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 / 2)

回到家里吃过午饭,她打开电脑,习惯性打开扣扣。

这会儿没有智能手机,如果开电脑时不开扣扣,有时候会错过消息。

结果扣扣一开,头像就猛闪,要不是叶嘉宜习惯静音,“滴滴”声都能响彻整个屋子。

她点开一看,就见一人发了好几条消息,看备注是一个出版社的编辑。

风中的白杨:“……我们很有诚意的。买断、版税都可以。买断我们给到三十元每千字;版税国家标准,一万册内8%,超过千册0.8%,你觉得怎么样?”

第76章 叶嘉宜一愣。像这种直接把底价摆出来的,她遇到的还是……

叶嘉宜一愣。

像这种直接把底价摆出来的,她遇到的还是第一次。虽然这价格没达到她的要求,但以国家规定来说,已算是给出了高待遇了。

她摸了摸下巴,如果对方答应,她也不是不可以跟这家合作。

南城出版社现在不是很有名,后来越做越好。她重生前,已是一流大出版社了。

当时南城出版社的编辑也联系过她,开出的版税极为优厚。只是她跟原有的出版社合作还算愉快,不想麻烦,她也不缺钱,就婉拒了。

饭,还真是不抢着吃不香呐。

她回复道:“我的条件是,一万册以内7%,一至三万册8%,三万册以上10%。除了这两本网络作品外,我还有一本传统文学的作品集要出版,也是这个签约标准。”

风中的白杨秒回:“可以,我同意。叶蔓女士你什么时候有空签约?”

叶嘉宜:“……”

不是,都不需要思考一下的吗?思考完了不应该去请示领导吗?这真是一个正规出版社编辑应有的态度吗?

她对南城出版社靠谱程度深深怀疑起来。

“你要不要重新看一遍我提的条件?”她打字。

风中的白杨:“看清楚了,没问题。”还是秒回。

“你不用向领导请示一下吗?”

风中的白杨:“不需要,我就是领导。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南城出版社的主编关铎。”

风中的白杨:“我十分看好叶蔓女士你的小说,这些小说出版后必会在九九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你提的条件虽然跟国家规定稍有出入,但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权利灵活处理的。”

大家都非常看好《梦今生》和《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相信以网络上的热度,卖到三万册以上绝对没问题。

可正因为没问题,那些出版社才会纠结于10%这个数字,觉得版税给得太丰厚了。这书卖得越多,他们就越觉得亏得慌。

关铎却觉得叶嘉宜提这版税分成才是最合理的。这样的分成是鼓励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只有他们写得好,书畅销,出版社才赚得更多不是?

电脑这端的叶嘉宜嘴角翘了起来,心里给对方狠狠点一个赞。

关铎同志,你很有眼光嘛。

“你们出版社具体在哪个位置?”她问道。

宁菲这人她上辈子认识,出版社也去过无数次。在咖啡馆当场签合同她都没问题。

可南城出版社虽然上辈子赫赫有名,但这位风中的白杨是不是出版社编辑,出版社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她一无所知。

慎重起见,她得去实地考察一下。如果没问题,可以当场签合同。

风中的白杨:“S市闵行区。你哪时候方便?我派车去接你。另外合同先发给你,你可以先找律师看一下。”

【合同.doc】

哟嚯,南城出版是特别有经济实力,还是对她特别看重?要知道宁菲可是转了三趟公共汽车才跟她见的面呢。

不过这种重视的态度,以及干脆的行事风格,叶嘉宜喜欢。

她接收了文件:“周一下午两点半吧。”报了个附近的地址。她周一下午正好没课。

风中的白杨:“我BP机是XXX……车牌号是沪A808……”

叶嘉宜也报了自己的BP机号码,这才结束了对话。

叶嘉宜来自后世,对法律充满了敬畏,早在开奶茶连锁店时就经叶东盛介绍,聘请了一个私人律所的律师赵兴邦做法律顾问。

当时她就跟赵兴邦提要求,让他熟悉文字版权方面的律法。以后她会有不少文字版权方面的合同要签。

赵兴邦是名学霸,毕业后就职于S市法政单位。因单位人事复杂且收入微薄,他三年前跟同学一起下海开了这家律所。

这时候作家们收入不高,就算是宋知润这种文学界大拿,出一本书收入也极为有限。律师们就算是帮着看合同、打官司,也赚不了多少钱。

赵兴邦是个对工作极为认真的人,并没有因为这方面小众就敷衍叶嘉宜,而是很认真的去熟悉了版权方面的律法。

这让叶嘉宜十分满意。

她先把合同看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便把合同发给了孙邦国。

赵兴邦接收文件后没过多久就回了信息:“叶小姐,这合同没问题,用词很严谨,指明了是简体版权,且有时间限定。”

小说版权范围很宽泛,分为简体、繁体、海外、影视等等版权。

这会儿版权衍生还不广,很多作者没意识到这一点,出版社有时候也会模糊概念。

过些年如果有繁体或影视要买版权,作家会震惊地发现,自己把这些版权都一股脑地卖给了出版社,还是以买断的极底的价格。

见赵兴邦一针见血,明显对文字版权律法有研究,叶嘉宜十分满意。

她也是上辈子签多了合同,才了解这些相关知识。

“周一下午你有空吗?跟我一起去出版社看看,如果没问题的话就直接签约。”

“行。”赵兴邦回复。

周一下午两点半,叶嘉宜约着赵兴邦到了约定地点,就看到一辆奥迪200V6停在那里,车牌号正是关铎所报的数字。

她走过去敲了敲车窗。

车窗摇下,一张五官立体十分帅气的脸露了出来,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帅哥。

他朝她露齿一笑:“是叶蔓女士吗?我是关铎。”

叶嘉宜有些意外,她以为关铎所谓的“派车来接”,是派公司司机开车来接。没想到他是亲自来。

她回以微笑:“我是叶蔓。”

关铎打开车门下车,跟叶嘉宜握了一下手:“幸会。”

“这是我的律师赵兴邦。”

“赵先生你好。”关铎彬彬有礼,“我是南城出版社的关铎,二位车上请。”

上车后三人寒暄几句,主聊者就变成了赵兴邦和关铎。

赵兴邦身为律师,又年长叶嘉宜十岁,自认有保护雇主的责任。他看似在闲聊,实则在摸关铎和出版社的底。

别看关铎年纪似乎比叶嘉宜大不了几岁,却是个厉害人物,他似乎把底都透给了赵兴邦,实则透露的都是他愿意说的。

关铎,S市人,出身高知家庭,父母是福旦大学教授,独子。他于四年前北城大学毕业,没按父母的意愿继续读研,但按他们的意愿进了南城出版社。半年前他荣升为主编,平时自己也写些作品。

得知赵兴邦辞职下海,自己开了律所,关铎十分羡慕:“我小时候想当外交官,高考分数不高,录北城大学时被调剂到中文专业。家母是研究古汉语的,极力劝阻我复读,我当时也迷茫了,觉得外交官似乎也不是我想要的,便随遇而安,读了中文。毕业后分配到南城出版社,一直干到现在。”

“我们这种专业,除非像叶小姐那样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的,否则下海也不能学以致用。这几年我就老实呆在单位里,过一眼看到头的日子。”

“下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赵兴邦笑道,“别看街上卖茶叶蛋的都发财,但真身处其中就知道成功者是少数,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数不胜数。你毕业四年就当上了主编,可见能力强,也被领导认可。其实只要站到高位就是成功者,倒不必非得自己下海创业。”

两人聊着没营养的话,到了南城出版社。

出版社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楼还很新。里面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十分忙碌,多是年轻人,气氛很蓬勃向上,见到关铎都会尊敬地打招呼。

关铎道:“我们出版社是五年前都建立的,年轻人多,锐意进取,没有那么多沉腐气息。叶小姐你写的网络文学是个新事物,更适合年轻人,与我们出版社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他又道:“我在报纸上看过叶小姐的照片,你是春雨青年文学奖的获得者,对吧?你在杂志报刊上刊登的作品,跟网络文学这边相辅相成,一定会卖得很好的。”

叶嘉宜道:“我不打算爆马甲。”

虽然掉马也没关系。但这马甲能捂多久就捂多久吧。

关铎也不在意:“不爆马甲也没事,凭着你春雨文学奖获得者的名头,作品集卖一万多册还是没问题的。”

叶嘉宜跟着他进了办公室,也不再拖延时间,把打印好的合同拿出来:“我对这合同没有异议,现在就可以签。”

关铎十分高兴,赶紧叫了一个小伙子进来:“去拿相机,帮我们拍照存档。”

赵兴邦赶紧道:“叶小姐不想让人知道她就是叶蔓。”

“明白。放心,绝不流传出去。公司的人我也会叮嘱他们不往外传。”关铎保证道。

签好合同,叶嘉宜就告辞离开了。

“我请你们吃饭吧,吃了饭再送你们回去。”

“不用那么麻烦,我们打车就行了。”叶嘉宜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了那辆奥迪是关铎自己的车了,哪好意思再叫别人送?

虽然有车方便,但近两年她都不打算买车。

车是消耗品,有买车的钱不如买套房子。十万块钱的车过十年一文不值,十万块钱的房子过十年能值几百万。

第77章 “没事,我也要吃饭的。叶小姐,我还希望以后我们能多多合作呢,还请……

“没事,我也要吃饭的。叶小姐,我还希望以后我们能多多合作呢,还请赏光让我请一顿饭。”

叶嘉宜真觉得没必要:“可这才四点钟,吃晚饭早了点吧?你还要上班呢,真不必请吃饭。”

“我今天的工作就是招待好你。我们出版社非常看好你,你的书畅销,南城出版社也会获利良多,招待你吃饭的费用出版社会报销。这么说来,我还是沾你的光呢。”关铎这话说得十分真挚。

要不是他一身名牌,还开着几十万块钱的豪车,这话叶嘉宜就信了。

刚才赵兴邦就问过了,那车是关铎自己的,不是出版社的。出版社倒是有车,不过是辆面包车,兼职载人和拉货。

至于关铎父母和他自己都是工薪阶层,为什么能买得起这么贵的车,交情尚浅,赵兴邦就不好进一步打听了。

关铎又继续道:“四点钟吃饭确实有点早,要不我们先去喝一会儿茶。我开了家茶馆,就是在附近,走过去几分钟,咱们先到那边坐坐?”

一听茶馆,叶嘉宜的眼睛就亮了。

开茶馆也是她的目标之一。

前些年经济没搞活,人们能吃饱饭就是物质条件极好的了。茶叶的行情自然不好。

可随着改开,有钱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求也就变了。不说自己喝吧,送礼送茶叶,既养生又文雅。

就是连叶东盛这种暴发户,都开始讲究喝茶起来。客人来了,必摆出他那套功夫茶具泡茶给客人喝,以彰显他不是暴发户,而是有文化有底蕴的人。

随着人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茶叶就成了受追捧的东西。

叶嘉宜记得一个资料,2000年老班章才8元一公斤,到2002年忽然就涨到了80至120元一公斤,短短两年翻了十倍有余。等到2017年,老班章古树茶头春茶涨到了8000-15000元一公斤,是2000年的一两千倍,这还是新茶,而不是老茶。2000年古树头春老班章放到2025年卖,那价格简直看不懂。

这是一条既暴利又稳健的发财之路,她不可能放过。

而且这茶不需要一直投入资金,可以以开茶叶店的形式获利。

新普洱买的时候便宜,囤上几年就成了醇厚的老茶,价格可以翻上几番。以时间换金钱,经济效益也是极为可观的。

她打算今年五月去股市捞一波,赚了钱就去云省买茶。这茶叶囤到2002年卖上一波,赚到的钱就囤房子和铺面。

房子和铺面租出去,可以以房养房,坐等升值;茶叶则买进新茶*,卖出老茶,赚到的钱拿去多囤茶叶。周而复始,良性循环。

把这些极有“钱”景的赚钱行当拽在手里,再有小说的版税和以后版权的赢利,她不到四十岁,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

“叶小姐,你看……”赵兴邦的声音打断了叶嘉宜的美梦。

她回过神来,问道:“赵律,你下午有空吗?”

赵兴邦笑道:“我今天下午没安排别的工作。”

他是叶嘉宜公司的法律顾问,叶嘉宜是以年薪的方式给他付报酬的,不按小时计算。

叶嘉宜年纪轻轻,还在读大学呢,就创下偌大基业,以后发展不可估量。他十分看好叶嘉宜,很愿意花时间、精力为她服务。今天下午他啥活儿都没安排,就专门陪叶嘉宜。

“行,那我们就打扰了。”叶嘉宜看向关铎,“说实话,我对茶十分感兴趣,也想开几家茶馆。”

“那太好了。”关铎笑道,“你看看我这店怎样,可以借鉴一二。”

一行人安步当车,去了附近的茶馆。

茶馆名字叫“雅茗轩”,是一幢二层中式小楼,装修得十分古朴典雅。

叶嘉宜见这小楼周围带着个小院子,用铁栅栏围着,花圃里种了一些茶,暗自乍舌。

“冒昧问一句,关先生租这幢小楼的租金是多少?”她问道。

茶馆是个细水长流的行当。一年的赢利怕是也付不起这幢小楼的租金。要知道S市的房子向来是十分值钱的,这种繁华地段临街的房子租金更贵。

关铎道:“这小楼是我祖父给我的,给我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我怕毁房子,不敢往外租,就改为茶馆。”

叶嘉宜和赵兴邦恍然。

难怪人家开奥迪呢,原来是个富二代。

“另外,我们也算是朋友了吧?叶小姐不必称呼我关先生,叫我名字就好。”

叶嘉宜来S市大半年,虽然认识了何权、赵兴邦、宋静芝等本地人,圈子却是不一样的。

关铎是出版社的主编,她以后作品的出版少不了要跟他打交道。他还开着茶馆。能交好总是没错的。

叶嘉宜从善如流:“好的,关铎。你也可以叫我名字。”

关铎领着二人上到二楼,进了一间雅室,经理亲自进来接待。

“喝什么茶?”关铎问叶嘉宜。

“普洱。”

关铎一挑眉:“看来嘉宜小姐是个行家啊。”

新手大多喝不惯普洱,很多茶人喝到最后就只喜欢喝普洱。

叶嘉宜确实很爱茶。

上辈子她的爷爷奶奶就是个老茶人,家里专门装修了茶室,囤了一屋子的茶叶。她从小跟着喝两口,等到长大了,也喜欢喝茶胜过咖啡。

不过这辈子喝茶不多。就算茶水一入口她就品出了这是十几年的冰岛,也敢不显摆,只笑道:“偶然间喝到,感觉很不错,就喜欢这口味了。”

“我是半点不懂。”赵兴邦道,“以前喝茶也只喝绿茶,没喝过普洱,倒是听人说过,今天可得好好尝尝。”

经理就给两人介绍了这款冰岛普洱的产地和种类,又科普了一下什么样的茶才是好的普洱。

这经理是位女性,名叫周莹,四五十岁的年纪,身上有股岁月沉淀下来的典雅与沉静,还有股书卷气。关铎介绍时说是看着他长大的一个长辈。

周莹说茶的时候引经据典,语调不急不徐,再加上茶香氲氤,水汽袅袅,跟周遭的一切相得益彰。看得叶嘉宜眼睛发亮。

她太喜欢这种氛围了。

不知不觉间,她就问了几个问题。

周莹抬眸朝叶嘉宜温柔一笑:“看来叶小姐是同道中人啊。这些问题,门外汉是问不出来的。叶小姐要是喜欢喝茶,以后常来坐坐。”

“好。”叶嘉宜点头。

周莹也知道几人来此不只是为喝茶,她泡了两泡茶,就十分有分寸地退了出去。

叶嘉宜感慨道:“我也想开茶馆,但是像周姨这样的经理可遇而不可求啊。茶馆如果没有懂行人的打理,是开不了的。”

关铎点头赞同道:“周姨是苏城人,书香门第出身,那十年间受过不少苦。我是千求万求,才求得她来S市帮我。”

他看向叶嘉宜:“我是承了祖上余荫,有这么幢房子,才请了周姨打理这里。我在其他区也开了茶叶店。是茶叶店,不是茶馆。你如果想做,就只开茶叶店即可。”

茶馆,必须有大厅和一间间雅室,供客人喝茶谈事,当然客人喝爽了,也会买一些茶叶带走。

而茶叶店就只卖茶,不提供喝茶谈事的地方,面积小,相对租金压力就小得多。

茶存在店里,就算不开单,亏的就只是铺面租金。而茶存的时间越久价格越高,亏的门面租金在茶叶价值的增长中也就不算什么了。

因此开家茶叶店,只要初始资金够雄厚,能把茶叶买进来存着,就不会亏。开茶馆如果生意不好,租金压力大,是很影响经营者心态的。

担心叶嘉宜不懂其中的道道,他还给她分析了一通。

听了他的分析,赵兴邦都想开家茶叶店了。

叶嘉宜自然知道开茶叶店不是这么简单的。

茶叶这行的水很深。如何买到正宗的好茶,如何保存茶叶,这就有很多讲头。

但初次见面,彼此又没什么交情,人家能给她分析到这程度,已是很够意思了。

她好奇问道:“你为什么劝我开茶叶店?你就不怕多一个竞争对手,抢你生意吗?”

关铎笑道:“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茶叶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偌大的市场而言我这几个店不过是沧海一粟,就算你不做这行,也有别人做。”

“你要是没有开茶叶店的想法,我肯定不劝你;你既有,我以我浅薄的认知,给你分析分析。”

他直视着叶嘉宜的眼眸:“人都说,字如其人。在我看来,文字更能看进人的心灵深处。看叶小姐你的文字就知道你是个十分有主见、有思想深度的人。你要开店,不会因为我劝阻而停止;你要不开,也不会因为我这几句话就萌生想法。”

他笑了起来:“既如此,我为什么不卖你个人情呢?以后你要出版作品,好歹会想着我这个朋友,是不是?”

他眼睛很大,眼神清澈而深邃。所以明明是一番奉承的话,却让人觉得他很真诚很坦荡,并不显油嘴滑舌。

叶嘉宜笑道:“关先生不愧是大出版社的主编,看人就是这么透彻。”还很会说话。

两人虽说要叫对方名字,但终是还没熟悉到那程度。直呼“嘉宜”或“关铎”,两人都觉得有些冒昧。所以就仍叫“叶小姐”和“关先生”。

第78章 “那我就不避讳,诚心请教了。”她道,“我真想开茶叶店,但没有……

“那我就不避讳,诚心请教了。”她道,“我真想开茶叶店,但没有买茶的门路,对云省那边更是不熟悉。不知道关先生你的普洱是在云省买的吗?去进购茶叶的时候能不能带我一起?”

“是在云省的寨子里买的。可以,没问题。”关铎答应得很爽快。

赵兴邦犹豫了一下,问道:“我也想开,能带我一个吗?”

他笑了笑:“我财力不足,最多只能在我们律所旁边开一个店。”

“欢迎之极。”关铎道,“我之所以开茶叶店,是因为我父母以前在云省下乡插队,我就是在那里出生的。那里最可称道的就是茶叶了。前些年大家饭都吃不饱,哪有闲情喝茶?茶叶都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我父母这几年一直在给他们找销路。我想着与其求人,不如自己开店。替他们卖茶之余,自己也有个进项。”

他笑道:“所以你们能开茶叶店,其实也是帮我的忙。我的能力有限,进的茶不多,看他们失望的目光就于心不忍。有你们帮忙,他们也能多卖些茶出去。”

“放心。现在人们越来越富有,以后会有大把多的人举着钞票求上门去,供不应求。”叶嘉宜道。

她这不是安慰的话,而是事实。

那些茶树以后都是聚宝盆,能让茶农们过上好日子。

“我也相信会这样。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你们去,也能让那里多几个孩子有学上。”关铎叹气道。

他拿出两张名片,分别递给赵兴邦和叶嘉宜:“这上面有我茶叶店的地址,你们有空的时候可以去五角场那边的店坐坐,了解了解茶叶的知识。我会跟那边的店长打招呼。那边的店长姓宋,五十多岁年纪,也是个懂茶的。”

“谢谢。”

叶嘉宜和赵兴邦从茶馆离开时,手里多了几饼茶叶和一套精美的茶具,都是关铎送的。

三人上了关铎的车,去了他预订好的地方吃饭。

赵兴邦酒精过敏,不能喝酒;叶嘉宜上辈子倒喜欢跟朋友小酌两杯红酒。可她跟关铎没熟到那份上,再想着他还要开车,便婉拒了。

吃完饭,已是华灯初上了。

关铎对叶嘉宜道:“你刚才不是说那些杂志在家里吗?我现在就过去取,顺便送你们回家。”

叶嘉宜刚穿来时写小说没电脑,都是手写的;直到写了六七篇小说后才买的电脑。

那些小说写完后投稿就直接发表在了杂志上,杂志社会给她送样刊。

章敏、叶东盛、章斌甚至章外婆知道她的小说发表都十分激动。每次刊登了她文章的杂志出来,他们都会买上十来本放在家里,劝也劝不听。

所以她并不担心稿子会丢,也就没有再把那些文章重新录入到电脑里。

现在要出版作品集,关铎表示不需她录成电子版,直接把杂志给他即可。叶嘉宜也乐得省一道事,便同意了这做法。

现在关铎要去拿杂志,叶嘉宜便没推辞,上了他的车。

“《人生如果重来一次》这本书会连载到八月份,我争取在五月底写完交稿给你。你们快的话七月之前出版,读者为了看结尾也会买书,销量会好一些。”

关铎很惊喜:“还没几天就到五月了,你五月底能交稿吗?如果能,那当然好;如果不行也别太赶。你这书题材新颖,质量过关,是不愁销路的。”

顿了一下他又道:“写完这本,你还会继续写相关题材的小说吗?”

叶嘉宜肯定地点头:“当然会。而且会继续在网络上以连载的方式进行。”

她又补充:“不一定再是破案内容,但重生这个题材是肯定会再写的。”

关铎露出笑容:“那就更不用着急了。现在在电脑上追连载的读者还是少数。你以后的名气会越来越大,新小说会带动老小说的销量。咱们不争现在这点读者,一切以质量为优。”

“我明白,你是担心我为了赶稿,后面的内容质量下降,导致口碑崩塌吧?放心,我不会本末倒置的。这本书虽只连载了三四万字,但我已写了二十多万。我原计划就是三四十万的篇幅。一个月的时间,十几万字,尽够了。”

不说这书要出版,哪怕是没有收入的免费连载,只要是自己发表的作品,她就不容许出现不合格的文字。

一个月时间写十几万字,而且是达到出版程度的十几万字,尽够了?

关铎心里虽然持有怀疑态度,但叶嘉宜自己有信心,他作为出版编辑,唯有鼓励。

反正他会把好质量关的。如果达不到出版的标准,他只能不客气地打回去,让叶嘉宜重写或修改了。

他微笑道:“那太好了。不瞒你说,我也在追更。能早点看到故事结局,那我们读者的幸福。”

叶嘉宜还想说话,忽然直起身来,看着车窗外面叫道:“关铎,你开慢些。”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关铎嘴里问着,还是松开油门,把车速放缓。

这时候他们正路过一个居民区。这居民区不像大单位宿舍那样有统一规划的楼房,有围墙围着。这里大多是低矮破旧的平房,只有少数不高的楼房耸立其中,但也是比较老旧的筒子楼。

关铎是为了抄近道才走的这条路。不宽的道路穿行于居民区之中,路旁紧挨着就是破旧的民房。

而此时右前方正有人在吵架打闹,还伴随着孩子和女人的哭声,显得十分嘈杂。

“往前开,到吵架的那群人旁边。好,就停在这里。”叶嘉宜道。

关铎听着她的指挥,把车停了下来。

“臭女表子,我叫你勾搭男人,我叫你勾搭有妇之夫。你这不要脸的女表子,你怎么还有脸活在这世上?我要是你父母兄弟,我都要羞死了,他们怎么还容着你活着?你怎么不死,你怎么不去死?”

一个烫着波浪头的女人叫骂着,去打一个抱着孩子穿素白裙子长相清丽的女人。

有两个中年女人拦在她面前,对波浪头道:“你怎么无缘无故跑来打人呢?你再这样我们就叫公安了。杨梅不是那样的人。她这是刚离了婚,还带着个孩子,孤儿寡妇的挺可怜。你这人怎么没点同情心,还连孩子都打。”

“哈,她可怜?你问问她都干了什么?勾引我男人!要不是她勾三搭四,到处撩骚,人家为什么要跟她离婚?”波浪头叫道。

两个中年妇女听到这话,疑惑地松开了手,转过头去看杨梅。

“这是谁?你认识?”赵兴邦问叶嘉宜。

叶嘉宜笑了一下,抬了抬下巴:“那穿白裙子的,就是跟我爸结婚半年又离了的女人。她叫杨梅。”

赵兴邦挑了一下眉。

他是三年前认识叶东盛的。

当时叶东盛要从S市一家公司买进口皮革面料,涉及金额比较大,他担心张波的业务水平不够用,坑自己一个大的,特意请陈娴的亲戚给他介绍律师。介绍的正是赵兴邦。

后来东盛服饰在S市这边涉及法律相关的业务,就都归了赵兴邦管。

正因为对赵兴邦的业务能力和品行、性格比较满意,叶东盛才把他介绍给了叶嘉宜。

原先赵兴邦并不知道叶东盛离婚又结婚的事。但叶东盛把他介绍给了叶嘉宜,叶嘉宜名下公司似乎还不是小打小闹的。本着对两个雇主负责的态度,赵兴邦特意请陈娴夫妇俩吃了顿饭,了解叶家的事。

于是他就知道了叶东盛一年时间里离婚——结婚——离婚这系列骚操作,也知道了叶嘉宜如何奋发图强、一鸣惊人的光辉事迹。

“原来是她啊。”他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又问,“她才跟你爸离婚吧?怎么就被人打上门了?”

叶嘉宜笑得意味深长:“我也想知道啊。”

她倒不是那么八卦的人。

说实在的,杨梅这种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她的笔下,她都见得多了。她对这种人无感。

只要叶东盛跟杨梅离了婚,让自己跟杨梅没有了法律上的牵扯,她根本就不会给杨梅一个眼神。

有那时间,多码几个字不好吗?

可她刚才看到这一幕,她隐隐感觉到这波浪卷打上门来,怕是跟孩子的亲爹有关。毕竟叶东盛跟杨梅才离婚没几天,杨梅再如何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勾搭上别的男人,还让男人的妻子打上门来吧?

杨梅就是一朵盛世白莲花,她就算勾搭在婚男人也不会露出破绽,至少短时间内不会让人用“勾搭”这种词来指责她。她道行没这么浅。

所以这人很有可能是孩子爹的妻子。而这人能找上门来闹,多半还是叶东盛的手笔。

小说里可是写了,原身死后,叶东盛为了替女儿报仇,使了不少手段,让赵二哥判了无期徒刑,让费浩林吃尽了人生的苦头,落得个悲惨下场。

杨梅如果只是为了钱跟他结婚,他不在乎;算计奶茶配方,叶东盛会跟她离婚,但不会报复她;可让他戴绿帽,拿别人的儿子当成他儿子养,来谋求他的财产,这就触及了叶东盛的底限。叶东盛绝对是要报复的。

他不会要人性命。他会以彼人之道,还施彼身。

第79章 果然,波浪卷可不是来打杨梅几下出气的,她是来替杨梅宣扬名声……

果然,波浪卷可不是来打杨梅几下出气的,她是来替杨梅宣扬名声的。

看到聚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她这才指着杨梅,高声道:“我叫宋白英,我男人叫杜德。大家不知道吧?杨梅,这个女人,读中专的时候就跟杜德谈恋爱,后来嫌杜德家境不好就分手了。这也没什么,是个人都想过好日子。”

原先各有猜测,议论纷纷的人都安静下来,等着她的下文。

听这话头,是要先扬后抑了。

果不其然,宋白英继续道:“分手后她嫁了第一任丈夫,生了个儿子,结果又离婚了,这事大家应该都知道。”

“对,知道。”有人附和道。

“可大家知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要跟她离婚?那是因为她跟杜德藕断丝连,还继续勾搭在一起。她男人忍不了头上戴绿帽,就跟她离婚了。”

“离婚后她就去了H市,嫁了一个男人,生了她怀里抱着的这个儿子。可没到半年,又离婚了。大家知道她为什么离婚吗?”

“为什么?”

这事儿从杨梅抱着孩子回来时,大家就问过。杨梅她妈说杨梅二嫁遇到个恶婆婆,天天磋磨她,非打即骂,她这个儿子差点没保住,偏她二婚丈夫是个孝子,什么都听他妈的。

杨梅担心再过下去没了命,就抱着孩子跑了。

她妈还叮嘱大家不要把杨梅的消息传出去,让杨梅能安心在家呆着。杨梅要托人去H市打官司,跟她二婚丈夫离婚。

杨梅她妈跟她是同一类型,说话轻声细语,见人就带三分笑,在很多人尤其是男邻居们眼里,她就是温柔善良的柔弱女人。而杨梅从小就乖,给大家的印象就很好。

因此大家都同情杨梅,觉得她命苦,第一次嫁遇着个家暴男,第二次嫁遇着个恶婆婆和妈宝男,实在是遇人不淑。

虽然有些女人觉得杨梅她妈是朵老白莲,杨梅嫁了两次都离婚了,更不是个好女人,否则怎么会老被离婚?

但一说出这观点就被人驳斥。反正杨梅跟自己无关,自己用不着犯众怒,这些人便懒得跟人争辩。闲言碎语没掀起什么风浪。

这会儿见有人闹上门来,这部分人顿时感觉遇到了知音。

“为什么?当然是她一直跟杜德勾搭在一起,人家忍不了绿帽啊。”宋白英道。

“那你怎么不管管好你男人,让他跟杨梅在一起这么多年?”大家看宋白英的目光就不同了。

这是什么绝世大冤种啊!

宋白英像是被人戳到了痛处,两手一捂就哭了起来:“呜呜,我不知道啊。我要知道,早跟他离婚了。”

“你们不知道,我爸妈身份不低,我叔伯也有权有势。杜德中专毕业进单位不久就开始追求我。我家里本来不同意的,可看他诚心,做低伏小,对我好得不行,就同意了。”

“我们结婚是我家给的房子和钱,结婚后他在我家人的帮助下一路往上升。没想到好嘛,看着那么老实的一个人,竟然一直跟老情人通奸,最后还生了个私生子。”

她抬起头,眼睛通红地瞪着杨梅:“你们说,谁忍得了?”

“什么?这孩子是你男人的?”大家都吃了一惊。

“可不是。”宋白英身后一个长得十分壮实的彪悍女人粗声道,“大家不知道吧?她二嫁丈夫可有钱了。这对奸夫**根本就打着让人给他们养儿子、继承人家的财产的主意,杨梅特意勾引那人,让那人跟原配妻子离了婚,娶了她进门。幸好那人发现不对劲,去做了亲子鉴定。否则帮人家养儿子,还把家产送给他,那不是冤枉死?”

宋白英可不是一个人来的,她带了好几个男女,开了一辆面包车来。

只是身为苦主,要取信于大家,博得大家的同情,搞坏杨梅的名声,这才让宋白英打头阵。

邻居们哗然,议论纷纷。

“真看不出来杨梅是这种女人。”

“嗨,我就说她们母女不是好东西,你们总不信。看,我说对了吧。”

“杨梅,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你不光勾引我男人,还哄着我男人给你花了那么多钱。那是我们夫妻共同财产,你赶紧把钱还给我。”宋白英道。

杨梅脸色苍白,死死地咬住嘴唇,身子摇摇晃晃,如同风中的杨柳,柔弱里又透着股子倔强。

她怀里吓得哇哇大哭的孩子早就被人接过去了。

宋白英也是有分寸的:她先前打杨梅,也只扯她的头发和挠她的脸,并没有推搡杨梅。除非是杨梅自己松手扔掉孩子,否则孩子不会受伤。

以前杨梅做出这种姿态,必会引得人们怜惜,进而同情她,护着她。

可宋白英言之凿凿,说的跟杨梅的情况句句对得上;而且不是大冤种,不会拿这么大个绿帽子往自己头上扣,大家对这事相信了七八分——

留个两三分余地,也是秉持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客观态度。

因此看杨梅这姿态,女人们就只觉得她装模作样,偷偷拧着自己男人的软肉,用眼神警告他们不可被这女人欺骗迷惑了。

有那原先就看不惯杨梅母女的忍不住开了腔:“杨梅,我可听你妈说过,你嫁的第二个老公是大老板,开了个服装公司,做着大生意。还说你一嫁进去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因为怀相不好,住院都住了好久,不敢来回折腾才没请喜酒。打算等孩子满月再大办。”

“结果你生孩子没多久就抱着孩子回来了,说要离婚。你生的可是儿子。如果真如你所说,人家怎么可能让你把孩子带回来?现在你带孩子回来这么久都没人来找,不就是因为这孩子不是人家的,人家不稀罕吗?”

“对对对,我当时还嘀咕呢,总觉得事情不像她们说的那么简单。”事后诸葛亮附和道。

杨梅见舆论不对,立刻对宋白英哭叫道:“你别血口喷人,明明是你拆散了我们。我跟杜德在中专谈恋爱是打算毕业后就结婚的。结果你看上了杜德,以势压人。如果他不答应,你们家就让他出不了头,一辈子升不了职。你才是拆散我们的那个恶人。现在你来倒打一耙,不就是你夫妻感情不和,又看我离了婚,没人依靠吗?”

“结婚后我跟杜德虽见了几次面,却是我们从分手后就是同学关系,从来没有做过超出男女关系的事情。什么通奸、勾搭男人,你自己过得不顺,别想往我身上泼脏水!”

宋白英冷笑:“你以为你不承认,这事我就没辙了?”

她从包里掏出几张纸来,散给周围的人:“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她复印了很多份,拿到手的人打开一看:“亲子鉴定书?”

“这上面明明白白写清楚了,你这个儿子,是你跟我男人杜德生的。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杨梅装了半天,就等这一刻呢。

看到宋白英上门,她就知道这事不能善了。就算她口才再好,装得再可怜,邻居们也不会再相信她是清白的。人们总相信“无风不起浪”。

这“勾搭别人丈夫”的名声她是背定了。

既如此,不如要点实在的好处。反正离了两次婚,又带着个儿子,她想再嫁个像叶东盛那样的男人是不可能了。不如闹得这女人跟杜德离婚,他们一家三口团聚。

她流着眼泪,哭喊道:“那是意外。那次我们同学聚会,我跟杜德都喝了酒,情难自禁。在这之后不久,我就跟后面这个丈夫结婚了。当时我都不知道自己怀孕了。”

就算是哭喊,她声音也是柔柔的,再加上梨花带雨的样子,无端引得人怜惜几分,忍不住去相信她说的话。

叶嘉宜听到这里,实在是佩服杨梅这女人。

都到这地步了,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她都要把自己小白花的人设死死套在头上。

反正只要她不承认,她就是无辜的,什么事都可以慢慢洗白,最后仍然是一朵纯洁无暇的盛世白莲。

“什么同学聚会,喝了酒情难自禁?我呸!。你跟他私下约会,我都找出人证物证了,你少装那样子欺骗大家。”

宋白英显然有备而来,又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倒出一迭子照片,递给众人。

吃瓜群众一看,哦豁,是杨梅跟一个男人搂抱着激情热吻的照片,两人正在往酒店门口走。看穿着打扮和背景,明显是这一两年发生的事,而不是十几年前读中专时的照片。

杨梅抢过照片一看,就叫道:“就是这次,同学聚会完,我们当时喝了酒。”

不等宋白英回嘴,她又道:“我儿子既是你丈夫的孩子,那他就有抚养义务。毕竟等他老了,孩子也要是赡养他的,这是法律规定,不养是违法的,要坐牢。你让杜德准备好钱,我明天去他单位要。先付五年抚养费,一年两千块,五年一万块。你现在付给我也行。”

众人哗然,看向宋白英的目光万分同情。

做了千年王八,头戴十来年的绿帽不说,最后还要帮情敌养孩子,不养就是违法,还要被情敌威胁,要闹到单位去。

真要让杨梅闹去单位,那宋白英的脸面和杜德的前途就全完了。

只要宋白英还不想离婚,那就得给钱;如果她跟杜德离婚,就是便宜了杨梅,让人家一家三口团聚。怎么做都难受,都憋屈。

宋白英闹这一场,坐实了杨梅儿子是杜德的儿子,注定要被杨梅反将一军,拿捏得死死!

果然不愧是个大冤种!惨,实在是太惨了!

第80章 “这女人厉害啊,”赵兴邦叹为观止,对叶嘉宜调侃道,“你爸被骗得不冤……

“这女人厉害啊,”赵兴邦叹为观止,对叶嘉宜调侃道,“你爸被骗得不冤。”

叶嘉宜忍不住白他一眼:“我爸要知道你这么说,他非跟你翻脸不可。”

“哈哈,不会。我会夸他聪明,能果断脱身,而且还脱得干干净将,没让人占上一毛钱便宜。厉害还是你爸厉害。”

“那可不是他厉害,而是我厉害。是我让他去做亲子鉴定的。我当初看杨梅这女人就觉得不对劲儿。”叶嘉宜可不能让叶东盛居功。

赵兴邦刮目相看:“果然不愧是二十岁就创下一片基业的大作家。真是比你爸还厉害啊。”他对着叶嘉宜竖起了大拇指。

赵兴邦这话说得真心实意。

杨梅这女人道行不浅,就算孩子不是叶东盛的,她怕也要从他身上捞上一笔钱才肯离婚。

有钱人最怕麻烦,能花点钱买清静,也不在乎那点。

而且从刚才的表现来看,杨梅这人惯会装可怜,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叶东盛到最后一心软,想着她好歹跟自己一场,给她个几万块钱,也在情理之中。

可他愣是顶住了杨梅的眼泪,让杨梅一分钱没捞着。这在赵兴邦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如果有叶嘉宜插手,这事就说得通了。

关铎虽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可听宋白英和杨梅的对话,以及赵兴邦两人话里透露出来的信息,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虽然从叶嘉宜写的小说里就能看出,她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可写小说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写小说是上帝视角,明确知道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遇事时可以运筹帷幄;现实生活中可不能明察秋毫,洞悉人心,更不能掌控全局。叶嘉宜在现实中却能这么聪明通透,那就不光有智慧,而是有大智慧了。

叶嘉宜被赵兴邦夸得不好意思,赶紧摇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已。”

人群中,宋白英似乎被杨梅这番话震住了,她面露惊慌之色:“你、你胡说。杜德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难道还要拿出来帮情敌养孩子不成?”

她求助似地看向众人:“大家伙儿说说,有没有这种道理?”

大家看向她的目光充满怜悯。

一个老头叹息一声,出声道:“闺女,法律还真有这个规定。只要证明这孩子是你丈夫的,你丈夫就有义务养到他十八岁。否则就是弃养,一告一个准。”

“就是啊。这亲子鉴定你不拿还好,一拿出来,这麻烦你就甩不掉了。”其他人也同情地道。

宋白英仓惶回头,向她带来的人求助:“是真的吗?”

其中一个男人犹豫着点头:“好像是有这么个规定。”

他身边的女人就捶了他一拳:“你既早知道,怎么不早说?现在咱们不是将把柄亲自送上门来?”

男人憨憨地挠了挠头:“也是他们说起,我才想起来的。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确定。”

杨梅旗开得胜,见好就收。她从邻居手里抱过孩子,快步进屋,“嘭”地一声关上了门。

人群外围,一个中年妇女用胳膊肘捣了捣丈夫:“是吧?我就说了你这妹子不简单,你还死活不承认,被我说中了吧?”

这是杨梅的哥哥杨树和嫂嫂陈玉丽。

杨梅的父母今天不在家,去走亲戚了;杨树和陈玉丽吃过饭后去给住校的儿子送东西,回来的路上听说有人来家里闹事,紧赶慢赶地回来,结果就听到了宋白英指责杨梅的话。

陈玉丽早就想戳穿杨梅的真面目了。

她嫁进杨家后,因为小姑子惯会装模作样,可吃了不少苦头。

好在她聪明,又生了儿子,在杨家的话语权渐重,而杨梅很快就嫁出去了,她的日子才能好好过下来。

看杨树啥也不顾地就要往里冲,她赶紧上前拦住,示意他先别掺和,听听宋白英和杨梅说什么。

结果对话里透露出来的信息,颠覆了杨树对妹妹的印象。

在杨树眼里,自家妹妹千好万好,是个再善良纯洁温柔不过的女孩子。那两个混蛋男人娶了妹妹后不仅没好好珍惜,反而*让她受委屈。

妹妹跟他们离婚是应当的。有他在,家里就有妹妹的一席之地。谁也不能给妹妹委曲受。

可没想到,他自以为善良本份的妹妹,结婚后一直跟杜德保持不正当关系,还给他生了个私生子;而他认为不是东西的两个妹夫,都是因为这个才跟她离的婚。

他不信!对,妹妹也说了她不是有意的。

“杨梅都说了,那孩子就是个意外,她不是有意的。杜德是孩子父亲,养孩子不是应该的吗?”杨树道。

陈玉丽横了丈夫一眼,抬了抬下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看看别人是怎么议论你妹妹的。你妹这名声,可算是毁了。”

杨树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既然名声坏了,还是赶紧嫁吧,免得对我们家指指点点。家里就那么大点儿地方,你妹回来,小朝都没地方住。过几年他就能结婚了,到时别因为你妹这名声找不到好对象。杨树,你总不能不顾着儿子,只想着妹妹吧?”

“行行行,我知道了。”杨树不耐烦地道。

杨梅退场,还剩下宋白英也闹不下去了。被众人劝了几句,她就哭丧着一张脸,带着那几个男女灰溜溜地上了面包车。

面包车就停在关铎奥迪车的旁边。透过车窗,叶嘉宜清楚地看到宋白英坐下后松了一口气,然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我们也走吧。”她对关铎道。

关铎启动车子,叶嘉宜关上车窗,转头对赵兴邦道:“你信不信?宋白英肯定还有后招。杨梅看似拿捏住了宋白英和杜德,实则落入了宋白英的圈套。”

赵兴邦坐副驶,叶嘉宜坐在他后面。刚才宋白英那个笑容,赵兴邦也瞧见了。

他赞同点头,十分遗憾地道:“可惜咱们没办法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虽说他可以过段时间来打听一下后续情况。但一来事不关己,他没那么闲;二来事涉叶东盛,如果让杨梅知道他是叶东盛的律师,会以为宋白英是叶东盛指使来的。

到时候杨梅闹到叶东盛那里去,他这个律师吃瓜吃到给雇主带来麻烦,那真是要闹大笑话了。

“怎么没办法?”叶嘉宜笑道,“等回去我打个电话问问我爸。没准这事有我爸的手笔。”

赵兴邦眼睛一亮,竖了个大拇指:“如果是,那我要再说一声厉害了。”

关铎从公文包里掏出手机递给叶嘉宜:“不用等回去,现在就可以打。”

现在的手机不光价格贵,还是双向收费的。

但两人现在算是一起吃过饭,一起当过瓜田里的猹,又熟悉了几分。叶嘉宜便也没客气,接过电话开始按号码。

“喂,爸,是我。宋白英这人你知道吗?哦,我刚路过杨梅家,看到她带人去杨梅家闹事,杨梅说明天要去她丈夫单位要孩子抚养费,五年一万块。”

关铎这手机质量极好,一点儿也不漏音,赵兴邦竖起了耳朵也没听到叶东盛在那头说了什么。

等叶嘉宜挂了电话,赵兴邦问道:“你爸说什么?”

叶嘉宜笑道:“我爸说,那亲子鉴定是他叫人拿给宋白英的。宋白英用这个,今天上午就已逼着杜德跟她离了婚,净身出户。”

“杜德家原是郊区县的,现在那里划归S市,他现在是区工商局的一名科长,宋白英的伯父则是局长。这种体制内最重作风问题,杜德怕丢职务丢工作,老老实实滚出了家门。”

她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杨梅闹事前先跟杜德联系还好;如果不联系,明天直接去单位闹,那就有好戏看了。单位能趁机停杜德的职,进一步查他。”

赵兴邦摇摇头:“就算杨梅不去闹,这位宋白英怕是也不会放过杜德。”

看宋白英后面那表演就知道,看似怕杨梅去闹,还不说她跟杜德已经离婚,实则是想激杨梅去闹。

估计杜德的BP机什么的都被她毁了。明天之前杨梅别想联系上杜德。

杨梅在叶东盛那儿没拿到钱,父母家又呆不下去,那只能带着孩子去别的地方生活,这不得要钱吗?那就只豁出去,去找杜德要。

只要她一去,就落到了宋白英设的圈套里。到时候杨梅不想闹,怕是也由不得她。

而杜德因此丢了工作,又一无所有,他还愿意娶杨梅吗?不恨她就不错了。他现在估计最想做的就是哄回宋白英,回归以前的生活。

杨梅中专毕业时不跟杜德结婚,就是嫌贫爱富。她嫁的两任丈夫都是有钱人,面对一穷二白的杜德,她还愿意嫁吗?

这两人的结局,用脚指头想都能预想得到。

一直不作声的关铎忽然插了一句嘴:“这两人,就算最后为了儿子生活在一起,注定也是互相折磨,一地鸡毛。”

叶嘉宜冷哼一声:“渣男贱女最好锁死,别去祸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