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 / 2)

我在古代搞文娱 林跃然 12049 字 2个月前

哪怕城里的另外几家书坊,都放出话来,无论是艮岳散人还是青萍客,只要愿意把书稿交给他们,他们愿意出比王记高两倍的价钱。

如果楼欣月是刚来到栖云城,手头确实紧张的话,没准还真会考虑一下。

现在么,虽然因为买铺子装修铺子,手头还是不那般宽裕,但如今更在意的,已经不再是银子了。

不过王管事也不含糊,后头加印了几次,又都按着契约上的约定,补给了楼欣月分成,并且还表示,日后若是再有新书稿,也会提高成两倍。

在楼家的小书铺开张之时,王管事还送来了两幅字画。

这两幅字画,一幅雪中红梅图,一幅高山流水图,倒是很适合挂在书铺里。

开业那日,楼赛郎也学着本城里的风俗,在铺子门口放了长长的一串鞭炮,往看热闹的人群里发了些小果子小糖块。

可惜,开业时看热闹的人虽然多,可进铺子里的没几个。

只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进来,借走了一本边塞侠影录上册。

营业第一日,铺子的进账为一文钱。

楼赛郎坐在柜台后的小沙发上,手里拿着本旧话本,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

这话本也不是她大姐写的,精彩程度就打了许多折扣,因此看起来就没啥劲头,从昨儿看到今儿,都没看完十页的。

这营业第二日,铺子的进账,就是三文钱。

这三文钱,还是她在翠光楼的三位同伴来捧场,借走了三本书挣的。

楼欣月见她沮丧,便笑道,“不用担心,人气都是慢慢聚起来的。”

她们家这个铺子,原本就有凶铺之名,前头几位主家可是试过开各种铺子,最后都是赔钱歇业了,可见如果没有特殊的手段,这铺子的人气并不好拉升。

不过如她们这般,开的是租书铺,最不怕的就是耗时间。

像那些小吃铺、粮铺、布庄、杂货铺之类的,要是几个月没生意,食材会坏,布会过时潮湿,月月亏银子,自然是受不住的。

而书铺却没有这些麻烦。

就以栖云城里一个月最多能出个四五本话本的速度来说,她们一点也不用担心话本会过时,更不用说,楼欣月可是还有能吸引人气的杀手锏呢。

楼欣月让楼赛郎去寻到段牙婆。

听到楼欣月的要求,段牙婆却是笑了。

“楼大姑娘若是问旁人,兴许寻画师不大便宜,问我可就算是问对了!”

先前,段牙婆就帮着楼家姐妹寻到了每日过去帮工的仆妇。

这对外地来的姐妹俩,看着也不似那有钱人家的姑娘,却是一来就舍得花钱赁院子,雇粗使。

若是这对姐妹俩,长得是那娇娇柔柔,婀娜窈窕的,她没准就会以为这姐俩不是给人做外室,就是打算做点暗中生意的。

可这姐妹俩,都是浓眉大眼,身材健壮的,尤其是那个妹妹,腰背挺直,步伐有力,她做这行阅人无数,就知道这一看就是个练家子。

后头翠光楼要招女武师,她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了楼家二姑娘?

她和同行带了好几位过去,翠光楼就只留下了两位。

当时翠光楼管事考较人选,她全程都在场,早就将这二姑娘的本事看在眼里,也是大为佩服。

后头果然没多久,就又听说了楼二姑娘本事高强,还救下了原家的太太小姐。

这才几个月呀,就买了铺子!

虽然这个铺子是有名的凶铺吧,那连买带修缮,也得花上四百多两银子啊!

只是开的是书铺,这就让人看不懂了。

如今还要寻起画师来,也是实在奇了。

不过这不是正好撞到她手里,叫她挣这一笔轻巧快钱?

“我有个表姐,她家里那个小儿子,就迷上了写写画画,虽然没有旁的本事,可那画出来的画儿,却是活灵活现的!”

实际上那个表外甥,没有旁的赚钱本事,虽然能画两笔,也确实不错,但却是不大识字,卖不成字画,只能画一画年画这些不大值钱的,寺庙楼宇里的壁画倒是大买卖,可没有老师傅带着,人家也信不过他呀!

楼欣月只要画师能按着她的要求把东西画出来就好,自然是不在乎有无名气和师承这些,去见了这位管画师,又亲眼见对方画了几幅小画,便点点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草稿和画纸。

在长兴县城里,她就试过自己画过挂历,那挂历上的画,便是战神归乡记和豪商恩怨录这两本话本的故事。

只是她水平实在业余,要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简笔画,都得磨上两三天。

又费劲又耗时,倒不如花点银子找专业画师了。

如今,为了提高铺子里的人气,楼欣月就打算做连环画了。

内容就用边塞侠影录。

她已经事先花出了十张草稿图。

这草稿图非常草,可以说是灵魂之作了。

如果非得有一比的话,大概就跟现代导演们画的分镜图差不多。

总之,就是能让人看出来画的是啥就行。

留下了一两银子的定金和草稿,又同管画师签了契,约定若是画好以后楼欣月满意,就要再付二两银子,后续的画便都让管画师来画,三两银子十幅。

这个画画出来,是要做成连环画的付印的。

自然是既不需要上色,也不需要渲染,只要线条清晰的白描画即可。

这般的画十幅就能挣到三两。

别说是管画师了,就是段牙婆,都觉得这绝对是个好活儿!

管画师倒也不负所托,只用了三日,就将十幅画送到了铺子里。

楼欣月一一看过,发现管画师虽然用的

是传统的白描技法,但线条简洁传神,正是她欣赏的画法。

楼欣月爽快地付了余款,又将十幅画交给了管画师。

半月后,楼欣月就带着自己的新作和连环画稿去了王记。

第127章 画书感觉是彻底地稳了。

其实在这个时代,不光是有故事性很强的年画,各种话本里,也会有一些白描插图,技术手段上,那是早就能做连环画了。

只不过,这个连环画的形式,没用到书本里,而是用在了庙宇的壁画和雕刻上。

但壁画和雕刻的受众,那又跟话本不同了。

而且也不可能跟连环画小人书那样,抱在怀里细细地赏玩。

再一个也没有文字描述。

这没有文字描述,那画里的意思,可不就全靠猜测了?

比如青云仙祖闹市吹笛,百姓闻之如痴如醉,纷纷投果掷钱,而仙祖三曲过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了。而百姓们回到自家,发现之前投掷出去的果子和银钱,都整齐地摆到了自家的桌上,甚至还多出了两倍。

栖云城里,就有供奉青云仙祖的庙宇,那庙宇大殿的墙上,可不就画着六幅图画?

知道青云仙祖的,又到了庙中,再看这六幅图画,那自然是能想到这段故事了。

但这是心里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认知了。

如果是一个从来没听说过青云仙祖的人,又不是在庙里看到图画呢?

那没准他的理解,就跟青云仙祖闹市显真身的故事,南辕北辙了。

成人都未必能理解,更不用说识字不多的孩童了。

连环画版的边赛侠影录,一共也就是五十六幅画。

楼欣月在每一幅画的下方,都提练出不到百来个字,而且为了照顾未成年,还要尽量字词更加简单。

但其实,楼欣月看过的连环画小人书,那可都是至少有七八十页来着。

如果这个连环画能在栖云城里热起来,那以后再做些精致版的也不迟。

王管事看到楼欣月拿来了一大一小两本册子,先时还不明白什么意思。

就随意先打开了小的那份册子。

这一看,就呆愣住了。

居然每一页都是图画!

再一细看,每幅图画下方,都有几行字叙述故事。

比如这第一页,开篇就是两幅白描图景,一幅天际孤城,一幅将军府邸。

而下方的文字,便简单讲述了女主角练书阁的家世。

第二页三页描述过女主角的身手和性格后,第四页就是敌军来袭,练将军被奸细下毒,昏迷不醒……

边塞侠影录,他自然是看过了不知道多少回,情节早就烂熟了。

但此时给图画配上文字,竟然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这要是给半大的孩子们看的话……

王管事的眼睛睁大,呼吸都重了不少。

他忙对在一边伺候的仆妇道,“去把……十一郎,十二郞唤来。若是只见着了一个,那就叫一个来也行!”

他将连环画小心地放在了一边,又拿起了那本正常尺寸的书稿。

不过在看之前,他却是满眼惊喜地问了句。

“楼姑娘实在是天才!这种带画的书……”

楼欣月接了句话,“这个可以叫连环画,其实也不是我第一个想到的,咱们栖云城里的青云庙大殿的壁画,可不就有青云仙师的故事演绎?”

“啊,对对对,连环画!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了!”

“这种带画的书,定然会更受欢迎!”

这种有画有字的,可不最适合那些识字不多的人?

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若是有人给他大致讲过梗概,拿着这小画本,也能看有滋有味来!

王记若是趁着边塞侠影录的热度未散,就推出连环画版,那绝对能一炮而红,羡杀其他书坊!

没准就是跟京城的书坊相比,也能略胜一筹!

王管事越想越是热血沸腾。

如今王记书坊就已经隐隐将成栖云城中的大书坊了。

而且这种连环画的版本,除了能做边塞侠影录外,那别的话本岂不也能做?

可惜啊可惜,艮岳散人的战神归乡记和豪商恩怨录这两本,要是做成话本,定然也会十分精彩,可惜却不是他们书坊印的。

二人说着话,一个半大少年迈着大步就进来了,声音仿若洪钟,跟他的年纪十分不相衬。

“七叔,唤我来可有什么事儿?”

这位王十一,也是王氏族里的儿郎,论起辈分来,算是王管事的侄子。

王记是族中的产业,书坊里的老师傅、杂工、城里城外书铺的掌柜和伙计,也都是姓王的。

但其实王氏一族,也不是不想多培养出几位优秀的读书种子,能更进一步,带着整个王氏家族飞升。

只可惜,也不知道是不是祖坟没冒青烟,能培养出如王管事这样饱读诗书但又不是科举那块料的,已经十分不易了。

更多的是王十一和王十二这种,只粗识了几个大字就再也不乐意读书,更乐意干些体力活,比如去赶马车搞运送,或者去书铺子里当伙计。

王管事招手叫他近前,将连环画交给他看。

“你看看这本新式话本再说……小心些,莫要粗手大脚!”

王十一有些头疼地接过这本小号的话本。

不是,他真的不是爱看书的人呀!

就算是话本,他也更乐意花点铜板去茶馆里听说书先生说书啊!

他一看书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就忍不住地眼也花头也疼……

“咦?这是……这竟然是画?”

画下头倒是有几行字,这些字配着图来看,倒是让他看得神清气爽了。

“练将军身为边关总兵……呀!这是边塞侠影录!”

前些日子城里最热的就是武者大会,他是一有空闲就去看热闹,少说也连看了十几天了。他们王记推出了武侠话本,他自然是知道的。

族里的老人们那是有夸的有不喜的,不过等上中下三册印的那几千本全都被抢空了,书坊里的分红居然是半年前的几倍,那些忍不住叨叨的老人们也就都闭了嘴。

那武侠话本里的故事,他自然是极喜欢的。

但他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字,也是真看不进去呀!

这回倒好,竟然还有这种带图的话本!

这简直就仿佛是专门为他造的一般呀!

王十一也不客气,二话不说,就拉了一张小凳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看到族侄这般,王管事感觉是彻底地稳了。

第128章 江湖是人情世故啊!

在族侄看连环画的时候,王管事也将手里的书稿看了个大概。

这本仍然是武侠话本。

这倒是很符合王管事的期望。

毕竟这波武侠热还远远没有过去,反而是因为第一本武侠的出现,勾起了城中更多读者的兴趣。

就连那本挂羊头卖狗肉的大漠英雄记都让曹记又挣了波快钱呢。

虽然这快钱挣得越多,曹记的信誉就降得越厉害吧,但曹记早就一团乱糟,朝不保夕,自然是能挣几个算几个了。

这次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女子了。

王管事微不可觉地松了口气。

上次的武侠话本,主角是个女子,强势得很,城是她守的,爹是她救的,神医是随着她到边塞的,那些勾结番人的江湖邪门教

派,也是她破的……

会在受欢迎的同时,又被不少上年纪的古怪老人看不惯,倒也不奇怪。

这一次的主角,却是位少年镖师风二郎。

风二郎出身武师世家,不但打小就练童子功,练出了一身高强的本事,而且长相英俊帅气,打小就被亲朋好友们戏称为玉面仙童。

风二郎的父亲风老爷,是福达镖局的大当家的。

而福达镖局,则是风二郎的爷爷开创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终于成了名闻三县的大镖局。

风老太爷为人豪爽本事,先后娶妻两房纳妾两房,共生下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

可惜前头元配生的长子,在跟着风老太爷走镖的时候,路遇悍匪,不幸受了重伤,回到家中,只挺了不足两月,就不治身亡了。

除了这位长子,风家折损在押镖上的还有长女的夫婿。

元配一共生了两子一女,就遇上了这般的祸事,承受打击过大,又感染上了一场风寒,竟然就此撒手人寰。

元配过世后,风老太爷又娶了继室,继室也生了两子一女。

而风老太爷的大妾室,也给风老太爷生下了庶子。二妾室则生了两个庶女。

庶子的年纪只比嫡长子小个两三岁,嫡长子尚且要亲自护镖,何况庶子呢?

几百里的押镖路,若一路都是顺风顺水,平平安安,那主家又何必要委托给镖局呢?

这位排行第二的庶子,那是也没少受伤害病,甚至还落下了残疾。

当然了,跟老大和姐夫比起来,他好歹还是幸运的,起码还有命在,只是少了条胳膊而已。

但到了后头,继室生的儿女长大成人后,福达镖局已经家大业大,是原来的四五倍,不但有了许多可靠能干的镖师,在常走的镖路一带,也打出了威名,搞通了人脉。

所以继室生的孩子们,就不必非得亲自跟着镖队护镖,而且就算真的去了,也会被自家镖局里的新老镖师们照顾着,连油皮都碰不破。

风老太爷到了七十大寿这一日,酒宴过后,就将所有的子女召到跟前,宣布将要卸下镖局大当家一职。

毕竟,就算再是一身功夫,老爷子也到了古稀之年,不如子侄辈更有精力了。

风老太爷倒是对儿子们比较公道。

他就挨着个问他们乐不乐意接过这个重担。

长子已经过世,留下的孙子也是体弱多病,会几下招式但不多,只能弃武学文,却也是平平,连个童生都没考过,只能将就着开个铺子。

这位孙子的年纪,虽然比继室所出的老四还大了两岁,显然是没法接过这个重担的。

而次子是庶房所出,还少了条胳膊,自然也是不成的。

三子也是元配所生,这位老三的武艺就比较平庸,自打他的长子过世后,这老三就偷奸耍滑,能不走镖就不走,就算是万不得已,也是拈轻怕重,挑那些路近的和容易的……

这般行事作派,向来为老爷子不喜,私下里不知道打罚过多少回,但老三死猪不怕开水烫,根本没改进多少。

但为了公正,风老爷子还是问他愿意不愿意接担子?

老三想也不想,就摇头婉拒了。

说是他自己武功低微,又能力不足,这个重担,他胜任不了。

于是只能再看向老四……后来的大当家风老爷。

这老四的武功,虽然比老三强了不少,但其实还没到风老太爷鼎盛时的水准,比起过世的老大来说,也是有些逊色。

老四略一犹豫,便鼓起勇气应承下来。

于是这个大当家的位置,就没啥悬念地落到了老四的身上。

至于跟老四同为继室所生的老五,这位跟老二一样,学武没天份,也去学了文,但他比老四可有出息得多了……已经考中了秀才!

眼看着未来没准还有机会考上举人,那自然是不可能接过镖局这祖传的家业了。

镖局虽然落到了老四的身上,其他几房也不是就啥也没落着的。

风家的田产铺子和存银,除开又给出嫁的姑娘们补了一份嫁妆,基本上平等地分给了五房。

就算是老四做了大当家,镖局的赢利,每年也还要给其他四房分出四成。

这般的分润,其他四房当时就应下了。

但他们当时没想到,看上去已经没法子再进一步的福达镖局,到了老四手里,那是真的又发展壮大了两倍有余。

老四的武功虽然平平,但老四长袖善舞,热心仗义,结交下了黑白两道的各种朋友,又十分擅长管人,镖局里的老资历们,哪怕是公认的刺头,一见了老四,也会变得通情又达理。

老四打理下的镖局,这走的不是镖,而就是人情世故啊!

更让人羡慕嫉妒的是,老四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却一个赛过十个。

风二郎虽然已经将家传的武学练到了炉火纯青,却凭借着父亲的人脉,不但同镖局里的老镖师学习,更有机会到父亲的各位好友处讨教,再将各路武学融会贯通……等到风二郎十八岁时,他的武功,不但早就超过了他爹风老爷和他爷爷,甚至在三县里,都是从无敌手,未曾一败。

如此优秀的年轻人,爱慕者当然也是少不了的。

不过风二郎却早早地有了自己的心上人。

正是他母亲风太太的多年好友之女肖玲珑。

两家长辈交情极好,见孩子们都有意,就在他们十五岁的时候给订了亲。

约定等到十九岁时成亲。

肖玲珑兰心慧质,温婉美好,做得一手好绣活,风二郎每年都要收到未婚妻送来的香囊,但旧的他也舍不得扔,都会珍惜地收藏起来。

婚期还有半年,而此时镖局又接到了一桩委托。

这次的镖,价值并不高,路线也不复杂,不过是去到一百里外的渡口。

这条镖路,正是福达镖局里走得最熟的之一。

风二郎虽然年轻,但以他的武功和经验,也算是老镖头了。

他就做为这趟镖的镖头,带着镖车和四五位镖师,出发了。

第129章 铁血既幸运又不幸。

谁能料想得到,原本是万无一失的走镖,却是风二郎从云端跌入谷底的开始呢!

就在快要到达目标渡口的前一日,风二郎他们所住的客栈里,出了一桩凶案。

风二郎一觉醒来,发现门窗外都有埋伏。

就在他想要一跃而起动手拒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手脚酥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他以为的一跃而起,也不过是跌到了床下。

他挣扎着想爬起身,但那些人却是破门而入,用刀剑顶在了他的脖子上!

但这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拿刀剑的这些人,身上都穿着官差服饰!

这些人,竟然都是捕快!

而且还不是县里的寻常捕快,还都是从省城里来的!

他们上来就将风二郎给打得骨头错位,再也没了反抗之力。

并且从房间里,搜出了一些物证!

比如什么女子的小衣,镶着名贵宝石的金钗啊……

睛天霹雳啊!

风二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捕快们给捉走,押进了省府衙门的大牢。

一直到他被判因奸杀人,被判了流放到南疆之地时,他才知道,那个所谓“被杀”的人,原来是一位省城闻名的花魁!

这位花魁,也是三日前,才到了附近的镇上,却被人杀死在自己的私宅里。

但天地良心啊!

风二郎连这女子的面都没见过,就成了杀人凶手!

风老爷闻听了这般的噩耗,自然也是急忙四处打点,却也只能动用自家的藏银来为风二郎活动,大笔的银子送出去,最后只是保了条命。

但那些被流放到南疆的人,十之有九,就都埋骨在那里了!

毕竟,就连官员被委任到那里,都恨不得立马称病辞官,那些一路上被呼喝驱赶的人犯,往往连半道都没走到,就一病去了,押解的差役们反倒是乐得轻松,回头报个病没交差了。

风二郎最后一次见到自家亲爹,就看到风老爷的头发,已是全白了。

风二郎想问家里的母亲如何,风老爷也只是含着眼泪,说是还好!

他们只盼着风二郎能保全性命,再难也要活下来。

风二郎身负冤屈,哪怕为了洗去罪名,查清真相,报仇雪恨,也得想法子活下去呀!

只可惜,他虽然想活,明显有人不想让他活!

押解途中,有好几回风二郎都险些遇害,不是故意分给了他长毛的食物,吃了会拉肚子虚脱的,就是走在山路

上,突然有人从背后撞过来……

得亏风二郎如今吃了惨痛的教训,自身的本事再加上走镖的经验,让他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明刀暗算……

只是越往后走,对于他的迫害就越是明目张胆。

风二郎只能暗自谋划,给自己搏出一条生路。

就在又一次的官差向他挥来鞭子时,他假装滚落崖下,坠入江中。

在坠江前,风二郎也没忘记将一个待他最坏下手最狠的差役一并带走。

山高路险,江水湍急,坠江者自然再无幸存之理。

差役们懒得搜索,在名册上给记了个病亡,回去便能交差。

风二郎经过九死一生,不但没死,还误入一处秘境,正是江湖中一位前辈高人的埋骨之地,他通过了高人留下的数道机关考验,不但获得了许多金银财宝,还有更为珍贵的武学秘籍……看到这里,王管事不由得掩卷叹息。

如此大起大落的离奇际遇,换成体质虚弱,意志不坚的,怕是早就死了好些回了。恐怕也只有风二郎这样的武学奇才,方能有此绝处逢生的造化了。

王管事看得着迷,只觉得这些故事精彩绝伦,惊为天人。

但要搁在现代,那也是被无数人用老了的套路,跳崖是不死的,高人是拜师的,大仇是要报的,美女是要全……呃,在楼欣月笔下,那自然只有一个女主了。

王管事还如以前一般,快速地同楼欣月签了契约,还表示了对艮岳先生的问候。

“艮岳先生近来没打算写新话本么?”

楼欣月想了想,便道,“他老人家身体微恙,近来怕是再也开不了新书稿了。”

那个笔名都自杀了,可不是身体有恙么?还是大恙呢!

这第二本武侠话本铁血江湖,和连环画版边塞侠影记一道,在王记书坊里紧赶慢赶,终于在二十天后面市了。

楼塞郎不需要自己去买,王记已经自动送上了门。

楼塞郎喜滋滋地坐在铺子门口,手里拿着连环画看,就连有人进来,也顾不上抬头。

“客人自己选吧,选好叫我一声就是。”

反正进来的大多都是看两眼就走的,她也是有些习惯了。

“店主姐,你手里这是什么啊!”

听到有些熟悉的声音,她这才抬起头。

“边塞侠影录的连环画。”

她开铺子以来,这条街的街坊们倒是经常地路过,探头探脑。

唯一真来租书的,只有一个少年。

此时这位少年,正好奇地站在她身边,目光已经迫不及待地盯上了那新奇的图画。

“这,这就是连环画?这个也能租么?给我也拿一本!”

楼赛郎起身取了本给少年,“小兄弟好运气!我也是今日才拿到,你就来了。”

少年交了钱,捧着连环画,一阵风似的跑了。

但也不知道忘么回事,没到半个时辰,就有半大孩子过来,指名要那什么环环画。

等到下午时,铺子里的五本连环画,已经全都被借走了。

这是她生意最好的一日!

阿姐果然好法子!

可想到已经无连环画可租,她不由得又苦起了脸。

显然,就算这本连环画大受欢迎,但租书铺里,显然不可能买那么多同样的书。

哎,只能盼着着铁血江湖的连环画也早日印好吧。

楼赛郎自己看的那本连环画都被租走,她就只好换了本看。

这铁血江湖,她早就看过了一遍,可是再看第二回,仍是看得目不转晴。

啊,这风二郎怎么又幸运又悲摧?

那般意气风发的少年,带着满身伤痕,衣衫褴褛,面目毁伤,回到家乡,发现母亡父逝,镖局已归二叔,未婚妻子也嫁人了……

第130章 先河有快钱不挣白不挣。

当他见到原本的未婚妻时,未婚妻已经身怀有孕,而他则衣衫褴褛地蹲在未婚妻婆家的大门口,被当成了叫花子,未婚妻不仅没认出他来,还好心地给了他一点碎银子。

风二郎没有捡那碎银子,而是默默地走开了。

原来,当初他被陷害入了大牢后,他的母亲听说了消息,当时就一病不起。是他父亲风老爷拿出所有的家底,四处奔波,想要救他出来。

而风家另外几房却趁机发难,指责风老爷教子无方,连累了风家的镖局名声,逼迫风老爷交出账本和镖局的当家人一职。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风老爷只能变卖了自家的房子和田产,甚至就连风太太的嫁妆,都被用光了,也才堪堪保下了风二郎一命。

但是那会风二郎家里不说一贫如洗吧,也是捉襟见肘的。

得亏了风老爷子为人宽和,早年间结下的善缘多,虽然到最后只能沦落到教小儿打拳谋生,也还是能温饱的。

直到两个月后,风二郎在押解途中病亡的消息传回来,才是击倒了风家二老的最后一根稻草。

风太太原本就缠绵病榻,悲痛之下,病情加重过世了。

风老爷安排了妻子的后事,也终于撑不住倒下了。

最后风老爷的身后事,还是朋友们合力办的。

至于风老爷的兄弟姐妹们,竟然没有一家,伸手帮忙的!

风二郎跪在坟前,悲愤之下,也疑心重重。

虽然他爹跟兄弟姐妹的关系,算不得极亲近,但这些年来从来不曾有过大的矛盾,就是镖局的分红,也是按时发放。

他爹管着的镖局,能给风家的伯叔姑们更多的分红。

就算他家败落了,镖局已经被他们给把持了。

所以他们为什么会对他爹如此绝情?

这不符合常理!

而且当初他被捕快们围攻的那一夜,之前就有人拎了壶酒过来,要和他喝两杯。

虽然那趟镖价值不高,而且也快到了地方,他还是守着规矩,绝不碰酒,还说了对方几句。

那人也确实放下了酒,又去换了一壶茶来,拉着他细细地问起了风二郎与未婚妻的婚事。

毕竟都是同辈,他被问起未婚妻,就像是爱显摆的小孩子给小伙伴提起心头所爱一样,算是打开了话匣子,喝茶吃菜,畅谈说笑,一直到夜深。

之后就发生了他被诬陷之事。

他的力气,是在大牢里一天天地慢慢长回来了。

那天夜里,他被人下了软筋散这样的江湖迷药。

所以给他下药的,多半就是那个人了!

而那个人是谁呢?

二叔家的小儿子,他的堂弟!

在他家家破人亡后,得到利益最多的,就是二叔家。

说二叔家为了这些好处,要设此毒计陷害他,却还是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毕竟二叔家没有这么大的手段,能让省城的捕头们都配合他行事。

还有牵涉到了的那条人命,可是省城里有名的花魁!

好在他如今不需要伪装,就是活脱脱的叫花子,又结交了一位丐帮弟子为友,教了他许多叫花子们的生存之道,他照着做了两个月,已经就是个彻底地叫花子了!

他从老家一路乞讨到了省城,混进在省城最大的青楼里,做了半年的杂役……

最后终于调查出他被害的缘由!

原来他全家,都不过是城门失火,殃及的池鱼而已。

真正的内情是,那位花魁是得知了省城中某位主官的谋逆之心,生怕被灭口,只好借着面容有损为由,自赎自身回到了早些年

就买好的私宅,只想保住性命,却被那位的爪牙追踪而来,想要杀人灭口,却又担心花魁之死,反而惹来注意。

风二郎就是那个替罪羊。

因为当时方圆几十里内,只有风二郎是那个能轻松杀人灭门的高手。

而且风二郎的那位堂弟,妒忌之心外露,不过被那些人稍加试探,就露出了野心和贪心,于是被人稍加利诱就对他这个堂兄下了黑手。

虽然已经查明了真相,风二郎此时,还没有把握,能手刃所有仇人。

于是在随手又弄死一个小喽罗后,风二郎远远离开,反倒是独自一人前往那传说中瘴气横行的南疆……

楼赛郎已经是第三次地看到这本上册的结尾,每次都要忍不住拍大腿。

哎呀,后头怎么样了呀!

大姐能不能快点写呀!

书能不能快点印呀!

当王记真的印出了铁血江湖的下册的时候,铁血江湖上册的连环画也印了出来。

就跟王管事当时料想的一样,这字数远远地少过原版的连环画,销量反而是原版的两三倍!

可见看连环画的群体,要比看文字版的群体的数量要多多了!

有快钱不挣,那不是二傻子么?

王管事一发狠,还花了大价钱,在族里聘回了好几位已经退休的老师傅。

原本这些爷爷辈的人物,其实还是能干得动的,只是为了给自家的儿子腾位置,这才退下,把活计让儿子给顶上,如今他们活少钱还多,那自然是乐不得的。

所以王记现在印新书稿的速度,那是越来越快了!

当然了王记这些动作,也免不了有其它家书坊跟风。

不就是把话本的语句精简一番,再配上图画么?

这又没有什么难度!

因此一时间,市面上涌出了至少五本连环画。

这倒是让开租书铺的小老板楼赛郎乐得合不拢嘴。

那些有钱租书来看的半大孩子们,也乐得能有新花样看。

就是他们家里的大人,也惊讶自家的皮猴子,终于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看看书了,哪怕看的是连环画话本呢,那也比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强呀?

再说了,这些连环画话本,那确实比那寻常的话本看着眼睛要舒服许多啊!

市面上涌出了这么多跟风之作,只有王管事心里十分的不爽。

“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想好法子,却一味地来抄咱们的好点子!着实地品格太差!”

楼欣月就笑道,“这倒也无防,毕竟这连环画还是新鲜事物,要向全朝的老百姓推广,只靠一家书坊,那可是累死也办不到的,有别的书坊参与进来,把盘子做大,王记这第一家首开先河的,自然是能沾到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