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他目光转向萧何,眼中闪烁着完成使命后的轻松与对同伴的亲近:“萧兄,大事已定。先生前往大梁延请廉颇老将军,算算时日,即便一切顺利,此刻应仍在归途之中。
你我归秦,不如加快脚程,先至函谷关稍作停留?
一则休整,等候先生一同返咸阳复命;
二则,也好将在赵国的详细情形,先行梳理清楚,待见了先生,也好细细禀报,共商后续。”
他眼中闪着光,既有完成使命的放松,也有对与秦臻分享成果的期待。
萧何正仔细检查着行囊中备份的盟书副本以及一路记录的赵国风物、人情、军备见闻的简册,
闻言抬起头,沉静地应道:“甘兄思虑周全。在函谷休整,正好将此行文书彻底整理清晰,以备大王与先生垂询细究。
且与先生同行归去,路途之上也可彼此照应,探讨国策。”
两人相视一笑,带着完成重任的轻松与一丝对未来的期许,踏上了归途。
身后,邯郸城池的轮廓,在渐渐西斜的夕阳余晖下,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沉入暮色之中。
.........
数日后,甘罗与萧何的车驾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函谷关。
“甘使节,左庶长的车驾尚未抵达关中。”一名提前抵达的护卫上前禀报道。
“嗯。”
甘罗点点头,望向东方蜿蜒的官道,眉宇间带着一丝完成重任后的放松,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赵国朝堂上的唇枪舌剑,赵偃那怨毒的眼神,依旧在他脑海中回旋。
待两人在驿馆安顿下来后,甘罗虽年少气盛,此刻也深觉此行耗神费力。
在驿馆休憩时,脑海中仍反复推演着赵国朝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赵偃转身时那瞬间崩塌的假笑和阴狠,让他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这份屈辱,赵国绝不会善罢甘休。
萧何则利用这难得的间隙,伏案疾书。他将一路观察到的赵国关隘守备、邯郸民生、官场风气等信息,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整理成册。
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鬼谷学苑藏书阁的书案前,只是此刻笔下的文字,蕴含着更直接的邦国利害。
甘罗与萧何,一个倚窗沉思,一个伏案疾书,静静等待着秦臻的归来,准备共同向那位年轻的秦王,献上一份足以撬动天下格局的开端之礼。
.........
二人在关内驿馆又住了十余日,他们每日处理一些后续文书,整理在赵国的详细见闻记录。
甘罗也利用闲暇,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函谷关的运作,其严谨的盘查、高效的文书传递、驻军将士的整肃风貌,让他对大秦坚实的根基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萧何在完成初步整理后,则更关注关隘的物资调度、户籍管理、律令执行等细微之处,不断印证着自己在鬼谷所学到的富国强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