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浑人其实我也是个浑人。
长福坊,龚家。
姚氏对着铜镜照了又照,觉得自己虽然施了脂粉,抿了头发,还戴上了平日里舍不得戴的鎏金银钗和绞丝银镯子,却还是略有不足,又从妆盒里寻出一朵绒花来插在发髻上。
金哥儿早就收拾停当,等在院门口,一边回头朝里张望。
“阿娘,快着些呀!”
姚氏应了一声,扭身出来,看着等在院门口的小龚先生,嫣然一笑。
“走吧!”
这一家三口出了院子,又锁好大门,便一道向城北走去。
今日是武者大会的决赛,经过之前几轮的比试,这决赛的热烈气氛,在栖云城中,已是被烘托到了极处。
之前第一日,栖云城中,就有近万人出动,就为了围观那百尺崖上的较量。
此后观众人数有涨有跌,但基本上是一日多过一日。
到了这最后的决赛时分,栖云城里准备去看热闹的,居然超过了两万。
当然了,百尺崖下的场地也就最多能装得下一万。
那另外的一万,连场子都进不去,自然就是凑个热闹,在附近转转,买点小吃,听听新鲜出炉的八卦,也算是打过了卡了。
城里最爱看热闹的人都去了百尺崖,城中的茶馆酒楼甚至青楼,生意都骤然冷清下来。
于是这些商铺的东家,有的索性歇业一日,携带家眷出城去玩了。
如此冷清的生意,说书先生们也是没了用武之地。
小龚先生便也顺应潮流,同那些相熟的铺子告了假,打算带着家小出去闲逛一回。
这段时日,姚氏小意温柔,夫妻关系有所缓和。
只是才走到巷口,就有一个人影差点同小龚先生一家人撞了个顶头。
这人站住了脚,定睛一瞧,就露出了笑容。
“妹妹,妹夫,我正要去你家寻你们,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可不正是姚氏的大哥,姚大郎?
之前姚大郎从姚氏这里骗哄走了一大笔银子,转头就赌了个一干二净。
虽然姚家老两口也是拿出了家底,想替姚大郎补上少许,小龚先生心里不忍,又让姚氏还了回去,只是不许姚氏再同姚大郎来往。
姚氏这才好不容易把男人的心给哄回了大半,哪想到这惹事生非的大哥又来了!
姚氏慌忙觑向小龚先生,小龚先生面色微沉,勉强点了点头。
“舅兄。”
小龚先生身为说书先生,舌绽莲花那是吃饭的本事,三教九流,老少男女,他都能极快地搭上话。
但如今见到大舅子,却是只有牙缝里挤出来的两个字。
姚大郎固然尴尬,姚氏也觉得脸上无光,忙笑着圆场。
“哦,大哥,我们一家正要去城外看比武,今日不是决赛么?”
姚大郎的小眼睛一溜,嬉皮笑脸地就拉住了金哥儿。
“金哥儿,今日城里的人都出了城,那百尺崖下就那么大点的地方,早就挤得插不下脚去,快叫你爹娘莫要去了,不若在家里歇着了。”
金哥儿哪里肯依,小身子不断挣扎,“不要,不要,我就要去看比试!”
他如今已经上了学堂,难得今日先生放了假,他若是不去看这个大热闹,等明儿回到学堂说起来,都要被同窗们笑话!
何况这个舅舅,最是不靠谱儿,自家爹娘已是为他吵了好几回了。
小龚先生伸手将金哥儿抢抱了回来。
“时候不早了,走吧!”
姚氏见相公带着儿子,已经是走出去了几步了。
赶紧对着自家大哥使眼色,“大哥,我们今儿出门,你若是有事,改日再来吧!”
当然了,她这大哥每回来自家,不是借钱就是借物,定然没什么好事儿。
姚大郎却是不肯罢休,反而拦下了姚氏。
“小妹,手头可还有银子,快借来救急!”
姚氏脸色涨红,恨声道,“我如今哪里来的银子!都被你给哄去了,你倒好意思提!”
姚大郎一探手,就将姚氏头上的银钗给薅了下来。
“小妹这钗看着倒还有些份量,先借我使使,等赚了银子来,我与你打一副头面!”
他这一下出其不意,姚氏冷不妨就被他薅走了银钗。
这哪里肯依,伸手就去抢,“大哥这是做什么!快还我!”
姚大郎嘿嘿一笑,就要把钗子塞进自己怀里……横里一只手,紧捏住了他的手腕……
一刻钟之后,龚家三口人,又回到了自家院里。
姚氏红着眼睛,给自家男人的脸上用干净帕子擦着鼻血。
她这还是头一回见小龚先生打架。
还是跟她大哥打!
原本她以为自家男人就是个文弱书生,没想到打起架来,倒也是真狠。
须知她大哥可是打小就在街上打架长大的呀!
这回不但没把银钗给抢走,嘴角也被自家男人给打破了。
“相公,我大哥就是那样一个浑人,你同他打架,岂不是会吃亏?”
小龚先生笑了笑,“娘子有所不知,其实我也是个浑人。”
他若是个好欺负的,哪里敢一个人到栖云城来闯荡?
之前是他太好性了,倒让那浑人有了错觉。
姚氏嘴角扯了扯。
“相公就不怕那浑人带了一班狐朋狗友去给你砸场?”
其实当初大哥狮子大开口,就要借那么一大笔钱走,她原本也是不乐意的,只是她大哥放下话来,说若是不错,他
就带着兄弟们去茶馆里找妹夫当面借,想来妹夫是体面人,应该不至于不舍得这点小钱……
姚氏这大哥,从小就是无赖性子,姐妹们都没少被他打骂过。
因此姚氏为了息事宁人,只好把银子都借了出去。
小龚先生撇嘴一笑,“那些铺子的东家,有哪一个没有三五个朋友?”
这段时日里,他也没闲着,还真的托朋友打探了下姚大郎的动向。
这帮子闲汉,最是欺软怕硬,略碰上稍厉害的,他们就消停了。
他们若是不长眼,去人家铺子里捣乱,只怕还没进门,就被打出来了!
他来到栖云城也有好几年,又何尝没结交几个有能耐的朋友?
若非姚大郎是大舅子,他早就让人好好给姚大郎一个教训了。
第122章 东风多谢卫兄相助擒拿此贼。
武者大会终于圆满结束。
发起这次武者大会的两位少镖头,终于决出了胜负。
当然,这二位,都进了决赛的前五。
一位是第四,一位是第五。
好些人在赛前就暗地里嘀咕,这武者大会既然是两家镖局出钱牵头的,那就算按着人情世故,两位少镖头也会是头名和第二了。
但结果一出,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那些押两位少镖头胜的,着实是赔了不少。
但押中了冷门武者得了头名的,自然是数十两变千两,一赢几十,留下了人人羡慕的江湖传说。
至于押中了其他前五前十的,也自然是各有收获。
栖云城里,因着武者大会,有人暴富,有人赔钱,各有各的悲欢。
可被这场武者大会搅动起来的武侠热,却是方兴未艾。
就在大会结束的当天,原本不过是中等书坊的王记,趁热打铁地推出了边塞侠影录上中下三册!
可想而知,数千册新鲜出炉的话本,几乎是一抢而空。
艮岳散人这个名号,是在小龚先生说了差不多小半年的书之后,才算是在城中火起来的。
但青萍客这头一个写武侠的作者,却是一夜成名。
城中其它家大小书坊,除了曹记之外,虽然说也都想方设法,找了自家相熟的作者各种商量,却大部分都不成……那些作者们,各有各的习惯和套路,让他突然一下子转到江湖恩怨打打杀杀这些,他是既想像不出,也写不出来啊!
毕竟这个时代里只有纸书,流通慢又不便宜,不像是后世,哪怕是再边远的乡村,也通着网,想查什么资料,想看几本同类名家大作,只须一键搜索就行。
不过重利之下,自有勇夫。
还是有那么一两位作者应下了邀约的。
但这些作者还没养成快手码字的习惯,要能看到成书,少说也得到了三个月之后了。
但曹记却是个例外。
曹记在第二天,也推出了自书坊印的武侠话本。
紫电生的江城英雄传!
还是个十五万字的单本。
曹记之前的那本青云衣锦记,虽然在行业内就是个大笑话,对于那些资深话本迷来说,这一本山寨话本,着实是粗制滥造,浪费工夫!
不过对于不怎么看话本的散客来说,这本青云衣锦记听着名字似乎不错,再加上书铺打折降价,十分便宜,就是带回家去如厕时看也算是打发了时间。
总之曹记印的五百本,虽然遭了骂,又积压了一段时日,好歹最后是半卖半送,全都处理出去了。细算算账,倒也不算赔钱,还挣了那么几十两银子。
这回见武侠话本成了城中新宠,曹记也顺势跟风,印出了自家的武侠话本。
原宅的陈妈妈,这次又带了一包话本,喜滋滋地来到了太太面前。
原无瑕正在沐太太这里,听说有了新话本,登时欢呼一声,扑了上去。
她先拿到手的,就是边塞侠影录的下册。
上回陈妈妈来给沐太太送书,正好被原无瑕瞧见,只翻了几页,就抢先劫了胡。
后头让原无忌看见,也打趣说让陈妈妈帮着带一套。
因此这回下册出来,陈妈妈就直接买了三本。
原无瑕把下册抱在自己怀里,又随意扫了眼别的话本。
“江城英雄传?紫电生?”
“是呢,据书铺的伙计说,也是武侠话本,老奴就买了回来。”
沐夫人就拿起了这本新的武侠话本,笑了。
“这段时日,城里的各家书坊,估计都在暗中使力呢?”
“只可惜,这武侠话本,要了解武学招式,武人习气,黑话切口,甚至还得有些医药之道,也不是想跟风就能跟的。”
“这紫电生,明显就是模仿青萍客的,且瞧瞧他书里写了些什么吧?”
沐夫人拿起来,只翻开了几页,就笑着扔下了。
“拿去烧火吧。”
原无瑕反倒是升起了好奇心。
“阿娘,这话本真有那般不堪吗?”
沐夫人指了指话本,“那你就拿回去看,莫要放在这儿,污了我的眼。”
原无瑕笑道,“那好吧,阿娘,我就先回去了!”
她走之前还小声嘀咕了句。
“我爹和大哥说是要寻女护卫,这武者大会都开完了,女护卫呢?”
沐夫人摇摇头,跟身边的嬷嬷笑道,“瞧瞧这孩子,毛毛糙糙的,亏得老爷说将来要把她留在家里,这要是嫁到别人家,还不得被婆家嫌弃?”
嬷嬷笑着奉承,“这也是老爷和公子疼爱小姐的一片心啊。”
而被人惦记着的原老爷和原无忌,这会儿却是在城北的一处庄子里。
这处庄子本就是依山而建,周边荒凉无人,此时更是大门紧闭,仿佛内中空无人烟一般。
后院的柴房里,却是有四个人。
原老爷和原无忌站在窗前,都冷冷地盯着躺在地上的汉子。
这汉子身材魁梧,四肢粗壮,显然是个练家子。
只是此时却面色灰白,满嘴鲜血,宛如死狗般地瘫软在地,一双三角眼内,满是藏不住的恐惧和怨毒。
而守在他身边的,是一个身穿灰布短衫,背后背着个斗笠,脚踩一双草鞋的年轻人。
年轻人这般的打扮,正是方圆几十里寻常种地的农夫们常见的模样。
甚至年轻人的脸上,还均匀地涂上了些锅灰粉。
可就是这般,也还是遮掩不住眉宇间的俊朗和眼眸中的锋芒。
若是让栖云城里那些追星少女们见了,自然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位可不就是她们心心念念着的那位最俊武师卫绍平么?
穿着破衣芒鞋脸上抹点灰算啥?
最俊武师嘛,就是顶块抹布,那也是天下最帅的!
原无忌对着卫绍平拱了拱手。
“多谢卫兄相助擒拿此贼。”
卫绍平点点头,声音清冷。
“原公子客气了。此贼于我有杀兄之仇,是我借了原公子的东风才是。”
瘫软在地上的大汉张开嘴,似乎想要破口大骂,可他张开的嘴里,已经没了舌头,只能冒出一股股的血水来。
是他大意了!
这什么劳什子的武者大会,他家主子听说是原家父子在暗中支持,自然传信令他来一探究竟,谁知他不过才参加了两场比试,就被人看破,暗中追踪,令他着了道儿。
第123章 置产实在是好大的手笔啊!
栖云城里因为武者大会掀起的热潮还没退去。
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原家父子却又给这热潮添了一大桶热油。
之
前原家的商队被劫,六万两银子的损失,外加原公子身负重伤,险些丧命,即使请了名医来救治,最后也还是落下了足疾。
半年多来,原家和长兴镖局也不知道往官府处跑了多少趟,然而那伙贼人的下落,却还是杳然无踪。
谁能料到,这伙贼人的首领之一,石老七,居然会大喇喇地来参加武者大会呢?
这石老七,还觉得自己当初劫镖的时候,是蒙着面的,跟他交过手的镖师又大都送了命,就觉得哪怕是参加栖云城万人围观的武者大会,也不怕露出什么马脚来,哪里能想得到,人家原老爷家里财大气粗,哪怕是家里人不去百尺崖下的看棚观看比试,也都还一直花银子包着……这不,原公子正好出来排遣心情,一眼就盯上了石老七了?
当初这石老七杀人用的那招式,早就被原公子这个苦主牢牢地记在心里,这一看,可不就把贼人给认出来了?
既然都叫原公子给认出来了,而且又在咱栖云城这样的地界上,那还能叫他给跑了不成?
自然是召集了原家的护卫,将石老七给堵住了。
石老七这样的凶徒自然是不肯束手就擒的,这不,一番搏杀之后,石老七也被打断了手脚,扭送到了官府衙门。
而之前原公子及镖师们报案的供词里,早就有对凶徒体貌动作的描述,哪怕是蒙着面,那身高,胖瘦,招式,这些总是能说得清的……
更何况,石老七的身上,还带着原家自家打制的金叶子。
原本原家这个大案子发生了又迟迟未破,不光是地方的县令考评要受影响,就是省府各位大人,又何尝不受影响呢?
如今凶徒归案,证据俱在,正好乐得审结。
而跟着石老七来到栖云城的同伙也有三四个,这些人的身手低微,虽然没报名参加武者大会吧,但跟着石老七在城里也是各种逍遥快活,石老七被送到府衙,这些早就被原家盯上的,自然也是一个没跑。
除了有两个拒捕毙命的,余下的两个,也被押到了衙门里。
而其他的同伙和六万两银子的所在,自然也都着落在他们身上了。
“所以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呀!”
跟着中人去看铺面的楼家姐妹,听到刘中人这句闲聊,对了个眼神,却是笑着点头。
“刘中人说得没错,这干了坏事呀,总是跑不掉的!”
楼赛郎虽然没参与过那次护镖,但对那些劫镖的家伙们,也是恨得牙痒痒的。
不过想到昨日初听到消息,大姐同她说的那些,楼赛郎这心里的感觉,就略有些个复杂了。
天下哪里来的巧合,还不都是人力作为?
原家人为了早些捉到那些劫镖的贼人,不惜花费巨万,在幕后办了武者大会,也实在是好大的手笔啊!
但大姐又跟她算了那比赛场里看棚的费用,还有各家赌坊里的赌局……原家虽然前期出的多,但后期一番操作,没准不但能将投入收回,还能大赚一笔呢!
这可不是,既把事给办了,又能钱生了钱?
刘中人哪里知道楼家姐妹心里的心量,说起这一桩劫案来,还是津津乐道,一直走到了地方,这才算是转移了话头。
“就是这间铺子了。”
“这间铺子就在长明坊,闹中取静,后头的院子十分齐整,还有水井。”
刘中人说着话,从腰间拿出钥匙,打开了大门上的锁。
推开院门,请姐妹俩进去。
“这铺子原是卖杂货的,原本的张老伯家儿子在京城发达了,便将张家老两口给接到了京城享福哩!”
“若不是如此,哪里有这般好的铺子空出来呢?”
楼家姐妹俩先进铺子里看了一番。
这铺面大约有个四十来平的样子,里头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什么家什都没有。楼欣月瞧着,倒是挺满意的。
如果是用来开个书报铺子之类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看完了铺面,又进了后头的院子。
这个院子,倒是跟她们现在住的院子差不多大小。
房舍虽然略旧了些,却保养得很用心。
三间正房,三间厢房里也是干干净净,连根稻草都没落下。
刘中人忙道,“张老伯老两口是仔细人,临走之前,就将破旧家当都处置了,特意收拾打扫过,好方便买家使唤哩。”
楼欣月微微一笑,“不知道这处房舍作价几何?”
“张老伯老两口子惜物,为人仔细,这各处都保养得极好……因此作价六百三十两。”
六百三十两?
楼欣月手里有四百两银子的时候,就起了心思,想让楼赛郎开个铺子,自己当老板,而姐妹俩也不需要再租房住,想要添点好家具家什也更方便。
后头楼赛郎在翠光楼帮了原家母女,得了原家的谢礼,谢礼里头光金银加起来就有一百五十两。
而锦绣谷莠记和边塞侠影录这两种话本,又给楼欣月带来了二百多两银子。
这样她手里加起来就有七百多两。
银子倒是够了。
只是这样大的支出,自然还是得货比三家,压一压价格。
“这个价似是有些高了,我记得上个月还听说有一套带后院的铺子卖的是五百出头。”
刘中人自然是各种说明,这张家的铺子如何比那一套五百的好。
楼赛郎同大姐对了个眼神,“刘叔,先前不是说,一共有三套闲着的铺子?不若都去瞧瞧?”
从张家铺子里出来,刘中人又带着二人去看了另外两处铺子。
这另外两处铺子,价钱倒是不算高,开价就是五百七八十两,只是各有各的短处。
不是那卖家看着贼眉鼠眼不像好人,便是被上一家弄得又脏又乱的。
楼欣月已经有些想要第一套铺子了。
眼看着到了正午,楼赛郎给大姐使了个眼色,大方地邀请刘中人去旁边的酒楼用饭。
第124章 凶铺我倒是觉得不错。
进了酒楼,楼赛郎在翠光楼里也做了几个月的护卫,晓得本地人的习惯和口味,略问了刘中人两句,就刷刷地叫了好几个菜,还要了三碗米酒。
刘中人见这楼家姐妹出手大方,心里也是畅快,吃喝过半,就起了兴头。
“二位若是真心想买个铺子做营生,好在城里落下根脚,那还是买张家的铺子为好。那两家的虽便宜些,可终究各有各的短处……”
“俗话说,这一分价钱一分货,价高也有价高的道理,似有些铺子,哪怕只要三百多两,那还不是空了十年没人敢收?”
楼赛郎一听,反而来了兴致。
“刘叔不如细说说?”
刘中人干了一大口米酒,笑道,“就是在西边那头的巷子里,有十来年前有个木器铺子,那铺子里就是老两口,有个独子,原本日子过得倒也不差,也娶了新妇,新妇也有了身孕了,可惜啊,那独子却是结交了些狐朋狗友,勾得他惯去赌,却不想被人做了套,竟是输了上百两银子出去。”
“那厮又哪里会挣银子,先是偷他娘子的首饰出去当,后头又偷老两口藏下的银子,等实在是没得偷了,就去借了印子钱……”
“最后事发,债主上门来要债,不但他家这铺子抵了都不够,还要拉走他娘子。”
“那娘子自然是不干,宁愿一头碰死,闹得沸反盈天,左右街坊们听了都来劝,让那债主宽限几日,那债主也怕闹出人命,便收了他家的房契,限他们三天里补上差的银子……”
“谁想到,第二日铺子里静悄悄的再没了动静,连过两三日,都不见他家里有人出来,债主听了消息,以为他们怕还银子全家逃了,却没料到,那一家人早都死得整整齐齐了……后来官府派仵作来验尸,原来俱是服毒而死。”
“后头官差断出来,应该是那新妇怀恨在心,做晚饭时在饭里下了毒,因此那三人是倒在地上,只有新妇是穿戴好,躺在床上。”
说到这儿,刘中人摇头叹气,好一番唏嘘。
楼欣月忍不住问了句,“放印子钱是触犯律法吧?”
“谁说不是呢?这逼死人命,债主贪心太过,可不就被抓进了大牢,听说还是托人求情,又赔了许多银子,这才能脱身出来,可经过这么一遭,他那家业也败了,有两间赌坊也教别人给占了……所以说,这做人不可太过呀!”
“当时那木器铺子,就罚没入官,又官卖出去,得了的是个外地客商。”
“那客商也精明,低价入了手,为怕这铺子不干净,还请来南山寺的大和尚
做了法事,可他住进去以后,再开的铺子,买卖总是不成,且夜里也不安静,不是做恶梦,就是怪声怪响……”
“那客商心晓不好,便又转卖了出去,说来可怪,这接手的再开铺子,还是不成,此后又倒了两回手,价钱是越来越低,明明不差的铺子,只能开价三百多两了。”
“可即使只要三百多两,但凡是本地人,谁不知道那铺子的底细?只能骗骗外地来的愣头青了。”
他这话才说完,却见楼家姐妹俩互相对望一眼。
楼赛郎就开口道,“刘叔,能不能带我们去瞧瞧这家三百多两的铺子?”
“啊这……”
刘中人原本是当成一桩轶事来说的,却没想到这姐妹俩,居然这般勇,竟然起了买那凶铺的心思。
“二位姑娘,那铺子可是……”
“刘叔,我们也是有些好奇,想去看看。”
楼赛郎摸出一锭碎银,塞进刘中人的手里。
刘中人这才有些不大情愿地应了。
出了酒楼,又拐了三条街,刘中人指了指街尾的老榆树。
“就是这棵树边上的院子了。”
这条街上有七八家铺面,街尾的铺子正好在老榆树边上。
别家的铺子,都是大门敞开,只有这家铺子大门紧锁,都掉了漆。
有坐在铺子门口的人瞧了刘中人,就笑着打招呼。
“刘经纪,这是又带人来看铺子了啊!”
刘中人点头微笑,“正是,正是。”
顿时就有许多目光落到了姐妹俩身上。
这年头,买铺子的居然是两个娇……啊,健壮的小娘子。
可即使是健壮的小娘子,那凶铺也是凶铺啊?
她们俩看这铺子做甚?
难不成看上了还真会买吗?
然而楼家姐妹还真的看上了。
这家铺子的面积跟张家的差不多,看上去还更新一些。
这倒也不奇怪,倒了好几回手,又开了好几次店,这铺子里总是重新装修,自然看上去要更新了。
而且这家铺子是在街尾,又有凶铺之名在外,可不就会越发的安静了?
楼欣月察验了一番,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
就冲着楼赛郎点了点头。
“我倒是觉得不错。”
刘中人的脚下就差点一绊。
不是,你们这两个年轻姑娘呀,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之前那些主家,也都是贪便宜就买了回去,结果开不到半年,不是连连赔钱,就是做事不顺,你们两个外乡小姑娘,哪怕是在翠光楼做护卫的,有几分本事,那也镇不住这个铺子呀!
“刘叔,我也觉得这铺子不错,不若请这铺子的主家来谈谈价钱如何,若是谈得拢,我们也好早些买下。”
现在她们租的那个小院,是交了一年的房租,一年就得二十多两,一次交一年。
眼看着这也大半年过去了。
若是能买下这间铺子,收拾打理花上一两个月的工夫,姐妹俩就能从从容容地搬家过来,以后就不必花房租了。
刘中人劝了几句,见她们不听,也就应下替她们将房主约来两厢商谈。
心里却想,这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了。
也是,这楼家二姑娘虽然当着女护卫,月钱不低,且还在翠光楼里救过原家女眷,发了一注小财,那手里的活钱想来也是十分有限的。
三百两跟六百两,可是差着三百两呢!
诶,可惜呀,就算是三百两,那也是城中平常人家要攒好些年才能攒得到的呀!
第125章 开业打算开业了。
将近傍晚,楼赛郎从翠光楼的侧门走出来,身后还跟着莫大姐,还有两个护卫。
“赛郎,你这冷不丁地走了,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妹妹俩买下了那间铺子,虽然那铺子几易其手,最近的一回修缮也不过是在两年前,但既然是自家的产业,日后没准要长长久久地住着的,自然不能马虎,得好生再清理收拾一番。
墙要粉刷,家具要打,锅灶也要重新弄,前头的铺子也准备开……这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况且原本计划的也是让楼赛郎开铺子的,因此她提前几日就同女管事说了辞工。
虽然舍不得楼赛郎这样一个靠谱的女护卫,但翠光楼这般的大店,要再寻个女护卫倒也容易。
楼赛郎还没走,那新人就来了。
楼赛郎就帮着教了教新人,眼见得到了月底,从管事手里结了工钱,便下工离开。
莫大姐跟楼赛郎共事这几个月,两人相处得不错,尤其是遇上麻烦的时候,两个人还能互相搭把手,因此十分得不舍。
而相熟的男护卫却笑了。
“莫大姐,楼二姐这是要自己开店当东家了,人往高处流,有什么不好的?”
另一个男护卫也笑道,“正是呢,楼二姐以后要开书铺,还是以租话本为主,往后咱们闲了,正可以过去租书来瞧,不就又能见着了么?”
这些护卫们,工钱比普通的伙计高不少,也都识得几个字,看个话本那是不在话下,因此闲暇之余,也喜好看话本。
早前看那豪商恩怨录都能看得入迷,等城里出了武侠话本之后,那更是着了迷了。
边塞侠影录上中下三册,这三位都自掏腰包买回家去了。
知道楼赛郎自家买了个小铺子,准备用来开书铺,这些人自然是又羡慕又高兴。
大家都是护卫,偏偏这位年纪最小的有那个运道当东家。
高兴的是,平常楼赛郎同他们聊起话本来,那说得是一套一套的,见解着实不俗。
若是楼赛郎能自己开书铺,那她铺子里的话本,定然都是精彩的了!
也省得他们总是书荒,饥一顿饱一顿的。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倒是说得兴起,索性趁着下工一起去附近的酒楼共聚一餐。
这些人的工钱虽然比普通人高,但酒楼里的饭菜都比寻常馆子里贵上三四倍,因此只是点了几样经济合算的菜肴,又点了一壶米酒。
酒菜未上,众人已经天南地北,过去未来地闲聊了起来。
“赛郎,等你们家里开了铺子,定然擦亮眼睛,莫要买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烂话本。”
“就是就是!那个紫电生的江城英雄传,简直就是烂中之烂!租来看,都浪费了我的两文钱!”
“江城英雄传?这段时日我都在忙活着收拾铺子,倒是没注意这个。”
楼赛郎的文化水平虽然也就刚能看懂话本,但这什么江城英雄传,什么紫电生,可不是一听就是仿照着自家大姐的边塞侠影录来的?
“嗐!得亏你没注意,不然可不是要呕死。”
“怎么?那个江城英雄传,写得十分差劲不成?”
“何止差劲,分明就是,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明明就是那老话本六国志里截取了白袍银木仓将陆羽的生平故事,加了几首酸诗酸词,又加上了编出来的几个故事,荒野遇上美貌狐女,打仗时遇上敌国公主倾心……实在是老套又无耻!六国志自然是前朝的林劲先生所作,跟这什么紫电生有什么关系?”
“况且在卖的时候,还一个劲地说也是武侠话本,我看一点也不武侠,跟边塞侠影录是一点也不像!”
楼赛郎听得目瞪口呆。
“他这样也能印书?”
她看过的话本不多,也就是大姐写过的都看了。
六国志什么的,她确实没瞧过,但听着这般做法,实在是有些无耻呀!
“唉!还不是曹记出的?那曹记为了挣银子,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可不,上回就出了那个青云衣锦记,难看无味得紧,这回又来个江城英雄传!真真地就是为了骗银子!往后啊,他家印的书,是再也不看了!”
几人吃喝一回,谈笑一场,楼赛郎将自家铺子的地址告诉了众人。
大伙都道等开业之日,定要过来捧场。
楼赛郎辞了伙伴们,心情轻快地往回走。
每月都能按时拿工钱固然稳定,可是自己给自己当主家
更为自在呀!
自打楼赛郎辞了工,姐俩往铺子那头去得越发勤快。
先寻了粉刷泥瓦匠过来将整个院子里外粉刷修补了一番,又请木器店的过来丈量尺寸打了两三套家具。
楼欣月穿越过来就是偏远山村里的农家女,要啥没啥,手里没钱,自然就没法穷讲究。
如今可算是手头宽裕了,买铺子还省下了三百两银子,不用那些上等的木料,打两三套家具也就是四五十两银子。
楼欣月可不就讲究上了?
本地原有的那些圈椅八仙桌书桌书架屏风五斗橱四柱床固然不能少,什么大衣柜、沙发,这些古代少见的,自己画图纸定制也得安排上。
除了家具,对炉灶也得稍做改动。
虽然说栖云城位于大魏国的中部,气候并不是最冷的,但已经在长兴县城里过了一个冬天的楼欣月,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没有暖气的苦。
除了要在灶房里打造一个能顺带烧出热水的铁炉之外,还得在两间卧室里装上壁炉。
至于不大的院子,她们请了人将前院后院的土地全都给刨过一遍。
该硬化铺青砖的就铺上,能种点花草果树的就种上。
之前在租的院子里种了两株牡丹花苗和两株果树,也都挖出来移到了新院子里。
总之,之前人人避之不及的凶铺,如今看着舒适又清爽。
但是银子,也如流水般地花出去了。
楼赛郎觉得自己这辈子也没这般地大手大脚过,心疼得不行。
看着前头的铺子,也算是收拾出来了,虽然好些家具还没打好,炉灶也没弄好,但那些也不碍着铺子开业呀?
于是就将收罗的那一大堆话本,搬到了新铺子,摆放整齐,又准备好了小账本,打算开业了。
第126章 人气这绝对是个好活儿!
王管事得知楼家姐妹俩已经买了铺子,准备开个租书铺,虽然也稍稍惊异了下,但还是十分大方地表示,可以将自家书坊里的存书送给她们一部分。
楼欣月自打来到栖云城,就一直同王记合作。
总之,虽然也偶而有一点小小的分歧,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王记不但给银子爽快,印书的效率和质量也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