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暗潮汹涌18(2 / 2)

有了固定的合用的书房,又有相似的话题,本来又是老伙计,话题当然就越聊越深。

黄致原就是比较偏激且比较注意民生的那一挂,学了一点皮毛之后直接起飞,有时候比李咎还要极端,敢笑李咎是“妥协党”。

李咎不以为意,妥协就妥协,这个世道他不妥协还能咋办,把桌子掀了要求推翻封建帝制?他得先被国家意志碾压成齑粉吧!他能保持自己的心志不转移,还能带动城阳和他一起思考、成长、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黄致竟然指望他再前进一步?他倒是把自家仆从先遣散了啊?光是仆从养老的事都够他喝一壶的!

黄致还真把自家仆从的卖身契都烧了,给每个人算了一笔钱,想走的拿钱走人,不想走的拿钱签李园的雇工合同,以后这些仆从就都是自由人,拿钱办事,再不是什么低一等的奴仆了。

这倒让李咎又高看了黄致一眼,典型的开明士大夫嘛,放在平行时代的晚清民国,至少也是个先驱、思考者啊!可惜黄致年事已高,前面生的儿女都已成家,后面应该是生不出孩子来了,可惜李咎自己也不准备再要一个孩子,两边的小孩儿都是闺女,两家没有做亲家的缘分。

不过黄致和李咎是想把闺女留到二十岁,或者等李咎想个办法怎么着又不招赘又能让丫头和娘家关系不要生疏,但是其他人家可等不了了。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黄致的女儿,在金陵名流里也是有一百家想求的。

黄致是江南仕宦大族黄家的人,黄家没出几个高官,但是很重视教化,江南土生土长的幕僚、师爷、主簿、功曹,起码有三分之一和黄家沾亲带故。要求人办事,总能遇到能用上黄家关系的时候,这裙带关系就很了不得了。

黄致自己是金陵教谕,凡是要考科举的,不可能不想攀个教谕的关系。他不仅是教谕,还有进谏、上书、议政的权利,是教谕里比较有身份的那种,领着最高级别的俸禄,经他发蒙、送考的学子不计其数。这些学子中就算只有一小部分长情知恩,那每年送束脩、送谢师礼的人,仍能把门槛踏破。

黄致的夫人是金陵书香世家徐家的旁支,旁支但不是远亲,和徐家学塾的山长徐长野仍是三代以内的亲戚。徐氏是有资格推荐人去徐家学塾念书的。

黄致还有一套字典和好几套评注风靡整个大雍,特别是《三国》《西游》《水浒》《宋国志》《拍案惊奇》这五部书的评注版,简直是耳熟能详,“黄公奉和”四个字伴随着故事的传播也是妇孺皆知的程度,不夸张地说,知道黄致的人比知道李咎的人还多。

社会地位已经有了。

再看家庭环境,黄家家底子殷实得很,这不算出奇。不过黄致在几乎所有的新兴产业里都插了一手,只靠分红都能吃得个钵满盆满。黄致和财神爷李咎的关系那么铁,大凡犹太人你想攀李咎这个关系,早一步知道他的动向、早一步拿到新机械,或者是想和皇家搭上线的,都可以从黄致入手。

黄致膝下这个闺女,自己也是才情出挑,风姿动人——当然这时候的闺女的名声很难传到外面去。不过黄元燚在金陵女塾读书,同学、师长少说也有七八十个,都是金陵好学的女子,这些女子又各有亲朋好友,她们平日里说话虽有分寸不敢往深了说,那大概的情形也还是能聊的,是以有心人也都能打听到黄元燚人才了得。

且黄元燚自己有个笔名叫“明耀居士”,也写评传,也写弹词,也写政论,时常发表于报刊,也是小有名气,等闲男子还不如她言辞犀利、目光深远。本来这事儿瞒得还算严实,无奈她在舅家住的那年,走得有些匆忙,书房里的东西没收拾干净,到底让徐家人知道了“明耀居士”就是她,一传十十传百的也就传出去了。

江南风气开放,女子读书已经不算是问题,只会让她更加光彩夺目,更加招人敬佩,因而黄元燚刚到将笄之年,已经有好些人家开始打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