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今我何功德?(2 / 2)

孩子饿得清瘦,却还懂事的帮忙,不吵不闹,捡荒拾遗。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小黄门倒吸一口冷气,他偷眼看向王清晨,却见这位平日温文尔雅的侍郎眼中似有火焰燃烧。

小主,

王清晨的笔锋忽然一转: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最后一笔落下,公房内一片寂静。

段柳更是咬紧牙关,不知所措。

王清晨放下笔,长长呼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大人,这……"小黄门欲言又止。

“拿去,我算是交差了”王清晨将诗卷递给小黄门。

小黄门双手接过,只觉这薄薄的宣纸重若千钧。

小心地将诗卷装入画筒,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大人,此诗恐怕……"

"陛下自会明析。"王清晨坐回案前,重新拿起那份关于鄞州水患的公文。

"公公请回吧,本官还有公务要处理。"

而在景佑帝逗留楚州的第三日,这份诗文也终于呈到御前。

"陛下,王侍郎的诗作到了。"福公公手捧画筒,轻步上前。

"哦?这般快吗?"景佑帝有些惊讶。

"本还以为要多等几日的。"他示意源徒近前。

"源爱卿,不如一块看看吧。"

源徒也很好奇那小子不亲临还能否写得好诗,所以也没有推辞,直接凑上前。

画筒打开,宣纸徐徐展开。

景佑帝轻声诵读,声音渐渐低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读到"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时,景佑帝的手指微微颤抖。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唐·白居易)

最后几句读完,场中鸦雀无声。

景佑帝凝视着诗卷,久久不语。

福公公额头渗出冷汗,这小子怎敢如此直言?

"好诗啊!"出乎所有人意料,景佑帝长叹一声,又重头读了一遍。

"寥寥数语,道尽农家艰辛。"

福公公暗暗松了口气,连忙道:"王大人果然非比寻常!仅凭想象便能写出这般诗文。"

景佑帝轻轻抚过纸上的墨迹,仿佛能透过它们看到王清晨写下这些诗句时的心情。

"源卿,'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说得何其诚恳!朕平日深居九重,确实不知一粒米、一尺布从何而来。"

源徒连忙躬身:"陛下心系天下,日理万机,农桑琐事原不必……"

"不,"景佑帝摇头打断他。

"为君者不知民生,如何治国?"他转向福公公。

“看来以后也得多让梁朝那小子增加一些阅历才是”

“陛下圣明”源徒也为这个女婿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