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封号秦王(2 / 2)

李咎把自己知道的什么王什么王过了遍脑子,摇摇头:“荣王最受宠爱?”

城阳捶他:“是秦王!秦王的封号用了朝代国家的国号,当然是秦王最不一样啦。我呢有一点担心……四弟年纪小,醉心山水书画,四弟妹也是最清贵的人,林先生向来眼里揉不得沙子,这我是不怕的,我怕那两位。”

城阳说着竖起手指,左手比个“二”,右手比个“一”。

她先动了动右手:“这位是长子,自古若能立嫡,则大家都是没话说的。可是,若没有嫡子,则立长还是立贤,这就不好说啦。往前翻,哪一朝哪一代没有为这起过祸端?说来说去还是不够贤的缘故。这位也的确有些鲁莽、天真,好骗。凡事不肯多想一步的,他主事,底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若是得遇良相可以守成也罢,可惜狗哥哥你把摊子铺那么大,产业一下多了那么多,到处都是钱,到处都是他们势力的争斗,再好的宰相首辅,难免为自己考虑多,为天下考虑少,如此这般,已经不是这位能守得住的情况了。”

说完右手,城阳又动了动左手:“这位呢,怕不是有一百个心眼子,天上飞过去一个鸬鹚,都能劈下两条腿肉来。也不能说不好,就是太过于精明,又在乎自己的名声,又看不上黎民百姓,缺了个仁字。将来势必百姓和士族会有纷争,他惧怕史书上记他一笔不好,又没那勇气和士族杠到底,那受苦还能是谁呢?在乱世,这就是枭雄,可是咱们现在却是盛世。”

城阳把两只手并在一起,合成了个“三”:“这位不声不响的,但是能办事儿。户部那么大的摊子,改税那么要命的事儿,国营海贸与民争利这么大分矛盾,他都扛住了。事儿办得怎样,姑且不说,有这份孤勇已是十分难得。再看事儿本身办得也不能说差,他是个心里有万民的人。父亲的意思,可能改制、争权、打压豪族这一大堆办成了,他不一定能得好死善终,然而百姓和国家一定会好过许多。由是去年以来,这位愈发得重用,原定的‘端王’之号,就成了秦王……你别懒洋洋的,以后的事儿不还得看皇帝陛下的意思吗?若是下一位不支持你搞这搞那,给你封了海撤了技术站,看你怎么办!”

李咎这才打起精神来,半真半假地说道:“一件事情,一个制度,想要长长久久地维持下去,不能依赖某个个人的节操、道德、理智和水平。人会变,人会换,这就是靠人人跑的道理。能让我的计划百年不移的,只有意志和利益。意志不说了,暂时还看不到头,没有几千万几万万人的共同意愿,没有众志成城,哪里说得上意志?我家乡的先贤那才有钢铁似的意志,有对未来的信念,不论时局怎样,总有人会放弃个人的私利,放弃眼前的短利,去追求更正确的目标。而大雍,现在民智才开,多少百姓才刚刚认得自己的名字。和他们谈未来,谈长远,谈国家,操之过急,为时尚早。所以我能想到的,能够让我身死道不消的,只有利益。

“当利益驱使着人们‘不得不’做某件事时,这件事才会安安稳稳地被执行下去。就拿技术站来说,现在是我在养着没错,但是有很多地方自发派了人来学,这是为什么?因为利益!学了有好处,不学就落后,想要赶上第一批上车飞驰,那不得积极去开技术站?以后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多,慢慢地人们发现,技术站研究的成果,他们谁先拿到,谁就能征服一方市场,他们还敢轻忽吗?那还不得争先恐后地从技术站分一杯羹。当然这种积极有好有坏,既鼓励我们的研究学者搞点儿新名堂,也鼓励各方别有用心的人出损招、阴招和人竞争,但是总归方向是对的,便可朝着我希望的目标前进。

“可能几十年后他们掉入利益的陷阱,可那时候民智已经启发,想必会有有志之士在厉行教化,自然从利益转入意志阶段。而你我已经百年,后面的事,也轮不到我们操心喽。”

李咎没说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民智,什么样的意志,会不会是把封建帝制、封建剥削冲个稀巴烂的那种光明、公平的时代?李咎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他会给未来留下一些东西。

城阳很敏锐,她注意到了李咎的未尽之意,她没追问:“那好遥远啊……不过现在呢,有个近在眼前的问题,需要提上你总说的那个什么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