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祖孙对白(下)(2 / 2)

“也当是。” 他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沙哑和温柔,目光落在司马颖脸上,“也当是为师给陛下的出师礼了,他已经是一个古往今来罕有的圣君明主了。”

司马颖看着案上那方朴素的青布包裹,又抬头望向祖父复杂的眼神,喉头哽咽。她伸出手,轻轻覆在那包裹上。

“是,祖父。” 她低下头,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颖儿一定亲手呈给陛下。”

司马彧看着她郑重其事的样子,紧绷的面容似乎又松动了些。

“记着!颖儿,千万要记着!” 他重复强调着,仿佛生怕孙女漏掉一个字,“转告陛下,此等关乎文脉传承、启迪后世千秋万代的大业,绝!对!不能交给司马光来主持!他那套东西,只会把活水变成死水,把珠玉蒙上灰尘!”

他喘了口气,胸膛起伏,显然情绪依然激动,随即快速列举着替代人选,语速虽快,却字字清晰,带着他个人鲜明的偏好和判断:

“哪怕——让王安石来主持呢!” 提到这个名字时,司马彧的眉头下意识地皱了一下,显然对其政见并非完全认同,但此刻为了压倒司马光,竟也将其抬了出来,“此子虽偏激固执,好歹有破旧立新的锐气,笔下亦有锋芒!”

“或者——让赵普来主持!” 他继续道,提到这位开国元勋、以“半部论语治天下”闻名的宰相时,语气里多了几分对资历和权变的认可,“赵则平老成谋国,深知世情,虽文采稍逊,但眼光格局足以驾驭!”

“最不济——” 司马彧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矮子里拔将军”的无奈和急切,“最不济,让苏家父子兄弟三人来主持!苏老泉通达世务,苏子瞻才情天纵,苏子由沉稳持重!他们纵有狂放不羁之处,但文章锦绣,心性活络,总好过司马君实那等食古不化、刻舟求剑的腐儒!”

“不!口说无凭!颖儿,研墨!”

司马颖被祖父突如其来的命令弄得一怔,但立刻反应过来。她迅速走到书案旁,熟练地拿起墨锭,在端砚中注入几滴清水,手腕沉稳有力地研磨起来。书房里顿时响起墨锭与砚台摩擦的细微沙沙声,带着一种庄重的韵律。

“臣彧昧死再拜言……” 内容则清晰地阐述了他对“复古论学”大业的重视,对司马光主持此事的强烈反对及其理由(刻板泥古,难当大任),以及他郑重推荐的人选(王安石、赵普、苏洵父子),并陈述了各自的优点(破旧立新之锐气、老成谋国之格局、锦绣文章之才情)。措辞恳切,引经据典,逻辑严密,虽字里行间难掩对司马光的鄙薄,却始终保持着臣子谏言的体统和一份老臣的拳拳之心。

我司马彧都这样了,陛下总不会还把我和司马懿那个老不羞的联系在一起吧?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