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1 / 2)

第121章 流放 有一批犯人要被流放到定远郡……

许是路上吹了风, 谢谌有些酒劲上头,刚进房门,就将林书阁压在门上不动了。

“醉了吗?”林书阁推了一把没推动, 又借着月色细细打量他,只能看到谢谌一双眸子清亮, “看着也不像喝醉的样子啊。”林书阁喃喃。

下一刻, 谢谌便低头在他脖间轻嗅, 像是要找好下口的地方,林书阁猛地想起被他咬了好几次, 连忙将谢谌的脑袋往外推,一边推还一边说道:“不许胡闹,不是说明日还要去都尉府吗?”

谢谌“嗯”了一声,不依不饶地越凑越近, “哥哥, 你是真的吗?我有时会想,所有这一切莫不是我在做梦,哥哥会不会有一天便消失不见了, 然后告诉我其实……”

话还没说完,便被林书阁兜头一巴掌,“胡思乱想,现在真实了吗?”

谢谌被打得一懵, 委委屈屈道:“哥哥,你打得我好疼。”

“装,我就没用力。”林书阁虽是这么说, 却还是抬手帮他揉了揉,“很晚了,快休息吧, 这段时间恐怕没睡过几夜好觉。”

“行军打仗,我都……”他说着又转了话头,“确实好辛苦,哥哥快补偿我一下,况且今日庆功,我是不是也该有奖赏?”他眸色愈深,手指暗示性地从林书阁背上往下滑。

夜凉如水,月影西斜,一丝光亮透过窗户照了进来,林书阁看到他半边脸隐在黑暗中,半明半暗间所有情绪只能露出一点端倪。

谢谌越靠越近,林书阁抬手摸过他深邃而冷峻的眉骨,高挺的鼻梁,最后是温热的嘴唇。

谢谌呼吸越来越紧促,感受着他指尖的动作,急急追着他的手,声音难耐,叫了一声“哥哥,别这样。”

林书阁轻笑了一声,声音中带着些蛊惑,如同白日时双手搂在他脖子上,在谢谌期待的目光中仰头亲了上去。

起初温柔缱绻,林书阁慢慢放松了身体,谢谌一下下蹭着他的唇,林书阁抚着谢谌的背要说些什么,却被他转了个身压在了门上,“仲宣,你……”

未说出的话被谢谌吞入口中,谢谌单手抚着他的脖颈,另一只手强势地压着他的脑袋与自己亲吻,吻得又重又狠。

不知过了多久,林书阁控制不住地往下滑,被谢谌握着臀部往上颠了颠,耳边是谢谌的笑声,“哥哥反应这么大啊。”

林书阁瞪了他一眼,谢谌被他含着水色的眼睛看得心痒难耐,“哥哥,我帮你好不好?”

“不好,你离我远一些……就自己好了。”

林书阁将他推开,自己往床边走,边走边说,“我好累了,我要休息,你自己解决吧。”

还没走几步,就被人抱了起来,“哥哥真的如此狠心?”谢谌将他放到床上,好笑地看着他躲着自己,又一溜烟躺到了床里边,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那哥哥休息吧。”谢谌想着林书阁这几日伤势刚好便随着自己东奔西跑的,又不比自己身强体壮,确实得休息。

林书阁听到他开门出去的声音,躺在床上没动,胸口的躁意已经降了下去也没见谢谌进来,料想他可能回自己房间睡了,便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半梦半醒间却感觉了一阵凉意,他迷迷糊糊伸手摸了一把,瞬间被冰醒,“你……”

“哥哥,是我,吵醒你了吗?”谢谌正准备铺开另一床被子,林书阁连忙起身在他身上摸了摸,只觉一片冰凉,“你干什么去了?”

“洗了个澡而已,哥哥快睡吧,”他语气轻柔,伸手要拉林书阁一同躺下,却不想林书阁直接将自己的被子盖在他身上,自己也往过来挤。

“哥哥,我身上凉,你别过来……”还没说完,林书阁已经挤在他怀里了,“哥哥,沾了湿气会着凉的。”

怀中温香软玉,谢谌气息上涌,有些无奈地气自己的身体,在心中认命道:况且你这样我也睡不着啊。

被子里窸窸窣窣一阵声音,谢谌猛地发出一声闷哼,“哥哥,你别,”继而粗声喘着气,闭着眼睛忍了又忍,伸出一只手紧紧搂着林书阁,力道之大恨不得将掌中腰际勒断。

屋外月移星动,像是起了风,屋内却是潮湿而又闷热,谢谌用帕子帮林书阁擦着手,唇边笑意明显,还将拿上来的另一床被子踢了下去。

林书阁离他极近,侧目看着他,怎么看怎么觉得他唇角的笑意里透着得意和一股子坏,遂将被子全部拉了来包在自己身上,躺了下去。

谢谌无奈地看着卷成蚕蛹的人,轻声哄道:“哥哥,我没被子了。”

“刚刚你踢下去的是什么?”被子里传来的声音不甚清晰。

“那床被子不暖和,我有些冷,”说着还打了一个喷嚏,被子里的人动了动,谢谌轻笑一声,立马扯开被子,将人捞出来搂在怀里,“哥哥的被子果然好暖和。”

林书阁哼了一声,刚闭上了眼睛,就感觉谢谌在他唇角亲了亲,嗓音里全是笑意,“哥哥,睡吧。”

林书阁无声骂了他一句,闭着眼睛进入了梦乡。

早上醒来时谢谌已经不见了,林书阁心想应该是一大早就出发去都尉府了。

刚进县衙,陆樾川便道:“大人,燕都刚来的诏令,有一批犯人要被流放到定远郡,清泉这边也有一批,本来应该要去终古隧那边的,正好咱们收服了羌人,就放到我们这边了。”

林书阁想着当然见的那片河谷,确实适合开荒垦地,犯人流放多是干一些诸如修筑长城、开荒垦地之类的苦力活,若有战乱,还得拿着刀上战场。

“何时会到?”

“应该就这几日了。”陆樾川回道。

“让杨炎和褚续带着县中差役将人安排好,刚来先让他们落脚,等仲宣回来再分派到平乡去修筑防御工事。”林书阁安排道。

“不过既然是燕都的命令,这次又是哪家犯了事?”

陆樾川将公文给他,林书阁看了一眼,惊讶道:“竟然是廷尉府?”

“大人有所不知,陛下亲政之后,与那丁家几次交锋,听说前段时间以收受贿赂之由除了好几名丁党,这不,这次便是丁党的回敬,廷尉大人章寻估计便是那丁岩何翦除的帝党之一,不止自己身死族灭,还牵连了好些人。”陆樾川眼中带着厌恶,压低声音道。

“阿川,你消息倒是灵通。”林书阁想着朝中波谲云诡的争斗,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今日见你高朋满座大宴宾客,谁知明日却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看来还不如在这边境小城做些利于百姓之事。

“虽说陆氏式微,但这种消息还是知道的。”陆樾川脸上带着笑意,有些不以为然道。

“可惜燕都高门大户,落得个流放西北的下场,这一路而来,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更何况还要在这边干苦力。”陆樾川倒是有些物伤其类,感叹了几句。

“起码还活着,只要活着便有希望。”林书阁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会儿让杨炎来一趟。”

“知道了,大人。”

西北的秋天有时特别短,这几日似乎有些即将入冬的感觉,林书阁刚写完给郡守府的公文,便听到外面吵吵嚷嚷,他站了起来,朝门外道:“出了何事?”

有差役回道:“大人,今日流放的犯人到了,杨县尉带人去接收安排,好似与人有冲突,差役们都往那边赶呢。”

与人冲突?杨炎做事稳重,怎么会与人随意发生冲突?

“带我去看看。”

“是,大人。”

到了城门口,便见几名差役趾高气扬地对着一名衣衫褴褛的少年打骂,鞭子狠狠地甩在少年身上,旁边一名男子面带怒意,被差役死死拉着,其余犯人皆是噤若寒蝉。

清泉县的差役怒目而视,杨炎则伸手拦住了拿着鞭子的差役的手,那差役气焰嚣张,大声骂杨炎多管闲事。

“都住手。”林书阁喝道。

“大人。”杨炎等人看到林书阁后立刻行礼。

“发生了什么事?”林书阁问道。

“禀大人,我等奉大人的命令与这位大人交接犯人,不想他对犯人肆意辱骂殴打,下手极重,似是冲要这名犯人的命去的。”杨炎怒道。

“林县令,你可不要偏听偏信,是这罪奴桀骜不驯,我这可是略微施以惩罚而已。”那名差役将鞭子收了起来,眼中满是不屑道。

“这些犯人既然已经到了我清泉地界,自然归我县管理,还轮不到你来管教,况且看他伤成这个样子,估计也活不成了,对了杨炎,燕都的公文上写着清泉县来了多少流放的犯人?”

杨炎配合道:“回大人,总共一百有五人。”

“哦,是吗?我看这些人也不过五六十,再加上这名犯人是本官亲眼所见被你虐打致死,我想其余犯人不会都是死于你之手吧?本官即刻上书,便说这押送犯人的差役,你叫什么名字?”

杨炎道:“王七。”

“押送犯人的差役王七于途中对犯人肆意虐待,造成流放犯人折损……”林书阁冷眼看着他,一字一顿道。

王七咬牙道:“大人,小人可从未对其他犯人如此,是这犯人屡屡挑衅……”

“哦?也就是说你这是专门针对他?”

“小人……小人没有……”王七脸上冷汗直流,低眉顺眼道。

“既是没有,还不快退下,这是我清泉地界,还容不得你放肆。”林书阁厉声道。

“是……是,”王七带着手下差役灰溜溜去了驿站。

“杨炎,找大夫给他们看看吧,其他人先带去平乡。”

“是,大人。”

林书阁见事已结束,转身要走,却被一人叫住。

“穆远舟多谢大人对我和幼弟的相救之恩。”他朝林书阁跪下道。

林书阁见他举止有礼,料想应是受到牵连的官宦之家,“不用了,本官也没做什么。”

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林书阁见有人打马而来,头发高高束起,猩红的披风随风而动,面容英俊,姿态潇洒,正是谢谌。

林书阁见他下马朝自己走来,笑道:“回来了?此行可还辛苦?”

“不辛苦,刚回来见哥哥不在县衙,问了人才知道哥哥来了这里。”谢谌一边说话,一边将身上披风脱了下来,披在了林书阁身上。

二人并肩而立,皆是同样的风姿卓然,本应是极为养眼的一幕,众人更是看得目不转睛,谁都没看到穆远舟在看到谢谌的时候,眸子震动,眼中带着不可置信。

第122章 校尉 敢问大人可是谢小公子?

“仲宣, 这趟出去赵都尉有何指令?”林书阁和谢谌走在街上,今日有市集,街上叫卖声不断, 十分热闹。

谢谌笑道:“指令倒是谈不上,不过有好消息, 哥哥要不要听?”

“什么好消息?”林书阁问道。

“好消息便是赵都尉让我带兵在此屯田, 防止羌人再生异心, 故而我可以与哥哥……”谢谌声音中满是愉悦,林书阁却有些奇怪, 刚想问他为何不是回去防范匈奴,就听到有人喊他。

“林大人,好些时日不见了。”

林书阁转身一看,竟是文鸢。

“文娘子, 好久不见。”林书阁见她衣着虽然简朴, 但神采奕奕,看来从虎崖山的噩梦中逃脱出来,已经获得新生。

打招呼间便有行人过来买豆腐, 文鸢立马招呼起客人来,朝林书阁露出歉意的笑,林书阁朝她点头让她招呼生意,便和谢谌走了。

“刚刚说到哪里了?”林书阁看向谢谌。

谢谌脸色古怪, “每次同哥哥出来,总是能碰到哥哥认识的人,在甘州便是如此, 没想到在清泉也是如此,从前的书生,现在又是文娘子。”

林书阁含笑看着他, 半晌后才道:“仲宣,你可真是……”

“真是什么?”

林书阁:“小孩子脾气。”

还以为这段时间长进了,不再乱吃飞醋,没想到故态复萌,醋坛子又打翻了,无论男女,该吃就吃。

“我可不是小孩子,哥哥难不成不知道?”谢谌还牵着马,他手中挽着缰绳,微微侧身道。

林书阁飞快地看了一眼四周,蓦地想起谢谌走时二人做的事,顿时脸红心跳,拉着他急忙往县衙走,光天化日的,说的什么话。

谢谌被他拉着,心里美滋滋,嘴上却道:“哥哥想的什么,脸这样红?”

“大人,大人,等等我。”

林书阁回头一看,竟是文娘子追了过来。

“大人,刚刚怠慢大人,我们姐妹受大人恩惠实在不知如何报答,正好阿遥做了一些新样式,大人也尝尝。”她说着将手中的东西小心翼翼推了过来。

林书阁接了过来,“那便多谢文娘子和陈娘子了,祝娘子生意兴隆,我们还有事,便告辞了。”

林书阁将手中的东西拿给谢谌,文鸢朝他行了一礼,目送二人离去。

“哥哥为何……”

“为何如此干脆地收下她送的东西?”林书阁抢先说道。

谢谌“嗯”了一声,林书阁解释道:“她们几人心性坚韧,又是知恩必报之人,我若不收她心中总念着这份恩情,收下还能让她安心一些,等有空去关照几次生意就行了。”

“哥哥总是如此善解人意,温柔妥帖,怪不得被你救的人总是放不下也忘不了,譬如我。”他语气理直气壮。

“你不一样。”林书阁无奈地拉起他的手,衣袖掩盖下,二人十指交握,谢谌嘴角偷偷勾起。

“我想起来了,快说为何赵都尉让你留在平乡,依你的军功,理应该去防守匈奴,再进一步。”刚刚被打岔,林书阁总算想起了正事。

谢谌将马匹交给县衙差役,和林书阁并行往内宅方向走,“哥哥,难道我留在清泉陪你不好吗?”

林书阁笑意收敛,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仲宣,到底怎么回事?”

谢谌推开房门,从林书阁手上接过披风,叹了一口气才道:“哥哥,朝廷已经封我为护羌校尉,命我在此驻守,总归是屯田步兵,驱逐异族,在哪里都一样。”

“况且羌人刚刚归附,与大燕总归不是一条心,哥哥说的同化之道,不也得留我在此慢慢施行。”

林书阁听他说得确实有理,又想羌人已经降燕,有谢谌在此镇守,也可以让那些心中还存有妄想之人幻想破灭。

“好了哥哥,此行封赏甚多,我选了最好的一批给哥哥,剩下的准备全部犒赏给军中将士们,阵亡的将士朝廷也有抚恤金,我想着再添一笔,若是家中有儿女,资质好一些的便挑到军中做我亲卫。”谢谌抱出一堆东西来,还拿起一匹丝绸往林书阁身上比,那丝绸流光溢彩,看着就不是凡品。

“果然没选错,我一眼看到就觉得适合哥哥。”

林书阁在心中笑得要死,仲宣这模样,可真贤惠,他嘴上念了他几句,眼睛里却满是骄傲和欣慰。

“对了,阿远和阿萱也有,一会让他们过来自己挑。”

林书阁拉住还在将一块玉佩往自己身上挂的谢谌,“仲宣,不管发生了什么,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我也会支持你的。”

谢谌将手中玉佩放下,俯身抱住他,“好。”

……

平乡军营。

谢谌看着正在搭建卫所的士卒,此时无战事,但若是在此长期屯田,西北的冬日难过,还得搭建房屋用来居住。不过幸好清泉有砖窑,用砖和水泥搭建,速度要快得多。

“大人,前些日子来的犯人已经全部过来了,正好这几日让他们修筑卫所。”何歆过来禀告道,“只有一名犯人伤势颇重,还不能行走,他兄长自愿代其……”

“不用了,让他好好养伤吧,看着些,伙食不要太过苛刻。”谢谌想起当日看到的情景,不由得右手紧握。

“是,大人。”

“哎,你等等……站住……”老张的嗓门从后面传来。

谢谌回身去看,看到一名年轻男子朝这边而来,看着衣衫破旧,面色苍白,但步子稳健,举止有礼。

“大人,这名犯人说是要见你,”老张告状道,“我拦都拦不住,哦,还想见林大人。”

谢谌上下打量了一下穆远舟,印象中应该没见过此人,又见他神情中带着哀求,像是与自己有话说,想了想这些人的身世,摆手让老张和何歆下去,便带着他进了军帐。

“你有何事要见我?”谢谌负手而立,淡淡问道。

穆远舟朝他行了个大礼,“敢问大人可是谢小公子?”

谢谌神色一凛,“你认错人了,我姓卫。”

穆远舟又道:“公子不必急着否认,我父亲是廷尉丞穆阳,因丁党诬陷廷尉大人才被牵连,我和幼弟也被流放此处。”

谢谌上一片冷意,看着他未置一词。

“公子可能不记得我,但我却记得公子,当时丁党气焰嚣张,一次宴席,我因得罪丁家旁系,不得不忍受屈辱,公子正好经过,三言两语便让那丁文琪遁走,我才免受屈辱,一直未能报得此恩,谢公便……”

谢谌目光锐利,如同利箭般直直射向他,穆远舟脊背发凉,不由得止住声音。

穆远舟撑着心中的惧意道:“我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以报当日恩情。”

谢谌冷笑一声,一把掐住他脖子,力气收紧“当日谢家有难你为何不报,怎么今日你流放到此便找上我了?”

穆远舟流放路上吃足了苦头,身体孱弱,根本抵不住他如此力气,见他面色发青,要喘不过气,谢谌这才放开他。

“收起你的心思,我不需要你做什么,你也别想着有人会相信你说的,若你胆敢泄露一丝一毫,不止你的命在我手上,你弟弟的命也在我手上。”

穆远舟剧烈咳嗽着,一双眼睛中带着惊恐,像是未曾想到从前那般光风霁月的谢氏玉郎竟然有如此狠厉的一面。

“公子……公子误会了,我承认我心思不纯,想让公子帮我幼弟一把,他受伤太重,若是再干苦力,一定活不过这个冬天。”

“只要公子救我幼弟一命,我愿做公子手上最锋利的刀。”他俯身叩拜道。

谢谌看了他许久,直看得他背上尽是汗意,才道:“若我想灭了丁氏呢?”

穆远舟抬起头看着他,激动道:“任凭公子驱使。”

“你也知道,我刚平定了羌人,现在需要一名在羌人部落的钉子来分化他们,顺便将大燕的……”

谢谌还未说完,他便抢先道:“我愿意去。”

“很好,有机会我带你去见我兄长,到时你便知道如何做了。”谢谌说道。

兄长?穆远舟脑中霎时想起救了他幼弟的林县令,又见谢谌定定地看着他,遂不敢再多言。

就在此时,账外传来何歆的声音,“校尉大人,林大人来了。”

穆远舟眼生生看着谢谌唇角扬起笑意,如寒冰消融一般,再看人已经冲了出去,他这才瘫软在地,重重呼出一口浊气,暗道自己今日太过鲁莽,能在丁党手中逃脱,又在西北建立功勋之人怎么可能会是心慈手软之人,可弟弟重伤,他也不得不出此下策。

帐外,谢谌急急迎了上去,“哥哥怎么来了?”

“我听闻军营正在建造卫所,便过来看看。”林书阁刚说完,便看到穆远舟走了出来,远远地朝自己行了一礼。

见林书阁朝那边看去,谢谌心中不满,“哥哥。”

“仲宣,他找你有事吗?”林书阁见他是从谢谌帐中走出来,问道。

“哦,他弟弟伤重,想让我通融一下让他弟弟先养好伤,顺便照顾一二。”

林书阁点了点头,便和他谈论起卫所修建之事。

“哥哥不好奇我会不会帮忙吗?”谢谌问道。

林书阁道:“有什么好奇的,就算他不来求你,你也不会让一个受了重伤的孩子干苦力。”

“哥哥果然懂我。”谢谌神色莫名,嘴角却带着笑意。

“对了仲宣,郡守府派了铁官过来,这几日你得派人跟着铁官去查看铁矿。”林书阁说道。

盐铁官营,铁器的炼制一般由官方管理,一般会设置铁官来管理,林书阁将铁矿一事报了上去,郡守府自然会派铁官来。

第123章 互市 不是说我们和燕人出自一个祖先吗……

天气渐冷, 整个平乡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筑卫所和防御工事,除了士卒和流放的犯人,好些百姓也被征调过来, 因而进度很快,不过半月, 便已经修筑起来高大的城墙和房屋。

林书阁来的时候, 谢谌正和花圩说话, 自从羌族各个部族降燕之后,各个投降的羌人酋豪得了封赏和头衔, 因花屠部实力较强且在灭少凉部时有功,隐隐有头部之势,因而与羌族交往,谢谌多传唤他过来。

今日召他过来, 便是想在平乡处设置关市, 以便两地百姓相互贸易,此事已经由赵都尉上书燕都,燕都众人为了更好地收服羌人, 经过一通扯皮终于同意了此项建议。

谢谌见到走进卫所的林书阁,即刻站了起来道:“哥哥,天这么冷,你怎么来了?”

花圩也起身同林书阁见礼, 用蹩脚的燕话和他打招呼,林书阁回了他一礼。

“设立关市,此等大事我怎能不来?”林书阁拂开给他暖手的谢谌, 坐在谢谌下首道。

“我已经将哥哥的想法说与花圩听了。”谢谌邀功道。

“哦?不知酋豪意下如何?”林书阁看向花圩,见他因封了燕官,这些时日也多与燕人接触, 因而行动处不自觉带了些燕人的礼节。

“林大人,各部族自然同意,冬日天冷又粮食少,若是可以用牛羊或者皮毛换砖石来盖房子或者换粮食,皆是于我族有大恩。”花圩道。

“嗯,除此之外,我想我汉人文化讲究知书达理,识得汉字才能学得更多东西,不如将各部族酋豪子侄送到清泉学习汉家文化如何?”林书阁缓慢道。

花圩神色莫名,这段时间不知为何在羌人部族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羌人与大燕本是同根,早在上古时期便是一个族群,不应该自相残杀,羌人应该早早归入大燕。

虽说羌人世代过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但此次战争,让羌人认识到大燕的强大与繁华,羌人百姓和大燕百姓的生活也是千差万别。

别都不说,就说花圩亲眼所见,如今冬天快要到了,大燕百姓人人有造好的房屋住,据说清泉百姓花几个钱盘个炕,冬日里边可不受冻,刚刚花圩进来时便觉得温暖如春,定是卫校尉这间屋子盘了炕的原因,而羌人一到冬天就不知要冻死多少人和牲畜了。

花圩内心几经变化,也知道就算此举有为质之嫌,但不妨让族中聪明些的孩子来学习也未尝不可,最好是能学会造屋盘炕。

“大人,我自然同意,不过得回去同各部族商量送哪些孩子过来。”

“嗯,不急,不过每个部族最多送两人过来,学成之后可以再换。”林书阁接过谢谌端过来的茶,喝了一口道。

花圩在脑中想了想,这样可以让两边都放心,他在心中琢磨着要将哪个儿子送来,或者是最成器的儿子封古?

“哥哥所言极是,花圩,你部既然为羌族之首,我便再给你个便利,你部可多派两名子弟过来。”谢谌又补充道。

花圩心中一喜,站起来道:“多谢二位大人。”

他走后,林书阁笑着看谢谌,“不患寡而患不均,仲宣这是想让他们内部有嫌隙?”

“虽然哥哥让人到处宣扬羌汉本是同源的传言,但毕竟大家来看还是非我族类,目前还不能让他们团结起来,今日花屠部强盛便多给他们好处,若是明日是火图部,自然是火图部为首。”谢谌站起来,伸手将林书阁的披风系好,“哥哥这件狐裘披风不错。”

林书阁无奈道:“这是想让我夸你不是?”明明就是他当日送的。

“关市每日让人盯着,铁器这些绝对不许贩卖,粮食也不能过量,还有,若是有行为鬼祟之人,即刻拿了再说。”林书阁突然想起在甘州时的奸细之事,提醒道。

“知道了哥哥,不过哥哥说的让羌族子弟来清泉读书之事准备何时开始?”

“明年开春吧,当时在甘州县衙建了学堂,我准备明年效仿甘州建一座,倒是可以派专门的学生去教,儒家伦理,尊卑有序,总得让他们学一学,不过可以让他们早些过来适应一二。”林书阁唇上染了一丝笑意,谢谌越看越觉得心中喜欢,俯身亲了他一下。

林书阁瞪了他一眼,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谢谌挑眉,我的地盘,我想亲就亲。

“对了,仲宣,明年我想派人去陇西和南郡寻一些良种,清泉土地贫瘠,施肥之术也得再改进,正好你在此驻军屯田,应该也有用。”

林书阁想着明年的春耕,清泉百姓今年靠着卖砖做工倒是挣了些银钱,但是百姓看得最重要的还是地里的庄稼,有粮食才不会饿肚子,这是千百年来所有贫苦百姓皆知晓的道理。

谢谌点了点头,这段时间的粮草皆是由从前屯田和都尉府供应,若如哥哥所说既有良种又有肥料,与屯田而言,自是好事一桩,他怎会不同意。

“天色已晚,你今日是同我回去还是住在卫所?”林书阁问道,谢谌这段时间一般是两处跑,军中事务繁忙便留着平乡,若是无事便会回县衙。

谢谌:“自然是跟着哥哥回去,好几日不见,哥哥不想我吗?”

林书阁冷酷无情:“不想,看到你就烦。”

谢谌自知是上次不知节制惹恼了他,连忙哄道:“郎心似铁啊哥哥,你不想我,我却无时无刻想着哥哥。”

“哼,嘴上说得好听。”林书阁边说边往外走,谢谌背着手跟着他出来,“哥哥,你知道的,我可不说假话。”

二人刚走出来,林书阁便觉得鼻尖一阵凉意,抬头望去,铅灰色的天空簌簌落雪,不一会儿,地上便铺了薄薄一层。

“下雪了。”林书阁伸出手接住一瓣雪花。

谢谌抬头给他戴好兜帽,“哥哥,小心着凉,好不容易养了这些时日,大夫说你可不能受凉。”

“仲宣,今日吃火锅怎么样?你好像都没怎么吃过呢,正好买些羊肉回去,不过羊肉你来切。”

这天气吃火锅正好。

“好啊哥哥。”谢谌将落在他肩头的雪抚去,轻声说道。

……

封古骑着马跟着父亲从花屠部出发,他性子类其父,一路只是默默看着不同于羌人部族的风光,一直没说话,倒是身边的堂弟先罕十分激动,一路上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待到了平乡地界,花圩看着闷不作声的儿子道:“马上就要到了,我与你们说的话一定要记好,到了清泉县切勿惹是生非,胡作非为,林县令待人温和,有什么事便去找他,想必不会为难你们。但是卫校尉冷酷无情,若你们犯了大错,他可不会担待你们。”

他看着封古和先罕不约而同露出害怕的表情,又道:“你二人是我族中最为勇敢聪明的小勇士,怎可露出这样的表情,都打起精神来,燕人富庶,切勿被富贵迷了眼,忘了自己的身份。”

先罕心直口快,“不是说我们和燕人出自一个祖先吗?后来我们迁到这边才与他们断绝了往来,几代之后大家都不认识了,这才被人挑唆打了起来。”

花圩冷冷地看了先罕一眼,这种说法最近在羌人各部族流传,不知是谁传出来的,竟然说得有理有据,连羌人先祖如何到这里的都传得一清二楚,一时之间,好些羌人竟也信了这个说法,毕竟羌人也慕强,大燕富庶,羌人看着那样的生活也眼馋。

“这种话听听就行了,你们记住,去了多听多学,燕人博学巧思,一些技艺于我族有益……”花圩说着止了声,原来已经到了。

“哇,好多东西啊。”先罕看着关市上摆出来的东西,大声道。

他回头看了一眼花圩,等花圩点头后才和封古下马直奔关市。关市位于平乡地界,林书阁和谢谌商议,画了好大一块场地用来两族贸易,因而花圩等人一眼就能看到一边是大燕的丝绸、羊绒和药材等,一边则是羌人的皮毛、马匹和西域的香料玉石。

关市人来人往,吆喝声不断,但花圩看到的则是市场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繁忙但不杂乱。商贩们尤其是羌人商贩得有大燕官方的凭证才能进入关市贸易,他站在这里还能看到好几张熟悉的面孔,皆是求到他这里才从林县令手中拿到的关传。

“酋豪,你怎么来了?”一名羌人见到花圩后喊道。

花圩下马,同旁边守着的士卒检验了关传后才进来,封古和先罕兴致勃勃地到处转着,花圩见四周有不少士卒,便没管二人让他们自己转去了。

“生意不错,应该换了不少东西吧?”花圩看着他眼前放着的羊绒。

“酋豪,以前只知道大燕富庶,现在亲眼看到才知道……唉,不说这些,我用皮毛换了些羊绒,酋豪你摸摸,不知道燕人怎么制成的,这次出来便是家中妻子听说燕人有十分保暖的羊绒才让我过来换一些回去,反正家中皮毛多,我还换了好些能用的东西。”他长得十分粗壮,花圩看着他脸上露出滑稽的笑,却也没说什么,只拍了拍他的肩膀。

转头便看到封古和先罕手里拿着不少东西,二人皆是一脸求救的表情,他走过去用腰间的一块玉石同一名燕人商贩以物易物,那商贩识货,又给他们添了不少东西,花圩摆手不用,商贩却道这是林大人和魏都尉定的规矩,不能占他们便宜。

花圩听到此言,默默坚定了心中想法,收下了商贩添的东西,然后带着乐开花的儿子和侄子往军营走去。

第124章 美食 若是一直学不成是不是可以一直留……

刚进军营, 三人便闻到一股浓烈的香味,先罕用鼻子嗅了好几下,向见多识广的伯父道:“酋豪, 这是什么吃食?好香啊。”

花圩摇了摇头,燕人光吃的东西不知有多少花样, 他哪里清楚, 只能向营前守着的士卒道:“劳烦通报一声, 就说花屠部花圩携子到了,要见校尉大人。”

士卒从前见过花圩, 因而没有大声呵斥,只是应了一声,便去通传了。不一会儿,何歆便跟着士卒走了出来。

“酋豪许久未见, 这两位想必是酋豪说过的两位小郎君吧, 今日县衙几位大人都在,都尉大人让我请酋豪进来。”何歆落落大方,不见轻蔑也不见谄媚, 无疑让初来乍到的封古心生好感,从前都听说燕人向来看不起他们这些蛮夷,但眼前这位大人倒是好人。

几人跟着何歆往里走,越走香味越浓, 早上起来就没怎么吃东西的先罕肚子立刻就叫了起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捂着肚子,偷偷看了一眼何歆, 见他神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

直到进了一间屋子,只见里面围坐着不少人, 中间竟然放着几口锅,锅子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旁边是各色肉品和菜品,竟是在吃东西。花圩神色自若,朝中间二人见礼,林书阁笑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你们也没吃饭吧,来人,添个锅让酋豪和两位小郎君尝尝。”

花圩虽然不像两个小的一般狂咽口水,但一路闻过来早就馋了,听到林书阁让他们加入,自然也没有推脱,转身同封古和先罕说了一声,立马便看到二人兴奋不已的表情。

“酋豪尝尝,此物名唤火锅,是林大人独门手艺,与其他锅子可不同。”陆樾川说道,又见封古和先罕有些惴惴不安,便用羌话与他们闲聊了几句,还教他们如何煮肉蘸料。

封古学着陆樾川的样子夹起一片羊肉放进面前的锅里,煮好后又蘸了料再往嘴里送,刚进嘴的那一刻还被烫了一下,但入口的香味却是他从没尝过的,因而舍不得吐出来,吸着气嚼了几下才咽下去,兴奋地和先罕说了一大串羌话。

众人之中有能听懂羌话的比如谢谌,他附在在林书阁耳边同他翻译了一下,林书阁瞪了他一眼,让他收敛些,又让人给封古上了几罐子酸梅汤,示意他喝一杯。

封古虽听不大懂汉话,但也知道是给他喝的,立马端起一杯灌了一口,只觉清甜无比,比从前喝过的蜂蜜水还好喝,连忙灌了好几口。

三人知道吃法之后,不及众人说,埋头吃了起来,肉上了一盘又一盘,看得一众燕人目瞪口呆,连自诩能吃八盘肉的老张也自愧不如。

花圩抬头看到他们的表情,这才停下筷子道:“实在是太过美味,失礼了。”

林书阁笑道:“酋豪和小郎君喜欢就好,冬日寒冷,吃这个暖身。”

花圩在心中想着回到部族也可以和族人尝尝这种吃法。封古和先罕自是满足,这趟算来对了,在部落里冬天即使围着厚厚的皮毛也觉得寒冷无比,但燕人这里不知道这么建的房子,竟然十分温暖,他们越吃越热,已经将外面穿的衣服脱了,想必今年冬天要比父亲他们好过许多。

世人皆爱享受,一来到这既有温暖房屋又有美食相伴的地方,谁还想去过那茹毛饮血,整日里全是腥膻的日子,何况两人皆是孩童,心性不如大人,一时之间心中只有激动和庆幸,将来时的忐忑和不舍早就丢掉了。

封古偷偷看了一眼父亲说的林大人和校尉大人,林大人确实如父亲所说的十分温柔可亲,还长得好看。他们从前听说过校尉大人的战绩,本来有些战战兢兢,但现在看着校尉大人虽说面上冷淡,除了对着林大人以外,皆是一副冷脸,但也就是一位英勇好看的小将军,直到被谢谌凉凉地瞥了一眼,才顿感可怕,怪不得父亲要提醒他们。

他的偷看自然躲不过在座众人的眼睛,吃饱喝足之后,大人们也开始聊起正事,陆樾川主动带他们出去了。

刚出屋子,封古和先罕便感觉到有些冷,连忙将刚刚披着的羊皮衣服重新穿好。先罕看什么都觉得新奇,不过此刻还是对刚刚吃的东西更为好奇。

“这位大人,燕人平日里都是吃这些吗?”他舔了舔唇,似有些意犹未尽。

陆樾川从怀中掏出几块糖分给他们,笑道:“自然不是,大燕物产丰富,光是吃食说都说不完,马上要过年了,有各色果子,各种肉类,你们到时可以尝尝,有没有注意到那位长得特别好看的大人,他的手艺最好,人人称赞。”

封古拿起手中的糖舔了一口,眼睛一亮,连忙让先罕也试一试。

陆樾川看着二人的模样,状似无意间说道:“两位小郎君可得好好学习,我大燕不止吃食多,诗书文化更是灿烂,等你们学成之后便可让族中其他子弟过来了。”

封古和先罕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谁都没说话,但二人都知道对方的想法,若是一直学不成是不是可以一直留在这里?

屋内已经将一应食具撤了下去,林书阁声音温润,夸奖了封古和先罕几句,花圩虽说已经是羌人中文化素养比较高的了,但还是在林书阁的声声夸赞中迷失了自我,点头说自己的儿子确实优秀,一定会学得大燕文化的。

谢谌轻笑一声,几人商议完事之后便让花圩离开了。

“哥哥准备他们安排在何处?”谢谌问道。

“先住驿站吧,上次选拔小吏时有几名书生虽然落选,但教他们绰绰有余,等我将其中利害关系说清楚,他们自然知道要怎么做,若是不开窍,不还有阿川吗?他懂羌话又是那等文才,用不着我们费心。”林书阁想着刚刚的两个小孩的样子,漫不经心道。

“我也懂羌话,我文采也还不错,甚至还武艺不凡,哥哥怎么不找我帮忙?”

二人来到谢谌的住处,里面烧了炕,一应生活用品皆有,倒像是长住的地方。

林书阁被他拉着坐下,抬头看着他一双星眸,笑道:“我可请不动校尉大人,大人平日里手下要过多少事,怎能拿这些小事劳烦大人。”

刚说完就被谢谌扑倒在炕上,他这些年不止长了个子,身体也越发强壮,压得林书阁胸闷,骂道:“你,给我起来,哪天压死我你便得意了。”

谢谌起身单手撑在他身上,一只手在林书阁面上描摹,“哥哥说的什么话,不吉利我也不爱听。”

林书阁拍开他的手,顺势滚出了他的桎梏,将刚刚扯歪的领口拉了一下,“我一会便带两个小的认认门,顺便叮嘱他们一些事,免得他们犯了忌讳,我可救不了。”

说着便起身准备往外走,被谢谌掐腰抱到了怀里,林书阁感受着臀部传来的热意,竟是直接坐在了谢谌大腿上。

“哥哥跑什么?”谢谌眼神灼热地看着他被青色交领包裹着的脖颈,白皙修长,抬头间又凑近了些,气息灼热,林书阁像是被烫到一般,将他往外推了推。

谢谌纹丝不动,修长的手指蹭到了衣领上,正准备动作,外面却传来声音,林书阁立刻惊醒,连忙从他怀中起来,抚了一把发烫的脸颊,这才走了出来。

外面的几人正抬头望天,见林书阁出来,都不好意思往他脸上看,直到谢谌黑着脸咳了一声,众人这才看过来,见二人衣着如常,神情自若,除了谢谌有些臭着脸外没什么反常的地方。

几人纷纷瞪了老张一眼,都怪他信口胡说,还以为林大人和卫大人在做什么事呢。

老张老神在在,一群没见识的,就自家大人这欲求不满的模样,一个个竟然都没看出来,打扰了大人好事还不自知。

“有什么事吗?”林书阁见几人脸上表情十分丰富,有些好笑道。

“林大人,花圩已经离开,两位小郎君正在军营等候大人安排。”何歆见众人没一个说话的,于是开口道。

“嗯,我知道了,”见几人还是未动,林书阁奇道:“还有什么事吗?”

何歆挠挠头,“就是那个……那个,今日好些将士们吃完火锅后都意犹未尽,我们想着总不能一直麻烦林大人,就想问问火锅的方子能不能……”

“这是没什么事做了是吧,都给我去负重跑二十里。”谢谌冷声道。

所有人齐刷刷朝林书阁看去,面带恳求,林书阁笑了笑,“没问题啊,方子我交给仲宣吧,不过其中要用到一味辣椒,今年余量不多了,等明年送你们一些种子,等收获了便可以想吃就吃了。”

何歆等人自然千恩万谢,看着林书阁同封古和先罕说了什么,又带着二人走出了军营,勾肩搭背正准备回去,却听到旁边的谢谌道:“刚刚我说了什么还记得吗?”

众人互相对视,林大人竟然没为我们求情?老张笑嘻嘻,废话,林大人自然向着校尉大人。

几人叹了口气,自去跑步挨罚了。

谢谌看着垂头丧气的几人,冷哼了一声。

第125章 风箱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炒钢法

平乡几百里外的一座山脚下, 有工人用推车往来运着东西,沿着山路一直到了一处开阔地,工人将推车里的东西倒了出来, 只能看到是像石块一样的东西。

远处是修建的高炉,里面燃着熊熊大火, 有工匠将地上的铁矿石和木炭分次放入高炉中, 这是在准备高温下锻造出铁来。

林书阁来的时候便看到了这一幕, “仲宣,幸亏夺得了这矿山, 有了这个铁矿,你手下士卒的兵器和铠甲都能换些新的了。”林书阁对身后的谢谌道。

谢谌点了点头,看向一名身着官服的男子,那名男子明显也注意到了他们, 走过来见礼道:“见过卫大人, 林大人。”

林书阁朝他拱了拱手,“桑大人。”

来人是郡守府派过来的铁官,是专管铁器制作和售卖的官员。

桑行道:“二位大人公务繁忙, 怎么到了这里?”

林书阁笑道:“只是过来转转,毕竟我们当时注意到少凉部,还是因为铁器啊,总得过来看看好不容易夺回来的矿山如今是个怎样的情形。”

桑行点了点头, 带他们到了炼铁的场地,工人们正在往高炉中加入了石灰石,见林书阁面上带着疑惑, 桑行解释是为了让铁矿石更好地溶成铁水。

林书阁看得新奇,几人又来到了铁水池,只见熔化的铁水从高炉内部流出来, 有工人在铁水池中加入铁粉用木棒快速搅拌,便得到了熟铁,有时候比例控制得当的话,还能炒出钢来。

林书阁心道: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炒钢法,这个时代已经掌握了领先世界的炼铁技术,因而无论是兵器还是农具或者日常用品,都大量用到了铁器。

工匠使劲捶打着炒钢,这是为了使其变得坚韧,正所谓百炼成钢,说的便是此法。

“果真神奇。”林书阁感叹道,作为一名文科生,他从前许多技法其实赖于相里谷手艺高超,自己多是纸上谈兵之道,像这样大炼钢铁的技术两辈子加起来都是第一次见。

桑行祖辈皆是铁官,因而对炼铁十分熟悉,他声音和缓,同林书阁细心介绍着炼铁的各项流程。

林书阁边听他说着,转头间看到了一名工匠正手动推拉着一件东西,外形椭圆,像是用皮囊制成,一推一拉间高炉火势渐大,应该是鼓风机。

“这是橐,用此物比光烧柴效用大一些,前朝还有人造出来了用水力驱动的水排风机,这里没有河流,用橐更好一些。”桑行见他盯着看,主动解释道。

谢谌在旁边拿起已经淬完火的一块刀具把玩,还未开刃,但质地柔韧,既不太脆也不太软,十分适合用来做武器。

林书阁想到了当时烧砖窑相里谷造出来的鼓风机,可以手动加大火势,但是刚刚看到一推一拉的橐,灵光乍现,后世有活塞风箱啊,不也是一推一拉吗?

见林书阁有些神思不属,谢谌上前抬手在他面前晃了晃,“哥哥,你怎么了?”

林书阁却轻笑一声,“仲宣,我真是糊涂,竟然忘了这个东西,”他又看向桑行,“桑大人,我有个主意,可以代替这个橐来鼓风。”

桑行有些不相信地看着他,林书阁连忙对旁边的士卒招了招手,“去找相里谷过来。”

士卒行礼称是,不一会儿便将相里谷带了过来。

“大人,火药已经按你的吩咐在制作了,火枪也做了好几把,就是你说的用火药将东西射出去还不是……”相里谷一来便向林书阁汇报火药的进度。

“不是,火药之事你们慢慢制造便是,我不是在催你们,今日找你来是想让你们做一件东西,有没有看到那边用来鼓风的橐?”林书阁指着工匠手中的东西道。

“这东西我倒是可以做出来。”相里谷围着橐转了几圈道。

林书阁:“也不是让你做这个,我想做的东西叫活塞风箱,同样可以通过一推一拉进行鼓风。”

相里谷看了他一眼,十分熟练地从怀里掏出纸笔来,林书阁接过唰唰几下画了出来。

“你看,风箱是用木板拼接而成,这里是拉杆,有两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这里是进风口的两个活动挡板,可以让风进来,中间的隔板可以贴上鸡毛用来使风更加密合,最后再穿入拉杆,一个风箱便成了。”林书阁指着纸上的风箱道。

幸好当年在现代时喜欢在某站看各种复原古代工艺的视频,林书阁在心中叹道。

相里谷早就习惯了他时不时冒出的点子,闻言也只是点了点头,“大人,等我今日回去试试,应当能做出来。”

倒是桑行被惊到,这位林县令貌似是文官吧,何时通这些手艺了,他想到在郡守府听过的一些传闻,难道造纸羊绒真是这位大人自己想出来的?

“等着吧桑大人,相里不说大话,他只要说能做出来,便当真可以做出来。”

到时,不止可以将风箱用来炼铁,百姓家中烧火做饭也更是便利了。

“走吧仲宣,今日长了见识,竟然还有意外收获,等相里谷做出来,我便召集全县工匠过来学,不过这次得让他们给相里谷一些报酬,周度和许郁那边我去信一封,让甘州百姓也能用上,哦对,还有郡守府。”林书阁心中着实激动,和谢谌边走边说。

谢谌笑得有些无奈,哥哥每次说起这些利民之事总是滔滔不绝,他含笑应下,目光中不自觉带着宠溺。

桑行看着二人离开久久未动,他来之前听说过林书阁的名声,只知道此人虽是定远几县中最为年轻的县令,但声望很高,前些日子见到时,只觉得是一位温文隽秀的年轻人,今日一见才知他为何声望如此高了。

他回头看了看,工人还在推拉着橐,火势渐起,铁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池中,桑行心道:说不定这位林大人说的风箱效用真能更好。

……

转眼间到了腊祭之时,清泉百姓家家户户开始准备祭祀,宗室官宦或者富家子弟此时会出行打猎,用猎物来祭祀祖先,平民百姓家中富裕的买些肉回来腊祭,就连家境贫寒也会咬牙买上一些,毕竟肉是用来祭祀祖先的,一年到头的,总得让祖先看看自己过得还算可以。

因是腊祭,家中只有母亲操劳,阿满便向县衙请了一天假回来,他自从被县衙招募后每月都有俸禄,因这些钱,家中也比往日好过些了。

他提着两斤肉回来,闻到家中飘出的香味,喊了一声阿母,有妇人从厨房出来。

“阿满,你今日怎么回来了?”

阿满将手中的肉递给母亲,“今日要腊祭,我向县中请了假。”

“正好,快过来尝尝我做的腊祭饭。”妇人将肉拿到厨房,转眼间便端了一碗浓稠的饭食出来。

今年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种做法,用大米、各色果子和肉臊子一起熬煮,熬出来的米饭味道醇香,既有米的清香也有肉的酱香四溢。

“阿母你也做了啊?县衙膳堂也做的这个,大牛哥还朝我炫耀,我急着回来才没去吃。”阿满将饭端了过来,吃了一口,果然好吃。

“是吗?我听说好像确实是从县衙传出来的,大家伙说县令大人都爱吃,那肯定不差。”妇人说道,又看了一眼呼噜噜埋头吃饭的儿子,“阿满,等年关过了我让人帮你相看相看。”

阿满闻言有些脸红,抬头道:“阿母,我还小呢,不急。”刚说完脑袋上便挨了一巴掌。

“还说小呢,跟你说,今年大家伙又是卖砖又是做工的,手里都有些钱,尤其是那些会手艺的,隔壁家阿福就是因为有个盘炕的手艺,挣得可真不少,我听说他家明年准备给阿福相看好女子,都要重新盖砖瓦房了。”妇人一脸恨铁不成钢。

“还有啊,我听说县衙又弄出什么风箱和铁锅,风箱用来烧火做饭,铁锅用来炒菜,咱们乡一些富裕的人家已经用上了,我前几日去瞅了一眼,真是开了眼,那个风箱一推一拉,火就燃得极旺。铁锅也是,据说炒的菜比炖煮的要好吃,这不,县中又多了好些木匠和铁匠,家中有女娘的已经盯着了,都想结个好姻缘,你再……”妇人絮絮叨叨半天。

“阿母,这事急不得,不过你说的风箱和铁锅我也见着了,等年前发了俸禄我给家中也添置一批,保准家中今年也能用上。”

阿满在心中盘算着俸禄,林大人体恤下属,据说过年还有额外一份奖赏,风箱倒还好,铁锅确实要花些银钱。

妇人惊喜道:“我儿可真有本事,要我说啊,我儿可是在县衙做事,总比他们盘炕做风箱的……”

阿满打断道:“阿母你又来了。”他两下吃完饭,将碗筷收到厨房,手下极快地将肉切好炖煮,要准备祭祀了。

林书阁这边忙碌了整整一天,百姓家中只需要祭祀祖先,县衙可是要祭祀各方神灵的,一应事宜都得由他过目,等忙完天都快黑了。

他拖着饥肠辘辘的身体往内宅走,抬头见谢谌骑马而来,见到他后,从马上下来,手里还拎着东西往这边来了。

“哥哥,饿不饿,今日军中出去打猎,得了好些猎物,我让伙夫按照你说的法子做了菜,赶紧尝尝。”谢谌看着他一脸疲倦,抬头摸了摸他白皙的面颊,有些心疼道。

“正好,我快饿死了,对了,县衙膳堂有腊八粥,你也尝一碗。”林书阁和他并肩往房间走去。

“腊八粥?今日县中飘了整整一天的饭香,便是这腊八粥吧?”谢谌将一溜烟跑过来扒拉林书阁小腿的小白抱了起来。

“是啊,我前些日子将方子给了县中一些酒楼,让他们今日做出来吸引食客,有人问做法他们也倾囊相授,做法简单又美味,加上有节日效应,自然而然便推出去了。”林书阁见小白在用爪子挠谢谌手上的食盒,将它抱了过来,抱到怀里才觉得可真重啊,抱着沉甸甸的。

谢谌倒是注意到他说了几个没听过的词,眸间微动,又不动声色地与他谈起风箱之事来。

第126章 大雪 南垣乡雪势太大,已经压塌数座房……

又下了一场雪, 外面刮着风,陆樾川进来的那一刻,风卷着雪花拍了进来, 他使劲搓了搓手,又将肩上的雪花抖了干净, 连忙跑到火炉前烤起火来。

这火炉是林书阁让桑行帮忙制作的, 形似后世的火炉, 只是更小一些。

“天越发冷了,不知这场雪要下到什么时候。”陆樾川一边换手烤着火, 一边担忧道。

“我已经派杨炎带着差役同那些基层小吏联络,各乡里正也传了消息,让他们平日里注意些,若是有百姓家中被雪压倒了房屋, 趁早帮忙修整一下。”林书阁回道。

“帮忙?差役人手不够吧?”陆樾川烤了会火, 顿时觉得全身都暖和了,他将披风脱了下来,开始处理年关前的要务。

“确实不够, 我同仲宣说了,若人手不够,便让他派些士卒过去帮忙。”林书阁看着县中官吏的考核表,抬头回了一句。

陆樾川奇怪地看了林书阁一眼, “我还从未听说过打仗的士卒与百姓之间的相处之道是这样的。”

林书阁笑道:“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是将士们的应尽职责,而驻守边疆不就是为了保证百姓安全吗?帮百姓修缮房屋不也是为了百姓安全, 事无大小,做便是了。”

陆樾川却听懂了他的未尽之意,“大人, 这便是你从前说的群众路线?”

“对啊,当日能过来帮我们守城的百姓就能说明这个道理,若是以后真有什么战事,百姓自然与我们同仇敌忾,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我只帮百姓度过这个冬天而已。”林书阁淡淡地道。

陆樾川眼神中带了些敬意,“所以大人修建的济善堂也是如此?”

修建防御工事之时,林书阁特意让工人在县中修建了几间济善堂,形同后世的孤儿院和养老院,修建时还向商户放出了消息,若是捐钱捐物,不止济善堂前的碑铭青史可鉴,魏使君还会给他们一个恩典。

此言一出,县中商户自然乐意,纷纷表示不就是花些钱吗?林大人给他们的砖窑房子和水泥方子早就能挣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