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肉蛋奶专项资金【倒V开始】^……
赵淩搜刮了他爹半个月的零花钱, 总算是心情好了点,回到家本来以为能马上吃饭玩耍睡觉,没想到却被赵王氏抓着组织学习他的养羊策论。
同一份策论, 在王太后那里, 优质牧草用来养羊简直暴殄天物, 就该养马, 培养骑兵, 打仗!
再不济可以养驴子和骡,可以用来运输物资。
再退一步, 养牛,不仅可以用来运输物资, 还可以帮助耕地。
养羊?那叫舍本逐末。
但是搁赵王氏手里,养羊才是本分。
养马?他们家也得能弄得到好马啊。
养牛、驴、骡子?他们家好点的耕地都买不到, 也没可能发展大商队。
倒是养羊,很有可行性。
牧草不需要多肥沃的地, 好的耕地买不到, 荒地还买不到吗?
神都地界确实连荒地都少,但把眼光放到京畿,乃至于更远一点,或者干脆找个能影响到的地方, 养上多多的羊, 不是很好嘛~
然后赵骅就给心头火热的妻子泼冷水:“正要跟你说,现在牧草种子不能乱种。”
他也不知道儿子不知道打哪儿来的种子,但当年一个三岁小孩儿, 话都说不清,按理说基本不出门,也不知道是哪儿弄来的, 总不能是真的天佑大虞,上天降下来的。
真要如此,怎么不降到宫里?
他不敢细想,这些牧草是越种越心惊,还好早早就献了上去。
现在除了皇庄之外,也就太后的小庄上种了一些养羊。
他们自家庄上种的那点,也是有专人盯着的,不能外流。
大虞人口多,平地肯定是优先种植粮食,不可能专门用来蓄养牧草,剩下的用来种植果树,收成也比养牲口稳定。
家财万贯,带毛的畜生不算。
这话说的就是各种畜类疾病,还不能做到有效防治。
羊这样的大牲口,一旦发生传染病全灭,那损失别说是普通农户,就是他们家也得元气大伤。
他们还得防着其他人效仿。
普通农户要是养个一头两头的问题不大,但一些贵人可没那么多顾虑,觉得养羊赚钱,就会圈地毁田养羊。
天子脚下或许不敢,但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有些人的胆子大得很。
甚至都不用什么皇亲国戚,地方豪强勾搭地方官就能干出耸人听闻的事情。
他还想着自己的官职能往上提一提,想着能够多荫蔽子孙后代,想着父子同朝,可不能急功近利。
赵王氏听完,觉得赵骅的顾虑有道理,只嘀咕了一句:“也太小心了。”
开完小会,一家用过晚膳,洗完澡,赵骅和赵王氏坐在院里纳凉。
婢女点了蚊香离开。
赵王氏打着扇子奇道:“淩儿怎么不过来?”
赵骅想着被臭小子讹走的零花钱,就十分不想见:“累了吧?一早上赶着进城门,还是自己骑着马赶的路,上了一天的课,下午还过来给我帮忙。你不知道,我那群同僚可羡慕坏了。淩儿只要照着这么继续走,将来成就说不定还在我之上。”
说着说着,他的表情就从嫌弃变得骄傲起来。
赵淩说是庶子,但刚出生亲妈就死了,几个庶子庶女之间,和赵王氏最亲,甚至比赵王氏自己亲生的三个子女都体贴孝顺。
赵王氏对赵淩也喜欢,听着就笑,还把扇子给赵骅扇了扇:“真的?就知道淩儿有出息。不像剩下那几个,真是一个比一个烦心。”
赵骅听着这个开头就想遛,但不敢:“怎么了?”
赵王氏就给他讲家里几个孩子,男孩子要开始攒聘礼,女孩子要攒嫁妆。
家里孩子们岁数相差不大,家具、绣品都需要慢慢攒。
好木料难寻,攒一套两套的还行,想要攒好几套,特别难。
尤其他们赵家在京城屁都不是,还不如当初外放的时候手上的权大,人人都恭维着,能寻摸到点好东西。
在京城,有点好东西都被截胡了。
赵骅本来不以为意,听着听着也跟着紧迫起来,但算了算:“大郎、三郎的家具咱们不用准备吧?不是有新娘子的陪嫁?”
按照风俗习惯,新娘子的嫁妆里家具、衣物以及被褥之类的日常用品是肯定有的。
赵王氏手指一抬就要掐过去,见赵骅跳起来闪开,瞪了他一眼:“家里就只要一张床一张桌子?等赵辰、赵缙成了家,家里的格局也得动一动。”
现在男孩儿住前院,女孩儿和妾室住后宅。
等赵辰赵缙成了家,还得安排给他们开枝散叶的地方,家里就局促了。
是留心着隔壁宅子卖不卖,还是看看别的地方有没有大一点的宅子,都得提前考虑。
这些事情起码还得有个几年,但要算一算时间,其实已经有点紧张了。
赵骅听她这么一说,顿时也紧迫起来,低头算了算,突然觉得不对:“婉清、婉蓉嫁出去,赵淩和赵茂呢?成了亲就分出去?”
赵淩他有些舍不得。
前途最稳当的一个儿子,要是分出去不是生分了?
将来其他兄弟找他办事,是不是还要经过一道门房?
赵茂没什么根基,现在岁数小,读书暂时还看不出资质好坏,要是早早离了家,那出去得被人欺负死。
赵王氏手上的扇子都不摇了:“赵淩……有点不好分。家里现在最赚钱的养羊和点心铺子,都是从他那儿来的。论理,要是分家的话,这些得给他。可是家里少了这两样进项,我有点舍不得。”
院子里没别人,她说得也坦诚。
赵骅虽然不管家务事,也是知道家里情况的,尤其是经济情况。
想到那两样的进项,别说赵王氏,就是他也肉痛,但:“不能和他离了心。要是不出意外,将来还得赵淩来顶门立户。卡着这点小、小钱,让他心生嫌隙,不值当。”
赵王氏想想也是:“我的意思还是分出去。赵淩在家里,终究要矮赵辰赵缙一头,分出去了,那他就自己当家做主,只要咱们分得体面点就行。”说着,她叹了口气,“我瞧着几个孩子里,他是我最放心的。哪怕现在分出去单过,也稳稳当当。”
赵骅觉得赵王氏夸张了:“那肯定不成。他现在比一张桌子都高不了多少,放出去当家做主,不被人给生吞活剥了?”
“也就是年纪小点儿。”赵王氏白他一眼,“有太后娘娘撑腰,还有人敢生吞活剥他?今天一早,他是惠王领着进的城门,还和顾棱一起进的文华殿。”
赵骅还不知道这事。
他今天见到赵淩,就是在户部,见了面就把儿子当童工了,回家的路上赵淩在马车上睡得四仰八叉的,蹬了他好几脚。
想到自己可怜的官服,他跟妻子申请:“我得再买两身官服。”
“你买啊。”
“我、我没钱了。”
“你钱呢?”
“……”都被孩子们坑蒙拐骗走了。
差不多的对话,同样发生在赵淩小院里。
来福皱着眉头,把这个月的开支一样样算给赵淩听,结论是:“这个月超支了。马上就下个月,四郎你生辰,到时候得准备礼物送人……”肯定又超支!
赵淩坐在院子里,接过来福的账本瞧:“多出来的就是庄上买的鸡鸭。”确切的说是赶集的时候买的。
毕竟小庄上人客气,他们总不好白吃白住,略微表示一下。
庄上米面不缺,养的家畜家禽不到时候舍不得宰,正好又是农忙消耗大量体力的时候,买点肉食比什么都实在。
鱼肉处理起来到底麻烦了一点。
除了鸡鸭之外,还买了一些猪肉,主要是肥油,那个价格贵。
但他们也没有说每家送一只鸡一只鸭的,庄上都是统一煮了或者烤了再分发,肉类也不是指着他一个人来提供,实际算下来并没有花多少钱。
倒是新磨的面粉,他们买了不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很是实惠,足够他们小院吃上一年半载的。
至于生辰什么的,七岁生日又不特殊,反正土烤炉已经造好了,到时候让常娘子烤点蛋糕带去文华殿分一分就行。
自己做,也要不了几个钱。
生日宴什么的就算了,免得别人参他爹借机敛财之类的。
他看过账本,觉得没有问题:“下个月开始,日常粮食和肉蛋多买一些。”
小院里人人习武,消耗本来就要大一些,加上来福、常威、常禾三个正在长身体的男孩,还有大胖、二胖、半蝉、小花四只正在长身体的小猫,更别说工作最辛苦的常娘子和常大力夫妇,谁都不能亏了嘴。
来福听着赵淩想要多买的东西,咬咬牙:“那多加两百文!”一只鸡平时四五十文,贵的时候六七十文,两百文的话一个月能多买两三只鸡,余的还买鸡蛋。
赵淩说:“多加一贯,都吃好点儿。少吃点豆子,趁着现在新麦子下来,多买些麦子。”
多吃些面食。
豆子吃多了,尤其是冬天,排气是个问题。
庄上农忙的时候一日三餐,他们家里没农忙,还是照常一日两餐。
中间主人家有点心可以吃,下人们可没有。
以前赵淩月例少,来福他们就只能买一些豆子,放小灶上煮了吃,已经感觉比家里其他下人好了很多。
尤其冬日里买上两个猪脚,放在黄豆里一起炖着吃,那滋味可美。
这一贯钱就是家里那么多口人和猫一顿午饭额外增加的肉蛋钱,怎么算都不算多。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下房 婚房在哪里
赵淩小院吃得好, 是整个赵家都知道的。
不仅仅是赵四郎吃得好,院里的下人们也跟着沾油水。
各个院子的下人们站一起,精气神就能看出来明显区别。
尤其是几个小孩儿, 那比同龄人拔高不止一星半点。
赵喜看裁缝给下人们量体裁衣, 特意让小儿子来福排在最后, 等人其他人都走光了, 才亲自去叫他们过来, 瞧着比自己高了半个头的来福,抬手拍了拍他肩膀, 满脸欣慰:“当初我让你去跟着四郎,你娘还跟我闹过脾气。”
来福对这话就听听, 对着他爹憨憨一笑:“四郎人好。”
他爹娘给每个孩子考虑,但就跟赵骅和赵王氏一样, 五根指头伸出来有长短,考虑的轻重自然是不一样的。
像他大哥, 就是安排在大郎赵辰身边;二哥, 是在二郎赵缙身边。
他娘当初闹,确实是觉得不该让他跟着一个庶子,但不是因为跟着一个庶子他没前途,而是因为跟着庶子没好处拿给家里。
现在也不是不闹, 只是闹的缘由, 还是因为明明有好处,却不拿给家里。
也怪他多事,有一年冬天端了一碗黄豆猪脚汤给家里, 本来是孝敬父母,谁知道进了他大哥的肚子。
后来小院里弄些小吃食,他也会拿一点到家里, 几乎没一样到他爹娘嘴里的,不是被大哥吃了,就是被大哥的儿子吃了。
除了吃的喝的,他大哥什么穿的用的,都是捡好的。
他跟着四郎吃得好,他大哥就对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他真不好说他大哥什么,只能尽量离远着点儿。
裁缝给来福量好了尺寸,笑道:“来福比之开春又长高了一些,秋衣我给你再留一点量,到时候要是长高了,就让你家娘子给你放一放。”
来福一听,就闹了个大红脸:“我还没成亲呢。”
裁缝瞧着他这样子,惊讶了一下,问赵喜:“怎的还没成亲?还是已经订好了?”
“还没呢。他上头还有一个哥哥没成亲,不着急。”赵喜笑得一团和气,实际心里面已经急上了火。
来福的二哥确实还没成亲,但是已经定下了,下个月就过门。
他们下人成亲,没多少讲究,挑个黄道吉日,在主母面前磕个头,就算是成了。
等裁缝们全都量好了尺寸,赵喜拉着来福单独说话,问他:“家里哪个丫鬟,你看中的?”
来福:“啊?四郎屋里不许放丫鬟。”
这是赵王氏的规矩。
王家家大业大,亲戚中总会搞出一些……前车之鉴。
小郎君屋里放上一堆丫鬟,搞得正妻未过门就已经子孙满堂的都不算稀奇事,跟着一群丫鬟涂脂抹粉穿姑娘衣服以为自己是个小娘子的才叫稀奇。
赵王氏绝对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几个儿子年满三岁,就安排自己的小院住,院子里除了奶娘和管事娘子,不允许有年轻丫鬟。
只有老六赵茂,现在已经四岁了,还跟母亲一起住在后宅。
“啊什么啊?谁说放四郎屋里了?”赵喜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声量拔高,赶紧深呼吸一口气,平稳心态,“是说给你娶媳妇儿。”
来福提起这个还是很不好意思的,但他认真想了想,家里的丫鬟他几乎没什么接触,还真没有过什么想法。
见他这幅样子,赵喜也不好说什么。
没想到赵淩那里倒是等来了好消息。
他这天照常去上学,出宫的时候一个小宫人红着脸塞给他一个荷包。
赵淩拿着粉红荷包,整个人都傻了。
不是啊,他才七岁,都还没满七周岁啊!
小宫人年纪不大,但怎么瞧都有十好几岁了!
小宫人低头小声道:“劳烦四郎把这个给来福。若是、若是来福有心就收下,再回奴一样东西,奴自会去求太后。若是来福没这个心思,就把荷包退还,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
嗷~原来是来福啊,那没事了。
这小宫人就是前不久跟着赵淩一起去小庄上的,应该是在小庄上和来福看对眼了?
赵淩没想到自己还能干给人传情书的活,感觉有点新奇:“好,梓萱姐姐放心,我回去就跟来福说。”说着,他把小宫人的荷包放进书包的内袋里。
小宫人见状,脸更红了。
倒是窦荣跑了过来,大大咧咧地说道:“我们自己出宫,梓萱姐姐忙别的事去吧。”
等梓萱走了,窦荣才一脸严肃地把赵淩举高:“刚才她给你什么了?”
赵淩猝不及防被当个小猫儿似的举高高,淡定地拍拍他的胳膊:“放我下来,咯吱窝疼。”
瞧瞧人家几岁的小国公都能把他轻易举起来,他爹果然废物!
“会咯吱窝疼?”窦荣把他放下来,又掐着腰把他举起来,“这样呢?”
“腰疼。”
窦荣奇怪:“小孩子没有腰。”
赵淩低头看看自己直上直下的桶子身材:“放我下来。”
窦荣把他放到地上,又把他单手抱着坐在自己胳膊上:“这样?”
赵淩:“……我想自己走。”
窦荣就把他甩到背上:“那好吧,我背着你走。”
这是好什么好?
赵淩感觉自己在窦荣手上就像个布娃娃似的,趴在他背上跟他咬耳朵。
窦荣一听,顿时就放松下来,嘀咕:“不是给你的就好,还以为是想打你的主意。”
赵淩听他这么一说,倒是来了兴致:“你怎么这么懂?有人打过你的主意?”
窦荣也不知道什么是尴尬,反正左右无人,就说起自己遭遇过的各种类似的事情。
窦荣本来就长得着急,个子高,十岁的年纪已经有一般成年人的身高。
主要是现在大部分百姓都营养不良,身高自然偏矮。
窦荣一个身高偏高,又营养充足的,十岁就已经接近一米七,走出去容易被人当成年人。
赵淩觉得窦荣一个小孩儿,是真心不容易。
换他待在这样的环境,不出三天就能吃喝玩乐一条龙。
哦,可能皇后娘娘不允许。
作为给太子培养的左膀右臂,帝后夫妇对于窦荣的管教一点都不比顾朻放松。
赵淩琢磨着给小伙伴一点该有的童年记忆,回去就开始画图纸,要不是听到来福叫他,差点把梓萱托付的事情给忘了。
他叫住来福,从书包里把荷包拿出来递给他:“这是梓萱姐姐托我给你的。你要是有心,就回她一样东西,我明天带去给她。”
来福一想到那个圆脸宫人,顿时就像是脑袋上套了蒸笼一样,从脑门红到脖子,耳朵边像是听到开水煮沸的声音,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或许是什么都没说,脑袋昏沉沉地回耳房拿了个东西交给赵淩,就急匆匆跑出门,还被门槛绊了一跤。
“没事……吧?”赵淩跟出去,见自己的小管家一瘸一拐跑得飞快,应该是没事。
他低头看看手上的小银锁,放到书包夹层里,看来小院马上要办喜事了。
他把画了一半的图纸放到一边架子上,重新拿了一张纸,走出去叫:“大力叔!”
常大力正在劈柴,闻言立马放下斧头,拍拍身上的木屑走了过来:“四郎,什么事?”
赵淩手上把纸卷成筒状,拉着他绕着小院转圈:“来福、常威马上就要成亲了,你帮我瞧瞧上哪儿盖两间房?是不是先把羊圈拆了?”
羊圈就那么点大,拆了盖一间屋都不够,更别说盖两间屋了。
虽说拆了之后不能再养羊,但总归是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常大力哈哈一笑:“不用,他们成了亲就住下房。”
下房,顾名思义就是给下人住的房子,位于宅子的最后头。
常大力和常娘子以前也住过一段时间。
主要是那时候常禾年纪小,怕哭闹声吵到赵淩。
现在他们都搬到小院里来住,主要还是下房那边的环境实在不怎么样。
赵淩还没去过下房,听了之后,跟着常大力去下房转了一圈,然后就被集体宿舍般的住宿环境给惊呆了。
他本来以为自己小院给下人们住的地方已经很小了,没想到常威和来福勉强住的一间耳房那么大点的地方,下房那边竟然能住一家人。
赵喜这样的大管家,住的地方在下房里已经算是最大最好的了,也只是比赵淩卧室略大一点的一间屋子,还被隔成了三间。
大儿子一家住一间,女儿住一间,剩下的儿子住一间。
赵喜夫妻俩住赵骅院子那边。
能在主人家院子里有值房的,都会选择住在值房;会长期住在下房的,多是一些粗使的仆役。
成亲的勉强能有一个小隔间,单身未婚的基本都是大通铺。
现有的人已经住得这么拥挤了,肯定没有多余的房间给常威和来福成亲用。
当然,赵淩非得要下命令说空出一间两间来,肯定是能空出来的,只不过再苦一苦其他下人罢了。
赵淩一看这环境就觉得肯定不行。
别的不说,梓萱是太后跟前的宫女,哪怕不是清瑶姑姑那样的管事宫女,也是有几分脸面的,总不能出嫁之后生活降级吧?
“来福,你留心一下家里附近有没有人卖房子的?或者铺子也行。”对,干脆买个铺子,到时候让梓萱管着。他们住铺子里也宽敞。
这样来福和梓萱的婚房解决了,他也能开始创业攒私房了!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蛋糕 大方的赵水灵
赵淩想得很好, 但还是别想了。
他这些年来,零零总总存了得有一千多两银子,怎么看都是一大笔钱, 但别说买铺子了, 就是租个地段稍微好一点的铺子, 都得掂量掂量。
来福在京城狠狠跑了几圈, 拿了一份调查详实的报告给他。
结论是除非他只想开一个馒头庄那样的小店, 不然一千两是绝对不够的。
赵淩本来还想着把穿越三件套的肥皂弄出来,往轻奢的方向整, 店铺的位置就不能太差,这下什么想法都没了。
支个小摊卖羊肉饼倒是可以, 但对梓萱来说不合适。
姑娘待人接物方面接受过宫廷的严格训练,但做饭手艺那是肯定没有的。
咋办呢?
他倒是有把握找王太后要个宫女, 但宫女出宫之后来他们家当下人也不合适。
若是梓萱岁数大一点,倒是可以聘为家里姐妹的教习娘子, 但梓萱在资历方面差了一点。
之前在小庄上, 他见梓萱做的事情也寻常。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手上的钱,开个铺子不行, 买个小一点的宅院还是可以的。
大不了做了肥皂, 放到王太后的胭脂铺子寄卖。
他把来福找过来的资料一字排开,挑选出几套位置和价格都比较合适的,准备等休沐的时候去转一圈。
他现在已经七岁了, 应该能独自出门了吧?
也不能说独自,他可以带上常大力和常威、来福。
嗯,干脆连常娘子和常禾也带上吧, 就当是团建了。
刚想到这里,常禾敲门进来:“四郎,蛋糕做好了,我娘让你去试试味道。”
白胖的小矮子哒哒哒跑到赵淩身边,一脸敬畏地看着他桌上一堆纸张:“四郎,一会儿我背书要是背错了,你可不可以跟我娘说,不要打手心?”
赵淩用镇纸把桌上的纸张压住,跟着比自己大一个月,但比自己矮了半个头的奶兄说道:“可以的。”不等常禾高兴,他就补充道,“常妈妈不打你,我打。”
在读书方面,赵淩是很严格的。
淋过雨的人,一定要把别人的雨伞也撕掉!
太后和先生打他手心的时候可疼了,凭什么别人不用挨打?
是不是兄弟了?
常禾顿时耷拉下脑袋,感觉刚出炉的蛋糕闻着也不那么香甜了。
小院总共就没多大。
赵淩刚出门就看到所有人都围在土烤炉前面,边上砖砌的台面上,很符合他想象的蛋糕正伴随着热气,散发出前世蛋糕店的香甜气味。
常娘子正拿着刀子修蛋糕边。
修下来的边角料放在一个盘子里,一群人围着眼巴巴看着,也没有碰一下。
赵淩还没走到,就说:“怎么都看着?尝尝看。”
其他人听着都笑笑:“四郎先吃。”
他们可是看着常娘子怎么把这东西给做出来的,里头放了多少油、糖、鸡蛋,都不敢想这东西得有多好吃。
赵淩比划着,让常娘子把蛋糕切成小方块,自己先拿起一块吃了:“有点偏甜。”
见他吃了,其他人才拿起边角料吃。
又在赵淩的指示下,一人拿了一小块慢慢吃。
“不甜。”
“甜的好吃。”
赵淩尊重他们的口味:“那就照着这个方子来。常妈妈,你帮我多做一些,我后天带去宫里头。”
“好。”常娘子一口答应下来,指着剩下的蛋糕说道,“这些帮你装食盒里,拿去给老爷夫人?”
“嗯。”
赵淩看着快晚膳了:“来福,帮我把书桌收拾一下。”
来福马上答应下来,目送赵淩一个人提着个食盒走远,轻轻摇头:“咱们家四郎就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出门身边都不要跟人。”不像其他几个,在自己家里,都是一脚出八脚迈的,也不知道就那么几步路,能出什么岔子。
常娘子微笑看向自己的小儿子:“四郎是四郎。小二,你来把昨天学的背一下。”
埋头吃蛋糕的常禾顿时石化。
常威在边上,表情也有些不自然。
他的岁数大一点,当然知道能够读书认字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奈何脑子跟不上。
别说跟赵淩比了,就是和来福比,也是远远不如。
他都不明白,为什么同一道算术题,他做三遍能做出三种答案来,把弟弟缩到背后的手抓出来:“好了,可以准备哭了。”
多打打,记不住字,就记住疼。
常禾:“……”
啥亲娘!
啥亲哥!
赵淩听着背后隐约的哭声,感觉脚步更加轻快,蛋糕更加好吃了!
过了两天,赵淩提着蛋糕到宫里头,也得到了一致好评。
顾棱尤为不客气,自己吃了不算,还拿纸包了两块:“赵四,你明天多带一些过来,我爷爷爱吃。”
这话说的,还有谁不爱吃蛋糕的?
赵淩一口拒绝:“一边去,你以为这么容易做呢?”
打发蛋白就很累人,哪怕他让常大力做了手摇的打蛋器,也还是很累。
加上土烤炉的生产效率就这么低下,总不能让他奶娘没日没夜做吧?
再说他的白糖都快用完了,一会儿得找太后要点。
顾棱看着手里剩下的最后一角松软的蛋糕,不太理解:“有什么不容易做的?又不是你自己做,让下人做不就行了?”
赵淩听着这话,差点翻白眼:“何不食肉糜?人力有时尽不知道?你不会做,至少也该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不然……”得亏这人不会去做地方官,不然父母官绝对当成后妈后爸。
顾棱还是觉得没必要多去关心下人,但“何不食肉糜”不是什么好话,赵淩说的时候的语气并没有嘲讽的意思,倒像是为了他好。
他忍了忍,没发作:“哼!看在你今日生辰的份上,不跟你计较。”
“切~”赵淩感觉自己哪天把狗牵上,这家伙就老实了。
到中午的时候,今天难得连皇后娘娘也过来一起用午膳。
向来比较严肃的皇后娘娘,对赵淩很是夸了几句:“这蛋糕甚好,松软香甜,赵四郎有心了。”
她很喜欢吃,觉得更适合老幼。
和前几次一样,赵淩送给他们的蛋糕,还把蛋糕的配方一起送了。
不过皇后娘娘还是略显不好意思地询问了一下他的意见,能不能把这蛋糕的方子给窦家和姜家送去。
皇后娘娘年少时随家人驻守边关,知道那边条件就艰苦。
现在她的家人也在边关。
她的爹娘岁数见长,牙口不好,要是能吃上这么一口甜蜜绵软的蛋糕,该有多好。
只是蛋糕不耐久放,最好的法子就是送方子过去。
皇后娘娘可不是顾棱那种纨绔,深知土烤炉加上蛋糕方子这两样东西,足够支撑起一摊不小的生意,让一大家子赖以生存衣食无忧。
赵淩倒是没想到这个,大方道:“好啊。豆豆外祖父外祖母能喜欢就再好不过啦~”后世烂大街的蛋糕配方,能有什么好保密的?
他这话说得亲近,没说什么大义,听着反而觉得顺耳。
窦荣尤其,立马呲牙一笑:“姨母,我就说水灵不会小气。”
姜皇后立马瞪了一眼窦荣:“淩儿大方,但也不能不问而取。”又对赵淩说道,“不能白要你东西,淩儿想要什么?”
赵淩想都没想,就说道:“白糖。您能给我点儿糖吗?家里糖快用完了,嘻嘻。”
这段时间又是饼干又是蛋糕的,白糖的消耗量唰唰的。
姜皇后想过他要各种东西,甚至想过他是不是会提议让自家兄弟进文华殿念书,但没想到他只是想要一些白糖。
这算什么要求?
赵侍郎家又不是买不起白糖。
她和赵淩打交道少,不由得愣了片刻,才笑着颔首:“好。”
赵淩虽然才七岁,但在文华殿里已经学了四年,功课向来很好,要说完全不通人情世故,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对于这么一个价值千金的方子,真就这么大方。
窦荣说道:“水灵早就把方子给我了,姨母你就……”注意到姜皇后犀利的目光,他顿时噤声,把自己的饭桌往赵淩身边靠了靠,恨不得跟他换一个位置。
宫人们把菜上齐。
王太后笑道:“好了,用膳吧。”
她第一个动了筷子,其他人跟着吃饭,都住了嘴。
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面前,比其他人多了一碗炖肉。
帝后吃完饭离开,顾朻倒是跟着几个伴读吃过饭一起遛弯。
“水灵,你可真大方。别人给我爹娘别说是进献东西,就是说几句好话,都想着要多少赏赐,你怎么什么都不要?”顾朻身为太子,知道赵淩进献的东西,什么烤炉、饼干、蛋糕、芽苗菜的都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牧草。
这东西要是好好弄,不说能够影响大虞版图,也能够保障边境安定。
好的牧草几乎就代表了好的马匹。
好的马匹,就代表了骑兵。
骑兵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四年下来,骑兵数量的增加已经初见成效。
赵淩听得十分困惑:“就那么点吃的。”
顾朻想着这小豆丁连那么重要的牧草都想着养羊来吃,思绪一下就飘散开去:“你这么爱吃,总不能将来给我当个御厨?”说着他就哈哈笑起来,“你还是太小了,不然得带着你一起去马场瞧瞧。”
赵淩顿时就不乐意了:“我不小了!七岁了!带我去马场,我也要去!”
他是太子伴读,太子读到哪儿,他就伴到哪儿!
带他去玩!
他想看成群的马,想看真·万马奔腾!
窦荣也摇头:“不行,起码得长到跟我一般高才行。”
赵淩咂摸出一点味儿来:“你们马上就要去?去哪儿的马场?”
“凉州。”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石狮子(伪) 小金库……
凉州, 是大虞的西北边境,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是顾家和窦家一代一代打下来的最大的牧马地。
对于凉州, 赵淩在书本上, 在图画上, 甚至在自己老爹的口中都知道不少, 最多的是窦荣给自己讲述中。
凉州在他的想象中, 比赵家老家象州更加具象化。
赵淩很想跟着顾朻和窦荣一起去,但没人同意。
他还太小了, 哪怕身体强壮,大人们也会觉得小孩子抵抗力弱, 远行容易出问题。
顾朻和窦荣还真是说走就走,下午的课也没上。
赵淩出宫地时候, 要不是梓萱送他出去,差点把来福交给她的银锁给忘记了。
梓萱原本忐忑不安的表情, 在看到银锁的时候直接高举起来转了个圈, 揣好银锁,又把赵淩抱起来往上抛了好几下。
赵淩在空中都懵了。
啥?
发生了啥?
他飞起来了?!
“哈哈哈!”梓萱察觉自己的失态,把赵淩放回到地上,给他整理好衣服, “多谢四郎!奴这就去求太后!”
话是这么说, 脚步轻快的姑娘还是把脚步飘忽的赵四郎送到了外面。
今天赵骅下班略微晚了一点,差点没看到蹲在守卫脚边装石狮子的儿子,下车尴尬地跟一脸严肃眼中带笑的守卫打招呼, 把石狮子(伪)提溜上车:“耳朵呢?我叫你好几声,怎么没答应?要是我先回去了,看你怎么回去?”
赵淩习惯性地在加宽的座椅上一横, 把书包枕在自己脑袋下面,脚就要蹬到他爹的官服上。
赵骅眼疾手快,往自己官服上面铺了一块布。
他这也是练出来了。
把儿子的脚好好摆正,又没好气地拍了一下,他问:“怎么了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平时赵淩放学也是一条死鱼,今天这条鱼格外死。
赵淩不开心:“太子和豆豆要去凉州。我也想去。”
这事赵骅知道:“哦,太子殿下是代表陛下去劳军,你去做什么?凉州又不是什么好地方,风大得很,蚊子还多,听说树都长不像样。”
他是去旅游,又不是住那儿。
赵淩内心不服:“想看万马奔腾!”
赵骅一听,他也想看!
算了,想了也是白想。
他叹气:“想点别的。”
赵淩扭头:“切~”没用的老爹,抱不动宝宝,也不能带宝宝去玩耍。
哦,对了!
“爹!跟你说个事情。”赵淩把梓萱和来福的事情一说,接着说自己的打算,“我想把来福的身契放还,在家附近置办个宅子。”
赵骅一听,重点一偏:“你都置办得起宅子了?!”
赵淩一个小孩儿,哪里有什么正经进项,无非就是几个零花钱,哪怕多了太后那一份,又能有多少?
他的零花钱确实是几个孩子里最多的,但开销也大啊。
别的不说,就他那小院里天天又是肉又是糕点的,花的就不少了;还有一匹马、五只狸奴要养;更别说还有一些同窗之间的人情往来。
赵淩的同窗都是一些什么人?送的礼能轻了?
“我又不怎么花钱。”赵淩觉得自己花销挺节省的,能存下钱一点都不奇怪,“像家里那么大的肯定不行,买个小院子还是可以的。”
占地面积百来平米的那种。
京城偏一点的地方大概两三百两。
考虑到来福每天通勤方便,宅子不能离家太远。这个地段的房价就高出很多,得五百两左右。
现在房子修缮费用也不低,还得算上来福成亲的一应置办的费用,估计还得有个二百两。
预算放宽一点,八百两应该能搞定。
赵骅对儿子拿钱买房不反对,给来福放身契也不反对,倒是对儿子的日常开销很感兴趣:“你娘一个月给你五贯;太后娘娘给你二十两银子;你那山上卖果子,一年能赚个十几二十两?还有你魏伯伯一个月给你五百文房租……”咳,这房租是纯占小孩儿便宜。
像这样的房子,市面上房租一个月起码两贯钱。
当然,魏学海是他师兄。按他本意是不收房租,这部分钱由他私底下给儿子,但这不是他的零花钱捉襟见肘,给忘了。
赵骅老脸一红,倒是不记得自己给儿子买山头和果树苗的事情。
“你就这么点钱,平时笔墨纸砚买买就差不多了,还哪儿来的钱?”
赵淩奇怪:“笔墨纸砚是姑外祖母给的。”
“那你的点点呢?”
“姑外祖母帮我养的。”
“那你搞的那么多吃的玩的?”
“我自己画图纸,奶娘和大力叔帮我做。”自己做,不用花很多钱,倒是之前买工具花了不少,“试出来好吃的方子给娘做生意,好玩的可以分给同窗。哦,娘年底还给我大红包!”
“多大?”这个赵骅还真不知道。
“一百两哟~”不对比他那些同窗,他也是超有钱的小孩子!
赵骅一想就明白了,应该是养羊的分红。
父子俩一路算着账到家,就看到宫人送了好几车东西,才刚放下。
赵喜正给他们倒水、端点心,见到赵骅,上前小声说道:“来送皇后娘娘赏赐给四郎的东西。”
赵骅回头看向赵淩。
赵淩已经跑到宫人们面前,挨着一名太监坐好:“闻公公~”
面容三十来岁的太监笑眯眯地学着他的声调:“四郎下学了~”又站起来对赵骅拱手行礼,“赵侍郎。”
“嘻嘻。”赵淩突然跳下凳子,飞快跑远,“闻公公你等等。爹帮我把书包拿过来!”
“嘿!臭小子还差遣起你爹来了!”赵骅话是这么说,倒是一点都不生气,拿着赵骅的小书包,坐着陪闻公公说话,“闻公公,我家四郎这是?”
闻公公笑着拱了拱手:“四郎送的蛋糕,皇后娘娘很喜欢。听四郎说糖快用完了,让奴送一些过来。”
赵骅刚还在震惊赵淩吃穿住用几乎宫里头全包,现在听宫里头送糖来,感觉已经麻了:“劳烦皇后娘娘费心了。”
赵淩没一会儿就跑了回来,手里提着一个大食盒:“闻公公,喏。”
闻公公是给皇后娘娘在外面办事的,也帮着太子打理一些琐事,和赵淩这些伴读很熟悉。