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祸不单行(中)(1 / 2)

同一时间,距离昆明府城足有八百里之遥的贵州巡抚署衙,同样是气氛冰冷如铁,城中要员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尽管已经在贵州任职多年,且亲身参与了三年的"奢氏之乱",但巡抚李枟此刻仍是满面愁容,深邃的眼眸中写满惊骇和叹服。

乌撒府新任土官安铨会同东川宣抚使禄威共同举兵,叛军的队伍已于三日前进入云南境内,如今怕是已经兵临那寻甸城下了。

自己作为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自是知晓这些土司望风而动的心思,但数千里之外的天子居然能够再一次"未卜先知",断定黔国公沐昌柞病故之后,川贵的土司们必然蠢蠢欲动,乃至于与那云南土司遥相呼应。

守土有责。

自己作为这一省巡抚,自是要优先确保贵州的稳定,但云南昆明也是重中之重,故此眼下他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快抉择,究竟是像三年前那般"按兵不动",固守城池,还是即刻发兵救援。

毕竟从眼下的形势来看,这一次"叛乱"的动静可比那"奢氏之乱"大上数倍不止。

"秦总兵,可有方略?"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贵州巡抚李枟便主动朝着坐在左侧首位的武将询问道。

虽说按照大明的体制及"潜规则",即便是涉及军略,但普通武将也没有资格做声,更遑论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指手画脚",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武将的地位便是水涨船高,尤其是出身"京营"的武将们更是各个都身兼要职,兵权煊赫。

而自己眼前的秦民屏虽然不是"京营出身",但却是前任京营总督秦良玉的胞兄,就连这贵州总兵的官职,都是天子绕过廷议,直接向兵部下达的圣谕。

如此种种,足以证明秦民屏或者秦氏家族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回巡抚大人,"短暂的思考过后,秦民屏便是起身拱手道:"东川禄氏早有反心,麾下狼兵何止数万,寻甸府虽然早在嘉靖年间便改土归流,但据卑职所了解,当地仍有土司在苟延残喘。"

"而且这寻甸府的土司与我贵州水西安氏关系密切,坊间曾有传闻说是同源同族。"

秦民屏如今虽被天子官拜贵州总兵,但在某种意义上本就是土司出身,自知知晓许多只在"土司"间流传的秘辛。

"竟有此事?"

此话一出,官厅众人尽皆大惊失色,巡抚李枟也是下意识吞咽了一口唾沫,听懂了秦民屏的言外之意。

依着秦民屏的说法,寻甸府的土司极有可能与那东川禄氏同流合污,继而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影响力攻打寻甸府。

如此一来,无异于中断了他们向云南增兵,与那寻甸府里应外合,将东川叛军包围的可能。

"水西安氏可有动作?!"

见巡抚李枟沉默不语,秦民屏便是自作主张的朝着角落处的副将们询问道,紧张的神情中也夹杂着一抹紧张。

往常的时候,云贵川三省土司受限于地域环境和历史渊源等因素,虽然彼此间偶有往来,但一直算不上一条心。

其中最好的例子,便是万历年间的播州土司杨应龙。

作为川贵地区势力最为庞大的土司之一,杨应龙从第一次起兵造反,再到接受朝廷招抚,直至最后兵败身亡,前后一共历时多年,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一直"孤军奋战",其余的土司们尽皆作壁上观。

根据朝廷事后的调查,这播州土司杨应龙之所以起兵造反,也是因为与治下的小土司和豪族不和,受到这些人的诬告,迫于朝廷的压力,方才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