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第101章 雅茗轩的宋经理正给客人沏茶。看到叶嘉宜带着一行人进来,他装……

雅茗轩的宋经理正给客人沏茶。

看到叶嘉宜带着一行人进来,他装作不认识的样子,也不起身,只出声招呼道:“各位是想买茶还是喝茶?要不要先坐下来尝一尝?”

“不了不了。”

郑浩自认为是他请叶嘉宜来的,主动权在他手上,不等叶嘉宜出声,他就抢先应道:“我们想谈点事情,你这里有包厢吗?”

“有的。”

宋经理站起身来,朝右前方示意了一下:“径山没人。”

他歉意地对面前的客人道:“赵先生你先坐会儿,我给客人沏壶茶。

赵兴邦笑道:“宋老板请便。”

茶馆不大,就一个大厅,外加上三个包厢,装修倒是很雅致。

三个包厢分别取名径山、碧云、惠明。

惠明的门是关着的;碧云的门没关实,隐隐听到一个小姑娘在说话,但因隔音很好,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

郑浩对这环境感觉还算满意:“叶小姐,诸位,请。”

一行人进去坐下,宋经理拿了茶单进来:“各位喝什么茶?”

郑浩又不是真来喝茶的。

他直接道:“上一壶中档价位的碧螺春,来两碟茶点。一会儿给我开个票。”

宋经理停了一下,见没人补充,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没一会儿,茶送了上来,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也跟着汪国华进了门。

“这是我们网站原创版主王团。”郑浩作介绍。

他又对王团道:“这位就是叶嘉宜小姐,其他的是她的同学。”

王团来的路上就套了汪国华的话,奈何汪国华虽是还没出校门的学生,却一直是班长,还是学校学生会的成员,心智成熟,那是一点话风都没露。

但王团知道了跟叶嘉宜来的,加汪国华一起一共五位同学。

他心里很是不悦,架子便摆得足足的,矜持地跟叶嘉宜点了点头,就坐到了主位上。

“叶小姐真是大忙人啊,我们在后台发的私信,一直等不到叶小姐回复。”他掌握着说话的节奏。

叶嘉宜却不按他的节奏走:“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我妈还等我回家吃饭呢。再耽误一会儿,她怕是要出来找人了。”

王团脸色沉了沉。

不过当领导的,终是有些城府。

他敛去不悦,单刀直入:“那我就直说了。”

他看着叶嘉宜:“我想问问,叶小姐看到我们站长在后台给你发的私信吗?我们网站,愿意以三千块一一个月的月薪,跟叶小姐签订固定撰稿合同。”

不要说汪国华和刘柳,就是宋静芝都倒吸了一口凉风。

至于秦蓁,她家境优越,对这个数字倒不觉得有什么。

王团继续道:“你现在才大一,还有三年在校时间。虽说我们对于固定撰稿人在更新字数上有一定的要求,却也不耽误你上课。你只需要在课余时间写作,每个月更新够一定字数,就能拿到三千月报酬。”

他笑了一下:“叶小姐应该了解现在的薪资标准吧?像你们福旦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哪怕去一些大企业,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是六七百块钱。”

“如果叶小姐看了后台私信就应该知道,我们最开始给你开的是一千元月薪,是出了吴芷这个事后,我们站长觉得网站也有一定的责任,为表歉意,就把一千元提到了三千元。”

“我们一向觉得,说得再好都不如做得好。我们就算在论坛里给你道一万声的歉,都不如在行动上表达这份歉意。”

他嘴角一勾,露出些微笑意:“不知叶小姐对于我们的诚意是否满意?”

他看向其他几人:“我想你的同学对于你这份报酬丰厚的工作,应该也是羡慕的吧?”

他朝汪国华一笑:“几位都是福旦中文系的高才生,也欢迎到我们网站来发表小说。只要小说有一定的热度,我们也可以跟你们签订撰稿合同。”

这话不说汪国华和刘柳这两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就是宋静芝这位教授的女儿,听了也未免心动。

但相处差不多一年了,宋静芝对叶嘉宜的性格不说了解个十成十,也有七八分。

三千块钱月薪固然不少,但叶嘉宜不为所动,其中必然有其不妥之处。

再者,这家园论坛行事作风很有问题,他们会那么好心给这么高薪?

所以宋静芝没有说话。

汪国华和刘柳作为福旦大学学生会成员,智商、情商都不低。

这位王版主和那叫郑浩的,今天就是冲着叶嘉宜来的。他们能跟着来看个热闹,那已是走运了。王版主说这话怕也是将叶嘉宜一军,他们可不能拖叶嘉宜的后腿。

他们只是礼貌地笑了笑,默然不语。

王团本以为说出“三千元月薪”这几个字,就会受到这些人的奉承,接收到一堆的马屁。

结果室内一阵沉默。

这就十分尴尬了。

他心里越发不悦,看向叶嘉宜:“叶小姐,你有什么想法,直说就好。”

叶嘉宜笑了笑:“三千块钱月薪,不能嘴上说啊。合同呢?”

秦蓁诧异地望向叶嘉宜。

叶嘉宜低下头去,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喝着。

雨前碧螺春,即便不是头采,味道也十分正宗。

虽说叶嘉宜没有一口拒绝,反而让拿合同,但这节奏不是王团想要的。

怎么什么都没谈,就到拿合同的环节了呢?

“叶小姐答应成为我们的固定撰稿人了?”他故作惊喜地问道。

叶嘉宜摇头:“我要看过合同才知道。”

王团凝视着她,想知道这个小姑娘是怎么想的。

结果叶嘉宜半点情绪都不显露,一脸陶醉地品尝着茶水,并且还叫了一声:“老板。”

宋经理闻声进来:“客人,你叫我?”

“这茶多少钱一斤?”

“二百。”

“给我称二两,可以吗?”

“当然可以。”宋经理道,“你要过来看称吗?我给你打包好。”

眼看着叶嘉宜要起身去买茶了,王团赶紧开口道:“叶小姐,你不是说太晚了吗?咱们先谈正事吧。”

叶嘉宜只得对宋经理道:“我不看称了,你帮我包好就行。”

“好嘞。”

王团看叶嘉宜这表现,就知道她不是个善茬。昨晚的断更这人绝对是故意的,就等着他们今天上门,好拿捏他们。

他犹不甘心,对叶嘉宜道:“因为不知道你的意向,合同我们没打出来。你如果有意愿,明天去公司签合同,行吗?”

叶嘉宜摇头:“那算了。你们既找上门来,合同都没带,可见没有诚意。我一个年轻姑娘,跑到陌生地方去见陌生人,不安全。这事要不还是算了吧。”

她站起身来:“多谢王版主请喝茶,我们就不打扰了。”

王团看了郑浩一眼。

郑浩连忙道:“先等等。”

他手忙脚乱地从包里拿出一迭纸,递给叶嘉宜,又对王团笑道:“王哥,我直接把合同打印好了,没来得及跟你报备。”

“你怎么不早说?”王团瞪他一眼。

转过脸来时,他和缓了脸色:“叶小姐,那你就看看合同吧。”

叶嘉宜翻着手里的合同,大概浏览了一遍。

这合同跟后世她跟文学网站签的合同类似,密密麻麻的条款,足有七页纸。

她要真是一个二十岁的女大学生,恐怕就要被这合同绕进去了。

但前世她签过不少著作版权合同,又向律师学习过怎么看这种合同,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坑。

“汪学长,你帮我看一下。”她递给汪国华。

汪国华有些慌:“这……我也不懂啊。”

他犹豫了一下:“要不,我拿去给法学系的老师帮你看看?”

王团一听就赶紧道:“我们行业里的这种合同,都有保密协议在里面的,不能外传。”

刘柳对合同十分好奇,见汪国华顾着说话,没看合同,便从他手上抽走合同,翻了一下,咋舌道:“这么多条款?”

宋静芝和秦蓁也凑过去看。

不过看了两眼,三个女生就停了下来。

条款又多,字又小,密密麻麻的,三人看着眼晕,也看不懂。

“反正合同不能随便签。”叶嘉宜道,“要不还是算了吧。我家虽不富裕,却也不需要我大一就赚钱。”

“不签合同也行。你那本《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不是写了十几二十万字了吗?你继续发在家园论坛里。那么多网友喜欢你的小说,你可不能辜负他们的喜欢啊。”

王团忽悠道。

只要叶嘉宜继续在家园论坛发文,不开天窗就行。

现在网站出名了,多的是人来网站写小说。过了这段时间,他们也不差这一个。

叶嘉宜摇头:“继续在网站免费发文,会影响出版社实体书的销量。我没必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王团吐血。

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放心,我们绝对不亏待你。你发够十万字,我们就给你三千块钱,怎么样?”他道。

叶嘉宜继续摇头:“我信不过你们。”

王团很想起身就走,但他是带了任务来的。不管怎么样,必须让叶嘉宜继续更新她那本《重来》,否则网站没法跟网友交待。

“那你想怎么样?”他问道。

“我把合同拿给懂行的人看。如果没问题,我就跟你们签约。”

第102章 听到这话,王团心里一松。不是什么都不图,而是想讨价还价……

听到这话,王团心里一松。

不是什么都不图,而是想讨价还价,那就好。

想拿捏他,这小姑娘还嫩了点。等签完合同,看他怎么收拾她。

“合同不能拿走。要不这样吧,请你这位学长跑一趟,找两个学法律的同学来看,可以吧?”

宋静芝本来还想知道叶嘉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听她说要签约,心里就没底起来。

叶嘉宜不会被三千块钱诱惑住了吧?万一这合同有坑呢?要不然,这胖子为什么不让他们拿走?

秦蓁家境不凡,心智成熟,思维跟叶嘉宜很相近。

事情发展到这里,她似乎猜出了叶嘉宜的打算。

她出声道:“嘉宜,要不还是算了吧。这合同,怕是不妥当。”

王团一听急了,瞪着秦蓁:“你胡说八道什么?合同你也看了,哪里不妥,你指出来。说不出,我告你诽谤。”

秦蓁似乎被他这凶神恶煞的样子吓了一跳,朝叶嘉宜那边躲了躲。

叶嘉宜“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你凶什么凶?没坑你为什么怕人看?算了,我不跟你争,反正这合同我不敢签。”

她站了起来,开门就要往外走。

“哎哎,叶小姐,我们领导不是这意思。息怒息怒。”

郑浩赶紧站起来,一步上前,拦着了叶嘉宜的去路:“咱们平心静气好好谈,行吗?”

这时,隔壁惠明包厢的客人出来了。

他们一共四人,前面两个年长些的谈着公事往外走,后面是两个年轻人。

其中一年轻人抬头看了一眼,脚步一顿,对同伴道:“看,那不是钱律师吗?”

同伴瞅了一眼,撇嘴:“他算什么律师?连个合同都看不懂,坑了雇主一把,在行内名声都臭了。”

两人说话小声,只有站在门口的郑浩听到了。

他顿时眼睛一亮:“叶小姐,你听到了吗?”

“什么?”叶嘉宜一脸的莫名其妙。

“刚才那拨人说,大厅坐着喝茶的那人是律师。”

“是吗?我怎么没听到?”叶嘉宜一脸怀疑。

“要不,咱们去问问?要真是,你请他帮你看看合同不就行了?反正这茶馆是你让来的,这里的人我们都不认识,绝对不会有跟我们串通好的人。”

叶嘉宜想了想,似乎觉得郑浩说的很有道理。

她抬脚往外走:“那我去问问。”

一行人走到大厅,前面那拨人跟宋经理打了声招呼,已经出去了,只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正跟宋经理到前台结账。

茶桌前只有一人在那里喝茶。

叶嘉宜走过去看了看,问赵兴邦:“请问你是律师吗?”

赵兴邦一脸莫名地看她一眼:“是,怎么了?”

“是这样,我有一个合同,想让你帮忙看一下,可以吗?”

“看合同?我为什么要帮你看合同?我认识你吗就叫我帮你看合同。”

赵兴邦主打一个桀骜不驯。

叶嘉宜一行人出来时,郑浩特意落后两步,跟王团咬了一下耳朵。

王团已经知道赵兴邦是个“连合同都看不懂,坑了雇主”的律师了。

原本他还犹豫,可一听赵兴邦这话,他就心定了。

他小跑两步出来,对赵兴邦道:“这位先生,请问贵姓?”

说完,递了一支烟过去。

赵兴邦看他一眼,接过了烟,倨傲地道:“免贵,姓钱。”

“是这样,我们公司要跟这位小姐签订一个合同。她说看不明白,不敢签。这不正好听说钱先生你是律师,她便想请你帮忙看一看。”

“钱律师放心,我知道你们是按小时收费的,不可能让你白帮忙。你帮她看一下合同,我付你一小时的律师费如何?”

说着,他朝赵兴邦使了个眼色。

赵兴邦眨巴了一下眼,目光意味深长起来,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但他神色还是不变,仍是一股牛气哄哄的样子:“我是律所有名的律师,收费很贵的,五十元一小时。”

“成,五十就五十。”见宋经理结了账过来,王团对他道,“麻烦老板一会儿结账时加个五十元的招待费。放心,税费我付给你。”

“没问题,没问题。”宋经理笑呵呵地应道。

王团转头问叶嘉宜:“叶小姐,这样行吧?”

叶嘉宜迟疑片刻,点头:“那好吧。”

刚才叶嘉宜作势要走时,刘柳已把合同塞到郑浩手里了。

这会儿郑浩把合同拿出来,递给赵兴邦。

郑浩是个机灵小伙,否则不会被王团看重。

等赵兴邦接过合同,他又上前一步,掏出打火机,要给赵兴邦点烟,嘴里道:“钱律师,你可得好好帮忙看看,我们公司是很有诚意聘请这位小姐的,合同完全按照劳动条例拟定,没有任何职业陷阱。”

王团也道:“对。虽然律师费我们出,但你是帮叶小姐看合同,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我们询问,我们可以做出解释的。”

这话意有所指。他相信这位钱律师听得懂。

作为一个有名有姓的律师,不会真看不懂合同。

这位之所以被人诟病,怕是重点不在“看不懂”上,而是在“坑雇主”上。

也就是说,这位品行有问题,一切为了钱。

这五十块钱可是他王团出的,他也讲明了他和叶嘉宜双方的立场。

钱律师既没说自己名字,又没说自己是哪个单位、哪个律所的。就算最后叶嘉宜发现自己被坑了,对钱律师本人而言也没啥影响,他反而得了五十块钱,何乐而不为?

偏帮叶嘉宜,指出合同的漏洞,难道不怕他们这方不付钱吗?

当然,如果这位真是“看不懂合同”的人,那就更好了。

“不用不用。”赵兴邦摆手拒绝郑浩的点烟动作,“我看合同不抽烟的。不小心把火星子溅到合同上就不好了。”

“钱律师专业。”郑浩缩回了手。

宋经理见赵兴邦举起合同看了起来,便笑呵呵地对众人道:“大家也别站着,坐,都坐下尝尝我这老白茶。”

他指着自己右边的太师椅,对王团作了个手势:“这位先生,请上座。”

这张茶桌是摆在大门对面的,横着面向大门。

宋经理所坐的主位是泡茶位,他左右两边各有一张太师椅。

对面也是三张太师椅,两头打横各一张。

此时赵兴邦就坐在宋经理的斜对面。

王团看这摆设,如果按照面门为上,以右为尊的座位排序,宋经理右边的座位似乎确实是尊位。

这时叶嘉宜对小伙伴道:“坐吧。走,咱们到那边坐。椅子不够,去那边拿一张。”

说着,她率先绕过赵兴邦背后,走到宋经理的左边坐了下来。

汪国华主动去搬了一张椅子过来。

最后坐定时,座位的次序从右到左绕一圈,分别是王团、郑浩、赵兴邦、汪国华、刘柳、宋静芝、秦蓁、叶嘉宜、宋经理。

叶嘉宜抬头看了一眼大厅吊灯上的监控,确定这样坐,监控能照得到合同上的内容,并且能把她和宋经理、王团的样貌都清清楚楚照进去,暗地里舒了一口气。

真不枉她布了这么个局,出动了这么多演员,劳师动众的。

监控是1987年就进入中国了,从95年起小规模使用。再过几年国家会强调在公共场所安装。

关铎有国外的亲戚,在观念上比较先进。为了茶馆的安全和杜绝一些麻烦,去年他就给每个茶馆都安装了监控。

当然,包厢为了私密性,并没有安装,这监控只安装在了茶馆大厅里。

不过监控原先是安装在角落的,为了把合同拍得清晰些,叶嘉宜特意跟关铎商量过,让人把监控挪到了吊灯上。

这个吊灯是那种古代的宫灯,上面镂空雕花很多。监控安装在一个圆形镂空处,一点儿也不突兀。

而且这时候监控没有大范围使用,国人对监控根本没有防范意识。

为了让家园论坛得到应有的下场,叶嘉宜也是大费周章了。

“来,大家尝尝我这茶。”

宋经理给大家各斟了一杯茶。

此时服务员也把包厢里大家没动的两碟茶点端出来了。

宋经理又道:“大家都饿了吧?饿着肚子喝茶不好,容易茶醉。大家尝一下我们店里的茶点。这些点心可是请的专业白案做的,本地有名的小吃。”

几个年轻人确实饿了,一个个也不客气,各自拿了一块点心品尝。

郑浩见状,先递了一块到王团面前,自己也拿了一块吃起来。

只有赵兴邦,不急不徐地翻看着合同,十分认真。

等大家把茶点吃完,又喝了两泡茶,赵兴邦终于把合同看完了。

他看着王团,神色讳莫如深。

“钱律师,怎么样?”王团连忙问道,看向赵兴邦的眼神充满了深意,“我们拟合同的都是专业律师,绝对不会有合同漏洞,对吧?”

“你们是家园论坛的?”赵兴邦问道。

王团一愣,心头涌起了不好的预感。

合同甲方虽然写了名称,但落的是某某互联网技术公司。合同上上下下,没有任何“家园论坛”的字样。

要不是行内人士,且跟他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人,就算看到公司名称,跟“家园论坛”也联系不起来。

这也是他放心让外人看这合同的原因。

没想到竟然遇到个懂行的,一眼看破他们的真身。

第103章 王团愣神的功夫,叶嘉宜接话道:“对,他们是家园论坛的。”

……

王团愣神的功夫,叶嘉宜接话道:“对,他们是家园论坛的。”

她笑了笑:“前段时间家园论坛上的纠纷不知钱先生知不知道,我叫叶嘉宜,是其中一位被波及者。”

她指着王团道:“这位,是家园论坛原创区版主王团。他和手下郑浩……”

她指了指郑浩:“特意带了这份合同过来,要与我签约,以三千块钱的月薪,跟我签订固定撰稿合同。”

“我们都是大学生,没踏入社会,也没签过合同。这不心里没底,所以想请专业人士看一下。但王版主说合同涉密,不让我带去给别人看。正好遇到钱先生你,便请你帮看一看。”

说完她眼带期盼地问道:“不知道这份合同有没有什么陷阱?我听人说过,有些合同陷阱很多,一不小心就着了道。”

她吐字清晰,语速又快,王团还没反应过来,她就叭叭叭地说了一大通,把宋静芝和秦蓁都听愣了神。

“哦,那我建议你别签。”叶嘉宜话声一落,赵兴邦也开始叭叭叭了。

“这合同陷阱很多。如果你签了它,你《梦今生》和《重来》两本书的其他版权都成家园论坛的了。以后有影视公司找你买版权拍电视电影什么的,影视公司只能付钱给家园论坛,你一分钱都捞不着,因为版权在他们手中。”

王团终于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站起来就要阻止:“钱先生,你别胡说……”

“你*闭嘴,别人说话插嘴是不礼貌的你知不知道?”

赵兴邦像教导主任一样,严肃地呵斥了王团一句,又继续对叶嘉宜道:“别以为三千块钱一个月是很不错的报酬。你只要签了字,从今天开始,每个月你必须发表十五万字。”

“《重来》你说过统共只写三四十万字吧?发了的不算,剩下的最多够你发两个月。两个月结束后,他们就不会再付你月薪了。”

“也就是说,你为了这六千块钱,把这两本书除简体版权外的影视、有声、繁体海外版权、游戏改编版权,全送给他们了。”

“这么说吧叶小姐,这份合同不是陷阱,而是个巨坑。你签了它,将损失惨重,哭都没有眼泪出。”

他说这话期间,王团不断想出声打断赵兴邦,甚至不惜使用肢体暴力。

然而别看宋经理五十多岁了,看上去精瘦精瘦的,却十分有力气,愣是直接压着王团的肩膀,把他压在太师椅上动弹不得。

赵兴邦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语速还挺快,王团就算出声干扰,也打断不了他,更遮盖不住他的声音。

郑浩再机灵也没经历过多少事,主要是赵兴邦这反应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坐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

等他想起身阻止赵兴邦时,赵兴邦已经把话给说完了。

王团也无力挣扎,坐在那里彻底摆烂了。

这个合同,真是签不了了。

他现在还是想想回去后怎么面对《重来》这本书的巨坑,以及怎么平复网友们的怒火,并在平息之后如何把他们留在论坛里吧。

“这还不算完啊叶小姐,还有更坑的。”让王团脑袋突突的赵兴邦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合同里写到,以后你身份证下的任何作品,所有版权都归家园论坛所在的公司。除非你不写小说,不发表任何作品,要不然,就是替他们赚钱。”

“当然,”他补充一句,“你其他作品发表在家园论坛,三千块钱的月薪他们还是会付的,不过你的更新量必须达到十五万字一个月,少一个字都拿不到钱。”

大厅里的其他几人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恶毒公司啊,简直吃人不吐骨头。叶嘉宜要签了这个合同,不就成了包身工了吗?

“钱律师,钱律师,咱们今日无仇往日无怨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害我们?”王团大声嚷嚷,企图打断赵兴邦的话。

赵兴邦把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倒有精力回答他的问题了。

他冷冷地瞥了王团一眼:“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是一个有职业操守的律师。我看不得你们这样坑害一个有才华的年轻女孩子。”

“王团你没有孩子吗?你们公司老板没有孩子吗?你们这样坑害别人,就不怕遭报应吗?”

“这件事连我一个纯路人都看不下去了,我不知道叶小姐的父母知道后要怎么找你们拼命。我奉劝你一句,这是法制社会,不要仗着自己公司有一点能量,就欺骗、坑害纯良大学生。”

宋经理见赵兴邦把话产完了,他老人家也累了,就放开了压在王团肩膀上的手。

王团虽然获得自由,却知道大势已去,对方人多势众,打架他也打不过对方。

他干脆趁其不意,一个扑冲,隔着茶桌抓住赵兴邦放在桌面上的合同,起身就走。

他那个位置正好在旁边,右边手又是郑浩,无人阻挡,他人虽胖,动作却十分敏捷,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冲向了大门口。

“哎,你别走,别让他跑了。”汪国华赶紧起身,伸手想抓住王团。

无奈他左边是赵兴邦,右边是刘柳,因为多插放了一张椅子,他们还坐得特别挤,想快速从座位上出来有一定的难度。

郑浩又不是死的,在王团动作的时候,他就起身了,一把拦住了汪国华。

赵兴邦还保持着说话的姿势,宋经理老胳膊老腿的,也坐着没动——最主要的是目的已达成,王团跑不跑,都没关系了。

至于四个女生,一来没反应过来,二来男女体力悬殊,遇到这种事,她们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进行体力比拼。

于是王团得以顺利出逃,到路上拦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关门开跑,一点磕巴没打,就扬长而去了。

“你放开我,你放开我。我就是一个小喽啰,听命行事,你抓我没用。囚禁公民可是违法的,听到没,你放开我。”

郑浩本想去追王团,胳膊却被汪国华死死抓住,刘柳、宋静芝两人也上前帮了一把,他跑不掉,只得拼命挣扎。

“汪学长,算了,让他去吧。”叶嘉宜发话道。

郑浩解释一声:“叶小姐,我就是个普通打工人,领导叫我干嘛我就干嘛,合同也不是我拟的,这事真不怪我。”说完赶紧跑了。

“就这样放过他们?”宋静芝感觉自己快要气炸了。

她没想过社会竟然如此黑暗。

这家园论坛这样行事,顾忌过王法吗?

“我要去论坛里曝光他们。”她道。

“对。”刘柳用力点头,“不过不能去家园论坛,他们会删帖。咱们去别的网站。”

秦蓁看了叶嘉宜一眼,开口道:“寥寥几人顶的帖子,怕是没一会儿就沉了底。”

网站跟网站是有壁的。

这件事在家园论坛影响很大,但在别的网站,有些网友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并不感兴趣,看过就算了,不会顶帖。

就算看过“热点追踪”,知道这件事的人,他们又不看小说,事不关己,最多不痛不痒地说两句。过个三五天,这个帖子就沉下去了。

家园论坛敢拿出这份合同,就是预料到这一点。

而且,如果叶嘉宜签了这份合同,他们会以还没给公司老总签字盖章为由,把两份合同都收回去,不给叶嘉宜有手执合同告他们的机会。

在这种打工人的身份证都被押在老板手里的年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叶嘉宜抿着嘴没有说话。

“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

她并不是不信任朋友,而是今天她大费周章设这个局,计划就不容有失。

赵兴邦开口道:“他们这种诈骗行为,咱手里没证据,不能诉诸于法律。但你们最好把这事跟领导说一声。学校能开一堂课,讲一讲这类事,也能减少学生被骗的事件发生。”

他站起来,对宋经理挥了一下手:“老宋,走了,回家吃饭去。”说完便懒洋洋地往外走。

汪国华见叶嘉宜坐在那里发呆,像是被吓住了。

他赶紧起身替她应酬:“哎,钱先生,今天的事多亏你。你看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我们到时候再去感谢你。”

钱先生为了帮叶嘉宜,得罪了家园论坛,连王团答应的五十块钱律师费都没拿到。汪国华觉得,这不是叶嘉宜道两声谢就能报答得了的。

叶嘉宜应该拿着厚礼,登门道谢。至于这个礼,价值两三百块钱都是应该的。钱先生可算是救了她半条命。

“不用了。”赵兴邦头也不回地道,“我是叶小姐的忠实读者,帮她是我自愿的。”

眼见着赵兴邦出门了,汪国华着急地看向叶嘉宜:“叶学妹?”

叶嘉宜似乎这才反应过来。

她看向宋经理:“老板,钱先生是你们茶馆的常客吧?你看,我们是登门道谢好,还是把礼物送到这里来,让你转交给他的好?”

宋经理想了想:“那你们封个一百元红包吧。我拿个红封封好,下回他来,我交给他。”说着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红包来。

第104章 汪国华和刘柳就开始掏兜。他俩家境一般,两人凑起来就……

汪国华和刘柳就开始掏兜。

他俩家境一般,两人凑起来就八块多钱,有零有整,最大面值五元。

宋静芝好点,身上有十二元五毛。

秦蓁跟叶嘉宜逛过两回街,知道她是个不差钱的。这一百元估计都不用大家掏兜,她背包里就有。

但汪国华和刘柳二话不说就掏兜,叶嘉宜也不阻止,很显然要承表兄妹俩这份情。

她便也开始掏兜。

一出手就是一张五十元的大钞。

“哇,有钱人啊。”宋静芝叫了起来。

秦蓁又拿出了几块零钱,看向了叶嘉宜。

叶嘉宜作为百万富翁,总不能兜比脸干净。有时候她需要陈磊买点什么,跑个腿,都需要钱,所以她随身常带着几百元。

钱都放在双肩背包中间的夹缝袋里。

背包的外面小袋,会放几十元零钱。

看秦蓁掏了个五十元出来,她把即将拿出来的钱又放进去一点,最后掏出了十三块八毛。

她把所有的钱合起来数了数,交给宋经理:“现在天也晚了,钱律师今天应该不会来。我明天把剩下的钱送来,再送点礼物,麻烦你到时候一起转交给他。”

“行。”

宋经理还正儿八经地给叶嘉宜开了个收据。

“今天多谢你们了。”叶嘉宜道,“明天上午下第二节课,还得麻烦汪学长和刘学姐去系办一趟,咱们把这事跟系办领导说说,让老师们提醒大家。”

“明天晚上放学大家在校门口集中,我请大家吃个饭,以示感谢。”

“吃饭就不用了。”刘柳道,“你遇上这么大个事,我们能帮你,是我们的荣幸。”

“就是。吃一堑,长一智。你这事让我们长了见识,以后也免得被骗。说起来还得我们感谢你。”汪国华也道,“再说你这事怕是没完,他们不会被动挨打的。”

“那行,等这事过了我再请你们。”叶嘉宜也不坚持,“到时请不要再推辞。”

这段时间她很忙,还真没有时间应酬。等这事过了,她再好好感谢这两位。

没办法,她想要扩大这件事的影响力,不能只秦蓁一个人做见证——宋静芝今天能跟着来,是个意外。

大四现在基本没课,学生不是在实习,就是在找工作。

大二大三在学生会任职,又是外宿生,能在放学时遇到并同行一段路的,就只有这对表兄妹了。

从刚才的事情来看,叶嘉宜觉得这对表兄妹还是很值得结交的。

取了自行车,汪国华很不放心地问叶嘉宜:“你家远吗?要不我们还是送送你吧。”

“不用,我家很近,几分钟的路程。而且,都是大路,不会有事。”叶嘉宜道。

见她推辞,汪国华便不好再说什么,大家挥手告别。

回到家,叶嘉宜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了家园论坛后台,把《梦今生》和《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两个帖子全部删除了。

家园论坛后台有帖子删除功能。叶嘉宜就是看中这个功能,论坛流量也不小,才选的这个网站发文。

当时她想着,小说她可以免费发表,但得有删除自由。

没想到这个功能竟然有用到的时候。

当然,她删掉了帖子,便是把她发的小说,以及读者在后面盖的高楼,都给删掉了。

从昨天到今天,读者们恨不得时时来看看有没有更新。叶嘉宜这帖子一删,就有人发现了。

帖子:【朋友们,我是不是眼花了?反复看了几遍,《梦今生》和《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两个帖子都不见了。有人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1楼:同问。

2楼:满脸懵逼。楼主,你没看错,我跟你一样,想问为什么。

3楼:发生了什么事?有人知道吗?

……

家园论坛的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异样,赶紧打电话给了史拥军。

史拥军正在外面吃饭,立刻call了王团。

王团此时正坐在街边的椅子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呢。

他要好好想想,怎么处理今天的事。

看到BP机信息,他就知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叶蔓把两本书删除了。”他告诉郑浩。

“头儿,怎么办?”郑浩着急地挠了挠脑袋。

今天这事是他跟王团一起办的。

王团是网站老人,从论坛开办起就在这里工作,再加上能力还行,这才当上了原创区版主。

看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史拥军不一定会开了王团,但这事总得有人出来顶缸,到最后,被辞退的一定是他郑浩。

王团没理他,找了个公用电话,给史拥军拨打了过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史拥军说了。

“站长,我是真没想到那个钱律师会来这一出。听那些人议论,又看他听懂了我的话,我以为他会按我说的做的。”

刚才在路边,王团复盘了今天的事,觉得自己每一步都处理得很好,至少没有任何一个错处。

唯一的错处就是找了钱律师这个神经病,才把事情搅得一团糟。

谁能想到呢?

那位钱律师业务能力差,人品不好,那不就是为了钱没有良心、没有职业操守的人吗?

他给了五十元,钱律师花几分钟看两眼合同,把这件事促成,这才是事情的正确走向吧?

怎么就遇到一个神经病,不按理出牌呢?

他是完全没想到这是叶嘉宜设的一个局。

在他眼里,叶嘉宜就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大一女学生,外地普通人家的孩子,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她有写作上的天赋。

更何况,今天放学时来学校门口堵人,也只有他和郑浩、史拥军三人知道。

总不能叶嘉宜未卜先知,派个人在茶馆里等着他们来吧?

遇上钱律师,纯属巧合,也纯属他们倒霉!

“站长,虽说合同让人看到了,但他们没有证据。咱们可以先下手为强,说叶蔓为了实体书销量,不顾读者的感受,辜负读者对她的喜爱与支持删书,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史拥军还是相信王团的话的。

他相信,王团比任何人希望叶嘉宜能与论坛签约。

原创区以前跟其他区没法比。还是因为叶嘉宜发表了小说,原创区才风光起来。

现在叶嘉宜删书,打击最大、最焦头烂额的是王团,这是王团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关键时刻,可以把王团拿出去祭天,以平息网友的怒火。但现在还不到让他祭天的时候。

史拥军在电话里呵斥了几句,让王团好好处理好后续事情,就挂了电话。

王团松了口气,对郑浩道:“回公司。”

两人匆匆在路边买了点面包,就回了公司加班。

没过多久,网友发的那个帖子里,就有一个论坛内部人员爆料,说叶蔓为了出版的实体书能成为今年的畅销书,删除了论坛里的帖子。

那人又说,因为这事,网站原创区版主特意去跟叶蔓面谈,给出了月薪三千元的高价,却惨遭叶蔓拒绝。

这个回复发出没一会儿,就有一个新帖子发了出来。

帖子:【为了钱,她删除了小说。枉我曾经那么喜欢、支持她】

帖子内容,历数了自己作为读者的心理历程,总结一句就是: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失望。

这会儿虽然没有专业水军,但王团不愧是从事互联网专业工作的人,他发动公司员工,一人换几个马甲,披着读者的皮,在帖子里引导风向。

网友是最容易被煽动的。虽然有一部分人比较清醒,做出反驳,但很多人还是相信了,也跟着大骂叶嘉宜,说以后再不支持她。

除了这个帖子,又有新帖子发出来。

帖子:【本想等实体书上架支持她的,现在我不想买了。】

下面又是一大堆家园论坛员工,换马甲跟帖,造成了大部分网友都支持这做法的假象。

等宋静芝吃了晚饭打开电脑,就看到两个盖了高楼的帖子,下面骂叶嘉宜的网友无数。

气得她差点没把电脑给砸了。

她一扭头就下了楼,去找了系主任朱国利。

她家住的是福旦大学的教职工宿舍楼,中文系的教职工都集中在这几栋楼里。

朱国利家住三楼,宋静芝家住五楼。

“朱伯伯,网上出大事了。”

宋静芝顾不得寒暄,直接把事情跟朱国利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听到家园论坛竟然拿出巨坑合同欺骗叶嘉宜,现在还在网上朝叶嘉宜泼脏水,朱国利同样是又气又怒。

朱国利自吴芷和叶嘉宜的纷争之后,就买了一台电脑,认真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

他现在对网络也算是有一定了解了。

他立刻放下筷子,打开电脑进了家园论坛,看到原创区高高挂着的加红帖子果然如宋静芝所说的那般。

他道:“我打几个电话。”

他先把电话打给了中文系各个班的辅导员,把事情给他们讲清楚,让他们尽量联系能上网的学生,去家园论坛发帖跟帖。

“……务必要让网友们知道,叶嘉宜之所以删除小说,是家园论坛想骗叶嘉宜的版权,让她签下巨坑合同。”

打完中文系老师的电话,他又拨通了计算机系系主任的电话,将事情说了一遍。

“这个论坛以前就有删除网友帖子的例子。我现在发动学生去发帖,你们系的老师能不能技术支持一下,不让他们删帖?”

第105章 等朱国利一通电话打完,回过头来,就看宋静芝坐在电脑前,脸色……

等朱国利一通电话打完,回过头来,就看宋静芝坐在电脑前,脸色十分不好看。

他老伴递了一杯水过来,问她:“芝芝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就去看医生。”

朱国利急步走过去,问道:“怎么了?网上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事?”

宋静芝抹了一把溢出来的眼泪,站起来把位置让给朱国利:“你看看吧。”

朱国利迫不及待地坐到椅子上,看向电脑屏幕。

此时原创区又出了几个新帖子,帖子的标题就带着“福旦大学中文系学生”“福旦大学叶嘉宜同班同学”“今天事件目击证人”字样。

这些帖子的内容,无不站在叶嘉宜这一边,抨击家园论坛拿巨坑合同骗人的行为。

很显然,孙强他们行动极快,接到电话后就在电脑上发帖子了。

可刚刚,半分钟前,一个新帖横空出现,而且立刻标红置顶,显眼地把其他帖子都挤了下去。

帖子:【我是原创区版主王团,我有话说】

帖子内容跟那个“内部工作人员”说辞一样,还加了王团今天对叶嘉宜所说的“道一万声歉不如在行动上给予赔偿”。

并贴出了两个证据。

证据一:原创版主王团给叶蔓后台发的私信。给予一千月薪的报酬。

证据二:家园论坛站长史拥军给叶蔓后台发的私信。给予三千月薪的报酬。

帖子下面又说,因为一直未见回信,怕叶嘉宜没看私信,今天王团特意去见了叶嘉宜,提出给三千月薪,要求叶嘉宜每月更新十万字。

结果遭到叶嘉宜拒绝。

证据三:音频.mp3。

朱国利点开音频,就听一个男人的声音道:“……那么多网友喜欢你的小说,你可不能辜负他们的喜欢啊。”

紧接着一个女声响起:“继续在网站免费发文,会影响出版社实体书的销量。我没必要做这种损失不利己的事。”

朱国利虽然只跟叶嘉宜见过一面,但也听得出,这是叶嘉宜的声音。

叶嘉宜的声音,较一般女孩子更悦耳动听,咬字清晰,普通话特别准。

帖子下面还有一段王团的话,大意就是叶嘉宜为了实体书销量删除小说,也情有可原。

他希望网友们情绪不要太激动。网站正以丰厚的稿酬邀请一些年轻作家来驻站,他们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优秀小说,请大家期待。

听完音频里的内容,朱国利的脸色也跟宋静芝同出一辙了。

“这音频是怎么回事?”他问宋静芝。

宋静芝记忆力很好,在朱国利看帖子时,她就把今天的细节都回忆了一遍。

这会儿,她把当时众人的对话、神情一五一十一复述了出来。

朱国利和朱夫人一听,就觉得叶嘉宜行事不是很谨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但在当时的情境下,她这话也没毛病。

王团一再让她签合同,她拒绝;王团就拿读者的喜欢来道德绑架她,她不受绑架,自然要拒绝。

而且,她说的是实情。

家园论坛对不起她,说来签合同,合同也不让她拿给专业人士看,明摆着合同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叶嘉宜不可能为了读者的喜欢,就去家园论坛免费连载,帮伤害自己的论坛赚流量,而损害自己实体书的利益。

但被王团这么一断章取义,还在这种情况下放到网上,那自然激化了矛盾,让网友对叶嘉宜生出了强烈的反感之心。

这事虽然对叶嘉宜造不成什么实质上的伤害,却在名声上有影响。

叶嘉宜要走作家之路的,名声对她而言尤其重要。

至少,《重来》这本实体书,怕是要被读者们抵制了。

以后叶嘉宜获得文学奖项,如果有记者对叶嘉宜报有恶意,或想在报道里博眼球,肯定要提起此事。

这将成为伴随叶嘉宜终身的污点,还很难洗刷干净。

“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卑鄙,用设备录了音。”宋静芝气得眼泪都出来了,“他们欺人太甚!”

朱国利深深叹了一口气。

有王团这三个证据在,他们学校的老师学生就算在论坛里舌战群儒,也很难扭转网友们的看法。

他问道:“叶嘉宜跟谁住在一起,你知道吗?”

宋静芝点头:“她说过,她跟她妈妈住一起。”

“她家里有电话吗?”

宋静芝摇头:“不知道。我们平时都是打call机联系的。”

“那你先跟她取得联系,确认一下她妈妈是不是陪着她。如果不是,你找两个同学去陪陪她。一定注意别让她干傻事。”

“这事呢,没那么严重。网友在论坛里说两句,既不损害叶嘉宜的经济利益,也不妨碍她的现实生活。咱们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都是相信她,跟她站在一边的。过两天,帖子沉下去,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你一定要好好跟她讲明白这个道理,让她别想太多。好好睡一觉,事情就过去了。明天到学校来,我们再一起讨论看还有什么办法帮她。”

宋静芝点头,转身出门上了楼。

回到家里,宋知润夫妻俩就拉着她问情况,得知朱国利也没办法解决,也只能叹气。

宋静芝吸了吸鼻子:“我给她打电话。”

她calla了叶嘉宜的BP机。

可电话回拨过来,叶嘉宜的声音十分平静:“静芝,什么事?”

宋静芝冲到嘴边的话差点没噎着自己。

对面叶嘉宜见她不说话,又问:“你是为网上的事情给我打电话的吧?”

“你、你知道了?”宋静芝的声音带了哭腔,“嘉宜,你可别急啊,朱主任他们都在给你想办法呢。孙老师他们已组织同学去网上给你辩驳了。那边有证据,咱们有证人,网友们会明辨是非的。”

叶嘉宜在电话这头,心里暖暖的。

她放柔了声音:“乖啊,别哭,也别着急。”

“朱主任家是不是跟你家在一栋楼?你去告诉他,让他跟孙老师他们打声招呼,不要再在论坛里跟人争辩了,没用的。到时反让论坛给领导老师们泼脏水,不值得。”

网友们说她,就说两句,也就罢了。

可学校这一插手,事情闹大,上面领导知道了,怕是要责备校长和系主任。

为她这点事,不值当。

叶嘉宜真没想到学校领导老师竟然这么护着自己,不惜发动这么多同学替她说话。

“你跟朱主任说,让他放心,我没事,我想得开,实在不行就先忍下这口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

“嘉宜……”

宋静芝眼泪哗哗的。

她没想到不用她张口,叶嘉宜反倒安慰起她来。

她更喜欢叶嘉宜了怎么办?好朋友太坚强太睿智了怎么办?她真的好高兴交到这样的朋友。

不过她还是把朱国利让她说的话,都跟叶嘉宜说了一遍。

“你替我谢谢朱主任。让他放心,我没事的。”

“阿姨在你身边不?你让她接个电话。”宋静芝坚持道。

叶嘉宜只得让章敏接电话。

确认章敏知道叶嘉宜这件事,并保证一定好好陪着叶嘉宜,宋静芝这才放下心来,上楼去替叶嘉宜传话。

章敏放下话筒,对叶嘉宜道:“你们领导老师同学真挺好的。等这事平息,咱要好好感谢他们一下。”

“嗯,会的。”叶嘉宜点头。

章敏仔细打量叶嘉宜:“你真没事?”

叶嘉宜笑了起来:“放心,我真没事。我跟你实话说吧,今天这场会面是我精心设计的。雅茗轩是我特意让他们去的,帮我看合同的就是赵兴邦。搞这一出就是为了拿到证据。看着吧,明天我给他们来个大的。”

家园论坛如果不拿合同来坑她,她只把因为她与吴芷之争引来的流量引到逐梦文学网就完事儿了,以后各不相干,互不相欠。

可家园论坛既敢拿这种合同坑她,那就别怪她把家园论坛搞垮。

有因必有果,那是他们该得的报应。

闺女是个三观正,却又十分有手段的厉害人物,章敏早领教过了。

叶嘉宜这么说,她顿时放下心来。

“你心里有数就行。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尽管说话。”

“我知道了。”

叶嘉宜看了一眼论坛就关了网页,静下心来码了几千字。

期间扣扣响过几次,BP机也响了几次。

BP机最后一声响起时,叶嘉宜嘴角露出了笑容。

“怎么了?”章敏虽说放心,还是注意着叶嘉宜的动静。

叶嘉宜伸了个懒腰:“你闺女我,又要上‘热点追踪’栏目了。还有个报社记者,明天也要来采访我。”

《S市日报》记者陶芸,当初叶嘉宜获得春雨文学奖时,她就来采访过她,跟叶嘉宜互换过联系方式。

这次事情闹这么大,家园论坛和福旦大学学生各执一词,陶芸感觉到其中必有蹊跷。

她上次采访时很欣赏叶嘉宜,觉得叶嘉宜不是为了钱不顾名声的人,刚才就在扣扣上联系了叶嘉宜。

“热点追踪”是叶嘉宜计划里的重要一环,但《上市日报》的影响力也不比“热点追踪”差。

叶嘉宜不光要搞垮家园论坛,还要宣传逐梦文学网。能多一个宣传渠道她自然高兴,当即欣然接受了陶芸的采访邀约,

她在扣扣上敲定了采访时间,“热点追踪”采访过后,紧接着就是《S市日报》采访,采访的人和地点都不用变,省事儿。

第106章 九点半钟,她关掉word,打开网页看了一眼论坛,就换了衣服去跑步。……

九点半钟,她关掉word,打开网页看了一眼论坛,就换了衣服去跑步。

回来洗澡睡觉,第二天按时上学。

刚进教室,就被同学给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