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紫宸殿的凝视——来自异世的掌舵者(2 / 2)

“只要让她们充分发挥,打造一个新时代不是问题……”李承乾再次默念这句话。秋兰和她的科学院,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她们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桎梏,用智慧和汗水,为大夏帝国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而另一个支撑起这个新时代的支柱,则是那些纵横沙场、为他征伐天下的女将军们。

李承乾并非刻意提拔女性,只是在他看来,能力与忠诚,远比性别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似乎并不缺乏杰出的女性军事人才。或许是时势造英雄,或许是他给予了她们前所未有的机会。

平阳昭公主李秀宁的后人李靖,继承了先祖的勇武与智谋,不仅善于指挥传统的地面作战,更能迅速理解并运用新式武器,将步坦(虽然还只是简陋的装甲车)协同、空地配合的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沉稳持重,是帝国南方防线的定海神针,同时也深谙战后治理与农业恢复之道。

出身巴蜀将门的秦良玉,悍勇绝伦,擅长山地作战和长途奔袭。她带领的“白杆兵”在配备了新式步枪和迫击炮后,更是如虎添翼,成为帝国开疆拓土、平定叛乱的急先锋。在岭南的复杂地形和湿热气候下,她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领导力。

还有“风尘三侠”之一的张出尘,也就是红拂女。她不仅仅是传说中的女侠,更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的统帅。她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指挥了大夏帝国第一次大规模空中轰炸行动,将匈奴王庭化为火海。她率领的“玄甲铁骑”(机械化部队雏形),配上空中支援,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无人能挡。

此外,还有擅长情报与特种作战的聂隐娘,精于后勤保障与军械管理的平阳公主旧部后人……她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智勇双全,在李承乾的麾下,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星光熠熠的女将群体。

依靠着这些掌握了“代差”级武器装备的女将军们,李承乾的征伐之路,显得异常“顺利”。

曾经让中原王朝头疼了数百年的北方游牧民族,在“鲲鹏”轰炸机的呼啸和“游隼”战斗机的俯冲扫射下,那些引以为傲的骑兵优势荡然无存。他们的弓箭射不到天空中的钢铁雄鹰,他们的战马在机枪火力网前成片倒下。几场决定性的战役下来,强大的匈奴、突厥等汗国便土崩瓦解,要么臣服,要么远遁,要么被彻底消灭。

南方的蛮族、山越,在迫击炮和手榴弹面前,他们的山寨和图腾不堪一击。秦良玉、聂隐娘等将军率领的部队,如同热刀子切黄油一般,迅速平定了帝国南方的广袤疆域。

甚至连海外的一些岛国,在见识到大夏帝国“楼船巨炮”(虽然还不是真正的战列舰,但配备了大口径火炮和蒸汽动力)的威力后,也纷纷遣使称臣,或沦为殖民地。

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庞大的领土。但李承乾深知,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尤其这些新征服的土地,往往是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百废待兴。

因此,在军事征服之后,紧随而来的,便是大规模的农业建设和经济开发。这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和高效的执行力。而那些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女将军们,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这项新的“战役”之中。

她们脱下战袍,换上官服,拿起图纸,指挥民夫。她们推广李承乾带来的现代农业理念:改良作物种子(秋兰团队在基因层面做不到,但通过优选优育和杂交,培育出了高产、耐旱、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从改良的曲辕犁到马拉播种机,再到少量投入使用的拖拉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甚至设立扫盲班,教移民和当地土着识字、算数,理解新的政策。

这是一幅何等波澜壮阔的景象!

李承乾还记得,当初他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新征服地区大力发展农业,推广这些“奇技淫巧”时,朝野上下不乏反对之声。老臣们忧心忡忡,认为这违背祖制,“以女子掌兵已是异数,竟还要女子主持农事,成何体统?”“那些铁疙瘩(机器)耗费钱粮无数,能比得上老祖宗传下来的耕牛吗?”“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方是正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李承乾力排众议。他知道,传统的小农经济,无法支撑起一个他心目中的、强大的、现代化的帝国。他需要粮食,需要足够的人口,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支撑他的科技研发和国防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女将军们在战场上的果决和效率,同样体现在了农业建设中。她们不畏艰难,深入不毛,与民同甘共苦。她们用管理军队的方法来组织生产,虽然严厉,却高效。她们推广的新技术、新方法,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民生。

当第一批勇敢尝试新式农具和新作物种子的农民们,迎来了令人惊喜的丰收季,他们的收获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这个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所有曾经对这些新事物持怀疑态度的声音都在瞬间销声匿迹。

人们开始惊叹于这位年轻天子的智慧和远见,以及他身边那些能干的女将军和女博士们所展现出的非凡才能。这些人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农业技术,更带来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

农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他们的辛勤劳作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那些曾经对新事物心存疑虑的人,也纷纷放下成见,开始积极学习和采用这些新的方法和工具。

这个小小的成功,不仅仅是粮食产量的提升,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就能够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