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制度课1(1 / 2)

城阳在宫中并无别话可叙,是扎扎实实地陪着母亲解闷聊天,并不和外界什么相关。

李咎这里却完全不同。

一夜休息安顿之后,次日上午秦王入朝听政,下午随户部一同入议政厅议政,到傍晚才回来。

秦王一回来,草草吃了几口牛乳杏仁蒸饼果腹,立刻就跑来书房找李咎议事。

李咎这天活动过筋骨后往京城里转了一圈,也是傍晚才回。秦王来找他时,他才刚起了个条陈的开头。

秦王并不拿李咎当外人,劈头盖脸先痛陈了一番朝中阻力,然后才往客座的位置坐下,摊成一张软褥子,道:“还是姐夫好,姐夫是真胸怀天下,他们是假公济私,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李咎回道:“今天议政结束这才么早?”

秦王抹了把脸,直直地坐起来:“我强硬要求早点儿结束。按以往的惯例,昨天只处理了急事,今天怎么也得到酉时过半才会完,大可能到戌时——还是托你的福。”

今天,还没到酉时,秦王已经在家呆着了,自从秦王正式进入户部办差以来,很少有这么早回家的日子。

“说正事。该怎么定下政策才行?”

秦王的幕僚很沉默地拉下来一幅拼接的巨幅白缎,上面是长安和京畿的细节地图,一旁还有几个柱状图和折线图,显然绘图方法来自李咎。

地图上有行政规划,具体到“里”的那种,有等高线,有植被图,有自然地形也有民居道路桥梁,也有规划中还在修建的铁轨和厂房。每个行政区旁边标注了人口、劳动力人口、产业收入、产业税收、从业人口,农田标注了用途。

只从这张地图上能看出秦王的用心程度。

旁边的柱状图和折线图则反应了人口和产业的季度变化,趋势非常明显。

现在的干扰因素不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各种势头非常强劲。如果有波折,一般也有明确的对应因素——不是气候因素,就是政策因素。

秦王知道李咎看得懂这幅图,因此没有解说什么,直接问道:“这图应该还行?三九姐姐叫人根据户部的本子做的,莲丫头校正,旁边几个折线表是莲丫头的图例。”

李咎从这段时间要议政的内容出发,说道:“还差这么几个东西:一是人口的流动,这个查路引和户簿就能推测出来,再不然找几个差役去盯官道的人马;第二是人均收入和构成,比如这个村一年里百姓收入多少,其中务农多少,短工多少;第三是支出,百姓一年支出是多少,支出在哪个方面,基本生活需求,还是个人享受,还是生产资料,还是个人提升,又或者抚育子女、赡养父母?第四是将以上数据分类型,不同的人群,各个数值是怎样的;第五是生育率……”

秦王想解决的商业税的细分和小本经营的征税问题,还要为将来更长远的发展思路留下余地。

这些反而不像改税法那么粗犷。

改税法明确了税从哪来,接下来要考虑的不过是执行和过渡期间的收入哪儿来,从单纯的提政策角度反而更明确、清晰。

今天和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李咎一起参考的就复杂得多了,又怕挫伤刚冒头的工商业,又怕养大了豪商致使百姓贫苦。这事儿没得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要摸着石头过河,这石头,就必须得越多越好。

平行地球的历史书能提供一些参考,而李咎和秦王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一着不慎,就有人会饿死冻死。

摆在李咎面前的不仅有飞速发展的作坊和工厂,也有王狗儿的老娘和孩子一样的贫民血泪。

李咎一边说,秦王的幕僚就在旁边加标注。李咎说完,幕僚看看秦王,把标注抄下来,交给另一个幕僚,这就安排去办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