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陕西人氏,常年在延绥任职,这等多汁多水的瓜果在他履职澄江知府之前,还从未见过。
"大人息怒,"见李知府面露不满之色,一旁的师爷便是谄媚着点头应是,并满脸倨傲的朝着外间走去,准备训斥一番外间"不懂事"的差役们。
只是还未等师爷迈出后堂,紧闭的房门便被人粗暴的推开,一名差役慌慌张张的闯了进来,在众人的注视下哭嚎道:"大人,大事不好!"
"刚刚有江川县的驿卒送来消息,三日前阿迷州土司普名声造反,其麾下狼兵绕道蜿蜒山路,在城中内应的帮助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江川县城。"
"江川沦陷,澄江危矣!"
"啥?!"惊慌之下,李知府多年的乡音被他宣之于口,其肥胖的脸颊上挤满了不敢置信和镇静,全然不复往日的官仪:"土司造反了?!"
"千真万确!"
"那还愣着作甚,"喘了一口粗气之后,李知府便是爆发出与他肥胖身形截然不同的速度,犹如一头蛮牛朝着身后的卧房跑去:"还不速速打点行装,随本府前往昆明避难!"
"大人?!"尽管早就知晓李知府为人贪生怕死,为官多年只知晓利用手中的权柄收受贿赂,但听闻其准备放弃这满城百姓,前往昆明府"避难"的时候,跟随他多年的师爷仍是瞠目结舌。
土司的狼兵还未兵临城下,作为澄江府最高行政长官的知府便自乱阵脚,准备弃城而逃了?
此举就算能够暂时保全性命,日后被朝廷追究起来,还是难逃一死!
"江川县告破,余下的几个县城和州城也必然沦为那些土司的囊中之物!"
"本府是为了满城百姓的安危,前往昆明府搬救兵,尔等休要鼓噪!"
终究是进士出身,哪怕心中肝胆欲裂,但李知府依然大言不惭的为自己"临阵脱逃"找了一个冠冕唐皇的理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人,不能走啊。"
"您若一走,这澄江府可就群龙无首,彻底守不住了。"
呆滞半晌之后,中年师爷终是反应了过来,一把便抱住了李知府粗短的右腿,欲哭无泪的咆哮道。
这澄江府好歹是依山而建,地势比之那易守难攻的江川县城丝毫不差,而且城中差役和兵丁加起来怎么也能拼凑个千把百人,若是再加上各家府上的护院家丁及青壮,凑出两千人也不在话下。
同心协力之下,如此多的人马足够支撑到官府的援军到来了!
"糊涂!"因为挣扎无果,李知府脸上布满着煞气和狠辣:"难道本府留在这澄江府,就能挡住那拥兵自重的普名声了吗?"
"休要多嘴!速速随本府前往昆明府城避难!"
"至于城中的百姓们,也让他们自行逃命去吧!"
...
...
赶在太阳落山之际,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星星燎原一般,迅速传遍了澄江府的大街小巷,也让本就惶恐不安的百姓们彻底陷入了绝望之中。
面对着阿迷州土司大兵压境的境况,府衙中的知府老爷竟是携带着自己的小妾仓皇出逃,前往昆明府城避难。
城中守备和知府身旁的师爷经过商议过后,决定疏散城中百姓,有门路前往昆明投亲的,可跟随队伍一并前往;故土难离的,则是要自行选择地方躲避。
消息传开之后,澄江府瞬间沸腾,百姓们群情激奋,如若不是中年师爷和几名守备勉强维持着秩序,恐怕早就有那唯恐天下不乱的歹人趁机作乱。
但即便如此,澄江府城中几家大户的宅院仍是遭到了洗劫,街道尽头不时便能听见妇人怯懦的央求声以及壮汉志得意满的狞笑声。
夜色降临,澄江府灯火通明,携家出逃的百姓们纷纷跟随官府的车队,前往昆明府城避难;而往日早已陷入沉睡的府城此刻正遍地狼藉,不少"故土难离"或者另有所图的壮汉们手持火把,挨家挨户的搜查梭巡。
对于他们而言,土司兵临城下,非但不是一场祸事,反倒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