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辨的招贤令快速传遍大汉十三州之地。
此消息一出,震惊天下,上到世家,下到贩夫走卒纷纷收拾行李朝着晋阳而去。
巴郡,一个身穿华丽服饰的男子,正前呼后拥,带着一大队的手下扬帆起航,顺江而下,直入荆襄。
“老大,我们才刚刚闯出点名堂,为何又改换门庭,去受那朝廷的鸟气啊!”
“是啊,老大,我们在这里不是很好嘛,每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兄弟们齐聚一堂,没钱了就到江上走一遭,清闲自在。”
为首的华服男子摇头道:“为贼虽自由,但却不是长久之策,我们为贼到不怕,难道你想我们的子子孙孙全部为贼吗?”
此话一出,众人全部陷入了沉默之中。
华服男子笑道:“大将军胸怀天下,为了弟兄,自己都能下跪祈祷,如此英主,正是我辈楷模。”
众人心悦沉浮不再相劝,船只顺流而下,朝着荆襄而去。
东莱城外一处不起眼的小山村内,一个手提长枪,背附双戟的青年牵着马正一步步朝着村口而去。
“子义,这是要出远门?”一个同村的青年看他这样子,惊讶的问道。
“嗯,准备去秣陵。”
“你还是要去投奔那个刘繇?”
青年没有说话,眉眼间也满是愁云。
方今天下,英雄辈出,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河北袁绍,河南曹操,淮南袁术,徐州刘备,江东孙坚,关中吕布,皆是威震四方之人。以自己这身武艺前去投靠,定能成为座上客,受明君封赏。
但是刘繇有恩于他,数次派人持书信前来相邀,若是他再不去,实在是有些不合礼数。
“我前些日子可是听说,那刘繇和孙氏父子交战,损失惨重,如今是生是死都尚未可知,子义又何必去趟这遭浑水。”
“那……依兄长的意思,我该去投奔谁?”
“子义一身好武艺,投奔谁日后必然是封侯拜将风光无限。但朝廷正朔犹在,子义为何舍天子不顾,反去投奔一个皇室宗亲。”
“兄长的意思,是让我去晋阳?”
“大将军乃是一世英雄,威名著称海内,加上他爱民如子,重用我等寒门之人,如此君主,试问天下哪还有第二位。子义若真想投奔英主,我看只有大将军,才配得上你这一身的才华。”
太史慈闻言,眉眼之间多出了一份自信。
他说的没错。
自己出生寒门,身份卑微,若是从小兵做起,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出人头地。
唯有大将军,不拘一格,破格录用,以他的勇武,自己定能在他手下闯出一番天地。
“兄长说得对,子义明白了。他日我若能封侯拜将,定当不忘兄长提点之情。”
旁侧的青年摆摆手:“提点不提点都无所谓,关键我看大将军可以,只有他是一心为了我们百姓,这样的君主若是不能成就大业那才是上天有眼无珠。”
太史慈笑了笑,寒暄片刻,调转马头,直接朝着西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