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紫宸殿的凝视——来自异世的掌舵者(1 / 2)

大夏帝国,神都洛阳,紫宸殿。

鎏金铜炉中,名贵的龙涎香袅袅升起,氤氲了殿内庄严肃穆的气氛。殿外,是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九龙壁,阳光洒在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金光。而此刻,端坐于那把由千年紫檀木打造、镶嵌着无数珍珠宝石的龙椅之上的,正是大夏帝国的现任君主——李承乾。

然而,这位年轻的天子,眉宇间却常常带着一丝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深邃与沧桑。他并非这个时空的原住民。数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从一个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灵魂穿越到了这个名为“大夏”的异世古代王朝,成为了当时尚不是太子的皇子,并凭借着超越时代的见识和一些“先知先觉”,在波谲云诡的宫廷斗争中脱颖而出,最终登上了九五至尊之位。

此刻,李承乾手中正拿着一份份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确切地说,是一份份战报和建设报告。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名字,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

“平阳郡,秋收预计较去年增产三成,新式农具推广顺利,灌溉水渠主体工程已完工……李靖将军功不可没。”

“岭南道,蛮族残余势力已被肃清,新设三州之地,移民屯垦有序进行,‘铁牛’(拖拉机)已投入使用,当地土着对‘不用牛也能耕田’的奇物啧啧称奇……秦良玉将军治理有方。”

“漠北前线,最后一股顽抗的匈奴部落已被我‘鲲鹏’轰炸机群击溃,草原之心已定,张出尘将军正组织人手,勘测可开垦土地,准备推广耐旱作物……”

一份份报告,描绘着大夏帝国疆域之内,一片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景象。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代王朝盛世图景,它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了力量与效率的气息。

李承乾放下奏折,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窗外。宫墙外,是繁华的洛阳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他知道,这份繁华之下,是整个帝国正在经历的、脱胎换骨的变革。而这一切变革的源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两个人,以及她们所代表的力量。

一个,是秋兰。

想到这个名字,李承乾的心中涌起一股温暖而感激的情感。秋兰,是他穿越之初,在王府中遇到的一个不起眼的侍女,却拥有着一颗超越时代的、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心灵。她对数理化有着惊人的天赋和直觉,当李承乾用现代语言艰难地描述出一些基础科学原理时,她总能迅速抓住核心,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陛下,您说的‘电’,是否就是雷雨天那天空中的霹雳?若能引下来为我所用,黑夜便能如白昼,机器也能自行运转?”

“陛下,这‘蒸汽机’的原理,是否与烧水时壶盖跳动相似?若能放大,岂不是能驱动车船,甚至……飞天?”

“陛下,这‘元素周期表’真是神来之笔!世间万物,皆由这些微小的‘粒子’构成?那火药的威力,是否还能再提升?”

秋兰的问题,常常让李承乾惊叹不已。他意识到,自己捡到了一个真正的宝藏。他倾尽所能,将自己脑海中关于现代科学的知识,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秋兰。而秋兰,则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知识,并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转化为现实。

她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更是一个创造者。在李承乾的支持下,秋兰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的“科学院”——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数百名研究员、分工明确的庞大机构。她们被称为“女官”或“博士”,在这个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颠覆。

正是秋兰和她的团队,将李承乾模糊的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最初的改良火药,制造出威力更大的滑膛枪和前装火炮,到后来突破瓶颈,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步枪——采用金属定装弹、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大夏一式”步枪。紧接着,马克沁重机枪的咆哮响彻了战场,让游牧民族的骑兵冲锋变成了自杀式的表演。

然后,是“鲲鹏”轰炸机。当第一架由木材、钢管和帆布构成,却能携带着数百公斤炸弹,翱翔于万米高空的钢铁巨鸟出现在战场上时,所有的敌人都为之战栗。那遮天蔽日的轰炸,将传统的城防和阵型彻底碾碎。

再后来,是“游隼”战斗机,争夺制空权,护航轰炸,驱逐敌方的简陋热气球侦察兵。“信天翁”直升机,虽然简陋,却在山地运输、伤员救护、特种作战中发挥了奇效,其悬停和垂直起降能力,在这个时代简直如同神迹。

甚至,连李承乾都没想到,秋兰团队的进度如此之快。无人机技术,原本只是他随口一提的概念,如今已经有了雏形,小型的“蜂鸟”无人侦察机已经能够执行战场侦察任务。而直升机的技术,在秋兰近乎偏执的钻研下,已经接近了他前世记忆中二战后期甚至冷战初期的水平,采用了更先进的旋翼设计和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古代一样有神奇的科学天才啊……”李承乾由衷地感慨道。他原本以为,在这个基础工业几乎为零的时代,想要复制出现代科技,哪怕是二战水平,也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他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建立基础的采矿、冶金、化工开始,一步步慢慢来。

但秋兰的出现,以及她所展现出的超凡天赋和组织能力,大大加速了这个进程。她仿佛天生就能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原理,并且总能找到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的方法。没有精密机床?她就带领工匠们用最原始的办法,一点点打磨、校准;没有先进材料?她就研究替代品,用改良的钢铁、特殊处理的木材、甚至一些意想不到的天然物质,硬是拼凑出了合格的零部件。

她不仅仅是科学家,更是工程师、组织者、管理者。她建立了一套初步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培养了第一批合格的产业工人——其中很多也都是女性。她让大夏帝国在短短数年内,拥有了在这个世界上堪称“降维打击”的军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