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2 / 2)

我在古代搞文娱 林跃然 12040 字 2个月前

现在不光王记待大姐如座上贵宾,就是其它几家大书坊,都想要挖她大姐呢,挣的银子又多,哪里还用得着跟在长兴县一样,只能靠说书先生吧?

第136章 买人什么是大剧场?

“我想的是另外的买卖……”

“你想啊,要是有那么一个大剧场,最少也能装得下五百人,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每个人都有单独的座位……”

楼赛郎听楼欣月说到这儿,不由发问。

“大姐,什么是大剧场?”

“嗯,就是跟个大茶馆差不多,只是座位的安排不大一样。”

楼欣月现如今身上随时都带着小本子和笔,说到这儿,就掏出来画了个示意图给楼赛郎看。

“剧场里,就是这以戏台为主的,成排的座位。”

“这戏台上,可以说书,也可以演戏,还可以做歌舞表演……”

“这位小龚先生,确实很有说书的天份,又很能调动现场的气氛,原本是个奇货可居,能当角儿的,可惜啊……”

楼赛郎对于小龚先生有没有说书的天份和能不能当角儿,倒是没太注意,反而对大姐说的剧场很感兴趣。

“大姐,你不会还想开个剧场吧?”

楼欣月倒是没否认。

“现在暂时还做不到呢。”

她的梦想是当文娱大佬,开一个剧场什么的,也不过是个小目标而已。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实现了小目标,再去准备实现大目标也不迟。

楼赛郎听得目瞪口呆,不由得伸出手指头来算数。

“要建一个大姐说的剧场,那地方至少也得是咱们现在院子的三倍大吧?”

她们现在住的院子,是因为沾了个鬼宅的名头,所以便宜了许多,如果按着市价的话,那至少也得六百两,三部的话,就得一千八百两,这还没算里头的家什和修缮呢!

再说了这样大的一个剧场,那里头也得有做活的人吧?

打扫的,看门的,跑腿的,这就得至少有六七个。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那台上还得有大姐说的各种角儿呢!

寻常做事的人可以用仆役,但那些角儿可就不好请了。

楼赛郎算着算着,就有些替大姐觉得愁。

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别看大姐挣钱快,可是这花钱的地方也多呀!

楼欣月也觉得自己手上的银子,是少了点,距离梦想成真,还差了几千里地呢!

唉,还是继续码字吧。

有两本武侠打底,现如今市面上,也出现了其它的武侠话本。

上次那个什么紫电客挂羊头卖狗肉,骗了一波销量后,那些入坑武侠,已经成了第一波武侠迷的读者们,倒是学精了,在花钱买下新话本之前,还得看看这作者是谁。

当然了,栖云城虽然繁华,写话本的作者也多,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冒出新人来的。

现如今市面上那三本武侠话本,作者也还是从前的三个老作者,只不过是强行改变了内容,又把风格尽量往青萍客靠而已。

而老作者么,文笔功底自然是差不了。虽然强行改变以后略有些生涩,但何尝不是带上了自己的特色?

比如说有那么一本,就是写一位诗剑双绝的剑客,行侠仗义,千里独行……高超的景物描写再加上质量很高的诗作,看上去,就十分有武侠mv的感觉。

像这种诗作水平,楼欣月这会儿是肯定达不到的。

出于纯欣赏的目的,她还买了一套珍藏起来,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

所以说,现在的武侠,开始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了。

楼欣月倒是乐见其成,她也不担心有人会后来居上,写得更加精彩,反正她都已经是踩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了,占尽便宜了。

能写的题材那么多,只要她想,总能占一个先,不写武侠还能写言情,写腻了言情还能试试仙侠,科幻和奇幻呢!

况且她想建的是一个娱乐王国,那需要的内容可不只是几十个话本而已,全靠她自己码,想像力有限是一回事儿,就算是想像力不枯竭吧,她一双手也码不过来呀!

所以她现下一边写着铁血江湖的续作剑寒雪山,一边物色着要买的下人。

段牙婆办事的效率那是真不错,楼赛郎头一天才跟她提了要买人,第二天就准备了两个人,让楼家姐妹俩过来相看了。

不过那两个人并不合适,楼欣月没要,段牙婆也没不高兴,过了几日,就又捎信请楼家姐妹俩过去挑人。

这次楼欣月倒是挑中了一对带着小孙女的五十岁老夫妻。

这对夫妻俩,原本是城中的富商杨家的老仆,两口子一个是在灶房做厨娘,另一个则在马房干杂活,两个人都是老实巴交的,成亲后只生了一个儿子,又攒钱给儿子娶了媳妇,他家儿子倒是能说会道,有几分本事,想着只在家宅里做些杂活,一辈子也出不了头,于是想法子走了门路,去杨家的商队里作了个打杂的伙计。

可惜理想挺好,现实却残酷。

才做了不到三年的商队伙计,就在路上吃坏了肚子,这在赶路的当中,也没地方去寻好大夫去,这一拖二拖地成了大病,好不容易回了栖云城,就倒下了。

儿子一死,儿媳妇只生了一个孙女,想着没啥指望,就包袱一收,改嫁去了,这老两口,只能自己

抚养孙女长大了。

可惜孙女才不过九岁,主家杨家就又出了事儿。

杨老爷原本这两年做买卖就做得不顺手,赚得少,赔得多。

今年栖云城外开武者大会,城里但凡手头有点余钱的,就都下了注,这杨家的当家人也不例外。

结果可好,栖云城里固然有好几个押中了冷门,一夜暴富的,但也有押的是热门,偏偏又固执,想着要一把赚个大的……最后却遇上了爆冷,下的那些注,可不就全都打了水漂了?

杨家就是这么败落的。

坚持了几个月后,终于卖房子卖下人,全家人都回乡下的庄子上了。

乡下的庄子又不大,而家境也有些困窘,哪里还能再养着似这三人一般的老幼呢?

活计干不了多少也就罢了,若是再留着,那不是还得倒搭进去两副材?

这老两口的小孙女倒是还有些用处,若是好生地养大了,没准更值钱些呢。

只是把两个老的卖了,只留孙女,难保孙女不记仇啊!

第137章 晓文只能自己培养了。

杨家嫌弃这一对夫妻太老,楼欣月倒是不嫌。

段牙婆那边,也不是没有年轻力壮的汉子的。

除了年轻汉子也有一对年轻的夫妻,若是真正干活的话,那肯定是年轻的更强了。

但楼家就姐妹俩,就一个小铺子,还是个书铺。

家里并没有什么重活计,那些杂活,老夫妻就足够胜任了。

多出一个年轻男仆,反倒是会更不方便一些。

而楼欣月想要找的能识字,会抄写的下人,最好还是个女子的,那可不就越发难找了?

段牙婆这次让她们挑的人里头,也就只有一个中年男子能识字,据说还是在主家管过账的。

问起算账来,那是说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俨然一个懂王。

可楼欣月让他写了几个字,就发现这人的字实在是太丑了。

要是这位年纪轻点的话,没准还有改进的空间,可他都这把年纪了,性格和技能都已经定了性了,又是很自信的样子……楼欣月自然不会花大价钱买个人回来,专给自家找麻烦了。

“段大娘,若是再有那看着性子稳重,寡言少语的,十来岁的,不论男女,可千万要替我家留意啊。”

看完了这些人,楼欣月对能马上找到合适的抄写人手,已经不报太大希望了。

在这个世界,能达到她的那些要求的人,应该好歹能养活自己,也就不太可能还在卖身为奴了。

倒不如她自己买个年纪小的回来,亲自培养了。

段牙婆这次卖出去三个人,也算是赚了笔不小的佣金,心情很是不坏,听了便笑眯眯地拍胸脯。

“楼大姑娘尽管放心,但凡有好的,定然先给您家捎信!”

所以说这楼家姐妹俩多有本事啊,这才几个月呀!不但能开铺子,还能再买人呢!

而且她可是听她那个远房的亲戚说了。

这楼家大姑娘应该就是那位城里有名的青萍客了。

现如今满大街的小子们,手里拿着的连环画,可不就是这楼家大姑娘的手笔?

这般有能耐的人物,正该多加结交哩!

姐妹俩辞了段牙婆,领着新买的一家三口,回到了自家小院子。

楼家小院是前铺后宅,前头的铺面里,还隔出了一间房可以住人,原就是方便铺子里的伙计安顿用的,因此楼欣月就把这一家三口给安排住在这间房里。

这一家三口被买下来之前,楼欣月也是简单地问过了他们几句的,比如说都能做些什么活计,想不想到她楼家去做事之类。

听到主家人口简单,就只有面前的两位姑娘,这老两口自然是乐意的,像那种富贵人家,高门大户的,又哪里能看得上他们这种老的老,小的小呢?去了还不是受欺压的?

倒不如去平常的主家,老老实实地做活就是了。

这会儿看到主家住的地方居然不错,给他们分的屋子是才粉刷过,又有两张竹床的,便暗自松了口大气。

楼欣月见他们只随身带了个三个小包裹,那小包袱也就比巴掌大不了多少,铺盖和衣服自然是都没有的,便给了老夫妻一串钱,让他们去街上再买些日常用品回来。

杨老头连声道谢,拿着钱出去采买了。

那杨婆子也是眼明,将自家那三个小包裹往空床上一放,就带着自家的小孙女去了灶房,只稍问了问家什用具的布局,便挽起袖子,开始收拾擦洗起来。

晚饭便是杨婆子来做的。

杨婆子虽然做菜不怎么样,却能做得一手好面食。

晚饭时蒸的大白馒头和两道菜一道汤。

菜和汤的味道都平平无奇,但那大白馒头却是喧软香甜,楼欣月觉得自己空口吃都能吃掉两个。

楼赛郎更是一顿炫了三个大馒头。

姐妹两个异口同声地夸赞了一番。

杨婆子小心地陪笑道,“这也是因为灶房里的面好。”

先前在段牙婆那里,看着这两姐妹衣着就是普通,还想着就是个寻常的人家呢,没想到这姐妹俩的小日子,过得那是真不差。

灶房的粮缸里,放得可全都是精米精面!

她还想着要掺点粗粮呢,可在灶房里寻了一圈,也没寻到粗粮,去问主家,主家居然说,不用掺粗粮,就这般做就是!

这精面做的纯面馒头啊!

就是好些个乡下的小地主,都舍不得总这么吃吧?

观察了这一家子一日,楼欣月就让杨婆子负责灶房和洗衣,杨老汉负责看门和打扫,至于他们家的小孙女,负责在里外院之间跑个腿,传个话就行。

当然了,楼欣月也问过这杨家老夫妻,愿不愿意让孩子跟着她学认字写字?

杨家老夫妻又不是傻子,自然是满口子乐意了。

栖云城里,但凡过得下去的人家,谁不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家孩子去上两年学,哪怕不是读书的料,也得会几个字,不当那睁眼的瞎子呀!

那些大街上拿着连环画看得如痴如醉的孩子们,就算识字不多,也起码是识了百来个字的。

杨家老夫妻是因为儿子死得早,两口子都干得不是什么有油水的差事,主家又抠门,因此他们也拿不出余钱来,所以孙女都九岁了,也还是大字不识一个。

这会儿主家愿意亲自教,那可不是天上掉馅饼么?

这杨家的小孙女名叫大妮,楼欣月便给大妮起了个正式点的名字,晓文。

又将从前教楼赛郎的那些识字卡和小册子拿出来给杨晓文用。

这杨家的小孙女,刚领回来的时候,眼神懵然,看着浑浑噩噩的,却没想到,才过了几日,整个人就像是开窍了一般,眼神都变得清澈了。

楼赛郎一开始还自告奋勇地要教晓文认字,说是她在前头铺子里大部分时间闲着也是闲着。

等到发现晓文认字的速度可比当初她学的时候快了不少,就有点受打击,好为人师的积极性迅速降低。

楼欣月好笑地劝她,“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你的天份又不在这上头,你若是有空闲,不如多琢磨一番武学,等下回有合适的,再买一个有习武天份的小丫头回来给你教就是。”

第138章 见面两个粉丝。

楼赛郎听了这话,倒是真的放在了心上。

没过半个月,还真的让她从段牙婆那里领来

了个十一二岁的半大丫头。

这丫头本名吴彩枝,家是栖云城周边村子里的,是因为她后娘生了三胎女儿,家里生计困难,就跟吴父商量着,将吴彩枝卖到了城里换钱。

吴彩枝生得黑黑瘦瘦,手长脚长,从小就干家务和农活,倒是有一把子力气。

楼赛郎得意不已,对楼欣月显摆,“大姐,彩枝这根骨,一看就是个习武的好苗子!我要收彩枝当我的开山大弟子!”

这所谓的开山大弟子,自然就是楼欣月写的第一本武侠话本里提过的,好么,看完了话本,可算是让楼赛郎给记住了,也不知道在心里琢磨了多久,这会可算是用上了。

楼赛郎原本的武力身手,就是纯靠天生的力气和打猎的实践,真正的技巧和知识,那都是后来跟长兴镖局的刘师傅学的。

这会儿当起了老师,每天就教两个小姑娘半个时辰拳脚,有时候,若是楼欣月把每日任务给完成了,也会过来跟着她们一道活动活动手脚。

楼赛郎每天的事情一多,反倒是越发精神熠熠,劲头十足了。

果然不愧是个小太阳类型的E人啊!

这人一多了,虽然花用多了,但带来的清闲也是肉眼可见的。

原本虽然有周嫂子过来做两顿饭,楼家姐妹俩也还得自己解决早饭和洗碗,洗漱得自己准备热水,卧室也是自己打扫的,还有一些个人的杂务,也不可能让兼职的周嫂子来做。

这会儿倒是实在省事,楼赛郎只管练武和看铺子,有时候她若是有事,还能叫杨老汉过来看一会儿。

楼欣月只管码字和休闲,唯一自己动手做的,也就是洗洗自家的小衣啥的了。之前裁纸装订磨墨这些小活,伏都是她自己来,现在有晓文来做,确实给她省了不少时间。

现在就连送稿子,她都不需要亲自送到王记书坊了。

每隔上几日,那王记就会派个人到楼家书铺来取稿子。

而楼欣月得的银子,自然也都是定好的份额,月底结算就成。

天气越来越冷,走出房门,风吹过来,都觉得手和脸不大好受了。

到了这会儿,楼欣月就庆幸她们花了大半积蓄,买下这个院子,并且好生装修了一番。

冬天必备的壁炉和烧热水用的铁炉子那是都弄好了,让这个冬天不至于那么难过。

拿到了剑寒雪山的稿费,楼欣月算了算手上的银子,再加上铺子每日的盈利,也就不那么着急地写新话本了。

而是让杨老汉看铺子,拉上楼赛郎去逛街买买买了。

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年了。

楼家两姐妹在老家也没有什么特别亲近的亲戚了,倒是不需要准备节礼送回村子。

但楼赛郎拜了刘师傅为师,这时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刘师傅是女子,那就是终身为母了,虽然为母什么的,是有点夸张了,但过年这样的大节,该送节礼还是得送的,还得等在没下雪之前托人捎回去。

至于本城的,王记那边要送一份,长兴镖局的分舵那边得送一份,这些倒是不用着急,慢慢买就是。

姐俩先是在成衣坊里,一人买了件毛皮披风。

这两件都是银鼠皮的,皮毛顺滑又轻便保暖,价钱也不太贵,不像貂皮和狐皮,那就是古代高奢,身份与财力的象征。

除了给自己姐俩买了披风外,还给刘师傅买了件枣红的银鼠皮褂子。

又去鞋坊里订了一双小羊皮靴,一双牛皮靴。

羊皮是楼欣月的,那牛皮就是楼赛郎的。

接着就去了翠光楼。

楼赛郎在翠光楼里打工小半年,对于翠光楼已经很是熟悉,哪一处柜台卖的首饰最经济实惠,那是清楚得很,因此直奔主题,来到乌木银饰处。

姐俩各挑了一件饰品。

楼赛郎给刘师傅挑了把小银梳。

楼欣月则是家里的两个小丫头买了两对一模一样的银丁香。

见着昔日的伙伴,楼赛郎也是上前寒喧了几句。

正说着话,听到楼梯处有声音传过来,楼赛郎忙停了话,就准备给客人让出路来。

她退到角落处,这才看到,原来上来的是一对母女,身边还跟着两个二三十岁的女子,这两名女子身着深蓝劲装,衣着干练,想来都是练家子。

这对母女,她倒还认识,可不正是长兴县的老乡,栖云城里的富豪,原家的太太和小姐么?

楼赛郎当初还曾经在这翠光楼里,救过原家母女,但一来那就是她的职责,二来原家也送来了丰厚的谢礼,因此就算是两清了。

楼赛郎也不知道对方想不想认出自己,因此就很识趣地又往后退了半步,微笑地点了点头。

却没想到,那原小姐却是眼风一扫,就认出了楼赛郎。

“咦?这不是楼二姑娘?”

原小姐这话一出,原本走在后头的沐太太,也认出了楼赛郎。

其实楼赛郎今日没穿楼中发的统一制服,而且这两个月又吃胖了一些,打扮得就跟寻常富户人家的小娘子一般,若不是原小姐眼神好先叫破了,沐太太多半是认不出来的。

但既是认出了楼赛郎,想到那日多亏她机灵厉害,不然没准娘俩个不是要受伤就是小命不保,沐太太的面上,顿时也露出了友善的笑容。

“楼二姑娘也来了,当真是好巧。”

原家母女的眼神从楼赛郎落到了楼欣月身上。

顿时那眼神越发的热切起来。

这位就是艮岳先生,也是青萍客啊!

她们喜欢的话本,可都是出自这位的手啊!

当原家母女热情地邀请楼家姐妹上三楼雅间里坐一坐的时候,楼欣月是觉得有点受宠若惊,莫名其妙的。

虽然她们姐俩,现在也算是小康之家了,但跟对方差距过大,更何况,原家母女还是来购物的,她们跟着过去,那岂不是怪异?

因此楼家姐妹赶忙婉拒,拎着自家的大包小包告辞而去。

第139章 续书剑寒雪山。

原家母女在翠光楼里,如往日一般,添置了不少首饰。

尤其是那几样据说是京城里正流行的。

回到自家宅子里,原无瑕还觉得十分遗憾。

“阿娘,那楼家大姐就是艮岳先生和青萍客!看上去,也没比我大几岁呀!她怎么就那般厉害?”

“诶,好不容易见着了楼家姐妹俩,可惜都没多说上几句话,她们就着急走了。”

沐太太笑了笑,“不过是在翠光楼偶遇的,人家没准还有别的事呢,哪里就能陪着你说话呢?”

沐太太之前虽然见过楼赛郎,今天却是第一次见楼欣月,而且楼赛郎的气质也跟之前不太一样了。

许是这给人打工和自己当老板,就是能让人的气度不一样吧?

不过她倒是挺高看楼家姐俩一眼的。

她原家是城中富豪,平时里多少人上赶着巴结。

像楼家姐妹俩这样,并不上来兜揽的,反倒是少见。

这大概就是有本事的人,自然就有几分志气的缘故吧?

看到原无瑕失落的模样,沐太太笑着出主意。

“楼家二姐不是还救过你的么?你若是实在想结识她们姐妹,可以派人送些礼物过去,就说是谢礼,这一来一往的,你也就可以上门去做客了,还有楼家不是开了个小书铺?你也可以去书铺里看看,照顾她们家的买卖呀!”

原无瑕双眼一亮,“还是娘亲有主意啊!那我……”

转而想到她们全家后日就要进京,显然来不及实施这个法子,进而结识她最欣赏的作者,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唉,咱们后日就要进京了呀!”

去年过年,原家全家就没有进京,算起来,已经有近两年没进京城了。

虽然对沐府里众人都起了芥蒂,并不大想再见到这些假惺惺的亲戚们,但暗地里做手脚,并且背信弃义的是沐静姝这样一个小辈,沐太太总不能因此在明面上,就跟娘家断了来往吧。

而且京城里还有些产业,也不能不过去瞧瞧。

当然了,即使进京城,

也会去沐府,原家也是做了一番充足的准备。

不光是没打算再借住沐府,而且他们一家人的身边,都有了比从前更厉害的护卫。

“看把你急的,让楼家姐俩个看了,没准还要把人家给吓着了呢!”

“就不会等从京城里回来的时候,带一些京城的土产,送给她们?这样不是显得更为自然?”

带点土特产,叙些老乡情,这样可不就让对方没有压力了?

原无瑕恍然,“对哦!”

随即就看向自家阿娘,“阿娘,你怎么知道得这般清楚?可是早就派人打听过了?”

那什么买了新院子,又开了新铺子的事情,若不是刻意地打听,又怎么会知道呢?

沐太太笑道,“楼家二姑娘是咱们救命恩人,还是老乡,楼家大姐又是艮岳散人和青萍客,你说说,为娘我为啥不让人打听呢?”

比如说那铁血江湖吧,看完了上册,那下册却一直让人望眼欲穿,那她不得让人打听打听,楼家大姐倒底有没有写完了下册,并且送到王记吧?

如果她知道后世有个词儿,叫粉丝的话,她这样的举动那就是活脱脱的作者粉啊!

沐太太虽不知道这些,也不好意思自己刻意去接近对方,但她这儿不是还有女儿的么?

只要无瑕能跟对方交了朋友,那她以后,岂不是也能时常见到喜欢的作者了?

原无瑕虽然来不及去跟楼家姐妹俩套近乎,但这不是还有一日呢么?

她就派人去楼家的小书铺去瞧瞧,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书。顺便再将艮岳先生和青萍客的所有话本再买上几套回来。

她过去去京城,自然是会给沐府里的表姐妹兄弟们准备礼物的。往年她都会准备栖云城南郊出产的玛瑙饰物送给他们。

但愉快收下的可是没几个。

那今年她就准备别的特产喽。

一人送全套话本,虽说价钱加起来也没几两银子,但这些话本多精彩呀,这些表姐妹兄弟们,可是占了大便宜了!

不过让她惊喜的是,那铁血江湖的续集,剑寒雪山居然也出了!

今日还是第一天上架呢!

想不到楼家那个小小的铺子,上新书的速度有这般快……

上京路上,路程无聊,原无瑕和沐太太,就是靠着这剑寒雪山过的。

这剑寒雪山,是铁血江湖的续集。

铁血江湖的主角,是身负家仇命运多舛的风二郎。

而剑寒雪山呢,则讲的是风二郎女儿的故事。

风二郎之前不是有个未婚妻肖玲珑么?

肖玲珑在风二郎出事两个月后,就另嫁他人了。

风二郎九死一生回到家乡以后,不光是家破人亡,就连从前的未婚妻,都已经嫁入了别家。

面容已毁,身如乞丐,蹲守在未婚妻夫家门口的风二郎,果然见到了身怀六甲的肖玲珑。

此时距他上一次见到肖玲珑,已经是一年多过去了。

大着肚子的肖玲珑,不但衣着光鲜,满面温柔,见到他这个乞丐,还给了他一小块碎银。

这个场面,不可谓不虐心,也正是铁血江湖里最令人难忘的桥段之一。

风二郎从此万念俱灰,走上了一条绝情断念,只为复仇的荆棘之路。

但实际上,他那日看到的未婚妻,怀的身子,其实是第二胎了。

头胎生的女儿,已经有七八个月了。

这个女儿,自然就是风二郎的了。

可惜风二郎自己一开始却是不知道。

后来风二郎改头换面,衣锦还乡,终于大仇得报,众仇家纷纷授首……风二郎也察觉了未婚妻夫家的异样。

肖玲珑嫁到夫家后,一共生了四个儿女。

两儿两女,说起来,也是两个好字了。

夫家不该有什么不满意啊。

但肖玲珑的相公,却还是纳了两个小妾。

而且夫家对肖玲珑生的长女,却是格外的苛刻。

这位长女,原名薛盼儿。

打从记事起,她父亲和祖母祖父,就没给过她好脸色。

要说是因为不喜欢她娘吧,可是对她的三个弟妹,却又很正常。

薛盼儿幼小的心灵不理解,她只能加倍努力,只希望父亲和爷奶也能看到她。

第140章 师承黑衣人师父。

可是就在薛盼儿比弟弟更快更好地背出了蒙书,做出来的饭菜在同年纪的女孩子里头最好时,她无意中听到大伯母同堂姐的对话。

大伯母宽慰堂姐说,你跟她比什么?

她都不是咱们老X家的女儿,她是你婶子带过来的,你婶子嫁进来的时候,肚子都好几个月了,是因为未婚夫犯了事,要被砍头了,没办法,才嫁到咱们家来的。这件事咱们家的人都知道,因为这个,你婶子的娘家,还给了好多的陪嫁呢!

所以说,这未出嫁的女子,一定要自尊自爱,万万不能越雷池一步啊……

薛盼儿很想冲出去,大声驳斥,说大伯母是在骗人,是因为妒嫉才会这么说,但是在内心深处,有一道声音在不停地重复……这是真的!

这竟然是真的!

难怪,祖父祖母,父亲,对她的态度跟别的兄弟姐妹不一样!疏离里头带着客气,只有亲娘,待她反倒是更为亲厚。

那她的亲爹在哪里?

是真的是个罪犯,要被砍头的吗?

薛盼儿激动之下,就跑去了外祖家。

当听到她问起自己的生父,她外祖母差点晕过去。

不过还是在她苦苦相求之下,跟她说了当年的故事。

十年前风家镖局的大当家和少镖头,那就是她的祖父和生父!

原本婚期都已经定好,但生父出事,都说是砍头的罪名,恐怕就算能不死,这辈子也不可能回得来了。

因此她母亲只能另嫁他人。

就因为她,她母亲嫁过去以后,受了不知道多少暗气。

外祖母哭着劝她安分守已,不要再给母亲添麻烦,等长到十八岁,出嫁了也就一切都好了。

原来她真的不是薛家亲生的!

薛盼儿离开外祖家,浑浑噩噩地在路上乱走,就来到了一所宅院之前。

这个院子,就是当初的风家镖局,只是如今已经不姓风。

当年的风家所有习武的男人被暗中教训过一番,而那桩谋反案里,牵出了一路大大小小官员抄家砍头,连带着风家二房也受了牵扯,几乎是花光了全部家财才逃过了抄家流放。

而风家其他几房,也被吓破了胆子。

以至于风家最大的招牌产业,风家镖局,竟然是各人都推拖,反而不肯过去主事了!生怕也跟风家二房一样,落到这般惨淡的下场。

最后干脆把镖局盘给了镖局原来的老武镖。

当然了,老镖师毕竟不姓风,没法子稳住所有人。

有好些个有本事的镖师,就都陆续离开了。

镖局改姓之后,声势也就自然又落一层,但好在本地也是独一份,总还能经营下去。

小女孩蹲在街边的角落里,呆呆地望着这家镖局里进进出出的人物,听着里头的武师们练招式发出来的吼声,竟然这就样,傻乎乎地坐到了天黑。

还是她亲娘发现了她不见,急着到处找人,这才把薛盼儿给领回了家。

无缘无故地离开家门,还到处乱跑,这自然是要受罚的。

娘亲罚她在家里抄书三天。

她正好也不想出去,面对家里的其他人。

爹不是爹,祖父祖母都不是亲的,他们不喜欢她,她还要厚着脸皮叫出那些称呼吗?

到了第三天的夜里,她听到有什么东西打到了窗棂之上。

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就推开了门去看。

这一看,就发现原来打到窗棂的,是颗包了布条的小石子。

但布条上却是什么都没有。

她还在那里纳闷,就觉得身体一轻,整个人就腾空而起……她被人给拎了起来!

她刚想叫,就听到一个声音轻声道,“你不是想知道身世之谜吗?闭上嘴,跟我来!”

她被人拎着,只觉得腾云驾雾一般。

而她这时候,也才发现,原来拎着她,只轻轻几个纵跃,就出了她家的院子的,是一个清瘦的黑衣人。

虽然她从来也没见过这人,而且这人深更半夜地出现在自家院子里,但她莫名地就觉得,这人应该不是坏人。

黑衣人穿街走巷,最后停在城中小庙的后园。

这个小庙的香火不旺,看庙的是个又聋又哑的老汉,因此这后园子,此时自然是空无一人。

她站稳了脚,立马就问对方是谁?他知道什么?

黑衣人却不答话,而是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她面前比划了起来。

虽然黑衣人只用的是树枝,一招一式也十分缓慢,但还是让她看呆了。

这是一套剑法!

黑衣人将一套剑招演示完,问她想不想学。

想学那肯定是想的,但这跟她的身世又有什么关系?

黑衣人简短地又说了一句话。

这套剑法,是她生父风二郎所创。

啊?

真的吗?

还有些天真懵懂的小姑娘,自然是对自己的生父十分好奇的。

哪怕在外祖母的嘴里,风二郎是一个虽然有些本事,长相也好的年轻人,可就是太天真了,太容易冲动受骗了。

要不

然那大奸贼要杀人灭口,不栽赃到别人头上,就挑中了风二郎呢?

虽然后头沉冤得雪,可是风二郎家里,也家破人亡了呀?

小姑娘却不这么想。

那大奸贼能潜伏那么多年,爪牙党羽那么多人,而风二郎只是个小小的镖头,他又怎么有逃得过有心人的算计呢

但就算是对风二郎很有怨言的外祖母,也不得不承认,风二郎不但是风家武功最高,长相最俊的儿郎,就是放在全城,那也是有好多人家的姑娘芳心暗许的。

所以在她的心里,风二郎虽然运道很差很不好吧,但绝对是个让她暗自神往的少年英雄。

那现在这个黑衣人,问她要不要学生父的剑法,她当然要学了。

就这般,她只用了七天,就学会了这套狂风剑法。

黑衣人除了教会她这套剑法,也教了她吐纳呼吸,打熬筋骨的法子。

十天以后,黑衣人就消失了。

就仿佛从来也没有出现过那样。

而小姑娘有了自己的秘密,沉迷在偷偷练武中不可自拔,那自然对于薛家人的冷待,也就不大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