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功在千秋万代(1 / 2)

李咎仔细想了想,最近好像没什么预料之外的事,总算是懒懒散散地从媳妇怀里爬起来,把书和笔都放下了,道:“什么问题?若是大问题,我不信我没考虑过。”

“哪,我爹呢现在应该更偏爱秦王一些,你有财富、民心、威信和陛下的信任,你能动用的人和势都很多。你是秦王妃的哥哥,秦王的大舅子,和秦王的关系最为密切,那么其他亲王,会怎么想?特别是其中还不甘心的人,会怎么办?当初,是为了我以后有个长长久久的依靠,为了你能有个安安稳稳的前程,才有了秦王妃和你认作兄妹的事情,咱们两家以后不可能脱离了关系。这些事儿啊,的的确确是让咱们得到了好处,那么相应的,那些不好的地方,咱们也只能全盘接受了。”

“你的意思是,就四个皇子其中还有一个半大不小的小子还没开始知政呢,这就要夺嫡啦?”

李咎愣了愣,他是真的没往这方面想过。当今皇帝陛下成年的儿子就仨,看着关系也都不错,朝里还没开始站队呢,怎么就到了夺嫡这份上了?

城阳也不看信了,就侧着身歪着头,笑道:“夺嫡争储的可不敢乱说。不过……要命的大事儿,多少有了点儿苗头。在京里那会儿,其实我爹和我娘就有所发现。哥哥还记得毓明侯吗?”

毓明侯,就是听香楼的背后靠山——官方说法上的靠山,听香楼之前仗着靠山为非作歹,幺娘的妹妹冬娘之前就是听香楼的jinv。

“记得。三皇子曾经和我说,听香楼的事没那么简单,话里话外,是说他们想找个人监视我,或者是想在我这儿玩美人计那一套。又说明面上是毓明侯的主意,实际上毓明侯也不过是站在前面的靶子,背后另有高人,这个高人是谁,倒是没点说头,只不过怀疑和争储君之位有关,当时我听着像没影儿是的,就没放心上。今日想来,倒也有几分真?”

“应该就是了,只是我想不出谁会这么下作。若是哪个兄弟出的主意,我可真是没脸见你了。”

李咎回说:“必不会是你的兄弟,你们手足骨肉情分总有些,即便他们要算计我,又怎能影响他们的姊妹的婚姻?若非毓明侯自作主张,就是有别个人代替他要表忠心的那个主人作恶。”

当然李咎只是为了宽城阳的心才这么猜,实际上他并不太信得过什么兄弟姊妹情深的。别的不说,京城有几个人知道李咎的脾气?有几个人能那么快知道李咎府里多了个小丫头?别看现在冬娘是因着幺娘的姐妹关系才留下的,以冬娘荏弱的性子,即便她不是幺娘的妹妹,李咎也多半会给她安排个去处。而那个幕后之人在冬娘被救下不过数日就决定了要用冬娘做突破口,必定对李咎的性格有些把握。李咎觉得这个人肯定熟悉自己的情况。

把前年搬到听香楼的事儿又想了一遍,李咎又觉察出来一些问题。

熟悉他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他反对狎妓,不会纳妾,那为什么还要劝说冬娘自荐枕席?这明摆着会失败,冬娘不论容貌、身段、才情都远远不如城阳,更不要提她和李咎压根就没有共同语言,完全不符合李咎娶妻娶知心的要求。

李咎思考了片刻,没有什么头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不怕被人算计,只要自己没有把柄,又怕什么算计?至于栽赃陷害,更加没影儿的事了。城阳管家的水平十分突出,寝室、书房、仓库等重点地方,不论谁来了都会留下痕迹。而不那么重要的地方都是任人来去的,就算被栽赃陷害点什么,也得有人信。归根结底他这样的人,只要皇帝陛下信任还在,他就是安全的;只要他的武力和警惕性还在,他就不会死。

城阳半信半疑的,说道:“就算你说的有理吧,别有用心的人自作主张?有这么个人在我兄弟身边,我觉得不妥当。早晚得抓出来才行。不行,我得给父亲写封信,和他说清楚。将来各位兄弟少说也是个辅政的能臣,怎能被小人蒙蔽?若识人不清,容易被人左右,也不必领什么责任了,不如回去白闲着,只怕他责任越大,坏事的越多!”

李咎没拦着,按城阳所说的,前两年还在暗中争斗的事几乎快要被拿上台面了,城阳作为皇帝陛下的爱女,给皇帝陛下写封信,很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