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三十一章修月亮的人冰糖肘子炖一……
中秋前夕,段知微提前就找了木匠,要订一批用来装月饼的礼盒,这盒子要红木的、圆形的,最上面一层要有镂空雕刻的团圆纹。
里头则要划分独立的小格子用来放月饼,盒子最好再配一个精致小巧的提手,方便人们送礼。
再有就是又去了趟东市的云想夹缬,把送给阿盘的襦裙取了回来,刚巧在那碰到夹缬的画师,又订了套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的画样,准备贴在中秋礼盒上头。
至于月饼本身,段知微阶段性选择了放弃。
东西市的糕饼铺子竞争本就激烈,有一家专门做宝相花纹月饼的,黄澄澄油汪汪一大个,面上刻着精致宝相花纹,极其受长安仕女追捧。
另一家则是主打美味的酥皮月饼,里头裹着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冰糖混合起来的馅料,听起来像是五仁月饼的前身,只是段知微一向不爱吃五仁月饼。
特别是糖冬瓜冰肉和橘饼搓一起的那个青红丝,一股儿怪味,简直秀色不可餐。
只是这家酥皮月饼吃起来却是香松柔腻,口感相当丰富,难怪每年中秋前夕,门口都大排长龙。
掌柜在店里头耳提面命地教导学徒,段知微竖起耳朵听了一嘴儿,只听到要用什么山东的飞面,馅料磨成细末,微加冰糖。
至于大明宫内的月饼,那就更加精致了,袁慎己就得过圣人的赏,那月饼有蜜饯果脯子馅的、橙沙馅的,每个月饼还都有自己的名字,叫什么“金花”“芙蓉”做的特别精致。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之下,段知微只能赞叹一下古人的智慧,而后对自己当年“现代人必能打败古人”的幼稚言论做了深刻反思。
东市绕了一大圈,各色月饼也吃得差不多了,段知微这才晃晃悠悠回了食肆,月饼还是太甜腻了,她赶紧去后院打一碗凉水饮下。
结果一抬头,发现在桂花树下,一只毛茸茸的兔子盯着她看。
段知微奇道:“哪儿来的兔子啊?”她走上前提溜起兔子耳朵,兔子也不挣扎,乖乖任她查看。
蒲桃赶忙冲了过来,把兔子抱进怀里:“娘子,这是我养的小兔子,你可千万不能一时兴起拿它做个烤兔腿什么的。”
段知微:“”我是那种人吗?
正逢金秋时节,街对角果肆家的小娘子一大早就来邀请蒲桃去终南山脚捡栗子,两个人欢天喜地地拎着篮子就走了。
回来的时候,蒲桃的篮子里就多了一只白色的小兔子,说是在树林里捡的。
段知微也就随她去了,一只小兔子而已,最多废点菘菜叶子,又不是养不起,不像某只每天都要吃鱼的大胖猫。
食肆门口的炉灶里咕噜噜炖着冰糖肘子。段知微今早去了趟肉铺子,发现肘子今日便宜了不少还很新鲜,就买回来了。
先在深汤锅里垫一张竹笪网,把肘子和葱姜并各色香料一起进去煮。另起一个大铁锅,用油炒糖色,放**糖炒到粘稠。
除了废点时间,其他都还好,看着这大锅在门口不断咕噜,醇厚的肉香和冰糖甜蜜融合,弥漫在空气中,惹得路人时不时就凑过来看上一眼。
盘子底下垫一层白菜,肘子出锅,这肉炖煮得酥透,色泽金红油亮,段知微摆盘时再淋上一勺明油,看上去更油润。
食客们也很开心,冰糖肘子口感软糯,肘子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肉的鲜嫩与浓郁卤汁相融合,更加鲜美。
多亏这肘子,米饭都比平时多卖了一瓮,饭上浇上一层肉汁,再用勺子拌开,每一粒米都饱吸了浓郁汤汁,再大口塞入嘴中,爽快地吃出一身薄汗。
过了晌午,肘子就全部卖空了,只好对后面的客人说上一句“明日请早”。
趁午后闲暇,段知微喊上阿盘,两个人在桂花树底下铺上油纸,准备收一收满树盛放的桂花。
二人轻轻摇一摇桂花枝干,婆娑间飘落满地金色的桂花,这桂花用来做桂花糕、桂花蜜、桂花冬酿酒都是极好的。
特别是那桂花冬酿酒,冬至日一大早拎一干净油桶去打五斤零拷冬酿酒,酒面漂浮着零星桂花,这酒刚饮一口是桂香浓郁的小甜水饮料,到了第二日便有酒味儿了,非常好喝。
段知微正搀那口冬酿酒,段大娘悠闲走了进来,左右看一眼问:“蒲桃呢?”
那小姑娘最爱凑这个热闹了,怎么不见人影了。
“兴许玩去了吧。”段知微接话,豆蔻年华的小姑娘,成天拘在这干活做什么,出去玩玩也挺好。
正提到她,蒲桃垂头丧气地走了进来。
几人忙问她怎么了。
蒲桃撇撇嘴,含了一包泪道:“我的兔子不见了。”
“哎呦呦。”段大娘这人嘴硬心软,最见不得她哭,赶紧蹲下给她擦眼泪:“老身陪你去找找,找不到就去东市再买一只,不就兔子吗?”
两人牵着手走了。
段知微这才开始忙活月饼的事。
传统广式月饼有莲蓉蛋黄的、豆沙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卖相漂亮;苏式月饼馅料有玫瑰、百果,当然也有火腿葱油的,可甜可咸,任君挑选,但是容易掉渣,不方便送人。
京式自来红月饼段知微没有尝过,倒是在潮汕吃过一种朥饼,皮薄馅松很是新奇,只是内馅多用老香黄和乌豆沙,难买到,工艺也极其复杂,要慢慢包酥,这样才能层层起薄酥,于是段知微也算了。
最后还是决定先动手做莲蓉蛋黄的试试看,毕竟她有先见之明,咸蛋黄已经腌制了好几缸在库房里头。
立秋时晒了一天的干莲子磨成泥,倒入锅里加糖炒,炒至莲蓉抱团。咸蛋黄切开放进胡饼炉里低温烘烤,馅料准备好以后就开始包月饼。
前两日段知微还想找木匠师傅刻一套月饼模子,特特提了要求要嫦娥奔月样式和玉兔捣药样式的,结果因为临近中秋,这模子竟然有现货。
师傅说长安糕饼铺子排着队来订这个模子,他跟几个学徒加班加点的刻了几十套扔在那。
段知微倍感竞争激烈。
在面皮里塞入莲蓉蛋黄,满满用虎口把皮子往上推,收好口,压一压放入模子里,薄薄地刷一层蛋黄水,然后放进炉子里头烘烤。
最后成功端出一盘烘烤得非常成功的月饼。色泽金黄如满月,表皮细腻,散发微微的麦香和油光。月饼正面的嫦娥奔月花纹也刻得很清晰。
拿把刀把月饼切开,里头层次分明,莲蓉细腻绵密,中间一颗橙黄圆润的咸蛋黄,一看就让人起食欲。
段知微颇为满意,跟阿盘两个人分了一块,其他的用盘子装好,放灶台上晾凉。
她又想试试苏式的月饼,段大娘带着蒲桃回来了,看着两人都垂头丧气的样子,段知微就知道,肯定是兔子没找到。
“算了吧”她想安慰一下两人,便去灶台上取月饼:“今日烤的月饼非常美味,你们一人一个尝尝。”
灶台上空空如也。
“我月饼呢!”
她大步走到后院,金华猫仰躺在屋檐上一脸舒适地晒着太阳。
“我说,是不是你偷走了一盘月饼。”段知微不太客气。
此猫蹭吃蹭喝,一猫一天能吃一筐鱼,不给饭钱也算了,遇到大事还指望不上,比方上回遇到蝉妖,一人一猫互相抱着在树下瑟瑟发抖。
金华猫大怒:“本座还没到要偷吃月饼的地步好吧,那玩意甜腻腻的,谁吃那个。”
“哦”段知微拿出那个还粘着些微月饼香气的盘子“那麻烦你找找我月饼哪儿去了。”
“你当我是犬类啊,我是高贵的金华猫!”
“今晚两根炙鱼干。”
“成交。”
金华猫闻闻盘子,又四处闻闻空气道:“我闻到了”
“月饼的气息?”段知微赶紧问道。
“是妖怪的气息。”金华猫颇为神秘地说道。
结果它厅堂、库房、后院甚至井里都看了一圈也没看到妖怪半个影子。
段知微深感上当:“你的炙鱼干没有了。”
一人一妖正在斗嘴,后院的葡萄架下茂密一丛草突然动了动,段知微以为是那只不见了的兔子,赶忙跑过去拨开了草。
一个可爱的拇指般大的小姑娘正抱着一块月饼费劲地啃,她有一对长长的兔子耳朵,不时颤动两下,她身穿一袭白色袍子,那袍子轻柔白净,泛着如月华般柔和的光泽。
见到段知微也不害怕,而是抱起剩的一小块月饼给她:“你要吃吗?”
虽然是妖怪,但是也太可爱了吧,段知微心想。
等等这不会是蒲桃从终南山捡回来的兔子吧。
这么想着,她举起双手把兔子耳朵的拇指姑娘托了起来。
蒲桃非常惊喜,小心摸摸她的耳朵,阿盘也算经过大风大浪了,只看一眼就又去晒桂花去了,倒是段大娘咋咋呼呼:“怎么又来个妖怪,那清风庵定然是个骗子,老身供了那么多香火一点用都没有。”
岂料兔耳拇指姑娘不满地双手叉腰道:“我不是妖怪,我是修月亮的人。”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收集月光的人酿造失败的……
段知微头一回学着酿桂花酒以失败告终。
她自觉看过不少别人酿酒的教程,信心百倍地跑去酒肆打了一缸清香白酒,先放干桂花、再放一层**糖压住桂花,最后倒酒,封盖以后把酒坛放到通风处。
带着对甜香桂花酒的满满期待打开盖子,结果一股败坏的酸腐味儿冲了出来。
在后院干活的阿盘、念书的甄回、晒太阳的金华猫、偷懒的段大娘都被味道熏跑了。
段知微只好自己一个人坐到井边涮洗酒坛。
蒲桃风风火火打了帘进来,段知微以为她要帮忙洗酒坛,正要好好表扬她一番,没想到蒲桃撇撇嘴问道:“娘子,月亮上有什么啊?”
段知微:“啊?”
蒲桃不太开心:“月亮上明明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月牙说没有。”
月牙就是那只蒲桃从终南山脚捡回来的小兔子妖怪,虽然她自称是修月人,但是没有人相信她。
为迎合中秋佳节,东西两市最近的歌舞百戏随耳一听都是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的故事,蒲桃对嫦娥仙子的故事坚信不疑,已经准备好了香合、筯瓶,就等中秋一到虔诚拜月娘。
月牙竖着一双兔耳朵,老僧入定般地坐在蒲桃肩头,看上去一脸高深莫测:“你们可知,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像一个圆圆的丸子,上面的阴影也不是桂花树,是太阳照耀在上面形成的影子。”
虽然段知微完全知道月球上肯定没有嫦娥仙子,但是见蒲桃忙前忙后,买了各色果子鲜花就等着中秋拜月,也不忍心戳破她的幻想,只好说:“岂不闻李太白‘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大诗人都这么说了,月亮上自然是有嫦娥仙子的。”
本朝人对诗人有一种莫名崇拜,更何况这诗章出自诗仙李白笔下,虽然李白本人也不一定相信这个,只是用典写诗而已,但是用来安慰蒲桃足够了。
蒲桃稍稍安下心来。
段知微带着月牙到了前厅道:“妾自知月亮上没有嫦娥仙子,但是蒲桃还小,你不要打破孩童的幻想,妾身给你做一盘月饼当作谢礼。”
月牙仍然盘腿而坐,把脸扭向一边,颇为傲慢道:“你们这些凡人根本就不懂月亮”
段知微见她如此,只好无奈道:“我懂月亮,月亮上有几座环形山,月面上那些黑斑是广袤的平原,还有绵延的、一望无际的山脉”
月牙这回终于睁开了眼,很是认真地盯着段知微看了一会儿,而后站起来,在灶台上规规矩矩行一跪拜大礼道:“月牙有眼无珠,竟不知娘子也是修月人。”
段知微:“不,我不是。”
自那以后月牙的态度一个大转弯过来,这拇指大小的修月人竟然懂得不少,她明确指出段知微酿酒出错的地方,是花柄没有摘除干净。
在月牙的指导下,段知微用透水把酒缸里外冲刷三遍,再一层桂花、一层冰糖的码在一起,最后倒入酒封盖。
月牙拍着胸口保证,这酒酿造出来绝对没有问题。
眼瞅着其他食肆都开始预订月饼了,也有不少乞巧订过巧果的老客专门来段家食肆问月饼的事情,段知微赶紧着手月饼的烤制。
月饼礼盒里放入的是三种广式,莲蓉蛋黄、豆沙枣泥和五仁,另外再散卖一些现烤的鲜肉月饼和香喷喷的桂花糕。
宵禁刚解,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段家食肆便开始忙活了起来,段大娘负责活面,阿盘则是熬煮红豆沙、剁肉蓉,蒲桃清洗桂花,段知微则用石碾慢慢碾碎核桃、芝麻和瓜子仁。
虽然她本人不爱吃五仁月饼,但是该说不说,五仁月饼在长安就是卖得好。就像长安名菜格食,就是羊肉肠缠豆荚,她听着就不想吃,长安人却很喜欢。
于是当天光大亮,路人行走在路上以后,惊讶地发现段家食肆里向外飘出一阵阵的甜香。
五仁月饼里的各色坚果因为饱含油脂而散发浓郁的坚果香,豆沙枣泥的月饼则是枣香浓郁。
还有鲜肉月饼,段知微在叠酥皮时特地掺进去一勺猪油,烘烤出来的月饼有浓烈油脂香。
阿盘把每个种类的月饼都切了几小块放在柜台前,戳了几个竹签子任食客品尝。
让段知微没想到的是,鲜肉月饼竟然卖得格外的好,虽然她几次向食客强调这月饼只能吃现烤的,冷了就不好吃了,但食客们仍然无怨无悔的在秋风里头等着。
甚至门口排了个大长队就为了等这鲜肉月饼出炉。
段大娘只好紧急跑去肉铺又订了几斤猪腿肉。
食客们点一盘鲜肉月饼,都不需打包,直接坐到食肆里头就开始吃了起来。
苏莯下了值,闻着味儿就跑来排队,段知微悄悄给他插了个队,拿了一盘子让他坐后堂吃去了。
咬上一口,这鲜肉月饼层层包酥,油脂香气浓郁,咬一口酥脆非常,扑簌簌的往下掉渣。里头肉馅加了葱姜水去腥提鲜,浓郁肉汁和酥香外皮结合起来吃着非常美妙。
段知微自己都没想到鲜肉月饼竟然做的这么成功,于是紧急停止了桂花糕的制作,全心全意的专攻鲜肉月饼这一种。
不过莲蓉咸蛋黄的月饼也很受欢迎,据食客反映,莲蓉细腻顺滑,有莲子清香,咸蛋黄油润起沙,二者结合,咸香与清甜竟然交融的很好,食客们很喜欢。
最后莲蓉咸蛋黄和鲜肉月饼一售而空,但其他都有些剩下来的。
月牙倒是很喜欢那个红枣豆沙和五仁馅的月饼,坐在那慢慢吃了起来,并且礼貌询问段知微,因为目前还有八万多人躲在月亮阴影处修理月亮,她想带一些作为特产带上月亮。
段知微自打来长安,遇到了没有头颅的飞头蛮、哄骗人入池塘的蛙僧对什么都见怪不怪了,别说带到月亮上去,带进黑洞里她也没有意见。
于是段知微寻了一个大包袱,把卖剩的月饼一股脑包裹了进去,一点儿大的月牙当着众人的面把月饼包袱缩小成黄豆大小,而后背到身后,向众人礼貌告别。
蒲桃有些许不舍,问道:“你要离开了吗?”
月牙道:“我偶然入到终南山小径中,迷了路,在其间化为兔子睡觉时被带来此处,这儿的
月饼很好吃,明年中秋前后我会再来的,眼下我要回月亮上去了。”
段知微插话道:“你要怎么回去啊?”
月牙打开了话匣子,说是还有别的修月人来到了长安,目前住在城外桃林寺中,她准备去找他一起回去。
桃林寺离宣阳坊很是有一段距离,段知微便打算驾着驴车送她一程,蒲桃嚷着要跟她一起去。
段大娘趁机拿了一袋子铜钱让她去桃林寺献点香火,若是晚了,可以在桃林寺宿上一晚再回来。
中秋临近,作为大寺,桃林寺门口也是一排排宝马香车络绎不绝,段知微架着驴车晃晃悠悠到寺的时候,已是彩霞漫天,今日是决计回不去了,只好在小沙弥的引导下,去厢房宿上一晚。
月下散步的时候,倒是在桃花树下遇到了值守的袁慎己。
桃林寺最近香火兴旺,王公贵族一茬茬来,金吾卫便在这轮流值守。
她见到袁慎己,笑得开心,忙拿出一篮子月饼邀请他一起吃。
“这个鲜肉月饼,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很受欢迎,我以为长安人会喜欢吃甜的呢。”
她又拿出一个红枣豆沙的:“这个就没有人喜欢。”
袁慎己接过咬上一口,满口红枣的浓郁甜香,于是全部吃下道:“这个也很好吃。若段娘子不介意,豆沙馅的月饼可以全卖给袁某。”
虽然这样确实可以清库存,但是听上去娿太不上道,她刚要拒绝,听到前面传来争吵声。
一身着翻领窄袖白色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怀抱一个竹篮和瓠瓜做的漏勺,正在池塘边用勺将水打到篮子里,这样很奇怪,因为竹篮是镂空的,水从缝隙里全淌到了地上。
因此旁边几个郎君仕女都嘻嘻哈哈着笑他痴儿。
他捧着竹篮正色道:“某在收集漏在水面的月光,用于维修月亮。而且,若是夜晚过于黑暗,收集的月光可以把黑暗照得通明。”
众人只当他玩笑,笑着说他痴,而后一哄而散。
段知微一听就知道他应当是另一个修月人,正想回房找月牙,袁慎己却叫住她,今夜城外江水中有一只行进的画舫,可供桃林寺的香客使用,不妨一起去赏月亮。
段知微欣然同意。
正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秋前后的月亮都很美,长安有宵禁无法可想,但是城外有泛舟江上赏月的机会,真是不容错过。
段知微带上了蒲桃和月牙上了画舫,朱红色香案上已经染上了香炉,筯瓶里插着一双香筯,供着数枝木樨。
画舫中间也有食案放着月饼、西瓜、柿子供香客随意取用。
一切都很完美。
除了今晚完全没有月亮,夜空如巨大的墨色幕布笼罩江水,只有画舫四角燃着的灯笼闪着微弱的光芒。
除了蹭袁慎己身份的段知微外,画舫里大都是贵人,不觉有些败兴,有个郎君突然瞅到那位收集月光的人道:“你不是收集了月光了吗,可以拿来用吗?”
段知微很明显听出他在阴阳怪气,但那位斗笠兄竟然高兴地讲道:“兄台说得很有些道理。”
而后他用漏勺伸入竹篮里舀上一勺子空气,向江面泼去,一道明亮的月光划破了黑夜,他又舀了几勺,又一道月光架在江面上,如此十来下,江面被月光照得通明,亮亮堂堂的,连江中鱼儿浮到水面上击打水面,鱼尾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下画舫里头的人全部都惊讶起来,有人率先问道:“可是仙人到凡间一游?”说着就要跪下,被那斗笠兄扶起谦虚道:“怎敢怎敢,某不过是八万两千户修月亮的人之一,如今人间已经游历,便回月亮上去了,哈哈哈哈。”
躲在食盒中的月牙也偷偷跑了出来,再次对着段知微和蒲桃行礼道:“我也要回月亮上去了,得抓紧在中秋夜把月亮修好。”
她伸出手,拿出一个小包袱,里头是两裹玉屑饭:“这玉屑饭虽不能至长生,但能使百病全消,你们分了吧。”
而后她走到斗笠人的身边,两人一起消失了。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佳节又重阳冰糖葫芦重阳……
很快便又是重阳佳节,自晋陶渊明后,世人甚爱菊花,走在坊里小路上,小贩扛上几盆子菊花摆着,黄的如金,粉的似霞,花团锦簇好不热闹。
段知微向来对不放假的节日没什么灵敏度,直到段大娘插上满头的茱萸问道:“今年重阳是怎么个过法?”
段知微理所应当地答道:“能如何过?自然是按平常过呗。”
她刚订了几篓极肥的螃蟹,正是摩拳擦掌的时候,待重阳一到,一盘蟹膏丰腴的清蒸螃蟹,一碟姜醋汁,再将那沉淀十来日的桂花酒启坛,那可真是人间第一大享受。
段知微畅想得很是美好,并且给段大娘画饼:“重阳赚了银钱,便去捻金阁给您打一支金镶玛瑙钗。”
段大娘不理她的画饼,只幽幽道:“哪个客人失心疯了重阳节跑你这食肆用食?”
重阳乃大节,长安人全跑城外“观秋”去了,要不就是在终南山脚放飞纸鹞,要不就是在曲江池畔饮酒赏菊,还有去乐游原上登高辞青的。
最不济也是在寺庙前观赏舞狮法会,若有熟人问上一嘴:“足下重阳如何度过?”而你回答:“在食肆饮酒吃蟹。”
定会被熟人心里冷笑,道一声“土鳖”。
段知微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正是秋高气爽的节气,宵禁过后,后院桂花树下摆几个食案,段知微极其大方地端上了一盆秋梨石榴,并道:“秋季霜降,应当吃些甘润酸甜的水果,大家不要客气,随便吃。”
一向抠门的掌柜今日变得如此大方,甄回看眼水果再看眼笑容满脸的段知微,迟疑着不肯下手:“段娘子有何要求直接吩咐就行,不必如此”
段知微道:“怎会如此,马上重阳佳节,妾已想好了,雇上一辆牛车,带大家去终南山脚辞青、饮酒、放纸鹞。”
众人一听便懂了,段娘子这是又盯上了重阳的生意,寻思去终南山摆摊呢,幸而不是什么再去林子里头捡栗子,满大街拿着月饼喊人试吃的苦差事。
于是大家放松下来,拿水果的拿水果,饮酪浆的饮酪浆。
段知微自讨了个没趣,只得也盘坐下来,啃一口秋梨。
嘶真酸,早知道就不买最便宜那种了。
秋季真是个颜色丰富的季节,后院几个大簸箕里晒了柿饼、陈皮、栗子、梨条,最后还有一竹篮子山楂果实在没地儿晒了,段知微干脆找了屋外一墙根斜着晒山楂。
那山楂果红彤彤圆滚滚一个,看着就惹人喜爱,更是为秋天增了一道明媚的亮色。段知微心血来潮,就想弄个冰糖葫芦吃一下。
这小零嘴做起来也是简单,竹签子串一串,熬一锅浓稠糖浆,把山楂果子在里头滚上一滚放凉便是。
一个个红彤彤山楂裹着晶莹剔透的糖衣,在秋阳下一照,像璀璨的红宝石,看着就诱人。段知微自己试吃了一个,“咔嚓”一声,糖衣清脆带着些凉意,甜蜜的糖中和了果子的酸,吃上去别有滋味。
这零嘴儿大人不觉得什么,蒲桃见了两眼都发光,拿起一根跑去跟小伙伴们炫耀去。
段知微把手在蔽膝上擦两下,开始考虑摆摊用的重阳糕,重阳糕又称五色糕,段知微之前从未做过这种,长安各家糕品铺子对重阳糕的制法大都不一样,讲究的人家要制九层糕,上头插一小小红纸旗,不讲究的人家则是米粉拌上蜜枣葡萄干一通乱蒸,也算是重阳糕。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家在糖糕上放上羊肉、鸭肉做点缀
于是段知微顿悟了,重阳糕,就是重阳节吃的糕,它究竟是个什么形式,没有人在乎,那便蒸上几笼桂花糕算了。
正自想着,蒲桃一脸气愤的回来了,新做的银红半臂襦裙底下染了一层泥污。
“这是怎么了。”段知微赶紧给她拍拍裙上的灰。
“隔壁肉铺的旺福抢了我的冰糖果子,我气不过,跟他打了一架”她四处张望一番,拿了墙角晾晒用的竹竿当武器,吸吸鼻子又走了。
小小背影拎着个大大的竹竿,头上双髻的红绳一晃一晃。
“回来!”段知微在后面追过去,抢过竿子:“还想打架,这裙子做了小百文钱了,若是破了,长姑有的念叨了。”
见她不服气,段知微只能叹口气:“回头重阳,做上一扎子冰糖葫芦,你去他面前炫耀一圈,每人分一根,就是不给他。”
蒲桃觉得解气,狠狠点点头。
终于等到重阳日,段知微狠心雇了一日牛车,这牛车宽敞,坐得舒服,而且老牛走得稳当,不像驴车,摇摇晃晃的。
今日秋高气爽,秋阳高照,一扎子冰糖葫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蒲桃特特抱着跑去肉铺逛了一圈,把旺福馋得口水直流,被肉铺娘子一个巴掌打下去。
今日天空瓦蓝澄澈,渭水河流环绕着终南山,段知微想起那时与袁慎己一并走在其间还是葱茏夏季,如今已然金黄一片。
她们挑了溪水边一棵金黄的枫树下,铺上一层毛毡,毛毡一角压上一坛桂花酒,几篮子桂花糕一摆,再竖上一扎冰糖葫芦。
此处溪水碧清,地势平坦,许多仕女、孩童也选了这儿放纸鹞,长安小贩也是聪明,好几个摊子上挂着各色纸鹞,仙鹤长寿的、鲤跃龙门的,段知微见蒲桃眼巴巴看着,便也准备去给她买一个。
小姑娘品味独特,非瞧不上那蝴蝶的,定要一个通涂绿色的软翅螳螂。
不一会儿瓦蓝的天上飘着各色纸鹞。
阿盘拿出几个杯子,每人分上一碗桂花酒,托修月人的福,那酒的确酿造得极其成功,泥坛一开封,那浓郁的桂花香立刻就弥漫了起来。
来辞青的郎君仕女本就觉口渴,闻到这甜香浓郁的桂花酒,忙来打听一番,段知微备了好几坛在车上,立刻同意卖给他们。
今日在这放飞纸鹞的儿童颇多,蒲桃受了旺福的启发,拿上一串冰糖葫芦去小孩堆里一顿炫耀,不一会儿,那群孩童看着眼馋,纸鹞也不放了,立逼大人来掏银子买冰糖葫芦了。
一扎子冰糖葫芦竟是不费力就卖完了。倒是几篮子桂花糕还放在那,虽也有人买,但是人气不太高。
三三两两前来的游人大都是想饮上一碗桂花酒,此酒色泽金黄澄澈,酒面些许泡沫,饮上一口绵柔醇厚,还有桂花微微的甜香。
很快又走来几个郎君,扮相一看就是世家子弟,上来便直接要买一坛子桂花酒。
段知微回头去捧酒,却被为首的身着紫色澜袍的人盯住:“竟然是你?”
这人穿着华贵,腰间挂一麒麟玉佩,肤色白皙,长得也算端正,段知微瞧了他一会,愣是没想起来,只好问道:“足下是?”
那人气结道:“你这无知娘子,上次嘲讽某未学《礼记》,竟扭头就忘了?”
段知微瞬间记起,夏日抢冰时,她因念了卢照邻两句诗,被这迂酸文人嘲笑的事,当下把酒坛狠狠放下,嘲讽道:“一季未见,不知郎君是否已能将《礼记》念诵个完整?”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算是极大的羞辱了,那人脸色涨红刚想理论,被后头人拉住道:“算了,何必与妇孺计较这等细枝末节。”
段知微不乐意了:“明明是你先招惹我的,我念两句诗碍着你了?乐天居士每完成一首诗,都要念诵一遍给老媪听,直到百姓听懂,所以各地的寺庙、驿站都有他的诗留存,你这种附庸风雅,作一首诗非得佶屈聱牙,那才是最可恨的。”
那几个郎君惊讶望她。
后面传来“啪啪”几声鼓掌,一个矮胖白面的书生走过来道:“好泼辣娘子,但竟说得有些道理。”
这书生脸上一团和气,但后面几人看到他竟然灰溜溜走了,段知微上下打量一下他。
袁慎己也从后面赶过来,微笑道:“这便是我曾提过的段家娘子。”
段知微:“啊?”
书生在溪水边搭了个毡帐,邀段知微一叙,几个人便坐到帐中。
书生拱拱手:“某琅琊王氏王潜,今日听段娘子一席话,颇有些感悟。”
他的案前正放着一张上好白麻纸:“诗篇不必过于华丽用典,朴实些或许更受百姓喜爱。”
段知微心想,看来又是一位爱诗成痴的文人。
袁慎己则是在一旁补充道:“王君喜爱志怪故事,擅于写变文,大慈恩寺、青龙寺很多变文都是他写的,某曾提到过段娘子在南严寺的经历,王君一直说要见你一面。”
原是如此,当下段知微稍安,想他爱听志怪故事,便把中秋遇到修月人的故事也与他讲了一回,王潜甚是惊喜,听得连连点头,忙命侍女研磨,将故事记载了下来。
而后又对段娘子叉手为礼道:“这篇定能成为风靡长安的变文,王某这厢多谢段娘子。”
不过提供了个故事而已,有何好道谢的,段知微坐了一回,起身告辞了。
帐中只剩王、袁二人坐着对饮,那王潜虽面上一脸和气,笑起来却两眼弯弯,像只老谋深算的狐狸:“今日可算见到了,迷惑到慎己兄的,凉州城外的狐精。”
袁慎己微微皱眉,似不喜这个称呼道:“狐精故事是你编写的变文,还望慎言。”
王潜点头道:“倒是位有趣的妙人,可惜出身低了些,圣人最近欲在凉州设置都护府,大都护位置定然是你的了,你那继母想来蠢蠢欲动。”
袁慎己冷笑一声:“袁某要娶何种娘子,哪里是她能过问的了的。”
“那也是”王潜一点头,又揶揄道:“不过段娘子看上去坦坦荡荡,想来并不是折柳赠你啊。”
何止不会折柳相赠,只怕得对着柳叶研究一下可做什么美食,想到这儿,袁慎己势在必得的笑了:“这便不用王君担心了。”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牡丹灯笼北风咆哮天阴雨……
时序往冬日在过,不同于重阳节的艳阳高照,这几日竟都是天阴雨湿,往往二人正说着话呢,天突然阴下来,而后便开始落雨。
路人这些日子都打着油伞在暴雨斜风里艰难行走,段知微早早在厅堂里找了火盆生上了火,整个食肆立刻就暖烘烘了起来。
段大娘本来觉得还未入冬就把火盆生上,简直就是在浪费碳钱。但见许多过路人因想驱寒而各个往食肆里头赶,也就闭嘴不说什么了。
天实在是太冷,阿盘畏寒,到这天就双手双脚冰冷,裹几层衣裳都不中用,段知微特地去铁匠铺,找铁匠打了一个类似汤婆子的铜制容器,往里头倒入热水,捧在手上也能驱寒。
汤婆子乃是宋代创制的小玩意儿,本朝是没有的,段知微去打完一个,铁匠自己也觉得新奇有趣,便又多做了几个放在铺子卖,不想生意竟然很好,寥寥数日下来,段知微走在路上,竟发现长安仕女人几乎手捧一个汤婆子。
她是真的很想去找铁匠铺要一下汤婆子的版权费,谁料想铁匠倒是很上道,一大早扛了一整个羊腿到了食肆,算作答谢。
这身形魁梧的铁匠放下羊后竟然难得忸怩一番:“托段娘子福,最近铺子生意不错,若之后娘子还有什么物件要打,还请到某的铺子里来,给娘子免上些铜钱。”
段知微懂了,这也算是来送版权费了。马上过冬,她确实准备再打几个暖锅,推出各色火锅来,于是欣然道:“那便多谢了。”
双方对这桩交易都感到很满意,段知微还想招呼铁匠饮一碗热腾腾的大枣茶,铁匠摆摆手,自去了。
一整个羊腿挂在食肆门口,恰逢果肆又送来水灵灵一筐白萝卜,那可真是想瞌睡的人送来一枕头,白萝卜辛辣,最能解膻味了。
外头北风呼呼刮着,里头食肆温暖如春,再来上一碗羊汤配几个烘得焦脆的胡饼,若有雅兴,再来一杯绿蚁酒。
羊肉算是本朝供需都最大的牲类了,极是受欢迎,当下段知微便让甄回写了个牌子“今日本肆供应羊汤”,雄赳赳气昂昂立在那显眼羊腿边上。
段知微把羊肉、草果、萝卜、甘草一股脑儿扔进大锅里煮,中途不时撇去浮沫,不一会儿,羊汤浓郁的香味就飘散了出去。
这对赶路的行人简直就是个极大的诱惑,在北风里走得浑身阴冷,闻到这浓郁喷香的羊汤味,四处一寻,抬头便看到灯光澄亮,暖烘烘的段家食肆。
不到中午食肆就坐满了饮羊汤的客人,每人食案上都是一大碗羊汤配几个胡饼,这边段知微跟阿盘她们又剁一些羊腿肉,撒上孜然,串成串子放胡饼炉一起烘烤,可以用来就酒。
袁慎己今日在演练场吹了一早上寒风,虽说这跟北地边疆来说完全不算什么,但是看到段知微在门口跟他打招呼,而后受邀坐进温暖食肆的时候,他仍然觉得从心上舒适了起来。
尤其段知微笑盈盈拎一壶冬酿酒走过来,开心问他:“都尉,可否要来一壶新酿的秋露白,这酒用城外清泉酿造,色味俱佳,好就羊肉串子。”
袁慎己哪有不答应的,只点头道:“可以,那就劳烦段娘子了。”
段知微笑意更盛了。
也不知是不是被北风刮昏了脑袋,她在酒肆本想按照老一套订一坛新丰一坛绿蚁,被酒博士一顿忽悠,说这秋露用白面造麴,特特从城外寻一处甘甜清泉浸上吴兴上等白米酿造而成,又名三白酒。
确实芳香馥郁,小酌上一口,开头是辛辣,而后又化作清甜甘爽的味儿。但就是贵,买回来半个月竟无半个食客问津。
段大娘气得禁止段知微再去酒肆打酒,怕她又被人忽悠。
好在有袁慎己帮着垫底。
她麻利给袁慎己送上一份羊汤几个羊肉串,又给他来上四个大胡饼,而后在他对面坐下:“都尉近来可安好?”
这话问得蹊跷,他能打能跳,一场能掀翻四个武侯,一顿能吃四个胡饼,能有什么不安好的,只听段知微道:“昨日见到苏录事,他看上去”
怎么说呢,脸色惨白惨白,像是走路都在漂荡。
“莫不是遇上倩女离魂了?”她开玩笑道。
最近西市傀儡戏极是流行一出《离魂记》,名唤倩娘的娘子离了魂魄去寻爱人私奔。这倩女幽魂各色版本的故事段知微都听得耳朵生茧了,提不来一点儿兴趣,倒是段大娘几个,每次都驾个驴车兴致勃勃去听,回来各个都被感动的眼睛红红的。
袁慎己倒是不爱在外调侃属下,但听她这么讲,却也颇觉有意思,于是接道:“苏莯仍未娶亲,或许”
说人坏话的时候真的很容易被当事人撞破,比如段知微正跟他谈得开心,背后传来幽幽一句:“段娘子,麻烦给苏某来上两碗羊汤。”
段知微一扭头,苏莯那张惨白的脸靠得还挺近,吓得她一个趔趄,赶忙道:“马上就来。”
苏莯还带上了一位好友,这名好友脸色竟然比上苏莯还要再差上一些,惨白的脸上顶着两个黑眼圈,说句难听的,倒有些像戏台子上那食血鬼。
一大碗羊汤喝下去,苏莯脸色倒是有了些血色,对面的男子面前放着香喷喷的羊汤,却似乎对此没有什么兴趣,一口都未碰过。
作为一向自信的厨娘,段知微对此感到了极大得不满意,但是客人又不是没给铜钱,吃食碰不碰,她也不好说道什么。
夜近宵禁了,食肆里除了住附近的两三食客,已无他人,段知微跟阿盘正忙着洗干净菘菜预备着做盐菜御冬,段大娘则在厅堂跟着蒲桃准备腊肉腊肠。
段知微刚坐井边洗完一盆菜,就听段大娘在外头喊:“知微啊,来一趟。”
她正坐得腰酸背痛,听这一声喊,忙走道前厅:“又怎么”她的声音戛然而止。
前厅站着两个人。
一丫鬟手持双头牡丹灯立在前头,后面则是袅袅婷婷立着一位美人,她长得甚美,朱唇红裳,往灯笼下袅娜一站,甚为妖妍,只是脸色不好,惨白如月霜。
段知微把人往里邀:“二位娘子想用些什么?本店今日还有些许羊汤,不过羊肉串卖光了。”
美人极是知礼地朝着段知微福身,而后问道:“妾身是来寻人的,今日可有一位身着月牙色澜袍,身形约五尺半的郎君来这里用食?”
月色澜袍,身形五尺半那只能是和苏莯坐一起的,那个什么都没吃的男人了。
但保护客人隐私也是段知微经营之道,虽这女郎确实颇有倾国之姿,但也不能随意透露客人行踪啊。
因而段知微不好意思笑笑道:“今日食肆繁忙,食客接踵而至,妾也不能记下每个人的特征啊。”
那美人便从怀中掏出一荷包来,里头看来是鼓鼓囊囊一袋子铜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段知微一向爱钱,但也有些原则底线,于是断然拒绝。
美人本是一幅我见犹怜之姿,听闻此,立刻冷下了脸,浑身颇有些阴森之气,吓得守在一旁的蒲桃藏到段知微身后。
“既如此,那便算了。”她木着一张脸,扭头走了,丫鬟提着双头牡丹灯引在前头,段知微和蒲桃探出脑袋看了一下,美人红裙翠袖,婷婷袅袅,逶迤向着西边走了。
蒲桃奇道:“这日如此得冷,她竟只穿了单薄一襦裙。”
段知微也反应过来,也是啊,食肆几个娘子,各个都裹得跟粽子似得,这位竟只穿着单薄襦裙在外飘荡。
长安仕女爱美竟至这种地步了吗?
冬至如大年,离冬至还有些日子,段大娘已经拉着段知微几人买糖、肉、菜果、豇豆沙,准备做冬至米团,用来冬至祭祖、祭灶用。
段知微试着做了一蒸笼,糯米磨碎打成粉做皮,里头包上各色馅料,蒸出来的团子洁白,有淡淡米香味。
几人轮流揉了半日糯米皮子,成效显著,吃着软糯有筋道,而且不粘牙。
段大娘精挑细选了半日,挑了菘菜香菇和豆沙两种素馅的,兴致勃勃拉着段知微去清风观里上香去了。
段知微对烧香拜佛这类活动向来没有任何兴趣,段大娘则是完全相反,各类寺庙、道观只要有活动定然是要参加的。
按她的话讲,礼多人不怪,漫天神佛求了个遍,总有一个得能实现夙愿的吧。
清风观坐落在乐游原之上,因着快要冬至,清风观也是游人如织,庭院间香炉袅袅生烟,几棵老松挺拔苍劲,倒是颇有些远离喧嚣尘世的意味。
道家神仙塑像前头已经供上了各色香烛、鲜花并果子,段大娘磕完头以后,便拎着一筐冬至团要赠给道观里的道士。
观主静云道长正在跟一书生讲话,那书生面容金纸,一脸忧布之色,道长从袖子中掏出二道朱符,书生赶紧接过,一阵鞠躬道谢后跌跌撞撞走了。
段知微觉得那书生眼熟,很是认真地盯着瞧了一会儿,才发现原来是那日跟苏莯一起来食肆,但是一口羊汤都未碰的、没有品味的书生。
这厢段大娘带着一篮冬至团到了道长面前,道长平日也爱吃段家食肆的素斋,正要笑着生受了,突然笑容遏制住,惊讶道道:“二位善信,怎么也如穆家郎君一样,身上妖气甚浓?”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冬至拜冬冬至习俗“履长……
且说道长这一通耳提面命之后,段知微还不觉有什么,段大娘立时便瑟瑟发抖起来:“又有妖怪?哎
呦老身这是造了什么孽,自打搬到这宣阳坊,就没有消停过。”
她赶紧叉手朝着道长深深一鞠躬道:“还请道长千万救我一救。”
静云道长微一沉吟吗,而后从怀中掏出一道朱符道:“此符挂在家中门上,能保一时无虞。”
段大娘千恩万谢的受了,段知微还想打探一下刚刚那位面若金纸的穆家郎君究竟是遇了个什么事儿,妖气是哪儿来的。见静云道长一脸高深莫测,也知自己随意打探不太礼貌,只得作罢了,拉着还在喋喋不休自己命苦的段大娘回了食肆。
段大娘立刻把朱符贴到了门柱子上。
段知微左看右看都不太看得惯,想动手把朱符移开点,被段大娘赶紧阻止。
段知微只能劝道:“长姑,把这符往柱子上一贴,不就是明晃晃告诉所有人我们食肆不干净吗,谁还敢来吃饭啊。”
这话倒是说得颇有些道理,二人各退上一步,段知微把那符藏到了梁柱子内侧。
这下段知微才看自己食肆顺眼了不少,开始安心研究冬至的菜谱。
她在前世不觉得冬至是个什么大节日,不过是被喊回老家祭祖而后再吃一顿饺子什么的,结果到了本朝,因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把其当成春节一样,隆重来过。
由于圣人在冬至这日有祭天的仪式,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参与冬至这日隆重的朝会,连带着袁慎己都跟着忙碌起来,偶尔才能见到他来食肆用一顿饭。
虽然冬至朝会的节目还在保密阶段,但是七头大象从滇国运来长安可不是什么能保密的事仪,全城百姓哪儿有见过这等奇兽的,都簇拥到朱雀街上去看这庞然大物,官署不得不紧急调动了一批金吾、千牛守在大街两侧,生怕百姓一个箭步冲上去惊了象。
于是袁慎己便给段知微描述了一下皇家园林训练车象的成果,到了朝会,七头大象会排成一排,向北而拜。
段知微听得开心,顺手给他也倒上一碟子糖炒栗子。
这栗子还是秋天时候终南山脚捡回来的。本朝人还停留在糖水煮栗子的范畴中,段知微已经先行一步,开始用砂石来炒栗子,就在食肆门口架上一个大铁锅,石子儿乌黑油亮,底下柴火烧得热气腾腾的,翻炒板栗时与石子儿碰撞沙沙作响。
焦糖的甜香直接蹿到另一条街去了。
每天下午段知微定时定点在食肆门路卖上半个时辰的栗子,原因也简单,这铁锅加上石子、板栗那不是一般的重啊,她每每甩半个时辰的锅,两只胳膊就酸得不行。
或许是因为限时限季,这糖炒栗子反而引发了饥饿营销反应,每日下午她锅还没支上呢,食客已经自觉在秋风里头排队了。
一锅儿栗子因为糖浆慢慢变得油润发亮,偶尔铁锅里会有一两个栗子爆个口子出来,露出里头金黄的板栗肉。
食客在风里等久了,好容易排到自己,学着用铜钱塞进板栗的缝儿里一扳,里头带着焦糖甜香的肉就冒出来,吃上一口,热乎乎的,软糯香甜,极是好吃。
只可惜秋天捡了没多少栗子,还没卖几日呢,就只好停止了供应,段知微偷偷留了些给自己吃,也分了袁慎己一盘子,叮嘱他千万别说出去,有世家子弟打发家奴来买,她都没舍得卖。
袁慎己不由失笑,但还是拱了拱手朝着她道谢。
二人正聊得开心,却见苏莯又一脸呆滞地走进了食肆,开口就要一份热乎乎的羊汤,段知微刚还在为了冬至试包了顿羊肉饺子,于是准备找这位看上去清澈且愚蠢的九品录事试吃看看。
“苏录事可想尝尝本食肆新出的羊肉饺子?都是新鲜的羊腿肉,馅大多汁。”段知微推荐道。
苏莯也不知有没有把她的话听进去,只胡乱点点头,盯着前方虚无的空气发抖。
食肆老早就暖上了火盆,里头简直就是一片温暖如春,就连阿盘那样畏寒的娘子都脱了外裳只穿一单薄襦裙在干活,这苏莯也太弱了一点。
这么想着,段知微扭头去煮了一碗羊汤饺子递给他。
其实段知微心里头也没底,本朝人爱羊肉,现代人却对羊肉这种有膻味儿的肉类两极分化,除了大量加入孜然的羊肉串,绝大数饭店,包括段知微自家饭店,都还是选更加稳妥的牛、猪、鸡、鱼类当主要菜谱。
这导致段知微做羊肉的手艺十分之差,那羊肉馅混上了洋葱、花椒之类去膻气,段知微还咬牙撒了一大勺胡椒。
这厢段知微正观察着苏莯表情,蒲桃悄悄拉她的衣袖,满脸羞愧道:“娘子,我刚刚贪看画本儿,不小心把刚剁好的羊肉馅直接包饺子了,那盘放了调料的羊肉馅还搁井边冻着呢”
这就意味着,苏莯正在吃一份什么调料都未加的饺子,那味道不得这对食肆来讲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段知微吓得花容失色,只得结结巴巴凑到苏莯面前准备道歉和赔偿方案。
岂料苏莯面不改色吃下一份什么调料都没放的羊肉饺子,而后准备掏钱。
段知微不由问道:“苏录事近日可安好?”
什么样的打击让一个人味觉都消失了?
苏莯听闻段知微猝不及防的关心,直接忍不住红了眼眶。
“哎,你别哭啊”段知微慌忙道,她扭头看一眼,袁慎己还在大口吃胡饼,赶紧把他也喊了过来,准备听听苏莯遭了多大委屈。
没想到苏莯哽咽一下而后道:“我前些日子撞鬼了。”
袁慎己和段知微对视一眼,段知微有些想笑,见他认真,赶忙把笑意咽了下去。
作为长官自然要关心自己的下属,因而袁慎己首先开口问道:“苏录事还是详细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苏莯开口讲了之前的经历。
苏莯有个邻居姓穆,唤其穆生,重阳灯下遇一美人,二人一来二去便好了,有时苏莯在家读书,能看到一丫鬟打一双头牡丹灯笼,引着美人前来相会。
苏莯道:“穆生还请我过去喝了碗酒,那美人我也见过,确实容色倾城。”
就是脸色如蜡般白,毫无血色,身上有奇怪檀香气味。
前日苏莯欲将借穆生的书送还给他,喊了半日无人应答,他绕到旁边窗户边上,透过窗纸的空隙看去,竟见一粉骷髅与穆生坐在灯底下棋。
他立刻吓出了声,不想穆生仍然死死盯着棋盘毫无反应,那粉骷髅竟然微微抬起头,朝着窗纸看去,还冲他笑。
苏莯赶紧收拾细软跑去投奔自己的驸马姑父,在那住了几晚,公主府戒备森严,又有真龙之气,苏莯这才稍微宽心了一些。
宽心之后就是惭愧,穆生对他极好,他竟这样就溜走了,真是枉读圣贤之书了。于是苏莯挑了阳光甚好的一个青天白日,带了公主府两个侍卫找到穆生,给他讲了那日自己见到的情形。
跟一具骷髅谈了半月恋爱,穆生虽然惊恐却也有几分不信:“可丽娘是那般貌美鲜妍,而且某还知丽娘住在哪个坊市。”
段知微听得认真,不由插话道:“那你们去一趟,找邻居们问问不就好了。”
苏莯一拍大腿:“正是如此啊。”
结果真的按照穆生给的地址几人前去寻访。
段知微问道:“”可找到人了?”
苏莯脸上毫无血色,嘴唇也跟着颤抖起来,段知微忙给他打了一碗热腾腾的枸杞红枣桂圆饮子,苏莯接过一气儿饮完道:“找到人了。”
那日黄昏将夕,他与穆生驾马到了丽娘说的地方,竟然是座破败的小庙,里头放着一灵柩。
苏莯擦擦冷汗:“那灵柩上写着丽娘之柩,柩前悬一双头牡丹灯,一明器婢女立在灯下。”
几人吓得遍体生寒,两股战战,立时便逃了出去。
段知微和袁慎己都听得沉默了,良久,袁慎己开口道:“此乃妖邪之事,看来袁某需要写个折子转给钦天监看看,不能影响陛下冬至祭天,也不能影响百姓冬至欢游。”
说完,他朝着段知微一拱手,竟自去了。
段知微倒是很想听听这可怖怪谈的后续,无奈那几日袁慎己和苏莯都没有再来食肆,她只好把这事情放下,全力准备冬至。
夏日择出的那些老而红的南瓜,与糯米粉放在一起蒸成南瓜团用
来祭祖,又忙着冬舂米以备粮仓。
因着“冬馄饨,冬馎饦”的民间谚语,段知微跟阿盘她们又包了百味馄饨。
段知微选择了猪肉、羊肉、鱼肉等肉馅,再加上冬韭、香菇、红豆等素馅,包了十来种馄饨,馄饨皮也由菠菜、甘蓝、南瓜、红曲儿染色,一碗百味馄饨,五颜六色的,看上去霎是好看。
冬至贺冬,还需“履长”和“隆师”。
“履长”是指向长辈献履献袜。于是段大娘这日收到了几个小辈送来的袜子和鞋,阿盘手巧,做的冬鞋扎实又暖和,蒲桃则在袜子上绣了几朵小桃花,段知微不会女红,在东市买了双丝织鞋。
段大娘乐得嘴都合不拢,倒是埋怨段知微一顿:“何必破防给老婆子买这么贵的鞋。”
段知微:“”也不知道前些日子在自己耳边明里暗里反复提及东市某家鞋肆的人是谁。
“隆师”则是尊师拜师的意思,甄回前几日就把孔子像在后厅摆将起来,由于其他书生大都住在驿站旅店,不好参拜,这些书生吃完一碗百味饺子,自觉绕到后厅拜孔子去了。
所以说,冬至一群书生在段家食肆里点碗馄饨等着排队拜孔子,都成了宣阳坊一景儿了,坊正特特来把段知微表扬了一顿。
段知微毕竟是现代思想的女孩子,也上了那么多年学,于是晚上趁四下无人,也赶着来拜了拜孔圣人。
“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为着这个谚语,蒲桃决定一整晚不睡觉守冬,除了段大娘年迈,其他几个人都陪着她一起守了,围着暖炉说说话,喝喝红枣茶,看看话本子,嗑嗑瓜子也很好。
到了将近子时,蒲桃大大打了个哈欠,特意开了门板,要出门吹吹寒风清醒清醒。结果出去不到一会儿又逃窜似的逃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