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梁兰诗一觉醒来,发现床畔是空的,帘子外面发出微弱的光。……
梁兰诗一觉醒来,发现床畔是空的,帘子外面发出微弱的光。
她疑惑地爬起来,掀开帘子一看,就发现王良正伏在女儿窄小的书桌上,正写着什么。
担心灯光照到女儿脸上,影响女儿睡眠,他还用一件厚衣服搭在椅背上,挡住光线。
她蹑手蹑脚地过去,轻声问:“老公,你怎么还不睡?写什么?”
王良写完手头那行字,这才回头,笑回道:“我捋一下小说大纲。”
看到丈夫亢奋的眼神,梁兰诗劝阻的话又咽了回去。
她理解王良的感受。
逐梦文学网上线半个月后,王良把修改了几遍的小说开头发到了网上,每得一个读者夸赞他就特别兴奋。
没几天网站的编辑联系他,要跟他签约。
梁兰诗是做编辑的,当然知道能获得推荐,丈夫的作品才能被更多人看到,获得打赏、催更的机会也更大。
夫妻俩商量之后,王良跟网站签订了合同。
之后王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写作上,每天勤奋更新。
在网站大力推荐下,他的作品曝光率高,被打赏和催更的频率也大增。
而逐梦文学网有叶蔓小说的影响,又在报纸上打广告,流量涨得很快。读者多了,愿意给作者花钱的读者也多了起来。
王良在逐梦的收入,由第一个月的十几元增加到现在的几十元。
这越发让王良高兴。
而今天,编辑在扣扣上对王良说,有出版社编辑十分看好他的书。让他好好完结。只要结尾不崩,他这本书就可以实体出版。
这怎么不叫王良兴奋?
出版一本单行本,是多少作家的梦想?王良却在网络小说网实现了。
他就跟做梦一样。
逐梦,果然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
逐梦文学网在马怀谷和蒙甜的管理下逐渐走上正轨,叶嘉宜则把注意力放到了股市上。
股市果然如上辈子那样,在五月十九日来了个极力上扬。熊市结束,牛市开始。
而叶嘉宜买的亿安科技此前不敢太出格,只小幅震荡,慢慢拉升。“5.19”行情一来,庄家就大胆向前,每天都涨上个8%、9%,经过两个月的拉升,股价已翻了一番。
“大老板,哪天放暑假?别忘了我跟关老板都等着你去云省买茶啊。车票要提前买,你确定哪天能去,告诉我们一声。”
扣扣上跳出了赵兴邦的消息。
“明天开始期考,周五上午考完最后一科。周五下午就可以出发。”叶嘉宜回复道。
“我看看有没有周五下午或晚上去云省的火车。”
叶嘉宜没再理他,而是打开了她私人记账的Excel。
奶茶店和房产中介公司一直在赚钱。尤其是房产中介公司,随着手上房产资源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收益甚至超过了奶茶店。
逐梦文学网第一个月都纯亏。
从第二个月起,因为网站访问量越来越多,广告位终于卖出去了几个,算是有了点进账。
至于作者打赏和催更票那一半收益,相对于网站的支出来说,约等于没有。
但总的来说,广告收益抵不过支出,只是亏得比原来少了些。逐梦文学网在经济上也算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除了公司账上流动资金,叶嘉宜自己手里现在有十七万八千块钱。
亿安科技的股价一直上涨,叶嘉宜不舍得卖掉。想要买茶的话,她就得从这笔钱里拿。
但赵广博坐在逐梦文学网总经理的位置上不适合,面对一众高学历的文学才子,他自己也不自在。
看马怀谷能力出众,赵广博已经提了两次,要将逐梦文学网总经理的位置让给马怀谷了。
叶嘉宜也觉得这样更合适。
但赵广博替自己管理着奶茶店,这段时间创建逐梦文学网他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先让他任逐梦文学网总经理,可是又开了一份工资的。现在撤他的职,这份工资自然没有了。
加薪谁都高兴;减薪没谁心里舒服的。赵广博再忠心,也会有点小情绪。
所以叶嘉宜不能一直压着奶茶店,不让扩张,反而用奶茶店的收益去奶逐梦文学网。这对赵广博不公平。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赵广博多开几家奶茶连锁店,并且把他心心念念的甜品店开起来。
她正思忖间,企鹅在电脑右下方闪了起来。
叶嘉宜点开一看,却是奶茶店的副经理陶姗姗。
陶姗姗:“叶总,徐家汇有家店在搞装修,我看他们的装修风格跟咱们十分相似,一直注意着。这个店今天开业了,竟然是一家奶茶店,挂的牌子是嘉和。”
陶姗姗:“我刚进店去,发现他们卖的奶茶种类跟咱们一样,价格也一样,就是味道差得挺远。”
叶嘉宜神色一凛。
“好,我知道了,我会处理。”
她点开赵兴邦的扣扣:“先别琢磨云省的事儿,来活儿了,先干活。”
她把陶姗姗对话框截图,甩给赵兴邦。
赵兴邦很快回复:“没问题,我马上去处理。”
叶嘉宜上辈子看过不少商标纠纷案。
她曾亲眼看到一个百年传承的老店,因为别的城市一个店注册了跟他店名一样的商标,把他告上法庭。最后他不光得赔钱,还得把店名给改了,生意一落千丈。
而某些商品用跟名牌多一点少一笔的商品名混淆视听,不光借人家的名声赚钱,还用低劣的产品败坏人家品牌口碑。
所以当初她注册商标的时候,就把音同、字形相近的十几个商标名全注册了。
“嘉和”就是其中一个。
赵兴邦出手,这官司一打一个准。
不过这也给叶嘉宜敲响了警钟。
奶茶店,必须扩张了。
自己不占领市场,这市场就会被别的奶茶店抢占。
“嘉和”还有把柄可抓,一击必中。换了别的实力强、奶茶配方不错的店来,她占先一步的优势没准就没了。
她正要在扣扣上敲赵广博,就见陶姗姗又发了消息过来。
陶姗姗:“叶总,要是有什么事的话,您尽管吩咐。”
叶嘉宜哑然失笑,回复了一句:“好的,有事我会找你。”
这个陶姗姗,连南方人不大用的敬语都用上了。
大概这段时间赵广博去管理逐梦文学网,让陶姗姗看到了机会,这段时间可劲儿地表现自己,在叶嘉宜这里刷存在感。
叶嘉宜还是很欣赏她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的。
而且,陶姗姗及时发现“嘉和”奶茶店,让其没给公司造成损失前就被压下去,她算是立了大功一件。
要知道,叶嘉宜并没有在徐家汇开奶茶店。陶姗姗能早早注意到嘉和的动静,不得不说她很有心,且很敏锐。
叶嘉宜点开赵广博的扣扣。
叶嘉宜:“如果你觉得逐梦能放手,就把马怀谷提上来吧。奶茶店可以扩张了。你先拿个计划书来,最好周四前能交来。”
赵广博大概在忙。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复:“真的吗?太好了。我这就通知马怀谷到你那里去?计划书周四前我一定会做好。”
尽管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叶嘉宜明白,提拔下属需要仪式感。
叶嘉宜:“行,你叫他过来吧。七月一日接岗,趁这两天你跟他做一下工作交接。”
赵广博:“好,明白。”
叶嘉宜又问:“嘉和奶茶店的事,陶姗姗跟你说了吗?”
赵广博发了个问号过来:“……没有。”
叶嘉宜:“估计她觉得逐梦那边太忙,你分身乏术,就跟我说了。”
她把“嘉和”的事跟赵广博说了一遍。
叶嘉宜:“这件事陶姗姗立了功,你不是一直想去京城开连锁店吗?陶姗姗这人你觉得怎么样?能去那边开疆扩土吗?”
电脑这头,赵广博看到这话,心里有些不痛快。
奶茶店出事,陶姗姗不跟他这个经理说,直接向叶嘉宜汇报,她莫不是想把他挤掉,自己坐上经理位置?
另外,他特别喜欢开疆扩土的感觉,跟叶嘉宜提过多次,他想去京城那边开店。可叶嘉宜因为种种原因,拒绝了。
现在好不容易要去京城开店,叶嘉宜却撇开他,让别人去,这是几个意思?
而对面的叶嘉宜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一般。
叶嘉宜:“我知道你喜欢开疆扩土。但S市是大本营,你是经理,必须坐镇大本营。另外你也得锻炼手下,不能什么事都亲历亲为。”
叶嘉宜:“你想想,你在全国四处奔波开分店,陶姗姗坐镇S市,处理所有奶茶店相关事务,那谁是经理,谁是副经理?”
这话一下子就把赵广博心里的不痛快给说没了。
可不是?肯定是正职坐镇大本营,副手去打江山啊。哪有反过来的道理?
叶嘉宜:“嘉和这件事陶姗姗立了功,有功就有赏,让她去京城开分店,以后坐镇京城,这就是奖赏。到时候,S市这边再提拔一个副经理上来。”
赵广博:“头儿,明白,我是彻底明白你的苦心了。你放心,我不会有情绪的。陶姗姗能力应该足够,到时候我会看着她,不会让她搞出大乱子。”
第112章 叶嘉宜:“那就好。S市扩张三个店,京城开三个店。你尽快把……
叶嘉宜:“那就好。S市扩张三个店,京城开三个店。你尽快把计划书做出来,最重要的是把预算做出来。计划书通过,我会亲自找陶姗姗谈的。等这六个店走上正轨,就可以开甜品店了。在此之前你要找甜品师,培训员工。”
赵广博:“好的,明白。计划书这就做,明天就能给你。”
去京城开奶茶店,他早就有这个计划了。
当时计划书都写好了,结果叶嘉宜因为资金问题,把扩张计划搁浅了。
现在他将计划书改一改,再把S市这三个店的预算加上去,就能上交给叶嘉宜。
接下来叶嘉宜就在期考、处理公司事务中度过,十分繁忙。
好在《重来》和《霸道总裁爱上我》这两本书虽然在网上还没连载完,但在她这里已完结了,并交付给了出版社,她不需要码字,否则还要更忙。
嘉和奶茶店的老板叫施金虎,八十年代以一个小饼摊起家,后来开了饭店,现在在S市拥有四家饭店。
看到奶茶店生意红火,他就起了心思。在叶嘉宜奶茶店扩张的时候就让女儿施小薇去应聘。
施小薇二十多岁,从小在饭店里帮忙,嘴甜,手脚麻利,自然就应聘上了。
无奈叶嘉宜为了不泄露奶茶配方,也为了防止有人往奶茶里投不明物体,给每个奶茶店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陈磊每天七点四十前把章敏配好的配料送到店长手上。
店长在七点四十到八点半之间,在配料间亲手将奶茶一桶桶调制出来,不许假借人手。
如果店长有事请假,会由赵广博、陶姗姗或陈磊去调制奶茶。
除了这几人,配料间不允许其他人出入。
店员八点半上班,他们接触奶茶的机会,就是有顾客下单,他们从桶里把奶茶接到杯子里的过程。
施小薇曾多次提前上班,想到配料间帮忙。
无奈奶茶店纪律严格,赵广博经常给店长敲警钟,说奶茶是入口的东西,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在店长,店长就得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因此店长虽然七点四十就到店里了,但奶茶店一直到八点半才允许店员进入。施小薇多番向店长示好都没用,她连配料间都没能进去,也没有机会弄到一点配料。
施金虎无奈,只得买了奶茶来自己研究,最后调配出来的奶茶自然不怎么好喝。
经商多年,施金虎头脑灵活,歪点子挺多,最后便想出了混淆视听的法子,并选了个离嘉禾几个奶茶店挺远的地方开店。
嘉禾奶茶店在S市开了一年了,名气很大。
年轻人谈恋爱,再没钱也会带女朋友坐车去最近的嘉禾奶茶店,请女友喝上一杯奶茶。
因此嘉和开业两天,生意还挺红火。
虽然很多人喝了之后感觉味道不对,表示不会再来,但看到家附近开了奶茶店,选择来尝尝的人太多了。施金虎一算收入,就笑得合不拢嘴。
施小薇前几天已经从嘉禾离职了。
“爸,嘉禾要是找上门来怎么办?”她十分担心。
“怕什么?我招牌用的又不是‘嘉禾’俩字,他们还能告我不成?最多就是来吵一吵。论吵架,你爸我还从来没怕过谁。”施金虎满不在乎地道。
“好多人都骂咱们,说味道不对,上一次当就再不光顾咱们奶茶店了。”施小薇又忧心忡忡。
施金虎不以为意:“你瞧好吧,那些嚷嚷着不来的,过两天保准又来。没办法,这附近没有嘉禾,他们要喝奶茶,就只能到咱家店买。”
施金虎点燃一支烟,斜眼看向女儿:“今天奶茶店有多少流水?”
说到这个,施小薇眼睛就亮了:“一千八百二百五十三块。”
说实话,这奶茶店太赚钱了。不像饭店那么费事儿,赚的却一点儿也不少。
“这不就成了?就那么点儿门面,这么高的利润,比咱们饭店还赚钱。你不做这个做什么?”
施小薇点头:“我听爸爸的。”
第二天,施小薇按时去开店,不一会儿就陆续有人来买奶茶。
几个客人走后,店里进来一男一女,男的三十出头,女的二十多岁,看穿着,应该是附近写字楼的白领。
两人进来打量了一下店面,女的转头看向男人:“这是嘉禾吗?我怎么看着不像。”
“怎么不像了?这不一模一样吗?你看价目表。”男人扬了*扬下巴,示意女子看价目表,“这不跟嘉禾一模一样吗?”
这个嘉和奶茶店,除了奶茶的味道不像外,店面装修,柜台摆放,甚至价目表的式样,都做得跟嘉禾一模一样。
见女子还有疑虑,男子问施小薇:“你这个店,跟人民广场那边是一家的吧?”
“是的,客人。”
对这个问题,昨天施小薇回答的时候还躲躲闪闪,不敢正面回答,可客人问得多了,她不给出确定答案,有的人就不买,转头就走,说话还挺难听。
走了好几波客人后,施小薇就自我攻破了心理障碍,对客人做了正面答复。
经过昨晚施金虎的分析后,她今天更是没有了半点心虚,回答起来镇定自若。
男人看向女子:“看,是吧?行了,赶紧点吧,点完得赶紧去送文件。拖久了回来指定挨批评。”
女子只得点了两杯奶茶。
等付完账,她掏出嘉禾奶茶店积分卡:“差点忘了,麻烦帮我在嘉禾积分卡上打个戳。”
施小薇笑容一僵,很快恢复了镇定:“不好意思,开业三天大酬宾,这奶茶已经打折了,不能再用积分卡。”
开业这三天,他们是打算骗进来一个是一个,所以价目表用的跟嘉禾一模一样,但实际是每杯少收一块钱的。
三天后是怎么一个收费法,施金虎打算看看情况再说。
依现在大家的反馈来看,降价是必然的。
施小薇也不贪,觉得每天的收益能有七八百块钱,她就满足了。
到时候看到这么便宜的份上,哪怕嘉禾的味道比她家的好,也一定会有客人愿意来买她家奶茶的。
“哦,好吧。”
女人拿着两杯奶茶,讪讪出了门。
等走远了,装作男顾客的赵兴邦道:“行了,取下来吧。”
陶姗姗赶紧把MP3取下来,递给赵兴邦,满眼期待地看着。
赵兴邦将录音键按掉,操作一番,里面就清晰地播放出刚才的对话。
“成了。”他道。
这几天像赵兴邦、陶姗姗这种客人有很多,施小薇并不在意。
可没想到,几天后先是有工商部门过来,让她关门整顿,把门口牌子摘下来,之后又收到了法院通知,嘉禾奶茶公司把她告上了法庭。
赵兴邦打电话给叶嘉宜。
“因为他家店用的是施家饭店的经营许可证,再加上施家有些人脉,咱们要是不举报的话,嘉和奶茶店怕是可以一直开下去。”
“就算咱们举报,相关部门也只是让他们把牌子撤下了事。现在咱们有证据,说明他们是有意‘傍名牌’,冒用他人品牌、商标,法院会判得比较严。”
“你放心,这件事我同事会跟进。赵广博也能独挡一面了。这事不耽误咱们云省一行。”
“那票你买了吗?我这忙着期考,买票的事就指望你们了。别忘了我这里一共两张票哈。”
赵兴邦上次跟叶嘉宜说过后,叶嘉宜就劝了章敏,让她一起去云省,就当旅游了。
章敏长这么大,就刚跟叶东盛一起做生意的时候跑过H市周边和S市,还没去过远的地方。而且她也不放心让女儿单独跟几个男的一起去那么远,当即就同意了。
叶嘉宜前几天就跟赵兴邦说过章敏一起去。
赵兴邦:“不会忘,我办事你放心。”
赵兴邦:“关铎有内部关系,买了软卧票。你好好考你的试,周五晚八点,咱们准时出发。关铎让人开车送咱们去火车站。你们收拾好行李在家等着,七点二十这样去接你们。”
叶嘉宜:“好。”
周五考完试,叶嘉宜骑着自行车回家,刚到小区门口,就听到有人叫她,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门卫处出来。
“爸,你怎么来了?”叶嘉宜十分惊讶。
叶东盛每隔两天都要打电话跟她聊几句,叶嘉宜自然跟他说了和章敏去云省的事。
“出远门不方便,爸给你买个手机,你带着出去,免得想联系联系不上。”叶东盛递过来一个盒子。
叶嘉宜接过盒子,忽然有点儿感动是怎么回事?
讲真,叶东盛这人是渣,但他对女儿还是不错的。
当然,他对女儿这么好,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他至今为止只有这么一个孩子,而且她变得能干聪明了。他这这种好有很大一部分是带有功利性的。
“谢谢爸爸。”叶嘉宜扬了扬手机,“里面有卡吗?现在可以用了吗?”
“可以,我办了一个卡。”
手机卡实名制是从2009年才开始的。这时候不需要跟身份证绑定,买了手机去选个号码就可以用了。
叶东盛掏出手机给新机打了个电话,然后扬起手机给叶嘉宜看:“你看这个号码你喜不喜欢,不喜欢再去选一个。”
叶嘉宜看到这个号还挺多六和八,叶东盛显然是花了钱特意选的。
“挺好,我喜欢。”她点头。
拿起新手机,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号码。
“妈,我爸来了,给我送了个手机。我跟他出去吃个饭,你要不要一起去?”
叶东盛竖起耳朵听。
“不用了,你们去吃吧。”
叶嘉宜关了手机,对叶东盛道:“我妈让我们自己吃。走吧,前面那里有家店挺好吃的,我请客。”
第113章 因为忙着期考,叶嘉宜一直没跟关铎联系,都是赵兴邦那家伙在中间传话。……
因为忙着期考,叶嘉宜一直没跟关铎联系,都是赵兴邦那家伙在中间传话。
周四她才知道,原先说坐火车去的是陈达鸣,主要是因为他妹妹闹着要一起去,两张飞机票太贵,他就想坐火车去。
但距离实在太远,关铎不同意。最后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坐飞机去。
所以周五晚上叶嘉宜能安然地跟叶东盛吃了顿晚饭。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她和章敏上了南城出版社一辆七座的商务车。
一上车,她就给大家介绍自己母亲:“这是我妈,章敏。这次一起去云省散散心。路上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章敏笑着朝大家打招呼:“你们好,给大家添麻烦了。”
大家都纷纷打招呼。
关铎和赵兴邦早在车停下时就下车去帮两人提行李了。
这会儿关铎笑道:“章阿姨不用客气。你跟嘉宜坐前面吧。”
此时司机旁边位置和中间两个位置是空的,最后一排坐了陈达鸣和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孩儿。陈达鸣坐在中间,右边剩了一个位置。
在座的除了司机外,章敏年纪最大;另外本着男士礼让女士及亲疏问题,叶嘉宜觉得自己坐在母亲身边也没啥问题。
况且,从这里到机场也不是很远,大家都是年轻人,很熟,实在没必要让来让去。
叶嘉宜便道了一声谢,让章敏坐中间排里面,自己坐到了中间排右边靠门的位置。
刚一坐下,她就听到那女孩儿冷哼了一声。
这声音极小,要不是叶嘉宜正好坐在她前面,都听不到这声冷哼。
叶嘉宜挑了一下眉。
这人是谁?似乎很不友好的样子。
关铎跟在叶嘉宜后面上车的,见她俩坐好,他便坐到了副驾上。
赵兴邦坐在了后排,陈达鸣旁边。
见大家坐好,司机开动了车子。
陈达鸣先跟章敏寒暄了两句,然后朝叶嘉宜道:“嘉宜,我给你介绍一下。”
他指着女孩儿道:“这是我妹妹陈昭月,她在金融系统工作。”
又把叶嘉宜介绍给妹妹:“叶嘉宜,你知道的,大作家,福旦大学高才生。”
陈昭月五官明艳,穿了身淡绿色名牌套装。
她淡淡颔首:“你好。”
叶嘉宜点头:“你好。”表情也淡淡。
她向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反过来亦然。
在陈达鸣眼里,自家妹妹活泼外向,叶嘉宜几次接触下来,也是极好相处的人。两个年轻女孩儿见面,应该很有话说才对。
可这会儿两人都十分礼貌疏离,没有进一步说话的意思,他感觉就有点莫名其妙。
赵兴邦坐在后面,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为免场面尴尬,赵兴邦问章敏道:“章姨你晕车不?听说到了云省,还要坐车在山路上转,晕车怕是要吃亏。下了车后还要走山路,你身体吃得消吗?”
“我不晕车。放心,我平时有锻炼,应该不会拖后腿。”
叶嘉宜另有关心的问题。
她身体前倾,向关铎问道:“赵兴邦跟你说了吗?我想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老班章村。那里离你要去的冰岛村有三四百公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空、方不方便去。”
如果不方便,她就再作打算。或是原地呆,花钱雇人去收购;或是让陈磊在S市请几个保镖来,她等人来齐了后再一起去老班章村。
而她更倾向后者。
老班章村,她是一定要去的。今年不行,明年做好准备也要去。
光她跟章敏、赵兴邦,她是不敢去老班章村的。
这不比到处是监控的后世,一个年轻女孩子就敢驾房车周游全国。
现在还是挺乱的,第三次严打已结束,第四次严打还没开始。拐卖人口的不老少。
要不是关铎在云省有关系,同行又是几个年轻壮小伙儿,她都不敢这么跑到云省来。
关铎点头:“赵兴邦跟我说了。你放心,我这次是休年假十五天。陈达鸣和赵兴邦都做好了准备。”
陈昭月坐直了身体,眼睛看向关铎,似乎做好了关铎一提她就回一个微笑的准备。
结果关铎没看她,继续对叶嘉宜道:“咱们在西双版纳嘎洒机场下飞机。我已让临沧市的人给勐海县当地人联系过了,他们会派车来接咱们,陪咱们老班章村。”
“你的意思是说,先去老班章村?”叶嘉宜问道。
她可知道,关铎父母原先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下面的农村插队的。关铎的茶馆主要卖的就是冰岛普洱。
她以为他们一行人此行的目的地是冰岛村。
“是的。正好嘎洒机场近,就先来这边。”关铎笑道,“你一直惦记老班章,我也想尝尝老班章到底有什么好。”
这会儿老班章还没出名。关铎的茶馆就没有老班章卖。他说这话,叶嘉宜也没觉得奇怪。
叶嘉宜也笑:“那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最重要的是,老班章的“钱景”比冰岛要好。
她带着关铎买些老班章存着,也算是对得起他为她做的这番安排。
她又问:“勐海县当地人?是做什么的?”
“扶贫办的。前几年我过去建了几所希望小学,结识了那里的一些人。”
“哦,那太好了。”叶嘉宜舒了一口气,“有当地政府部门的人陪着,至少安全上能得到保障。”
心里暗暗打算,等没人的时候私下里问问关铎,建一所希望小学需要多少费用。
她穿越一场,又占了先机赚了这么多钱,自然是要做慈善回馈社会的。就算关铎不提,等她大学毕业,几个公司走上正轨,她也要落实这件事的。
别的地方她也不熟,如果能在云省建希望小学,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以后她是要一直在这里买茶叶的。跟当时政府部门的人搞好关系,就有了绿色通行证。
她正想再具体问问,就听陈昭月嗤笑一声:“叶小姐也太小心了吧?村里人再纯朴不过了,能有什么安全问题?没必要把人往坏处想。”
叶嘉宜眉头皱了起来,淡淡道:“别人怎么样我管不着,但我自己的小命自己还是很看重的。人生地不熟,再小心也不为过。”
赵兴邦看向陈达鸣,似笑非笑:“陈总,你知道我们律所一年要经手多少起人口失踪案、人口贩卖案吗?那些失踪女子被卖的都是偏远农村。”
他瞥了陈昭月一眼,表面是怼她,实则好心提醒:“这些失踪女子中不乏高知女性。被卖后被打断腿脚,毒哑嗓子,用铁链锁在地窖里,一年一个孩子。有时候生的孩子是几兄弟谁的都不知道。”
陈昭月满脸不高兴:“你吓唬谁呢?虽然有个别案例,却也不人人都这样。你们未免把社会想得太黑暗了些。”
“呵……”赵兴邦轻呵一声,转头看向窗外,不说话了。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这又不他妹,他操的哪门子心。
章敏坐在前面暗自摇头。
在座的她年纪最大,作为长辈本应该说几句。
但这位陈小姐明显对她女儿不友善,她也懒得替别人教导孩子,当即默不作声。
陈达鸣尴尬地轻咳一声,严肃地对陈昭月道:“昭月,外面乱得很,赵律说的可不是个例。我这次答应带你出来,就是想让你看看外面的世界。别一天天地呆在大城市里,总以为处处歌舞升平。”
陈昭月瞪了她哥一眼,又偷偷瞥了一下关铎。
见关铎眼睛看着驾座前方,似是根本没关注这场对话,她眼神黯了黯,没有再说话。
到机场领登机牌,没多久大家就上了飞机。
因为陈昭月的票是后面添的,没跟大家坐在一块儿,而且大家都五点多起床,上了飞机就补眠,倒也没再发生什么龃龉。
出了机场,果然有个小伙子拿着牌子在那里等着,上面写着“关铎先生”四个大字。
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男子。
关铎上前去询问。
“关先生,终于盼到你们来了。”中年男人伸出了手,“我是勐海县扶贫办王海,这是我们办公室的李俊、崔吉平。”
关铎把自己一行人介绍给了王海几人。
“车在外面。咱们先吃饭,吃了饭后,我们陪你们一起去老班章村。”
关铎一行人自然不会让王海用公款招待他们。
怕大家吃不惯,关铎让王海领大家去了一家好馆子,趁上菜功夫他去结了账。
吃过饭,王海就对关铎道:“老班章是哈尼族村寨,车是开不到那里的。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你们看,是先在这里住一晚,昨早再去,还是现在就去?不过现在去的话,到那里肯定天黑了。”
说完,他还特意看了陈昭月的脚一眼。
叶嘉宜和章敏都穿运动装,脚蹬运动鞋,叶嘉宜扎了高马尾,章敏绾了个低丸子头。母女俩一副干脆利索的样子。
陈昭月则穿着职业套装,脚下蹬着小高跟,看样子倒像是来公务谈判,而不是来旅游的。
关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也皱了一下眉。
第114章 最后大家还是决定在县里住一晚,第二天再走。选房的时……
最后大家还是决定在县里住一晚,第二天再走。
选房的时候,陈昭月道:“哥,这里人生地不熟,我除了你,就跟关铎熟悉。我一个人住害怕,我住你俩隔壁吧?”
一行六人,三男三女,其中又没有夫妻,势必有一男一女单独住一间。陈昭月提出这个要求也合情合理。
但陈达鸣不放心妹妹一个人住,问县招待所服务员:“有三人间吗?”
“哥,我一个人住。”陈昭月大惊,二话不说就拒绝。
“听话。”陈达鸣沉下脸。
陈昭月噘着嘴不说话了。
按理,章敏作为长辈女性,这时候出面说两句,给陈昭月一个台阶下,大家表面上还能一团和气。
或者关铎这个算是小团体领队的人出声安排。
但章敏对陈昭月没好感,一句话不说。
关铎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站在旁边不作声。
大家就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三人间,你们还要吗?”还是服务员出声打破平静。
陈达鸣回过神来,沉着脸道:“要。”
转脸叮嘱陈昭月:你把行李提进房间,马上出来。你不是说洗漱用品没拿吗?我陪你去买。”
陈昭月噘着嘴,提着行李跟服务员去了三人间,把东西放到了最里面那铺床,就背着手提包出去了,一句话都没跟章敏母女俩说。
章敏摇摇头。
母女俩都知道,陈达鸣说是去买东西,实则是教导妹妹。
章敏看着紧闭的房门,低声问叶嘉宜:“那个陈总,跟你的公司有合作?”
叶嘉宜点头,把两个公司的合作说了。
听到跟电脑相关,章敏顿觉高大上。
“他这妹妹,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咱别跟她计较就行。”她安慰女儿。
显然为了女儿的事业,在跟陈昭月有冲突时,她打算避让。
“不用想那么多。合作嘛,这个不愉快,就换一个。s市IT公司多的是。我可是付钱的甲方,只有他们怕咱不高兴的理儿,而不是咱怕他们不高兴。”
章敏点头:“懂了。”
付钱的就是大爷。为了让顾客买自己东西,哪个卖家不得笑脸相迎?
“那她不应该这样啊,再不懂事,总不能无缘无故得罪人吧?”
她女儿叶嘉宜,以前人都说她天真单纯,不谙世事。但再怎么的,都懂个眉高眼底,不会平白无故得罪人。
这陈昭月看样子比嘉宜还大呢,又是出社会工作的人了,再怎么也不至于一上来就得罪人吧?
“别管她,反正咱以后也不会跟她打交道。陈达鸣要是跟着不懂事,我回去就换一家公司合作。”
等股市里的钱拿出来后,叶嘉宜就打算招计算机毕业生,把逐梦文学网的信息技术部给建起来,这样技术上不会被人卡脖子。
至于陈昭月为什么对她有敌意,叶嘉宜也猜得到几分。
陈昭月怕是看上了关铎,把她当成了假想敌呢。
这种人,叶嘉宜是最看不起的。
你看上就看上呗,直接去追就是。搞什么雌竞呢?
不过这话叶嘉宜不打算跟章敏讲。
女儿大了,眼看就到婚嫁年纪了,章敏对这问题也敏感起来了,见个长得俊些的小伙子都要打量两眼。
要是跟她说清楚,章敏没准就要用丈母娘看女婿的眼光去打算关铎,那尴尬不尴尬啊。
半个小时后,陈昭月回来了,见房里一个人没有,她直接去了关铎和陈达鸣那屋。
“怎么也是你一个?他们呢?”她问哥哥。
陈达鸣晃了一下手里的BP机:“去外面逛了。”
陈昭月又生气了:“他们怎么这样?出去逛不应该叫咱们一声吗?”
陈达鸣沉下脸来:“你花钱把人家的时间和自由买下来了吗?你能出去,别人为什么不能出去,非得等你回来,再等你想去的时候再去?你是慈禧老佛爷?”
“陈昭月,我告诉你,你再这样不懂事,我一会儿就出去买机票,让你先回去。”
“你怎么总向着别人?你还是我哥哥吗?”陈昭月哭着跑回了自己房间,将门“砰”地一声关上。
陈达鸣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母亲早逝,继母进门时妹妹才四岁。
担心继母对妹妹不好,他和父亲对妹妹难免溺爱。而继母为了彰显贤惠,也对妹妹百依百顺,从不管教她。
这就养成了妹妹娇纵而略显霸道的性格。
陈达鸣自己也只比妹妹大四岁,小时候哪懂什么管教孩子的道理?继母又带了个跟妹妹差不多大的儿子进家。当时陈达鸣觉得,妹妹霸道些也好,至少不会吃亏。
爸爸工作忙,常年不在家。在家也只有宠着自己一双儿女的份。
导致陈昭月长大后成了这付性格。
她在单位、长辈和家境比自己强的人面前,表现还好,知道收敛脾气。可一旦别人条件不如她,又不顺着她的意,她就纵着脾气来。
怕妹妹不知道叶嘉宜和赵兴邦的身份,他刚刚还特意带她出去,把两人的身份和身家都跟妹妹说了。
说实话,他看起来是个“总”,可他就拥有铎鸣公司12%的技术股,88%的股份都在关铎手中。
铎鸣公司从无到有,头两年都是亏钱,也就这两三年才慢慢好起来。
陈达鸣大学毕业六年,就只于今年在五角场这边买下了一套老破小。
陈昭月说是在金融系统工作,实则不过是证券交易市场的一名合同工。
两兄妹加起来,不说关铎和叶嘉宜这两个了,就是赵兴邦的一半身家都比不上。
他就不明白妹妹怎么会有勇气跟人叫板发脾气的。
至于妹妹为什么今天脾气这么冲,他也知道。
是因为看到了叶嘉宜。
叶嘉宜比她年轻、漂亮,读的大学比她好,更有才华,更能干,更有钱。
而关铎对叶嘉宜的态度,跟对她也完全不一样。
三年前陈昭月一眼看中了关铎,说要追求关铎,陈达鸣是乐见其成的。
但关铎明显没那意思。
去年察觉到陈昭月对他有意后,他就疏离了陈昭月。如无必要,他绝不跟陈昭月接触,能不接她的话茬儿就不接话茬。
态度十分明确。
陈达鸣猜想,关铎坚持要坐飞机而不坐火车,除了距离外,就是不想让他带妹妹一起来。
叶嘉宜四个出去逛了一圈,主要是逛茶叶店批发市场。叶嘉宜惊喜地发现这里有许多好茶,都非常的物美价廉,她恨不得全部打包回去。
关铎也在这里喝到了叶嘉宜强推的老班章。
茶一入口他就怀疑人生:“你真的觉得这茶好?”
老班章入口发苦,比别的茶苦味更重,关铎感觉自己接受不了。
“接着喝,你会爱上的。”叶嘉宜抿了一口,十分有经验的劝道。
批发市场的许老板瞅着二人笑,不作声。
他也不喜欢老班章。有客人来,他都不推荐老班章,推荐了别人也不买,所以每年老班章他是收购得最少的。
“嗯?”
关铎终是老茶客,很快就喝出了老班章的好来。
这茶虽然入口苦,可它回甘快,并且还有明显的甜味,带着一丝丝的清凉,润感也极好。
最难得的是,它余味持久,那股回甘生津的感觉过了很久都还回荡的口腔里,让人回味无穷。
“这茶确实好。”他点头。
叶嘉宜十分高兴:“对吧?听我的没错的。”
“老板喜欢的话就买点呗。”许老板操着当地特有的口音推销道。
他对谁都喊老板。
这会儿做公务员什么的都不光荣,做生意最光荣,表明你能赚大钱。所以“老板”是最高的赞誉之辞。
“这种多少钱一饼?”叶嘉宜指着刚才喝的印了勐海茶厂的茶饼问道。
“二十。”
一听这价钱,叶嘉宜简直疯狂心动。
这可是1993年的勐海老班章饼茶,她记得后世卖到了二万八千块钱,一饼,357克。
二十块涨到了二万八,涨了多少倍?原谅她数学不好,算不出来。
反正是狂赚就对了。
尽管如此,价肯定是要讲的:“十二块一饼,你有多少我都要。”
许老板摇头,开始给叶嘉宜讲情怀,明显知道谈感情伤钱的道理。
“叶老板你是不知道咱们这里的茶农有多苦,都吃不饱饭!我们这里的土壤种不出水稻,就靠这点茶叶养活自己。你们都是大老板,都是高学历人才吧?我们这里的孩子不要说读书了,连饭都没得吃。那点钱,对你们来说不过是一顿饭花费,对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就可能是读书的希望。”
他叹了口气:“不过呢,叶老板你大老远来,我也不能一点价都不讲。这样吧,每饼十九元,再不能少了。”
叶嘉宜很庆幸陈昭月没有跟来。
要不然,那姑娘一听许老板这话,肯定得拆台,觉得她叶嘉宜那么有钱,就不要斤斤计较了,应该价都不讲直接买了才是,毕竟茶农那么可怜。
“许老板这话说的。茶农是苦,可这不包括许老板你。这茶原料收上来不过三五块钱吧?还是一公斤的价。原料便宜,就算这茶是你从茶厂拿的也贵不到哪里去。十二块钱,我已经把你的利润算在里面了。至于茶农,明天我们就会进村去。到时候收茶农手上的茶,我绝对不讲价。”
第115章 关铎还担心叶嘉宜发善心被人忽悠,听到她这话就放下心来。他搭……
关铎还担心叶嘉宜发善心被人忽悠,听到她这话就放下心来。
他搭腔道:“嘉宜,你没必要在这儿买。明天去村里买,你给五块钱一公斤,村里人都要给你磕头。”
王海早在从机场来的路上就给他们讲过了。
老班章村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卖茶就得背着走几十里山路。
但老班章入口苦味重,茶芽过于硕大,色彩也不理想。按照普洱茶评级标准,它很难评得上级。
评不了级的茶,勐海茶厂不收;收的话价格也很低。
茶农背着几十公斤的茶走七八小时山路。背出来卖不掉,拿回去没用,一路又辛苦,茶农干脆直接倒在路边,不想再背回去。
许老板那种散装的老班章,不知道是直接在路边捡的,还是低价收的。但绝对很便宜就对了。
叶嘉宜上门去收,不用村民误一天工,不用他们从山里辛苦背出来,还给五元一公斤,村民可不得感激她么?
“你们要去老班章村?可别骗我。”许老明显不信这话,“那里的路可不好走,你要茶直接在外面买就好了。喏,你要今年的老班章散茶我这里就有,五块钱一公斤,卖给你。”
“饼茶你有多少?散茶有多少?”叶嘉宜问道。
一听这话似有意购买,许老板心里高兴:“饼茶你要多少我都有,散茶有五十六十公斤。”
老班章不值钱,买的人也少,他都不敢收。这五十六公斤,有一大半是看老茶农可怜,他五毛一公斤收的;小半看茶农年轻力壮,他不收,对方干脆送他的;还有一些是在路边捡的。
“算了,嘉宜,我看这老板不老实。他说饼茶要多少有多少,怕是要去茶厂买了再卖给你,从中赚取差价。你不如直接去茶厂买,免得被人赚了中间价。”赵兴邦道。
许老板神色一僵,显然被赵兴邦说中了。
“你不要这样讲,我不是那种人。行吧行吧,我也不多赚你的,饼茶十五块钱一饼,有二十七饼;散茶五块钱一公斤,五十六公斤。”
十五元一饼,就算许老板赚了差价,叶嘉宜也愿意要。压价可以,不用太狠。
至于散茶,明天进村,叶嘉宜也打算五元一公斤收购,许老板这里好歹不用从山里背出来,她便也以这个价收。
“你叫人帮我送到招待所,”叶嘉宜道,“许老板你有没有POS机?有的话直接刷卡。没有我就得去银行取钱。”
“我们小生意,没那东西。还得劳烦老板你去取一下钱。”
见叶嘉宜真要把这些茶都买下,许老板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安排人到仓库去搬茶叶。
叶嘉宜几人起身,正要去银行取钱,就见李俊跟陈达鸣走了过来,后面还跟着满脸不高兴的陈昭月。
“关总,你们果然在这里。”李俊隔老远就笑着打招呼,又看了许老板一眼,“你们在这里买茶?”
“没事出来逛逛,看到茶叶就买点。”
中午吃过饭,关铎等人说要休息一下,下午自由活动,让王海三人回去歇着,不用陪着,三人就回去了。
没想到这会儿李俊又来了。
“李俊你来得正好。”叶嘉宜道,“我正要打电话找你们呢。”
“叶小姐,什么事?”
“我要去茶厂买饼茶,你能不能带我们去一下?”
李俊连声道:“没问题没问题。”
勐海县的经济很大一部分要靠茶叶。叶嘉宜无论是买茶农的茶,还是买茶厂的茶,都是搞活当地经济。
土生土长的李俊自然希望这行为多多益善。
“那你们稍等,我去开车。”
李俊去拿车,一行人安步当车,陪着叶嘉宜去银行取钱。
好在这会儿的勐海县城不大,就一条街,走几分钟就到了银行。
路上,赵兴邦不解地问:“你不是买了这么多茶了吗?明天还要去村里买。这还不够,你要去茶厂?”
“茶厂的是处理过的饼茶,上面有茶厂的商标和生产日期,更为市场认可;茶农手上的是散茶,没有生产日期和认证,想要再卖出去,难度比较大。”叶嘉宜解释。
“我收了茶农的茶,也不会就这么运回去。我想委托勐海茶厂帮我加工成饼茶,标上他们的商标,打上生产日期。这既便于运输,也更方便出手。”
关铎转头看向叶嘉宜的眼眸里就闪着亮光。
赵兴邦朝叶嘉宜竖起了大拇指:“果然你年轻轻轻当老板,我却只能给你打工,不是没有原因的。就你这头脑,一般人都比不上。”
如果老茶客,或是做生意几十年的人能想到这个,那没什么。
可叶嘉宜跟他一样,第一次来勐海,第一次买茶叶,就能想到这些,只能说叶嘉宜头脑灵活。
陈达鸣兄妹俩走在最后面。
听到这话,他看向妹妹,果然就看到陈昭月不屑地撇了撇嘴。
陈达鸣叹了口气,快走两步,跟章敏并排走在一起,问她道:“章阿姨,嘉宜今年多大了?”
章敏心里诧异,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回答道:“二十一。”
大家都知道叶嘉宜下学期大二,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
但听到这数字,几人还是很感慨。
尤其是赵兴邦:“嘉宜去年来S市,我是亲眼看着她一点一点把事业做大的。最开始就一家奶茶店,现在发展成S市十家,京城五家,H市三家。”
“嘉禾房产中介门店有十几家。听何权说,之后还要继续开,开到京城去。现在逐梦文学网也蒸蒸日上,迟早能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网站。”
“一年,就一年功夫啊。问题是嘉宜还要上学,还写了那么多部优秀小说,还获得了春雨文学奖。”
“章阿姨,”他看向章敏,“你这女儿到底是怎么养的?我活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人物。”
陈达鸣倒是见过一个,就是关铎。
当初关铎也是花了几年时间把事业做大做强的。
虽然有家里资助,但他头脑灵活、目光精准,擅于把控时机,一年时间就把几万块钱变成了几十万。
但陈*达鸣这会儿一心一意想借此打压妹妹的心气。
他问章敏:“章阿姨家里是不是也是做生意的?叶嘉宜这生意头脑是有传承吧?”
章敏点头:“应该有这方面的原因。她爸爸做生意也很厉害。前些年下岗白手起家,现在他不光把服装卖到全国,甚至已经出口到国外去了。”
这些年她也接触过不少人。
有些人虽然也赚了大钱,但很多就是正好遇到好时机,运气好,懵懵懂懂就赚了钱。
而叶东盛是那种对整个经济行业有清晰认知的,他胆大心细,性格稳重,做事有魄力,交际能力也很厉害。
反正在章敏所接触到的人里,就算他们离婚了,她也得承认叶东盛的能力是顶尖的。
而女儿叶嘉宜,青出于蓝胜于蓝。她根本没经历过叶东盛当年创业的辛劳、艰难、困苦,举重若轻的就把事业做这么大了。
有时候想想,章敏就觉得自己在做梦。睡一觉醒来,女儿还是那个憨吃憨睡,万事不想的傻白甜。
要不是有叶东盛的基因在,她都要怀疑这个女儿是不是她生的。
赵兴邦是个人精。
陈昭月对叶嘉宜莫名其妙的敌意让他十分不爽。
铎鸣公司跟逐梦文学网的合作,法律问题都归他管。本着律师职责,他会查一查陈达鸣,对陈达鸣的人生经历和名下资产,他都有所了解。
陈昭月在他眼里,连叶嘉宜的一根小指都比不上。陈昭月到底哪来的底气,时常对叶嘉宜露出不屑神情?
因此他特意点出叶嘉宜的优秀。
他道:“这个我证明。我原来是叶总处理S市事务的律师,叶嘉宜创业,他就把我介绍给了他女儿叶嘉宜。前几天我还替叶总签了个合同,产品是销往欧州的。”
他拍了拍身上的衣服:“我这一身就是叶总旗下品牌。”
他看向叶嘉宜和章敏:“嘉宜和章阿姨身上穿的应该也是吧?”
“对,是的。”叶嘉宜点头,“出了新款我爸就往我这送,我这些年就没穿过别人家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