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 / 2)

闻言,嬴政看了眼赵高,那眼神之中甚至带着几分危险,赵高见状心下一寒,顿时知道自己说错了,“陛下,是臣多言,求陛下恕罪。”

赵高低着头请罪,心下却是畏惧更甚,他不过只是一个猜测……

陛下曾经很少这般的。

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

赵高心下甚至越发抓狂。

当然对于那边的事情,林朝倒是没注意到。

而伴随着始皇帝离开,巴清夫人亦是道,“多谢这位大人了。”

“说来,我上一次来咸阳,还不曾见过大人。”巴清夫人笑道。

“上一次来时,我还不曾在任。”林朝亦是道。

前往驿馆的路上,巴清夫人倒是也有说有笑的,看起来很是健谈,巴清夫人甚至还提及了国馆之事,“说来,我在巴郡都听说了国馆之事,可谓是声势浩大,其中之瑰宝,更是天下少有。”

“国馆东西的确不少,不过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若是夫人好奇,过些日子,或许可以亲自去看看。”林朝道。

本来巴清夫人还想要再拉一拉关系,毕竟这位既是陛下身边之人,如此拉关系有益而无害。

但是林朝看起来却是完全不接茬。

如果不是之前她听到了林朝就是当今秘祝,如今御书院少有的大人物,甚至听说天下闻名的荀子都是他请来的,她真可能要怀疑林朝仿佛真的是无关人等了。

别管怎么说,事情当前,巴清夫人也不好再继续说下去,当即点头,“我若是有机会,定然前去。”

说着,就已经到了地方,把人送到地方后,林朝就已经功成身退,提前下班,顺便因为这里距离酒肆比较近,就又买了些糕点。

而另一边黑大爷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白糖弄出来了!

林朝顿时搓手,目光殷切地看向了黑大爷。

“黑大爷,你好像有段时间,没去我家了。”

“走啊,我请你吃饭!”

第76章

不管怎么说事是敲定了。

当然, 找黑大爷吃饭,调料是有了,食材也是必不可少的。

趁着黑大爷没走, 林朝就去解决食材问题了, 一切可谓是水到渠成。

也就是在路过的时候, 王离一眼就看见了林朝。

可以说, 自打那马鞍之事后, 王离对林朝的好感飙升, 如果说之前还是神异之士,那伴随着借马之事, 那王离就是真的感觉人如在身边了。

虽然,人本来就在身边。

眼下王离当即叫住了林朝,“林朝!”

闻声, 林朝回过神来, 看向那边。

王离快步走了过来,“你也是来品尝鱼脍的吗?”

“?”林朝, “鱼脍?”

“这里的鱼脍可谓是一绝!”王离见林朝这个样子, 顿时感觉他可能不知道, “冰寒悠凉, 片如蝉翼, 味鲜酱好。”

“莫说整个咸阳了, 怕是关中之地, 天下之地,都少有更好的了。”王离俨然就是推崇备至。

“你喜欢这个?”

“我还行, 相比较生的,我更喜欢熟的。”王离道。

闻言,林朝点了点头, 然后就听见王离继续道,“是我爹喜欢这个。”

【王贲,喜欢这个?】

“我爹特别喜欢这个!没事就喜欢吃鱼脍,故而这经验,可谓是很足的。”

【啊……】

林朝的声音带着说不出的感觉,像是感慨,也像是恍然大悟,又好像是带着几分叹息。

“鱼脍之美味,古来为上!”王离甚至道,“说来,你要不也一起尝尝。”

“不了,我还有事,我就不吃了。”林朝道。

闻言,王离有些失望,不过到底还是道,“那等以后有时间,我再请你尝尝!”

“就当谢你之前借马试鞍的事了!”

“不用谢什么,算不得什么。”林朝说着顺便提醒了一声,“鱼脍虽好,但此物还需适当,听说多吃,贪凉,贪鲜,于脾胃不好,身体有害。”

说完林朝就和王离告辞了。

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谈话声等等合在一处,看起来热闹极了。

只不过,王离刚刚转过身就听见耳旁有一道清晰至极的声音落下。

【我大概知道为什么王贲死得有点早了。】

王离:???!!!

此时此刻,王离的脑子里面,只剩下了一句话——

王贲,死得早。

远处刚刚听见林朝动静,往这边走的王贲也直接是脚步一顿。

王离站在原地整个人都不好了,目光直晃晃得王贲。

“爹?”

王贲也愣了一下,但是看着王离这个样子,到底道了一声,“爹这一辈子,东征西讨,至今封侯,更有你这等儿子,此生无憾矣。”

王离听着这话,霎时间甚至眼泪都在眼睛里面打转,王贲可是少有夸赞于他的时候,更别提说这种话了。

如果不是眼下这个局面的话,他会更高兴些。

不过感动是感动,王离深吸了一口气,“爹,是不是有关于那个鱼脍?你若是不吃鱼脍,会不会就不这样了?”

“征战沙场,到底作下了不少病,很多东西,也无须看得那么重。”王贲看着王离,语重心长。

王离闻言,那眼泪更加打转了,“爹,我回去给你再找大夫!”

“一定能够找到神医,我一”

这边正说着,那边就听见林朝继续道:

【原本我以为是因为王贲征战沙场的缘故,作下了不少的病,导致死得早。】

【现在看来……】

【这是征战沙场,让王贲活得更久了啊,歇下来,才导致了王贲的早死啊。】

“……”王贲。“不是说陛下要征百越,打胡人吗?我下次去请命。”

王离看向王贲,那眼泪也不打转了,就差再憋回去了。

而王贲面色不改,充斥着严父威仪。

“他也没说是鱼脍的问题。”

“而且,吃鱼脍的这么多,你看谁死了?”

“古来圣贤,皆尝过,你怎能赖到鱼脍之上?”

“他其实刚刚”

“我没听见。”

【合着王贲这走的这是陈登的路子啊。】

【王贲应该又称之小陈登,哦不对,应该是陈登称作小王贲,大家都是生鱼片爱好者。】

“爹,这回说了。”

“陈登是谁?”

“小王贲。”王离下意识直接道了一声。

……

……

“小兔崽子,你是不是皮痒了?!”王贲脸色一沉。

“爹我错了!我不该直呼你名!”

“晚了!”

而也就是在不久之后,王贲也对上了王翦的目光,被揍了一顿,体验了一下深沉父爱的王离就站在王翦身边。

“……”王贲,“王离!你给我”

话音未落,就听见那边王翦一拍桌子,霎时间,王贲没动静了。

“孙儿,你先出去,祖父有事同你父亲讲。”

闻言,王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跑了,王贲连王离一点衣袖都没抓着,当然,很快王贲也就来不及管这个了。

当然,这个就是后话了。

林朝那边走了有一会儿,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有冰啊!

这边有冰啊!

而且是现成的!

林朝没走多远,直接又回头过来,就地买了冰连同冰鉴一同带走。

不久之后,黑大爷过来的时候,林朝已经功成,碗里乘着酥山,奶香带甜,可谓是极为不错。

而且重点是,吃这个还不占地方。

饭前饭后都能来点。

黑大爷对此评价极高,顺便做了一大桌子菜。

顺便,林朝带了一句,“黑大爷,你看重的那位,好像入选了。”

“嗯?”黑大爷顿时看向林朝。

“如果没问题的话,应该要入职了。”林朝道。

“真的?”

“真的。”林朝点头,“国馆需要的人,好像不少。”

“那,秦墨的人……”

“这个我不知道,但是直接说自己是墨家的,我知道有不少。”林朝道,“只在儒法之下。”

“儒……等等,法家?”黑大爷愣了,“哪来这么多法家?”

儒墨乃是当世显学,人多很正常,虽然这个墨明摆着是秦墨,但是法家???

这个就得问朝堂上的法家学派之人了。

儒家、墨家,的确是当世显学,但是法家在秦国耕耘了多少年了?!

而且还是那种手握大权的那个。

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以后被儒家偷家换本,法家学派的弟子在朝廷官员的努力下,直接往国馆里面塞。

虽然说是以荀子为首,但是我们法家弟子,别的不多,但是派来的人绝对多!

按照林朝的话讲,这个就叫做力大砖飞。

有什么问题吗?

一看就没问题!

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法家弟子官员直接在国馆之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可以说,要不是荀子终归算是儒家大儒,吸引了不少儒家弟子,要不然今天这国馆第一家是谁那还说不准呢。

也就是韩非不去国馆任职,把更多的念头都落在修史之上,要不然,他们真想把韩非也弄到国馆去。

可惜了。

不过看看荀子——

顿时不可惜了。

荀子当道,那以后,若是国馆真的彻彻底底成为第二个稷下学宫,那我们法家肯定有源源不断的弟子加入!

想到此处,不少法家官员都很高兴。

就像是当初真的见到荀子入咸阳时候那么高兴。

唯一不好的是和儒家弟子吵这件事的时候,被荀子听见了。

荀子对于心怀鬼胎的一众下属,面无表情,转身就走。

原本只是在门口吵,现在?

成功吵到他眼前皮子底下了。

没过多久之后,荀子直接去找了扶苏,扶苏看着面色阴沉的荀子,不由得看向了林朝。

注意到了扶苏眼神的林朝:?

【长公子看我作甚?】

扶苏闻声,回过头来看向荀子,“荀子,这……”

“或许以后就好了。”

“长公子,觉得好得了吗?”

扶苏沉默了,“要不专门化个地方?”

闻言,荀子想了想,最终点了点头。

不久之后,扶苏开始着手干这件事情,顺便,拉上了林朝,美其名曰,一同看看,卜算天机。

林朝:???

【长公子,这件事……合理吗?】

【在这么大个的国馆里面找个找个地方当论道台用,这要什么卜算天际?】

【还是说需要禀告陛下吗?】

林朝悟了。

扶苏开始后悔,但是后悔已经晚了。

当天下午的时候,林朝就直接出现在了咸阳宫中。

为了避免林朝扯的太离谱,扶苏想了想也直接跟了过来,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那天下富户的事,他想要再禀父皇。

此事到底还未开始,终归还是有些空子的。

而且还有林朝,或许是一个加成……吧?

再者这是正事,当着父皇的面,显然没什么问题。

“如暑得凉,五姓咸和,百事俱昌,德位高壮,蔼密即吉,天下昌平,万世起兴。”

林朝的声音坚定,顿挫有致,好像很有道理。

如果,林朝不是照本宣科,哦不,照着画面直接复读的话,就更好了。

嬴政听的面无表情。

嬴政听了好一会儿,伴随着林朝复读结束,方才道,“扶苏,你们二人就是只为此事而来?”

“臣还有一事想要禀告父皇。”

【哎?原来有事吗?】

“说。”嬴政面无表情。

扶苏拱手道,“关于迁富户入咸阳一事,切莫不可如李丞相所言,天下本不太平,事当做,却不可急,秦法严明,此事却无法度做规,行事之中,怕是多有空隙,若是单独立法,恐对日后有所波折,但若不立,就应缓行,慢行。”

嬴政看着扶苏,“怎么,你不知此事已经定下来了吗?”

“若无雷厉风行,优柔寡断,漏洞更多,行事如何?天下效仿,何有安宁?”

此处并无外人,扶苏说话也没有那么的谨慎,甚至道,“可若是如此,天下怕是更加不安!”

【家有铮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扶苏:虽然感觉有点怪怪的,但是好像是这个道理,就是,谈不上亡国吧?

我也没说这个啊?

至于嬴政此刻那已经不是面无表情了,那简直就是脸色阴沉的要滴墨了,“天下不安,你之奈何?”

【不听你的,就要亡国喽?】

扶苏:???

不是,等会儿?!

“父皇,臣断无异心!”

第77章

【难……哦不对, 这个还是别套了。】

【毕竟长公子是真没异心。】

【长公子那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忠孝两全。】

闻言,扶苏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

至于林朝最开始想说的是什么……

他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

嬴政那脸色也稍稍好了一点。

【而且是褒义的那种, 太好了, 这个孝字, 竟然是褒义的!】

【是真的孝!】

扶苏听着这话感觉有些怪异, 这不是很正常?这东西, 怎么在林朝的嘴里, 很像是反义词呢?

甚至别说扶苏有这种感觉,始皇帝也有这种念头。

【坏消息是, 太忠孝两全了。】

【出事就出在这个忠孝两个字上了,太忠孝了,忠孝过头了。】

嬴政:?

扶苏:?

什么意思?

【陛下和长公子这对父子, 那是真的很少有。】

【一个被气得要死, 最终陛下把人踹到和他一路的三十万大军那边,真说是病危了, 那也是把他再叫回来处理自己后事, 但, 就不立太子。】

在那一瞬间, 嬴政心下虽然仍旧气愤, 但是与此同时亦是放心了下来。

果然朕的继任者就是你!

【虽然也有陛下忌讳死这件事的缘故。】

嬴政:……

这个可以不用提。

【一个不说天天对着干, 那也是政见截然相反, 结果真说是遇上事了,大家才发现, 这是个真孝顺孩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嬴政:?

虽然他对扶苏的本心,还是很是相信的。

但是让干什么干什么……

他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这说出去谁信?

这东西有人信吗???

而面对嬴政的目光, 扶苏抿了抿有些干燥的嘴唇。

一切都显得安静极了。

【不过说起来……】

【从某种角度来说,长公子这个性子,的确属于那种后世向来期望的大一统之后的第二代君主了。】

【怀柔、稳定,天下安。】

【虽然,就长公子吧,其实可能不是刻板印象中的二代君主。】

【但是换句话说,长公子在这个位置上,凭借着自己烈性与忠孝,成功成为了刻板印象本身。】

林朝心下感慨着,不等扶苏反应过来,就听见林朝话锋一转,【说起来,今天长公子应该这是又要倒霉了吧?】

……

……

扶苏上一瞬还在思绪繁多,下一秒伴随着林朝的开口,当场浑身僵硬了。

如果你不说这个,我或许不会倒霉。

但是现在?

我可能真的要倒霉了。

【都已经谈到这了,我要是不在说不定好一点,我都在这里了,都已经扯上异心不异心了,就算是维护陛下的威仪,怕是长公子都好不了。】

【没事都变成有事了。】

“……”扶苏。

很好,现在肯定有事了。

是我不该故意把你带走让你卜算天机,更不该带着你一起过来。

嬴政听着这些,看着那脸色复杂至极的扶苏,心态倒是比之前稍微好了些,此情此景,他最终道了一声,“扶苏,你还有什么话说。”

声音沉冽,自上而来。

扶苏深吸了一口气,试图挣扎一下,“父皇,今日之事,乃是儿臣多言,只望父皇能够再考虑一二。”

【噫——】

【长公子果然不是一般人!】

【这都现在这样了,还嫌弃火不够大啊?】

扶苏:???!!!

林朝,你到底从哪里看,这还嫌弃不嫌事大的?!

在那一瞬间,扶苏不挣扎了,直接道,“儿既已失言,实乃诸多错处,请陛下惩戒。”

【遵旨是违背本心的错,不遵旨谏言,失言也是错,今天我,就要向父皇讨一个公道。】

【哦不对,长公子现在叫的是陛下,嗯】

不等林朝重新再来一遍,扶苏直接以平生最快的速度道,“父皇,儿臣失言,若是父皇不惩处,儿臣这就回去面壁三日,深思熟虑,斟酌再三,再行禀告!”

说着,扶苏不等林朝再开口就想赶紧跑。

只不过扶苏想跑,却是直接被嬴政按下,“国馆在即,你面壁三日?”

“心下还有国事乎?”

被强行扣住的长公子扶苏,现在扶苏就是后悔,特别的后悔。

但是后悔已经没用了。

“父皇,是儿臣思虑不周。”扶苏站在那里,如站针毡。

“既是思虑不周,言语不当,既是当罚。”就在扶苏等着罪责的时候,就听见始皇帝道,“不过,不是眼下。”

就在扶苏期盼着父皇下令的时候,就听见那边传来声音道,“不过你之所言,朕已知晓。”

扶苏在那一瞬间,怔了怔,不由得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始皇帝。

父皇就在上首的位置,一身墨色常服,那双眸子之中仿佛同刚刚一般无二。

“一切已定,不可再改,不过若是不曾定下之事,具体事宜,待到国馆之日后,你可上奏章,若有可行之处,到时为补。”

声音就这么落在耳旁,原本那思绪一扫而空,此情此景,扶苏心下大震,目光就这么看着始皇帝,“谢父皇!”

掷地有声,一言在心。

当然,除此之外,下一次再也不带着林朝的心态,也没了。

顺便打定主意,还是找他一起吧。

虽然……

这个过程实在是有些现在想想都眼前一黑,但是眼下这局面,好像的确是变了。

不过……

如果没什么大事的话,还是算了!

扶苏想着,退出了大殿。

林朝倒是也想走,毕竟他是和长公子一起来的,禀告也禀告完了,眼下事也已经处理完了,他也该一起走了,然后就听见陛下道,“林朝留下。”

“?”林朝。

【不是,陛下,长公子都走了,你叫我留下作甚啊?】

“自国馆将起,你倒是有许多日子不曾禀告了。”

“御书院繁杂,卜天之事渐少,故而少有来时。”

“是吗?”

【当然当然!】

“不敢隐瞒陛下。”林朝当即道,“而今日有卜算天机之事,便入咸阳宫了。”

“说来,你倒是对风水之事,有些造诣?”始皇帝往后靠了靠,看向林朝,“你之前说的,也是祖传之说吗?”

“是我从一篇孤本之中,所见的。”林朝当即道。

“孤本所言,倒是别出心裁。”始皇帝道,“朕倒是不曾看过。”

闻言,林朝明白了,“孤本已经难以找到,不过臣应该能够写出来。”

三日后,始皇帝收到了林朝送过来的风水之书。

好消息,看起来很有用。

坏消息,这东西不适用于皇宫。

那句龙气镇压,不知道为什么始皇帝觉得这是林朝自己写上的。

但是仔细想来,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

因为——

修道之术,于他无用。

对此,嬴政倒是有几分意料之中的感觉。

随后就准备把东西给铁管长拿过去,不过转念一想,仙府那群人也有些用处。

并不是他还需要那些术士,但是过些日子,若是海外寻仙岛,倒是准备以他们为幌子。

不仅仅是为了林朝所言,更是为了以后真的得到了神种之时,给神种造势用。

除此之外——

或许也可以留于国馆一份。

这里面,可是有五行之道,暗含五德始终之意,何尝不是大秦天命的佐证?

而也就是在不久之后,国馆迎来了此书。

也因为此书乃是陛下让人送过来的孤本,倒是让一部分人都好奇看了一下。

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一切好像都恢复到了平常,顺便归入了道家典籍之内。

只不过没过几天后,在御书院中,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声响的阴阳家直接冒了头,直接和道家学派的吵起来了。

“堪舆之道,命理之说,我倒是没听说过,这是道家之说!”

“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天地之学,万物之理,道家什么时候也研究上了这些东西?!”

在这一天,引发的论道,直接以阴阳家和道家延伸出去了,甚至久违的不是围攻儒家了。

儒家学派官员一时间恍然大悟。

“合纵连横竟然还可以这么合纵连横的吗?!”

然后儒家学子就碰壁。

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可能也是敌人。

好巧不巧,孙老来找荀子正好看见。

孙老看着眼前这一幕,最终拿出了袖口中的桃酥,“咔嚓咔嚓。”

不知道为什么,不少人声音一顿。

就这一幕,怎么有点似曾相识?

不过看到孙老后,众人方才安心了下来。

至于始作俑者林朝,倒是不知道这边的事,此刻正在奉常府,嗯,久违的在奉常府。

虽然他是奉常府官员,但是这也很合理,反正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真说是眼下奉常府少人了,主要也是太史把大多数人带走了。

王绾觉得不合理,但是王绾这事不好说。

在这些日子的不断忙碌之中,国馆也即将正式开启。

荀子阔别多年,再一次站到了祭酒这个位置。

国馆之内,纸张一物,书海纳百川在朝廷的推波助澜之下,到底还是吸引来了不少人。

一时间可谓是声势壮大。

甚至始皇帝也出现在了这里,以示对国馆的看重。

虽然御书院乃是国馆之上,但是此刻到底是国馆之地,终以荀子为主。

作为御书院这个曾经临时性班子的楔子,现·咸阳新贵衙门理论权力极高,四舍五入尚方宝剑本人,林朝那就彻底成为了实际上真吉祥物,林朝少有的感觉到了世界纷扰,与我无关。

因为没人管,也没什么事,林朝甚至不知不觉从人群之中,俨然就是从热闹中人,变成看热闹的了。

人群之中,也是神色各异。

“大丈夫”

“当如此也?”

第78章

“不错!”他头也不回, 眼也不眨地看向里面,俨然就是深得他心。

“壮阔无比,天下无双。”

“我也是这么想的!”他顿时道, “你说我能不能进去?”

“说不定可以。”

“哈哈哈, 我也觉得可以!”他当即点头。

“一个是有人举荐, 别管是各家巨擘, 还是一方智者, 又或者是大家隐士, 总归是在一方面有所建树的之人推荐信都行,实在不行还有地方官员举荐, 过来一起做卷子。”

“又或者等三日后,直接去做卷子或者嘴斗群雄,受三位以上馆官认可, 也可以进去。”

“除此之外呢?”他继续看着远处道。

“你要是大家子弟也可以。”

“那倒也是。”他点头, 也不由得感慨,“就这地方, 真有一种看书和吵架, 与看别人吵架, 哦, 还有讲书。”

他说着, 倒是有些好奇, “你说能打架吗?”

“当然能。”

“哇哦!”他看着远处感慨道, “感觉有很多乐子的地方啊。”

“当年稷下学宫,也是这样的吗?”

“不知道。”身旁人道, “不过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里面有什么?听说有价值千金之纸,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

“写字还是很好的,比那竹简、木牍轻便多了, 也比绢布要便宜不知凡几。”

闻言,他恍然大悟,“我知道你对国馆有兴趣,但是我真不知道你竟然研究了这么多,这你都知道!”

“啊,我是御书院的,肯定知道,而且那边不是立了碑吗?”

“???”他闻声,顿时看了过来。

他说着,目光直接看向身旁人,身材高挑,年轻,样貌也过得去,就是……

他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个人。

他想着,随即回过头,又看了一眼,就发现,萧何是在另一边。

“……”左手边的萧何本人。

刘季,我以为是你认识的,合着你压根以为是我吗?!

与此同时,准备离开刚刚走到这边的始皇帝就听见林朝那边的心声直接传了过来——

【哎?是你,刘邦!】

始皇帝:???

荀子对于这个名字很是陌生,但是对于朝堂官员来说,对于这个名字,却并非那么陌生。

以前林朝曾经提过。

在寿数的问题上。

林朝曾经说过,他也想去见另一位神仙,但是需要提前查查,否则可能会行刘邦旧事,还在找信陵君的路上,结果信陵君已经死了很久了。

甚至仔细想来,除此之外,还提及过此人。

是不是同林朝一般的仙人不知道,但是既是从林朝口中提及,大抵也不是什么寻常人。

始皇帝心念一动,当即命人前去查此人。

【买一送一,见刘邦,还带送萧何的?】

【可以,很强大。】

【万万没想到,书馆这刚开就已经开始起到了稷下学宫的作用,虽然现在是起到景点作用。】

【不过说起来,萧何看起来比想象中的年轻一点?】

【理论上来说,到后期,萧何年纪也大了,什么叫做史书认证的老臣啊,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干后勤费精神?】

始皇帝脚步一顿。

老臣?

史书认证?

后勤?

【尤其是萧何还是出了名的干后勤天才。】

【三人中,萧何名声看起来好像是最小的,对比之下,好像是无智名,无勇功,但是实际上,干后勤没有天大的名声,但是却是真真在打地基的。】

【什么叫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迈德振民,名盖群后啊。】

在那一瞬间,始皇帝心下大动。

很好,今天要彻查的不仅仅是刘邦了,还有萧何。

别的不说,就那一句给粮食不绝,别人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始皇帝可太清楚了。

甚至不仅仅始皇帝心下一动,在场其他人能够听见此声的亦是知道此人不凡。

而那边的刘邦倒是对此并不知道,眼下既是如此,刘邦虽然认错了,眼下索性将错就错,甚至继续打听了下去,如果说之前进国馆之事说说,如今那就是真认真了起来。

他是真有些好奇。

林朝倒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愿意说,主要是,“你所问的,那块碑后面都有。”

“都有?”萧何也不由得道,“天下事,如此之多,所问也是极多,一块碑,竟是都能够明晰?”

“不能。”林朝道,“但是如何进国馆,算是明晰了。”

“若是有不明的地方,若是学识被认可,进国馆后,可再提出,后刻于石碑之上。”

闻言,萧何明白了,刘邦还想说什么,下一秒直接被萧何给拽走了。

“……”刘邦。

不久之后,萧何就看见了那密密麻麻的石碑。

一条一条细致至极,萧何可以肯定,他从未见过如此密密麻麻的实训,别说入门了,就算是整个书院的规矩,怕是都没有这么多字,而且——

这下面还留有了很大的空隙。

看起来,好像是真的以备后用。

但是真的去读那字的时候,萧何不由得有了一种,好像掰开了,揉碎了,生怕让人觉得看不懂的地步。

只要能认字,怕是都不会不懂。

萧何不由得由衷管中窥豹之感,就冲着眼下这一朝朝,一幕幕,朝廷对这国馆的重视,可能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重。

当然,萧何并不知道,虽然重视是真的极为重视,但是之所以有这么一块碑,是因为在不久之前,林朝凑了个热闹。

直接在心下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听得荀子甚至有点头疼,最终索性直接让人全刻上了。

而刘邦的关注重点是,“这刻石工匠,也是个奇才。”

闻言,萧何看向了刘邦。

刘邦摸了摸下巴,“难道不是吗?”

“如果有机会的话……”

“你想要作甚?”

“我的碑就这么刻。”刘邦直接道。

“???”萧何,“刘季,你还活着呢,这话不能说!”

“哦,等我死了再说,那也来不及了啊?”

“……”萧何,“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刘邦顿时点头,“所以你想试试吗?”

“……”萧何。

谁会想要试这个?!

“不!想!”

刘邦有点失望,不过转念一想,这个工匠他也不一定能用得上,说不准这个工匠死他前头呢?

这么想想,刘邦顿时不失望了。

萧何看着刘邦这个样子,不知道为什么,他已经知道了刘邦在想什么。

虽然他完全不想知道,也不想猜。

而也就是在此刻,刘邦回过头来,试图再去看林朝,就发现林朝已经不在此地了。

萧何道,“若是有缘,还会再见的。”

闻言,刘邦点了点头,“老子一定能够进去看看,当然了,如果不行,这不还有你吗?”

“你肯定能进去!”刘邦肯定非常。

萧何确实有些犹豫,“国馆,或许是选官的一种手段。”

“你既然想去你就去,怕什么,别怕!”刘邦顿时道,“国馆既是已经放在这里了,肯定有过人之处,而且一切也要去了才知道。”

而也就是在此刻,萧何点了点头,顺便道,“荀子是这里的祭酒,你弟刘交乃是荀子徒孙”

“哦——”不等萧何说完,刘邦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老子要当我弟的爹!”

即便是萧何经常同刘邦在一块,此刻也愣了。

“啊?”

你说的是我能听懂的话吗?

“你看啊,我要是成为荀子弟子了,是不是就高他一辈?”刘邦顿时给萧何掰扯道。

“荀子未必要收弟子。”

“你别管荀子收没收弟子,我要是能够比他高一辈,你说我是不是他爹?”

萧何被刘邦给套进去了,“要是这么论,你不应该是他叔吗?”

“长兄如父啊!”

“而且就算是没成荀子弟子,听荀子讲课,当荀子学生,我不也比他高一倍吗?”

“不是,你这个”

“就这么决定了!”刘邦当即道。

萧何试图重新把话题拉回来,“我是想说,你可以借着这一条路试试。”

“不,老子要当他爹。”

“我是我爹,嘿嘿。”刘邦顿时笑了,笑得那叫一个肆意奔放,“等我功成的时候,好奇老头子是什么感觉。”

萧何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就这么看着刘邦。

刘公什么感觉,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刘季你是皮痒了,想挨揍。

不过转念一想,刘公跑不过刘季,嗯……

萧何看向刘季,一时间甚至有了一种佩服。

这小时候,绝对没少挨揍。

哦,也不对,听说刘公年轻的时候……

据老人所说,本以为已经是极限了,万万没想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萧何心态平静了。

只待三日之后,同刘邦一起前去国馆。

而也就是在这三日之中,始皇帝看着这个履历,始皇帝不由得沉默了一下。

萧何那边没什么问题,毕竟本来就是人臣,换言之,是人。

而且行事看起来也不错,甚至有御史想要征调他入朝,且不说日后,现在就可见其能。

就是刘邦这边……

从某种角度来说,因为刘邦是因公事至此的,故而查起来,倒是也不算难,甚至没有太久,就已经从官吏名录户籍等物中查了个遍,刘邦早年游学,就论轨迹来说,看起来的确能够去亲身寻信陵君,泗水亭长,过试为吏,但是就这个后面的御史批语……

好酒色,行无常,众相近,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始皇帝陷入了沉默。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肯定不是什么神仙,奇人异士也难。

不过换句话说,林朝虽然不曾说除了萧何之外的那两位是什么人,但是既然一起提了,而且都在一块,大抵应该有刘邦一个。

第79章

萧何看能力, 治粟内史,甚至是丞相之位,或许都可以为日后继。

不过刘邦……

只是这个人放在何处, 却是让始皇帝犯了难。

御书院?

放在林朝身边, 是否有大材小用之嫌?

还是, 四处都调一遍?

但是四处都调一遍……

嬴政低头看着这个履历, 陷入了沉默。

这要是四处调, 不会出事吗?

要不试试奉常府?

算了, 眼下此二人终归要进国馆,要不他亲自去看看?

除此之外……

始皇帝眯了眯双眸, 国馆,应该起到他应有的作用。

大秦,终归很缺人。

远在另一边的王绾不由得一道冷风过来, 甚至感觉有点凉爽。

虽然说他现在已经不再为丞相, 更多的像是在养老,但是也谈不上彻底的耳聋眼瞎。

那天在国馆那边的官员到底不少, 上至李斯这等荀子弟子, 下至清贵的博士官, 还有一些能抽出空的官员都去了, 更别提本来就是御书院的官员了。

王绾也知道了那边就听说出来了两个奇人, 嗯, 准确说不应该是奇人, 或许应该说是日后扬名的大臣。

当然,大多数人其实也好奇, 也有人起了拉拢之心,只不过……

就这个念头刚刚兴起,没过一会儿就赶紧压下了。

君不见韩非旧事乎?

那个时候是敲打, 若是眼下这个提前去做点什么,那可能就不是敲打了。

而且眼下这件事,比之前为见林朝,许多人直见韩非相比,这个可是日后闻名的贤才,真出了点什么不该有的,怕是罢官都是小事!

但是真说坐以待毙……

却是实在也有些待不住。

不过伴随着一纸诏书,众人欣喜若狂。

……

三日后,鉴于这是第一次国馆开考,引了不少人到场。

当然,包括官员。

不过后者,不是入国馆的,而是来阅卷的。

甚至这件事还是陛下批准的!

还让去的人,让他们各抒己见,写一篇评价交上去。

可以说大家就不好单独去找刘邦和萧何,一群人都已经准备怎么用人脉交情一看这两位的大作,眼下得了陛下批准,那俨然就是打瞌睡了,陛下竟然给他们递了枕头!

什么好事啊!

林朝本来是没打算来的,毕竟,凑热闹很好,但是凑考场热闹这种事情……

林朝觉得还是不用了!

更别提这看完还得交奏章呢!

不过,林朝觉得不用,扶苏却是觉得可行。

“国馆大事,你不若也同我一起走一趟?”扶苏看向林朝道。

“长公子,眼下国馆已开,当前自有荀子,大抵是用不到我的。”林朝选择拒绝。

【我不想写观后感。】

“你并非监考,也并非参议,的确不需要你来解决,但是你到底是御书院之人,走一趟,总归还是走一趟比较稳妥。”扶苏帮林朝解决了顾虑,顺便道,“而且万一有什么滔天之文,古今奇观,说不得还有需要你的地方。”

“?”林朝,“长公子,能有什么文,能到这种地步?”

【你想让我走一趟就直说,不用说得这么离谱吧?】

“嗯,是我想让你走一趟。”长公子直说,“你在,我感觉风水比较好。”

“……”

【长公子,你编点好的吧。】

“风水之说,虽然有用,却也不应尽信此事。”林朝道,“不过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闻言,扶苏点了点头,随即继续道,“国馆的食堂,做饭挺好,听说还上了一种新锅具,再加上厨子技艺高超,眼下国馆的伙食是各个衙门里面最好的,你是咱们御书院中的老饕,我想让你去看看,若是可以,我们也让改善一下。”

林朝顿时去的动力都十足了,直接话锋一转,“不过若是真的能够锦上添花,帮到周遭同僚,也是不错!”

【早说啊!】

【长公子你变了!你以前都不这样的!】

扶苏点头,他以前的确不这样,但是自打听见林朝心声之后,他就变了。

有道是在国馆之内,任凭此处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定下了极大的场地。

关于这个地方之大,甚至不少人都隐约感觉,因为国馆乃是科举的先驱的缘故,那这里极大的考场所在之地,就显得朝着科举而去了。

当然,这个也归根结底只是猜测罢了。

说不准是为了以后以国馆考试取官呢?

都说不准。

当林朝和长公子过来的时候,国馆已经出现了许多官员。

甚至就这个官员之多……

完全不下于之前开国馆之时,甚至有点更多的趋势。

外面考试的学子诸多,而堂内,众人心态也是各不相同。

至于林朝?

林朝已经开始了纯粹的摸鱼。

今天国馆之中可没有什么论道,重心全落在了此物之上。

而且现在没到饭点。

林朝找了个地方就坐下了,随后——

一声沉稳又不失激荡与男子气概的歌直接落在在众人耳边。

有白马带人而出,身披白铠,怀抱婴儿。

【是你,石家庄赵子龙。】

【世间名画,阿斗和赵子龙七进七出,敌人奈我何。】

“……”

不知道为什么,荀子感觉他已经知道这个话指代的是什么了。

事情当前,荀子默默地把视线挪开了。

不久之后,又听见那边改成——

[都知道荀子极为厉害,但是你知道荀子为什么不算是儒家的人吗?]

荀子:?

谁说我不是儒家的人了?

儒家弟子也眉头紧蹙,下一秒直接瞪向了法家同僚。

你们来抢人了是吧!荀子,儒家的大儒,这你们也能抢?!

法家弟子诡计多端,后世也是!

现在都想要釜底抽薪、胡言乱语了!

太过分了!

法家同僚:……

虽然这个法子很好,但是首先,这事是我们说,荀子就认的吗?

嗯……

“韩子,您说呢?”

“……”韩非面无表情。

你想作甚?

害我?

法家同僚:!

天地良心,我真没有,而且荀子要是真愿意不当儒家弟子,那我们法家热烈欢迎,虽然理念不同,但是就凭借荀子这个位置,这是对法家的千秋万世计啊!

李斯直接站在了荀子边上,俨然仿佛此刻他是儒家弟子一样。

然后就听见那边继续道——

[荀子所言,实际上全都不是儒家的东西,是荀子自己的东西!]

[包括但不限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甚至批判孟子!和孟子对着干!而且他还对孔子所说的有异议!]

[孔孟孔孟,这两个他都有异议,荀子还是儒家弟子吗?!]

荀子:???

不是,什么叫我的全是我的,不是儒家的。

按照这套理论,孟轲为什么又成儒家的了?

以及,提出不同之处怎么了?这就叫有异议?非得要原地踏步?

什么乱七八糟的?

“师父,非他所言,不必当真。”李斯在荀子身旁旁边小声道。

您看得这个比较少,但是我们看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已经不在少数了。

不等荀子开口,就听见林朝道:【其实荀子也是儒家巨头之一,不过就以结果来看,的确是孟子在历代演化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但是这先射箭后画靶的行为明显不对啊。】

此话一出,荀子更是看向李斯。

李斯沉默了。

[而且再让我们看看荀子都有什么弟子。]

不知道为什么,李斯感觉到了危险将近的感觉,下一秒那边直接点了名:

[一个李斯,一个韩非这两个最出名的,一个实践派,一个理论家,那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从水来而寒于水。]

[当然,李斯不一定是法家的人,但是韩非子肯定是法家集大成者。]

[两人不仅仅对打,这矛头一个以物理攻击一个用魔法攻击,全打儒家。]

[作为他们的老师,怎么能说不是荀子的潜移默化呢?]

【其实荀子也不是只有这俩弟子,不反儒的也有,虽然他们俩的确是荀子最有名的两个弟子就是了。】

[综上所述,荀子就不是儒家弟子!]

如果不是眼下这局面,那在场的法家弟子都想直接高呼,没错就是这样。

你看,后世盖的章。

在儒家弟子面前狂舞,别的不说,那是真舒服。

不是你们在我们面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李斯在那一瞬间,想要解释,随后发现,荀子现在是一肚子气,但并不是因为他,而是——

“孔子乃是圣人,孟轲同孔子并列?!”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李斯反应过来,嗯,有些东西,他还并未做得那么绝。

在那一瞬间,李斯心态有些复杂。

当然,心态复杂的同时,李斯逐渐从这边离开。

韩非:?

不是,你来我这里作甚?

“师兄啊,世事无常啊。”李斯感慨颇多。

韩非:……

林朝那边的画面还在继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变成了奇花异果的科普大赏,又或者一犬隔着栅栏对数犬,然后数犬中有一只因为伸爪越雷池,下一秒就被咬了。

嗷呜的声音,那叫一个撕心裂肺,明显至极。

当然,看是看,众人倒是也没忘记自己到底是干什么来的。

伴随着考试结束将近,时间都好像过得慢了下来,一时间不说是翘首以盼,那也心中极为好奇,结果这东西出来之后,众人懵了。

糊,糊名?

不是,陛下,咱们现在不是科举,现在就不用提前用上了吧?

合着那畅所欲言,是在这里等着的吗?!

林朝瞄了一眼,也不由得感慨,【这是稷下学院的古代智慧吗?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

“……”

“……”

“……”

不,稷下没有这东西。

这是后世人的智慧,被你搬到现在来了。

如果可以,这个东西,可以晚一点出现,比如说今日之后。

但是别管稷下有没有这东西,众人心下有多大的起伏,眼下没了康庄大道,只剩下这一大堆的考卷,有道是来都来了,等都等了,事情当前,没办法只能选择全都看了。

不过也伴随着全看了,一时间众人挑出来十几篇文章,虽然都是借着路盗之事,但是论调极多,各有各的心头好,其中有两篇,更是首屈一指。

一个论人本性。

一个写稽首民事。

“可是我觉得,这一篇也不错啊!”有人从哪一大堆里面拿出来了一篇道,“放荡不羁,天马行空,大气磅礴,我喜欢!”

闻言,众人看了一眼,那一篇,随即陷入了沉默。

是很大气磅礴,但是这大气磅礴,怎么一点点从路盗逐渐写成了侠客传的?

不仅如此,还编故事?!

而且编的,还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边上的同僚憋了半天,最终憋出来了一句,“这位可真是个天才。”

而也就是此刻,有人发现,好像有一会儿没听见林朝之心声了?

再一看,林朝人已经没了。

至于林朝去了哪里——

扶苏很清楚。

到饭点了。

第80章

不得不说, 长公子说得不错。

国馆的厨子做的东西,真的很好!

和御书院那种起家就是半成品迟早要散,人都是从各处借来的, 没个定数的草台班子就是不一样。

一顿吃完, 林朝还想来蹭下顿。

不过也就是在此刻, 林朝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一闪而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

而另一边, 荀子看着那两篇文章, 别的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这其中一篇肯定不是。

鉴于国馆眼下只糊名, 还不曾眷抄的缘故,他已经认出了其中一张的笔迹。

不过别管到底谁好和谁更好,理论上来说, 这有两等, 成与不成。

除却文章狗屁不通者,剩下的皆可入国馆。

若是想要再考国馆, 也需三年之后。

不过由于众人还需要禀告陛下, 又把那试卷挑了出来。

次日, 始皇帝收到了足足一沓子的奏章。

若是用木牍竹简, 怕是都得像是小山一样高。

但是用纸张, 就显得轻便极了, 而且一目了然。

始皇帝看着这些东西, 倒是看得认真极了。

到后来始皇帝已经单独去查看那试卷了。

尤其是为众人所推崇的两个。

写人性之说的,倒是没有什么繁杂之余, 只是于路盗之事的行为所在,别管是人性恶,还是人性本善, 又或者是本无善恶,在路盗这件事上,就是不管这三方,纯粹的揣摩人心,经验老到,通透至极,却又有些侠义之心,可谓是深得他心。

另一个写民生的,始皇帝看着也是认真,论据充足,而且列了一部分数字,并非多么精准,但是却也有些相吻合之处,甚至点了一下秦法于战时之好处,而天下太平之时的弊病,不过这个却是浅尝辄止,并没有多说什么。

反倒是始皇帝有耐心继续看下去。

可以说,更多的实事求是,如何更加完善其中之事,如何让一方少出现此事。

这东西是真的可以用上一用。

至于其他的也有可取之处。

唯一有些让始皇帝迷惑的是这个——

侠义故事传。

嗯……

写得很好,下次不要端上来了。

随后始皇帝命人把藏起来的对照名录,拿了出来。

把其他名字一一对照,并且让人准备日后启用。

至于那两张试卷,始皇帝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觉,毕竟,一个定然是萧何可,另一个也是刘……

嗯?

王良?

始皇帝看了眼这试卷,他倒是想要顺便再看看有多少人才可用,都是走流程,不如顺带多找一些,但是他没想到捞出来这么一条大鱼。

倒是不错。

不过这个既然不是刘邦,那刘邦的卷子呢?

然后嬴政看着侠义故事传陷入了沉默。

或许这是……大器晚成?

还没有在合适的位置所以不显?

嬴政深吸了一口气,且走一步看一步,然后就让人去查那王良了,相比较刘邦这等好查的,王良的身份就显得如同一张白纸了,只不过人既是在咸阳,终归还是要留下印记的,当听到那位王良乃是一位远道而来和孙老好像有点关系的学子时,他垂下眼眸,陷入了沉思。

而这边的局面,刘邦并不知道,高兴地拍了一把萧何的肩膀,“你说我是现在写信呢?还是等我日后亲自说呢?”

“……”萧何。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选择不说。

但是他不是刘邦,在这种事情上,萧何只得道,“你还是自己选吧。”

刘邦闻言摇了摇头,“我觉得你比较强,做事周全!”

我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周全。

但是看着刘邦那信任的目光,萧何沉默了一下,最终道,“还是选后者吧。”

“为何?”

“你不当面告诉,你不白干了?”萧何道,“这种事情,不为时间所改。”

晚点生气,比早点生气,好像更强一点。

闻言刘邦慎重地点了点头,“不错,你说得有理。”

“还是你行啊!”刘邦毫不吝啬夸赞,“不愧是你!”

“你以后不要卖了我,就好。”萧何深吸了一口气道。

此话一出,刘邦顿时有点不乐意了,“老子什么时候干过这种事?”

“嗯,我相信你,只是你这家事,我不好参与,传出去不好听。”萧何道。

脸这种东西,我还是想要的。

你这把伦理倒过来踢的事,还是太非人了。

刘邦看了眼萧何,到底手一摊,“行吧。”

与此同时,萧何也不由得回想道,“说起来那纸张,几乎是那天在国馆之中考校,所有人皆用纸张,会不会真的像是那天那位林朝所言,总的来说,价格低廉?”

“哎?你没信啊?”刘邦不由得道。

“相比较布帛,那纸张都已经到了价比千金的地步,与之相比绢布又算得了什么?”萧何道。

刘邦却是道,“低廉不低廉,可能是成本,但是真说是市价,又怎么是成本一句话所能说的?”

“众人所求,所物新奇,物以稀为贵,水涨船高,可不就是涨起来了?”刘邦不由得道,“而且那东西的确不错!”

木牍、竹简比之厚重且拘束,而且一目了然,比之布帛散而更聚,而且手感极好!

拿着轻薄,用着也舒服。

“可惜那东西只能用在国馆,不能带走。”刘邦不由得感慨道。

“终归不一样。”萧何摇头,“纸张一物,入国馆后能用,已是千金买马骨,眼下更到还未入馆,就已经到此……”

“这国馆所图,怕是不仅仅是复刻第二个稷下学宫。”萧何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纸张一物,日后要散于天下?”刘邦支起下巴。

闻言,萧何看向刘邦,刘邦身子甚至往后靠了靠,顺便还饮了一杯酒,倒是完全没感觉自己到底在说什么豪言壮语。

喝完了酒,随后刘邦倒头就睡。

刘邦睡得很香,就是伴随着事情公布后。

许多官员看着解封名讳的时候,一时间有点感觉反应不过来。

相比较始皇帝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相比,众人的心态就没有那么平静了,明明都已经确定下来了,

结果?

就这么爆冷了?!

至于刘邦那篇文章,不说是边缘人物,那也是属于如果不是张苍一个人看了之后非常之喜欢,极力写上,要不然就那篇文章,都带不到陛下面前!

眼下,再回头去看刘邦的文章——

虽然好像也很能合人生履历……

但问题是——

合着真成游侠见世面了???

不过从侧面角度来说,陛下这糊名,是真的有用啊!

若不是如此,又怎能知此大才?

科举还未出,但是此时此刻,伴随着这一场考试,让许多人心下隐隐越发支持此事。

甚至有人私下上折子,要不再国馆内,彻底实施科举。

当始皇帝看到这个折子的时候,简直比看侠客故事传的时候沉默更久,“他的官职?”

“博士官。”侍者言顺道。

闻言,始皇帝点头,放心了。

次日,所过试之人,正式步入国馆。

且不说其中文风如何,更不说学士为官,又或者可地方挂职求学等等,这些可以想象之物。

可以说,第一次步入国馆正中心的大殿之时,没有任何一个人,不被所见之震撼。

不由得被国馆所珍藏之书而震撼,这是真正的书山文海。

而且这书山文海几乎是由纸张所书写的半壁江山。

纸张无需多卷和竹简木牍相比,所占面积极小,却是能写极多,不过区区一本,就已经囊括本来数卷之文。

就这么一个个的放在书架之上。

怕是六国当年任意一国的密藏,都比不过此一馆之多。

可谓是集天下之书,汇聚一处。

而这其中也几处明显的空地,偌大的书架之上,仿佛是特地留出来的。

“那里为何空置。”人群中有一人出声道。

此话一出,在这边等了好久的太史眼前一亮,就等着呢!

要是再没有,他就要找会帮忙的了。

不过心下是这么想着,太史面色还是极为郑重其事道,“那里是放本地最重之书。”

“那为何空着?”

“因为还未著成!”

太史说着,那脸色更为郑重,俨然仿佛周身都散发着一种不可靠近之气。

一时间,很多人识趣的不敢问了。

场面都有那么诡异的停滞,而也就是在此刻,一道声音传了过来,“怎会如此呢?”

那声音俨然是好奇至极,太史下意识感觉这个动静很耳熟,但是此刻太史却是完全顾不得这些了,伴随着如此配合的局面,直接继续道——

“此书,乃天下书!”太史道。

“若是著成,必天下惊,而后世引为瑰宝。”太史说着,那声音简直就是抑扬顿挫,真真是充分的学习了在那异镜之上所看见的画面,溢美之辞恨不得一鼓作气全都塞上去。

“太好了!那要怎么得到呢?”捧哏声音接踵而至。

“文采卓绝之人,自可入御书院,参与修书!”

“如此,文传千古,永世长存!”

“相比较此事,入御书院为官,那都是小事了!”

【哇哦,秦代翰林是吧,之前完全没注意。】

在那一瞬间,太史面色一顿,差点被人看出来。

至于在场的人,也已经被太史这话弄得有些心痒,有想做官的,也有真的对此书感兴趣的,一时间此起彼伏。

而林朝说完了那两句帮太史解了围也就走了。

看热闹,顺手一言解围,也不耽误蹭饭。

而也就是在此刻,林朝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特别熟悉的人。

林朝下一秒转头就要走,脚下更是加快了步伐,下一瞬,身后就直接传来了声音——

“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