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1 / 2)

我在古代搞文娱 林跃然 11991 字 2个月前

第141章 女卫原来是这样。

就在众人眼皮子底下,薛盼儿偷偷练了三年武功。

当然了,她不是完全自己单个独练的,每年总有那么几次,那个教她武功的黑衣人会暗中现身,指点于她。

甚至在她生辰那天,除了母亲会偷偷给她一个小小的玉坠子或者其它首饰当生日礼物外,黑衣人师父也会装做不经意地扔给她一个小东西,有时候是一把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短剑,有时候是对皮质护腕,或者是一支暗藏着机关的小簪子。

三年后的中秋灯会,她们一家人出去观灯。

就在这灯会上,突然有架灯山着了火,引发了阵阵骚乱,街上人群四散,一家人也被冲得分散了。

而她的小妹,就被混在人群里的歹人给掳了去。

眼明手快的薛盼儿,一边大叫着拐子,一边追了过去。

那掳走了薛小妹的两个歹人,却也是故意让薛盼儿给追上的。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可比五六岁的小丫头更好出手,更值钱啊!

只要引到了暗巷,再将这鲁莽的小姑娘一并给掳了,可不是一石二鸟?

然而他们可是失算了。

他们不但没法子拿下小姑娘,还被这凶残的小姑娘给差点废了。

不是,也没听说过这城里,有谁家的姑娘习武的呀!

更为悲催的是,只不过是耽搁了一阵子,他们就被人给围着捉拿了起来,扭送到了官衙!

真真的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拐了十几年的女娃子,反倒是被女娃子给放倒了。

薛盼儿勇斗歹人,救回了自家妹子,这原本是件大好事,一时传为佳话。

但也暴露了身怀武功的秘密。

于是,这佳话,传着传着就有些歪楼了。

薛家又没有会武艺的人,怎么就出了个这么厉害的女儿?这女儿的武功,又是跟谁学的?

说起来,薛家媳妇,似乎从前就订过亲事,那家人就是……开镖局的风家来着啊!

薛家人对薛盼儿才有了几天的好脸色,又渐渐没了。

薛盼儿也被自家母亲问了许多回,问她这些招式都是跟谁学的?

而父亲和母亲也因为这个争吵了好几回,有一次若不是被薛盼儿跳了出来维护自家亲娘,父亲就要跟亲娘动手了。

薛盼儿这小泼辣丫头,连两个江湖上的大男人都拿她没办法,薛父一个连鸡都不敢杀的文弱人,又哪里能跟她动手呢?再说了这脸面也挂不住了。

但不敢动薛盼儿,却是要把气出到母亲身上啊!

就在这尴尬艰难的时候,薛家来了一个上了年纪的道姑。

这道姑自称无影道人,是京城皇家道观里的女冠,手里拿着正经度牒的。

她自认在三年前路过此地,无意中见着了薛盼儿,见这小姑娘根骨奇佳,于是动了心思,只是那时候她还有别的事要办,又觉得姑娘还小,家人不舍,断离不开家门的,因此才教了小姑娘几路剑法,又传了她一套功法,这才离去。

后头她再度路过,也会顺手指点两下。

如今薛盼儿身怀武功之事被发现,倒是引来了流言蜚语,反而是她的过错了。

因此,她这次来,就是向薛家人致歉求情,想要正式地认薛盼儿为弟子,并且带回京城皇家道观里去专程习练,将来若是能学成,不论是愿意回来,还是就在道观里做一个女护卫都可以。

薛家众人也是惊讶错愕,再也想不到,事情居然会是这样!

薛父当时就有些后悔了。

后悔不该怀疑妻子还跟风家人有联系,偷偷地让大女儿跟风家人学武。

肖玲珑则是心情复杂,一时难辨。

不过最后他们一番商议后,还是同意这位无影道人,将薛盼儿带走学艺。

毕竟,薛盼儿的身世确实尴尬,有她在家里晃来晃去,早晚会让夫妻之情越来越淡。

而且这位师傅不是说了么,薛盼儿根骨奇佳,正是习武的天才,若是真的跟去了皇家道观,那自然是有大前程的了,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又为何不答应呢?

薛盼儿自此就离开了薛家。

离开薛家第二天,无影道人就去除了伪装。

原来他就是黑衣人师父,男扮女装成了无影道人!

薛盼儿在前一天,就已经见过了黑衣人,黑衣人叮嘱了她几句,所以在女道士来带她走的时候,她就乖乖地配合了。

薛盼儿跟着师父去了京城……的皇家道观。

薛盼儿之前以为这皇家道观之说,只是师父编出来的,却没想到,师父竟然真的跟这里的住持相熟!

不但给她在观里安排了住处,她还能跟道观里的其他小道姑们一起上学!

八年后,薛盼儿已经不叫薛盼儿。

皇家精英暗卫的某部里,却多了一个名叫风大娘的年轻女卫,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是功绩累累。

这一年,经过与东狄国连续五年的争战,两国都有了休战之意,经过三轮你来我往的议和,终于达成了两国联姻,歇战永好的盟约。

也就是说,本朝陛下的亲生公主,就要带着五百仆从和护卫,远赴东狄国和亲。

东狄国国王的聘礼自然丰厚,而公主的嫁妆也是十里红妆。

但盟约里有一条,公主嫁过去,必须是正宫王后。

公主所生之子,也必须是东狄国太子。

毕竟,前前朝也不是没有过和亲的先例。

但那所谓的公主,也不过是远支宗室,甚至只是民间选上来的宫女,成婚之后,不是没有子女,就是子女也完全没有权柄,这和亲,和了跟不和也没什么两样啊!

盟约上虽然白纸黑字写得分明,但盟约这种东西,不就是用来打破的么?

所以既然本朝已经拿出了诚意,那么就一定要保让这趟和亲,并不血亏才是!

要想保证公主之子将来能继承东狄国太子之位,公主身边的属官和护卫,自然也要选出一批极有能力的才是。

这属官之一,便是一位长相平平无奇,但能力却深不可测的内官,名为无影。

风大娘听到了这个消息,便挺身而去,自荐加入,果然凭着她的战绩,成为了公主身边的侍女。

但侍女只不过是明面上的,实际上她还是公主身边的暗卫统领。

第142章 京城推广大使原无瑕。

东狄国地处东北边疆,大部分的国土,一年倒有半年都是冬天。

东狄国虽然语言与中土相通,但风俗人情却大不相同。

尤其是东狄国极北之处,雪山连绵,冰川相接,风景瑰丽雄奇,也由此发展出了与中土不同

的信仰。

东狄国中,除了世袭国主外,还有尊贵的神职之首,雪山圣女。

雪山圣女却不是世袭,而是在上一任雪山圣女卸任时,由雪山神宫中的巫师通过仪式占卜,由雪神指引,给出下一任雪山圣女的方位,由雪山圣卫们寻到圣女,迎之为神宫之主。

雪山圣女虽然没有实际上的权柄,但在东狄国内十分受百姓爱戴,若是有人冒犯圣女的权威,用不着圣女发话,就会有愤怒的民众替神行道。

因此每一任的国王之妻,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雪山圣女,哪怕是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必须卸任,那也至少能让自己有二十年的风光。

而这二十年里,足够自己的子女长大,羽翼已成了。

风大娘参加了和亲的队伍,原本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护卫公主,击退一切明里暗里的敌寇。

但谁能想得到,公主才到了半路上,就香消玉殒了呢?

这位皇帝亲生的十公主,没有生病,没有刺客,而是留下了一封遗书,自尽了。

遗书里自然道出了原因……十公主早就有心上人,原是京城里俊美如玉的小郎君,十公主的母族家表哥。

十公主非表哥莫嫁,连京城里别的贵公子都不愿意多看一眼,又怎么会乐意到听着就恐怖的东狄国和亲呢?

一位十七岁妙龄公主,为爱冲动,放弃了自己的性命,这原本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个略有些稀奇的故事而已。

可对于这五百人的队伍来说,这跟给他们下了黑白无常的勾索有什么区别?

固然公主是自己不想活的,可是他们这五百人,还能带着死掉的公主去东狄吗?

如果回到中土,那他们这五百条小命,还能保住几个呢?

不过,就在属官无影找到两位同僚一番商议之后,十公主只是身体微恙,服了几剂汤药后,就回复了康健。

五百人的队伍,变成了四百九十九人。

一名因风寒而死的小宫女,被悄无声息地埋到了无人的荒野路边。

和亲队伍最终还是平安地到达了东狄国的都城,国主大婚的庆典顺利举行,过了洞房之夜,一切都没有出乱子之后,队伍里的知情人们,都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至少眼下大家伙的性命,是保住了。

但这也就意味着,大家的身家性命,从此就绑定在了这位“十公主”身上了。

他们不但要保证十公主能坐稳王后之位,还得保证十公主如本地惯例那般,成为新任的雪山圣女。

这个重任,就主要落到了风大娘的身上了。

此后,风大娘勇闯雪山圣地,大战雪山怪兽和十二护法……种种神奇境地,精绝武功,还有奇境里的天材地宝,如服食下就能增加内力的朱果和灵蛇血之类……

种种匪夷所思的桥段情节,直让沐太太和原无瑕看得沉迷其中,恨不得连睡觉的工夫都要挤出来看结尾。

但就算是看过了结尾,那也还要再倒回来再看第二遍第三遍。

原无瑕忍不住对自家亲娘感叹。

“阿娘,那楼家大娘年纪跟我也差不多呀,听说也从来没出过源北道,她又是怎么想像出来那雪山和冰川是什么样的呢?”

那开在雪线上的绝世奇花,据说吃下去能驻颜不老。

还有那她以往听都没听过的冰川,说是一条冰雪冻河,其中的冰雪,千年万年不化,只有在天气巨大变化时,才会大量消融……一些上古异兽和奇花异草就有可能藏在其中,从此现世。

比如女主就是在冰川之中,寻到了一枚能提高十年功力的朱果,还有两百年前失踪的一位雪山圣女。

就是因为从雪山圣女身上拿到了失传已久的圣女神咒法,所以现任的雪山圣女,哪怕受到了来自国中贵族的压力,要让她想办法将下一任的线索指向贵族族中的贵女,也正是国主的侧后,雪山圣女还是听从了女主的请求,将线索指向了来自中土的公主身上。

也正是因此,十公主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任的雪山圣女。

这些情节,让算是老书虫的沐太太也是大为叹服。

“这大概就是天才吧?”

“阿娘,楼二姑娘身手极好,我感觉不输苗师傅和石师傅呢!”

这两位,就是原无忌为妹妹好不容易请的女保镖。

“没准,楼大姑娘就是以她妹子为原型,才写出了那么多的厉害的女剑客呢!”

“阿娘,这次去京城回来,我一定得去想法子结交楼家姐妹!”

她现在觉得,从前在京城里,跟沐家表姐妹们的那些玩闹游戏,都实在是有些幼稚无聊了。

她不会武艺,也不能像话本里那些女剑客那样,行侠仗义,历险厮杀,但她光是看这类话本,就觉得已经十分充实有趣了啊。

原家人进了京城,按着之前想好的那般,没有住进沐侯府,而是住在了原家自己的宅院。

当然了,第二日,原家人就向沐家递上了帖子,第三日则是上门做客。

原家送到公中的礼品看上去,还跟往年差不多。

只是原太太私人给小辈们的礼物,原无瑕给表兄弟姐妹们的小礼物,有了很大的变化。

总结起来,就是不如往年那般贵重了。

尤其是原无瑕送的礼,都以土产为主,里头甚至还掺杂了几套话本!

好几位早就在期待着土豪表妹的厚礼的沐家小姐们,在看到了这些礼物后,脸上的笑容都差点挂不住了。

原家表妹是怎么回事儿?

难道说原家去年的买卖实在不行了么?

怎么连话本这样不值几个钱的,也来凑数了?

有两位沐小姐,恼火得直接就把这些话本赏给自己的丫环了。

不过,也有的沐小姐,实在无聊,就拿起这些话本来翻看的,这一翻,可不就再也放不下了?

第143章 客商外地与京城的区别。

这些沐家的小姐们,哪怕是真的看得如痴如醉的,但为了自矜,也不可能对原家这位表姐妹表露出来。

但沐家的公子们,就没有这个顾忌了。

他们不但自己看了以后拍案叫绝,还会给自己的哥们兄弟去推荐,来自源北道栖云城的话本,悄然在这些富贵人家的公子哥们中间流行起来。

而在此之前,王记书坊的话本,倒也被京城里的书铺买去了一些,可京城自来是全大魏首善之地,自觉全朝最富,文脉最盛,栖云城里每月能出四五本话本就已经是大魏朝中难得的大城了,但京城每月都能有个十几本新话本啊!

所以那些大书铺,压根就看不大上来自别处的话本。

毕竟,全朝各地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常用词和称呼都不大一样,比如那最南边的话本,放到京城里,那都是不大有人看的,就算想看,看不了几句话就冒出来个不明其意的词儿,又不像后世,还能上网查意思,何况就算能上网,能有这个闲工夫动不动就去查一下,对于享受阅读快乐的网友来说,这就是阅读障碍了,没准看不了几行,直接就弃了。

所以地方上的话本,一般来说,在京城里,基本上没啥市场,除非说是作者全朝知名啥的。

艮岳先生和青萍客这两个笔名,在栖云城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在整个源北道,那也是鼎鼎有名的。

在京城?

那是什么小虾米?

我们京城里那些好手们写的话本子,不够我们看的吗?还要去看外地来的破话本?

但反过来,京城里的话本,若是拿到全朝各地,却还是有人买账。

毕竟,只要是读书人,谁不向往一国之都呢?

那些秀才进士们,做梦都想的是进京科举,金榜题名,那么通过京城来的话本,从中一窥京城的风土人情,惯例习俗,那也是极好的。

所以就算是在半年前,来自栖云城的话本,早就已经出现在京城里小书铺的书架上,兴许有个把沉迷话本的老书虫,能慧眼识珠,买回家去细细观看,并且大加赞叹,时不时地向亲友推荐,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这又不像后世有网络,有短视频,只要有梗,就有可能一夜之间火遍全网甚至全球。

别说只是个小小话本,就算是文圣在世,要想京城扬名,那也得造势铺路最少小半年,才有可能成功。

但如今,有了这些富贵人家子弟的参与,那可就不一样了。

两个小厮,脚踩厚底牛皮小靴,身穿七八成新的绵绸束腰短袍,一看就知是富贵人家的家仆。

这两个人脚步匆匆地走进巷子里的一家小书铺。

一进门就大声嚷嚷。

“可有那艮岳散人和青萍客的话本子卖?”

他们容易么他们?

他们在城里跑了十几家大书铺了,都说没有。

可是自家公子又指明了非得要,那他们还能怎么办?

只能把腿跑细了,把嘴磨薄了地去找呗!

看铺子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这人上了点年纪,自然反应就慢一些。

“什么的话本子?”

“艮岳散人和青萍客的话本子!有没有?”

老者张着嘴,眼神散漫,“啊?”

两个小厮一见,只得又叹口气。

“罢了,这家也没有,咱们再去找去!”

他们正要转身,就听到那老者又含糊不清地应了声,“艮岳散人的话本啊,好,好看得紧!”

两人对望一眼,眼中都流露出了喜色。

“掌柜的,你看过这个艮岳散人的话本?你这铺子里,可有么?”

老者这会儿已经反应了过来,连忙点头,“有,有!”

他说罢,就转了身,慢吞吞地去书架摸索一阵,返回身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三本书册。

两个小厮身为公子的贴身书童,那自然是识字的。

接过这三本书册一看,“宋青天探案实录!艮岳先生!啊,这真是艮岳先生的话本!”

老者笑着点点头。

“正是呢!这套话本有意思地很咧!”

小厮们却是如获至宝。

“这话本一套多少银子?”

老者的小眼睛闪了闪,伸出两个手指头,“三册一套,只要一两银子。”

小厮甲有些不乐意了,“老掌柜,一般的话本不是顶多二钱银子一册么?”

他们又不是没买过话本的生瓜。

老者不慌不忙地笑了笑,“小哥有所不知,这艮岳先生的话本啊,是那些从栖云城过来的客商带来的。也不过才有几套,还是老头子我慧眼识珠,抢过来的,不然,别的书铺里,可寻不到这艮岳散人的话本啊!”

他是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这铺子也是他自家的,开了这么个铺子,既能赚点家用,又能打发时间,倒是自娱自乐,自给自足。

就这艮岳散人的话本子,也是一个手里缺银子的客商,拿了几套话本,想到他这里换几个小钱来的。

这位外地客商就是从栖云城来的,他在栖云城买了好几套正流行的话本子带来的京城,原本想的是奇货可居。

可是来到京城,却发现京城的书铺都太过傲气了。

哪怕是他磨破了嘴皮子,也见不着铺子的掌柜,那些伙计,就连瞄一眼的兴致都没有。

这客商试了两三家书铺,就已经灰心丧气,觉得这几套话本子,应该是折在了手里头了。

幸好买这话本子花的钱,都是小钱,就算折了,也不伤筋动骨,因此也就不再瞎折腾了。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寸,关键是他这回带来的其它货物,也没他想得那般好销,又赶上压价的买家,他这一趟,挣的那点银子,刨去了路费和住店,几乎就不剩下什么了。

再加上回去的路费和住店,算来算去,都差点赔了钱!

这客商要走的时候,就想着手上这几套话本,虽然是新的,可要是大老远地再带回去,又老沉的。

虽然在栖云城里,这些话本肯定是能卖掉的,但这事情,它不是这么办的呀!

这不,客商就又寻了几家小书铺试试么?

也就是这位掌柜,是自己家的小买卖,又自娱自乐自逍遥的,看了几页话本,就出手将这套话本给买下了。

好险这老掌柜为人厚道,没有压价,起码是没让客商赔本。

第144章 挂历卖挂历了。

两个小厮听了老掌柜这话,二话不说,马上就掏出了银子,将这套话本给买下来。

“掌柜的,就只有这一套么?可还有旁的?”

老掌柜咧开嘴,“还有,还有!”

他又行动迟缓地从柜台下方拿出了三套话本出来。

两个小厮着急地接过来就看。

“战神归乡记?豪商恩怨录?”

“锦绣谷莠传?”

“这些,都是艮岳散人写的?”

“这一套多少钱?”

“那也给一两银子吧。”

小厮忙又掏了钱,“可还有么?”

“只见艮岳散人的话本了,不是说,还有位青萍客,写的是什么武侠话本?可也有么?”

说到青萍客,老掌柜就有些个犹豫了。

“有是有,只是……”

小厮急问,“只是什么呀?”

诶,这老掌柜,做事怎么这般磨叽呢!

要换成个年轻机灵的,那还不得早就主动全都给拿到了他们面前了?

老掌柜咳了一声,“倒是有一套,青萍客的边塞侠影录……”

“嗨,那倒是快拿出来啊!呶,银子就在这儿呢!”

眼看着放到面前的白花花的银子,老掌柜自然是心动的。

“只是这一套,已是有些旧了……”

他不是老话本迷了么?

当初花了银子买下外地客商送上门的话本,他就是为了自己看的。

那不是他先看完了艮岳散人的两套话本,之后就开始看这套边塞侠影录了么?

虽然这几套外地话本都十分精彩,与他往日看的京城话本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但他看了几眼边塞侠影录,就知道这青萍客的武侠话本,仿佛是为他这个老话本迷,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因此他看这一套话本,就看得慢,一天只看个十来页,看上几页,就要忍不住掩卷冥想,那大漠孤城,那金戈铁马,剑光侠影,就仿佛活了过来,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

那可不就是极其的慢嘛。

这看得慢了,可不就容易磨损新书么?

如今这套边塞侠影录,已经被他看得有些个卷边发旧了。

一般这样品相的话本,自然是不好卖的了。

若是放在旧书堆里出租,他又有些舍不得。

毕竟,这在他店里里是孤本,让哪个借去了不还,他不就亏了

他将这套旧书拿出来给两个小厮看。

小厮们也是犹豫了一番。

“既是都旧了,那我们也买下……半两银子如何?”

“这套书是老儿自己留着看的,倒有些舍不得出脱。”

“罢了罢了,还是依着新书的价儿,这是一

两银子!”

小厮们捧着五套话本,心满意足地走了。

临走时还不忘记叮嘱一句。

“老掌柜,下回再有这般的话本,可别忘了多收两套啊!”

其实他这叮嘱就多余。

他们没走半日,就有别府的小厮问上了门。

等听老掌柜说,才被人给买走了,不由得都顿足着恼。

不过这些下人们在各个书铺里问起艮岳散人和青萍客,确实也是间接地为这两位扬了名。

便有那机灵的书铺主人,打听过以后,就专门去了京城的源北会馆里,托那些源北道的客商,从栖云城里多带些当地的新话本到京城来。

当然了,如今临近年关,这些外地的客商也没了几个,就算有那也是打算在京城过年的,所以指望着他们从栖云城带回新话本来,怎么也得支到了年后开春了。

进了腊月,栖凤城里连下了几场大雪。

到了这会儿,楼欣月就放下了手里的笔,准备一下子就歇到年后了。

不过她虽然不写了,却也不是完全闲着。

去年年根,她们在长兴城里卖挂历,虽然规模太小,全靠着楼欣月一个人画,效率极低,就这样还挣了一小笔银子呢!

今年她搭上了有实力有自家印坊的王记,那自然是鸟木仓换炮了。

王记能印出精细程度不差的连环画,自然也能印得出带彩的话本人物故事挂历了。

楼欣月只是出了些草稿图和构思,没用一个月,这些挂历,就已经新鲜出炉了。

这花样可就多得很了。

几乎她写的每一本话本,都出了的人物故事挂历!

把这些活儿都交给了王记,她也就只能如卖话本一般,按印出来的挂历收取一点分成了。

比如说这会儿,她就带着晓文两个,坐在壁炉边上剪纸糊骨做灯笼和拉花。

眼瞅着已是做出了不少成品,楼欣月就将这些东西都带着,去了前头的铺子里。

才进铺子,就看到里头热闹得很。

好些个客人,就等在柜台前头,指着墙上的物事,等着楼赛郎给自己拿下来细看了。

还有好几位,已经是夹着卷好的画轴,笑呵呵地往外走了。

楼欣月精神一振,放下手里的东西,紧走几步过去帮忙。

“啊,挂历是已经送过来了”

“是啊!送来了一百套呢!”

楼赛郎乐得合不拢嘴。

今儿不是天冷么,估计是没什么客人上门了。

她就想着索性早些关了门,回后院里去烤壁炉了。

哪里想得到,王记那边还来了一辆平板车来,硬是给送来了两大箱子的挂历。

两大箱子啊!

几乎是她大姐写的每一本话本,都做出了挂历了。

那她肯定得拿出各样的持历挂起来,自己先欣赏一番啊!

可才挂出来六本挂历,就有个以往常来租书看的少年进来了。

这少年一看墙上挂着的画,就来了兴致,凑过来一个劲地细打听。

等听说了这个是月历,能当年历用的,立马就掏铜板买一个他最喜欢的战神归乡记挂历!

大概是这少年回去就四处显摆,把这叫挂历的新鲜物事,给宣扬了出去。

没过多一会儿,这些街坊就陆续地进来了。

这不,从王记书坊送来到现下,已是卖出去了七八本了!

有了楼欣月的加入,楼赛郎总算是不用那般地手忙脚乱了。姐妹二人一通忙活,又卖出去了十来本。

送走了最后一位街坊,楼赛郎才算是有闲工夫坐下歇会儿。

“阿姐,咱们这些挂历,倒是豪商恩怨录的,和铁血江湖的,卖得最好啊!”

第145章 说亲要是成了自家媳妇。

楼欣月笑着点了点头。

“咱们这些街坊,都是寻常小商户,自然是对这类故事更有共鸣了。”

楼赛郎一想,也点了点头。

“对哦,就是这个缘由了。”

“若是镖局里的镖师或者护卫们,还有那些整天就想着打架搞事的小子们,那肯定更喜欢战神归乡记和铁血江湖,还有剑寒雪山了……”

“阿姐,那你下一本,打算写什么呢?”

“还没想好,连着写了三本武侠,感觉有些疲劳了,就想换个新花样试试。”

其实不光是写武侠累了,而是现在这个模式,她就跟个无情的码字机器一样,码完了送到王记,五记给钱印书,这一套流程下来,确实有些枯燥而无聊了。

而且她现在的收入,几乎全靠王记,虽然目前王记还算靠谱,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世界上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如果她手里能有一个印坊,那就好了。

但她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要是再经管一个印坊,哪还有空闲时间干别的

楼欣月的目光落到了楼赛郎身上。

这位大妹子,正笑嘻嘻地抠着手指头玩呢。

楼欣月立马在心里否定了这个想法。

她要是开一个武馆,开一个戏楼什么的,给楼赛郎管着,那楼赛郎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书坊印坊啥的,那真不是这个大妹子的强项啊!

再想想她家里买下的那几个人,老的太老,且不大识字,小的倒是挺有可塑性,可她们都还太小,要能当个劳力使替家里管作坊,少不了还得个五六年啊!

楼欣月这会儿,是深深地感受到了无人可用的困难。

王记书坊的会客厅里,此时正坐满了人。

王家族里,几乎是所有有些份量的,全都聚到了一处。

在这些家族的长辈面前,之前能独当一面的王管事,这会儿只能陪坐在末座,听着坐在上首的叔伯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去年王记的盈利。

“咱们王记,今年的盈利是去年的三倍!”

“因艮岳散人和青萍客的话本在城中大热,连带着咱们书铺里其它的书册也都比以往卖得更快了。”

“这还是没算那些挂历!依我看,那些挂历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

这些王姓的叔伯,年纪最大的足足快六十了,年轻些的,也跟王管事差不多。

但这会儿提起这一年书坊的盈利来,一个个眉飞色舞,口沫横飞。

王记书坊,除了印坊还有书铺,王管事管着的,只是话本这一类闲书杂书的收稿和印书,至于其它的事务,还有老王家其他人在做着,上头还有王记书坊的大掌柜,在管着他们这些管事们。

在这样的场合里,王管事向来是不大插话的。

无非是大家议论总结一番去年的得失,众人的功过,再展望一番来年罢了。

可是当这些人说着说着,这话题听着可就开始偏了,居然扯到了楼家姐妹身上。

“那姓楼的小姑娘,居然是个写话本的天才!”

“是啊,她竟然是青萍客和艮岳散人!光是来了栖云城,就写了五套话本!五套呀!她一个人能顶得上五个老作者了!”

“这速度快也就算了,她还能开创武侠类的话本!”

在场的王家人,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武侠话本,但一种新类型的话本,让大家伙都能分到白花花的银子,这可就没有人不喜欢了吧?

“听说那几家都放出话来,想要挖走青萍客和艮岳散人,还说要给几倍的稿酬哩!”

“还好咱们这边同楼家姑娘关系处得不错,楼家姑娘也没有见利忘义。不然若是人被挖走了,咱们王记的损失可就大了!”

今年大家的分红,拿回去那都是能让全家人笑呵呵地过个肥年的,可若是明年没有……那简直不敢想啊!

“可我总觉得这事,还是有些悬啊!”

“楼家姑娘十八岁了吧,万一要是说了亲事,那夫家想要更多的银子呢?”

这话要是让楼欣月听了,那肯定是得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咋地,她就非得说亲事啊?

而且一说亲事,就得被夫家拿捏不成?

她又不是那个东华客!

一把年纪了,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还得受儿子儿媳的管束!

楼欣月在现代的时候,那也是谈过男朋友的。

不过后来那家伙就一门心思地想让她当贤妻良母,还给她规划以后要生几个娃,生完了让她辞职在家带……

那她可就不能忍了。

什么也不能耽误她对文字的爱好!

于是楼欣月就让他变成了前男友。

如今得了这穿越奇遇,正打算大展身手搞文娱呢,哪里还会去说什么亲事?

凡是阻碍她文娱大业的,都是

拦路虎!

如果她无依无靠,自己个儿又是个弱鸡,那可能没准会真的不得不找个夫家来庇护一二。

但她自己本事就有把子力气,更有个亲妹子一个能打十个,安全感满满的。

楼家只有姐妹俩,上没有老管着,下没有小拖累,这种条件,可不正是天选创业人?

她是吃饱了撑的给自己头上套个紧箍咒呢?

但楼欣月这种想法,厅里的王家人,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了。

在他们看来,年轻姑娘学这个学那个,勤快挣银子,也无非是给将来找个好婆家提高资本,多挣嫁妆了。

“没错!万一她要是成了亲,可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咱们得防着这个呀!”

“嗨,咱们不如一劳永逸,直接在族里挑个好后生,向楼家姑娘求亲不就行了?”

众人一听,纷纷附和,“这主意倒是不错,若是成了咱们王家自家人,那可不是谁也别想挖走了么!”

还有一个年轻的叔辈笑道,“那是不是就可以让她少要些稿酬了呢?”

这话一出,让原本就有些憋不住话的王管事,就忍不住要出声反对。

不过坐在最上首的王大掌柜已经是先喝斥了声,“胡闹!”

“若真是能成了咱们王家的媳妇,那不光不能少,还得要多一份分红呢!”

说着,就指指那人,“你们呀!鼠目寸光!”

第146章 上门王记来送货了。

长明坊中,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

离楼家书铺不远的各家铺子,如杂货铺、肉铺、绣坊、点心铺子,这几日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得紧。

这也是因为做到了年根,这些铺子就都要关门暂歇,要等到了年后,过了十五,才会陆续再开呢!

若不趁着年前把要用的年货都买齐了,这大半个月里头,却要上哪里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