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轮番慰问巴蜀烤鱼
尹遥留在房中,不紧不慢吃完了方才杜昭端来的午饭,她斜靠在床边倒是一点儿不困,离家多日重回沈记,可真是看什么都心花怒放,连身上的伤都抛在脑后了。
她的房间在一楼,正对着后院儿,透过打开的窗子,能瞧见沈记的伙计们来回忙碌的身影,在忙碌中还透着井然有序。
尹遥看着自个儿打下的江山,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只不过每个人从她窗前经过时,基本都会停下脚步,关心一句:“东家,没事儿吧?渴不渴,饿不饿?”
尹遥简直啼笑皆非: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怎么有点像是动物园围观大熊猫呢?
实在经受不住这轮番轰炸,在陆娘子端来专门给她烤的一碟阿驿酥饼时,尹遥无奈道:“舅母,快帮我把窗子关上吧!”
陆娘子把酥饼放在床边她随手能拿到的地方,瞧了瞧窗外正探头探脑的罗珊娜,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笑道:“关窗子太闷了,我去跟他们说说,不让来打扰你,你好好儿休息会儿。”
“好,那你跟他们说说。”尹遥委屈巴巴地看着陆娘子。
陆娘子见她这难得的柔弱模样,忍不住轻轻摸了摸她的头,这才推门出去了。
果然,自从陆娘子跟大伙儿说了后,便没人再来打扰尹遥,只是她看着大伙儿经过时,故作无视自个儿的情景,反倒觉得更好笑了……
待到午市结束,也差不多该到了伙计们吃饭的时辰,尹遥扬声朝院子里叫道:“小罗,小罗!”
罗珊娜刚把客人用完的碗盘端回厨房,她本就一直留意着尹遥的动向,只不过方才陆娘子说了别打扰,这才假装看不见。
这会儿尹遥一叫,她就立刻三步并作两步地推门进来了,朝着尹遥一叠声道:“三娘,你叫我?渴了还是饿了?热不热,我给你扇扇子?”
尹遥刚消停了没一会儿,又被她问得头大,忙摆手道:“都不是,你快消停些。”
罗珊娜轻哼一声:“那你叫我干嘛?”
尹遥笑道:“我是想让你把郑师傅叫过来……”
一听自个儿只是个传信儿的,罗珊娜用力瞪了尹遥一眼,扭身哒哒哒跑走了。
片刻后,罗珊娜去厨房叫完了人呢,便又返回了房间,手里还拿着把扇子,凑到尹遥旁边儿给她扇风。
尹遥抿嘴一笑,罗珊娜伸出手指头,戳了她额角一下,嗔道:“哼,还不感恩戴德?”
“谢谢谢谢,我们小罗最好了!”尹遥忙搂着她的胳膊,亲昵地蹭了蹭,十分诚恳地感恩。
罗珊娜轻轻撞了她一下:“哼,这还差不多。”
尹遥作势碰瓷儿:“哎哟,我的伤口!”
“没事儿吧?快给我看看!”
“哈哈,没事儿,我逗你的……”
“你这坏蛋,等好了看我不揍你!”
“小罗,罗娘子,罗姐姐,饶命啊……”
两人正嬉闹着,郑师傅也敲门进来了,他方才一直在厨房忙碌,倒是还没来看尹遥,只听陆娘子和胡大郎说她受伤了,这会儿见了免不了又关切一番。
尹遥忙收了嬉皮笑脸,跟郑师傅说了下身体状况,又简单询问了两句,看看这几日沈记遇没遇到什么困难。
好在大伙儿都已算是经验十足,再加上沈龄每日也会来照应一二,倒是运转得十分顺利。
她方才观察了一中午,心里已有了底,这会儿不过例行问问,问完她便又笑道:“郑师傅,我这回带了不少鲂鱼回来,一会儿你便把剩余的烹制了,给大伙儿加餐吧。”
郑师傅应下,笑道:“多谢东家惦记我们。”
尹遥想了想又道:“除了清蒸之外,再挑两条做巴蜀烤鱼吧,舅母和小罗都爱吃辛辣的。”
“巴蜀烤鱼?”郑师傅没试过这种做法,一时有点拿不准主意,“烤鱼简单,只是这巴蜀风味的……”
尹遥解释道:“它跟明火烤鱼却不大一样儿。”
“您先用辛辣的佐料把鱼腌一会儿,然后下锅煎至两面金黄,再捞出铺到烤盘中。”
“鱼表面撒上葱丝、蒜头、豆瓣酱、大把茱萸和花椒,四周再摆上菌子、胡芹、胡瓜之类的配菜,放入咱们的烤炉中,中火烤大概两刻钟就差不多香喷喷冒油花儿了。”
“出炉后再撒上大把芫荽,便是麻辣辛香的巴蜀烤鱼……”
经过尹遥一番解释,郑师傅又是浸润厨艺多年的老师傅,虽然并没试过这做法,但也大致明白了,不由赞道:“东家这做法儿新鲜,听着是融合了腌、煎、烤、炖几种方式,口感与滋味儿定然不凡!”
尹遥与他商业互吹道:“郑师傅谬赞了,我不过口头说说,真功夫还得靠您的妙手才行呢!”
“东家瞧好吧!”郑师傅被她吹捧得也是心花怒放,把方才的步骤记在心里,兴冲冲推门出去做鱼了。
尹遥回头朝罗珊娜笑道:“怎么样,我对你也不错吧?”
罗珊娜捻了块儿酥饼,塞在尹遥嘴里:“算你有良心。”
……
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伙计们的午饭做好了,陆娘子便来房间叫罗珊娜吃饭,俩人又一道儿将尹遥搀了出去,毕竟这东家终于回来了,还得跟大伙儿正式交代一下嘛。
平日里给客人们坐的都是胡凳,尹遥受了伤吃不住力,方二还特意把铺子里唯一的一把圈椅搬了过来,刘五则是拿了好几个软垫铺在上面,陆娘子和罗珊娜这才把尹遥扶着坐了下去。
尹遥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手里摸着圆润的扶手,不由松弛地喟叹了一声儿。
这圈椅还是她之前买下这间铺子时,原本的房主留下来的,她瞧着工艺还不错,便留下来放在了柜台后面。
只不过平日里她要么站着忙碌,要么跟大伙儿围在一起,坐在胡凳上吃喝聊天,这椅子还真没怎么坐过,如今受了伤,才发觉原来这么舒服啊!
方才大伙儿都隔着窗子见过她了,也晓得她无甚大碍,忙了半日早就饿了,安顿好她后便也都埋头吃起了饭。
尹遥带回来的鲂鱼,除了有两条被送去公主府外,还剩下三五条活着的,其中一半仍是清蒸,另一半则是按照她的叮嘱,做成了巴蜀烤鱼。
不愧尹遥夸赞,郑师傅手艺确实不俗,烤鱼端出来时,表面铺满了红彤彤的茱萸和花椒,被烤得滋啦作响,配上刚撒上的大把芫荽,香气直冲天灵盖儿,闻一下口水就要下来了!
尹遥方才便已吃过了饭,又被投喂了一堆糕饼、饮子、零嘴儿,本应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可闻到这满室飘香的烤鱼,也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手中不知被谁塞了双筷子,她眨了眨眼睛,也当机立断投入的烤鱼的怀抱!
拨开表面的香料,露出被烤得油汪汪的鱼皮,连着鱼肉一道儿夹起送入口中,只觉又鲜、又嫩、又麻、又辣,几种味道与口感交织在一起,简直快让人找不着北了!
“呼呼呼,好辣,好舒服!”罗珊娜大口吃着烤鱼,被辣得直吸气,忙拿起手边的饮子,仰头大喝了一口。
今日陆娘子熬的是酥梨蜂蜜饮,方才考虑尹遥受了伤,便没给她加冰的,只是用井水略镇了镇而已。
大伙儿却是没这个顾虑,再加上尹遥对伙计一向慷慨,并不会在银钱上吝啬,因此每个人的杯子中,都放了大把的冰块儿,喝一口立刻压下了方才的辛辣火热,整个喉咙都清凉了起来。
众人正埋头一口烤鱼、一口冰饮地吃着,就见杜昭从后面推门回来了。
方二刚咽下一口冰饮,就瞧见了杜昭,忙招手道:“杜昭回来啦,快来吃饭!”
杜昭刚把马车停好在后院儿,闻声笑道:“无妨,你们先吃着,我方才已吃过了。”
尹遥也朝他招了招手:“吃了也能再吃些,快来,今儿郑师傅做的巴蜀烤鱼可香啦!”
“好。”杜昭洗了洗手,便也搬了把胡凳,尹遥往旁边挪了挪,给他空出来点儿地方,他坐在了尹遥身侧。
杜昭坐下没忙着吃,而是轻声关心道:“你的腿怎么样了?”
“就这么会儿工夫,还能断了不成?”尹遥瞪了他一眼。
今日她也回答太多次这问题了吧,怎么杜昭也要来一遍!
杜昭失笑,看她这神情就是被照顾得很好,定然是没什么事儿,便讨饶道:“我多嘴了,你大人有大量。”
“这还差不多。”尹遥没跟他计较,又夹了筷烤鱼在他碟子里,笑道,“快尝尝!”
尹遥另一侧的罗珊娜,有些奇怪地看了两人一眼,又扭头跟身侧的陆娘子对了个眼色,两人眼中都满是促狭。
尹遥倒是没注意到两人的眼神,吃饭时不谈公事,便只朝杜昭道:“我舅舅呢?”
杜昭尝了尝碟子里的烤鱼,发觉确实与那日山中炉火烤的各有风味,不由竖了个大拇指。
他听闻尹遥的问话,将口中的烤鱼咽下,笑道:“沈郎君先回自个儿铺子了。”
陆娘子听到了这话,笑道:“还好郎君回去了,他一向不吃辛辣,若是来了咱们这边儿,一进门就非得连打三个喷嚏不可!”
在座的好几个人从前都跟过沈龄,闻言纷纷大笑:“陆娘子说得太对了。”
第102章 南市养伤荔枝冰豆花、豆浆凉面……
吃完了饭,大伙儿照例围坐在一起聊天,尹遥这才问起杜昭今日公主府之行的具体情况。
杜昭笑道:“放心,方才沈郎君还得了公主召见,已将寿宴之事谈妥,仍是交予咱们来办。”
其实方才看杜昭回来时的神情,尹遥心里便已有了谱。
毕竟沈龄本就是生意场上的老手,且又同公主府合作多年十分熟悉,虽然去岁的寿宴出了些意外,但此事本非沈龄之过,且裴长史早就被贬出神都,再加上尹遥这好容易寻来的“感情牌”,公主点头也是意料之中。
杜昭却又道:“不过公主的意思是,这寿宴要交给你和沈郎君一道儿操持。”
“嗯,我晓得了。”尹遥点点头,如今沈记和新沈记规模都不算大,单独操持一场寿宴人手定然不足,她本就跟沈龄商量好了,这回若能谈下来,便双方合作、互利共赢。
在座众人原本只知尹遥此次出门是去寻食材,却并不知她的真正目的,听了这个消息,一时间却是神色各异。
胡大郎和罗珊娜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听了这消息自然是摩拳擦掌。
胡大郎还兴冲冲道:“等到公主寿宴时,我的笼锅就能学得差不多啦,到时也可以让王公贵族们尝尝我的手艺呢!”
尹遥赞同地点点头:“没错儿,咱们这桌上的清蒸鲂鱼,便是你烹制的吧?还真是深得郑师傅真传,不愧是名师出高徒……”
她说的没错,方才听说剩余的鲂鱼是给伙计们加餐的,郑师傅便只把控味道,儿把清蒸的活儿交给了胡大郎,他也确实尝试得不错。
听到有人夸奖自个儿的小徒弟,郑师傅颇有些自豪地笑了笑,却很快又面露忧色,一旁的方二、刘五也是神情有些紧张。
都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上回也是因着公主寿宴,才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事情,如今却又要重来一次,大伙儿难免心里犯嘀咕。
尹遥明白众人的心思,却是笑吟吟道:“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咱们若是因此一蹶不振,只敢做些小生意,又何谈振兴沈记呢?”
罗珊娜也接话道:“咱们好好儿干,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才行!”
陆娘子虽然原本也有些心里打鼓,但她提前便已晓得此事,尹遥也早早给她做好了思想工作,且这会儿作为合伙人和副主厨,自然也要给尹遥撑撑场面。
于是她也笑道:“连你们沈郎君这个流放了半载的人都不怕,你们担心个什么劲儿?”
尹遥深感赞同:“就是,天塌下来,有你们东家我,以及沈郎君一道儿顶着呢!”
三个沈记的老人,被轮番轰炸之后,不由也放宽了些心:连东家和沈郎君都不担心,他们操心个什么劲儿嘛?
只不过……方二笑道:“东家,咱们去操办公主寿宴,可有额外的赏钱哪?”
尹遥一拍桌子,豪爽道:“那是自然,到时若办得好了,我给大伙儿多发一个月工钱,如何?”
一个月工钱?
此话一出,在座众人眼睛都是一亮,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然大伙儿都并非贪财之人,但那可是一个月的工钱哪!
杜昭听了尹遥这豪言壮语,不由朝她轻轻挑了挑眉,那意思是:这么大方?
尹遥抿嘴一笑:这回真是大出血,不过为了沈记的未来发展,为了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值得!
……
如今也才八月中旬,距离公主寿宴还有半个多月,时间还算充裕,尹遥的当务之急,却是要先养好腿伤。
她跟众人商量了一番,决定最近都留宿在沈记,便不每日往来奔波了。
尹遥还不忘叮嘱陆娘子和罗珊娜:“晚上回家之后,你们可千万别告诉阿婆我受伤了啊,我怕她惦记呢……”
陆娘子点点头:“放心吧,我一会儿回去的路上,也跟你舅舅和康陶说一声。”
罗珊娜却笑道:“你不回家,那我也留下来陪你!”
尹遥有些惊讶:“你也不回家了?”
罗珊娜撇了撇嘴:“那不然呢,你自个儿走路多不方便呀?我不留下来,难道靠别人照顾你吗?”
她说完,还特意调侃地斜了杜昭一眼。
本来确实做这个打算的杜昭,摸了摸鼻子有些啼笑皆非。
方才尹遥的一番动员,大伙儿也都干劲儿十足,这会儿见事情定得差不多,便纷纷站起来,去忙各自的一摊活儿了。
陆娘子则跟罗珊娜一道儿,又将尹遥扶回了房间,路上陆娘子忽然想起一事:“小罗和杜昭都不会下厨,那我每日把晚饭给你们做好再走吧?”
尹遥眼睛一转,笑道:“不用辛苦舅母,我已想好了法子。”
陆娘子瞪她:“你如今腿脚不方便,要多加调养,可不能亲自下厨啊!”
“当然不是我亲自下厨啦。”尹遥眨眨眼,“您忘啦,大郎晚上也住南市呢。”
……
这几日恰好沈记没有夜宴,到了快闭市的时辰,大伙儿便也就纷纷回家了,铺子中只剩下了尹遥、罗珊娜、杜昭和胡大郎四人。
自从被郑师傅收徒后,胡大郎也正式留在了沈记帮厨,只每日晚上回胡家店住。
胡娘子虽然不做晚市生意,不过他们母子一向是住在店里的,自胡大郎来了神都后,便也每日随他们一道儿住。
送走了众人,又将沈记前门关好后,胡大郎这才来了尹遥的房间,兴高采烈道:“尹姐姐,我都准备好啦,你今晚要教我做什么吃食啊?”
尹遥见他一提起来厨艺,便两眼放光、求知若渴的样子,不禁笑道:“走,咱们去厨房!”
杜昭早就将圈椅连同上面的软垫一道儿,给她搬到了厨房,这会儿罗珊娜又把她搀了过去,胡大郎殷勤地倒了杯水递过去,在三个人的“服侍”下,尹遥舒舒服服地安顿了下来。
她朝罗珊娜和杜昭挥了挥手:“你们忙你们的去吧,我跟大郎在这儿就行了。”
罗珊娜嘴里说着要陪她,实际上最不耐烦下厨之事,一听这话立刻溜之大吉:“那我先走啦,有事儿再喊我。”
杜昭却没走,而是去了另一排灶眼处:“前几日听陆娘子说,她这灶的火似乎有些不够旺,我瞧瞧怎么回事儿……”
尹遥也没管他,闻了闻厨房里飘满的香醇豆香,朝胡大郎笑道:“方才我跟你说的豆浆,你已准备好了吧?”
胡大郎点点头,朝着锅里正微微沸腾的液体指了指:“今日来不及泡豆子,我便按尹姐姐说的,去豆腐铺买了些刚磨好的*。”
他又盛起一勺儿给尹遥看:“我买时豆渣已滤去了,只是磨豆子时加的水多,不够浓稠,我回来又自个儿煮了会儿,你看这样儿成吗?”
尹遥坐的这个位置,恰好是灶台和案板侧面的走道上,软垫铺得又厚,可以很方便地瞧见灶台和案板处的情况。
她看了看胡大郎手中来回晃动的勺子:“嗯,不错,这豆浆够浓稠了,先盛出来吧。”
胡大郎将煮好的豆浆盛出略微晾凉,尹遥又道:“我今儿便是要教你,做两道以豆浆为原料的吃食。这两道吃食虽然味道各有不同,不过原理却是差不多的。”
其中第一道,便是口感细腻清爽的冰豆花。
去岁扬州道叛乱时,尹遥便曾用石膏代替卤水制成豆腐,还靠这个赚了一桶金。
如今虽然叛乱早已平息,卤水也早已随着盐运恢复了运输,不过若是要制作嫩豆花儿,仍是以石膏为凝固剂更加合适。
胡大郎下午已从药铺买好了炮制好的石膏,也就是凝水石,又请店家磨成了细粉。
在尹遥的指挥下,将半包凝水石粉撒入一个盆子里,再加入少许生粉,倒入半碗开水搅拌均匀,确保里面没有任何颗粒。
让胡大郎把豆浆盆子端过来,尹遥略微摸了摸,这会儿煮好的豆浆仍是烫手的状态,按照她的经验来判断,应是在七八十度左右,正好拿来点浆。
胡大郎领命举起盆子,将里面一半的豆浆从高处迅速冲入,再盖好盖子让它慢慢儿凝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尹遥还给胡大郎解释道:“凝水石粉是用来凝固豆浆,生粉则有保水的作用,到时制成豆花儿自会水分十足。”
胡大郎连连点头,将尹遥说的一一记在心中,又问道:“尹姐姐,我方才看你摸了盆子,那这豆浆的温度可有讲究?”
见他观察仔细,尹遥赞赏地点点头,笑道:“不错,若是点浆时过热,那点出来的便不是嫩豆花儿而是成块儿的豆腐了。可若是晾得太凉了,怕是一夜也凝固不了,明早再看可能还是浆水呢。”
胡大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想了想却又有些烦恼:“只是尹姐姐,这温度的高低,却又如何判断?”
尹遥也皱了皱眉头,大唐又没有温度计,对新手确实是比较麻烦,她想了半天只能道:“你多练几次,练多了心里就有数了……”
“这……”胡大郎有些踌躇,“怕是浪费食材吧?”
尹遥大手一挥:“谁学厨不走点弯路呢?不过是点出的豆花嫩还是老的区别,失败的你自个儿吃了就是!”
“噗……”在一旁清理灶眼的杜昭,听到尹遥这一番“高论”,忍不住笑了出来。
豆花儿要等一刻钟才能凝固,方才还留下一半豆浆,尹遥打算教胡大郎做一道豆浆凉面。
胡大郎的面案功夫已十分熟练,面粉、粗盐、鸡子加水揉在一起,他三下五除二便和好了一个面团。
扣上一个木盆醒发片刻,趁这会儿工夫,尹遥便教他调起了料汁儿。
胡麻酱、酱油、香醋、饴糖倒入碗中搅拌均匀,再冲入余下的半盆豆浆。
在香醋的作用下,本就浓郁的豆浆变得更加醇厚,搅拌起来都有了些许阻塞感。
胡大郎有些惊讶:“尹姐姐,这又是为何?”
尹遥笑道:“醋、凝水石、卤水,都可以使豆浆凝固,只不过用的原料不同、比例不同、点浆时的温度不同,得到的成品口感也不尽相同,至于具体的嘛,你可自个儿慢慢摸索。”
胡大郎连连点头:“我晓得了,若是做得不好了,我便自个儿吃。”
尹遥方才不过是逗他的,听他这么一本正经地回答,亦是忍俊不禁。
料汁儿调好,面团也醒发得差不多了,胡大郎掀开木盆,将面团刷刷刷擀成薄饼、卷起切成细条儿,蘸上面粉抖散开,便是筋道的面条儿了。
锅中烧开水下入面条,趁着煮面条儿的功夫,他便见缝插针地备起配菜:将豆芽和香蕈片放到漏勺中焯熟、胡瓜和酥梨切成细丝…
明日的招牌菜本就有一道软炸丸子,陆娘子临走前已炸好了头遍,这会儿便也下入开水中略煮一会儿,捞出每个切成两半。
煮熟的面条儿捞出,过两遍冷水降温后盛到碗中,将配菜和肉丸子码上去,浇入料汁儿拌匀,便是几人今晚的晚饭了。
她朝杜昭笑道:“快去叫小罗来吃饭。”
话音还没落,罗珊娜便已闻着味儿过来了:“走走走,厨房太热了,咱们去院儿里吃。”
尹遥方才忙着指导胡大郎还不觉得,这一闲下来才发觉,还真是热得满头大汗,忙点了点头。
罗珊娜扶着尹遥往院子里走,杜昭则是去洗了洗手,将面条儿端到了后院儿的石桌上。
胡大郎端着尹遥的“宝座”,也放到了石桌旁边儿,尹遥再次安顿下来,朝胡大郎道:“大郎再去打桶井水,咱们的豆花儿已凝固得差不多了,再用井水镇一镇。”
她美滋滋盘算道:“咱们先吃面条,吃完再来碗冰豆花儿,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会儿太阳早已落了下去,好在天空中是一轮明亮的满月,正好儿吹吹风、吃吃饭,十分美哉、快哉!
胡大郎小跑着去打了桶水,将豆花儿盆子坐在了桶中,又急忙跑回院中,坐在了桌边。
他早就对自个儿的成品跃跃欲试,刚坐下来便夹了一筷子面条儿。
吃了一口,他便不由地睁大了眼睛,惊喜道:“尹姐姐,这真是我做的?”
尹遥尝了一口,也赞赏地笑道:“味道确实不错,看来孺子可教嘛!”
胡大郎被夸奖地有些害羞,挠了挠头,又忍不住端起碗,埋头苦吃了起来。
这一碗豆浆凉面,浓郁醇厚的料汁儿挂在每一根面条儿上,料汁儿酸甜咸鲜,面条儿筋道爽口,连配菜都是爽脆鲜美,几人不过片刻便已都吃了个干净,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尹遥放下碗,笑道:“咱们得留些肚子,还有冰豆花儿没吃呢!”
沈龄之前拿回来的几坛荔枝煎,尹遥还尚未开封,她便索性让胡大郎开了一坛。
冰镇好的豆花儿盛到碗中,上面摆上捞出的荔枝煎,再淋上坛子里的糖浆,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开吃了。
今日这豆花儿点得很是成功,吃到嘴里又滑又嫩,再配上香甜可口的荔枝,真是一道再美味无比的夏日甜品!
尹遥朝胡大郎笑眯眯道:“独自下厨的感觉如何,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很自豪?”
胡大郎嘿嘿笑着,也憧憬起了未来:“没错儿,等我有朝一日,也一定要成为尹姐姐和师父那样的大厨!”
尹遥抿嘴一笑:胡大郎本就勤快又有天分,再加上她和郑师傅的“联合培养”,想必这一日不会太远。
第103章 午夜惊魂巴蜀豆花、蜜汁叉烧
尹遥在沈记住得十分舒服,虽然碍于伤势的原因,不能亲自下厨,多少有些手痒,但每日教导胡大郎,倒也是颇有乐趣。
比如这一日,胡大郎练习点浆时,豆浆的温度过高了,点出来的豆花就过老了。
尹遥满不在乎地耸耸肩:“咱们荔枝冰豆花儿吃不成,可以改成巴蜀豆花儿嘛!”
于是她又索性指挥着胡大郎,在半凝固的豆花儿表面又盖了层竹簸箕,从边缘开始往下压,又将渗出来的水分用碗舀走。
待到一刻钟后彻底凝固,胡大郎掀开簸箕盛起一勺儿,有些沮丧道:“尹姐姐,这豆花的表面这般粗糙,是不是失败了啊?”
尹遥笑道:“无妨,你尝尝口感如何?”
胡大郎依言尝了尝:“仿佛比嫩豆花儿硬些、却又比豆腐嫩点儿……”
“没错,要的就是这个口感。你将其切成小块儿,咱们再用蒜末、葱花、酱油、花椒油和茱萸油调制个蘸水,巴蜀百姓常就这么蘸着吃呢。”
胡大郎惊讶道:“还能这样儿呢?”
尹遥笑道:“自然啊,而且若是吃不完,你把剩下的用麻布包好,再用石板压住,就能制成豆腐。若你多放上几块石板,还能制成豆干呢!是不是很厉害?”
胡大郎懵懵地点点头,想来点浆真是门大学问,还得再多练练才行……
把豆花儿放在一边,尹遥却忙阻止了他:“好了好了,今日的点浆已练习完,我再教你些新鲜的。”
笑话,这铺子里一共四个人,若是再点两盆豆花儿出来,谁吃得下啊?
胡大郎一听说有新鲜的可学,也暂且把这点浆的事儿放下,转而好奇道:“尹姐姐,你可是要教我那道蜜汁叉烧了?”
尹遥点点头,笑道:“恭喜你,答对了。”
最近郑师傅白日里教胡大郎笼锅,他已学得七七八八了,尹遥便琢磨着晚上开始教他使用烤炉。
胡大郎兴冲冲去了地窖中,将一早尹遥吩咐他腌好的肉拿了回来。
尹遥特意订了几块儿豕上肩肉,这个部位的肉脂肪与肌肉相间分布,花纹十分清晰漂亮,仿佛一朵朵梅花般,因此也被称为“梅花肉”,正是制叉烧肉的理想选择。
胡大郎早晨已将梅花肉切成一指厚的片儿,用竹签在上面扎数个小洞便于入味,同尹遥订的半扇豕排骨一道儿,以姜、蒜、粗盐、米酒以及叉烧酱调成酱汁儿,放在地窖中腌制了一整天。
胡大郎捧着那碗泡在浓郁酱汁中的梅花肉与豕排骨,陶醉地闻了闻:“尹姐姐,我清早腌制时便想问了,你说的这‘叉烧酱’,是如何制成的啊?”
南市中还没有售卖现成叉烧酱的铺子,沈记这坛还是前阵子尹遥自制的,不过后来她出城寻鱼、回来时又受了伤,便一直没来得及用。
尹遥指挥着他将腌好的肉和排骨捞出,攥去多余的酱汁儿,均挂在特制的铁钩上,送入燃烧着的烤炉之中,吊着烤制起来。
她又笑吟吟道:“你还记得咱们之前做的南乳鸡翅么?”
胡大郎一边忙活着,一边点点头,颇为自豪道:“自然记得,咱们的南乳鸡翅还赢了沈郎君呢!”
“这叉烧酱便是以酱油、米酒、粗盐、蜂蜜等佐料,尤其是再加入南乳调制而成的。”
胡大郎一脸恍然大悟:“难怪,我闻着确实有股独特的味道,尹姐姐这么一说便想起来了,正是南乳的香味儿。”
他将梅花肉一块块儿地挂在烤炉两侧,那半扇排骨则挂在温度最高的烤炉中央,关上炉门开始烤制。
就听到后院儿传来敲门声,尹遥不由有些奇怪,南市都闭市了,怎么还有人来,而且敲的还是后门?
杜昭本就在院中给尹遥熬药,闻声前去开了门,竟然是许大郎和陆之远来拜访了。
许大郎隔着厨房的窗户,朝尹遥道:“听说你腿断了?”
尹遥对他翻了个白眼儿:“你才腿断了。”
陆之远却是提起手中拎着的一个小油纸包,笑道:“尹娘子,听说你受伤了,今日恰逢守默兄值宿,我闲来相陪,便约着来你这儿探望一二。”
这话还像回事儿嘛……尹遥坐着朝他施了一礼,又笑吟吟道了谢。
罗珊娜本在前厅收拾,听到动静儿也迎了出来:“咦,许大哥、陆郎君,你们来啦!”
尹遥忙道:“咱们今日不在后院儿吃了,去前厅吧,再那坛酒过去。”
罗珊娜应了声儿,接过陆之远手里提着的补品,朝二人笑道:“请吧。”
陆之远看到罗珊娜忙又行了个礼:“麻烦罗娘子了。”
罗珊娜不以为意地摆摆手:“陆郎君何必这么客气,你是来探望三娘的,哪有麻烦一说?”
听着烤炉里烤得滋滋啦啦的声音,尹遥回头朝胡大郎眨眨眼,道:“这下你可以再练会儿点浆了。”
……
一刻钟后,胡大郎看着面前一盆嫩、一盆老的豆花儿,惊讶道:“尹姐姐,新点的这盆好像还可以?”
尹遥赞许地点点头:“太好了,不用两份都吃巴蜀风味儿了。”
看了看水钟,她又朝着烤炉努努嘴:“咱们的梅花肉差不多啦!”
胡大郎答应着打开烤炉门,将烤得直滴油的梅花肉取了出来,再关上门继续烤制排骨。
烤好的梅花肉表面酥脆、色泽红润,切开后里面又是软嫩多汁,拿一片儿尝尝,酱香浓郁还略带甜味儿,两种味道结合得恰到好处,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胡大郎又按尹遥的吩咐,取了一半叉烧梅花肉切成小块儿,泡发好的香蕈、笋都切成丁儿。
腌肉的料汁儿下锅烧开,淋入少许生粉水搅拌至浓稠,与叉烧丁、香蕈丁、笋丁一道儿抓拌均匀。
取提前发酵好的面团,切成一个个面剂子、再擀成包子皮儿,加入拌好的馅儿料,捏成略带开口的雀笼形,上锅大火开蒸。
波棱菜洗净焯水去除草酸,过两遍凉水降温,加入蒜末、酱油、香醋、茱萸段儿、胡麻油搅拌均匀,再撒上胡麻,便是爽口的凉拌波棱菜。
再次打开烤炉,将烤好的排骨取出,沿着骨头切成一块块儿,再将剩余的一半梅花肉也切成片……
尹遥拄着拐杖去了前厅,屋里许大郎和陆之远本在跟罗珊娜聊天,一见尹遥来了,许大郎挑了挑眉:“看来你恢复得还不错嘛?”
尹遥笑道:“你再晚点儿来探病,我都能跑能跳了。”
杜昭跟在后面搬着圈椅,放在她身后,又轻咳了一声,尹遥会意,看都没看便放心地往后坐了下去,正正好好落在软垫之上。
两人这默契又亲近的互动,罗珊娜早就见怪不怪了,许大郎却似是若有所思。
胡大郎把做好的吃食端了过来,叉烧梅花肉、叉烧排骨、叉烧包,一味叉烧酱便制成了三份不同的美味佳肴,再配上麻辣辛香的巴蜀豆花、冰凉爽口的荔枝冰豆花,林林总总摆了满满一桌。
许大郎回过神儿来,轻嗤了一声:“吃食这般丰盛,难怪恢复得这般快。”
尹遥就当他是夸自个儿,骄傲地扬了扬下巴:“你也不看看,我这儿可是沈记。”
六个人围坐在一张胡桌旁,罗珊娜将桌上的酒坛揭开,给每个人倒了一杯,当然除了尹遥。
尹遥看着自个儿杯子里的豆浆,不服气地撇撇嘴:“哼,等我好了,我可要喝个痛快。”
罗珊娜戳了下她的额头:“那就等你好了的。”
……
许大郎今夜虽然值宿,不过他只是南市署的录事,值宿并不要求一直待在衙署中,只要保证在南市即可,陆之远更是无事,两人吃完饭便也不急着走,而是坐着慢悠悠喝酒,再与在座其他人聊聊伊阳山的经历、南市最近的市井传闻之类。
不过罗珊娜却率先起身,笑道:“你们先聊着,我出去一趟。”
陆之远有些意外:“罗娘子,这会儿天色已晚,你怎么还要出门?”
罗珊娜道:“听说最近斗鸡场晚上也开,我想去瞧瞧热闹呢。”
陆之远欲起身,道:“不如……我陪你去吧?”
罗珊娜摆摆手,笑道:“不用不用,我已同朋友约好啦,你们慢慢儿聊。”
陆之远有些失望地“哦”了一声,只好又坐了回去,尹遥早知她是跟摆摊儿的李娘子约好,便挥手道:“去吧,记得早点回来。”
罗珊娜又拿了两个竹筒,装了些冰豆花儿,兴致勃勃从后院儿出去了。
……
酒过三巡之后,许大郎又想起一事:“对了,你还记得之前我曾跟你说过的,那个曹记酒肆被人争抢之事吧?”
尹遥点点头,这事儿她不仅听许大郎说了,她还从杜昭口中晓得,争夺的人正是太后新宠薛怀义和太后族侄武攸敏,甚至连薛怀义会大获全胜她都晓得了……
果然,许大郎又道:“如今应是已有结果了,听闻曹记酒肆最近遣散了所有伙计,还卖掉了几名胡姬,看来再过几日,这铺子便要再次改名换姓了。”
尹遥跟杜昭对视了一眼,看来他前世听闻的,跟这一世的结果还真是一模一样。
待到夜色已深,许大郎和陆之远准备告辞,尹遥也起身相送,一打开沈记的前门,几人却看到远处隐约有一片红光,把街面上的铺子都照得影影绰绰了起来。
尹遥还没反应过来,疑惑道:“这是干嘛呢,南市也没路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