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宜你没事吧?”
“我没事,谢谢你们。”她笑道。
昨晚尽管王团晒出了证据,网友的评论一边倒,但同学们还是没放弃,一直在论坛里跟人争辩。
为了取信于人,班上同学都曝出了自己的名字。
因为这么多老师同学作证,还有名有姓,显得特别真实,网上的风向竟然有了转变。
很多人觉得,叶嘉宜在现实生活中能得这么多老师同学的喜爱与支持,肯定是一个品尝兼优的好学生。绝不是王团所说的那种人。
再加上家园论坛在吴芷那件事上有劣迹,就算是证据确凿,大家也觉得这件事另有蹊跷。
为表示对同学的感激,叶嘉宜直接站上讲台,给大家躹了一躬,特意点了昨晚在网上曝出姓名的那些同学,感谢了他们一通。
“咱们是同学,我们都相信你。”
“昨晚班长特意来学校,把附近几个网吧都包了场,领着我们去上网。要不然,我们有些同学就算是有心,也没那么多钱上网支持你。”有个同学很坦然地道。
这会儿网吧费用很贵,七八块钱一小时。
有些同学家境不好,一个月生活费就只有一百甚至几十元,需要去做家教或勤工俭学维持生活。
去网吧上网,对他们而言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
见叶嘉宜朝自己看来,秦蓁笑道:“我刚当上班长就遇到了这种事,当然要起到应尽的职责啊。咱们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关心叶嘉宜的心都是一样的。”
“啪啪啪”,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为秦蓁的话,为上网奋战的同学,也为昨晚取得的胜利。
这时孙强进来了,见到班上气氛极好,他很高兴,表扬了大家一通。
简单地说了两句,他对下面招招手道:“叶嘉宜、秦蓁、宋静芝,你们三人上楼叫汪国华、刘柳一声,一起去系办一趟,主任找你们。”
叶嘉宜便知道,卫扬来了。
三人跟着孙强上楼叫了人,一起去了系办公室。
路上,孙强对几人道:“热点追踪栏目组刚才打电话来,说要采访昨天的事。这会儿人应该已经到了。你们别紧张,问什么就说什么。实话实说就好。”
“热点追踪?”除了叶嘉宜,其他人都吃了一惊。
汪国华和刘柳昨晚吃过晚饭后也去网吧上网了,知道家园论坛里闹出来的事,也跟班里的同学一起支持叶嘉宜。
这会儿听到“热点追踪”来采访,两人都担忧地看向叶嘉宜。
家园论坛有证据,他们没证据。“热点追踪”的采访,会不会把叶嘉宜推到风口浪尖上?
“没事,他们有证据,咱们有证人。除了你们,还有雅茗轩茶馆的老板呢。到时候让卫扬也去那里采访采访。宋老板是第三方证人,可信度更高。”叶嘉宜道。
几人灰暗的眼眸顿时亮了起来。
几人走到系办公室附近,就见一个短发女子匆匆上楼。
叶嘉宜连忙叫住她:“陶芸。”
陶芸看到她,顿时笑了起来,挥手打了声招呼,道:“我还说一会儿到了你们系领导那里,跟他们沟通之后,再请你过来。没想到你这就到了。”
叶嘉宜给双方作了介*绍:“我获春雨文学奖那会儿,陶芸记者就采访过我,写过相关报道。昨晚她联系我,说要采访这件事,我就答应了。没想到凑到一块儿了。”
她又向陶芸解释:“刚刚孙老师去找我,说热点追踪栏目组要来采访,这会儿估计已在办公室了。所以就把我们几个一块儿叫来了。”
她面带歉意:“他们来得突然,我没来得及通知你。”
“没事。”陶芸摆手,“反正我们是文字报道,不影响。”
一行人又上了一层楼,到了系办,得知卫扬他们已来了,正在小会议室采访。
于是大家又去了小会议室,进门就看到两台摄影机对着会议桌,卫扬和朱国利相对而坐,那里一问一答,很显然采访已经开始了。
叶嘉宜只能歉意地朝陶芸笑笑:“看来你只能等他们采访完才能采访了。”
陶芸十分好说话:“没事,反正内容是一样的,我听听卫扬的采访也可以。后面我要问什么,再补充就行。这样你们不用再说两遍。”
“我去跟他们沟通一下。”孙强进去跟电视台的导播商量了两句,便将陶芸安排在了靠门的位置上。
卫扬的采访十分简单,就挨个儿将众人问了一遍,便打算转战雅茗轩茶馆。
他对着镜头解释了一句:“为了保证事件的真实性,我们是突击来访的,没跟学校和几位同学打招呼。茶馆那边,也有我们的人去守着了。”
他抬手看了一个表:“听说茶馆是九点半开门的,现在时间差不多。我们这会儿去刚刚好。”
等摄影师关了镜头,他赶紧起身跟陶芸打招呼寒暄。
“芸姐你还有什么采访的吗?”叶嘉宜问道。
陶芸摇头:“没有了。卫扬问的正是我想问的。”
“那咱这就去茶馆?”卫扬问她。
“走。”
一行人下楼,上了电视台和学校安排的两辆面包车,到茶馆时正好九点半过点,宋经理正看着店员打扫卫生。
为了追求真实性,摄影师早在下车前就把镜头开着了。
卫扬当着镜头的面跟宋经理打招呼。
他还没说出自己的来意,宋经理就指着叶嘉宜道:“哎哟,小姑娘,我正要找你呢。”
叶嘉宜一脸疑惑地走上前来。
“我刚听我们店里的服务员说,网上都在谈论你。那什么,你等会儿。”
宋经理抬头叫道:“小宽,小宽,你下来。”
一个年轻小伙子从楼上下来。
“你上次不是捣鼓那什么监控吗?说能把屋子里人在做什么拍下来。你去看看,有没有拍到昨天那男的。”
“二叔,昨天哪个男的?我又不在店里。你告诉我具体时间,我查一下。”
一听茶馆里有监控,电视台那个导播万分惊喜,连忙示意卫扬去看看。
叶嘉宜和家园论坛的事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到底孰是孰非还没个定论。
这种情况下,“热点追踪”栏目只能做采访。在没有确凿证据和有定论之前,采访是不能播出的。
没想到竟然有意外收获。
小宽叮嘱道:“上面是库房。楼梯不好走,你们小心点。”
卫扬和摄影师跟着爬了上去。
楼梯窄小,库房也不大,其他人只好在下面等着。
过了一会儿,卫扬和摄影师下来了,两人很高兴,显然有大收获。
接着卫扬又对宋经理做了一下采访,这才结束了这次拍摄。
“陶记者,抱歉。”卫扬对陶芸道,“刚才要摄影,没法让你上去。你现在上去吧,小宽还在上面。带了软盘吗?没有我这里有多余的。”
“没事。”陶芸掏出一个软盘,朝卫扬亮了一下,“我带了软盘。”
陶芸上了楼,朱国利才问卫扬:“怎么样?监控拍到了吗?”
“拍到了,很清晰。放心,如无意外,今晚播出的热点追踪将会还叶嘉宜同学一个清白。”
“节目需要制作,我们先走了。朱主任,各位,再见。”
不一会儿,陶芸出下来了。她没再继续采访,拿着软盘直接离开了。
送走他们,叶嘉宜也上去拷贝了一份。
“主任,监控的事传扬出去,让家园论坛知道了,他们怕是要做出应对之策。在今天的采访未播出时,我们还是不要外传的好。”孙强对朱国利道。
朱国利点头:“这样吧,秦蓁你们几人今天都放假,不用去上课了。卫扬不是说热点追踪今晚会播出吗?明天你们再来上学。”
秦蓁几人很高兴:“好的,主任。”
见孙强还要回学校拿软盘来拷监控,几个学生没再等他,回学校取了自行车,各自回家。
晚上,“热点追踪”栏目播出;第二天,《S市日报》第三版也用很大的篇幅报道了此事。
舆论哗然!
如果说“热点追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播道了事情的经过,是客观的呈现;那么《S市日报》作为政治性报纸,对此事就有了鲜明的立场。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市文化局局长王明晖。王局长指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得随意诽谤、污蔑他人;另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自由签订权,以欺诈等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
这句话,算是给家园论坛的命运画上了句号。
叶嘉宜看到这篇报道后,打电话给了关铎。
“这是怎么回事?陶芸为什么要这么帮我?”
如果陶芸只是本着新闻记者的嗅觉,如“热点”栏目那样,客观报道此事,她能理解。追逐新闻热点是记者的本能。
可像陶芸这样,旗帜鲜明地站在她这个小作者这边,对家园论坛这样一个全国性有名的互联网信息公司进行批判,这行为就很让人回味。
毕竟,后者是纳税大户。在它名声岌岌可危时再踩一脚,不符合市政利益。
“博东论坛知道吧?跟家园论坛是死对头。它出手了。”
这话关铎说得含糊,但叶嘉宜还是听懂了。
原来如此。
家园论坛,完蛋了!
第107章 挂掉电话,叶嘉宜坐到电脑前,进入家园论坛,就见上面只有大大的三个数
挂掉电话,叶嘉宜坐到电脑前,进入家园论坛,就见上面只有大大的三个数字:404。
她不由得站起来,对客厅里的章敏喊道:“妈,家园论坛被封了。”
章敏小跑进来,看了看网页,高兴地问道:“这网站还会再开不?”
“看他们的后台。如果后台硬,会再开,不过文化局局长发了话,网站肯定是要整顿,起码整顿个三四天,再开后流量也大不如前;如果后台不硬,那可能就彻底完蛋了。”
章敏双手合什,对空中拜了拜:“希望家园论坛永远被关闭。”
叶嘉宜被她这举动逗笑了。
这时,叶嘉宜的BP机响了起来,是孙强call她。
昨晚“热点追踪”播出,叶嘉宜不想成为校园里被关注的焦点,便向孙强请了假,今天没有去上课。
她回了个电话过去:“孙老师,有什么事吗?”
“有个自称博东论坛版主的人来办公室找你。”孙强道,“我说去教室找你,刚从办公室出来。”
“麻烦老师跟他们说我请假了,联系不上。”叶嘉宜道,“你让他把扣扣号码留下,我会跟他联系的。”
“行,明白。”
过了一会儿,孙强通过企鹅发了个扣扣号过来。
要不是怕这论坛的人去纠缠朱国利、孙强他们,叶嘉宜根本不会加这扣扣。
因此,直到第二天傍晚,叶嘉宜才加了那个扣扣。
“叶嘉宜吗?我是博东论坛版主许文跃。我们论坛是隶属于S市文化局、S市作协及其他文化类协会的官方论坛,绝对不会有欺诈的事情发生。你的小说能发表到我们论坛吗?条件可以谈。”
扣扣一通过,对面就发了一大段文字过来。
叶嘉宜打“你好”的手一顿。
她抚了抚额。
如果她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这话她就信了。
她早就查过了。
这个博东论坛,确实是与S市文化局、S市作协及其他协会联合创办的,但它有私人注资,属于半官方半民营的互联网公司。
许文跃却把它说成是“官方论坛”。
咱就说,这人间能不能有点真诚?
“不好意思啊,我现在对论坛有心理阴影,暂时不考虑在论坛发表小说。”她也不委婉了,直接拒绝。
对方又发了一大段大段文字过来,做她的思想工作,叶嘉宜主打一个“油盐不进”,拒绝得越来越干脆坚定。
许文跃没办法,只能道:“如果你改变主意,随时可以联系我。你有什么条件咱都是可以谈的。你放心,我们是官方论坛,绝对不会做出欺诈之事。”
“好的好的。”
许文跃又给了两个电话号码,这才结束了对话。
叶嘉宜关上对话框,摇了摇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她相信博东论坛既有文化局这种官方背景,又有家园论坛的事敲警钟,他们不会再在合同上做手脚,也不会使出下作手段来逼迫她发表小说。
但如果她不配合,等她大学毕业时,想像郑芳那样打算在S市文化单位谋个公职或编制,没准会受到一定的阻挠。
幸好,她早早筹备了网站,大学毕业后也不打算找工作。
上辈子她没上过一天班,靠写作就能养活自己,还活得挺滋润。
这辈子又开奶茶店、房产中介公司,又利用金手指炒股,写作上起点也比上辈子高,她没理由再去上班,受别人管束。
她打开博东论坛的网页瞅了一眼,发现论坛的访问量比原先高了两成,这两成全都奔着原创区去的。
原创区已经挂了三个帖子了,有讨论《重来》去向的,有猜它会不会发表在博东论坛的,有呼吁博东论坛站长去邀请叶蔓来此发文的。
可见《重来》的读者失去了家园论坛这个大本营,如今就跟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找不到聚集地。
博东论坛给了家园论坛一个重击,却也没能把它的流量全都引到自己这里来。
叶嘉宜瞅了一眼就把论坛关上了。
她点开了赵广博的扣扣对话框,问道:“现在已有多少本书了?”
“二十三本了。”赵广博回复得极快,“家园论坛404后,那里的十一个作者已答应来咱们网站发文了。”
他给叶嘉宜发了个大拇指表情:“老大,你是这个。”
最开始,就算马怀谷和郑芳有一定的人脉,答应来文学网发文的人也不多。
毕竟叶嘉宜在家园论坛出名了,家园论坛的访问量极大,大学生们就算再单纯也知道选家园论坛,而非一个还没上线的纯文学网站。
因此两天前能确定进驻逐梦文学网的,还只有叶嘉宜、马怀谷、郑芳、宋静芝、秦蓁及另两个学生,一共七人。
叶嘉宜早在有开网站的想法时就做准备了。前段时间她又写了一本书的开头,已存有七万字了。
她一个人有三本书进入网站。
宋静芝有一篇在杂志编辑那里没过稿但又写得还可以的,以及一篇重生文。
也就是说,两天前,逐梦文学网只有十本书可以载入,其中一本《梦今生》还是完结文。
当时赵广博愁得差点没英年早秃。
虽然叶嘉宜一再安慰说,有她的《重来》引流,等网站上线后会吸引其他作者入驻,他也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现在家园论坛404,原先在上面连载小说的作者对论坛的黑暗心有余悸,即便不把原先发表的小说转移到逐梦来,也打算到这里做个尝试。
原先打算到家园论坛发文的大学生,在论坛出事后立刻转向了逐梦。
逐梦文学网的版面一下子丰盈起来,不至于开天窗。
“广告昨天打出去,这两天虽然有不少电话打进来,但递稿过来的还不多。递过来的质量也太差,没法用。”赵广博又道。
在卫扬和陶芸来采访的头天,赵广博就按叶嘉宜的吩咐,去《S市日报》广告部买了广告。
现在才刊登一天,广告效果自然还看不出来。
就算有的作者看到了广告,也会观望一下,等网站上线了,看到网站具体是什么样子,才会下决心到逐梦来发文。
叶嘉宜在报纸上打广告,更多的还是告诉读者,有这么一个纯文学网站即将上线了。
“除你那两本外,十五篇小说我们已审过开头了,质量都不错。现在美工正给小说做封面。十号逐梦文学网一定会来个开门红。”赵广博汇报工作都要讨个好口彩。
叶嘉宜被他说笑了:“对,一定会开门红。”
周六、周日两天,叶嘉宜都呆在家里码字,同时遥控逐梦文学网的筹备事宜。
周一早上。
朱国利进了办公室,问拎着暖水瓶进来的秦蓉:“今天的报纸送来了吗?”
“送了,在你桌面上呢。”秦蓉把一个暖水瓶放到桌上,拎着另一个过来,给朱国利桌上的水杯倒上开水。
“说了我自己来。”朱国利摆手。
“顺手的事。”
朱国利道了声谢,拿起了《S市日报》,先把第一、第二版的新闻浏览一遍,再看第三版。
“咦。”他惊讶地叫了一声。
“怎么了,老朱?”俞毅飞走进办公室,好奇道,“什么大新闻,让你这么惊讶?”
“你们看。”朱国利把报纸摊开放到桌上,指着一处广告,“叶蔓《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入驻逐梦文学网。”
“什么?”
两人都凑过去看。
逐梦文学网的广告,周五他们就看到了。
作为中文系办公室领导和职工,前几天又出了叶嘉宜的事,他们对这种纯文学网站还是很支持的,当时还议论了一下逐梦网站和叶嘉宜的事。
没想到今天就看到叶嘉宜入驻逐梦文学网。
“她跟这网站签了合同吗?”朱国利现在最关心这个问题。
“我打电话给孙强,看他知不知道。”
孙强接到电话倒是很淡定:“昨晚叶嘉宜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了。她说逐梦文学网一次给她五千元钱,邀请她入驻网站,但并不要求她签合同。她来去自由,也不存在版权被黑的事。”
朱国利放下心来:“那就好,那就好。”
话筒漏音,孙强的话,俞毅飞和秦蓉都听到了。
俞毅飞道:“还是会写小说好啊。叶嘉宜同学这一下子就赚了我半年的工资。”
朱国利瞪他一眼:“你不说写小说有多耗费心血。”
“是是是,我说错话了。”俞毅飞举手作投降状。
秦蓉的注意力却被广告内容所吸引了。
这广告内容她周五就看到了,当时也就感慨一声,没多想。
可现在知道叶嘉宜的小说入驻网站,还获得了五千元入驻费,她不由得把内容再仔细看了一遍。
“读者可以打赏,可以花钱催更。叶嘉宜的小说那么火,读者一人打赏两毛钱,那她一个月的收入岂不是很可观?”她想。
“逐梦文学网今天上线啊?这里有网址,我进去看看。”
她走到学校刚添置的电脑前,输入网址,进了网站。
朱国利和俞毅飞也凑了过来。
网页跳转,看着清新雅致的页面,三人顿觉眼前一亮。
“呀,这网站好,看着舒服。不像那些论坛,花里胡哨的,看着就让人眼晕。”朱国利感慨道。
“哟,叶嘉宜的小说就在最显眼的位置,还做了封面。”
俞毅飞也感觉很新奇:“你看,这是目录,一章章的,这样看就方便多了,我这种不会用电脑的人都能找到想看的章节。”
当初他想看看叶嘉宜的小说为什么那么火,找了个电脑进了家园论坛。
结果好家伙,他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帖子,结果看了一章就找不到下一章了,翻了半小时都是网友的帖子。
还是打电话去请教计算机系的老师,他才知道要点“只看楼主”,才终于找到想看的章节。
之后他对去论坛看小说就心有余悸。
秦蓉顺着俞毅飞指的章节点进去,《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第一章内容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好,太好了。这页面实在是清爽,看着太舒服了。”朱国利对这页面爱得不行。
他又指挥:“小秦你退出去。我刚才好像看到有几本男性角色的书。”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觉得写得非常好。但令他遗憾的就是这书的主角是女性,这让他不怎么有代入感。
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他还是喜欢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
秦蓉退出页面,“逐梦文学网”的主页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
三人这才发现,这个网站分成了两个部分,左边是男频,右边是女频。
两边小说封面上的主角性别不一样,书名也同样显示出性别差异。
“这是写特种兵的?我看看。”朱国利就想让秦蓉让位置。
第108章 秦蓉是年轻人,又是下级,主任都发话了,她自然是要起身让位的……
秦蓉是年轻人,又是下级,主任都发话了,她自然是要起身让位的。
但仗着朱国利好说话,她壮着胆子拖延了一下:“主任你先等一下,我看看《重来》有没有新的内容。”
她鼠标迅速往下拉。
“呀,有,有三章呢,太好了。”高兴之下,她直接就点了进去,想快速扫一眼再让位。
结果网页上跳出一个弹窗,要求她完成注册后才能阅读这一章。
“这……怎么还有这一操作?”三人愣了一下。
“看看特种兵那本。”朱国利叫道。
秦蓉叉掉弹窗,退出《重来》页面,点进《我是退伍特种兵》那本书。
三人就发现,这本书跟《重来》一样,前五章是可以随意阅读的,到第六章的时候,就会弹出弹窗,要求你完成注册后才能继续阅读。
这个注册也十分简单,就是填写“昵称”“密码”两个内容。
朱国利道:“你给我注册一下,昵称就是‘老朱’,密码是123456。”
秦蓉给他注册,页面就跳转到了读者后台,显示他的收藏夹里收藏了《我是退伍特种兵》这本书。
而网站右上角也出现了“老朱”这个账号信息。
“哎呀,这个网站好。”朱国利很高兴,“以后我就不怕找不着我要看的书了。”
秦蓉也觉得好。
但问题是,这台电脑得是一个人专用。否则每次要看书,不得先退出朱主任的账号,登录她的账号吗?
她道:“主任,咱们办公室是不是得再添两台电脑?别的不说,你跟俞主任起码得一人一台专用新电脑吧?”
朱国利想了想:“有道理。”转头问俞毅飞,“老俞你觉得呢?”
“我觉得可以。”俞毅飞道,“前两天我还在《人m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二十一世纪是电子技术时代。还有几个月就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咱们还没到退休年纪,可得紧跟时代步伐才行。”
“成,一会儿给后勤批条子,咱们办公室添置两台电脑。”
朱国利说完,又不放心地叮嘱秦蓉:“小秦你记得把这个逐梦文学网的地址记好,到时候我跟老俞的新电脑来,你可别找不到网页。”
秦蓉连忙道:“行,我现在就放收藏夹里。”
这番对话,发生在很多单位的办公室里。
原先家园论坛看过《重来》的网友且不说了,因为叶嘉宜这段时间频频上“热点追踪”栏目,S市看了这节目的市民,对她的小说未免产生兴趣。
这会儿看到报纸上登的广告,上面有网页地址,办公室安装了电脑的都忍不住点进去一探究竟。
这么一看,总有一些人被网站的书吸引,将网页放到收藏夹里。
“赵总,网站点击量一下子猛增啊,看来日报上的广告起作用了,广告效应还很明显。”
铎鸣公司的技术人员小唐看着后台的点击量,赶紧给赵广博报喜。
“看看排行榜的情况。”赵广博道。
排行榜昨天就做个测试,是完全可以根据点击来排序的。但赵广博还是想看看实时情况。
等忙完这一阵,他打算做个书测,看看什么样的封面和书名更能吸引读者。
这是叶嘉宜给他的网站内容规划里的。
之前赵广博接手奶茶店,当时奶茶店已是成熟的连锁店模式了,复制黏贴即可。他只需要培训、培养员工,处理一些琐事。
现在在叶嘉宜的指挥下开创这么大个网站,事情千头万绪,他这段时间一天只睡五小时,就怕把事情搞砸了。
这个网站,与其说是他在创办,不如说是叶嘉宜创办。
网站的各种设计规划方案,都是叶嘉宜那里拿出来的。他只需要统筹规划,照着方案执行。
叶嘉宜那边又借着冒名顶替风波,演那么大场戏,抓住各种时机给网站做宣传,搞流量。
要是这样,他这边还要掉链子,他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所以各种细节他都得盯着。
“女频这边,无论是点击排行榜,还是收藏排行榜,第一名都是《重来》,断层式碾压。”小唐道。
这不奇怪,《重来》本来就自带流量,还在报纸上打那么大个广告,一进网页,最醒目的就是这本书的推荐位。
“从《重来》的收藏数与网站的注册数来看,网站大部分的流量都是由它引来的。”
赵广博点点头。
“男频这边,点击量最高的就是《我是退伍特种兵》,书的点击量都跟推荐位紧密相关。”
赵广博看男频几本书的点击率,最高点击是43,最末的四本点击率为0。
现在是八点二十,上班的人看到报纸,点进网站,然后再点击推荐位上的书,需要时间。
这点时间,男频点击有43,已很不错了。不是所有人都有电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时候摸鱼的。
“赵总,几个论坛的帖子我们都回复了,有些网站反应迅速,帖子很快被删了。”一个小姑娘进来汇报道。
她叫江珊,是赵广博从人才交流市场招来的,大专毕业生,是网站论坛管理者。
论坛没人发言,她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各论坛回帖,让四处寻找《重来》的网友到逐梦文学网来。
“删了就不要再回复了。”赵广博道,“免得引起反感和针对。”
虽然江珊是披着马甲进去的,但技术人员查IP地址,还是很容易查到是他们网站的人去打的广告。
叶嘉宜告诉过他,逐梦文学网是靠口碑引来流量、留存网友的,没必要使些小手段,引得别的网站反感。
他们打的是长期战役,只有做好内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张主任早,李姐早。”
王良走进办公室,放下包,给自己泡了一杯茶,这才坐下来,慢慢吃着从外面打包来的包子。
他在事业单位上班,工作十分清闲,氛围轻松。大家只要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即可,早点晚点上下班也不是那么要紧。
“王良,我记得你很喜欢这本小说,前两天还说这作者不写了。”李姐递给王良一张报纸,“你看看是不是这本。”
王良接过报纸。
李姐是把报纸翻到第三版递过来的,王良一眼就看到了《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几个字。
他当即眼睛一亮。
“逐梦文学网?”他皱了一下眉,包子也没吃,直接坐到电脑前开了机。
他们单位去年就给每个人配了电脑。他以前在家园论坛看小说,都是在办公室里摸鱼时看的。平时没少上班时间到论坛里灌水。
趁着电脑开机的功夫,他把包子三口两口吃完,照着报纸上的网址输入进去,逐梦文学梦就呈现在他面前。
看到清新雅致、简洁明快的网页,他很想跟人分享一下他的喜欢。可抬头看了一眼,他漾起的笑意又敛了回去。
李主任爱看报,李姐爱打毛衣,都不喜欢看小说。
这个上午十点前,他都在看小说中度过。
一早上就有这么大个惊喜,王良本来是不想做事的,但逐梦文学网站除了《梦今生》是完结文,其他所有的小说都只是写了个开头,都是看了一会儿就看完了。
这些书里,王良最喜欢的还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第二喜欢的是男频一本武侠小说。
无奈这本小说只更新了一万字,王良刚看上瘾,它就没了。
“如果你喜欢,可以打赏作者;如果你希望更多更新,可以投催更票。”
看着章末出现的页面,王良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叉掉了,没打赏也没催更。
倒不是他小气,他是不放心把银行卡跟这个网站绑定。谁知道这网站安不安全呢?
可等他忙了大半天工作,到下午下班前上网看有没有更新时,他就发现《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主页上被投了许多打赏和催更。
他不由笑了起来:“这些网友竟然来真的呀?”
以前每天在《重来》帖子里喊“快更快更”的人里就有他。
看别人喊“我有钱,投二十元作者能再更一章吗”,他也跟着喊过。
现在这个网站有打赏和催更功能,可算能体现这群有钱人的愿望了。
逐梦文学网是一元兑换一百个逐梦币,打赏的道具从一万逐梦币到一逐梦币不等。
看看还有半小时才到下班时间,办公室李姐已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了,王良也没急着走,拿了个计算器,给《重来》得到的打赏做了个统计。
最后统计的打赏数是1276个逐梦币,兑换成人民币是12.76元。
而催更,有人投了个十元催更票,有人投了五元催更票。叶蔓要更新一万字才能拿到这十五元钱。
“这网站有意思。”王良一笑,关了电脑,下班回家。
回到家里,妻子一边摘菜一边念叨:“肉价又涨价了,囡囡的补课费也涨了。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再这样下去,咱们都得喝西北风了。”
她把菜盆往王良面前咣当一放:“钟鸿文停薪留职下海去了,我说老公,你有没有下海赚大钱的想法?”
她指着屋子:“你看看,囡囡一天天大了,总不能成大姑娘还跟咱们一个床上睡吧?单位的破房子,我住得真是够够的了。”
夫妻俩都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作是清闲,工资却十分有限。单位分的宿舍不足十平米,住着一家三口。做饭在走廊,用的是公厕。
关于停薪留职下海的事,夫妻俩讨论过很多次。但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做生意的本钱,就算下海,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想起下班前统计的叶蔓得的打赏,王良心里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如果我也能写小说,哪怕一天能有十几二十块钱的收入,也快赶上工资收入了吧?
反正上班也清闲,与其喝茶看报,不如试试写小说?逐梦文学网上有几本小说水平一般。王良觉得,他试一试,没准也能成?
第109章 想起逐梦文学网在网页出了告示,要招聘编辑。他对妻子……
想起逐梦文学网在网页出了告示,要招聘编辑。
他对妻子道:“兰诗,逐梦文学网的网站你今天看到了吗?那里招聘编辑。”
他看了门外一眼,低声问道:“你要不要去试试?”
梁兰诗所在的S市某图片社是宣传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但近两年被市场所冲击,业务逐渐减少。
梁兰诗是事业编制,虽有工资可领,但比起王良来,更加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梁兰诗是名牌大学中文专业毕业,跟王良是大学同学。夫妻俩志同道合,她也是《重来》的忠实读者。
听到这话,她诧异地看向丈夫:“你想让我停薪留职?”
“你联系逐梦文学网试试,看能不能做个兼职编辑。以你的能力和资质,逐梦这个新开的小网站,还不一定能聘请得到你这样的人。”
梁兰诗不由心动。
“那吃过饭后我把囡囡送到王大妈家,咱们去网吧看看?”
王良点头,又把自己想写小说的事跟梁兰诗说了。
“我看行,反正试试又不损失什么。如果能有一定收入,不比停薪留职强?”
梁兰诗也明白,不是所有人下海都能赚到钱的。两人工资不多,至少稳定。出去经商,要冒的风险就大了。
逐梦文学网打了广告,有了《重来》小说及话题的引流,喜欢小说的人渐渐聚集在了逐梦文学网,逐梦文学网的注册量大增。
而如王良这样为经济写小说的,为理想而写小说的,也不再往鱼龙混杂的论坛去了。纯文学网站,才是他们的归属。
“头儿,今天向编辑投稿的有十五个。”赵广博高兴地在扣扣上向叶嘉宜汇报工作。
“有应聘做编辑的吗?”
“有,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呢。”
赵广博传了个文档过来。
叶嘉宜打开一看,是应聘编辑的人,一共八个。
五个应届毕业生中,马怀谷的同班同学就有三个。
另外三人,一个普通大学本科生,毕业两年,想换份工作;一个在县中学当老师,发表过两首诗歌,一篇小说;还有一个,则是市某图片社文字编辑,谋的是兼职。
“组织一次面试吧。”叶嘉宜道,“面试方式一会儿我发给你。面试完你把资料整理好交给我,我确定用谁后,你再通知他们来上班。”
扣扣那头,赵广博感觉奇怪。
叶嘉宜一向很舍得放权。筹建网站这么大个事儿,她就心大地放手让他这个门外汉干。
怎么这次要亲自监督人员聘用问题呢?
不过他没问,答应一声,就按着吩咐去安排。
为了照顾那个县中学的老师,面试安排在周六下午。
面试第一项就是筛选稿件。
上线一周,逐梦文学网仍然十分缺稿件,但不是所有的投稿都能发表的。
所有稿件需经男频、女频编辑审稿投票,三人需获得两票,作者后台申请方能通过,通过后才能上传小说。
叶嘉宜给出的过稿原*则,就是宁缺勿滥。
那种三观不正,语言不畅,情节颠三倒四的小说,是绝对不能出现在逐梦文学网的。
而水平高的作品,可获得网站的大力推荐。
这需要编辑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好坏甄别能力。
应聘的几人直接在电脑上看word文档,并在电脑上给出“过稿”或“不过稿”的结论,以及写出相应的评语。
第二关就是网站的工作人员扮演某一份投稿的作者,通过扣扣跟应聘者交流。
面试完毕,赵广博把文档整理好,发给了叶嘉宜。
“这五人通过,你通知他们周一来上班。”
八人面试,赵广博有自己的判断。可看叶嘉宜给出的名单,跟他的有两个不符。
他问道:“为什么吕福江和梁兰诗不要呢?”
叶嘉宜不答反问:“郑芳找到工作要离开逐梦了,你打算提拔谁来做女频主编?”
“蒙甜。”
“行,你先跟马怀谷和蒙甜签聘用合同。等签好后,带他俩来我家,咱们四人开个会。”
逐梦文学网前段时间没建起,马怀谷等人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留在这里工作;网站也不确定他们的品行和工作能力怎么样。双方属于暂时聘用阶段,并没有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现在网站建好,马怀谷等人决定留下,那就要好好把合同给签了。
至于新聘用的五位,得先经过试用期,才能签合同。
叶嘉宜又道:“郑芳这段时间帮了咱们。如果她想兼职,就暂时让她兼职。待遇按工作量算。”
郑芳去了一个初中当老师,不过暂时没有编制。
“好。”
两天后,赵广博让马怀谷、蒙甜把合同签好,领着他们到了叶嘉宜家里。
“你……嘉宜?”看到叶嘉宜,两人十分诧异,转头疑惑地看了赵广博一眼。
“介绍一下,这是逐梦文学网的老板叶嘉宜。”赵广博道,“另外,她还是嘉禾奶茶店和嘉禾房产中介公司的老板。”
两人嘴巴微张,瞪大眼睛回不过神来。
“坐。”叶嘉宜笑道,“今天叫你们来,是因为你们决定扎根在逐梦,咱们成为了一个战壕的战友。”
“逐梦文学网的创办理念与方案都出自我手。因为赵广博还管理着嘉禾奶茶连锁店,以后逐梦文学网的人事与跟铎鸣公司的合同由他负责;内容这一块,由我制定大方向,两位执行。”
马怀谷和蒙甜赶紧收敛心神,一肃表情:“是。”
“逐梦上线一周了,二位应该也明白,咱们网站最核心的是内容,而掌控内容的是编辑。编辑不光要筛选稿件,还要培养作者,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促使作者稳定更新、好好完结作品。”
叶嘉宜说着,看向赵广博:“你不是问我,为什么不聘用吕福江和梁兰诗吗?”
“编辑是要跟作者沟通的,要情绪稳定,擅于与人沟通交流。吕福江自诩写作水平高,清高,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作者,情商低,说话难听,不适合当编辑。”
“梁兰诗谋的是兼职。网站已经度过了最缺人的难关,咱们要培养有水平有能力的专职编辑。所以,她不适合。”
她看向马怀谷和蒙甜:“等新聘的人员入职后,我会请南城出版社的编辑给所有编辑作培训。但网络文学和现实文学是不一样的,一会儿咱们聊聊,你俩搞明白这个问题,再去给编辑们开个讲座,别让他们把方向走偏。”
南城出版社的编辑的文学鉴赏能力固然高,但网文与实体出版是有区别的。
叶嘉宜担心出版社编辑把网站编辑带到沟里,审稿标准出现偏差。
所以她要先把这两位主编按照自己的标准培养出来,再让他们带一带普通责编。
赵广博听闻可以把内容这块交出去,忍不住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要知道他作为写作门外汉,高中学历者,这段时间压力有多大。
公司的行政管理他驾轻就熟,内容不用他管,他就能分出精力管理奶茶店了。
奶茶店,才是他的兴趣所在。
蒙甜原先也是福旦大学文学社的,被马怀谷和郑芳拉进来,一起为逐梦文学网的创建打拼。女频的事,都是她跟郑芳一起商量着办的。
她对郑芳主管的那一摊子事一点儿不陌生,接管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于网站的未来,她想得没那么多。
马怀谷就不同了。或许是一开始他就是个管理者,又或许是个人能力问题,他网站的一些问题,就想得比较深。
“叶……”他张嘴想称呼叶嘉宜,可叫了一个字就卡了壳,转头去看赵广博。
他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叶嘉宜。反正“学妹”二字,他是怎么都叫不出口的。
“你叫她头儿吧。”赵广博道,“我们都这么喊她。”
原先他和何权都叫叶嘉宜“老板”,后来叶嘉宜嫌不好听,就改成了“老大”,叶嘉宜又觉得像是黑涉会老大。
上下级的威严还是要的,叫“嘉宜”不合适,最后叶嘉宜让他们都叫“头儿”。
“头儿。”马怀谷对这个称呼很不习惯,“咱们网站跟铎鸣公司合作,每年要付他们一大笔费用吧?现在又招这么多编辑,每月的工资、奖金又是一笔开支。”
“网站的小说是免费的,那么我想问,咱们网站以什么盈利?如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你奶茶店和中介公司再赚钱,也不能永远填这窟窿吧?网站以后会像论坛一样,靠出卖广告位来赚钱吗?”
听到这话,叶嘉宜欣喜万分,赵广博眼里更是迸发出喜悦的光芒。
马怀谷能考虑这些问题,就有了做总经理的潜质啊。
“逐梦文学网的规划,我分两步走。第一步,把喜爱文学的人都聚集到逐梦文学网来。第二步,在网站实行阅读收费制度。”
“收费?”
“对。免费几万字,要继续看下去,就要付费。买实体小说要钱,买报刊杂志要钱,为什么咱们网站的小说要免费给人看呢?作者为了写小说付出大量的时间、心血,为什么不能获得报酬?为爱发电谁也没法持久。”
马怀谷忍不住一拍大腿:“对,我就是这样想的。作者写文辛苦,应该获得报酬。”
作为一个写作者,他对于写作的辛苦深有体会。这段时间成了主编,他就一直在想,他要怎样才能让那些作者来逐梦文学网发表小说,并且勤快更新,好好完结,并且写完一本又写一本?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予一定的报酬。
像家园论坛那样付月薪是不行的。不同的作者,水平差异极大;即便同一个作者,懈怠后的小说质量跟前期就大不相同。
这段时间他想了很多很多。
他就没想到应该向读者收费!
“这可行吗?读者会不会跑?”他担忧道。
“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我们用稿费吸引优秀的作者,优秀的作者会帮我们留住愿意付费的读者。”
第110章 这话犹如醍醐灌顶,让马怀谷和蒙甜眼前豁然开朗。“……
这话犹如醍醐灌顶,让马怀谷和蒙甜眼前豁然开朗。
“但在收费制度出来前,咱们也不能一直亏钱办网站。网站不是有打赏和催更制度吗?你们接下来先培训编辑,再让编辑与作者交流。”
“如果作者愿意与网站签约,网站会对他们进行写作上的培训与指导,并大力推荐其作品。但同时,他们获得的打赏与催更,一半收入归网站;经网站版权推荐获得版权收益的,网站也将获一半收益。”
“这是自愿原则。如不愿签约,打赏、催更、版权收益全归作者。但同时,除了自然排行榜单,网站不会给予作品任何推荐。”
她转向赵广博:“你跟铎鸣公司技术人员说,让他们严把技术关,一旦有作品刷点击、收藏数据,一律下架。关于这个问题,让他们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
三人听到这话表情一肃,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越发佩服叶嘉宜的高瞻远瞩。
“广博你有事去忙吧,我跟师兄师姐再聊聊文学内容上的事。”
“好,那我先走了。”
等赵广博离开,马怀谷道:“不敢再当师兄师姐的称呼,你直称我们的名字就好。”
叶嘉宜摆摆手:“接下来我跟你们说的话,希望你们做好笔记,并且理解透彻。你们吃透了,就得去给编辑们做培训。”
马怀谷和蒙甜连忙掏出笔记本,再不纠结称呼这种小事。
接下来叶嘉宜就给两人好好上了一课,告诉他们什么是网络文学,与现实文学有何不同。
她告诉他们,网络文学该如何去拓宽题材,何谓黄金三章,何谓代入感,何谓爽感,节奏如何把控,什么样的人物受欢迎。
后世不乏文笔一般,但节奏感、爽感把控得好而大爆的作品。
反之,一味的卖弄文笔,情节拖沓,没有爽感,这样的作品注定扑街。
叶嘉宜手上就有给编辑们审稿的那十五部作品。
她逐一分析,马怀谷和蒙甜如醍醐灌顶,大受裨益也大为震撼。
“难怪学妹你能写出《重来》这样受欢迎的作品,原来对写作有如此深刻的见解。”马怀谷满是星星眼,连称呼问题都忘记了。
这一刻,他对叶嘉宜完完全全心悦臣服了。
蒙甜作为女生,本就十分佩服叶嘉宜。此时听君一席话,她对叶嘉宜已经到了崇拜的地步。
学妹太厉害了。
明明那么小,才上大一,怎么就对网络文学、写作技巧有那么深刻的认知呢?
看到两双星星眼,叶嘉宜汗颜。
这些都是后世许多网络文学大佬传授的经验,网站编辑写出来的总结帖。她不过是照搬,并不是她自己领悟出来的东西。
但这话她不能说,只能默默接受了两人的敬服。
马怀谷前面那一问,让蒙甜有了一种危机感。
莫名的胜负欲,让她忍不住举手发言:“那本《霸道总裁爱上我》,是不是就如你所说的,无论是人物性格、情节把控、节奏爽感都极好,是一篇优秀之作?”
她是女频编辑,这一周来一直关注和分析网站那几本女频小说。
《重来》和《梦今生》不必说了,其中一篇《霸道总裁爱上我》竟然在这短短一周内脱颖而出,点击、收藏、评论都比其他作品高出一大截。
这篇小说题材怎么说呢,跟实体出版社要求的现实主义题材完全相反,题材俗套,充满着中二气息的幻想。
但它仍然是一篇十分优秀的小说。
原先蒙甜只觉得这部作品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幽默,连反派小人物都充满了满满的黑色幽默感。
现在听叶嘉宜这么说,她就意识到,这不正是代入感强、节奏感强,爽感满满的小说吗?
试问哪个女孩子不想成为灰姑娘,被霸道总裁深深爱上,成为人生赢家呢?
叶嘉宜不由笑了起来:“这本小说,是我写的。”
“什么?”
两人大吃一惊。
要知道叶嘉宜可是春雨文学奖获得者。她获奖的作品被老师当成范文分析,说她的小说深刻剖析了某些现实问题和人性的阴暗面。
即便是《梦今生》和《重来》这两部网络小说,也是严肃的正剧,里面对现实问题的反应,人性的剖析也是十分深刻的。
具有深邃思想的师妹,怎么写出了《霸道总裁爱上我》这样的作品?
看到两人不敢置信的表情,叶嘉宜不由失笑。
“生活有眼泪也有欢笑,有严肃也有轻松。别看《霸总》这篇作品有点中二,但它在女性文学市场是有广阔前景的。”
叶嘉宜不会允许逐梦文学网女频以后被霸总文学和娇妻文学所霸占,但她允许百花齐放。
霸总文学在后世,吸引了多少初高中小女生,又养活了多少女频网站啊。
明知道这一题材受欢迎,她不可能不拿出来吸引读者。
但她会将它控制在一个范围里。她的文学网站,题材要有多样化,主题可以轻松,也可以严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并不打算把我是这篇小说作者的消息公布出去,你俩知道就行。这本书篇幅只有十五万字。在打赏和版权收益上,你们可以拿它来作示范。”
“只要作者看到有人实实在在赚了钱,才会投入进来。《梦今生》《重来》太特殊,不在此列,没有示范作用。”
叶嘉宜拿出一个名单,递了过去:“这是S市出版社名单。你们要跟他们取得联系,并跟一些编辑维持好关系。一旦网站有好作品,你们就可以向出版社进行推荐。”
马怀谷接过名单,看了一眼,递给蒙甜。
他眼眸发亮的看着叶嘉宜。
如果说,他当初选择留在逐梦文学网,是因为他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又觉得逐梦文学网草创阶段能让他施展自己的抱负,锻炼自己的能力。另外赵广博这个经理也算是一个好领导,不会不懂装懂,指手划脚。
他对逐梦文学网的发展是心存疑虑的。
他觉得,这个网站很有可能昙花一现,不久就会倒闭。
但今天见了叶嘉宜一面,让他对逐梦文学网充满了信心,也明确知道网站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了。
有叶嘉宜这样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者,逐梦文学网一定会被打造成一个理想的文学世界,他也能在此勾画自己的事业蓝图。
过了不久,马怀谷升任逐梦文学网副经理,一年后升任逐梦文学网经理。
蒙甜一年后升任逐梦文学网副经理,执掌女频。
一年后逐梦实行收费制度,两人作为高管,都获得了网站股份。
因为对叶嘉宜的信服,他们一直遵照叶嘉宜指明的方向前进。即便心有疑惑,也会虚心请教,并再一次被叶嘉宜折服。
即便有网站高薪聘请,他们也没有动摇半分,一直在逐梦兢兢业业地工作。
因为他俩不折不扣的执行叶嘉宜制定的规划,逐梦文学网一直朝着叶嘉宜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此后二十年,逐梦文学网一直是网络文学的领军者。
当然,此是后话了。
第二天叶嘉宜去上学,宋静芝凑到她耳边小声道:“你知道吗?我爸也去逐梦文学网写小说了。”
叶嘉宜吃了一惊:“为啥?”
像宋知润这种知名作家,作品才有个构思,出版社编辑就盯着了吧?
他又不是没有发表小说的平台,为什么要去网上发表小说?
宋静芝脸上满是得意:“我不是在逐梦写了一篇小说吗?我会看到点击,会看到收藏,会看到读者给我的反馈,甚至连错别字都有人替我挑出来。”
“我爸写这么多年小说,一直很遗憾没能面对面跟读者交流。”
有些读者喜欢某部小说,会写信到出版社,出版社编辑再把读者来信转交到作者手上。
但这些信件大多是溢美之词。
就算有人提意见,小说都出版了,也不可能修改。
可宋静芝这篇小说,让宋知润看到了网络文学的长处。
作品发表上去,下一秒,读者就能做出反馈。
写得好的,读者会表扬,甚至投打赏,作者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对写作充满干劲,恨不得晚上不睡觉,怒码几万字。
写得不好的,读者会指出,错别字都给你挑出来。
只要不是玻璃心,怀着虚心接受的心去改变,作者的写作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所以宋知润忍不住也去网上写了一篇。
除此之外,他还在课堂上大力鼓励学生去网上发表小说。
因为门槛低,只要不是写得太烂,作品就能出现在读者面前。
好与不好,自有读者评说。
反正用的是笔名,就算写得不好,身边人也不会嘲笑你,不会社死。
这不比写了篇小说,投稿被退稿,又怕被身边人看到,只能捂着当成废稿处理来得好吗?
全国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何其多?报刊杂志位置太有限,在报刊杂志上刊登不了,大家就纷纷把作品发表在逐梦文学网上。
爱看小说的也不去鱼龙混杂的论坛了。他们只蹲逐梦文学网。
逐梦文学网,肉眼可见的繁荣昌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