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1 / 2)

“陛下,到时辰该进金丹了!”

福公公双手捧着一个锦盒,脚步轻缓地走进龙舟的寝舱。

锦盒外层绣着繁复的云纹,边角处用金丝线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图案,在舱内鎏金铜灯的映照下,泛着温润而华贵的光泽。

他微微低着头,花白的鬓角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恭敬,生怕惊扰了这位九五之尊的思绪。

“嗯,拿来朕看看。”景佑帝正斜倚在铺着软垫的紫檀木榻上,手指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榻边镶嵌的和田暖玉。

听到福公公的话,他缓缓抬眼,目光扫过对方手中的锦盒,语气平淡却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福公公连忙趋步上前,双手将锦盒高高奉上,手肘微微弯曲,保持着最标准的侍君姿态。

“那帮道人的金丹倒是越来越像样了!”景佑帝看着盒内的金丹,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那金丹通体赤红,色泽如同最艳丽的朝霞,在光线下流转着灵动的光泽;形状圆润饱满,宛如精心雕琢的珠玉,没有丝毫瑕疵。

丹体表面似乎有一层薄薄的光晕在缓缓流动,时而会泛出几缕金丝般的细芒,仿佛有生命般在呼吸。

更奇的是,金丹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异香,初闻时清雅如兰,细品之下又带着一丝淡淡的药香,吸入肺腑,竟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舒畅。

这种金丹他自年前便已开始服用,每旬一次,每次服用后,都能明显感觉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游走,原本因处理朝政而疲惫的身体瞬间充满力量,精神也变得格外旺盛,颇有奇效。

他甚至觉得,这金丹比太医院那些御医开的滋补药方要管用得多,至于求不得求的长生,却非一时之想。

看着景佑帝拿起金丹毫不犹豫地吞服而下,福公公下意识地吞咽了一口口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羡慕。

自从那帮道士改良过丹药的配方后,这金丹便成了陛下专属的补品,他这样的近侍也再也无缘沾染。

还记得第一次尝到金丹滋味时,那种通体舒坦的感觉,至今想起来都让他心驰神往。

“陛下,这是殿下快马送来的金银元,说是工部新铸!还请陛下过目!”见景佑帝闭目凝神,享受着金丹入体后的舒适感,福公公适时地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邀功的意味。

“哦?工部新铸的金银?”景佑帝睁开眼,目光落在福公公随后呈上的托盘上。

托盘里放着几枚崭新的金银币。

他拿起一枚金币,放在指尖轻轻掂量着,目光在画像上久久停留,似有几分怀念,又似有几分珍重。

“陛下,这正是殿下命工部打造的,据说这次入内帑的银子有三百万两之巨。”福公公看着眼前宝光粼粼的金银币,也是喜欢得紧。

他甚至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要把自己私藏的那些散碎金银全都换成这种样式的。

这般精致的金银,单单是握在手里看着,都让人满心欢喜。

“哦?查抄的三个千年世家只有这点收获吗?”景佑帝的手指在金币上轻轻敲击着,语气听不出喜怒,但熟悉他的福公公却能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

“这些都只是查抄的现银,大头全都在各项产业上,殿下全都交由了内府打理,陛下若是……”似乎听出了景佑帝的不满,福公公连忙解释,语速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他知道,陛下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他眼皮底下藏私。

景佑帝顿时来了兴趣,更是挑了挑眉。

他自然清楚,这些能在大朔立足上千年的世家,家底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丰厚得多。

狡兔三窟,这几百万两银子,或许只是他们为了保全家族而交出的“脱身银”。

至于这些世家真正的底蕴,恐怕还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卷土重来。

身为大朔的掌舵人,他见识了太多这样的剧本,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总以为能靠着祖辈的积累东山再起,这些世家真是除之不尽。

手指细细摩挲着银元的边缘,感受着上面清晰的纹路带来的触感,景佑帝却是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有些事情,点到即止就好,说得多了反而失了帝王的气度。

“这画像倒是有几分功底!”良久之后,他才放下手中的银元,有感而发。

这新铸的金银币,无论是成色还是工艺,都比之前的官银要精致得多,足见主事之人的用心。

“据说这金银币乃是陛下钦点的‘六元及第’所铸!王大人手上的功夫还是首屈一指的”似乎看出景佑帝状态不错,福公公适时附和道。

伴君如伴虎,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闭嘴,这都是他在宫中摸爬滚打几十年总结出来的门道,一丝一毫都不敢差错。

“是啊!这都过去许多年了。”景佑帝似是想起什么,放下手中银元,目光悠远,带着几分追忆。

……

“船走到哪里了?”良久,景佑帝收回思绪,目光深邃地看向游船窗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窗外,运河的水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两岸的景物如同画卷般缓缓向后移动。

“目前尚在楚州境内,再往南便是苏杭。不过江南这段时间正值梅雨季,景大将军的意思是,最好在此停留几日,避开连绵的阴雨。”福公公躬身答道,将早已打听好的行程一五一十地禀报。

景深负责此次南巡水路安保,行事向来谨慎。

“楚州?这北边便是淮水吧?”景佑帝若有所思地说道。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正好朕也上岸见识一番,这些日子待在船舱里,确实有些憋闷。”他说着,便将手头的几枚金银元揣入袖中,似乎是想带着它们一同去感受淮水两岸的风土人情。

“可惜没带上王小子,那小子诗文做得确实不错,哦!这金银铸的也不错!”站在甲板上,凭栏远眺,景佑帝无端感慨道。

他这次南巡,身边带的多是武将和侍卫,虽能保障安全,却少了几分文人雅士的风雅,少了几个能吟诗作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