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如故 走吧,二郎
“三路大军?”陆樾川惊叹不已, “陛下这是想建不世功业啊,若是真成了,可真是功在千秋, 小皇帝可真有魄力。”
“仲宣信中是这样说的,靖远侯亲率二十万大军到了定远郡, 再加上都尉府原本的兵力, 可谓一战决生死。都尉府将士各个秣马厉兵, 我想不日便要出征了。”林书阁说道。
“看来卫将军虎破山一战确实让燕都各位大人信心大增。”
“不然也不会让仲宣领一路大军出征,不过魏使君的南路大军更多的是负责军需供给, 魏使君在定远郡多年,由他调度军备,确实合适。”林书阁沉思片刻道。
“我听说匈奴周围那些小国听到大燕陈军边境,被吓得派了使者过来, 表示要向大燕称臣。”陆樾川笑道。
这些小国从前因慑于匈奴强悍而投靠匈奴, 现在看着大燕国力强盛,便想换个靠山。小国生存,向来靠的是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 林书阁想起后世那些小国的操作,也不足为奇了。
“还没打呢,他们就不怕匈奴知道他们鼠尾两端之后反手找他们报复,弱肉强食, 抱大腿也得看清时机啊。”林书阁皱眉道。
“大人,卫将军虎破山一战可不止我们知道,那些小国自然也听说了, 木邪单于带大军围困赵都尉,结果被一小将打得狼狈败走,而这名小将现今又要带兵出征, 明眼人都能看到这又是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若是今日不投靠大燕,明日说不定要在献俘仪式上见到卫将军了。”
陆樾川与有荣焉,林书阁笑着摇了摇头,西北百姓苦匈奴久矣,官吏又何尝不是,若真能将此心腹大患解决,西北百姓也好安居乐业。
“不过我觉得郡守府正好趁这个时机,重新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要是真能将匈奴赶出我大燕边境,说不定可以再创前朝在西域的辉煌。”陆樾川越说越激动,恨不得快点见识此等场面,“届时,我说不定还能随着各国使团出行西域,见一见前朝史书中记载的西域风光。”
林书阁用手中的书敲了敲他,“醒一醒陆大人,你还有各乡税收、户籍、举荐的事还没做呢,心都飞到哪里去了。”
“大人难道没想过吗?我从前就喜欢游历名山大川,见到大人之后才想着停下做点为国为民之事,可若是西北安定,自有比我适合的人选,到时我便辞官往西而去……”
“辞官?”林书阁满头黑线,“你确定要当着我的面说这个?”
陆樾川这才回过神来,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低头继续忙活去了。
林书阁笑了笑,给谢谌回了封信,叮嘱他千万小心,记得回信。
谢谌这边正与老张巡视火枪队,虎破山一役,其他人只知他手下士卒打出以一敌五的战绩,但他知道这次战役除了因为占了先机,还有赖于火药的威力,尤其是老张手下的火枪队,在当时进攻匈奴左翼时起了大作用,故而火药的损耗自然也是最多的。
“将军,何歆已经出发去往清泉县,林大人手下那批工匠可真是厉害,造的火药可不止供应我们呐,不过还是林大人记挂着将军,不然……”老张嬉皮笑脸,他自觉与自己将军推心置腹,不顾谢谌的冷眼什么话都往外说。
“都尉府和郡守府也会有军需发下来,哥哥送过来的尽量避着些,免些麻烦。”谢谌交代了一声,听到一名士卒来报说大将军有请,便抬脚去了都尉府。
他一路从军营走过,士卒正在外面训练,喊杀声极大,到了都尉府,院中也能看到训练的将领和士卒,还能听到零星火炮声。
府内靖远侯正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与军需官谈话,一见谢谌来了,便挥手让左右退下。
“我在燕都便听说你与清泉县令制出来一种新武器名唤火药,此物在灭少凉部之时起了大作用,后来魏使君和赵都尉曾将此物的制法和战损情况报给燕都,惊呆了朝堂之上一众文臣武将。”
火药这种热武器的问世,对于这个还多用冷兵器的时代不说降维打击,但看杀伤力肯定是叹为观止。
“我听说你组建了一支火枪队?”靖远侯又问道。
谢谌回道:“是,平乡之战时工匠制作火枪的技艺不纯熟,后来经过改进才有了现在的火枪。为了防范于未然,加之火枪确实威力极大,故而我与林县令组建了火枪队,以备不时之需。”“林县令?”靖远侯爽朗一笑,“我当时见他时就觉得此子不凡,燕都如今的各种新玩意,皆是出自他之手吧?”
谢谌点头,“还未多谢大将军当年对我兄长的回护之情。”
“小事而已,他的为人我清楚,所做之事,一桩一件,皆是为了百姓,当得起耿介无私一词。我听说卫将军是被他所救?”靖远侯目光如炬,看着谢谌。
谢谌道:“从前为人所害,恰好被兄长搭救,没有他,绝无现在的我。”
他声音温柔而又坚定,靖远侯只当二人确实感情好,乐得拍了拍他的肩膀,“也算是你的造化,卫将军,以后若有难处,尽可来找我,我以前有一故友被人陷害,整个家族蒙难,我本以为他族中尽数被戮……”
谢谌静静地听着,心中千涛骇浪,面上只当靖远侯嘴里的故人与自己无关。
靖远侯一边观察他的表情一边道:“可后来我却发现,故人最为得意的孙辈竟然逃出生天,活了下来,还靠自己的本事步步高升,建功立业。”
谢谌低头喝茶,指节因攥紧而发白,他隐忍不发,半晌后道:“不知大将军说这些是何意?”
靖远侯叹了口气,温声道:“只是觉得他与你有些像而已。”
“将军说笑了,我出身微贱,大将军的故人自是人中龙凤,我自然比不得。”谢谌起身恭敬道。
他垂着眸子,靖远侯的位置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脊背挺直,仿佛绷紧的弓弦。
“卫将军不必妄自微薄,我今日请你过来,是想让借你手下先锋官一用,我部下士卒在使用火药上自然比不得你们,大战在即,想请他过来指点一二。”靖远侯扯开话题,缓缓道。
“我等会便让他来都尉府。”谢谌道。
靖远侯见他颇有些油盐不进的意思,只能道:“不急,你若有空,不如陪我去看看训练情况,火药燕都虽然也有训练,不过既然此物出自清泉县,你们自当更懂得如何使用它。”
谢谌应声称是,二人来到了训练场。
训练场响声如雷,隔着老远就能听到火药爆炸的“砰砰”声,还间杂着老张的怒吼声。
靖远侯和谢谌站在远处,看着一列士卒策马而过,手上清一色的铜管火枪,硝烟味弥漫,马蹄声响过,士卒们半伏在马上,瞄准远处的靶子,先是距离的火药爆炸声,接着“嗖嗖”几声,尖利的弹丸直直穿过靶子,在铁皮制作的靶子上留下深痕。
“果然好枪法。”靖远侯大声喝道。
老张抬头看到远处的靖远侯和谢谌,交代了一句,“你们接着练,”然后骑马朝两人的方向而来。
“见过大将军,卫将军。”老张行礼道,有外人在,他一副老实可靠的样子。
“这便是你那先锋官?”靖远侯看谢谌道。
“先锋官张肃见过大将军。”老张大声道,声音洪亮,十分有干劲。
“好,有气势,闻名不如一见啊。”靖远侯声音中带着喜悦,大声夸道。
谢谌看着二人一见如故的模样,挑了挑眉,没说话。
“你们这是在训练近战?”靖远侯问。
“回大将军,是近战,我麾下士卒多使火器,与匈奴近战时只要枪法准,一枪一个人头。”老张说得狂妄,靖远侯却听得开心,老张偷偷朝谢谌挤眉弄眼半天,又带着靖远侯去看震天雷的效果。
谢谌只能快步跟上他们,这边的训练场地十分开阔,尘烟滚滚,爆炸声震耳欲聋。
“轰隆”一爆炸,脚下的大地仿佛都在颤动,靖远侯面露震惊,和其他第一次见到震天雷的人的表情一样,有些目瞪口呆。
“这是工匠一遍遍试验后的效果。”谢谌解释道。
“怪不得与燕都的有区别,工匠何在?”靖远侯心神大动,问谢谌道。
“郡守府和都尉府皆有震天雷的配方,大人若要查看,可招工匠来问。”
“如此,待会让他们来见我。”靖远侯沉思片刻道。
又是几颗震天雷被投了出去,整个训练场硝烟与尘土混合在一起,靖远侯看了许久,才露出一个笑来,“此天助也。”
谢谌低声与老张交代了几句,然后几步跟上靖远侯。
“这段时间我传令下去让士卒抓紧训练,尽早磨合,到时与匈奴对上,我看木邪小儿如何抗衡。”说着放声大笑起来。
靖远侯年过古稀,精神矍铄,他拍了拍谢谌,“走吧,二郎。”
火药爆炸的声音轰鸣,谢谌有些怀疑自己是否没听清楚,抬眸看了靖远侯一眼,见他仿佛什么都没说一般,已经走出了好远,谢谌抿了抿唇,跟上了他。
第172章 惠济 大人,边关急报。
金秋送爽, 因刚下过雨,空气中带着一丝湿意,林书阁脱下披风, 听着几名令史汇报着仓库存储的情况。
他一边听着汇报,一边仔细翻看着案上摆放的粟麦等粮食的出入簿、县中修缮各种工事的统计簿以及每日小吏巡视仓库的记录。
“大人, 今年因多了土豆和棉花, 多修了一层库房, 今年粮食收成好,因而仓库中储存了比往年多一倍的粮食。”一名令史道。
这个朝代官方会在中央及其各郡县设置仓廪以储备粮食,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战争,会拿出平日里储存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防止社会动乱,甚至官员的俸禄也要用到这些储备粮, 因而仓库的储备巡查工作极为重要。
清泉县这几年没什么大的灾害, 林书阁又引进了土豆,加之因强敌环伺,为了以防万一, 林书阁打着广积粮草的想法主动屯粮,因而整个仓库中积蓄了不少粮食,尤其是土豆耐存放,县中还挖了不少地窖用来储存土豆。
林书阁见公文条理清楚, 一进一出皆有记录,一目了然,用的还是他当时拿出来的表格归纳法, 夸赞了一句“不错。”
得了林书阁一句不错,几名令史悄悄松了一口气,往年都是他们将文书送到县衙, 等陆县丞审核完之后才呈给林县令的,今年不知道什么情况,林县令竟然亲自过来了,吓得几人以为平日干活有什么纰漏,胆战心惊地看着林县令翻看公文。
“这段时间我会让杨县尉多派人过来巡逻,辛苦你们多巡视查验几遍。”林书阁合上最后一卷文书,起身说道。
几名令史诺诺称是,目光恭敬,看着林书阁离开。
“大人今日怎么想到来这里看看,我看那些令史都快吓死了。”陆樾川刚刚一直没出声。
“快年底了,突击检查不行吗?”林书阁用帕子擦了擦手上的墨痕,随口道。
陆樾川狐疑地看着他,完全不信他有这样的兴致。
林书阁只能道:“因西北战事,我今年下令让县中多储备粮草,再说这两年多了土豆,我总得过来看看同往年比起来有哪些不同吧。”
“西北战事?都尉府已然出征,说不定现与匈奴遇上了,靖远侯战功赫赫,再加上卫将军,该担心的是匈奴吧。说不定这次可以让西北战事消停几年。”陆樾川笑道。
秋收已经结束,许多百姓地里的活少了,但也没闲着,大多都出来找活干,县中现在一眼望去,街道上各式各样的店铺,尤其是成衣铺子,林书阁站在街道上就能看到好几个。
“阿川,百姓安居乐业,是你我之愿,我也怕好不容易做出的改变付之东流,但是匈奴强悍,谁也不敢保证能将其打败。自从得知木邪单于有染指定远之心后,我能做的便是多做些准备,譬如粮草,譬如武器。”
不远处的成衣铺里人来人往,几名伙计忙得热火朝天,一对母女穿行于众人之间来回奔走,面上尽是笑意。
林书阁看得有些出神,陆樾川道:“大人所言甚是,我观街上百姓也与咱们初来时大有不同。”
林书阁回头,“哦?有何不同?”
陆樾川背着手,从周围的小摊贩手里买了两块烧饼,递给林书阁一块,“从前忙忙碌碌只为了饱腹,现今眼中却对了一层生气。”
林书阁听懂了他的意思是在说百姓精神面貌有了变化,以前现在贫苦,又有匪盗出没,百姓活得战战兢兢,现在虽然苦点,但总归生活是有希望的。
林书阁咬了一口烧饼,外皮酥脆,内里柔软,怪不得生意不错,“阿川,我带你去看看今年刚建好的惠济堂。”
“是大人曾经说过的救济无人赡养的老人和无家可归的孤儿的场所?我倒是还没去过。”陆樾川几口将烧饼吃完,闻言问道。
“是,今年税收多了不少银钱,学堂那边有县中商户支持,我便将一部分用在了惠济堂。”林书阁道。
大燕以孝治国,对老人更是有优待,朝廷甚至颁布政策对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供给粮食,但人到七十古来稀,这样的政策在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古代社会,对于一些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还是作用有限。
而且贫苦百姓养活孩子不易,一家子若是孩子太多,光是税收便会成为压倒一个家庭的负担,所以古代弃婴、杀婴之事时有发生。
林书阁设立惠济堂,便是想帮一帮这些人。
“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大人这是想造出一座大同之城来?”
林书阁摇摇头,“没那么大志向,也不敢空谈圣人之言,尽力做了便是。”
惠济堂离得不远,大约一刻钟后,两人便到了。
刚走到门口,便看到几名女子从里面走了出来,见二人穿着不凡,上前道:“二位可是要捐善款?”
林书阁哭笑不得,建这所惠济堂时因是县衙出资,他当时随口说了句让手下人省点钱用,县中学堂建得不错是有商户们捐钱的缘故,惠济堂可没这个条件。
谁知这些人竟然当了真,惠济堂从上到下,人人仿佛貔貅转世,这不,见到他们就问他们是不是来捐钱的,这和后世拉投资的有什么区别?
本来惠济堂建好之后,好多商户慕名过来参观,结果被她们声泪俱下地哄着捐了好些钱。好好一个救济场所,被这群人搞得没一个商户敢过来。
“大人怎么过来了?”一名女子听到这边的声音,走了出来。
她长得眉清目秀,穿着一身利落的棉布直裾,看到两名下属竟然拦住了林书阁,连忙让两人退下,“大人莫怪,她们不知二位大人身份,还以为……”
“还以为我们是县中大户,准备趁机劝说我们捐钱是吧?”林书阁笑得爽朗。
女子一听他这样说也笑道,“不瞒大人,惠济堂养着那么多人,也难为她们见到人路过就问。”
陆樾川道:“这位便是大人说过的吴娘子?”
“见过陆县丞。”吴茵上前见礼道。
惠济堂快建好之时,林书阁发布告招收负责的小吏,因不限性别,许多女子也来报名,吴茵更是过五关斩六将拔得头筹,被林书阁任命在惠济堂主管各项事务,因缺人手,吕茵又招了一批女子过来干活。
“大人随我进来。”吕茵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另外两名刚知道林书阁二人身份的女子小心地往后退了退。
“都赖你,你还说你见过林大人,刚刚竟然没认出来。”一名女子气愤道。
另一名女子吐了吐舌头,“我也就见过一次,谁让你说门前两人看着像很有钱的,赖你。”
吕茵咳嗽了一声,两人立马闭上了嘴,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惠济堂设有抚幼堂和扶老堂,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林书阁本想让人建成后世小公园的样子,但因资金和时间问题,只种了些树,建了几处亭子以供休息。
几人进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名女子扶着头发花白的老人走动,旁边还有一处娱乐场所,是专给幼童设置的,林书阁还别出心裁地让人放了几个跷跷板。
“惠济堂今年才刚开设,便进来了好些老人和孩童,不过我们也仔细筛选了,若是那些不孝子弟不想赡养老人,借着名义送来的一律告知县衙,让大人治罪。”吕茵一边走一边道。
大燕以孝治国,不孝父母在大燕是重罪。
“招来的人也是一一选过的,干活麻利而且照顾有些老人十分有一套。”她笑得有些狡黠。
陆樾川奇道:“这是什么说法?”
几人走到一处屋子,里面传来争吵声,一个声音苍老,说什么也不喝药,还说自己已经好了,不要浪费,让把药留给其他人。
然后传来一名女子的声音,“你要是不吃药病就好不了,好不了你可就住不了这么好的房子了,你看看隔壁老张头一天日子多滋润,吃得好睡得好,生病了就吃药,大夫每次例行把脉都说他还能再活三十年。”
老人立马道:“舒娘子,我喝,我喝。”
陆樾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吕茵解释道:“这是李大爷,平日里节省惯了,总觉得吃药花钱,不过人不错,只要能动就抢着干活,”她说完又压低声音道:“老张头和他不对付,两人互相看不惯。”
林书阁但笑不语,也不知道吕茵从哪里找的这么促狭的娘子。
几人正说着话,迎头走来一名年轻男子,背着一只医箱,身形有些消瘦,吕茵立马道:“这是县中医馆的孟大夫,过来义诊的。”
见到几人后行礼道:“见过林大人,陆大人。”
林书阁摆手让他不必多礼,“孟大夫医者仁心。”
孟司鸣回道:“些许小事而已,大人谬赞了,与大人所行之事相比,算不得什么。”
他说完便告退,吕茵在一旁道:“大人勿怪,他就这个性子,不过心善,每旬都过来惠济堂义诊,惠济堂去医馆抓药也从不收钱,平日里百姓有困难,也会施以援手。”
林书阁点点头,默默在心里记下这个人。
“大人,边关急报。”有差役急匆匆跑进来道。
林书阁和陆樾川对视了一眼,急忙和吕茵辞别,往县衙赶去。
第173章 捷报 我想借各部士卒来防卫县里……
林书阁顾不得什么君子之仪, 一路飞速跑到县衙,大堂内一名士卒正在等候,“大人, 郡守府送来的急报,三路大军出征至今没有消息, 郡丞大人让各县做好防卫。”
什么?林书阁心神震动, 心脏猛地跳动了几下, 他将战报拿过来仔细看了看,咬牙道:“来人, 召杨县尉和褚左尉。”
“大人,再等等说不定会有消息传来,西域广大,说不准大军只是没与匈奴碰上, 或者是消息没有传来而已。”陆樾川心中也慌乱不已, 还是安慰道。
林书阁缓了一口气,从刚刚的心情中抽出神来,点头道:“没错, 前朝还有直接迷路,连敌人都找不到的情况,说到底没有消息也不能算坏消息,不过既然如此, 我们须得小心防备了。”林书阁眉头紧皱,手指无意识地刺进掌心。
“参见大人。”杨炎和褚续进来道。
林书阁开门见山,“今日召你二人过来是有极为重要之事要安排, 郡守府刚刚来信直言让各县做好防备。”
“大人?”褚续咽了咽口水,“难不成匈奴要南下了?”
杨炎也面带惊吓,二人齐齐看向林书阁, 林书阁叹了口气,“只是防范于未然而已,阿炎,你即刻安排人轮流驻守瞭望台,一有情况,即刻回来报告。还有,县城前多设置天田和虎落,平乡那边的互市最近减少开放时间。”
“是,大人。”杨炎回道。
“阿续,你带一些士卒召集各乡勇士每日在各乡巡逻,若发现可疑人士先关起来再说。”
从前清泉县匪盗横生之时,褚续就能自发组织民众反抗,自然有这方面的经验。
“阿川,粮草军需的调度就交给你了,若真情况不容乐观,拼死也得守住了。另外,火药也得给我备好了,匈奴若是真有本事来到这里,想劫掠百姓,侵我大燕领土,先让他们尝尝饱和打击的滋味。”林书阁握紧拳头,砸在了桌子上。
杨炎和褚续领命出去,整个清泉县军事行政系统直接被调动起来,褚续每日带着各乡选出来的义士在县周围巡逻,将要出城的百姓都劝了回去。
蜿蜒的城梁上建有好些瞭望台,里面驻守的士卒时刻警惕着远处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即刻便吹响号角,点燃烽火。
县城前许多士卒正在修建虎落,一层层防御工事即将建好,火药厂里昼夜不停地生产着火枪和震天雷,相里谷忙得脸都黑了一层。
林书阁却和陆樾川去了平乡,他去见了弥禾阏氏以及花圩部其余人。
“大人今日怎么来了平乡?”弥禾将林书阁迎到一间屋舍,平乡羌人与大燕百姓相互融合,羌人见到大燕百姓住的房子不怕风吹雨淋,自然舍弃了从前的毡房,好多羌人尤其是上层已经盖了和大燕百姓一样的屋子,就连用的青砖都是从平乡买去的。
“我来此是想与大巫和阏氏商议一件事。”林书看向下首的花圩部大巫赫厉以及弥禾。
赫厉看着十分苍老,但一双眼睛却锐利无比,看向其他人时仿佛能看穿他的内心,他道:“林大人突然造访,可是出了什么事?”
“只是想借各部士卒来防卫县里。”林书阁缓声道。
“借兵?难不成酋豪带去的士卒不够?”弥禾有些疑问,谢谌出征前将花屠部及其羌人各部精锐带走了大半,也没听说大燕兵败的消息,怎么现在还要借兵。
“那倒不是,只是我为了以防万一,护卫境内百姓平安而已,借出的羌人士卒每旬都有俸禄,若是有战功,可另外再行封赏。”林书阁姿态优雅,慢慢端起桌前的奶茶,轻轻抿了一口又放下,看向二人的眼里不见一丝情绪。
赫厉苍老的脸上藏着情绪,他低头思考,弥禾心中奇怪林书阁的举动,莫不是匈奴有什么动静能威胁到清泉县?
四下寂静无声,突然,赫厉道:“大人尽管放心,我会加快挑选勇士跟随大人。”
林书阁举杯笑道:“那便有劳大巫了。”
赫厉低垂着眼睛,朝林书阁躬身行礼,身体佝偻,眼睛却定定地看着林书阁远去。
“大人这是料到他们会答应。”等在外面的陆樾川见林书阁一脸轻松的神态后道。
“阿川不也料到了吗?”林书阁反问。
陆樾川又道:“实在是清泉县兵力不足,若匈奴真有南下之力,就算咱们火药粮草充足,但又能撑多久。可羌人士卒强悍倒是可以一用,且花屠部为羌人各部之首,酋豪花圩又带领各部勇士随卫将军出征,不说其他部族,花屠部就与我们绑在一条战船上,若我大军失利,羌人难不成还能得好。”
“再说大人前段时间雷厉风行处理了一批羌人,羌人内部过得好好的,哪敢再有异心。况且就算他们想借此与我们硬碰硬,大人手中的火药也得让他们好好掂量掂量。”陆樾川一层层分析道。
林书阁莞尔一笑,“还有,花屠部可是在我和仲宣的支持下才能坐稳各部之首的位子,他们可得帮着花圩让我和仲宣能长久在此处,不然花圩不在,可没人帮他们压得住其他各部。而且,羌人士卒整日种地放羊能得多少钱,我可是给他们发俸禄的,说不准以后还能有军功挣。”
林书阁说完看着远处,他倒宁愿不用走到这一步。
“走吧,阿川,我们去看看相里谷那边火药的情况。”林书阁蓦地一笑,和陆樾川并行,秋风萧瑟,将二人身上披风吹得猎猎作响。
积微山。
黑云翻墨,不露一丝天光。谢谌身披铁甲,手上的长枪闪着寒光,身后将士目光如狼似虎,手中弩箭和火枪虎视眈眈地朝着一个方向。
对面匈奴左贤王如临大敌,他挥了挥手,朝亲卫低语了几句,亲卫点头,用汉话喊道:“我们左贤王久闻卫将军大名,今日两军相遇,我们左贤王想见识一下卫将军是否名不虚传,但见卫将军秀美如同女娘,不知是不是真有本事。我方大将呼衍破力大无穷,战无不胜,不如与卫将军比试一场?”他指着左贤王身旁一魁梧男子道。
呼衍破一身匈奴上层官阶打扮,身材十分高大,一双眼睛里是嗜血的光,挑衅般直勾勾看向谢谌。
此言一出,燕军这边瞬间炸雷,老张大声道:“欺人太甚,将军让我去会会他。”
周围其他士卒也喊道:“将军,我去。”
何歆低声道:“将军,激将之法而已,不必当真,弟兄们手中的火枪可等着呢。”
谢谌挥了挥手,长枪横卧,手下缰绳一动,胯下骏马往前走了几句,“他,我看不上,左贤王,不如你与我一战。”
“将军,说不定他们有诈,不可前去啊。”何歆等人劝道。
“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
呼衍破听到谢谌的话,气势汹汹地挥着弯刀直冲过来,谢谌朝何歆使了个眼色,单枪匹马杀了过来。
弯刀朝谢谌横劈而来,带出一道气流,谢谌纵马避身闪过,这匈奴人确实力大,谢谌心道。
不过嘛,比力气,他可从来没输过。
他趁呼衍破弯刀劈来之际,长枪直直刺了过去,两件利器相撞,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便体现出来,谢谌用尽力气将枪头压下,呼衍破牙关紧咬,额头青筋暴起,拼命抵着弯刀。
突然,呼衍破大吼一声,胯下骏马朝后退了几步,拿在手里的弯刀微微发出响声,手上也微微发抖,看向谢谌的眼神中既有震惊也有恐惧。
见呼衍破不敌谢谌,燕军那边士气大振,霎时爆发出震雷般的声响。
匈奴士卒气愤者有之,惊恐者有之,左贤王面目狰狞,脸色十分难看。
他大喊了几声匈奴话,呼衍破咬牙朝谢谌冲了过来,弯刀带着破空声直劈谢谌面门,谢谌长枪下沉,避开弯刀锋芒直刺向呼衍破胸口,呼衍破惊呼一声,收起弯刀,刀剑与枪尖对撞火星四溅。
两人战了半个时辰仍不见胜负,但两军对峙间都能看到谢谌还留有余力,而呼衍破已经是强虏之末了。
左贤王面沉如水,悄悄动了动手,左右会意,纷纷往前涌去,何歆早就在注意匈奴的举动,一见果真有诈,弓弩手齐齐上前准备反击。
谢谌眯着眼睛看了一下左贤王,讽刺道:“早就听说匈奴左贤王光明磊落,不屑用卑鄙的手段,今日一见倒是与传闻不同啊。”
燕军内部发出阵阵嘲笑声。
匈奴士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左贤王咬牙切齿,倒是直接挥手进攻,谢谌冷笑一声,持枪杀进匈奴士卒中,长枪一挥便扫倒一片,匈奴士卒被他勇猛吓到,一个个不敢上前。
老张立马喊道:“弟兄们,随我杀。”
一时之间黄沙漫天,硝烟四起,整个战场尽是厮杀声、号角声和兵戈相撞的声音。
“大人,捷报,捷报。”陆樾川激动地声音都有些颤抖,林书阁手上的公文“砰”一声掉到地上。
“阿川,什么捷报?”林书阁一把抓住他,目光中隐隐带着期盼。
“积微山之战,卫将军大败匈奴左贤王,左贤王遁走,卫将军率兵追击各部,斩杀敌虏一万,俘虏众多,匈奴小部率众投降者多达十万人。”
林书阁激动地来回踱步,“太好了,太好了。”
“我就说有卫将军在呢,怎么可能让匈奴南下侵扰。”陆樾川喜滋滋道。
第174章 惊变 瞭望台处传来消息,有敌情……
“听说了吗?卫将军一场战役打得匈奴左贤王溃逃, 虎破山之役,从匈奴单于手中救出了赵都尉,打跑了木邪单于, 这次又打赢了左贤王。”清泉县城外,一名正在检查虎落的士卒道。
“整个定远, 不, 整个大燕都知道了, 现在谁人不知道卫将军啊,我有亲戚是卫将军火枪队的, 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据说人人都是神枪手,每月不止发俸禄,有军功更是赏赐不断。”另一名士卒拿着手册几笔记录虎落的情况之后道。
“有什么可羡慕的, 火枪还不是出自咱们大人之手, 林大人可有少了你们俸禄,今年考核甲等的不都有奖赏。要搁早几年,还奖赏呢, 等着被匪盗砍吧。”一名士卒明显仰慕林书阁,插嘴道。
“就是就是,卫将军手下士卒的火药,身上穿的盔甲和棉衣, 哪一样不是我们大人弄出来的。”
“行了,都吵什么,卫将军也好, 林大人也好,二位大人都是为了抵抗匈奴,都是我大燕的贤臣良将, 人家还是兄弟呢,还分什么你啊我啊的。”一名年长的士卒听着几人的话,冷声道,“都少说闲话,林大人说了,继续戒严巡视,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汇报。”
“是。”几名士卒齐声回道。
等年长士卒走后,一名士卒思量片刻后道:“不是打了胜仗吗?怎么还要戒严?”
另一名士卒道:“匈奴可不止这一支强兵,巡视就巡视呗,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
二人将今日的记录填好,勾肩搭背去巡视下一处去了。
“大人,这几日县中士卒和差役日日检查各处,并未发现有什么可疑之处。”杨炎禀报道。
林书阁道:“辛苦了,花屠部已经同意派羌人士卒过来,阿炎你与阿绪和他们交接一下,我会派穆远舟和阿容过去帮你们,虽说并未可疑之处,但我观县中防备空虚,还是得加强防备。”
“我再让相里谷将火药运到校场,这些时日你便带各士卒和各乡勇士训练吧。”林书阁端坐在大堂,安排道。
“是,大人。”杨炎话少,但他深知林书阁自有安排,纵然心中有疑惑,但还是没有出声询问,只是按照安排做事。
他一出去,陆樾川就道:“大人这是想以不变应万变?”
“是啊,虽然有都尉府和郡守府镇守边境,可一旦都尉府出兵不利,县中安危犹如悬在头顶之剑,让我惶恐不安,还不如直接将县中防备提升。”林书阁解释道。
“不说这些,我看了看今年的税收人口情况,若是无战事,等明年我想在县中再建一所学堂,主要面向成童,然后聘请大儒前来讲学。”
清泉县教化不兴,加上从前百姓家中贫困,谁还有心思和金钱送孩子上学,因而县中也出不了人才,跟甘州县大儒甚多自然不能相比。林书阁来到这里之后,发展经济,引进良种,兴办学堂,这情况才有所改观。
“不对,阿川才华过人,倒是可以去讲学。”林书阁挑了挑眉,看着陆樾川道。
陆樾川嘴角抽了抽,“大人,你是看我太闲了不成?”
林书阁摸着下巴道:“阿川是忙,不过陆大儒门下弟子众多,不知可否邀请几位过来,薪酬待遇我按最高的给。”
陆樾川无奈道:“大人这里想以丰厚的报酬勾人家过来。”
“怎么不行了,清泉县虽偏远,阿川都到了,陆大儒门下弟子谁还比得过你。”林书阁笑得有些狡黠,对了,除了阿川,那位叶祁叶夫子也可以挖过来,门下的见素和抱朴也一起打包带走。
陆樾川看着林书阁的模样一头黑线,“大人,阿远和阿萱也在魏郡呢。”
提到林清远和林萱,林书阁长叹一口气,“俩破孩子到现在也没来信,还不知道过得怎么样。”
“大人一天操心的事可真多,阿远和阿萱天资聪颖,尤其是阿萱,我当日带他们见阿父和众位师兄弟时,回答得体,经义皆通,人人交口称赞,大人只管等着他们学成归来。”陆樾川道。
林书阁看了陆樾川一眼,双胞胎几乎是他一手带大,离开日久又不见消息,陆樾川自己孑然一身,除了偶尔挂念家中老父,怎么会懂这种心情。
边关捷报,两人这几日心情不错,插科打诨了半天才开始处理公文。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林书阁从堆积的公务中抬起头来,“怎么回事?”
一名差役行色匆匆,进来行礼道:“大人,瞭望台处传来消息,有敌情。”
“什么?”陆樾川首先震惊道。
林书阁立刻道:“阿川,我们先过去看看什么情况,”又对差役道:“通知杨县尉和褚左尉,命他二人即刻带兵过来。”
“是,大人。”
林书阁二人骑马赶到城门口时,立刻有士卒过来道:“禀大人,斥候来报,前方两百里处发现匈奴骑兵,人数不少,约摸得有五千骑,正朝这边而来。”
五千骑?林书阁心头一跳,匈奴骑兵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不成出征匈奴的哪一路大军受挫了?
城中百姓也听说了匈奴要攻来的消息,吓得魂不附体,好多人立马回去药收拾行李逃跑了,还有的念及家中老小苦痛流涕起来,不过大多数见到林书阁后道:“大人,匈奴真要打来了吗?”
林书阁“嗯”了一声,百姓不约而同的朝这边聚集,他朗声道:“诸位,刚刚县中得到消息,匈奴距离清泉县不到两百里。”
两百里,一些百姓听到这里,顿时面如死灰,吵吵嚷嚷起来。
林书阁大声喊道:“匈奴残忍好杀,想必大家都清楚,但我得到消息,这支匈奴骑兵是绕开大军过来的,只要我们守住,就能等到援兵前来相助。”
“真的会有援兵吗?”有百姓喃喃道。
“肯定会的,卫将军刚打了胜仗,要是知道我们受困,肯定会回来救我们的。”有人双手合十道。
“大人,反正逃也逃不出去,大人你说怎么办,我们都照做。”
“是啊,我们都听大人的。”
“听大人的。”
林书阁目光扫过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那便有劳大家了。”
“大人,我力气大,运武器守城门我都可以。
“大人,我懂医术,可以包扎疗伤。”
“我会做饭,我可以给大家做饭。”
百姓群情激奋,往林书阁这边挤,林书阁朝众人躬身道:“多谢诸位。”
百姓不敢受他的礼,纷纷还了个礼后,被士卒带到后方去了。
杨炎气喘吁吁得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褚续、陈元容等人,“大人,城中能动的士卒差役已经尽数带到,静听大人安排。”
“有多少人?”林书阁问道。
杨炎默道:“不足两千。”
林书阁知道这些士卒差役参差不齐,好些还是劳役,并未上过战场,其中还有大半是羌人士卒。
“阿炎,你带一队去守着东门,阿绪,你带一队去守着西门,远舟和陈娘子带人去北门,我和阿川守着西门。”林书阁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来人,去给我通知相里谷,县中储备的所有火药、弓箭都给我运过来。”
几人齐声道:“是,大人。”
林书阁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心头如被笼了一层雾蒙蒙的烟尘一般,但愿他能护住这一县人。
“大人,真如你说的一般,匈奴骑兵绕过大军而来?”陆樾川问道。
林书阁只是摇头,“我也不知道,这支匈奴骑兵如何来到此地的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先守城,我相信仲宣他们得到消息定会回来救援的。”
陆樾川还欲再说什么,有士卒来报道:“大人,前方发现匈奴骑兵踪迹。”
来得好快,林书阁和陆樾川急忙登上城墙,只见远处尘烟四起,马蹄声如雷鸣般滚滚而来,林书阁手撑着一块青砖,道:“既然来了,便让他们先尝尝火药的滋味。”
“大人,一切都准备好了。”士卒来报道。
林书阁眼睛盯着匈奴骑兵踏着尘土而来,冷声道:“准备。”
随着“轰”的一声,城墙下战马嘶鸣,人仰马翻,无数马匹被虎落绊倒,匈奴骑兵大声咒骂着。
匈奴大当户抬头看着这座小城,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个难啃的骨头,他在心中暗道。他下令让士卒小心进攻,这里的燕人很狡猾。
城墙上的林书阁看着匈奴骑兵已经过了几道虎落,虽然死伤众多,但行进速度依旧很快。
“所有人,动手。”林书阁挥了挥手道。
箭矢朝匈奴骑兵射去,匈奴骑兵耳边传来嗖嗖的射箭声,他们拿起弯刀将箭矢拦住,不想令人闻风丧胆的爆炸声随即在耳边响起,顷刻间血肉横飞,匈奴骑兵被冲散,死伤无数。
又是火药?匈奴大当户没想到这座小城竟然有火药,燕军内部有一物能爆炸,杀伤力极强,这是这段时间和燕军交战以来匈奴内部人人皆知的事。这东西让他们吃尽苦头,大单于和左贤王就是败在了有火药的卫仲宣手上。
“再来,”林书阁喊道。
又是一阵箭雨,城下横七竖八尽是匈奴骑兵的尸首,林书阁缓了一口气。
“大人,匈奴进攻速度慢了好多,看来是火药威力太大了,他们不敢再上前。”陆樾川道。
“没那么容易。”林书阁目光深沉。
果然,城墙下的匈奴骑兵很快聚齐,搭起弓弦,大当户目光狠厉,厉声道:“放箭。”
第175章 火炮 我们可都得活下来
“大人小心。”士卒护着林书阁道。
城墙上箭如雨下, 身边一个个士卒被射中倒了下去,林书阁道:“不用管我,投石机呢?”
“大人, 匈奴已经到了近处,投石机也已经准备好了。”士卒回道。
“放。”林书阁看了一眼周围倒在地上的士卒, 声音冷厉。
火球拖着烈焰被投了出去, 匈奴骑兵惊恐地看着一个个火球落在身边, 顿时四散逃开,大当户喊道:“保持阵形, 随我冲过去。”
火焰燃烧皮肉发出的焦味让人毛骨悚然,匈奴骑兵咬牙策马继续往前冲,可谁知又是几声如雷一般的“轰”声。
有东西落到了他们脚下,随着“砰”的一声爆炸, 眼前一片漆黑, 等回过神来发现周围尽是残骸。
大当户早就听说过这个东西,目眦欲裂地看着前面冲锋的士卒一个个被炸飞,好不容易冲上前去的士卒又被城墙上射来的箭矢一击致命。
他拿起一只弩箭, 瞄准了城墙上的人,他目力极好,能看到这座县城是在此人的指挥下防卫的,应当是此县的县令, 若是能杀死此人。
他目光如电,拉紧弓弦,箭矢“嗖”的一下射了出去。
林书阁心神恍惚, 耳边是陆樾川害怕的惊吼,“大人,躲开。”
林书阁身边护卫的士卒齐刷刷朝他奔来, 千钧一发之际,林书阁委身一避,箭矢擦着他的耳边射进了旁边的墙缝里,箭羽发出嗡嗡声。
林书阁耳边一缕长发被削落在地,众人惊魂未定,陆樾川也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气,林书阁倒像是有些被吓懵了。
“大人,大人,你没事吧?”
“没事,别管我,再打一轮,尽量消耗他们的兵力。”林书阁慢吞吞扶着墙站起来。
士卒见匈奴人竟然用冷箭射林书阁,又气又怒,震天雷不要钱一般投了出去。
“大当户,这些燕人的火药太多了,我们实在攻不进去,再这样下去,恐怕……”有士卒对匈奴大当户道。
“我就不信他们的火药没有用完的时候,阿沅木他们情况如何?”
“阿沅木大人已经带兵去攻南门和北门去了。”士卒回道。
大当户笑了一声,“继续攻击。”
匈奴士卒在他的命令下又形成攻势,朝城墙攻去。
“大人,北门遭到袭击。”有士卒来报。
林书阁道:“让杨县尉好好守住了。”
“大人,南门被大量匈奴士卒攻击。”又有一名士卒来报。
林书阁额头尽是汗水,“相里谷呢?叫相里谷过来。”
相里谷被两名士卒架了过来,林书阁道:“将火炮运去南门和北门,我这里还能顶住。”
“大人,火炮性能不稳定,还……”他看了一眼鬓发散乱的林书阁,又看了一眼城外攻击猛烈的匈奴,“好。”
南门。
褚续一声令下,士卒将火油从城墙上倒了下去,即将攀上城墙的匈奴士卒霎时滑了下去。
“点火。”褚续神情严肃,拉紧弓弦将一名眼看要爬上来的匈奴士卒射下城墙。
烈火伴随着烧焦的味道,城下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哀嚎声。
“弓弩手,继续射箭。”褚续又下令道。
一瞬间箭如雨发,城下又多了一层匈奴士卒的尸体。
“轰隆轰隆”,褚续听到有轮子滚在地上的声音,他回头看了一眼,相里谷带着几名工匠运上来一件东西。
“这是什么?”褚续问道。
“褚左尉,林大人让我运来的火炮,”相里谷将火炮上盖着的布扯掉,露出一件极大的炮筒,炮筒口径要比火枪大上几倍,炮口上扬,架在木制的平衡车上。
褚续震惊道:“这……这怎么用?”
相里谷上前往炮筒里添了火药,用填塞器将火药压实。之后往里面填了一颗铁制的实心弹丸,又将弹丸压实。
“褚左尉,让人让开一些。”相里谷吩咐道。
“大家都散开。”褚续大声道。
相里谷冷眼瞧着还在猛烈进攻的匈奴士卒,点燃了火炮的引线,顷刻间炮管里的火药发生爆炸,相里谷速度极快朝一边避开。巨大的后座力让火炮连带平衡车猛然间后退了一段距离。
周围的士卒都被震得耳朵发麻,不由得怔怔地看着炮弹落地的地方。只见那里扬起巨大的烟尘,烟尘散尽后焦黑的土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漂杵。
匈奴人虽然残忍好杀,但眼前的场面太过骇然,前一刻还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们顷刻间变成了断肢残臂,死无全尸,耳边还是一次一次的爆炸声。
城下正在架着云梯登城墙的匈奴士卒被吓破了胆,大多数丢下武器溃逃了,头目大声呵斥都不管用。
褚续咽了咽口头,用惊悚的眼光看着相里谷,半晌后才道:“相里,刚刚那是什么?”
“火炮。”相里谷没有解释太多,只安静地围着火炮看,他还在计算这次火炮爆炸后的缺点和不足。
周围鸦雀无声,纵使见识过火药威力的士卒也被惊掉了下巴,看着相里谷的目光里又是敬佩又是害怕,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相里,是怎么弄出来这样的东西的?
幸好,幸好,这样的东西在我们手里。
这应该是在场所有士卒的心声,不过羌人士卒想得更多的是幸亏跟对了人,不然挨火炮的就是他们了。
“大人,匈奴退了下去。”
众人这才将心神放到城下,匈奴士卒已经撤得干净,只留下了满地尸体,所有人顿时松了口气,随即才欣喜道:“匈奴退了,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褚续小心翼翼地凑近火炮,期期艾艾道:“相里,我能摸一摸吗?”说着手已经伸了上去,相里谷还没来得及阻止。
“小心。”
褚续“嘶”了一声,抱着被烫红的手笑得一脸荡漾,“大人何时造出来这个东西?怎么不早拿出来?”
相里谷斜了他一眼,“这东西不稳定,会伤到人,这么久了才造了五座,县里能用的也就两座,大人听到南门和北门遇袭,让我运过来助左尉一臂之力。”
而且火炮换火药时要清扫残余火药渣,所以不能连发,这是火炮的一大弊端,这里人多眼杂,相里谷三缄其口,并未多言。
“禀大人,南门和北门的匈奴已经退下去了。”士卒来报。
陆樾川喜道:“太好了,守住了。”
城下的匈奴大当户听着战报,心中愤恨不已,他远远望着高大城墙上站着的年轻人,这人究竟是谁?为何有如此大手笔,他来之时只道一座小小的县城,又无精兵良将守卫,最多半日拿下,可今日久攻不下,部下伤亡惨重,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燕军的伤亡根本微乎其微。若拿不下这小城,定远其他城镇必得绕远才能攻下,这让他如何不气。
“先休整,我们再战。”大当户调转马头,回身看了一眼城墙上的林书阁道。
“大人,匈奴已退,先去歇息一下。”陆樾川扶了一把林书阁。
林书阁高度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阿川,我没事,让各个城门守卫轮流值守,一有消息,即刻通知我。”
林书阁从城墙上下来,苏程急急上前道:“大人,县中百姓自发过来帮忙,给士卒的伙食已经准备好了。”
林书阁拍了拍他的肩膀,对周围人道:“大家都辛苦了,今日多亏了大家帮忙,才挡住了匈奴的攻击。”
人群中有人道:“我们不辛苦,诸位大人和守城的将士才辛苦。”
林书阁心绪翻涌,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理的压力在一声声辛苦中被化解,他招手让苏程带着差役、百姓去给众士卒送饭,见士卒已经席地而坐大口吃了起来,这才和陆樾川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准备进食。
“大人,用些饭吧。”文鸢手上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饭食,轻声道。
“你们怎么也过来了?”林书阁接过,看着文鸢身后跟着的陈遥等人。
“县中有难,我们不懂打仗,烧火做饭还是会的,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文鸢又将一碗吃食端给陆樾川,“陆大人。”
几人说完也没久留,合力抬着木桶去给周围士卒送饭去了。
陆樾川一碗热饭下肚,心神都舒畅了,“匈奴这次攻击受挫,保不准还会再来,不过有火炮震慑,”他神色众带着激动,“不枉我们造了这么长时间,耗费无数银钱和心血。”
“可惜还是造得太少了。”陆樾川接着感叹。
林书阁笑道:“相里谷听到你这话想死的心都有了。”他靠着身后的墙闭着眼睛眯了一会,耳边传来一阵吵闹声。
是褚续和陈元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