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欣月的思路在走到书铺门前的时候,暂时中断了。
走进书铺的时候,就看到两个伙计正眉飞
色舞地说着什么。
“盛福客栈,祥成客栈,还有仙客来,如归客栈……这几家靠近北城门的,都住满了!”
“虽说大会要在三日后才开始,可这些个高手们,已经两两相约,寻地方较量过了!”
“诶,要是咱们能亲眼瞧一瞧就好了!”
等瞧见楼欣月走近,两个伙计这才止住了话头。
“姑娘,可是要买锦绣谷莠记下册?”
楼欣月点点头,“正是,多少钱?”
一名伙计就笑了。
“这下册送来的时候,也不过五册,今儿客人得到消息,就都买走了!”
不等楼欣月说话,这伙计就又补了话,“不过姑娘不用急,等有客人要来退书,到时候将他退的,再给姑娘就是。”
楼欣月,“……”
这年头,没有啥退货就是二手的意识啊。
“可万一没有人退书呢?”
王记书坊印下册印得少,这她是知道的。
但这边的书坊只上了五册,她是没想到的。
这伙计又笑了,“有的,刚刚还有位老客,就气哼哼地来退书了。不过才退了还没顾得上放回去,就又被人买走了!”
他偷着看了几眼,那下册里头的内容,也的确是十分的一言难尽。
那些对上册爱不释手的客人们,哪里能受得了胡生最后抄家流放,绿帽压身呢?
楼欣月听到这儿,内心也不由得略微心虚了下。
开始了呀!
不过王记书坊这动作倒真是不慢,离她交书稿的那日,也不过才过去了二十来日,这书就出来了!
要知道这书稿到付印成册,要经过校对、刻印,印刷,最后才能装订成册呢!
就是在现代,这整套流程下来,都得好几个月呢。
当然了,现代的大出版社和古代的小书坊运作机制也是大有不同了。
“刚刚我进门时,听到什么大会,什么高手的,这是栖云城里又出了什么新鲜事儿?”
楼欣月在现代,虽然有点宅,但有网络有手机,她就算整天憋在家里,也照样能知道各种大小事。
但这不是在古代么?
她获得信息的手段就比较单一,在屋里听周嫂讲八卦,听妹子在首饰铺子里下工回来讲见闻,逛街买东西的时候同伙计们聊上几句……
说起来,若她是个男子,倒是能常去茶馆酒楼这些地方盘桓,但这个世界虽然民风开放,也还没有开放到单身女子去这些地方不被特别注意的地步。
为了少生事端,楼欣月也就多数时候,都窝在屋里了。
一说到新鲜事儿,两个伙计都兴奋了。
“诶,就是咱栖云城里,不是两家大镖局么?号称南盛福北祥成的,一南一北,平时井水不犯河水的,也相安无事,那不是突然两家少镖主就对上了么……”
栖云城里一共四家镖局,南盛福北祥成是两家大的,还有两家规模小一些,就没法子跟这两家比。
如今这两家因为少镖主一时意气之争引发的约斗,竟然扩大演变成了整个源北道的武者大比拼,如此热闹,凡是知道的栖云城闲人们,谁不想去瞧瞧?
“所以,如今的比拼,变成了各种武者报名参加的盛会?前十名还有花红奖励?”
“那可不,听说,夺冠的头名,能得五千两的花红,第二名,能得三千两,第三名则是一千两,除此之外,进了前十都有五百两呢!”
伙计们说得眉飞色舞,楼欣月听得也是大为惊骇。
这手法,怎么跟现代那些要搏流量的各种综艺,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而且……楼欣月头脑中灵光一现。
武侠!
既然如今武者大会的风头这般高,甭管过程中发生了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最后前三都落到了谁家,栖云城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五个月内,城里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必然是武者大会。
而栖云城的风尚,很快又会幅射出去。
所以只要她手速够快,能在两个月内写出一本武侠小说来,那个火爆程度,应该会比艮岳先生的四本加起来都强!
只要一本火爆了,又何愁她的新马甲没有知名度呢?
“如今各坊的赌坊,都开出了赌三前名的档口,不拘本钱多,都可以进去押上一注哩!”
两个伙计这般说着,都是一脸跃跃欲试。
显然,这俩也打算试试眼光和手气了。
同样的,楼欣月也急着想回去试试她的运气,她刚告辞转身要走,就看到一个身穿道袍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进了门。
楼欣月也不知道怎地,就心有所感,往外走的脚步就缓了下来。
“退钱!给我退钱!”
“你们王记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的假艮岳先生,写的什么鬼下册!”
两个伙计对视一眼,“客官息怒,这下册的的确确真是艮岳先生所写的!不过要退也是可以的,这位姑娘正想买,还没买到呢!”
那中年男子回头瞥了楼欣月一眼。
原本要扔下书册的手却犹豫了起来。
“真不是找人捉刀代笔的?”
“那是自然,上册也是我们王记印的呀,再说了,这下册里的内容虽说惨了些,可也不是没在上册里有伏笔呀!”
“就是,若是胡生身子没毛病,为何他两位妻子都没生下孩子?若是胡生能守住初心,不贪不占,当初也不会为了娶贵女抛下发妻了嘛……这些在上册里都有提过的,若是细细看上一回,自然就能发现端倪。”
中年男子人听到这儿,反而越发的犹豫,一跺脚,“罢了!不退了!”
他要回去把上册再看上一遍!
看看是不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什么草蛇灰线,伏笔处处!
要不是楼欣月想要争分夺秒地回去构思她的第一本武侠,这会儿都想留下来等等看看读者们的反应了……
回到住处,她拿出一个自家装订好的白纸本子,用改进的硬笔,在第一页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边塞侠影录,青萍客。
第107章 孝女啥?竟然是这些内容?
武侠在现代流行了最少五十年。
楼欣月长到能看小说的年纪的时候,武侠小说已经开始没落了。
也就是说,她刚好赶上了一波尾声。
但她当初看的时候,那也是看得如痴如醉的来着。
等到她当上小编的时候,武侠在她们鹤舞书城里,还是有个分类的。
但这个分类下的新书,数量不但没到仙侠的十分之一,而且一百本里,也挑不出一个能小火的,大火更是不可能。
这般的落寞境况,不光是鹤舞书城如此,全网各大站都是一个样。
有好多人都分析过武侠落寞的缘由。
楼欣月觉得,比较合乎逻辑的原因,一共有三个。
一是武侠独占风骚五十多年,名家辈出,凡是能想到的桥段、人设、背景,已经都有前人写过了,而四五十年前的那批名家,传统文化功底和文笔,后人也几乎不可能超越,想要再想写出新意,几乎是难于登天。
二是社会在发展,读者群已完全换血,武侠这种类型,已经开始水土不服了。
比如一名大侠,内力强劲,最厉害的神功,也就是弹指伤人,肉掌裂石了,但这跟影视剧里常见的热武器一比,可不就完全不够看了?
后武侠时代出生的读者们,一提起大杀器,想到的就是洲际快递、空天战机,用不着再对虚拟故事里的神奇武功念念不忘了……当然,这也何尝不是天朝的幸事?
三是强有力的竞品不断出现。武侠前脚没落,仙侠玄幻后脚兴起,这两种类型的故事里,主角修炼到极处,都能弹指毁灭一个世界,这种程度的手段,科技暂时还达不到,可不就给读者提供了爽度?
要不然,我天朝的文化输出,能引得异国瘾君子都戒了毒?
武侠在楼欣月的世界已经光荣落幕,但在这个世界,却正好是一片待开拓的广阔蓝海!
楼欣月之前就想写一个女主视角的故事。
为了冲淡女主在这个世界的特异,还要用孝道给她披上一层可歌颂的外衣。
她原本想的,是一个救父的主题。
这种孝道下的大女主,自古以来那是真不老少。
有千里进京告御状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江湖游历寻访杀父仇人并且手刃仇家的……
总之吧,女子要是为自己告状,为自己想从军女扮男装,自己想游历江湖啥的,那肯定得遭人诟病,但套上一层孝道的理由……嗐,那就有无数的文人诗文传诵,树碑立传了。
现在为了借武者大会的东风,那就将这大孝女的故事类型,设置成武侠吧。
延化坊,翠光楼。
眼看着日头下山,楼里的伙计和护卫们,也就该下工了。
楼赛郎跟女管事道了别,和同伴莫大姐一道,从铺子后门走出去。
“你拿着吧。”
“还是给你吧。”
“你有上册,正好凑齐一套。”
“不用了,这一套不凑也罢。”
就看到楼里的两名男护卫,正推推让让着什么。
莫大姐奇道,“你们两位在撕扯什么?”
两个年轻护卫见是她们,便苦笑着说了原委。
这两个,虽然年轻,但在楼里做事有个三五年了。
当护卫的工钱自然比一般的伙计要高出不少,再加上他俩还认得几个字,只要是不掉书袋的话本子,他俩都能看得懂。
这两个既然认字,可不就都有了看话本子的爱好。
但话本子也不便宜,就算俩人有钱,也不可能本本都买,但若是租来看的话,以他俩看话本子的速度,实在是有些不合算,倒不如你买一本,我买一本,相互借着看看了。
这回就是护卫甲,消息灵通,知道锦绣谷莠记的下册出来了,就提前到铺子门口等着,抢先买了回来,原本两人还争着抢着呢,结果中午时分吃过饭有些闲暇,二人看着看着就傻了眼,跳过一大截直接去看结尾,这下子两人就跟腊月里被浇了桶冰水一般,忍不住想跳脚了。
这不,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工,这两个,谁也不想要这本下册了。
护卫甲还想让护卫乙掏银子补上他的损失,护卫乙那是死死捂着钱包,就是不干。
楼赛郎的目光在二人脸上打了个转,又悄悄地收了回去,唇角紧紧地抿起,免得露出笑意来。
莫大姐也看过这一本,她看的时候,还是从家门口的租书铺子里租来的。
看完了以后,她就发誓绝不再看下册了。
什么玩意儿这是?
还寒门学子,身世凄惨呢,一朝得势了,也没见多干人事啊?
这会儿听到二人争执,就好奇地问,“这下册里都写的什么呀?让你们这般嫌弃?”
护卫乙便控诉起来。
“艮岳散人定然是老糊涂了!”
“你道那下册里写着啥?写胡生那些儿女,竟然没一个是亲生的!都是姬妾给他戴的绿帽!”
“还写胡生一个堂堂大男人,竟然在被山贼追杀那时,伤到了……所以就不能生!”
“还有受收贿赂,玩忽职守……落了个抄家流放!”
莫大姐的表情随着这些话渐渐生动起来。
“啥?竟然是这些内容?”
护卫甲也忿然不平,“是吧,莫大姐也觉得作者是老糊涂了吧?好好一个故事写成了这般!”
莫大姐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不是挺好的么?”
等她回去就去租来瞧瞧!
“这能好?谁乐意瞧一个家破人亡戴绿帽的故事?”
“可是这个家破人亡戴绿帽的,是个舍弃发妻的大贪官呀?你们平时里嘀咕的,不都是狗官该死吗?咋地,你们不会觉得看了个话本,你们就也成了能当官的读书人了吧?”
两个护卫都听愣了。
是呀,他们搁这儿共情啥?
他们这辈子怕不最多也就是护卫头子了,那娶贵女做高官的,跟他们有一毛关系?
咦,说起来,话本里给胡大人戴绿帽的,可不就有一个侍卫咧?
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可就……
护卫乙掏出了钱袋子,“哥,这本下册给我吧,我凑个全套。”
护卫甲捏紧了下册,“算了吧,我好不容易才买的……你想买再去买就是了。”
他可是听相熟的伙计说了,这次书坊那边就送来了六本,先到先得,后到的,可就没了!
他也要回去,多看看那美貌姨娘跟侍卫那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
第108章 回响干系可大着呢!
长福坊,龚家小院。
此时小龚先生已经说完下午这一场回来,离吃晚饭还有些工夫,便坐在窗前看手里的新话本。
这一本下册,得亏他是书铺的常客,早就托了伙计,如果下册出了,定然要先留一本给他,不然据说这下册不知何故印得少,十分紧俏难买。
他看完了三分之一,不由得心生疑窦。
这这这……打死他,也想不到艮岳散人会这般的写呀!
窗外姚氏的声音从灶房里传出来。
“饭好啦!”
小龚先生在这本书里夹了书签,悠悠地走了出去。
这些时日,他跟姚氏看似和好如初,谁也不多提那件事,但他心里明白,他是再也不能如从前那样地相信姚氏了。
比如他如今除了给姚氏家用之外,挣来的银子都是自己收着。
甚至还担心他若是不在家里,姚氏万一搜翻出他藏的银子来,拿去给了那姚大郎,可不就全都白瞎了?
因此只要他手里的银子超过了二十两,他就拿去存到钱庄里头,存根自然比银子更好随身携带或了。
就算不随身携带,也可以夹在他平时常看的书页里。
姚氏不识几个大字,自然不会去翻书,就算翻出来,也认不出来。
晚饭是两个菜,一个白菜豆腐,一个小葱鸡蛋。
搭配着白粥和饼子。
这般的饭菜,若是放在普通平民家里,也算是相当不差的了。
但在龚家,跟两个月前的龚家比起来,可就差了一等了。
从前可是隔三岔五的,都有肉来着。
这般的伙食,要是认真算起来,小龚先生给姚氏的家用,应是富余下不少。
大概姚氏是手里无钱心里慌,所以在拿到家用时,总是不自觉地跟从前相公挣到的银钱全交时比,就会不自觉地在饭菜上节省。
金哥儿早就埋怨过好几回,硬是被姚氏给压了下去。
如今金哥儿学精了,阿娘不给做好吃的,他就找他爹要。
有时下了学,他爹来接他,他就会闹着让爹买些街上卖的零嘴儿,十有七八都能得逞。
小龚先生对这般的饭菜倒是无所谓。
他心里还惦记着那本下册的内容呢!
艮岳先生是怎么敢的?
若是他说书说出这些来,怕不是客人们当场就要闹起来了?
想到如今城里其他的说书人,在下册出来之前,早就已经开始说宋青天断案实录和锦绣谷莠记上册了。
反倒是他,在城里最早说艮岳先生话本的人,反而是只说那两本了。
也因为这个,他这会儿在客人们中,没那般受欢迎了。
还有人催他赶紧把新作练习起来,总不能老是说老本子。
收入自然是少了许多。
只是他因为同楼家姐妹误会没解开,无颜再去学新的话本。
进帐少就少些罢了,反正之前挣得多,最后还不是都落空了?
姚氏却先开了口,“相公,我听说城里有人已经说起了那什么宋青天断案实录?”
自家相公说书的场次少了,听人说现在爱听小龚先生书的,也没以前多了。
而城里别的说书先生买了印出来的话本,也都开始说新本子了。
这样下去,家里岂不是要没了生计?
小龚先生望着她,微微一笑。
“嗯,没错,不过这本话本,倒也不是那般好说的。”
之前那两本,大概是因为要卖给他爹,遣词造句都很适合说书。
但这第三本就不大一样了。
上册倒是还好,中下两册就十分的明显。
说书人要想改得能让客人听着舒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姚氏又问,“那相公能说么?”
小龚先生摇摇头,“难,我有两部新书可说,何必去冒险说新的?”
姚氏黯然低下头去,“相公这还是在怪我了?”
小龚先生和气微笑,“不是,你想多了。那新话本,改起来,确实太难了。”
尤其是现在这本锦绣谷莠记,简直就不给说书人活路呀!
他都猜着,楼大娘没准就是心怀怨愤,所以才故意写了这么个话本呢?
那几个开始讲上册的说书人,如今看到了下册,他们是讲,还是不讲呢?
永乐坊,原家大宅。
此时正是本城的大盐商钱老爷,带着妻女来原家做客。
酒席上自然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
酒席过后,原老爷同钱老爷到花园阁中喝茶。
沐太太母女则在内院招待钱太太母女。
钱太太狠夸了原无瑕一通,夸得原无瑕脸都有些红了。
沐太太便让她带着钱小姐去院子里逛逛,“你们小姑娘家上院子里玩去……”
因两家有买卖上的来往,沐太太与钱太太也算是熟人。
一年到头,也会互相邀请做客一两回的。
她就看着钱太太的神色,有种抑制不住的喜气洋洋。
“钱太太家里可是遇着了什么喜事?倒显得比上回见的时候,越发的面嫩了!”
钱太太唇角微勾,还忍不住地摸了摸自己的脸。
“是么?嗨,哪里有什么喜事呀,不过是烦心的事少了些罢了?”
沐太太倒是知道钱太太的烦心事是啥。
钱太太娘家也是栖云城的富商,钱太太长相平平,身材还略胖些,因此在寻夫家的时候,就有些难办,高不成低不就的。
最后不知道是怎么地,就结识了钱老爷。
钱老爷那会儿家里只有几十亩地,两个经营不善的小铺子,爹早逝,只剩下一个妹子和寡母,却难得的浓眉大眼,有副不错的长相。
不用说,钱老爷就娶了钱太太。
婚后,钱老爷用钱太太的嫁妆,翻身逆袭,买卖做得越来越大。
而钱太太呢,却在生育上头有些艰难。
成婚好几年了,才怀上,生出来却只是个姑娘。
此时肚皮就再没消息。
钱家自然不肯让自家绝后,于是又纳了两个妾室。
钱太太一开始还跟钱老爷闹一闹,不过后来她娘家买卖遇上了麻烦,得了钱老爷相助后,倒是平安过去,从此反过来要劝钱太太贤良大度,容得下妾室们生的庶子。
于是钱家的姨娘,那是一房一房地往进抬。
光是沐太太知道的,就有七房之多。
这些姨娘们生了足足六个庶子庶女,天天闹哄哄的,让管着家的钱太太头疼心烦。
心烦事少了,那就是这些姨娘们和庶子庶女们都老实了?
沐太太心里疑惑,还没等开口,钱太太倒是自动说出了实情。
她拿帕子掩住嘴,好不让嘴角咧得太开。
“沐太太可看过那本锦绣谷莠记么?”
沐太太点点头,“可这跟这话本有什么干系?”
钱太太爽朗笑道,“干系可大着呢!”
“我们老爷啊,大概是看那下册看走了心,如今瞅着那几个庶子庶女,倒是疑神疑鬼了起来。”
钱老爷纳妾后,生的子女虽然不少。
可最像他的,还是钱太太生的钱小姐。
第109章 防嫌这是彻底想开了呀!
是的,钱小姐有些女生男相。
钱老爷年轻时长得算是一表人才,人到中年才发福又另当别论。
钱小姐是众多子女里长得最像他的。
而其他的子女呢,有丑的,有俊的,俊的像他们姨娘倒也合乎常理。
可这丑的,和俊的又谁也不像的那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先前吧,钱老爷自家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有财有貌,就算年纪长了几岁,这些姨娘们哪个不是争着抢着要跟他?
对这些子女的长相还不是很上心。
钱老爷早先对话本这些,其实兴趣不大来着。
但自打城里有了艮岳先生的两本,特别是那本豪商恩怨录。
那简直是爱不释手!
来回看了能有十几遍,喝了酒以后还说将来小妾要是再生儿女,就要起豪商恩怨录里的名字!
后头这第四本,钱老爷自然也让人买回来看了。
这本讲的是书生翻身得志的故事,钱老爷共鸣不多,也就是看看而已。
可等到下册出来,钱老爷还是闲暇时拿来翻看,这一看,那老脸可就忽青忽白了。
疑心就是这么产生的。
这老家伙能在商场上纵横多年,心眼那可是比寻常人多了好几倍。
既然起了这样的心思,平时再多加留意,时不常地往各房打突击……好么,还真让他发现了一起!
一个姨娘身边的婆子,压根就是个男的扮的!
老家伙不往那院里去的时候,都是人家两个在浓情蜜意呢!
总之,第二日,就不见那姨娘和婆子了,说是打了板子,送到城外最偏远的庄子上做苦力了,倒是还让他们结为了夫妻,耕地打柴,过活到老。
而那姨娘生的儿子,才不过三四岁,也一并送过去了,说是让他们一家子团聚。
当你发现一只蟑螂……啊不,一起奸情的时候,就说明还有没发现的许多奸情。
之前的钱老爷,豪爽大方,满怀自信,对于纳妾,并不讲究太多,什么寡妇清倌歌姬的,只要让他看中就能抬回家,如今却在那里细细计较,翻起旧帐来。
现在姨娘们,想要出个内院都难,平时只能待在自己的院子,不等发话不能随意乱走,一些被钱老爷查出来有些不规矩的下人,什么吃酒赌钱,私传东西,互相有私情之类的,全被发卖了出去。
对待过去一味纵着的庶子庶女们,也秒变严父,说骂就骂,想罚就罚。
现如今那些小子姑娘们,一个个地都噤若寒蝉,老实得很,反倒是要来巴结钱太太,好在有个万一被罚的时候,主母能给求上一半句情。
“这般说来,我倒是想要谢谢这位艮岳先生了。”
“昨夜我们老爷还同我说……”
说到这儿,钱太太老脸一红。
老东西都好几年夜里没在她房里歇宿了……
“大闺女懂事稳重,人又聪明,女最肖爹,且如今家里就这么一个嫡女,不若给大闺女招个赘婿,省得嫁出门受婆家的磋磨。”
听听,这话搁在从前,打死都不可能从老东西嘴里说出来!
沐太太原本也只是平平,可越听越兴奋,眼睛都不由自主地瞪大了。
听到这里,也惊呼出声。
“这可了不得,你家老爷,这是彻底想开了呀!”
钱老爷靠元配发家,发达以后,为表明他不是那忘恩负义的小人,往钱太太名下放了不少铺子田产,而钱太太只有一个亲生女,若是出嫁了,这大笔的财产,肯定是要给陪嫁的,这可就要去掉钱家三分之一了。
若是招赘,这些家产的大头,那还是姓钱的。
而好几个庶子们还在,将来就算分出去成了庶支,也能盯着主支,防着将来有一日赘婿来个三代还宗。
总之,听到这个法子,钱太太只觉得多少年的憋屈气,如今都吐出来了。
“嘿嘿嘿,我家老爷非得这么着,我可不是只能夫唱妇随了,就是有些委屈了我们家大娘。依我看,倒也不必非得招赘,将来多生几个,有一两个姓钱,我也满意了。”
说到这儿,钱太太又压低了声儿。
“我听说,如今在城外弄得轰轰烈烈的,什么武者大会,是你家大郎筹划的?”
武者大会越传越广,如今几乎有半个城的人,都跟着凑热闹下赌注,又把那些高手的来历,本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武者大会的擂台,就设在北城外十里处的百尺崖上。
那百尺崖下方就是栖云湖。
到时候比武的规矩就是落下崖者为败。
但败者就算落下崖,而且不会水,也有早就等候在旁边的小船随时打捞治伤。
当然了,凡是上擂者,必然要签下生死文书,无论伤残死亡,都是自家甘愿,不会追究对手责任。
如今那擂台下的各处好位置,早都已经被组办的两方,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据说不但修起了方便观擂的凉棚,摆上了桌椅,还要给提供
茶水点心,快嘴解说……收的费用自然也不少。
城中平民只当这是百年难遇的武者盛会,积极踊跃地想要吃到这些新鲜热乎的瓜,不会去想这背后究竟是有谁在谋划,又有什么意图。
但如钱老爷这样的消息灵通人士,可就不局限于单纯吃瓜了。
所以才有了今日的上门拜访。
沐太太就笑了。
笑完了又叹了口气。
“钱太太也知道,我们家这半年多来,不知道是遭了谁的眼,不是出了这事,就是碰上那事,这不,我家大郎一发狠,就想着要请几位真正高手来家里做护卫么?”
她是一点也不提,原无忌谋划武者大会,其实早在她和女儿遇到贼匪之前。
钱太太恍然大悟。
“原来竟是这样啊!”
其实武者大会这样有趣的乐子,钱太太是很乐意去瞧个热闹的,早就让钱老爷花钱买下几个好位置,到时候一家子都去看。
是钱老爷总觉得原家必有深意,这才非得上门来打听的。
不但他自己要向原老爷打听,他还给妻女都派了活儿。
钱太太得了答案交差,也就满意了。
“原太太,你家大郎人中龙凤,先前只当是早就定了亲……如今不知道可有开始相看么?”
原家大郎,可是栖凤城里好多贵妇人眼中的贵婿人选。
先前还当原无忌要娶表妹沐家姑娘。
但沐家姑娘去年就进宫去参选了,如今是进了八皇子府里,做了侧妃。
之前总觉得原家比他们家更有来历,就不太敢想原无忌。
如今原无忌身有微疾,大家伙觉得可不就能配得上了么?
沐太太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原来钱太太打听武者大会不过是个由头,打听她儿子才是戏肉呀!
若是从前,沐太太是不会考虑钱家姑娘的。
毕竟钱家乱七八糟的,娶了钱家姑娘,可就有许多的糟心亲戚了。
如今钱老爷改了作派,还打算把家产由嫡女继承……倒不是为了那些家产,而是这种能担得起事的姑娘,她也是喜欢的。
怪不得钱太太说什么只要有个孙子姓钱就行,招赘倒也不必。
第110章 趁热这就叫一个趁热打铁!
武者大会的风头,在还有一天开幕的时候,在栖云城达到了顶点。
不提本城的那些好事闲人了,就是附近小城镇上的,听说了这般盛事,也纷纷提前来到栖云城,就等着亲眼看看这百年难遇的武者大会了。
楼欣月也在这一天前,写完了边塞侠影录的前六万字。
鉴于如今书铺里出的话本子,也有那种薄薄一本五六万字的,楼欣月也就不等了,直接把这六万字书稿拿到了王记书坊。
王管事如今看到楼欣月,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那本锦绣谷莠记下册一出,哪怕各书铺卖出去的话本子,都可以在三天之内退钱,饶是如此,他和书坊伙计们挨的骂那是真不少。
可骂归骂,真正退回来的下册,却是一本也没有。
不是光骂不退,就是前脚才退,后脚就被人买走了。
还有好多没买着的人,还在不断地跟书铺伙计打听呢,这下册就那么几本,够干什么的呀?什么时候还能再上呀?
甚至还有那等不及的客人,都直接催到了书坊这边了。
说他们王记有银子不赚,故意吊读者的胃口!
而在他老王家内部,就因为这本下册,他也没少挨骂。
族中一位六十五岁的老叔公,那是指着他破口大骂呀,要不是他躲得快,老爷子丢出来的拐杖准保砸到他的后脊梁!
可是呢,那老叔公的老妻却偷偷派人给他连着送了好几日的丰盛饭菜,夸他干得好,就该多印这样的好书,好教那些个不老实的家伙也在家里好好照照镜子!
总之吧,老王家的男人们,好些个看着这本下册就跟看大毒草似的。
可老王家的媳妇们,老中青三代,反倒是对这本下册挺喜欢的。
有位三奶奶,都七十多岁了,眼睛花手抖,自己看不了字了。
听人说了这本书以后,还专门弄来了上下两册,让丫头给她念着听……听说那位三奶奶一边听,还要喝两杯果子酒来配哩!
他还能怎么办?
只能让再印上一千册呗?
虽然男客不喜欢,这不是还有女客么?
男客女客的银子,对他们书坊来说,有分别么?
所以,他再见到楼欣月,这心情就相当的复杂。
“艮岳散人老先生又有新书稿了?”
不是,这位老先生也太高产了吧?
尤其是他写的那些内容,包罗各行,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内宅官场,都算是有涉及,哪怕这些内容,也不是没有个别的参差,但大体来说,都是合情合理,能说得通的。
换成别的作者,怕不是得翻阅藏书,向懂行的人打听请教,或是想法子身临其境,这才能写出像样的故事来的。
就比如那位东华小生吧,虽然东华小生不在他们王记印书,但都是同行,他也隐约听说过一点。
东华小生就住在栖云城东郊的一个小镇。
是一位年长的寡居妇人,夫家和娘家都是读书人,因此她深受影响,舞文弄墨,为奇女子立传。
东华小生写的,就大都是女子一生的经历,这大概就跟东华小生自己亲身听过看过的许多故事有极大关联了。
可艮岳先生写这些话本,本本的内容都大为不同。
所以他究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这么多的话本来的,在如今栖云城书坊行内,都是一团难解的谜。
而他这个同艮岳先生合作最多的书坊管事,知道的,也不过是比同行多了一点而已,他也不知道这谜底呀!
但他万万没想到,楼大娘一开口,就说出了让他惊掉下巴的话来。
“不,不是艮岳散人,是我自己写了一本,想请王管事看看,能否付印?”
王管事认真地看了楼欣月几眼。
没想到啊,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居然也会写话本!
在王管事接过书稿之前,他并没觉得楼欣月能写出什么好话本来。
但有艮岳先生的面子,但凡能过得去,他也是会考虑印出一两百本来的。
可当第一页上的内容跃入眼中,他的目光,瞬间猛地一缩。
啊!他看到了啥?
边塞侠影录?
虽然还没看后文,此时也像有一道灵光,倏忽自天外飞来,直直地击中了他。
边塞,侠影?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游侠儿的存在,那可是自古以来的。
就连正经的史书上,都有他们的列传。
至于与游侠有关的笔记野史诗词歌赋,那更是数不胜数了。
三百年前,那位盛世诗仙,他的游侠诗,可不就最是豪迈风流?
如今市面上的那些话本里,时不常地,也会出现一两位侠客的身影。
只不过没有哪一本,是摆明了主角就是侠客的罢了!
再看青萍客这个笔名。
青萍是上古名剑之名,后人常用青萍指代剑,又进一步指代军权和刀兵。
当然了,楼大娘不过小小平民女子,自然不可能用得到那引申之意了。
那么,这个笔名,莫
非就表示这位年轻姑娘,从此以后,就要专写游侠和剑客了么?
如果是在半年前,或者拿书稿来的人不是楼家大娘,他都会觉得这书稿没啥前途。
但如今时机却是正好!
武者大会,即将在明日召开。
因报名者暴增到了九十来号人,都快破百了,这般下来至少要再比上半个多月,才会比出前十的战果。
那么,但凡这本话本的内容不算太差,都能赶得上全城人这波的热情追捧。
这可不就叫趁热打铁?
他翻过了第一页,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可他这一看,就入了神,目光专注,连头也顾不得抬上一下……
一直到坐在八仙桌另一头的楼欣月喊了他两声。
他才从书中的刀光剑影,侠影豪情中抽身出来,略微茫然了几息。
这才醒悟到,他现在不是在大漠孤烟中策马而行的男装侠女,而是栖云城里营营汲汲劳神费力过着一成不变日子的书坊管事。
再看他手里的书稿,只剩下薄薄的一层,最多只有十几页的样子!
依着艮岳先生书稿的惯例,一页里约有五百字,那么也就只剩下了不到一万字的后续了!
他心里竟然升起了巨大的失落和遗憾,甚至还有些怨怪:这楼大娘,为啥不能再多写几万字?
就这寥寥五六万字,都不够塞牙缝的好吗?
而这位手里还拿着点心的年轻姑娘,就冲着他微笑,又问。
“王管事,这篇可能付印么?”
付印自然是能付印的……跳出没看到下文的焦燥读者身份,回到书坊管事的身份上,王管事这会儿的心思,已是陡然火热起来。
这感觉,就像是赌徒,突然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大赢特赢,从此身家巨万一般。
“自然是能的……只是这字数少了点,只有这么些么?”
“这是上册,还有中下两册呢。”
这个世界的第一本武侠,也是她楼欣月在这个世界写的第一本。
她就没打算写太长了。
毕竟为了蹭热度,她写得飞快,笔尖都快磨出火星子了。
急赶慢赶的结果是,剧情和大纲上花的时间严重不足,自然也就撑不起一个长篇了。
一册六万多字,三册加起来二十万字,倒也算是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