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2 / 2)

[武庙十哲之中谁是最不应该进去的?]

[我觉得是姜子牙。]

【嚯,姜子牙的庙,姜子牙是最不该进去的?!】

第136章

【而且退一万步说, 他也姜子牙也不是十哲啊?他是主位。】

[相比较其他人,姜子牙实际上没有什么能耐。]

去你的没什么能耐!

太公没能耐?!

滑天下之大稽!

这是我兵家之祖!

牧野之战知道吗?!

牧野之战知道吗!

八十太公打得跟玩似的!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兼利天下者乃我太公也!

在场的兵家此时此刻, 后槽牙都咬碎了。

此情此景也有人在唾弃之余礼节性的同情了一下, 顺便还带着点幸灾乐祸, 诸子百家因为兵家祖宗跨度最大, 外加几乎不掺合百家论道, 所以就你们兵家没体会过林朝的迫害,比如说掉水里文学!

如今可终于轮到兵家了。

嗯……

这么想, 好像对不起太公。

有人私下里偷偷唾弃自己,那可是太公,不能因为看兵家热闹就顺带看太公热闹。

兵家有太公, 不代表太公就是兵家的。

太公其实也是我家的, 太公那是百家之宗。

不过转念一想,道家是老子、儒家是孔子、墨家是墨子, 皆追太公, 而兵家直接封太公为首, 兵家这是占其他家的便宜啊!

想到此处, 这个心态顿时就不好了。

[他的能耐主要是就是找人来解决问题。]

【啊?】

【你这个姜子牙, 是人版姜子牙吗?】

【我怎么感觉和历史上的姜太公不是一个人呢?】

谢谢, 我们也觉得这不是一个人。

我们都没听说过, 太公的能耐是找人解决问题!

太公之能天下皆知!

这边正想着,那边异镜之上, 就已经继续道——

[有事就找神仙来解决问题,打仗不是靠师父,就是师兄弟, 再不济靠一众师侄们,实在打不过,就高挂免战牌,等人来救场。]

[如果不是他师父元始天尊帮忙,他绝对打不过商汤。]

【嚯,你这给我干哪来了?】

【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姜子牙封神是吧,神话是神话,你拿明代的事,去改周朝的官,这合理吗?】

在这一天,众人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

被神化那也不见得是个好事。

至少对太公来说。

而祖上曾经为齐国宗室的姜扬自打上一次参与了关于匈奴死伤损失之事,如今参与更深,甚至调入萧何麾下,眼下一同参与粮饷赋税之事,如今在朝堂上亦是在提及管路之事,如今也差点破功。

[当然,我也不否认姜子牙的确有本事,但是姜子牙的本事,显然不能够力压群雄。]

[综上所述他是武庙十哲里面最不该进去的那个。]

【还是那句话,武庙十哲里面,真的没有他。】

【不管是哪个版本。】

【真就是搁着做什么选择题呢?武庙是谁的庙,A黄飞虎,B姜子牙,C孔子,D公庙。】

【要不这样吧,别选最后一个选项,直接在做题卡后面,手动加个E多好呢?E写成v我50,你看这是一个完美的选项。】

“……”嬴政。

这似曾相识的话。

[其次就是姜子牙徒弟,张良,因为张良带兵打仗的时间极少,张良更不是武将。]

[要显赫战功没有显赫战功,要单独领兵自带一路,能力堪忧。]

【很好,继庙主被踢出去了,庙主传承人也被踢出去了。】

【而且有没有一种可能,武庙不是单纯比谁在战场上更能打的地方,关于政策方面就不说了,毕竟那算是政治范畴,但就说战场上真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假的?】

【战略家被开除军事队伍了?】

【号称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当然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张良能够有本事和太公放在一起并且,那就是张良的本事。】

对于张良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不过对于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听说过,比如说御史大夫冯劫和丞相隗状、李斯,更有甚者如荀子、鬼谷子孙老等人。

准确说都是因为封官一事,知道了王良的身份,哦,准确说是张良。

孙老的消息倒是稍微滞后了一点,不过荀子的消息谈不上滞后,总的来说也相差无几。

当孙老知道假名一事,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不过或多或少有些感慨。

当然,在知道这东西之后,孙老更加感慨了。

不过除此之外……

他怎么没他说过,自己是太公传人来着?

如果真的是,自己之前有一段时间,算不算撬太公墙角?

嗯,好像也不算,因为他实际上并未实施,理念不同,方向不一,故而只当了个小辈来看。

至于扶苏,扶苏的心态非常平静。

扶苏听到张良的事后,他低着头,权当自己不存在。

就这个事情吧,他还是别出头的好。

[甚至一个不知名秦将都能打败张良,可见张良军事不行。]

【这不就跟陛下对天文地理有所了解,所以让陛下干我卜天的活,陛下干不来,所以陛下能力不行,这不扯淡吗?】

正在听着姜扬之语结果被突然点名的始皇帝眼皮一跳,林朝你有话说话,你能不能不带着朕。

朕知道自己能力很强,但是你不用提朕。

【况且归根结底,别说张良有这个本事,就算是不提能力,这也是个奇奇怪怪的局面,一群人谈房子谁配住,结果房主和房主儿子不配,这就很刺激了。】

【把姜子牙、张良这俩人踢出去了,这是还是武庙吗?这至少不是武成王庙了。】

【真说是没这俩人,那大概是关帝庙,不过二爷要是知道自己陪祭是这么一帮神仙,二爷自己能不能坐得住就是另外一说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说破天关帝庙的户主,是二爷自己。】

画面上的化作战场,兵马冲锋,跌宕起伏,曲调宏大,振奋人心。

林朝不由得在心下道,【所以说为什么不提文庙不把孔子扔出去呢?】

【就因为他是房主文轩王吗?就因为文庙也称之为孔庙吗?】

【理论上来说武庙是对标文庙的,二圣十哲七十二贤,武庙也是二圣十哲七十四将,武圣姜尚,亚圣张良,十哲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位置比较奇怪,又当亚圣又当十哲,不过后来也很快把位置让出来了,自己独一档了,不为了别的,张良是户主传承人,得太公兵法,学之,况且张良自己那也是有本事。】

有些名字很熟悉,如孙武、乐毅、白起,至于韩信那大家也都知道,那是日后的兵仙,如今成了王翦徒弟,而有些名字,那能说没听说过,那也是一点没见过。

不过换句话说这些名字落于一庙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立史立传,留于今人,也的确很是重要。

当然除却这种感慨的,此刻也有其他人注意到了问题,文武庙,文武王——

折腾一圈,儒家你们又来了是吧!

无时无刻不插一刀。

此情此景,很多人真的想要撬头衔。

孔庙那肯定是孔子庙,但是文庙……

谁说文庙的户主就必须是孔子呢?

他们还需要多加努力!

除此之外,要不我们也立庙试试?

不过如今孔庙算是家庙,他们这个怎么算?

嗯……有点难办。

不过找陛下单独批复一下,说不得是可以的。

也不对,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国馆中可以试试呢?

先立个碑什么的?

国馆加深影响力,拉拢学子,外加立庙两不误,可以,这思路很不错,可以这么办,顺便多搞点什么石经,这东西千年不坏,万年不腐,永世留存。

而也就是在此刻,那画面继续道——

[相比较之下,唐太宗反而其实是最应该进去的!]

[最终没进去,实在可惜!]

[他可是当代初年到了封无可封的人物,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的秦王!]

[论才论能,实在可悲可叹!]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唐太宗最应该进去,可惜没进去,唐太宗他自己知道吗?】

【武庙能进去的那是人臣,唐太宗是君王位置,若是真的进武庙,死得可就是唐太宗了,更没有什么玄武门继承法,哦不对,准确说是至少这是个失败的玄武门,更别提立武庙的是唐玄宗,那是唐太宗重孙子,给自己太爷爷去帝号,搁着动摇国本这种事,感觉还是太超前了些。】

秦王,玄武门继承法?

始皇帝下意识地感觉有些莫名,秦王,三秦,我秦国之地成地名了。

不过转念一想,别说日后了,就说现在,好像也差不多。

比如说旧燕地、旧齐地,始皇帝陷入了沉默。

而林朝在那边也不由得感慨,【兜兜转转,把姜子牙和张良弄出来,搞得合着是天策上将唐太宗可怜啊,他能进什么武庙呢?无外乎就是进个帝王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你看咱们这桌,什么孙武、吴起、白起、韩信、诸葛亮,选的都是历朝历代加起来的兵家大家。】

【还有范蠡、孙膑、廉颇、王翦、管仲、田单、李牧、赵奢、周勃、霍去病等等一群人,而这只是部分,便全是名将,缺谁都不行呀,这,才叫武庙啊,天下就像是火,带兵打仗呀,就像是这锅里的热油,唐太宗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借着这火,借着这个油,打出来战功卓著的战绩来,若是能入了武庙,那才是能耐。】

【啊,这味太冲了。】

别说林朝觉得冲了,满朝文武就没有感觉不冲的。

第137章

林朝正想着呢, 那边画面之上已经出现了黄豆。

[众所周知,豆子是我国古代著名食材。]

[比如说,豆腐就是从中衍生出来的。]

[而你知道豆腐是怎么来的吗?]

[正是从我国古代神奇炼丹师而来。]

伴随着炼丹师这话一出, 不少人那恨不得都是虎躯一震, 生理性反胃, 不说是退避三舍了, 那也是被遛多了, 整个人听着这几个字都显得是那么难以接受。

[石膏点豆浆, 就形成了豆腐。]

[水多了是豆腐脑,水少了压实了是豆腐, 加大力度压实就是豆干,把上面结皮的是干豆腐皮,也就是千张, 把豆腐冻上, 就成了冻豆腐,还有臭豆腐、毛豆腐等等豆制品, 而被淘汰的豆渣亦是可以废物利用, 或是和其他东西一起做成饼, 或者作为饲料喂给牛羊。]

[总之从豆子开始, 豆制品, 没有一处是会被浪费的。]

[而且还能够补充很多蛋白质, 可谓是天选之豆。]

那声音说着, 那画面上各式各样的东西也轮流变换。

除此之外,更是还有具体的操作手法。

不得不说, 相比较其他东西,这个豆腐的制作方法,显然很是简单。

甚至很多人看一眼就会了。

至于那生石膏, 现在还真的有。

但是,炼丹师。

嗯……

当然,也有老饕眼前一亮。

林朝你终于刷到了!

终于!

你知道我们等了多久吗!

尝试了多少次吗!

我们都快成炼丹人了!

现在我们之中不少人,就差能够给你熟练的练出来一个小还丹毒硕鼠去了。

结果兜兜转转竟然这么简单?

在那一瞬间,有些老饕恨不得留一下不知道是悲伤还是喜悦的泪水,这个心态,那是真的说不出的复杂。

不过好消息是终于可以不用再练这个破丹了!

【没刷到具体到豆腐的教程,但是顺手刷到了批量打包教程?】

【也还可以。】

【豆子很好弄,生石膏也好弄,磨盘家里也有稍微用东西改改就行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画面是真应景啊。】

【决定了,回去弄好就吃蒋侍郎豆腐,鸡丝炒豆芽,鱼丸子汤,飘荷叶的那种,东西不贵,但做法讲究,看着朴素,但是吃起来可自带一股子清鲜之气,花,嗯,花多少买不来来着?】

一众老饕:?

不是,做法讲究你倒是说啊!

你这半说不说算怎么回事?!

过分了啊!

【哦对,十两,四舍五入,我赚了。】

【不过,我刀工不怎么样,还是找黑大爷来解决问题吧。】

此话一出,那边茅焦心念一动,我刀工可以!

让我来!

等等找林朝吃饭去,他一定给林朝露一手!

他刀工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面,那是出了名的!

可惜之前没给林朝露一手,要不然,说不定能够蹭到更多呢。

思及至此,茅焦顿时整个人都舒服了很多。

心态那已经不是简单的好了,是非常之好。

与此同时,墨家的也感觉这东西也很容易发扬光大,不为了别的,主要是简单,常见,换句话说,廉价。

一切都不难,甚至做错了都没事,只要不坏都能吃。

王孙贵胄可以,平民百姓亦是可以。

而也伴随着那豆腐消失,那画面再一次出现了医学之术。

在朝堂上几乎等同于没有的医家之人,在这一瞬间眼前一亮。

万万没想到,除了能够在打击术士方士这件事上收益,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可喜可贺!

当然,不仅仅医家可喜可贺,其他人虽然看不懂,但是这个可是对大家都是好事。

别人不说,作为同僚的太医夏无且,看林朝那是怎么看怎么好。

伴随着画面结束后,甚至众人看见了一个巨大的雕像,那雕像是用石雕成的,那样子像是书,而其上中央,有五个大字,那字他们也认识,那是李斯主导的小篆——

神农百草经。

有一人出现在其中,没有什么恢弘壮阔的声音,只有细细的风声,但是在那巨大雕像之下,那人身衣鹤氅,素履皂绦,手提着一支毛笔,就那细细的风声,好像都带着庄重。

医家为首的夏无且,心下更是庄重,神农百草经,这个东西,甚至他们医家私下就在整合,而且已经整合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时至今日因为尝试之故,还未结束,此刻直接看见此物,那心中的思绪,那实在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

当然,与此同时,伴随着那人走进石像后,就发现那石像上有些小字,有些他们知道,有些他们并不知道,眼下几乎等同于抄作业,事情当前,直接都试图把这东西记下来。

画面就这么停在了那石像上。

很多人甚至也想要他在动动,不要这么庄重,一片是不够的!

就在众人想着的时候,就看见画面中,一只手出现了,那只手中指和拇指碰在一块,随后轻轻弹了一下石像,随后仿佛气音之声落在耳畔——

[神农本草经。]短短五个字,如鲠在喉,如芒在背,气音顿挫,声声入耳。?

这对吗?

【好家伙,现在这么玩的吗?】

异镜中的人继续动了动,就像是许多医家之人所想的那样,他动了动,距离仍旧很近,石经上的字也是那么的清晰,坏消息,画中人拿着毛笔的手轻轻刮字又滑动,随后又轻轻弹了一下,继续重复了一遍。

一切都显得越发抽象,而那几个字,还在一直重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他们快不认识这‘神农本草经’这五个字了。

画中人一直在碰,甚至可以说不仅仅一个人,是好几个,有男有女,即便是那衣服看起来相似,但是仔细去开实际上也不太相同,不过此刻没多少人注意这个。

就当前这一幕,已经让看得人目瞪口呆。

不说别人,就连李斯感觉自己鸡皮疙瘩都要掉下来了。

医家:倒,倒也不用做到这种地步。

不过换句话说——

虽然有种脚趾扣地的感觉,但是他们能看见啊!

这就是好事!

当然,相比较医家痛并快乐着。

不知道多少人直接试图无视那画面了。

就是那声声神农萦绕在耳旁。

他们从来没觉得时间过得这么长过。

在这一天,医家的人看完了全部本草经。

至于林朝的笑声已经纵横在整个朝堂上了——

【好家伙,你们这么玩,神农知道吗哈哈哈哈。】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好想知道第三人视角是什么样的。】

【这什么抽象战场啊?!】

林朝是笑得极为大声,但,有道是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即便是后面两只吊晴白额虎,对着嘶吼,那个动静在很多人脑海里面都挥之不去。

就像是水一样,无孔不入。

甚至有人入夜睡觉的时候,都没忘了。

当然,这里面没有一个医家的人。

因为脚趾扣地是真的,但是与此同时——

那也是多了几分炫耀。

虽然感觉有点奇奇怪怪,但是我们可是看见了完整版本!

尤其是夏无且感觉那画中的几个人也是他们医家的人,不冲着别的,就冲着这个神农百草经,凭什么不能炫耀炫耀!

医家子弟,就是不一样!

比其他家的都要强大!

你看整的花活都比其他家厉害。

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这么想想,身板那都硬极了,当然,除此之外,如今更重要的是把东西赶紧抄下来!

咸阳城中医家,忙碌至极。

甚至因为过于亢奋,熬夜都熬得精神极了。

被查漏补缺,发现新草药的感觉,可太好了!

至于茅焦也高兴,因为他真的在不久之后于林朝那边得到了菜谱。

林朝也高兴,毕竟茅焦挺专业的,刀工的确也不错。

不过林朝还是找来了黑大爷。

黑大爷研究了一下他这个磨盘,随后让人给林朝搬来了一个新的,以及顺便解决了一下工具问题。

又是一年冬,咸阳初雪。

北地的局面还算是不错,甚至算是扩大了一点地盘,但是大规模的作战,几乎没有了,只剩下小股规模的匈奴骑兵骚扰,试图找点好处。

而张良也在临入冬前,到达了北地。

当然,在此之前,在因缘际会之下,他还是到了下邳。

究其原因,他身边那几个,绝对跑不了,不过最后到此地,还是张良做得决定。

或许是不死心,或许是只是想去一趟,也或许是尝试,别管是出于什么心态,他还是到了。

张良站在石桥之上许久,看着本不应该出现的黄石老人,陷入了沉默。

“孺子,下取履!”黄石老人道。

张良看着黄石公,最终前去取鞋。

一切就像是林朝所说的那样,只不过张良在第一次传书的时候,张良就已经提前时间到半夜就等着,天还未亮的时候,黄石老人看着张良,随即大笑。

笑完之后,方道,“你有疑事否?”

“望师长助我。”张良躬身道。

“尽力而行,便不负于人。”黄石公言罢,传授张良一书,随后扬长而去。

后,张良学太公兵法,于韩地,寻韩室公子,韩信不愿如此下去隐姓埋名,最终起身随张良前往北地。

至于刘邦当然是很高兴的,陛下给他派人过来,而且还是王良,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张良了,顺带还送了一个韩信,嗯,林朝口中的另一个韩信。

和兵仙同年同日死的那个韩信。

嗯,看得出来,比兵仙大很多。

与此同时,咸阳城中,兵仙韩信对此并不知情,反正师父说了,等明年,他就要去战场历练了!

项籍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坏消息是,明年他也才十三,王翦直接拒绝了项籍的请求,“下次一定。”

第138章

至于林朝, 在休沐日,听闻了兵仙猫猫要走的消息,那是真舍不得啊。

“师父说实战的确是最好的演练, 不能当纸上谈兵的赵括。”韩信道, “建功立业, 流传千古。”

“太公就是这么做的。”

“他年少时, 就历练了许多回, 或是屠牛朝歌, 卖食棘津,甚至曾为商汤之官, 但是见商汤无道,朝堂繁杂,他一览乾坤, 见微小之事, 得见天下之局,观人心, 澈通明, 处理政务军事无数, 奈何不与众人同, 太公知其理, 知其所以然, 却不该本心, 最终在逼迫之下,直接辞官不理世事, 年七十,于渭水见文王,有圣人适周, 周以兴。”

林朝听着这些,只能说,大致骨架子没错,但是吧,其他地方就奇奇怪怪的,这里面怎么那么充满了他作为秘祝,作为御书院官员都不知道的事。

都不说那后头姜子牙是如何逼迫的了,就说前面那句话,姜子牙就没当过官。

至少传世记载上没当过官过。

不过就眼下知道是知道,但是林朝也没反驳,毕竟,这是个好事。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万一是王翦来自家学呢?

虽然林朝感觉王翦就是在忽悠兵仙猫猫,但是只能说,拿太公当例子,就是好用。

不过林朝还是感觉舍不得,历史上的兵仙那是强无敌,但是身边的兵仙猫猫,因为接触到底心态不那么一样,在林朝眼中,他还是个少年,就算是他比项羽大,但是他也才十六七。

而当着眼下俨然不说是炫耀那也是和他分享快乐的兵仙猫猫,林朝也是真说不出来什么扫兴的话。

也不想说什么扫兴的话,而且谁说这对他来说没有益处?

他可是兵仙,天赋卓绝的兵仙,古今少有的兵仙!

只是归根结底,理智是理智,情绪是情绪,两者掺杂,这感觉就更加复杂,话到嘴边,林朝最终还是道,“你一定会成为周太公那样的人。”

少年在那一瞬间,脸上一红,俨然就是被戳破了心事。

“我相信你可以。”林朝道。

“嗯。”他板着脸,仿佛试图看起来也不是多重要的事,喜怒如常,就是那个脸色,完全没有喜怒无常的意味。

“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注意安全。”林朝道。

“我知道。”他道。

随后,韩信继续道,“你刚刚吃饱了吗?”

他带过来的成品谈不上太多,更多的是食材本身,但是看林朝,感觉像是刚刚起来的样子,少一遍朝食的样子。

事已至此,林朝最终对着兵仙猫猫道,“我感觉我,还能吃。”

不久之后,韩信看着自己带来的食材,再看看林朝那边的东西,陷入了沉默。

相比较其他的地方,由于林朝这里姑且算是最初发源地而且还发扬人们互通有无,故而林朝这边,得一豆腐,还能收获到其他人的附带品。

从某种角度来说,那是真领先版本。

直接风靡大街小巷,从最开始的贵物,甚至都没要多少俩月,卷得平民百姓全都能吃上了。

卖豆腐,也变成了零星部分人。

不过虽说热度来得快,去得快,因为豆腐的确价格低廉,吃法百变,可谓极值,终归留了下来。

也有人把这配方带出咸阳,只要出去的快,就能先捞一笔!

山东六国,哦不对,山东之地还没吃上呢!

当然,这都是外面的事了。

而眼下,韩信沉默片刻,最终继续了下去。

不过到晚上的时候,林朝倒是没让兵仙猫猫来解决,而是自己的出手,总归这些日子托的福,他还真拿到了几个菜谱,以前没见过。

正好今天兵仙猫猫还在,那就多试试。

顺便看着比最开始脸上肉都多了些的兵仙猫猫,林朝甚至已经开始想过些日子走的时候应该带点什么了。

不过想到这里,就更加舍不得了,万一受伤了怎么办?

战场无眼!

随后林朝开始试图刷刷有没有什么类似的东西。

还别说,在朝堂上,还林朝还真的刷到了历代盔甲演变。

[你知道历朝历代的兵将都穿什么盔甲吗?]

说着,那画面之上,就出现了铠甲。

在那一瞬间,别说满朝文武了,就算是始皇帝那也不由得心念大动,可算是轮到他们兵家抄作业的时候了!

[先秦的时候,比如说商周,大概已经经过了皮革甲到青铜的演变,因为有了青铜,所以武器装备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秦代铠甲。]

就是轮到秦代盔甲的时候,不仅仅出现了铠甲,还那画面之上出现的是一堆堆泥人。

那泥人长成什么样的都有,但是无一例外,都可以看得出来,对秦军的了解是非常深厚的。

唯一就是泥人,有点似曾相识。

“……”作为泥人的主人,始皇帝眼皮一跳。

[秦代的铠甲基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缘故,最为全面,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秦军铠甲的样子。]

[当然了,泥人的铠甲是石头制作的,本质并不是真的铠甲,但是已经让我们窥到了全貌。]

朕在朕的朝堂上,看朕千百年以后被挖出来的陪葬品,还是细致研究的那种。

甚至朕刚刚还研究了一下。

不过好在那画面也走得快,铠甲从古老东西到现在再到看起来相似,已经到了截然不同的样子。

[到了汉代因为大规模和匈奴作战,铠甲更加得到了完善,甚至已经有了为马附铠的趋势。]

画面说着,马匹之上也有铠甲。

不得不说,这一幕倒是让不少人感觉有了新思路。

[到了隋唐时代,铠甲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说明光铠,外为铁,内为皮革。]

[铠甲甚至已经不仅仅是身前下口,甚至肩膀两侧也有了铠甲,腿部分两片,手臂也有铠甲,除此之外,还有头盔,而且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人身上的铠甲,还有马身上的铠甲,获得了更高的演变,甚至开始趋于成熟。]

如果说之前是有了新思路,那到了这里,那就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了。

那画面中铠甲从上而下。

从人到马,那都亮堂堂的,看着让人动心至极!

在那一瞬间不由得让人心动至极,如果说之前看见那些钢铁之物从最开始的暴殄天物到现在的逐渐适应,那现在看到这个就连不上战场的王翦都心动至极。

好东西啊!

想要!

我们也想要!

墨家那边不是已经弄出来炼铁新法子了吗?!

能不能?!能不能?!

能的吧?能的吧!

一定可以的!

实在不行,退一步也可以!

大致也可以!

甚至那画面中的声音还在继续——

[到后来的山文甲、锁子甲等。]

就在众人越发期待这还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就看见各种奇奇怪怪的衣服。

可能是特殊材料?

就在众人猜测的时候,就听见那声音继续道,[不过到清代的时候,铠甲最开始的还是很有用处的,甚至放火药溅射,弹片之类,但是到后来的时候,就逐渐演变成了缎面甲、绵甲,甚至不穿铠甲。]

满朝文武:?

越活越回去了?

不穿铠甲???

[归根结底是因为火药的运用,铠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那一瞬间,众人觉得合理了,毕竟那个火药可是林朝都说极为厉害的武器。

杀伤力极大。

不过转念一想,这火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能够做到这等地步!

与此同时弹片、溅射嗯……

谁说不是思路呢!

众人想着,林朝也不由得感慨,【明光铠是真漂亮啊!】

谁说不是呢?

王翦也在心下不由得道。

老夫也喜欢哪个明光铠。

【锁子甲那玩意弄出来可能来不及,明光铠好像差不多。】

嗯,明光铠相比较那个锁子甲之类的看起来可能要来得更快些,而且距离现在的铠甲技艺,没有那么远,改的话,大概也稍微简单些。

而锁子甲的话,那几乎就是全改了。

【所以王翦怎么就同意了,兵仙猫猫才多大啊。】

王翦:?

【万恶的王翦!】

【虽然兵仙猫猫出去历练是对的,兵仙猫猫大才,不该埋没,让兵仙猫猫建功立业,甚至可能会有更好的局面,但是抛开事实不谈,就不能再等等吗?】

【抛开对错不谈,王翦就没有一点错吗?】

王翦:???

都抛开事实不谈了,对错也不谈了,结果你这???

你就这么给老夫泼脏水的吗?!

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你自己都知道是对的!

你还在心下泼脏水!

你这样应该吗!

【兵仙猫猫要走了,一去战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不行,还有没有别的,继续刷!】

【使劲刷!】

【啊啊啊啊!有点刷不下去了!】

【我要创人!无差别的创人!】林朝心下试图转移视线——

【奸臣已经跳出来了,说话的是一个,要说话的就是下一个!】

刚说完今年赋税民情的李斯:???!!!

林朝你至于吗!

有事你找王翦啊!

韩信不是我派出去的!

你创王翦去啊!

王翦:?

创我就合理吗!

隗状原本要接话,此刻都是停顿了下来。

但是隗状停顿,林朝那边完全没有放过的意思:【下一个竟然不说话!敢做不敢认吗!】

隗状:……

李斯忍住了,没去看隗状。

事情当前,眼瞧着隗状不开口,王绾最终还是站了出来,试图接过话茬,免得李斯已经说完了,还在那里硬挺被人看出来破绽,况且他也真的有事,只不过还没开口,就听见林朝继续道——

【大秦一京三十六郡是在王绾的肩上担着,大秦赋税这几个字,还轮不到你来说!】

王绾:我,林朝,你,你,你!

【你们也敢侈谈秦法赋税!】

【大前年赋税还是隗状禀告的!你们几时想过大前年隗状还是右丞相!】

【大秦左丞相王绾,不当丞相这才几年哪!忘啦!你们都忘啦!王绾如今就在朝堂上呢!】

王绾:林朝,你说这话,我听着怎么像是我死了一样?!

【衮衮诸公!你们几时想过吕不韦!几时想过商君!】

【他们还在附近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嚼吧嚼吧,你们就嚼吧,嚼得我袖子里面的糕点没了滋味,嚼得东西都碎了,嚼得右丞相李斯傍低走!】

李斯:……林朝,我惹你了?

我惹你了吗!

什么叫我傍低走?!

那事过不去了是吧!

【嚼得左丞相隗状找不到名!】

隗状:?

什么玩意!

【我无非跟你们一起嚼就是!】

【也就是地里面挖出来了秦代的古董,上面刻了隗状本名,否则隗状一个大一统王朝丞相,就留下了个姓,名都是写错的!】

第139章

【是吧!隗林!】

隗状此刻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只知道丞相之中你李斯比较出名,但是这个?!

我好歹也是大秦的丞相!

名字都写错了?!

那些事李斯参与了,但是我也没跑了!

更何况作为左丞相, 那是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结果我名字还需要古董佐证吗?!

太过分了!!!

【还有你们!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

【看看这五个人吧!】

【哪个不是正当壮年, 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陛下所看重的大臣!】

【他们什么都不剩下, 就剩个名了!】

赢成、赵婴:???

在那一瞬间, 甚至有当事人要爆粗口了!

【也就是陛下王兼有天下带着这群人在琅琊准备刻石, 要不然连个姓名都没留下来!】

此刻, 尤其是赢成,作为为数不多的赢室宗室军功封侯的, 此刻心态更加炸裂。

唯一性子爆但是没声音是赵亥,因为赵亥压根就不在朝堂上,他北上和王贲一起去打匈奴了。

年纪是这群人中最大的五大夫赵婴, 此刻更是有些站不住, 甚至要让人扶了。

上卿王戊那脸色好像是最平静的,实际上嘴里现在全是苦水。

【哦, 伦侯武信侯冯毋择, 唯一的事迹就是他儿子, 在汉朝当官, 匈奴入雁门, 太守冯敬与战死, 写他儿子事迹的时候, 顺带写了一笔冯毋择之子。】

冯毋择那脸色更崩,老子费尽力气, 立下赫赫军功!结果还要沾儿子的光?!

【隗状好歹也就是名写错了。】

坏事,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是对比出来的。

但是……

这玩意还是让人难以接受啊!

隗状咬牙切齿。

【哦, 相比较之下,商山四皓还是挺有名的,甚至后世以商山四皓来代指隐士,可见其名望。】

商山四皓?

这谁?

你现在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和甪里先生周术,真是四个钓鱼仙人,那是真能钓鱼,之前去钓鱼的时候,亲眼看见那是鱼一钓能钓一筐,我算是知道为什么商山四皓能够混到一起去了,不仅仅学识都很好,钓鱼技术还极为高超。】

话音落下,唐秉等人,一时间心念大动。

对比之下……

这是夸赞啊!

【但是即便是隐士,征召也不入朝,但是由于从秦到大汉初期,天下可是被犁了足足三遍,几乎每三个人里面就要死一个,他们也害怕,因为废立太子再起战乱,七八十岁那也得被迫参合朝政去。】

【七八十岁了还得被拉去上班,还是因故被迫必须自愿的那种!】

【痛!太痛了!】

【就因为废立太子!瞧瞧把人吓得!】

始皇帝心下一点波动都没有。

林朝,朕就知道。

但是对比之前的事情,眼下这种事情,也的确算不得什么事了。

一切已经改了,扶苏不会走上老路。

始皇帝想着,余光看向了那边的扶苏,与此同时,扶苏也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这边。

眼底尽是坚定。

与此同时,许多不曾被提到的人,此刻心下都不由得有了一种不太好的猜想,那就是他们都是如此,那自己呢?

虽然这个猜想从来不曾浮于表面,但是换言之只要不说,日后局面谁知道呢?

但是眼下……

就在众人想着的时候,就听见林朝道——

【而这是留了名字被记载下来的!满朝朱紫,哦不对,满朝墨黑,就没多少能够留下来名字的!】

【别说千年后了,一百多年,也就这样了。】

【要不然不会隗状名字都写错了。】

【事迹全靠子孙后代提一下,要是子孙后代不行嘛……】

【只能说,鄢懋卿!冒青烟!】

【朕的名!】

【朕的名!】

【什么叫随缘随古董!】

【但是古董这东西,除非不腐秦简,要不然那可是吉光片羽,寸土寸金!】

啊啊啊!!!

心态炸裂的已经不是林朝了!

虽然不立官史是一回事,但是要不是他把大秦以极短的时间给败没了,至于我们这一群人连个姓名都不曾留下来?!

眼下满朝文武心下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

能不能把胡亥再掏出来,再砸死一遍啊!!!

尤其是没出手的,那简直就是血亏!

你们还剩下骨头了吗!

给我们砸砸泄泄愤!

重金求骨头!

挫骨扬灰!

挫骨扬灰!

挫骨扬灰!

满朝文武心态都炸了!

反倒是林朝在一顿乱创之后,心态平和了。

【啊,爽了。】

林朝舒服了。

好消息,林朝是不创了。

坏消息,在场诸位,十个里面九个已经被林朝创完了。

【继续刷视频,往好处想想,兵仙猫猫还要明年再走呢,说起来应该找黑大爷再打一把匕首看看,或者长枪,嗯,两个一起准备也行,时间来得及。】

反倒是王翦心态平和了许多。

对比之下,他好像还行?

果然这种事情是对比出来的。

王翦想着深吸了一口气。

【不过说起来,古董留名这种事情,也是挺玄学的,比如说云梦睡虎地挖出来的秦简,举世闻名,这些秦简的主人,其实是一个叫喜字的秦吏,死的时候没有在坟墓里面放金银器物,而是放着一千多枚历年所写的工作记录,换句话说,全都是书,在上千年后,所有的东西一经问世,就掀起来轩然大波,让不知多少人奔走相告。】

【让人一窥秦朝之貌。】

【珍贵至极。】

对于这个绝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竹简的优越性。

当然,这部分绝大多数是本来就不喜欢纸张,坚定的竹简支持者。

即便是如今纸张铺开,也一样更喜欢竹简,唯一不好的就是,现在别管愿意与否,上书都需要纸张为书。

与此同时也有人想起来了后世那给书籍之中填字之流。

作为最大的例子道德经,字将近多出来一半。

那可不可以说……

嗯……

这么想是不是不太好?

人还活着呢,已经开始想死后千年万年的事了。

甚至已经有人更进一步,竹简好像很厉害,但若是石头呢?

嗯……

这个不是现在应该想的事情。

尤其是墨家的人。

众所周知……

墨家没了。

非儒都剩下半篇了。

虽然感觉日后肯定不会重蹈覆辙,但是人既然已经看到了一条路,那一定要多做准备!

尤其是墨家之人喜欢简葬。

林朝重新刷起来了短视频,李斯那鉴于别人一直不接只能没话找话继续说下去的局面,终于结束了。

甚至画面上都出现了小动物。

比如说白狐,比如说黄犬。

也有部分人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

至少林朝不会再往他们身上创了。

也不得不说,那异镜上的白狐漂亮极了,对比之下,甚至更加让人喜爱,下一秒画面中俊美的白狐狐就开始学狗叫,撕心裂肺,彻心彻骨。

……

……

放松放早了。

不久之后,王绾最终还是站出来开口道,“陛下,今年乃至重年,应祭先王陵。”

【算算轮次,今年好像还有秦武王?】

“今年应为武王、昭襄王陵。”王绾道,“当遣官祭之,始而不断。”

王绾那边说着,林朝这边也不由得在心下道,【说起来,别人日后如何祭祀不一定,但是秦武王那是在后世被祭祀无数次了,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面,除却部分那一两百年里面,绝大多数时候,香火不断。】

【而且是盛大至极,可谓是秦朝之最,陛下可能都比不过。】

【甚至不仅如此,秦武王在历代帝王陵中都属于名列前茅的那种。】

【历朝历代下来,祭祀碑文那也是特别多。】

【越到后头,那越是每逢大节,或者大事,就来祭祀一下。】

【可谓是从东汉到民国,延绵不断。】

历代帝王陵中名列前茅?

且不说日后,就说如今,武王也属于那种,祭祀,不是最顶端,也不是最末端的那种,总归是历代先王之一,时至今如今,谈不上最近的如庄襄王,更不是众人所熟知的昭襄王。

倒不是他们不尊重先王,而是论祖,如非子,论诸侯如襄公,论改制如孝公,为何是武王?

难不成是武王麾下,在日后出了圣人?

或者武王有什么政令,千古流传?

但是现在想想,不是不觉得武王有什么重大决策,但是类似的事上也能够在其他先王上找到。

真说是武王有什么子嗣为圣人,那就更不可能了。

武王压根就没有子嗣,若非如此,也就不是昭襄王为王了。

难不成他们当局者迷?

后世旁观者清?

总不能是武王聚鼎,为后世人称道吧?!

这事能称道?!

但是这个已经是武王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了。

一切当前,别说朝臣了,就算是始皇帝都不由得多琢磨,扶苏亦是敬重先祖,但是也是真奇怪。

思索再三,甚至感觉自己想得有些冒犯。

若真的是聚鼎……

那后世人……

一个个的到底是什么情况?!

以至于崇拜此事?

总不能是人太多了,想少点人吧?

【不过这倒不是后世对于秦武王有多尊崇,有多怀念秦武王,主要是哭错坟了。】

……

……

什么?

你说什么?

哭,哭错坟了?!

【对着秦武王哭周文王,如果没记错的话,他陵墓前甚至刻了周文王墓的碑,而且就按照历史进程来说,可能不仅仅刻了一块。】

【历朝历代都有人怀疑这不是周文王的坟,但是历朝历代都不改,该怎么祭,怎么祭。】

【我太好奇了,如果秦武王地下有灵,年复一年看着这帮哭错坟的,是个什么局面。】

第140章

就这事放在众人眼前, 没有人能够想得到。

就这东西,想破头他也想不到啊!

说是碑铭那都是位居历代前列,我们都在想后世之人到底多爱好举鼎这种事了, 结果你说哭错坟了?!

啊?

啊???

这是人能想到的吗?!

这是吗?!

武王当成周文王, 这都不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这分明这竿子都得一伸几百年, 那才能碰着。

甚至都奔着上古去了!

周文王、周武王这两位圣王, 的确因为过于久远, 并不会因为周被灭后,就变了地位。

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就是周王!

就算是关中之地是大秦的龙兴之地, 亦是曾经周王室的根基之本,但是不可以否认的是周是大秦的灭的啊!

之前的周天子那就跟个摆设一样,甚至伴随着列国伐交频频, 可能连个摆设都称不上, 要不是顶个周天子的名头,早就死得什么都不剩下了, 但是那也是周天子。

不过对比之下, 他们就有一个名字, 或者名字写错了, 甚至压根没名字的一群人虽然感觉实在一个比一个炸裂, 但是这还有一个活着有名, 但是死了之后痛失名字的先王在。

【什么叫活着举周王室的鼎, 死了吃周王室的香火,看他们哭错坟。】

【一吃就是两千年。】

【而且不说历朝历代帝王将相了, 就说早期的时候看姬姓后人来祭秦国的坟,当自己祖宗。】

【嚯,这什么地狱笑话!】

【甚至不仅仅是他的坟, 连带着夫人的坟当周武王一起祭了。】

因为之前的事,过于离谱,对比之下,甚至武王王后被当成周武王都显得能够让人接受。

至于周武王能不能接受,周武王已经死了好几百年了,就算是有朝臣在意这个圣王,也不会跑到周武王的王陵前做点什么的。

不过换句话说,就算是去周武王陵前做点什么,圣王也不会知道的,还是那句话周武王已经死了七八百年了。

【而且被辟谣了后,鉴于那块不确定到底是武王的坟还是惠文王的坟,说不定还能蹭蹭来祭祀老父亲的香火。】

【虽然祭祀事是一落千丈了,但是至少不会张冠李戴的,最差也就是被当成自己亲爹来看了,什么叫共轭父子啊。】

【要不是我现在是秘祝,人在大秦,我还真不知道那个其实是秦武王的坟。】

说到这里,倒是有人好奇了,武王的坟如此,那文王、武王的坟被谁领去了?

【早期的西周王陵那都是不树不封的,后人在不大兴土木,搞工程建设的情况下,找到难度也就比元朝皇陵高,毕竟后者的皇陵是在大草原上的,埋完之后万马踏平,来年风吹草长,寻路的母骆驼一死,谁都找不到王陵藏哪了。】

嗯?!

等等!

西周王陵不树不封……

那他们知道的那个周文王陵是……?

……

……

一切当前,众人陷入了沉默。

在场的诸位,年轻些的不知道,但是有年纪大的,那是真有人祭祀过文武陵,或者见过的。

所以说……

他们所见所祭的是谁?

安静,特别的安静。

王绾说话的声音在此刻特别的清晰,“昔我武王、昭襄王、安蜀地、开疆拓土、一窥周氏,再灭周国,显我大秦国威,昭襄王,今当祭之。”

“可。”始皇帝道。

“我二王功勋卓著,亦当刻碑立石,以昭其辉。”始皇帝道。

先王痛失名字,被哭错坟,当周文王墓这种事情,还是别来了。

甚至此刻,不仅仅是武王、昭襄王陵如此,其他陵墓也应该如此。

实在不行把碑推在地上,再刻一个。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这是不是有点过于醒目了些?

想到这里,始皇帝就不由得想起来了他那位倒霉的祖宗,二百多个盗洞……

一切当前,始皇帝决定暂时先不想这个了。

至少现在不想了。

总归少府那边已经在重修景公之墓了。

当然,始皇帝想着,眼下亦是有人揣摩上心,开口谏言。

异镜上出现了一个黑色为底,蓝色的球,对于这一幕大家其实并不陌生,甚至绝大多数人都谈不上有什么兴趣。

只不过相比较之前,这东西并没有一闪而过,伴随着那球体好像变大,那球体上面的东西也好像出现,纯白之色或是囊括很多地方,或是只剩下一抹白,好像刚刚碰上那蓝色的球上,凹凸不平。

[你知道古代对宇宙天地的认知吗?]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但是对于古代来说,并不是这样。]

球?

又是假的吧?

绝大多数人并不放在心上,只有小部分对此有些兴趣。

天文地理,别管是真假,看看亦是无妨,对于天地,许多人还是有不少好奇的。

而且,谁说不能是球的?

只要天够大,地够广,亦是可球。

换句话说,天可以是圆的,地也未必不可以是圆的。

尤其是不少人在看着那球体上。

尤其是道家和阴阳家,尤其是阴阳家,他们对于这个那是真的很感兴趣。

风水四方阴阳五行,那是具体,天地那就是更加广义上的阴阳!

当然,更多的人是抱着另一个念头来的,简而言之——

我倒是看看你怎么编!

天圆地方才是正理!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这便是宇宙两个字的含义,实际上在这个时候道家诞生之日,就已经揭开了万物的本来面目,星辰的运行轨迹,换句话说,宇宙的真谛已经放在眼前的。]

阴阳家:……?

道家:?

我们怎么不知道?

麾下兼职管天文星象的太史:巧了,不仅仅你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让我看看这东西还要怎么编。

【啊,不是,前面还挺正常的呢,怎么到这里突然拐到道家去了?】

此话一出,原本天圆地方说,直接迎来了致命一击。

尤其是阴阳家中部分持有这种理论之人,本来刚刚就有点堵得慌,眼下直接被动摇世界观。

什么叫前面都挺正常的?!

包括球吗?!

包括吗?!

不过别管心下如何,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了定数。

[四扇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

[分别为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实际上深奥至极!]

[只不过如今我们都把他当作了道家的元素,以至于天地至理,也被人忽略。]

阴阳家:你们胡编乱造都要抬一下道家是吧!

就不能说是阴阳家吗?!

就因为阴阳家被道家给吞并了吗?

想到此处,不由得让人咬牙切齿。

[而老子有个著名的言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这道一二三是什么,大家想必都不清楚。]

【兜兜转转合着是小编也想知道?】

[什么是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就是道!他说的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本来没有天地,天地都是从一个奇点爆炸而来,变化成为宇宙,并且化作万万千千,星辰间隔极远,寂寥极了,但是也在孕育一切,并且循环往复,这就是道,而且就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就已经知道了,能量是守恒的。]

【嚯,我以为小编也很想知道,已经很绝活了,没想到这玩意更绝活啊,老子写的时候,他知道他已经发觉了宇宙大爆炸假说,而且这句话到底从哪里看得出来,能量守恒定律的,因为周行而不殆?】

【搁着射箭先画靶呢?】

【我第一次听说,原来这句话还能这么解释。】

【要是这么能解释,我也可以解释,已知在道教的范畴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而太上老君在西游记里面也是开天辟地之祖,所以说这里老子说的是我先天地而生,只有自己过于寂寥极了,他拿着开天斧,开天辟地,后来孙悟空闹天宫,但是并不会真正的动摇天庭,就像是人间,王莽篡汉,周礼再行,但是终归力竭不怠,换句话说……算了,编不出来了,反正朝会什么结束,这个点该下班了,陛下。】

始皇帝面无表情,事还没结束,结束了再说。

除此之外,如果没记错的话,那画面中曾经说过太上老君是丹祖,丹祖留药起死回生,丹祖留下了周易参同契,定为万古丹经王,而且听林朝说,好像是真的。

但是就听着如今说的这个什么在道教的范畴中……

老子是太上老君化身……

而道德经是道教的圭臬,换句话说,那所谓的丹祖,可信吗???

现在来看,这事怎么就透着一股子不对劲?

或许,这个万古丹经王可以不必见了。

始皇帝可以接受,但是被打击不知道多少次的部分大臣接受不了,这简直就比之前没留名字还要炸裂人心,这是见林朝以来最后且唯一的出路了啊!!!

我们不信!

我们不相信!!!

这一定是真的!

林朝没说是假的!

他没说是假的!

谁说在道教范畴里面,就不是丹祖了!

是丹祖!

还是丹祖!

而画面中的声音还在继续——

[解释明白道,至于剩下的就很好理解了,一就是阴阳,二就是五行,三就是八卦,八卦生万物。]

[所有的道理,实际上就在老子所写的易经中,就已经全部凸显出来。]

谁,你说谁写的???

老子,所写,易经???

[那里面细致的描写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八卦为最末,亦是最开放之处。]

[你研究明白了八卦,你就研究明白了万物。]

[我这里有一个八卦盘,乃是天底下最为周全刻度作为精确,可助大家一解万物风云!]说着画中人掏出来了罗盘,那罗盘,通体黝黑,白字为刻,方位卦象刻度罗列,繁杂而不繁琐,精确而又明了,不过一掌大,最重要的是还能动!还能动!

但是有阴阳家的人一眼就相中了。

之前说什么忘了,现在说什么不记得了,他们现在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

梦中情罗盘!

能不能给复刻一个!

能不能?!

一定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