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76(1 / 2)

第271章 见识中土上国,果然不同啊!……

“给我来两个!”

这一声却是来自店里,惊醒了正在围观福态老者雕像的众人。

锦衣中年抬眼看过去,就见店里已经有了好几位客人。

那满眼放光,跃跃欲试的,正是一位衣着富贵的少年。

这少年白白胖胖,穿绸衣缎鞋,身上佩玉,脖挂金锁,身边跟了两个小厮,正是城中常见的富家子配置。

锦衣青年好奇心一起,便走了进去。

他身边身后跟着的众人,也赶紧跟上。

他走进去的时候,那店里的掌柜已经将一个锦盒摆到了柜台上。

“小公子,这一套精装版战神将军偶人,承惠三两银子。”

柜台边等着的少年人,一把抱起锦盒,宝贝不已。

“回去定要把这套战神将军摆到书房里!”

少年人身边的小厮赶紧掏银子付账,另一个小厮要上来接过锦盒,少年压根不舍得撒开。

“我自己拿!”

锦衣青年这会儿才看到,原来这店子,亮堂之极,三面墙都打了顶天立地的大柜子,这柜子上,则摆放着各种有趣的偶人。

这些偶人,憨态可掬,模样可爱,材质有金银和瓷的,也有布包棉花的。

比如刚刚在外头福态老者人像手里布袋中的那些小人偶,有的是战神将军的,有的是挑担货郎、持剑侠女、卖饼婆婆、讨饭小郎……

这便都是话本里头的人物了。

锦衣青年摇了摇手

里的泥金扇子,看了左右一眼。

便有人点头应是,上前去吩咐掌柜,“这铺子里的所有小玩意,都拿上一套!”

正笑眯眯地招待客人的掌柜,都听得呆住了。

这店是新开的。

里头的小物件,全都是玩器,没有一样是实用的。

价钱还跟外头那些摊子上的玩器不同,就没有一个是半两银子以下的。

可以说,城里的殷实之家,是能给自家小娃买上一两样,而不用咬牙心疼的。

那些有钱的客商们,可能也会买上个十套八套的。

但这位,却是要全部啊!

这全部加起来,可是得花上三百两啊!

掌柜的要愣了下,才能反应过来,满脸堆笑地招呼这位豪横的大主顾。

在掌柜的带着伙计,忙活着给装盒点数之时,那位锦衣青年,已然步出铺子,继续探索这新奇的戏园小镇了。

第二家铺子里的人,却是比第一家还多。

锦衣中年见了,忙让身边人过去打探。

待得打探回来,这才向锦衣青年道,“公子,这里是租衣铺子。”

青年好奇地挑起了一边的眉毛。

“租衣铺子?”

能到这里来游玩的,哪怕不是富豪,必然也是家境小康的,难道说,还没什么像样的衣裳,要到这里来租?

不过他这个疑问,很快就得了答案。

两个半大的少年,身穿劲装,背悬宝剑,长发高束,打扮成了两个剑客的模样,嘻嘻哈哈地从铺子里走出来了。

锦衣青年再一细瞧,就能看出来,那宝剑虽然逼真,其实应该是木制的,只是涂了层银粉,显得跟真剑一般。

这套装扮,显然正是话本里人物的模样。

两个少年挺胸抬头,如同两只花孔雀似的,大喇喇地走在街上,生怕旁人看不到似的。

又有一对青年男女,也做了侠士打扮,并肩而行地出了铺子。

锦衣青年心中,顿时想到了那个话本……剑寒雪山。

原来这租衣铺子里,租的都是话本里的那些装扮装饰啊。

看话本的小年轻那么多,哪个没有做梦梦到自己就是话本中人,快意恩仇、历经精彩,寻得爱侣,最后名震天下呢?

怪不得这家铺子比上一家还要热闹呢!

锦衣青年面露微笑。

这小镇的主家,当真是奇思妙想,做买卖的高手了。

接下去走着,看着不长的一条小街,竟是开了足足几十家店铺。

每个铺子经营的都不一样。

除了前头那俩,以及五个游乐铺子外,最多的,还是十来家饮食铺子。

这些饮食铺子也是风格各异,让人叹为观止。

有精致考究的酒楼,清雅古朴的素席精舍,供人短暂歇脚喝茶听书的茶肆,豪放畅快的烤肉馆子,麻辣鲜香的南地特色食铺,心思巧妙酸甜美味的甜茶小铺……不用细想,就知道,这些铺子里的吃食,都是话本里描述过的美味佳肴了。

在游乐铺子里体验过了江湖高手的飞檐走壁,鬼气森然的阎罗大殿,射箭过了最难的一关后,锦衣青年也稍感疲倦。

锦衣中年便想着到那看上去最考究的酒楼里歇脚,再品尝一些茶点来着。

锦衣青年却摇摇头,直奔着那个门头浅粉配果绿的甜茶小铺去了。

锦衣青年手里捧着个小小的竹杯,竹杯口热气升腾,中间插着一支芦管,时不时地吸上一口,显得很是惬意。

原来这甜茶小铺里,有许多花式茶饮。

有些样式,话本里的确是提过,如杨枝甘露、酸梅饮、杏仁茶这些。

但有些样式,那就是闻所未闻了。

比如茉莉奶茶、玫瑰香茶、桃果甜茶这些……

“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单是这样一个小镇,就有这许多有趣物事啊!”

锦衣青年又品一口桃果甜茶,那桃子的香气沁入喉间,让人忍不住地要赞叹一番。

锦衣中年面上微露自豪,笑道,“贵人喜欢,不妨在此地多盘桓几日。”

锦衣青年越发的兴致勃勃。

“此言有理!”

“不是说最奇妙的,还是那个大剧场?走,咱们瞧瞧去!”

大剧场是一座四层楼宇。

雪白的砖石,琉璃的花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般的建筑,与大魏朝中寻常屋宇风格不大相同,却在这个小镇里格外的和谐。

剧场的汉白玉台阶前,挂着巨幅的彩画和时辰表。

锦衣青年站在彩画前看了片刻,便兴冲冲地表示要进去看这个新奇的影戏!

“这城里的百味茶楼,演的新戏就很是好看。”

“如今这个影戏,说是跟百味茶楼是一个东家,想必更是新奇精彩了!”

身为神秘贵人,自然有随从,利落地安排好了白金包厢。

锦衣青年坐在柔软又略有弹性的奇怪椅子上,向后靠坐,舒舒服服,好整以暇地打量着这大剧场内部的陈设。

他所在的位置,是在二楼,正对着舞台的包厢。

无疑这个位置是看影戏最好的了。

整个剧场里的光线略有些昏暗。

这里的布局,跟百味茶楼有一点相似,可却是奢华大气得多。

比如这个包厢,都比他的宫殿还要精细奢华。

窗子两边是落地的厚织帘子。

墙壁上贴着壁纸,细看竟是繁复的暗纹。

他面前的桌案上,摆满了他只在这小镇的点心铺里才见过的奇特

点心和饮品。

他是真服了。

从前已经觉得他的日子已是极致的享受,不比中原的皇室差多少了。

可来到这栖云城里,才知道天外有天,世上竟还有如此巧思有趣之所。

他品尝了两块软得如同云朵般的甜点心后,又喝了半杯丝滑微甜的奶茶,还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让随从去买下这奶茶的配方,好让他带回去,往后能天天喝呢,就听得帘幄声响,剧场中的伙计们,正徐徐拉上窗帘,让整个剧场内,越发的昏暗。

咦?

这是做什么?

百味茶楼可不这样啊!

第272章 影戏电影不炫技,那不是白费力?……

虽然满心疑问,毕竟他也是见多识广的,况且身边跟着数十高手,因此倒是处变不惊。

剧场内暗下来之后,原本略有些嘈杂的声音也渐渐停歇。

那比百味茶楼的舞台要大上数倍的舞台上,徐徐降下了一块巨大的白幕。

一束光打到了这白幕布之上。

又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了丝竹之声。

青年转头四顾,只觉得这声音,竟是四面八方都有!

果然有些门道!

他正细细琢磨,忽然听到全场中发出一阵惊叹。

他这才发现,原来白布上头,突然显出了一位美人的身影!

这身影,维妙维肖,唇红齿白,目若点漆,身着缨络五彩,跟活人无异。

可又绝对不可能是活人。

因为目测这个身影,是活人的四五倍大!

就因为是四五倍大,所以就连美人头上戴着的凤钗滴珠,都能看得清是一串五粒。四粒珍珠,一粒水滴红宝石!

青年不由得骇然瞪大了眼。

他不由自主地转头去看那位锦衣中年。

他不是大魏朝之人,这位总是本地见多识广的。

但见这位陪客,此时正张大了嘴,两眼圆睁,也是一脸没见过世面的傻样。

这,这是如何做到的?

还不等他惊异过去,就见那美人忽然眨了眨眼,微微露齿一笑,端地活灵活现!

全场的惊叹声原就没有消下去,这会儿就更大了。

更有那胆子小的,直接钻到了座椅下头。

而青年身边的护卫们,则上前来挡在了青年的身前,满脸警戒。

青年微微一愣,就把护卫们喊开。

“做什么?还不快闪开!莫要挡了光!”

这些傻小子们啊,这里是大剧场,看的是影戏。

虽然从前没看过吧,但也知道这肯定都是假的,又不可能扑到他面前来,紧张什么?

平白地让大魏朝的人看了笑话。

护卫们只得让开身形,站到青年身侧。

不过两只眼睛,还是紧紧地盯着那舞台上的人影,半是警惕,半是好奇。

这一趟来大魏朝,果然是见了世面了。

那些吃的喝的玩的倒也罢了,可这般的新奇物事,难为那位东家,是怎么做得出来?

没等全场观众们惊异回神,那美人的面容渐渐消隐,取而代之的,是斗大的黑字:花仙传。

这一看,不知不觉就是半个时辰过去了。

一直等到那白色幕布上头显出了三个黑色大字:全片终。

然而全场的观众人,都还坐在自己的椅上,压根舍不得动。

不是,这就完了?

刚刚他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贫苦的老夫妻,在山里挖到一株幼苗,带回来精心培育,一直等到那幼苗长大结出花蕾。

那天他家的柴院门外,就传来了婴儿的呱呱哭声。

虽然不知道是谁将婴儿放到了他们院门口,但老夫妻无子无女,得了这个小女娃之后,视若珍宝地当成亲女儿养大了。

而自从养了这个小女娃之后,老夫妻家里种的菜和粮食,长得都比别人家好,开花结果也比别人家早,味道更是没得说。

老夫妻俩也因此生活过得宽裕了。

后来一位将军进山打猎,不慎受伤,为女郎所救,又对女郎一见倾心,遂诚意求娶,成婚后亦是生活美满,有儿有女,将军也仕途得意,官升一级,与妻子一道为老岳父母养老送终。

但好景不长,那将军升官后,就进了京城,原以为日子要过得更好。

谁料将军被郡主看中,几番勾挑之下,将军动了心思,想要高攀飞跃。

男人一变心,自然什么都干得出来。

针对女郎的毒计一条接着一条。

比如什么宴会上推人落水啊,迷香迷倒再送个小厮过来啊……

这些把戏,对于现代看多了网文的人来说,自然都是小儿科。

不过逼真地呈现在眼前,让大魏朝这些头一回看电影的观众,还是大开眼界,义愤填膺。

要不是有伙计们在一边看着,好些个观众都要把面前的点心,扔到那负心汉和恶毒郡主的脸上了!

但最让人震憾的,当属这故事里的好几段高科技大场面。

比如老夫妻家里种的一株好几年不结果子的杏子,一夜之间就打了花骨朵,第三天就结出了累累青杏,第五天就已经颜色橙黄,熟透了!

巨大的花骨朵,在眼前悄然绽放。

微微发青的杏子,几息之间黄里透红。

再比如女郎被推落水,那水中莲荷,瞬间枝叶生长,托起女郎。

小厮被送到女郎房中,窗外藤蔓如蛇蜿蜒,将小厮捆起倒吊。

还有女郎得知阴谋后,与丈夫决绝,扔下一封义绝书,便消失在了园林中。

而那不足十岁的儿子和女儿,也都离奇地消失在房中。

将军府和王府里的所有的花草树木,一夜之间全都枯萎。

就是送到这两家的蔬果,只要一进府中,便衰败腐烂。

从此京城中传言四起,都说将军与郡主勾搭成奸,害死元配夫人和儿女。

流言传到皇帝耳中,龙颜大怒,降旨废二人为庶人。

将军流放,郡主出家。

这个故事本身够简单,也很符合时下观众的胃口。

楼欣月放着那么多可选的故事不拍,而是选这个简单到有些幼稚的故事,自然也是有自己的一番考量在里头。

本身电影在大魏就是新鲜事物。

这头一部,就要一炮打响,要老少咸宜,简单易懂。

又要在故事里头炫一下技。

电影不炫技,那不是白费力?

而且在这种萌芽阶段,抠个图,分个身,快个进,加点烟光声……后世的五毛特效,在这儿都是高科技。

还别说,这第一批观影的观众们,可不是看得如痴如醉,如入魔一般,电影都结束了,伙计们将窗帘都拉起来,场中已是光亮了许多,之前营造出的气氛已然不剩一点了。

观众们还是走不出来呢。

“啊呸!简直是衣冠禽兽!竟然为了攀高枝谋害发妻!”

“花仙就不该嫁给这种人!要是嫁的是我,我定然……”

“原来这世上,真的有花仙吗?回去就让人去深山里头挖上一挖,看看能不能挖个仙婴回来!”

第273章 太子西凉国太子。

就如头一回见到照相机的老百姓,会以为那照相机是能把人的魂魄摄进去一样。

这电影百分百还原的影像,再加上少许五毛特技,更是让从来没接触过的观众们惊为天人,深深拜服。

几乎一大半的人,甚至都以为这影戏里的故事,是当真地发生过一遍的。

只不过剧场主人有大神通,将这些发生过的事,留影纪录下来了。

因此哪怕电影结束,场中光亮,伙计们笑眯眯地要给观众们带路离开。

还是有好些人不肯动身。

“下一场在什么时候?”

“我刚刚没看清楚,得再看看。”

“对对,不是要买票?呶,这是十两银子!咱不差钱!”

“这是二十两,我要接着看两场!”

伙计们听得哭笑不得。

“客官,下一场得等上半个时辰,咱们得打扫清理,要做好些准备的活儿哩!”

“这后头一场,票在外头应该也是卖

完了啊。客官要再看看,怕只能再去买下两场的。”

“这么长的时候,客官不妨出去吃点喝点,再玩一玩,回来再看不迟啊!”

坐在包厢里的锦衣青年也没看够。

跟着他的那一伙人同样也是。

就有侍卫凑上来问,“可要属下再去买下一场的票?”

只要金银在手,就算是下一场的票都买光了。

他们也可以高价买上啊!

锦衣青年想了想,“去买第三场的票吧。”

如那伙计所说,正好可以趁着这中间的一个半时辰,再在这小镇里吃喝逛买。

从大剧场出来,回头望了望还在门口不愿离去的那些客人们,锦衣青年不由心里琢磨。

这一场影戏精彩绝伦,十两银子的确不算多。

莫说大魏朝原本就富庶,手里有闲钱的人多了,就是在他们那边,若是教那些官商们知道了,怕不是恨不得天天手捧着银子来看这影戏!

而这一本花仙传,还只是一种而已。

在他们包厢接待的伙计们说了,再过上两月,还会有新的影戏上映呢!

这赚银子的速度,跟从天上掉银子有什么分别?

难怪这位楼乡君如此大手笔,竟是以私人之力,凭空建了这样一个人间至乐的小镇!

锦衣青年边想边逛,信步就来到了大剧场旁的书阁之中。

这书阁外观瞧着雅致,倒是中规中矩,没有标新立异,可走进去便知道大不一样了。

一侧墙上挂着一排排的字画,有横幅,也有卷轴和册页。

细看过去,却是各种人物画。

跟刚进小镇所进的那个玩器铺子一般,这里的人物画,也全都是话本中人。

他虽不是大魏国人,但身份贵重,从小就学习大魏和北戎的语言,大魏的文章典籍,自然也是博览识记。

话本子什么的,也看过不少。

话本里头的人物插画,多半是白描,得些许神韵而已。

但这里的人物画,却并非白描和写意,而是细腻到仿佛活人的工笔画。

比如这幅边塞女侠图,那千里救父的女侠,衣饰质朴,身姿刚劲如雪中寒梅。

不提女侠的长相,活脱脱就是他想像中的人物,就是那衣袖一角被磨损出的线头,都让人能体会到当时女主角心中的焦虑和形势的艰难。

他怔怔地望着这幅卷轴,足足有盏茶的工夫。

等他再去看旁的画作时,他身边的随从便麻利地将这画买下。

二百两银子的价钱,当真不算贵。

虽不是什么当朝名家所作,但这不是他们主上喜欢么?

此时锦衣青年已是逛到了另一边。

这一边却是靠墙顶天立地摆着书架。

这书架上,全都是话本!

当然,这些话本,都是精装版的,有不过巴掌大小,适合装在口袋里,闲着无事时就拿出来翻看的。

也有比寻常话本大两圈儿,字体粗黑,纸页光滑坚硬,闻起来还有淡淡黑香,封皮上用锦缎包着的……这显然是给那些上点年纪的老人们准备的。

除了艮岳散人、青萍客和孔方子的话本外,还有采莲客的。

据说采莲客与楼乡君是亲友,构思话本之时,还常在一道探讨论文。

他也看过一两本采莲客的话本。

文笔虽佳,可惜内容不大对他的胃口。

不过想想以采莲客的年纪和经历,更擅长家长里短,婚姻情爱之类的内容,倒也不奇怪。

且这位作者所写的话本,已经是同类型话本里的最高水准了。

而采莲客与楼乡君之间相惜扶助的故事,也更是令人动容。

毕竟,这大魏朝虽然繁华强盛,可有一样,却是欠缺。

锦衣青年在这间书阁里流连了约摸小半个时辰。

除了那幅边塞侠影录的主角画外,又大手笔地挑了好几套精装版的话本,这才意犹未尽地走出书阁。

这般闲逛采买一阵,也就到了饭点。

随从们早就在小镇的雅居内订好了包厢,等锦衣青年一行人坐进去的时候,桌上已经摆满了美酒佳肴。

不光有雅居内的招牌菜式,还有从其它食铺里叫来的特色美食。

锦衣青年食指大动,几乎将各样美食都尝了个遍。

而作为陪客的锦衣中年,才尝了一半,就已是力不从心,只能望着锦衣青年,暗暗叫奇。

这位贵客,乃是西凉国的太子。

西凉国是女王主政,育有两女,长女为太子。

因北荒大败,之前与西凉国交界的两城,和与本朝交界的三城,就都不得不吐了出来。

于是西凉国与本朝的商路又接通了。

因共同的敌人都是北荒,两国要交换的物产又颇为不少,西凉国女王有意同大魏交好,便遣女太子出使大魏,送上厚仪,共商两国友好通商事宜。

西凉国与本朝向来无仇无怨,如今主动修好,当今陛下自然是龙心大悦,下令鸿胪寺诸人好生安排接待。

待国宴、商议、订下盟书、私人宴请等等一番流程都已经走完。

西凉国太子又提出一个小请求。

说是她虽远在西凉,也曾经通过流传过去的经书子集、话本游记,一窥大魏风采。

尤其是有一位擅写话本的楼乡君,其话本在西凉国也是脍炙人口,几乎无人不知。

就连她那位十三四岁的小妹,一张嘴,都能说出话本里人物的口头禅。

如今来到了大魏朝,有幸觐见了大魏陛下与太子皇子等贵人,自然也想见见那位奇思妙想,蜚声西凉的楼乡君。

这不,就由着鸿胪寺派了位少卿陪着西凉国太子,来了栖云城么?

第274章 相会庆幸她不曾生在大魏朝。

其实依着大魏朝的礼法,西凉国太子是女子,这陪着太子的臣子,就该是个女官才对。

但鸿胪寺里,也没有女官呀。

可不就只能让这位中年少卿硬着头皮上了?

不过这位西凉国太子,倒是入乡随俗。

知道以女子之身出入许多场合不便,索性扮做了男子。

也是奇了。

这位西凉国太子按说已经是年近三十,放在大魏朝中,早就当了娘,孩子都快能成亲了,而这位太子却是面嫩,特别是扮成男子时,显得不过才二十出头。

而且不愧是当了十几年太子的人,无论是女装还是男装,仪态都是贵气十足,无拘无束,完全没有违合之处。

这不,来了栖云城,听说了这戏园小镇开业,就兴致勃勃地来了。

虽然陪着西凉国太子吃吃喝喝这个活儿也算是个轻松差事,但西凉国太子来栖云城自有原由,他这个少卿,自然只能尽力达成了。

看到他的一个属下冲着他点了点头,他便明白过来。

当下就笑眯眯地站起了身。

西凉国太子姚玺已经吃了个饱,眼角余光就瞥见了这位陈少卿的动作。

“陈大人?”

陈少卿笑道,“贵人想要见的乡君,已是请到了!”

大魏朝邻国不多,在鸿胪寺自然也清闲得很。

他闲暇之余,也会看那些话本子。

尤其是楼乡君开始写话本之后,他才觉得原来话本也能这般精彩纷呈,让人眼界大开,思路广博。

这些年来,楼乡君在大魏朝中的名气越来越大。

也不是没有那极喜欢话本的,想要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