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祸不单行(下)(1 / 2)

自贵阳府城而出,一路向西而行不过百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水西宣慰司",入目密密麻麻的满是与中原风格截然不同的寨子。

因为不满朝廷在云贵川施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嘉靖年间的宣慰使安骢下令焚毁了朝廷修建的"宣慰司"衙门,转而搬回了水西老寨,并下令驱逐领地范围内的汉人。

此后数十年间,水西安氏与朝廷在明面上虽是没有爆发像"播州之乱"那样的战事,但私下里也是摩擦不断,双方一度陈兵鸭绿江畔。

但因为碍于水西安氏的庞大势力,以及延绵百里不绝,彼此首尾相连的夷人村寨,朝廷终是没敢进一步激化矛盾,转而加固易守难攻的"织金关",希望靠着这座天然关隘,将野心勃勃的水西狼兵牢牢锁死在在贵州。

...

...

夜色降临,水西老寨一片漆黑,唯有最深处的阁楼仍亮有点点灯火,隐约间还伴随着狼兵来回走动梭巡的声音。

作为族中大长老安邦彦的住处,此地的戒备程度,比之"宣慰使"安位的寨子还要森严许多,明里暗里藏着数以百计的兵丁虎贲。

阁楼中,年过六旬的水西大长老安邦彦傲然坐于虎皮长椅之上,手中把玩着一柄精美的匕首,心不在焉的听着诸多心腹的讨论。

"如今东川禄氏竖起反旗,与那滇东土司遥相呼应,我水西安氏岂有按兵不动的道理?!"

"沐昌柞病故,云南群龙无首,正是我等土司起兵的天赐良机!"

"尔等糊涂,我水西安氏传承千年之久,这贵州才是我等存身立命的根本,何必舍近求远的跑去云南?!"

"说得对,贵州才是关键。"

因为争论的过于激烈,在场的夷人们尽皆面红耳赤,如若不是碍于大长老安邦彦在场,恐怕早就有人拳脚相向了。

"大长老,"终于,有人注意到上首默不作声多时的安邦彦,并像是找到主心骨似的嚷嚷道:"您来给评评理,咱们水西安氏要不要参与其中。"

自万历末年,上任"水西宣慰使"暴毙以来,安邦彦已是由"大长老"的身份掌权近十年之久,尤其是经历过三年前的那场"清洗"过后,在族中更是拥有让人望尘莫及的影响力和威望。

与安邦彦这位执掌生杀大权的枭雄相比,族中那有名无实的"宣慰使"安位便显得不值一提了。

"你们说的都有些道理。"

在十数名心腹殷切眼神的注视下,身材魁梧的安邦彦缓缓起身,黝黑的脸颊上露出阴冷的笑容,瞧上去竟是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两百多年了,黔国公府终是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群龙无首之下,确实是咱们夷人的机会。"

"不过老四的惊忧也不无道理,那东川禄氏与云南接壤,此次兴兵昆明乃是有利可图,而我水西安氏的根本还是在这贵州。"

稍作停顿,安邦彦的语气更加阴森嘲弄,一双虎眸也是随之投向贵阳府城:"汉人妄想靠着一个织金关,就能让我水西安氏动弹不得,未免有些痴心妄想了。"

诚然,那座修建于群山峻岭之间的"织金关"就好似一块难以越过的雷池,堵住了他们水西安氏进军云南的步伐;但朝廷的援军,也休想能够由此借道。

只要他们水西安氏愿意,随时可"舍近求远",绕道号称扼守云贵川三省咽喉的"曲靖府",继而进入云南。

许是觉得安邦彦的话语前后有些矛盾,阁楼众的夷人一时间竟是相顾无言,默默交换着惶然无措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