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为大秦未来将帅之材筑基,此乃功在千秋之伟业。”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诚挚:“先生之功勋,寡人铭记于心,欲擢升先生爵位,以彰其功。”
大殿瞬间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秦臻身上。
以秦臻之功,再升爵位,实至名归,无人会有异议。
然而,秦臻只是微微一笑,躬身行礼道:“大王厚爱,臣心领之。然此皆臣分内之事,为大王分忧,为社稷谋利,不敢言功。
能见鬼谷学苑兵科得此擎天之柱,能见甘罗、萧何等青年才俊各展所长,能见大秦人才辈出,便是对臣最大的封赏,远胜爵禄之赐。
臣所求者,唯愿大王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唯愿大秦国富民强,兵锋所指,六合归心。除此宏愿,臣别无他求。”
他的目光平静,看向嬴政时,带着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与更深沉的期许。
嬴政注视着秦臻的眼睛,瞬间读懂了那平静话语下更为宏远的图谋,那绝非追求个人爵禄得失,而是着眼于整个天下的棋局。
这份默契与理解,这份共同的志向,远胜任何爵位的加封。
君臣之间,早已心意相通。
嬴政微微怔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笑了起来。
那笑容中,充满了对这位亦师亦臣亦友的深刻理解、无言的默契以及并肩前行的坚定。
他不再提任何封赏之事,只是重重地、饱含深意地再次拍了拍秦臻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先生劳苦。”
嬴政最终只说了这四个字,语气中充满了信赖与相知。
随即嬴政转身,重新登上了王座,俯瞰着殿中济济一堂的文武重臣,以及那三位刚刚为秦国带来前所未有荣耀与变革的功臣。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扫过殿外广阔的天空,胸中豪情激荡。
至此,章台宫朝会,在嬴政的主持下,围绕着河间五城的具体交接细则、布防安排、官吏派遣以及廉颇入秦后于鬼谷学苑的安置供奉等具体事务,又进行了详尽而高效的议定。
殿宇巍峨,群臣肃立。
少年上卿的锋芒、实干吏员的志向、以及秦臻眼中的天下棋局,三者交织,共同勾勒出大秦东出之路上一幅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
三月,关中大地春意渐浓。
冰冻的渭水已然完全解冻,奔腾的河水裹挟着碎裂的浮冰,浩浩荡荡向东流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解冻的清新气息和草木萌芽的生机。
咸阳宫城深处,那股蛰伏的力量已涌动至临界点。
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沿着关中平原浩荡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