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朝贡使团,上国气象(四)(2 / 2)

用些不值钱的土产换回大量财富,供国王挥霍,这买卖很划算。

南洋诸岛国的思维方式出奇地一致。

香料、鸟粪、甘蔗、橡胶、石油——

这些在西方人眼中价值连城的资源,在土着们看来不过是些无用之物。

他们想不明白,那些红毛、黄毛的洋人为何要为此争得头破血流。

唯独金鸡纳树制成的金鸡纳霜有些用处,可以治疗疟疾,除此,也就能果腹的粮食可入眼。

朱有建与西方殖民者的想法不谋而合:

大明同样需要这些战略资源。

但他的手段更为激进——

直接派遣海盗劫掠西方人的运输船!

卢九德带走的清单上,详细记载着需要夺取的物资:

香料、橡胶、甘蔗、金鸡纳霜、鸟粪(磷矿)与石油。

更令朱有建心动的是清单末尾的玉米——

这种来自美洲的作物,或许能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

他制作了《海疆录》,将太平洋上所有的小岛标注上,一些记忆中的矿产资源,也记录在上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一些火山岛,特别做了标记,硫磺很多,可以开采装运回大明。

朱有建最近颇为烦恼,南洋诸国使团抵达京城,可该在何处接见却让他犯了难。

若在紫禁城金銮殿接见,虽显隆重,但势必得在养心殿住上好几天——

那里环境实在糟糕,他实在不愿回去受罪。

若是在西苑乾极殿接见,倒也清净,只是有些远,天朝上国的气度应该是照顾蕃国!

思来想去,朱有建干脆下旨建造一座迎宾楼,选址在挂甲屯北,远离喧嚣的工坊区。

与此同时,他还在西苑东北方位划出一片空地,命人建造演武场——

他打算借使团来访之机,举行一场盛大的军事演习,好好展示大明的“军威”。

对此,王承恩、王德化、高宇顺与方正化摩拳擦掌,很以为有必要让蕃国看看宗主国的军事力量;

这才更有说服力,殊不知他们的主子却有其他想法。

演习内容已精心挑选,将由“快应队”军演:

骑兵冲锋、二段连弩齐射、手雷投掷,攻城掠地。

至于平射炮、加农炮、震天雷、连珠铳、五眼转铳等新式火器,则被严格保密。

毕竟海师即将展开劫掠行动,这些武器日后都要派上用场,若是提前暴露,岂不是说海盗有大明官方背景?

"快应队"的军装设计独具匠心。

紧束的宽腰带圆领式样,颇有些现代军装的韵味。

青灰色布料为底,胸前绣着大明五彩徽章,背后则是栩栩如生的类鱼鳞甲图案——

虽非真甲,但三彩立体的绣工让整套服装显得威风凛凛。

战靴采用马皮制作,黑、灰、青三色渐变,靴筒上还饰有金色虎纹。

头盔同样是马皮所制,尖顶宽檐,上面压铸着腾虎图案。

面甲采用半覆式设计,红色渐变,中间颜色最深,既威严又实用。

军旗也是新制,三种腾虎战旗更是点睛之笔:

三角旗、长幡旗、方旗,皆是白底赤虎,九颗红色星斗环绕着啸聚山林的虎头图案——

既彰显威严,又暗合"快应队"的凶悍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快应队"的成员个个都是三十岁上下的青壮,经过战火洗礼,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肃杀铁血之气。

加之他们研习了"新编三十六计",那种"猥琐的彪悍"气质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孙守法、马进山率领的卫所兵就显得逊色许多——

他们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观摩这场军事盛宴。

从心理上看,二位总督心理有些不平衡,但是就实战而言,“快应队”的表现确实比他们强许多,这是事实,无可争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