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稻浪堆金,异姓封王(2 / 2)

“臣不敢受此封!” 他的声音在稻浪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臣本江北流民,蒙陛下不弃,得守淮泗已是天恩。异姓封王自古乃国之大事,臣怕担不起这尊荣,更怕辜负陛下信任!”

薛安都与刘勔同时色变,连远处的士兵都停下操练,惊愕地望着这一幕。

田埂上的空气瞬间凝固,只有风吹稻浪的声音在耳边呼啸。

“哦?” 文帝的笑容淡了几分,龙袍的褶皱里透出一丝寒意。

“爱卿是觉得朕的赏赐不够?还是说,飞虎军和屯田的功绩配不上这王爵?”

“臣万死不敢!” 辛弃疾额头触地,稻壳嵌进发丝。

“臣愿继续镇守淮西,督造敌台、操练兵马,待北伐功成,便卸甲归田,去老家种几许薄田 —— 这才是臣的心愿。”

袁淑趁机出列,麈尾轻扫地面:“陛下,辛将军一片赤诚,可见其心。异姓封王确属特例,不如先封太傅,领大司马,待北伐建功再议不迟。”

江湛连忙附和,王弘也跟着点头,随后的群臣附和声像潮水般涌来。

文帝沉默良久,忽然弯腰扶起辛弃疾,指尖在他肩头重重一按:“爱卿的心意,朕懂了。但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朕从不亏待功臣。”

他转向群臣,声音斩钉截铁,“传朕旨意,封辛弃疾为淮西王,食邑三千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其麾下飞虎军由兵部直辖,日常操练仍听其调度 —— 此事不必再议!”

“陛下!” 辛弃疾还想再辞,却被文帝用眼神制止。那眼神里有威严,有不容置疑的帝王心术,还有一丝让他心惊的审视。

三日后的册封大典上,盱眙的校场搭起了高台。

辛弃疾身着素色软甲,腰间的斩马刀换成了玉带。

当太常卿展开明黄圣旨时,他注意到 “剑履上殿” 四字的墨迹比别处略深 —— 那是文帝犹豫再三,反复描摹过的痕迹。

“臣辛弃疾,谢陛下隆恩。” 他跪地接旨时,眼角的余光瞥见薛安都紧攥的拳头,像要捏碎手中的武器一样。

仪式结束后,辛弃疾独自登上盱眙城楼。

淮河的秋水拍打着岸石,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从怀中摸出半块稻饼,那是今早一个老农塞给他的,饼里掺着新磨的稻粉,嚼起来格外香甜。

“元帅,” 刘勔捧着新制的王印赶来,玉石的印纽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兵部刚传来文书,说要派监军来飞虎营。”

辛弃疾接过印玺,入手沉甸甸的,印文 “淮西王印” 四字的刻痕深得能卡住他的指甲。

他忽然笑了,将印玺递给刘勔:“收好吧。从今日起,每日的操练文书及日常行止,都抄一份送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