之后, 许久不曾动弹过的后世传唱度,心中不由一动。

陆离了一下衣冠, 直起身对曹操拱手道:“今日既言及身后之事,离有一言,盼明公静听。”

曹操心头一跳, 却也没有禁止陆离继续说:“但说无妨。”

陆离在心中打了打草稿,开口道:“昔日先帝在时, 与我言及身后之事,只道身侧自有余留,必不让我无处可去。”

“虽言语未定,心意却通。”

陆离看着曹操:“离无以躯体精血繁衍血脉后嗣之欲,待离去后,愿葬于文陵之侧。”

陆离比曹操年轻,按来说是会死在对方之后的,本不应该跟他交托这些身后事,但此刻看似是在说身后事,实际上却是在进行政治表态。

而这份表态看似是站在汉室一方,实际上……

陆离以为后世传唱度会涨,确实也涨了,可满值的却是阵营贡献度。

陆离:……

已知阵营贡献度的增减除了本身做的事情,还要看阵营首领如何进行功劳划分。

眼看着曹操脸上似乎只是带出几分沉思之态,陆离却好像已经可以想象到对方内心如何波涛汹涌了。

该说不说的,这个任务的满值比陆离想象中的要。

他本想象过会在曹操得到兖州的时候满值,想象过会在曹操成功打败陶谦后满值,也想象过会在曹操击败袁术后满值。

这种成就,就该在对方穷困潦倒的时候刷才更容易。

这就好像你给首富几箱金子,那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可你若是给乞丐一碗饭,那是妥妥的雪中送炭甚至是救命之恩。

可之前别说满值,进度都比不上后世传唱度快,除了曹操在功劳划分上对他没有过度的偏爱外,更彰显的其实反而是对方的野心与目标。

——哪怕他只是一郡之主的时候,都不觉得一州又或是几州之地是自己的终点。

现在贡献度满了,也不是对方认为目前拥有的已经足够令自己满足了,而是陆离愿意抛出自己的后世名来帮他转移注意力,把被皇帝背刺的他给感动到了。

就算陆离委婉着说,一切也确实还不曾成型,但这背后天子对自己的排斥与敌意,曹操还不至于看不出来。

曹操说身后事,本是想要将他们更深层次的进行绑定,也想在一定程度上帮着陆离分担对方的道德压力,却不曾想收获了这般的惊喜。

在这个时候说陪葬文陵的事情有多么敏感,曹操不相信陆离不清楚。

他清楚却还是依旧这般做了,一方面是表示愿意借着这件事情帮助曹操转移注意力。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说日后自与先帝分说,现在他是在通过这个,表态愿意帮助曹操把这件敏感且既有可能坏名声的事情揽过来。

先帝对我很好,给我将生前身后都想到了,只是不曾明言。

我不会要子嗣后人,也不在乎身后名声,这件事我帮你做了,死后葬于对方皇陵之侧,自去与他交代分说。

当言语中的倾尽所有具象化展现在自己面前,还是在这样一个时刻。

别说曹操本就是性情中人,便是铁石心肠,这个时候也该软化了。

不过曹操虽然相当慷慨的给陆离点满了阵营贡献度,却并不准备真的利用陆离来转移这个注意力,甚至干脆让他去处。

臣子愿意为你付出那是臣子的忠心,你真的就这般眼睁睁看着对方为你牺牲,那就是你的不厚道了。

曹操能够看得出陆离毫无勉强的一往无前,可他曹孟德难道是遇事要躲到他人身后的无能之人吗?

曹操抬手止住了陆离的未尽之言,明明是他先起的话头,如今却说:“身后之事岂能轻断,伯安年岁尚小,余生还长,此事当徐徐思之,伯安若无他事,且回去吧。”

前面在刘协那里得了个“且退下吧”,如今又在曹操这里得到了一个“且回去吧”,陆离自然不会死赖着不走,他只是道:“离今日此言,发自肺腑,非只为一人。”

不是只为了我自己,也并非只为了明公你。

语罢,在司空府喝了许久水的陆离终于起身离开了。

曹操那边得到消息后并未立刻行动,陆离也不曾搞什么明公不急急死谋士,有一说一,在阵营贡献度满值的情况下,接下来曹操对陆离而言倒并非全无作用,但需要重视的程度真的降低了一部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曹操只是在为发作做准备,而非忘记了这件事情。

当曹操将董承以依仗贵人腹中皇嗣,欲行不轨伤害天子为由,押至刘协面前,作为掌管皇宫守卫任务的卫尉,陆离实在很难不知道这件事情。

陆离当然可以选择性无视,不去掺和这种一个搞不好就让自己里外不是人的事情,曹操那边没有通知自己想来也是有意让自己避开的。

但曹操不怕事,他难道就是什么遇事要躲起来的胆小鬼吗。

当陆离赶来的时候,隔着一段距离似乎都能听到董承的怒骂声。

而当殿内响起有关陆卫尉求见的声音时,有那么一瞬间,宫室之内似乎被按下了静音键,但一静之后是更加响亮的动静。

绑住董承的绳索足够牢靠,却不曾绑住对方的嘴巴。

陆离站在曹操身后,拱手对刘协一礼,似乎半点不曾听到董承对自己有何言语。

比起董承的语言,更加吸引陆离的反而是刘协的注视,他看向自己的眼神,终于不再是看向陆侍中的了。

这样很好。

刘协早该清楚,陆侍中在先帝死亡的那一刻,就注定再也不会存在了。

刘协:“卫尉既来,何不——”将作乱之人拿下 。

后半句话堵在了喉咙里,在曹操的注视下似乎难以说出口。

有些事情不戳破,大家还能装作不明白,可一但说破了,脸也就跟着撕破了。

他现在可以跟曹操撕破脸吗,真不管不顾,什么都不要了,那自然做什么都可以,可刘协不是。

况且就算他说出来了又能怎样呢,陆离都直言自己“见异思迁”了,这个时候难道会因为自己一句话便站在自己这边吗?

陆离不曾言语,只是行礼之后静静站在那里。

仅从官职在看,他站在曹操身后些许似乎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如今这个情况下,他往那里一站,与刘协等人便自成泾渭分明之态。

刘协:“卫尉既来,怎无言语?”

你一句话都不说,难道就是单纯来当观众的吗?

这是想要看谁的戏?!

天子让人说话,陆离自然不会当哑巴:“臣闻宫内有犯上之人,故而携禁军前来,将其押送诏狱。”

刘协眼中不由划过一抹嘲讽,犯上之人,他清楚陆离口中的犯上之人,与自己心中所想的犯上之人,定非一人。

刘协想要为自己人开脱:“董将军并无犯上之举,此番想来是误会一场。”

他声音放得低,有几分示弱的姿态,想要让大家配合着将这件事情过去。

但曹操不准备配合,陆离同样如此,这番若不让董承付出代价,陛下你难道要自己去付出代价吗?

陆离道:“董将军污言秽语咆哮于天子面前,在场众人无不耳闻目睹,便是殿外之人,亦多有闻言,如何能称作误会?”

不说他们二人本就多有过节,就说双方立场的截然不同,此番有了收拾对方的机会,哪里有轻易放过的道。

陆离对待敌人,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可从来不存在什么心慈手软。

尤其是董承这种管家都能将外室养在官吏邻家的“大户”,哪里就需要他来怜悯了呢。

归根结底,不过是贪心不足、心比天高,咎由自取而已。

刘协有心思为对方找出路,还不如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顺着这奸佞戏码表演一出幡然悔悟呢,好歹安抚一下曹操不是。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啊。

这个道或许别的天子没有那么清楚,但刘协不该不清楚啊。

刘协确实清楚,正因为清楚,才觉得难堪。

谁家的皇帝当成他这个窝囊模样啊!

可再是难堪,难道就能任性的不管不顾吗?

刘协清楚知道不能,他并没有这个资本。

对着董卓他忍了,对着王允他忍了,对着李傕、郭汜他也忍了,今日不过是对着曹操再忍让一次而已,跟之前又有什么不同。

可刘协清楚这里面可太不同了,他曾以为心向汉室,矢志不渝的人,就这样站在对立面上逼着他忍。

凭什么!

陆离直面对方几乎遮掩不住的愤懑,心里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凭什么,凭着形势比人强行吗。

陛下你不过忍让了几个人而已,这天下百姓天天都在忍,对着天忍,对着地忍,对着无数达官显贵忍,若非汉室让他们几次忍无可忍,陛下你现在或许也不用这般忍。

非要说,不过天循环而已。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第155章汉室宗亲

曹操这边的动作算不上慢, 动静也尽量控制在了一定范围之内,可事情做了就很难真的瞒天过海。

不说这里是石头都会说的国家都城所在,就说董承那么大一个人没了, 难不成是会被轻易忽略过去的事情吗。

别说他女儿现在还怀有皇嗣, 就说他本人的活跃程度,都不是一个能够被人轻易忽略的小透明。

曹操给出的名目是对方因为自己女儿有了皇嗣,故而怀有不臣之心,欲谋害天子。

这事倒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信度,但这个可信度确实不大。

尤其是在有董卓、李郭等人“珠玉在前”, 大家对于曹操如今的成分是真的颇有微词。

而这事传到袁绍那边,这但凡稍微再闹大一些,实锤一点, 简直就是妥妥的师出有名啊。

外面都会因为这件事情议论纷纷,就更不必说许昌内部了。

许多人喜欢借着“民间言语”来说事,好似一个个都是为民请命, 心怀天下。

可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百姓才不会有心思谈论这些东西, 喜爱对这些内容高谈阔论的大都是士人。

比如说孔少府的某位好友,这些日子可没少言语这些事情。

作为颇有名气的喷子(划掉)名士,自然不会错过这种“盛事”,也不会被这种“盛事”略过。

在大多都是专注喷曹操的人之中, 对方喷得颇为别具一格——他较之以往浅浅喷了几句曹操后,将更多的火力集中在了陆离身上, 喷完陆离之后,再以加倍的火力继续喷曹操。

喷个人也能喷出个一波三折来,不得不说相当有水平了。

不过对方将陆离给拽出来这倒真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而对方拽人的原因也很清奇,他不跟别人一样扯什么先帝恩惠, 反而对着陆离的“失职”喷。

毕竟按照职责划分的话,他才是守卫皇宫,护卫天子的那个,怎么有人要对天子不轨,反而被司空抓住了呢。

喷陆离是失职,喷曹操就是越职行事了。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侵官之害甚于寒”,可显着你了是吧,这要是没有猫腻,你要不是有不臣之心,哪里轮得到你一个掌管土地与土木工程的司空干这个。

喷完他们两个,祢衡也没有放过其他人,朝中不管是曹操阵营的还是刘协阵营的,又或者是两不相帮中立阵营的,几乎都或是直接被点名,或是涵盖在一群人里面,反正都被批评了个遍,主打的就是一个绝不放过。

在得罪人方面,祢衡的水平可以跟韩信的兵法水平相较一二了。

曹操对祢衡这个操作感觉就很无语,怀疑对方是不是自顾自的开辟了什么吸引明公注意力的新赛道。

该说不说的,要是你打的是这个主意,那你确实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也真的成功拉到了许多人的敌意。

有些人对于这种情况,可能会觉得我被骂了,但是其他人也被骂了,大家都被骂就相当于没人被骂,放过。

也有人是真的不在意这种嘴上功夫,你说的再叽哩哇啦,难不成还能比得上刀剑加上吗,俺们都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懒得跟你计较。

但更多的人,只会看到自己被骂了。

就算其他人也被骂了,但自己被骂了就是被骂了,跟其他人被不被骂有什么关系。

而且这种文人之间的骂战,人家都开战了,也不是什么特别越级碰瓷的无名之辈,你要是没有反应,这不就是认怂了吗。

祢衡这地图炮一开,反而帮着曹操转移了注意力,这阵营跟属性,一时之间还真的有点难猜。

别说别人猜不明白,孔融都有些猜不明白了。

他这位好友最是擅长喷人,而这份擅长不仅表现在语言输出上,还包含着输出后对于会造成的结果的明了与把控。

他可不相信对方不明白自己这得罪人的一顿喷会有怎样的后果,怎么,难道终于改变主意,准备投曹了?

孔融作为实打实的好友,可没少对着陛下跟曹操举荐祢衡。

陛下那边不确定有没有心,但就算有心似乎也有点无力。

曹操这边倒是有心也有力,别管对方是真求贤若渴还是做样子,但这个样子确实是做出来了。

可曹操那边是有心有力了,祢衡这边却并不配合。

他不仅是不配合,他是一边对着曹操那边说自己有病,见不了,一边又半点不遮掩的在许昌晃悠,好似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所谓的有病是为了拒绝曹操说出来的托词。

孔融真的时常为自家小友的小命捏着一把汗。

这次董承一死,孔融都来不及为这位同僚哀悼,眼睛半点不耽误的就看向祢衡。

这一看就知道半点没有看错,对方嘴巴一叭叭,就得罪了半个许昌。

其实真要说的话,这种事情陆离也很擅长,对方的攻击范围甚至更广,一句“人力有数,予此无彼”,直接把全天下男人都蛐蛐了一遍。

虽然大家其实都清楚自己有多少力气,但这种事情心里知道就好了,干什么要这般说出来啊,男人不能说不行你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