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马皇后正位中宫,尚无子嗣,惟在立后之前有母亲姐姐女儿贾氏,亦得选列嫔嫱,产下一男,取名为炟,马后爱刘炟如己出,抚养甚勤,曾语左右道:“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儿子,怕的只是不精心爱护养育而已。”
马氏对刘炟精心抚育,操劳的程度要超过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而刘炟也是天性孝顺淳厚,感恩的本性出于自然,所以母慈子爱,始终没有一点矛盾隔阂。马氏常常因为汉明帝的子嗣不多,每每心怀忧虑,荐引左右侍奉皇帝的人,似乎唯恐有不及之时。后宫嫔妃有觐见皇帝的人,她每每安慰接纳。如果多次得到皇帝的宠爱,总是提高对被宠爱的嫔妃的待遇。
阴太后曾称她德冠后宫,故命立为后。
马氏成为皇后以后,愈加谦逊恭敬,而且博学多识,能够背诵《易经》,喜好读《春秋》、《楚辞》,最喜欢《周礼》和董仲舒的着作。
马皇后持躬节俭,时常身穿粗帛,衣裙都不加边。每逢初一和十五,众妃嫔与公主前来朝见,远远看去马皇后袍衣粗疏,还以为是精细的丝绸,靠近了看,才笑了。马皇后借口说:“这种丝织品特别适宜染色,因此才穿用。”嫔妃们听了,无不叹息。
汉明帝曾欲试皇后才识,当时各位将领上言奏事以及公卿大臣公开讨论难以评定的,汉明帝刘庄多次尝试让马皇后来评论。马皇后则分析其中的旨趣道理,对各种意见都能推出其真实情况。每当服侍汉明帝的时候,总要谈到国家政事,对汉明帝决策多有辅助补益,而不曾以自家私事求汉明帝。所以汉明帝对她的宠爱和尊敬日益加深,始终不衰。
有时汉明帝出宫到苑囿离宫,马皇后总是提醒汉明帝风云变化注意健康,诚恳周备。汉明帝到濯龙园中,把众才人都召集来,下邳王以下的人都在一旁,请求唤出皇后一同游乐。汉明帝笑着说:“她生性志趣不喜欢游乐,即使来了,也没有欢乐。”
后来马皇后闻帝言,也不以为愠,但遇皇帝游览,往往称疾不从。是时国家全盛,海内承平,明帝刘庄政躬有暇,屡至濯龙园消遣。园近北宫,因欲增筑宫室,与园相连,当下传谕有司,召集工匠,大加兴筑。适值天气亢旱,盛夏不雨,尚书仆射钟离意,特诣阙免冠,上疏切谏道:
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终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天心者耶?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人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臣意以匹夫之才,得叨重禄,擢备近臣,不胜愚款,昧死上闻。
汉明帝刘庄览疏,当即答谕道:“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谢。”钟离意乃整冠而退。是日即下诏停止工作,减省不急,果然天心默应,即沛甘霖。
这个时候,汉明帝刘庄赐降胡十缣,尚书郎误以十为百,转交大司农。大司农登入计簿,复奏上去,被明帝刘庄察破过误,顿时大怒,立召尚书郎入责,将加笞杖。
钟离意慌忙入谒,叩头代请道:“过误乃是小失,不足重惩;若以疏慢为罪,臣当首坐。臣位大罪重,郎官位小罪轻,请先赐臣谴便了!”说罢即解衣待缚。明帝刘庄闻言,怒始渐平,仍令衣冠如故,并贷宽于赦免尚书郎。钟离意乃拜谢趋出。
惟汉明帝素来喜好讥察,发人隐私,每遇大臣有过,辄加面斥,近侍尚书以下,且亲手提曳,不肯少恕。曾经因事怒斥郎官药崧,甚至自执大杖,欲加敲扑;药崧惧走床下,明帝刘庄非常生气,连声疾呼道:“郎出郎出!”
药崧答说道:“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
紧急时,尚能韵语,却是绝好口才。明帝刘庄听着,倒也转怒为笑,掷杖赦免药崧。药崧才出床下,谢恩乃去。但朝臣唯恐忤旨,莫不惴栗,独钟离意犯颜敢谏,屡次封还诏书,同僚有过被谴,辄为救解。明帝刘庄亦知他忠诚,终因直道难容,出为鲁相。钟离意本会稽郡山阴人,以督邮起家,至鲁相终身。
药崧,河内人,性亦廉直,官终南阳太守。
虎贲中郎将梁松,是光武皇帝刘秀之婿,舞阳公主之夫,颇为骄贵。少为郎官,尚光武女舞阳长公主,再迁虎贲中郎将。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光武帝驾崩,接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迁太仆。有一次他去问候生病的马援,拜于床下,马援“不答”。
马援是梁统的朋友,身为长辈而不答礼小辈。梁松则恃皇亲而记恨在心。后来马援作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侄子不要效法越骑司马杜保,杜保是梁松、窦固的友人,其后被仇人告发结交梁松、窦固,“为行浮薄,乱群惑众”,触怒光武帝,光武帝乃召见梁松、窦固,并出示马援的家书,梁松、窦固叩头出血才免于获罪,但从此梁松更加仇视马援。后马援讨武陵蛮不利,梁松代为监军,趁机构陷,使光武帝收回原先赐给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武帝死,梁松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迁太仆。梁松数为私书请托郡县,永平二年(59年),发觉免官,遂怀怨望。永平四年(61年)冬,梁松被告发悬飞书诽谤,下狱论死,国除。家属徙九真郡。
终为马伏波所料。
先是明帝刘庄为太子时,常与山阳王刘荆,令梁松持取缣帛,前往聘请郑众。
郑众即前大中大夫郑兴子,有通经名。性独持正,既与梁松晤谈,便慨然答道:“太子储君,无外交义,就是藩王,亦不宜私交宾客。旧防具在,还请为我婉辞!”
梁松复劝驾道:“长者有意,不宜故违。”众正色道:“犯禁触罪,何如守正致死?”遂将缣帛却还,不肯就聘。及梁松罹死罪,梁松友连坐多人。众虽与梁松相识,终因却聘一事,得免干连,明帝且召郑众为明经给事中,再迁郑众为越骑司马,仍兼给事如故。
这个时候,北匈奴又乞请和亲,汉明帝特遣众北行,持节报命。南匈奴须卜骨都侯,闻知汉朝廷与北庭修和,内怀嫌怨,意欲叛汉。因通使北匈奴,请他发兵相迎。众出塞后,探悉情形,遂缮好奏牍,嘱从吏驰递阙廷,大致谓宜速置大将,防遏二虏交通。
汉明帝刘庄乃命就塞外置度辽营,使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出驻五原;再遣骑都尉秦彭,出屯美稷,监制南北两匈奴。惟郑众径诣北庭,见了北单于,长揖不拜,北单于面有愠色,左右喧呼道:“汉使何不下拜!”
众人勃然答道:“众为汉臣,只拜天子,不拜单于。”
北单于益怒,令左右曳众出帐,派兵围守,不与饮食。众语虏众道:“单于不欲与大汉和亲,倒也罢了;既欲和亲,应该优待汉使。须知和亲以后,谊关甥舅,不啻君臣,奈何与使人为难呢?如必迫众下拜,众宁可自杀,不愿屈膝。”
说着,拔出佩刀,意欲自刎。虏众不禁慌张,一面劝众息怒,一面转报单于。单于恐汉朝廷众使者或自尽,有碍和议,乃改颜相待,更遣使人随众还都。朝议又拟遣众往报,众不愿再行,因上书陈请道:
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西域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骄;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之劝虏归汉者,亦不敢复言。如是则南庭动摇,乌桓亦有离心矣。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一离析,必为边害,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陲,虽勿报答,不敢为患。惟陛下裁察!
汉明帝刘庄览书,不肯照准,仍令众即日北往。众复上言道:“臣前奉使北庭,不为匈奴下拜,单于尝遣兵围臣,幸得脱免,今衔命再往,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屈膝毡裘,如令臣为匈奴所屈,实损大汉威灵,故请陛下俯察愚忠,收回成命!”云云。
汉明帝刘庄依然不听,一味专制。众人不得已出发,途中尚再四上书,固争不已,惹得汉明帝刘庄性起,竟饬使召还,系众下狱。后来因匈奴使者到来,面问众与单于争礼情形,匈奴使臣据实对答,且言众意气壮勇,不亚苏武,明帝刘庄乃赦免众罪,遣归田里。
东平王刘苍,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隆,不免有位高震主的嫌疑,乃连上数疏,奉还骠骑将军印绶,情愿退守屏藩。
汉明帝刘庄不忍拂意,许他归国,仍将骠骑将军印发还,使得兼职。此外三公却改易数人,永平三年,太尉赵熹,司徒李欣,皆免官,另任南阳太守虞延为太尉,左冯翊郭丹为司徒。越年丹复免职,连司空冯鲂,一并罢去,改用河南尹范迁为司徒,太仆伏恭为司空。又越二年,皇太后阴丽华寿终,年已六十,尊谥光烈,合葬原陵。
九江太守宋均,即前伏波监军,矫制平蛮。自莅任后,政宽刑简,百姓又安。
宋均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宋均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况且江淮之地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捞,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栅栏、陷阱,免除赋税。”
这件事过了以后有传言说老虎都相互结伴向东边渡过长江了。中元元年,有很多蝗虫(闹蝗灾),它们一起飞到九江的边界,就向东西两个方向散去,由于这件事宋均的名声被远近的人们称颂。浚遒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所有的巫神都要为山神娶百姓的女儿为妻,每年都要更换,百姓于是就不敢进行嫁娶之事,前后几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宋均下达命令说:“从现在开始,给山神娶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娶,千万不要打扰百姓。”于是,这种事就再也没有发生,因此宋均之名传闻远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帝刘庄闻宋均贤名,征拜尚书令,每有驳义,多合上意。宋均尝语僚友道:“国家每喜文法廉吏,以为足以止奸。均见文吏好为欺谩,廉吏只知洁身,实与百姓无益;常思伏阙谏诤,无如积习难返,一时尚未可进言,他日总当一伸素愿呢!”
没多久宋均被调为司隶校尉,终不得言,有人向明帝刘庄报闻,明帝刘庄亦为称善,几个月后,皇帝刘庄又把他调离京城让他担任河内太守,他治郡有方,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
话分两头,却说降龙罗汉自与铁拐李仙人分别,返回西天佛国世界,听闻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与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论经讲法。此时,佛国世界突然散发五光十色的光芒,光芒之中隐隐约约显现出几个文字:时机已到,天竺佛法将传于震旦(中国)。
释迦牟尼如来佛祖说道:“善战,善哉,佛法传播中国的时间已经到了。印度此地福运薄,当地恶人过多,将来佛法在印度陨灭,恒河严重污染,居民多有恶行,或淫妇人幼儿,或行淫畜生。中国乃是具有大福德之地。”
坐在极乐净土教主阿弥陀佛旁边的一个仙女菩萨说道:“世界神仙皆源出中国,元始天尊万千化身,或在西方国家变成基督上帝,或者在泰国变作四面佛梵天主,或是变成西方国家的长翅膀的天使。佛法传播到此地,乃是运数。”
释迦牟尼佛主对五百罗汉中的降龙罗汉说道:“降龙罗汉,佛法此番传到中国,到了南北朝,你可应化出世,在中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也好使得果位修为更上一层。”
降龙罗汉闻释迦牟尼佛主之言,合掌向佛,点首道:“弟子,一定谨遵佛祖之意,普度众生,不辞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