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杨福根到港
岳宁亲自去口岸等杨勇根他们过关,杨勇根和春梅婶他们都来过港城了,今天他们和福根书记一起过来。
杨勇根把养殖场办起来了,生产的鸭和鹅,经过崔记食品加工厂,宰杀分割,鹅肝被杜兰德集团包圆了,杜兰德集团创立了一条肥肝副线,靠着这些中低价位的肥肝,开拓了市场。
鹅绒和鸭绒,经过简单的粗加工,出给了赵家的服装厂。鹅肉和鸭肉进行分割之后,做成冷冻制品销售。
这些冷冻鸭、冷冻鹅价格便宜,还不用票,就供应粤城的几个肉联商店都不够。
在西北那些年,早年是春梅婶和婆婆照顾他们父女,后来幸亏福根书记转业归来,让爸爸和莫伯伯少受了很多罪,再后来她爸爸死了之后,刚好阿根叔成了大队兽医,一直照顾着她。
春梅婶和阿根叔的恩情,她都报了。唯独福根书记什么都不要,他说那是他分内的事。
岳宁这次早早给他写了信,又拍了电报,还把买好的火车票和飞机票给他寄过去,看他舍不舍得这些东西浪费了,才把他们夫妇俩请了过来。
看见穿着半旧灰蓝中山装的福根书记和穿着土布两用衫,头上扎着方巾的荷花婶子,两人还是四年前的样子,岳宁飞奔过去:“福根书记、荷花婶儿。”
福根书记仔细看她:“岳宁啊!你这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了。”
“就您还没变。”岳宁有些生气,“给您寄东西去,都不要。”
岳宁给大队捐款,她也给福根书记寄东西过去。知道福根书记这个人把群众的困难放在第一位,有时候会不管家里的困难。拿着东西给了困难户,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荷花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气得哭着骂男人,福根书记被骂过之后照旧。岳宁就想给他们一家寄点东西,票券过去,让他们过得宽裕些,就算是福根书记帮助困难户,荷花婶也不用急哭。
这次是荷花婶摇头:“我们夫妻俩,能种田,能养羊,你还给咱们大队花钱,那些贫困户都够活命了,你还建大水窖,够吃够用了。就是上头要调他去做副乡长,我不同意。”
“我福根叔要升职了,婶儿,你咋不同意呢?”岳宁拉住荷花婶问。
荷花婶瞪了男人一眼:“小杨沟现在有你贴补,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他不用把家里有的那些东西都送出去。要是一管起乡里,他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家里又要过得紧巴了,我可怎么办?”
福根书记没好气地说:“你就这个觉悟。”
荷花婶儿说:“一家子老小呢!你当官了,我们一家子喝西北风。”
“福根书记,先顾小家再顾大家也是应该的。”岳宁连忙劝老夫妻俩的。
“这次是来吃席的,岳宁的好日子,我不跟你吵。”荷花婶说。
两人不吵了,岳宁的腿被磊磊给抱住了,小朋友仰头:“大姐姐。”
岳宁弯腰抱起小朋友:“磊磊,我们去大姐姐家吃饭饭去喽!”
一群人上了面包车,荷花婶故意不跟杨福根坐一起,她跟陆春梅坐。
这几年乔君贤的益美厂,做什么成什么。在国内电饭锅热销,在欧美市场煮蛋器、吐司机热销,现在他已经开始放弃最初的电风扇业务,全线转向厨房家电了。
今年年头又开发了微波炉,他和岳宁亲自上阵拍了广告。本来岳宁就是厨师,前几年给PN拍小家电广告的效果就出来了。销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现在内地建厂渐渐放开,乔君贤在鹏城又建了一家厂。
阿彪进了这家新厂,成了生产经理,秀秀英文好,现在已经是客服经理了。
两个孩子收入都不少,他们老两口在养殖场,收入也很好,一家子也时常来港城走走。
陆春梅现在已经熟悉港城了,跟老姐妹讲起港城来头头是道。
杨福根以前也走出过小山村,到底是没来过港城,他看着这些摩天大楼,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都看呆了。
面包车开上山路,一路往上绿树成荫,往山下看,却是能看到维港景色。
车子开进开阔的停车场,岳宁先下车,从葛月芹手里接过磊磊,把磊磊抱下车。
看着眼前的景象,荷花婶儿不自觉地把手里的土布包往身后放了放,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的布鞋。
杨福根看向自己身上半旧的中山装,昨天上午他们到鹏城,忠义和阿根老哥俩说要带他们夫妻俩去买新衣服,他不肯去,艰苦朴素是优良传统,他身上的衣服都没有打过补丁,平时去乡里县里开会才穿的,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可这县里最多也就是去人民大礼堂,哪有这种架势的房子?
岳宁说:“叔、婶儿,我们进去了。”
荷花婶说:“这得多大的福分,才能住这样的房子。皇宫也就这样吧?”
岳宁笑了一声:“等回去的时候,我让北京的朋友带你们去故宫看看,看看皇帝和皇后住的地方。不一样的!”
一行人将将转过照壁,往里走去,穿着红色锦缎衣服的大黑,从九曲桥一路奔跑过来,看见福根书记和荷花婶儿刚叫了一声,杨勇根沉着脸:“大黑,这是谁,不认得了?”
大黑仔细一看,摇起了尾巴。
“大黑的毛都油光水亮的,还穿起了衣服。”荷花婶看着狗。
磊磊看见大黑,扭着下来,岳宁放了她下来,小朋友追着大狗狗一路往里跑去。
杨福根越过池塘看见一个人,惊喜地叫:“老莫?”
莫维文快步迎了过来:“福根书记。”
杨福根过去握住莫维文的手:“老莫,这有六七年没见了吧?”
他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看莫维文:“比以前胖了,身体还好吧?腿怎么样?”
听着杨福根这么关心地问,莫维文不禁想起那些最难熬的日子,西北大冬天冷,那些人将他推到外头的雪地里跪着悔过,冻坏了双腿。是杨福根回来做书记了,他不许那些人再这么折腾他和志荣。
莫维文声音哽咽:“好,都好。腿也好很多了,不大发病了。”
“那就好啊!”
莫维文转头看向庄宝如和两个女儿:“福根书记、荷花妹子,这是我家庄老师,和两个女儿。”
庄宝如听莫维文提过无数次福根书记,她说:“福根书记、妹子,你们好!我是庄宝如,谢谢您照顾维文这么多年。”
“叔叔、婶婶好!”小颖和小雅也连忙打招呼。
莫维文说:“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君贤和宁宁的新房。”
“福根书记你们和我伯伯去看房子,我去做饭了。”
他们的婚礼定在后天,就像哥哥嫂嫂的婚礼,岳宁和乔君贤自己有一大堆的朋友,乔家还有那么多的亲友,酒席也得分成三天,岳宁怕到时候没空好好招待福根书记他们,就让他们提前两天过来,先来新房看看。明天再让人带他们逛逛港城。
莫维文夫妻带着他们一起去看新房,陆春梅和杨忠义已经来过了,磊磊要跟大黑玩,他们俩就在楼下看孩子了。
荷花看着主楼大厅的水晶斗拱灯,她问:“真不是皇宫啊?”
一路走上去,这哪是他们这些西北的农民可以想?
荷花看来看去:“这小岳还真是资本家呀?”
葛月芹站在荷花身后;“嫂子,宁宁不仅是资本家,还是大资本家。但是呀!只要资本家不是一直想着剥削,而是想着帮着大家过上好日子,就是好资本家。”
葛月芹这么说,莫维文跟庄宝如和女儿们说:“那时候福根书记让我写思想报告,反省我作为资本家的后代,犯下的错误。那时候福根书记私下就说,什么资本家,贫农富农,咱们先是个人……”
“老莫,我知道你和志荣都是好人,可我……你谅解。”杨福根微微叹气,那时候他也是没办法,,“小岳他要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该多好?唉!”
“志荣是病了。那个医疗条件,咱们都知道。你已经尽力了。”莫维文也心里难受。
乔君贤上楼来:“小姨、姨夫,叔叔婶婶们,下楼吃饭了。”
“走走,下楼吃饭。”
莫维文陪着杨福根一起下楼。
楼下乔家人都过来了,上海的乔家大爷爷一家也来了,磊磊看见了军军小哥哥,两个孩子正在叽叽喳喳地说话,善善两岁不到,哥哥姐姐们说话,他一知半解,非要插嘴。小朋友们叽里咕噜,说得正起劲。
乔君慎一把抱起儿子:“善善,我们去洗手吃饭饭。”
大家落座,荷花婶儿大声嚷嚷:“还有加沙啊?牛肉的还是羊肉的?”
她说完才反应过来,只有她一个人声音特别大,她一时间有些尴尬。
岳宁过来大声回她:“牛肉的,而且是两斤牛肉半年土豆,您肯定喜欢。”
大嫂嫂也声若洪钟:“宁宁,哪个是加沙?”
“这个。”岳宁指了一盘菜,“军军肯定也喜欢的。”
乔启明说:“她叔、她婶,别站着,坐啊!”
“福根书记,咱们老哥俩多年没见一起说说话。”莫维文和庄宝如陪着杨福根和荷花两人,在这一桌坐下。
第312章 婚礼(上)
餐厅里开了三桌,桌上粤菜、江浙菜、西北菜三分天下。
倒了酒水饮料,乔启明拍了拍岳宝华的肩:“宝华,我们老哥俩一起给西北来的亲友敬一杯。”
两位爷爷走过来,岳宝华举起酒杯:“大家照顾过志荣和宁宁,我在这里谢谢大家。”
乔启明:“如果没有大家照顾,宁宁在西北的日子肯定过得更加艰难。”
杨福根知道,岳宁丈夫的爷爷是大领导的客人,这是他从县里、市里领导口中听说的。
杨福根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我们都穷,能给个鸡蛋、几个土豆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老莫和小岳宁愿吃亏,也不占人便宜。上海和粤城寄过来的东西,他们都分给我们。反倒是宁宁这丫头出来之后,给咱们村里又是修路,又是修学校、修水窖,还给孩子们付学费,给老人每年发钱。以前不愿养老头老太太的,现在都好好伺候着,巴望他们能多活几年,好多拿几年钱。”
“给几个鸡蛋、几个土豆是你们能拿出的好东西,她给村里做这些,也是她有能力做。”岳宝华说。
“是啊!大家都是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从心意上来说,都一样的。”乔启明也说,“我们喝一口。”
大家跟着两位老爷子一起碰杯。
喝了酒,杨福根坐下,看着桌上的羹汤:“这个就是那个鱼汤吧?”
“是,宁宁祖孙俩的招牌拆鱼羹。”莫维文给杨福根打了一碗。
庄宝如也给荷花打了一碗:“妹子,你尝尝,很多人跑大老远来吃宁宁和华叔做的这个汤。”
陆春梅指着每个人面前的盐和油泼辣子小碟说:“荷花,加盐加辣,这里人嘴淡。”
“就是这个味道。”杨福根加了盐和油泼辣子,搅了搅,喝了一口,“就是这个味道。”
“好喝,好喝。”荷花说道。
“荷花,咱们吃块龙虾肉。”陆春梅把葱姜爆澳龙转到荷花面前。
“这是什么?”荷花几十年都在内陆,哪里见过这东西。
“海里的大虾,肉可好吃了。”几年下来,陆春梅已经见多识广。
荷花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这肉又嫩又甜,就是淡了点儿。
“妹子,这个可能更合你口味。”庄宝如给荷花夹了一块蟹肉,又舀了一勺辣炒螃蟹的酱汁。
荷花一尝:“嫂子,这个有味儿。”
她吃了螃蟹,见夹沙过来,跟庄宝如说:“嫂子,你尝尝这个,咱们那儿过年时吃的。”
“你也吃,我们老莫回家后也做给我们吃,不过家里用猪肉。”
“这个是牛肉。”荷花吃了一口,“不过咱们在西北,哪儿舍得放这么多肉,里面都是洋芋。”
陆春梅不禁埋怨:“嫂子,咱们都叫你们出来,出来了就有肉吃了,可你们不愿意。”
荷花看向杨福根:“他说如果都出来了,小杨沟就没人管了。他不愿意出来,我陪着他在家,没什么!可大妮儿好不容易考上了兰州大学,是咱们小杨沟第一个大学生,只要闺女一回家,他就跟孩子说,让她毕业后留在西北。说咱们那儿有学问的人全跑了,以后就更穷了。”
杨福根瞪了老婆一眼:“我说的没道理吗?”
“孩子读什么专业?”莫维文给杨福根夹了一块羊肉。
“修桥铺路的。我跟她说,西北穷,就穷在没路,出小杨沟都要拐拐弯弯走那么多路。你学了这个,以后给家乡修路。”杨福根吃了一口羊肉,放下筷子,“你们就说说,这羊肉没咱们老家的羊肉好吃吧?可咱们老家太远,又没出路,再好的牛羊、再好的土豆,都运不出来。咱不能光想着自己,也得想着小杨沟,想着咱们乡里县里。”
岳宁看着福根书记,福根叔是个有见识、有想法,也愿意奉献的人。
荷花婶拉长着脸看他,莫维文拍了拍杨福根的手:“福根书记,我说几句心里话,听不听由你。”
“老莫,你是大科学家,是能人。你说的话,我哪能不听?”
“中国太大了,现在都很穷,肯定要先发展容易发展起来的地方,就像鹏城,就像上海这样的地方。等这些地方有钱了,一步一步往里把路修进去,把桥架进去。你现在让大妮儿回去,她就只能回去铺个土路、修个石桥。不如让她出来,在长江上修大桥,在上海修高速公路。别怕大妮儿留在大城市不回来,先让她学技术,再反哺家乡。你这个成天听新闻、读报纸、了解国家政策的人,怎么就想不明白这些呢?”莫维文跟他说,“先让一部分人看见光,再让光点亮更多人的路。”
福根书记低头沉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荷花婶悄悄把剥好的蟹肉堆在他碗里,小声道:“老头子,咱大妮儿聪明,她知道啥对老家好。”
岳宁看向荷花婶:“婶儿,我得说您一句。咱们叔是个干实事的人,他要是去做副乡长,肯定有很多人得利,您可不能拦着。”
“我就怕……”
“不怕。”岳宁打断荷花婶,“家里的东西不许他再拿出去,缺什么可以跟咱们说。”
岳宁看向杨福根:“暂时来说,西北肯定很难发展起来,但是您可以让更多孩子读书,读了书,让孩子走出大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修各个村子的小学,乡中学、修卫生院、修水窖,这些我们还做得到。等以后这些孩子里有出息了,他们再回去帮助家乡,会慢慢好起来的。”
杨福根点头:“我知道了。”
“我说福根哥,你给我记着。”杨勇根说。
杨福根不太明白,抬头看他:“记着什么?”
“咱们乡的卫生院,等我来出钱修。”杨勇根正说着,大腿里侧一阵疼,他眉头皱起来,看向自己老婆,“哎哟,哎哟!你轻点儿,疼……”
这下一桌人全笑了起来,隔壁两桌看过来,葛月芹更加不好意思,没好气地剜了男人一眼。都这么多年了,他还有完没完?
杨福根笑着点头:“行,等你回来修。”
*
乔君贤和岳宁的婚礼,全港瞩目,比之三年前乔家大公子的婚礼,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宝华楼总店后厨一片繁忙,齐聚了各家酒楼餐厅说一不二的大师傅,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拿手菜。
陆培德的小堂弟陆明德,从冰箱里拿出压好了的水晶肴肉。这道水晶肴肉是他师傅、淮扬菜大师周召康的拿手菜。而他边上,来自上海的张大厨则拿出了嘉兴的文虎酱鸭,吴志海做了一道台湾的五味章鱼,成都大厨来了个夫妻肺片,北京来的大厨拿出红白相间、酸甜爽口的京糕梨丝,新加坡大厨拿出的是娘惹阿杂。
尼古拉斯自从来了港城,整鸭脱骨练到炉火纯青之后,皮埃尔餐厅又多了一道很少法国主厨能做出来的传统大菜,鸭子盖兰汀。
这是一道类似八宝葫芦鸭的传统法餐,需将整鸭脱骨,把鸭肉切碎和法式配料混合,回填进鸭胚里,最后封口烤制。
连皮埃尔都没想到,儿子来港城后,居然学会了这道高难度传统法国菜的做法。
尼古拉斯又不单单学会了脱鸭骨,鸽子、鹌鹑他都会脱骨。他用这个办法创造了鹌鹑盖兰汀:将鹌鹑整只脱骨,刷上脆皮水,把培根粒炒到焦脆后和鸡肉馅混合,加上开心果,再加入洋葱奶油黑松露酱等法式调料,回填到鹌鹑肚子里。
外层采用中国的烤鸭技巧,里面是传统的法餐味道。这道菜在皮埃尔餐厅推出后,立刻成了热门菜。
来自美国的刘易,则拿出一道墨西哥风味的鸡尾酒虾。
此刻,外头来宾们已陆续到达宝华楼,走进宝华楼大堂。挑空二十米的大堂极具震撼,顶棚采用晾晒宣纸的概念,层层相叠的宣纸纹理,在白天能让阳光透过宣纸色顶棚;而在夜晚,则通过一系列光影实现照明。
大堂中间是巨幅的木刻壁画《郑和下西洋》。
这栋大楼是李家快速扩张时设计建造的,那时恰逢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李家最大的业务就是石油运输,正是风头无两的时候。这栋楼作为新总部大楼,自然怎么气派怎么来。
这幅壁画据说是找了国内能工巧匠,赶了六年才赶出来的。壁画两边是两座上二楼的楼梯,此刻被鲜花包围。
上到二楼,是一条宽阔而深邃的走廊,红底花纹地毯铺地。现在酒楼大厅对着走廊的门都开着,宾客们走进宝华楼大厅。
舞台背景是巨幅《千里江山图》,正对舞台的另一面是无敌的维多利亚港景观。两边的镜面上用了祥云如意纹,搭配铜艺花式隔断、宣纸色的墙壁,以及红色和胡桃木色线条的穿插使用,构建了一个中式低调奢华的巨大宴会厅。
岳宁没有用上辈子那种奢华的中式婚礼布置,这个年代还不流行那样繁复的婚礼。传统婚礼仪式,已经在家里举行过了,宴会上就是招待宾客。
穿着改良唐装的侍应生托着智能托盘鱼贯而入,开始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