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2 / 2)

天官纨绔 枫香 18273 字 2天前

考试考不过,长相也没人家好看,唉……

第176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离休返聘 新车车……

新科状元王蔷薇被授庶吉士、国子博士, 负责筹建神都大学。

神都大学选址在城外码头附近,已经开始施工了有一段时间,显然不是一个临时决定的提案。

赵淩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参加赵王氏和姐妹们的游街, 不过来都来了, 就借着这个机会手把手教她们怎么混迹官场。

新科进士们要赶着回乡去报喜, 多数人这会儿都回去了。

赵王氏她们倒是不着急, 跟着赵淩把职位和工作都理顺了, 才批了假回老家。

只是作为出嫁女,她们现在得回两个老家, 譬如赵王氏,得回象州和武州。

不回去不行, 无论是赵家和王家都强烈要求她回去。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女官的事情,出了女官的家族都是非常高兴的。

譬如赵家和王家, 就说是不是状元,是不是六元?

自家出了状元, 还一天天指天骂地的才是神经病。

再说这可是六元啊!

开天辟地(有科举)以来的第一个六元!

赵骅很想陪着赵王氏回乡, 无奈他请不出假,只能交代同行的两个女儿。

赵婉清肯定是要一起回乡的。

她倒是不用跑武州,夫家沈家就是神都人,只是都陪着母亲一起回了, 顺便就把儿子女儿一起带上。

难得一次长途旅行, 回去武州正好看看,能不能和王家攀攀关系。

王家人丁兴旺的,大家族认识的人也多, 说不定就有一些个秀外慧中的好儿郎,能给她大女儿当赘婿。

也不一定要招赘,就是男主内。

赵婉蓉这个王妃就很随意。

顾枋这个王爷不能擅离封地, 但是她已经提前报备过了,可以陪着嫡母和姐姐一起。

这次她还带上了自己母亲葛姨娘,准备一起去王府住一段时间。

嗯,顾枋的封地就在武州。

赵淩更是得回去吴州,但是被顾朻拦了下来:“你这一来一回两个月不在都没事,还去干嘛?”

赵淩理不直气也壮:“去教太子啊。”

顾朻不放人:“太子已经上手了,还有他爷爷奶奶看着,你给朕留下。”

赵淩:“……”

赵淩说是太子伴读,其实顾朻待他是又当弟弟又是当儿子的,哪怕赵淩如今已经是三十的人了,依旧惯着,好声好气地解释:“白侍郎要致仕,朕这会儿压着也压不了几天。你是吏部左侍郎,总得担起责任来。”

赵淩疑惑:“不是有人接任右侍郎?白侍郎推荐了谁?”

“白侍郎没推荐。”顾朻没瞒着,“朕看好沈羡。”

哦,沈二哥,他猫亲家之一。

沈羡确实能干,外放几年干得风生水起的,只不过相对吏部,他还以为沈羡会去户部。

那他带一带沈二哥,就能回去吴州了。

顾朻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戳破他的幻想,让安安分分干活去。

赵淩还以为自己能够护送嫡母和姐妹们回老家,没想到啊……

站在码头上,目送装了一大家子的船开走,赵淩回头看窦荣:“你倒是好像一点都不意外?”

码头上繁忙,窦荣揽着他的肩膀往外面走:“年前白侍郎说自己要致仕的时候,我就想着表哥会不会召你回来。吏部那么多事情,白侍郎是老资历才能一个人处理稳妥。他要是回了老家,留下一个景尚书,加上一个新任的吏部右侍郎,整个吏部不得乱套?记不记得有一年爹回老家探亲,别说户部,整个朝廷都乱套了,大朝会上还打架。”

这事情赵淩印象深刻,“嗯”了一声。

赵骅送走了妻儿,刚有了一点得分别几个月的实感,情绪不高,这会儿听窦荣说话,跟着说道:“瑞瑞在宁吴本来也待不了多久。你这次留下,得做好再也不去宁吴的准备。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白吗?”

相对于顾潥当初登基的时候,撤换了大量的旧臣,如今的顾朻登基后的行动温和得多。

一是顾潥是太上皇,不是先帝,还活着。

顾朻作为儿子,得表达对自己父皇的信任,继续任用受到父皇信任的旧臣。

二是顾朻在登基前,作为太子监国了几年,如今朝中的许多臣子是他用惯了,也知道品行,甚至于该提拔的已经陆续提拔了。

这种人事变动不那么大刀阔斧,更加润物细无声。

赵淩作为太子伴读,是绝对的心腹。

吏部这么重要的部门,顾朻需要自己的心腹占着位置。

赵淩一直以来的地位都比较超然,对官职权力什么的没什么追求,官场倾轧更是跟他没什么关系。

不过他不去想,不代表不懂。

赵骅都说到这份上了,赵淩当然懂:“哦。”然后又说,“我榴莲还没驯化好。”

窦荣忍着笑,安慰他:“思睿在吴州弄果园呢,他驯化好了榴莲会给你送来的。”

听他们这么说,赵骅倒是好奇了:“你们在吴州到底平时怎么过的?思睿那孩子在神都还给你打下手,怎么在吴州还有空弄果园?”

这次余琪、余飞、赵文敏都没跟着赵淩回来,留在吴州搞各自的研究,同时筹建吴州大学。

赵淩略感心虚:“宁吴那边百废待兴的,我平时什么都要管,很忙的。”

赵骅斜睨他一眼:“你看我信不信。”

赵辰走在前面催:“快点!”

今天可不是休沐日,他们还得赶回去上班。

赵淩到了吏部之后,就开始选人培养自己的工作团队。

既然他老爹和豆豆都说了,那么他就得做好长期打算。

白侍郎看到他的动作就很是欣慰,手把手带他,把手上的事情都一样样教他。

赵淩虽说也在吏部干了好几年,对朝廷中的人也都了解,但涉及到具体做事里面的弯弯绕绕,那比白侍郎要差得远。

赵淩学得快,关键是他在哪儿都吃得开,白侍郎带了他两个月,就顺利致仕,回老家养老了。

赵淩自己刚上手呢,就得带新人。

沈羡看着赵淩就笑:“以前我当庶吉士的时候,你还摆着一张小桌子在我边上刻狸奴呢,这会儿已经成我上官了。”

赵淩叫了一声“沈二哥”,笑道:“以前你给我讲题,现在我给你讲工作。”

景尚书过来看了一眼,说了一句客套话:“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就来问我。”都搞得定就别来找他。

两人应了一声是。

又过了一个月,新科进士们陆续返回神都,开始进入各自的实习单位进行培训。

这时候就体现出在吏部干活的好处了。

最优秀的一甲前三是皇帝的,剩下的人吏部可以先挑。

这次比较特殊,状元赵王氏就是个挂名庶吉士,主要是负责筹建神都大学,需要很多人。

赵淩也终于体会到了苦果。

景尚书就天天笑话他:“以前你在市舶司的时候,天天找我们要人,现在知道难了吧?”

赵淩嘴硬:“我那时候都被逼的自主招生了,招不到人还自己给他们上课培训。现在才哪儿到哪儿啊。”

“你把这话跟王博士说。”景尚书只觉得天道好轮回。

赵淩不敢说,说了不仅要挨骂,还要挨打。

他现在都是三品大员了,还是个侯爷,天天都被娘打到屋顶上蹲着,像话嘛!

赵淩唉声叹气,但该干的活还是得干。

没人怎么办?

大学里负责行政方面的职工还好说,甚至可以进行社会招聘,但负责教育的先生们不仅得专业方面有长处,最好还有相当的实务经验。

可他总不能把在朝中好好干着的官员调去大学当先生吧?

别说官员自己乐不乐意,就是乐意也没法一次调这么多,朝廷还运不运转了?

赵淩就挤出时间来,跟赵王氏一起挨家挨户拜访一些致仕的官员们。

离休返聘,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然后赵骅闹着要一起去。

去就去了,偏赵骅破事特别多,一会儿要拿帽子,一会儿要拿汗巾,折扇换了四五把,茶具换了两三套。

赵骅一上马车就见赵淩板着一张脸,顿时就怒了:“又怎么了?就许你天天跟你娘出去玩,还不许带我一个?”

赵淩一个字不说,往窦荣肩头一靠。

赵王氏白了赵骅一眼:“淩儿跟我办正事去,谁说出去玩了?”

赵骅把手边的推窗打开,又把棚顶的天窗打开,再把旁边用浅色绣线绣了蝴蝶的窗帘挂起来:“办正事坐这么漂亮的马车?”又指指赵淩背后露头的一截钓鱼竿,办正事?

马车车厢是赵淩设计的,工部下面新开了个车厂,其实就是在车上装了琉璃窗,不用夏天、冬天换轿厢,夏天也不用下着雨坐敞篷。

赵淩还把自己原先去梁州时候设计的旅行用轿厢拿来参考,重新设计了房车,方便长短途旅行使用。

这种设计仿造很容易,琉璃窗现在也不是那么紧俏的东西。

只是工部的牌子摆在这儿,谁不追究大牌呢?

还是皇后同款。

皇后余姝本就貌美,坐个漂亮的新马车往城郊转一圈去踏青,引来他人争相效仿,让车厂的订单直接排到年底。

至于其中赵淩给了皇后多少代言费,外人就不知道了。

另外还有车厢内装饰用的各种坐垫、窗帘、配套的茶炉、储物格等等各种东西,更是卖断货,让景尚书嚷嚷着要革了赵淩工部郎中的职。

新车车太畅销,以致于赵淩也只搞到两辆,其中一辆还是针对窦桓这个残疾人特殊设计的车,理所当然给到了窦桓。

新车赵淩和窦荣平时都轮不到坐,都是赵王氏在用。

赵骅早就想坐着新车和友人们出去吟诗作对,奈何没他的份。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邀请 吃饭问题

窦荣觉得水灵就是蔫坏, 明明订的两辆新车已经放在家里,开始收拾最后的内部装修,但他就是不说, 非得看他爹闹别扭。

嗯, 这也是一种父子情谊?

他这种从小没怎么跟亲爹相处过的, 不太能理解。

赵淩在车上坐了没一会儿, 就把靠背调低躺下了, 外头人看进来,只能看到三个人。

赵骅研究了一下靠背, 发现还真能调节,很是稀罕, 走了一段路才发现:“这车不颠。”

窦荣就给他解释:“装了轮胎和悬挂系统。”

然后全程窦荣就跟他科普什么是悬挂系统。

赵骅原本调低的靠背很快就调整了回来,如果不是车上不方便, 他还得拿笔墨纸砚出来记笔记。

等到了拜访的一位前工部郎中家里,赵骅才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招摇地坐这辆新马车的原因。

赵淩直接拉人看新马车, 还带着人钻底盘, 直接告诉人家:“喏,大学就是研究这个。”

六七十的老头钻在车底东瞧瞧西看看:“国子监不是也有个工学院?”

“国子监那个教的偏向于教怎么当一个工部的官员,大学教点实际的。”本来他对国子监有很大的期望,但实际运作下来, 并不如预期。

只能说如今当官可不是简单的考公, 收益不是一般的大;而科举分的那些类别,对他期望的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筛选帮助不大。

他得多培养一些理工科人才,需要一所专门的理工科学校。

弘瑞学堂培养的学生, 专业能力相对还低了点。

至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问题,以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十几二十年内包分配是没问题的, 人才缺口实在太大了。

赵淩亲自驾车,带着老头坐在马车上体验了一把。

老头又坐在前面驾驶位上,亲自驾驶了一番。

“嗯,这车夫坐的地方也遮风挡雨。”

新款车厢的最大改变,其实是驾驶感体验。

新车增加了专门的驾驶座,周围镶嵌了琉璃窗。

当然,这个驾驶座属于选配,不便宜。

赵淩不差钱,还不怕花钱。

他的钱都来路正当,该花就花。

老头对新车爱不释手。

老头的子孙们也都对新车很是喜欢,于是就问了一下价格。

赵淩说了一下,全家都哑火了,没了肖想的念头。

老头的俸禄加上杂七杂八的收入是很不错,能够比较宽裕地养活一大家子,但也就是这样。

看老头致仕之后住在京畿的庄子里,眼瞅着就是耕读传家了,想也知道有些后继无人。

子女不争气,还得老头出来赚钱。

赵王氏看出了这点,这时候就给他们算账:“老先生过来教书,一个月俸禄肯定没有以前当官的时候多,不过也不能算少。若是您研究出一个什么技术,能够被作坊买去生产,那就有不少分红,或者也可以选择一次性买断。这其中多少利,应该不用我多说。”

老头顺着赵王氏的视线看了一眼赵淩,想到赵淩改良后的琉璃配方,想到琉璃作坊里赵淩的分红,谁不眼热?

本来琉璃窗的价格跌下来了一些,但热水瓶的价格可着实不低。

他家的一个热水瓶还是工部统一发放的福利,别的部还没有。

他自己可舍不得买。

别说,还真别说,他干了那么多年,还真有一些技术上的想法。

赵王氏看出他意动,笑眯眯地继续加码:“您过来当先生,大学这边还能给您安排一个助教,另外还能安排一个助理给您处理生活琐事。您看是您自己找人,还是大学这边给您安排?”

其实这就是变相给两份工作,还是说出去比较体面的工作,还很有针对性。

助教的工作是给家里有些学识的人安排的,助理的工作则是给家中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譬如说儿子、儿媳。

月例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老头当了几十年官,哪能这点弦音都听不出来?

当下就拍板定下:“我自己来安排。”

“好的。”赵王氏又说道,“考虑到上班方便,大学给安排了家属院,您只要在大学教书,就可以一直住着。”

家属院,老头可太知道了。

国子监的家属院就是他经手的。

房子不大,但家属院的配套好啊。

老头立马就问:“大学的家属院跟国子监的比起来怎么样?”

赵王氏笑道:“那肯定是不能比的。”不等老头露出失望的表情,她马上说道,“我们大学毕竟是在郊外,用地没那么紧张。家属院也会相对宽敞一些。您进了大学就是教授,能够分到的独立的小院。就是家属院没有独立的食堂和大夫,吃饭看病得去大学的食堂和医馆。”

老头立马捕捉到关键词:“医馆?”

“是。大学设有医学院,由太医院的太医来教导,也设了配套的医馆,主要服务于大学的师生,后续看是不是对外开放。”

老头这下恨不得立马跟着走:“什么时候开学?我马上就去!”

他这把年纪了,比起儿孙的前途,他其实更在意自己的身体。

岁数大了,身体机能下降,难免有些不适。

只是看病不仅贵,还请不到好大夫。

他又不是什么皇亲国戚,致仕了还能请太医看病。

“九月开学,不过下个月家属院应该能差不多盖好,到时候会派人专门过来通知您。您可以先把院子安排一下。”

老头连连点头:“好好好。”

神都和京畿地区的,赵王氏和赵淩都挨家挨户拜访了,远一些的只能写信,有些能用金钱打动,有些能用名声打动,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其中很多人赵骅都没什么了解。

离开了老头家里,马车回到凭栏湖原先的造船作坊停下,赵淩就摆开了架势开始钓鱼,跟身边凑热闹的老爹吹:“得亏我在吏部,人都能问到。唉……可惜白爷爷一心要回老家。”不然朝中的各种事情他都清楚,养着当随身老爷爷多好。

赵骅四处转了一圈,确定如今就是个空作坊,里头一艘船都没有,只能坐在赵淩身边看他钓鱼:“白老爷子也不清楚。你这个大学要找的大部分是工部的人。工部的事情,你自己去问更简单,好歹你还挂着个工部的职。”

说起赵淩身上的工部郎中的官职,赵骅觉得赵淩身上的官职现在实在太扯,“工部的官职,我看你是撤不掉了。那个关系不大,反正本来就是额外的,你也不管什么,就是挂职,方便你折腾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市舶司使的位置什么时候让出来?”

一个人六部里干了三部,还都是有实权的职位,也太招人眼红了。

原先赵淩在宁吴的时候还好说。

对于神都这群没去过南方的官员来说,别说是宁吴了,就是海州、儋州都是蛮荒之地。

宁吴更是流放都流放不到的地方。

在那种地方当官,权力大一点,还真的没几个人有意见。

有意见,难道还自己去吗?

现在赵淩就在神都,原本他当市舶司使还好说,毕竟原先市舶司是个什么样的边缘衙门谁都知道,现在市舶司是个什么级别的衙门,也所有人都知道。

赵淩一手把市舶司这么个衙门发展壮大,给朝廷每年贡献大量的税收,他当这个市舶司使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但问题现在赵淩是吏部侍郎,还是常驻在神都的吏部侍郎,总不好再占一个户部的官职。

赵淩倒是没想再占,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我跟陛下谈过。”他看浮漂一动,感受了一下开始拉鱼,语气很稳,“本来我是想让祝阳来。不过祝阳说他想继续挖河。”

米家的变故给祝阳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怕是一辈子都治不好的那种。

按理说处置米家的是太上皇顾潥,祝阳作为太子伴读,如今新帝登基,新帝还主动开了这个口,他就该高高兴兴进户部,毕竟他爷爷是前户部尚书,户部的工作和人他都熟悉。

但祝阳就待在外面挖河,连神都都不想回。

窦荣拿了抄网过来,随口说道:“祝阳是对的。人是会变的,现在我还能叫一声表哥,往后谁知道呢?祝阳这样也好,将来他不想当官了,直接进大学当个教授。”

今天驾车的是赵小虎。

他走过来说了一声:“烧烤架支好了,鱼钓起来了没?”

窦荣把一条大鲤鱼抄起来:“来了!”

赵王氏刚把茶煮上,听到有鱼,立马过来:“来,我来做鱼!”

赵骅立刻跳起来:“夫人喝茶就好,这种活放着我来!”

他妻子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做饭。

嗯,他妻子用不着会做饭。

谁家六元自己做饭的?

他这个探花来伺候六元做饭理所应当。

窦荣还想自己去杀鱼呢,眼前一花,抄网里的大鲤鱼就没了,坐在刚才赵骅坐的小马扎上跟赵淩感慨:“爹的身手还是很敏捷的。”

赵淩小声逼逼:“为了吃饭,我爹一直很拼的。”

别的官家小姐好歹会学一两道羹汤或者点心,专门用来撑场子;就像是学一点刺绣什么的。

但赵王氏那是一点不会。

他忽然想到小时候:“怪不得当年我二姐和五妹妹不想学刺绣,娘一点都不在乎,原来是娘自己也不会。”

赵王氏冷笑:“刺绣我怎么不会?刺绣我会得很!你爹的双面绣还是我教的!你未来外甥女婿都会!也不看看我王家是干什么的!”

赵淩愣住了:“外甥女婿?”

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添妆 非要入赘

外甥女婿, 指的当然是沈妆的未来夫婿。

和赵婉清所料不差,王家果然奇葩……人丁兴旺,加上大家族的姻亲关系盘根错节, 认识的人非常多, 符合她择婿标准的少年郎还真不少。

她在武州王家停留的时间不算久, 每天都找了各种借口相看少年, 连给儿子的未婚妻都顺带着瞧了几个。

不过赵婉清一开始就没想着从王家挑人, 哪怕是出了五服的,她也觉得血缘关系太近的不好。

“定的曾家的孩子。”

赵淩还是有点回不过神来:“不是, 壮壮……大壮才多大啊,怎么就定亲了?”

“虚岁都十七了, 怎么就不能定亲了?我这年纪都已经成亲了。”赵王氏没好气地看向赵淩。

窦荣看赵淩愣得连钓鱼竿都忘记提,扯过鱼竿一提溜, 线断了。

赵淩一下回神:“切线了,跑了条大鱼……不是, 大壮才那么点大……”高中还没毕业呢, 成啥亲?

赵小虎去拿了新的鱼线和鱼钩过来。

赵淩熟练地换了粗一些的线和鱼钩:“壮壮有十七了?我怎么觉着她还很小呢。”

窦荣不理会陷入纠结中的赵淩,问赵王氏:“曾家是什么情况?小郎君是什么样的?”

赵骅在岸边杀鱼,说道:“武州长史曾鹏的老来子,叫曾星。小时候身体弱……呸!”一边杀鱼一边说话, 一枚鱼鳞直接弹到他嘴里。

“你专心杀鱼。”赵王氏斜睨赵骅一眼, 接过话头换自己来讲,“曾星小时候家里养得精细一些,一直跟在姐姐身边。他姐姐那时候在家绣嫁妆, 他也就跟着学了。刚开始就是小孩子好玩,也没人当回事。他姐姐出嫁后,原先用的绣棚什么的没带走, 就被他搬自己屋里去了。等家里人发现的时候,他刺绣手艺已经很好了。”

赵淩捋了捋:“他家姐姐哪怕在家绣个五六年嫁妆,出嫁的时候,他顶多也才七八岁吧?能靠着这点绣很好?”

小孩子对身体的控制力弱,手这样的精细零部件控制更加不行,毛糙一点的时不时就会打翻打碎碗盘。

赵淩也不是没经历过那段时间。

这不是他身体里住着个成年人的灵魂就能控制好的,哪怕他也算得上自幼习武也一样,各种磕磕碰碰少不了。

对于绣花针这种更加精细的东西,那么小一个孩子能够绣成什么样,赵淩很怀疑。

赵王氏坐在赵淩身边给自己打扇子:“曾夫人开绣楼的,曾星在他姐姐出嫁后,跟着曾夫人经常去绣楼。少东家要了解刺绣,绣娘也不会不跟他讲。他也只是回家练习。后来他爹娘担心他身子骨弱,就给他请了师傅教他习武,专门练的暗器。”

“哦~”赵淩和窦荣都明白了。

普通习武练兵器,手上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茧子,想要保证手部皮肤的光滑需要做非常专业的保养。

保养不仅仅是贵,还得专门的人,还得花费很大的精力。

赵淩自己是没这个耐心的,原先手上多少有点茧子,还是后来成亲之后,窦荣天天给他弄,才把一双手重新养起来。

暗器是武器中对手指灵敏度要求非常高的兵器,极其注重手部保养。

练习暗器的话,确实有助于刺绣。

不是,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赵淩突然想到《葵花宝典》,轻轻“嘶”了一声。

赵王氏看他的表情,折扇一下收拢就往他头上敲了一下:“脑子里想什么乱七八糟的呢?曾星是个好孩子,人家又不是天天拿着绣花针,天天打理生意,很忙的好嘛。他不是老来子嘛,就跟在曾夫人身边,家务方面学得很好。他大嫂身体又不怎么好,曾家的家业倒是有许多是曾星在打理。现在他大嫂的大儿媳进门可以掌管中馈了,他倒是可以不用清闲下来。”

赵淩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不对味:“不是,这老来子怎么能宝贝到不去读书,反倒是被赶去做生意,做生意做出点名堂来,还被人摘了桃子?”

赵骅已经开始片鱼片,嘴巴有空了,想也不想就说道:“不就是跟我们家差不多嘛。小儿子说是疼爱,其实有什么好的都紧着大房,只不过偏心成这样的,也是少见。你爷爷家里还只是个小地主,当年也供我读书。”说着,他顿了顿,“不过也是因为你大伯不争气,还没什么心眼,不然换个心眼多又强势的,你爹我现在只能在赵家村种地。”

老来子确实偏疼,但也有限。

大哥大嫂生的孩子都已经成亲,曾星一个小儿子比大哥的儿子岁数还小,能争什么?

真心偏疼,也不会舍得让儿子入赘。

沈家说是不入赘,但其实对女婿的要求也跟入赘差不多。

毕竟以后曾星这情况,肯定是要跟着沈妆走的。

赵淩摇摇头,嘀咕了一句:“我小时候,娘还亲自给我开蒙呢。”他这还不是亲娘,只是嫡母。

那会儿赵王氏对他也没多喜欢,只是尽义务罢了。

他就说怎么放着小儿子跟着绣嫁妆的姐姐身边,估计也就是偏疼在嘴上。

真要心疼儿子的,就该像他爹娘这样动辄打骂……不是。

他又钓了一条鲤鱼,换了鱼饵,一会儿钓起一条鲶鱼:“咦?怎么这会儿能钓起这个?”

窦荣已经从取下鱼钩,从抄网里把鱼送到赵骅身边:“爹,我想吃烤鱼。”

“烤!”赵骅没有二话。

他也不问东西带了没,赵淩出门都记得带钓鱼竿了,肯定带齐了各种东西。

窦荣就拿着鱼自己去岸边收拾。

他鱼还没收拾完,赵淩就又钓起了两条鱼,这回是赵王氏给拿的抄网,捞起来就放到鱼护里:“带回家吃。”

因为家里有个技术很强的钓鱼佬,赵家男人们都会做鱼,很会做鱼。

赵骅和窦荣围着围裙,连赵小虎都插不上手,见两人动作利索地收拾出一顿全鱼宴。

饭后他们喝着茶又聊了一会儿,就准备打道回府,就是赵淩钓的鱼太多,马车上竟然不太好装,得再雇辆车。

跑腿的事情自然交给赵小虎。

他刚才吃饭的时候找周围的农户买了菜,知道哪里能借到牛车。

只是赵小虎刚走出去没一会儿,就有人从大道上下来,跑过来的速度飞快。

一个长相斯文俊秀的少年郎见到赵王氏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晚辈曾星,见过赵夫人。”

赵王氏没想到刚说起曾星,曾星就来了,很是惊讶:“你怎么来了?”又给他介绍家人。

等双方一一见礼,曾星让把鱼搬到自己的车上,才说道:“这不是后年要成亲,我先来神都置办些家产。”

多的话只能是先到家了再说。

曾星本来是要去住客栈的,现在就暂时住到赵家老宅那边。

反正赵缙一家在海州,现在老宅那边空着,平时也有下人们打扫。

曾星带的东西多,住客栈是真不方便。

过了几天,等赵骅他们休沐的时候,曾星才被沈妆带着到尚书府。

赵淩正好过来蹭饭,顺便送车,都不用去侯府请人,就凑上了热闹。

窦荣本来要去镇国公府,见状也跟着一起留下。

曾星被围观也没不好意思,笑得坦荡:“这次过来,我是把我的嫁妆带来了。”

嫁妆?

“我是想着往后家里还是得以妆儿妹妹为主,我家远在武州,还是我过来入赘就好。”

好家伙。

本来赵淩还揣测过东方不败岳不群林平之,现在好了,真汉子。

他就说之前在大道上看到的曾星带的东西格外得多,堪称十里红妆,远远超出了行李的范畴,敢情真是嫁妆。

窦荣问他:“那你爹娘?”

“我爹娘不差儿孙。”

赵淩就说:“那四舅就送你们一栋宅子当新婚礼物吧。”他也不说添妆,人家男方入赘,不好说。

沈妆顿时眼前一亮:“大书房吗?”

“出息,惦记个老房子。”赵淩白她一眼。

沈妆不高兴:“我就是喜欢那个老房子。离家近,还有花房和菜棚。”

赵淩继续鄙视她:“脑子一天天的都在想什么?怪不得考试考不好。今年乡试准备得怎么样了?考不到前三仔细我抽你。”

沈妆顿时就站了起来:“我必不可能比我爹差!”

赵骅听着这熟悉的逆子发言,心想今天得亏二女婿没来,不然他这个老丈人得给二女婿赔个不是。

唉,这也不是他教出来的啊?

怎么一个两个的都这样?

赵淩对外甥女的表态满意,让她坐下:“大书房那儿,你喜欢我就把房子收回来给你用着。那房子是御赐,不好转赠。”起码在他有生之年,不方便转赠,“我想着靠近神都大学那边,给你一栋新房子。往后你读书或者教书也方便,曾星去作坊和码头也方便。”

神都大学除了大学和家属院之外,他也开发了一部分楼盘,认真设计了开放式的公园,配套可能差一点,但环境绝对好,地方也大。

沈妆最近埋头苦读还不知道,曾星显然是知道的,眼睛亮闪闪。

沈妆看他这样子,就说:“那大书房还是不用了。四舅舅给我一栋新宅子已经很好了。”

第179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娇客上门 真正的四舅……

沈妆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

她之前说大书房的时候, 只是因为大书房有着她太多年幼时候的美好回忆。

等说出口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嘴快了。

别说那里的宅子本身如今就得千贯以上了,里面的一小间花房和一大间菜棚, 加上还有小演武场等等一系列的设施, 真要卖的话, 可能三千贯都打不住。

虽说四舅舅疼她, 但她也不能狮子大开口。

至于大学附近的宅子肯定不便宜, 但怎么也不用三千贯那么多。

赵淩懒得陪他们跑一趟,写了一张条子, 盖了个私印,交给沈妆:“凭栏一号。喏, 你们有空自己过去挑。一号到五号都是我留着的,你们看喜欢哪栋。”

他和赵婉瑜联合搞建筑公司, 捎带手开发房地产的事情,赵骅他们都是知道的。

赵骅比较奇怪:“你留那么多栋房子做什么?租出去?”

“没。堂姐说家里可能用得着, 先留着, 等稍后看看用不着了再卖掉。”赵淩基本就是个甩手掌柜,顶多出个设计图,平时有什么事情都是窦荣在管,“现在五栋房子都还没定出去吧?”

“没呢。娘也去挑一套吧。凭栏一号那边环境比大学家属院要好, 你以后在那儿上班, 有个休息的地方也方便。”

赵王氏觉得没这个必要,不过也没拒绝:“得空了我先去看看。”

正说着,赵喜过来问:“老爷、夫人, 新车你们要先试试吗?”

赵骅下意识问:“什么新车?”

赵喜说道:“四少爷刚才送来的两辆新车。”

一群人立刻出去看新车。

一辆车中规中矩,很符合赵骅一直以来的低调做派。

另外一辆车是光亮的白色漆面,上面雕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蔷薇花。

赵淩已经开始邀功了, 给赵王氏展示:“整个上半部能完全敞开,折叠到后头。后头藏了个软顶,可以遮阳。图样是找三姑姑设计的,好不好看!”

赵王氏还没回答,沈妆已经两眼放光:“好看!这也太好看了吧!外婆,你快坐上去试试。我得把你画下来。”

赵王氏有些不太好意思:“这么漂亮的车,我都已经是个五十多的老太太了,坐着不合适。”

其实赵王氏常年锻炼,保养得宜,瞧着就跟三十出头似的,完全不像是年过五十。

米氏原本在安排家务,曾星这个娇客第一次上门,肯定得格外郑重一些,安排完过来就看到那么漂亮的马车,劝赵王氏:“娘坐着再合适不过了。您快坐,您坐了我才能厚着脸皮也坐一坐。”

她十四岁匆匆嫁进赵家,还是在那样家庭剧变的情况下,赵王氏完全没有苛待,反倒是把她当亲女儿一样教导,甚至都让她晚一点生子,方方面面比她亲生母亲都考虑得周全。

她也是完全把赵王氏当做亲生母亲来看待的。

小叔子能有这份孝心,她也为赵王氏感到高兴。

赵骅已经很久没从赵王氏脸上看出类似娇羞的表情了,上前一步打开车门,把折叠的三级台阶放下来,扶着赵王氏的手:“夫人,请。”

赵王氏走上台阶,赵骅回头狠狠瞪了一眼赵淩。

赵淩立马告状:“娘……唔。”

窦荣把他嘴给捂上了。

娇客第一次上门,别把平时家里的那套追追打打闹出来,万一把人吓跑了怎么办?

还好赵王氏情绪激动,并没有注意到父子俩的小动作。

赵骅没跟着坐到车厢里,而是等赵王氏坐好后,把台阶收起来门关上,自己坐到前面驾驶位上去:“夫人坐好了,我来赶车。”

赵王氏说了一声:“好。”声音中带着一点小颤抖,显然情绪很激动。

赵淩就看着赵骅驾着车拉着赵王氏一下就跑了个没影:“噫——都快午膳了,跑这么快做什么?”

窦荣拉着他,跟他咬耳朵:“你还想坐上去啊?”

“没啊。”爹娘出去秀恩爱,他一个拖油瓶跟着干嘛?

他突然看向窦荣,眨了眨眼睛:“一会儿我也驾车带你出去转一圈?”

窦荣断然拒绝:“不用!”

“咦?为什么?”虽然他也只是开玩笑的,但也不用拒绝得这么快啊。

虽说三十多的年纪确实不太适合开敞篷跑车,可如今社会风气就是如此,多得是六七十的坐小敞篷呢。

“我还是喜欢跟你一起坐车厢里。”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哪怕一句话不说,也感觉很开心,为什么要给外人看到私底下的赵淩?

赵淩瞬间就明白了窦荣的意思,朝他挤挤眼,小声问:“只是车厢里?”

窦荣瞬间脸红:“在外面呢。”

“那我等在里面再说。”

窦荣恼羞成怒:“你等着吧。”

曾星已经被沈妆拉走了。

“四舅舅和翊舅舅的感情特别好,我们做小辈的要有眼色。下午我带你去四舅舅家玩。对了,你要不要继续读书?”

曾星从来没见过这样轻松的家庭氛围,说话也跟着真诚起来:“不用了。我在读书上面没什么天赋,也不想浪费那么多年放在读书上。我还是对做生意更感兴趣。”

他一定要入赘沈家,当然不是单纯对沈妆的喜欢,更多的是对曾家的失望。

他迫切地需要跳出曾家的环境,刚巧在那个时候,沈妆出现了。

那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女子,那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养在后宅的单纯的小女儿。

在遇到沈妆之前,他只感觉自己生活得很不高兴,却连摆脱的想法都没有。

能怎么办呢?

他辛辛苦苦把家业发展壮大,结果大哥一句话,他就得把家业交给侄媳。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娶一个家族安排的,很可能是大哥大嫂安排的妻子,然后一辈子当一个碌碌无为的纨绔,可能一大把年纪还要朝公中要钱。

是沈妆的出现,让他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

他明明有能力可以自己过得很好。

他不需要在曾家的泥潭里窒息,他可以挣脱出来。

他抓住了一道光,然后看到了更大光明。

沈妆什么事情都会跟他商量,不会打着“为你好”的名号替他安排。

像读书这样的事情,换做他爹娘,肯定想也不想就给他安排上了。

现在他跟沈妆说自己更爱做生意,沈妆的眼中也没有任何轻视,反而笑容明媚。

她说:“好啊,那以后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说完,她还拍了拍他的肩。

曾星感觉这一拍,像是把一直压在他身上的厚厚的重重的阴霾都拍掉了,跟着露出一个笑来:“嗯。”

这是天上的仙女,一定是!

然后仙女让他叫一只毛发乱糟糟的猫“小姨”。

“叫抹布小姨。”

曾星:“……小姨?”

抹布小姨抬眼看向曾星,懒得搭理,在自己铺了草席的吊床上翻了个身,对着沈妆叫了一声,抬了抬下巴:“喵。”

沈妆会意地给它挠下巴。

曾星看着一屋子狸奴的东西,觉得也没谁了:“为什么叫抹布小姨?”

沈妆左右看看,摆手让在旁伺候的下人去给拿一些冰块来,等没人了才说道:“其实抹布是四舅妈,都是现在的翊舅舅横刀夺爱,抹布才只能是小姨的。”

曾星:“……”他读书少,别骗他。

沈妆眨巴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真的。抹布和四舅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抹布跟咪咪生了好几窝,但四舅舅一直对抹布不离不弃,说要和抹布一生一世一双人。”

曾星两眼迷离,盘腿坐在席子上,很认真地想了想:“我觉得你在骗我。”

“我肯定不骗你。你问我家所有人,都知道的。不信你回去问问街坊邻居。”当年要给四舅舅说亲的人不知道多少,结果四舅舅嗷嗷叫着要跟抹布在一起,很多人都知道。

窦荣推门进来:“别吵着抹布睡觉,它昨天一晚上没消停,房门都被刨了个洞。”刨门的主力不是抹布这么一只老得快成仙的狸奴,主要是家里有好几只狸奴和狗,各种防不胜防。

“真的?我去看看!”沈妆要去看。

“看什么?换掉了。”窦荣对曾星招招手,“走,去演武场练练。”

曾星一听,兴致勃勃又有些敬畏:“我就是在家随便练练暗器,比不过翊舅舅。”

这位可是大虞战神,他哪里会刀枪剑戟那些?

“那就练暗器。你是练什么的?飞蝗石、金钱镖、飞刀还是袖箭之类的?”

“就金钱镖和飞刀。飞刀其实练得也少,金钱镖比较多。”谁出门不带几个铜板,比较易得。

杀伤性虽然不足,但他一般也不会遇到需要生死搏杀的场面,就是自己练着玩。

曾星好奇:“翊舅舅也练暗器吗?”

“没怎么专门练过。你们四舅舅倒是有一阵喜欢搞一些暴雨梨花针什么的东西,回头你们可以问问他。”

曾星觉得翊舅舅真好说话,不愧是四舅妈。

然后他就被没专门练过的完虐了,还得知自己的未婚妻竟然耍得一手好枪。

第180章 第一百八十章 家产 考察

曾星这次过来, 几乎是把他之前给家里多赚的家业都带了过来。

带不过来的,他也折成银钱或者其它东西。

得亏他手头交接还没交接完,要动钱很方便。

说他拿了不该拿的?

开玩笑, 家业到他手上的时候什么样, 交回去的时候是什么样?

财产只多不少, 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

他不仅把家产带走了, 还把给他办事的得力的掌柜和其他人才也给带走了。

曾家再怎么闹腾, 也没法闹到神都来,连武州王家那边都不好多说话。

能说什么?

说他们算计小儿子不成, 反被小儿子摆了一道?

曾星本来以为自己什么都带上了,足够在神都置办一份体面的家业, 但等到了之后才发现,神都各方面都太贵了。

他原先想的在东市开一间铺子, 再在沈家宅子附近购置一栋宅子,另外还想在西市开一家成衣铺子, 另外再办一家制衣作坊, 钱压根就不够。

他主要是做的是刺绣生意,想要开店,就只能是东市。

铺子还不能太小。

开店也不是只有一个店面就可以的,他手底下大批工艺精湛的绣娘和裁缝师傅, 这次也跟着他一起来了神都。

这些人的一家老小都得安排, 起码得有个住宿吃饭的地方,条件还不能差了。

这么一算,他手上的钱买完东市的铺子之后就有些紧张。

西市的铺子只能租, 新城的作坊也只能先租个厂房。

就是这么一圈转下来,再在神都买一栋宅子的钱就很紧张了。

然后他就被丈母娘叫去算账。

赵婉清也没特意挑时间,就下班了之后, 刚换下官服,见曾星过来就笑道:“坐着。早就该跟你聊聊,一拖二拖的拖了那么久。”

他们谈话的地方,还是当初成亲时候赵淩给收拾的小书房,现在里面的东西大变样,中间摆着一张茶桌,这会儿正煮着茶。

她刚说完,沈兰拿了个盒子走了进来,在赵婉清身边坐下:“本来应该是你们两个成亲之后,你们小夫妻俩自己商量着来,不过瞧你在打听置产的事情,还是先跟你交个底。”

从赵婉清备考开始,家务都是沈兰在打理,对女儿的嫁妆(聘礼)很清楚。

他把盒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张地契放在曾星面前打开:“这是一间西市的铺子,有五个门脸,现在都隔开租了出去。你有什么打算,可以把房子收回来自己用。下头是租约。”

曾星看了看,发现最近到期的租约也就还有半年时间。

沈兰继续拿出下面的地契:“这是一个国子监家属院隔壁的小院。另外还有京畿的一个庄子,就是离得远,快靠近景州了,有五百亩地。”

这是一份足以让一个小家庭过得十分富足的家业。

曾星本来觉得自己带来的“嫁妆”足够多,这么一对比,顿时有了吃软饭的实感。

嗯,软饭真好吃。

曾星是个实在人,原先在家打理家业的时候,就觉得一家人一起过日子,没什么好算计的,没想到被家里人坑了一把。

但他骨子里对家人还是没多少心眼,只不过现在他的家人从曾家人变成了沈妆和沈妆的家人。

沈兰说道:“这些你自己收着,该怎么安排怎么安排。”

赵婉清补充:“你们四舅给了你们一栋凭栏一号的宅子,以后你们成亲了,就在那儿单独过日子。你尽快把手头的事情安排完,过几天大壮要回老家参加乡试,你到时候有空的话就跟着一起去,顺便认认亲戚。没空的话也不着急,等过年的时候跟我们一起回去。”

“好。应该能安排妥当,这两个月就是铺子的装修,人手什么的都是现成的,货源我也谈好了,没其它事情。”

曾星收好东西,就和赵婉清、沈兰夫妇道别,去侯府接他未婚妻。

管家好奇询问:“亲家老爷夫人叫您过去是有什么事情?”

曾星也不瞒着,一一说明,随后安排:“我大概要去象州一两个月,这段时间你多看着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过来找我丈人丈母娘。”

管家应下,马车走了一段路,才像是终于消化完,感慨:“亲家老爷和夫人也忒心大了。这么多房契地契的,直接就交到了少爷你手上。少爷你和少夫人还没成亲呢。”也不怕他们家少爷卷了钱跑了。

曾星没好气地白了管家一眼:“我不是那种人!”

他也不差这点钱。

虽说这些钱财很多,但只要给他时间,他也能赚到那么多钱。

甚至于只是过日子的话,他带来的钱财已经足够他三辈子花不完。

比起钱财,显然是沈妆更重要。

管家还是对财富眼晕:“是是是,少爷您绝对不是这种人。您要是见钱眼开,就不会被老夫人和大少爷算计了。”管家耿直地往自家小少爷伤口上插刀,“不过真要卷了这些钱财跑路,怕是普天之下没有容身之处了。”

他最近跟着曾星各种东奔西跑,总算是明白了一些未来少夫人的家境。

钱不钱的是其次,对于权力到了这种层次的人家,真的想要钱,也就是一张嘴的事情,难的反倒是不要钱。

曾星坐着马车晃悠到侯府,想着自己因为叫赵淩一声四舅舅,都不用特意打招呼,车行的管事直接就给他安排了一辆新车,再过几天就能到手,到时候也能让沈妆坐得舒服些。

然后他就看到坐在屋顶上的赵淩:“四舅舅?”

屋顶上有狸奴能理解,为什么还有狗?

狗是怎么上去的?

赵淩怀里抱着几只嘤嘤嘤的小奶狗,见到曾星挥挥手:“小星星来了啊。要不要上来玩小狗?”

曾星挺想养狗的,闻言也没犹豫,撩起袍角几个蹬踏就上了屋顶。

“汪汪汪!”

曾星接过一只白色的小狗,循声看向楼下一只大黄狗:“那是小狗的娘?”感到自己被辱骂。

“不是,是小狗的爹。这一窝生了九只,小狗的娘带不过来,每天得放风。”搁谁一胎九宝都得崩溃,压根养不过来。

赵淩说着,顺手指了指。

他们坐在第一进宅子的二楼楼顶,视野开阔。

曾星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就见一条白色卷尾巴的大狗在园子里疯跑,身后窦荣在追。

“翊舅舅这是在做什么?”

“他要给白骊坐月子,白骊以为是在跟它玩。”

自从不怎么打仗后,窦荣对于白色小动物的偏好越来越不遮掩。

马要白的,猫要白的,狗也要白的。

原本窦荣还准备养白色的兔子,可惜到家第一天就被厨房红烧了。

后来他又捉了一只,也是到家第一天就被白骊给咬死了。

现在小白兔子们只能养在庄子上,给庄子的养殖业做出一份新贡献。

一人一狗在院子里追了几个来回,身后就跟上来了好几匹马。

窦荣很快就被小(?)动物们撵着跑:“水灵!救命!”

隔壁院墙上已经架上了梯子,景尚书趴墙头上开嗓:“窦侯爷还是这么活泼啊!”

宅子很大,无奈附近的宅子只要不宴请宾客都很安静,加上景尚书的嗓门大,哪怕是离得不算近的曾星都听得一清二楚。

窦荣回头,指使自家小动物们:“去!打他!”

刚才还撵着窦荣跑的小动物们,顿时像一支训练极好的军队,回头就往景尚书那边跑。

白骊更是直接跳上马背,借着马背的高度一下跳上围墙,摇着尾巴去拱景尚书。

景尚书抱着白骊就下了围墙,没声了。

窦荣:“……把白骊还给我!”

“拿小狗来换!”

过了一会儿,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爬上梯子,对窦荣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一伸手出了个布。

窦荣伸出两根手指,出了个剪刀。

小孩儿嘎嘎嘎笑,伸出了五根手指:“翊叔叔,要五只小狗~”

赵淩已经骑着马跑了过来,站在围墙上把小孩儿一提溜,夹在腋下:“好了,现在你被我抓住了,得让你爷爷用一只白骊来换。”

小孩儿又嘎嘎嘎笑。

赵淩直接抓着小孩儿,又留了曾星和沈妆晚膳,用完才把人都给放回去。

跟隔壁交换人(狗)质的时候,景尚书把孙子赶进去,就跟赵淩站门口说话:“你家外甥女什么时候回象州?我搭个快船。”

“嗯?您要去象州?”去干嘛?吏部尚书就能自己给自己批假条吗?

景尚书说道:“不是,我要去海州、吴州考察。”

赵淩用怀疑的眼神看他:“真的是考察,不是旅游?”

“当然不是。陛下知道的。我去辅佐一下太子殿下。”在神都干了那么多年,他得出去逛逛。

赵淩顿时就露出“我就知道你是去玩的”的眼神看向景尚书:“不行,吏部事情那么多。”

景尚书立刻摆出上官的架势:“我是尚书,你是侍郎,陛下都准了,你说什么不行?”

赵淩只能跟他说了沈妆出行的日期,心里面也知道,和吏部尚书同行,对沈妆来说好处巨大。

反倒是景尚书,他也不差一艘快船。

等和景尚书道别,窦荣就戳他的脸:“怎么这么不高兴?现在吏部不是不忙?”

“现在是还好。”赵淩长长叹气,“打赌他过年不回来。”

窦荣一听也愣了一下:“说不定被姨父姨母拉着打江山去了。”

赵淩还没想到这个可能,原本只以为是景尚书工作多年,想休个长假:“景尚书……打江山,不能够吧?”

窦荣偏头看了他一眼:“他们不缺会打仗的人,缺的是搞后勤的。”

吏部尚书去搞后勤,好像瞬间战备就充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